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教案

微生物教案

微生物教案
微生物教案

第四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参考书:本次培训班教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倪语星,尚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方式:示教、操作、提问、讲解等。

总学时:90-100min

第一节检验流程及相关重点知识

一、分析前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参考课件,提问及讲解,3min)

1、掌握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原则

2、微生物检验人员掌握各类标本采集及运送要求,应编写标本采集手册。

3、定期为医护人员培训,鼓励送检有价值的标本(强调提高双份血培养的送检率,减少痰培养的送检率)。

(二)标本验收(操作和提问,2min)

1、标本信息标注清楚、唯一。

2、采集时间、送检时间符合要求。

3、使用无菌封闭容器、无泄漏。

4、标本类型与申请单是否符合。

5、痰标本肉眼外观符合要求,口水、唾液拒收。

二、分析中

(一)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参考课件,操作,5min)

1、标本接种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开机及前窗抬起高度不得高于20mm。

3、注意安全柜内物品的摆放,物品不得挡住前后风口。

4、所有实验材料须距离前窗至少4cm。

5、不能使用明火

6、工作结束,须让安全柜在无物品的情况下运行5min,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尘。然后用75%酒精消毒柜内部和工作台面。最后关闭前窗、紫外消毒30min。

7、标本溢洒的处理

8、注意年检及性能验证

(二)标本的处理和接种(参考课件,操作及提问,5min)

1、培养基的选择:与感染部位可能有什么病原菌有关

2、分区划线保证分离出单个菌落

3、尿液需定量接种

4、无菌体液应离心后取沉渣接种

5、脑脊液、脓液主动做涂片染色

6、选择正确的培养温度、气体环境、培养时间

表1 常见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接种

注:G:革兰染色;B: 血琼脂;C: 巧克力琼脂;MAC: 麦康凯琼脂;

(三)培养结果观察、处理(操作及讲解,10min)

表2 常见标本培养结果观察及处理

(四)涂片染色镜检(参考课件,操作及讲解,10min)

1、掌握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方法步骤

2、不同镜检方法(染色标本,不染色标本的临床应用)

3、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注意事项

(五)细菌鉴定程序及方法(提问及讲解,5min)

1、初步分类流程

2、细菌鉴定方法

(1)双歧索引法:是一种鉴定思路的程序鉴定,容易掌握,对于一些相互区别比较容易,有较特殊特征的细菌,使用双岐索引法比较方便(如分类流程图),如细菌初步分群、科或属的鉴定。但鉴定速度慢,对相互区别较难的细菌,或鉴别单位较多时,不适合使用。

(2)查表法:将各种被鉴定的细菌及其对应的生化反应列成矩阵表,进行分析比较,是临床上常用的常规细菌鉴定方法,容易掌握,但准确性差,仅能鉴定出细菌典型的反应模式,仅适应于在生化反应比较简单的种、属间鉴定。

表3志贺菌属种间生化反应鉴别特征(阳性%)

生化反应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

鸟氨酸脱羧酶0(-) 0(-) 2(-) 98(+)

D-甘露醇0(-) 95(+) 97(+) 99(+)

吲哚产生45(V)50(V)25(V)0(-)

半乳糖苷酶30(V)1(-) 10(-) 90(+)

(3)编码法:将一组生化反应结果转化成生物型数据表示,用该数据检索相配套的编码手册,以鉴定细菌。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准确性高,不但可鉴定细菌典型生化反应模式,也可鉴定非典型细菌生化反应模式。但其结果受编码分类知识及配套试剂的质量(每个试验同等重要)影响较大,需引起重视。

(4)仪器鉴定法:分为全自动及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细菌鉴定原理同细菌编码法,从细菌鉴定到结果打印、报告一次完成,软件更新快,结果准确,但价格昂贵。

3、细菌鉴定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有条件的单位首选仪器法鉴定。

(2)暂时没有条件的单位选择编码方法鉴定,但必须选择好的编码及配套系统,做好室内质控,保证每一项生化反应所用试剂的质量。

(3)双歧索引法和查表法是细菌鉴定的常规方法,每一位细菌室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

(六)细菌药敏试验(提问及讲解,5min)

1、药敏试验的指征

(1)不能从细菌的种属特征推测其对某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即需要做药敏试验。

(2)某些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容易改变,可以从最初的敏感变为耐药,应在治疗3-4d后,对来自身体相似部位的感染重新分离细菌做药敏试验。

(3)仅针对明确引起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标本中污染菌或正常菌群不做药敏试验。

(4)仅对纯培养的细菌做药敏试验。

2、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选择试验的药物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试验药物针对试验菌所引起的感染有确切的临床疗效。②试验的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2)在临床上同一类抗菌药物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菌活性,所以可以选择一种药物(预测药物)作为另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代表进行药敏试验,来预测其它同类药物的敏感性。

(3)目前我国多数临床实验室是根据美国CLSI文件M100表1和表1A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细菌常规药敏试验和报告中应考虑的抗微生物药物推荐分组”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

(4)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药敏试验,其抗菌药物的组合是固定的,通常只根据革兰染色结果,设定试验的药物,所以其药物的选择可能与细菌种属不匹配,建议微生物工作人员应在获得细菌鉴定结果以后,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审核和修订,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不需要报告亚胺培兰的药敏结果。

3、药敏试验方法

(1)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浓度梯度法和自动化仪器法等,方法特点及临床应用(见课件)

(2)药敏试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包括:培养基制备、菌悬液制备、接种、孵育等。不同的试验菌种和抗菌药物组合药敏试验操作程序有所不同,具体步骤应参照CLSI文件M100、M02和M07执行。

(3)药敏试验中培养基的厚度、pH、离子浓度、添加剂,菌悬液浓度和纯度,孵育条件和时间,药敏纸片的来源和储藏等均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在使用稀释法检测MIC时,尤其要重视菌悬液的浓度和纯度,每次药敏试验后应立即取一份菌悬液在非选择琼脂平板上传代培养,以检查接种物的纯度,为保证接种物浓度的准确性,实验室应定期对浊度管、比浊仪进行检查、校准,并定期进行接种菌悬液的菌落计数。

4、药敏试验结果判断

(1)按照标准化方法进行药敏试验后,应准确读取抑菌环直径或MIC值。读取结果后应根据CLSI M100中表2A-2L“抑菌圈直径及MIC 解释标准”进行结果判断。注意该表每年都有部分更新和改变,临床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跟踪和使用最新的标准。

(2)每一种药物的S、I、R判断标准是建立在推荐剂量和临床使用方法基础上的,实验室人员应该与临床医师密切交流,保证药敏试验结果能够被正确使用。

三、分析后

(一)结果审核(提问及讲解,5min)

1、检验报告单审核

(1)审核病人一般信息

(2)审核报告结果与检验申请目的是否吻合

2、药敏试验结果审核

(1)审核试验的药物是否与菌株鉴定结果相一致。如肠杆菌科细菌不需要做糖肽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审核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是否遵循特定药物的活性规则层次,如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活性高于一、二代头孢,肠杆菌科细菌如果对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敏感,一定对三代菌素也敏感。

(3)审核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是否违背细菌的天然耐药和未曾出现过的耐药表型特征。出现出乎意料之外的试验结果时,应进行如下检查予以核实:1)抄写是否错误;2)试验中是否有污染(重新检查平板上菌株纯度等);3) MIC 试验时,是否使用了有缺陷的药敏试验板条,琼脂平板或卡条(如损坏、充料不足等);4)核实病人以前的结果(如,病人以前分离的相同细菌是否也具有不寻常的抗菌谱)。假如以上检查不能查明原因,必须重新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同时要保留菌株,并送参考实验室确认。

(二)检验结果报告(提问及讲解,5min)

1、注意检验者和审核者双签名

2、多重耐药菌按要求盖“多重耐药菌”章

3、阴性培养结果报告是否规范。常见培养阴性结果的报告方式:血培养及增菌培养应报告“培养5天无菌生长”;咽拭子等有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标本培养至48小时未检出可疑致病菌,则报告“正常菌群生长”;尿液、引流液、脑脊液、穿刺液等无菌部位的标本培养48小时以上未见可疑菌落,则报告“无菌生长”。粪便或肛拭子等肠道标本培养至48小时未见可疑菌落,则根据申请项目报告“未培养出志贺、沙门菌”、或“未培养出霍乱弧菌”

4、细菌鉴定报告细菌种名。

5、药敏试验结果报告

(1)药敏试验结果以敏感、中介和耐药表示。

(2)出于救治患者的需要,可直接向临床医师报告MC值,但必须提供解释结果的判断标准,以便临床医师能够理解。不应报告无解释标准的抑菌圈直径测量值。

(3)选择性报告:在CLSI文件M100表1和1A中,按照临床选药的优先顺序将试验的抗菌药物分成A、B、C和U组。每个实验室应决定表内哪些药物用于常规报告,哪些用于选择性报告。选择性报告有助于提高药敏试验的临床相关性,有助于减少滥用广谱抗菌药物而选择出的多重耐药菌株。

(4)特殊菌株的药敏试验报告

1)对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体外可能有活性,但临床却无效,所以对上述药物不应报告为敏感。

2)肠球菌属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除外筛选高水平耐药)、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克林霉素在体外可能有活性,但在临床上耐药,所以对这些药物不能报告敏感3)产ESBLs菌株应报告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氨曲南耐药。

4)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应报告对所有青霉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

5)对分离于脑脊液中的细菌,下列抗菌药物不作为选择药物进行常规报告,因为用这些药物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脑脊液感染可能无效,这些药物包括:仅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的一代和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除外)、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

6)尿道分离菌不常规报告的药物:阿齐霉素、氯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

表4 常见细菌天然耐药和罕见耐药表型

(三)危急值报告

血培养、脑脊液培养、涂片发现阳性异常结果,应及时按照危急值报告程序报告。

四、室内质控(参考课件,提问及讲解,5min))

(一)生化试验

1、触酶试验质量控制:阳性对照菌株:ATCC25923;阴性菌株:ATCC19615;监测频率: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

2、氧化酶试验质量控制:阳性对照菌株:ATCC27853;阴性菌株:ATCC25922;监测频率: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

(二)染色液

1、革兰染色:阳性对照菌株:ATCC25923;阴性菌株:ATCC25922;监测频率: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

2、抗酸染液:阳性对照菌株:分枝杆菌;阴性菌株:ATCC25922;监测频率: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

(三)培养基

1、外观检查:(完整、琼脂附于平板底部,血平板应不透明、没有溶血情况,平板颜色好、湿润,无干裂、无污染、无浑浊或沉淀、无冻伤、无过热现象,琼脂厚度至少3mm。如发现与上述情况不符的培养基,应不予使用。

2、无菌试验:抽检培养基数量:100块以内,随机抽检5%;100块以上随即取10块平皿进行无菌试验。35℃培养24h后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无细菌生长为合格。

3、生长抑制试验

表5 常用培养基的质控

(四)药物敏感性试验

药敏试验应严格按最新发布的CLSI所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

关于微生物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1、微生物的分类 1.1 从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1.2 从对氧的需求 好氧微生物:亦称需氧菌、需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 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 厌氧微生物: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指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的细菌。为好氧性细菌的对应词。其中,在氧存在下不能生长的细菌,特称为专性厌氧菌,如梭菌、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以及大部分光合细菌。 兼性厌氧细菌:无论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都能生长发育的细菌。 1.3 微生物获得碳源与能量的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下列四个营养类型: (1)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如硫化氢、硫代硫 酸钠等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它们都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因此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藻类、蓝细菌和某些光合细菌(红 硫细菌、绿硫细菌)都属于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O2或碳酸盐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作为能源。这类微生物包括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需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具有光合色素,以光作为能源。在生长时,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常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红 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螺微菌属的一些细菌就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并利用有机物质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作 为能源,对于这类微生物而言,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2、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绪论 本节由学生自学,不讲授。布置思考题: 1.微生物有哪些共性,其共性的基础是什么? 2.从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举例阐述微生物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细菌是微生物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开始。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的代表,侧重讲述原核生物的亚细胞结构、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6学时(细菌细胞构造和功能4学时、放线菌和特殊细菌形态构造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详细讲授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和脂多糖三种功能性大分子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引入古细菌概念,详细比较细菌细胞壁与古生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介绍四种缺壁细菌的细胞特征和生理特殊性。 讲授革兰氏阴性菌网外膜的结构特点。通过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

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解释这两类细菌对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敏感性的不同,侧重阐述细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础研究对应用微生物的意义。 介绍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等亚细胞构造及功能,讲授芽孢的结构、生理特点以及在工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放线菌 侧重讲述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及繁殖方式,比较细菌放线菌细胞结构、形态和培养特征的异同。强调放线菌资源的应用价值,引入稀有放线菌概念并介绍资源研究近年创新性的方法和研究趋势。 第二节蓝细菌(由学生自学) 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这些特殊细菌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简述。侧重比较这三种特殊细菌的形态差异以及鉴别依据。 思考与作业: 1.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并说明这两类细菌对青霉素和阳离子去污剂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2.生命是缺壁细菌,简述形成原因及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微型藻类和原生动物。本章以真菌作为真核微生物的代表,通过丝状真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真菌的

微生物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 1、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 2 3 ⑴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基内可加入化学成 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用培养基内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3)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最适pH分别 为:6.5?7.5、7.5?8.5 和 5.0?6.0。 4、灭菌与消毒: 5、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答:配制培养液T调节PH T分装T包扎T灭菌T搁置斜面(搁置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 【问题与探究】 (1)培养基灭菌后,为什么需要冷却到50 C左右时,才能用来搁置斜面或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提示】琼脂的凝固点为40 C,温度太高易使培养皿破裂,低于40 C,培养基已凝固,倒不 出,所以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到50 C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试管,感觉试管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试管口通过火焰? 【提示】通过灼烧灭菌,防止试管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 )为了能彻底灭菌,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压之前一定要把原先的空气排尽,注意恒温灭菌,同时要注 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压力(100 kPa)、温度(121 °C )和灭菌时间(20 min)。

6、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 (1) 接种 概念:在_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_的操作过程。 工具:玻璃刮铲、接种针和接种环。 方法:穿刺接种、斜面划线接种和平板划线接种、涂抹平板等。 (2 )无菌操作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 ①培养微生物用的试管、培养皿和微生物培养基等,在接种之前都需要灭菌 ②通常接种操作要在一酒精灯火焰一的附近进行。 【想一想】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无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受到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7、微生物的分离 (1) 原理:根据微生物对「营养成分、氧气、pH等要求的不同,通过只提供目的微生物生长的必需条件,或加入某些抑制剂使非目的微生物不能生长,从而达到选择分离微生物的目的。 (2) 方法 ①据菌落形态特征初步分离 ②常用方法一一平板分离法 涂抹平板法 混合平板法 分类平板划线法 :是常用的平板分离法, 有扇形划线、连续划线、交叉 划线和方格划线等 目的: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 【归纳】无菌技术的具体内容 (1)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 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⑷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5)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无菌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平板分离法 ①原理:大多数细菌、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平板分离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便于移植的菌落。 ②常用培养基: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 ③方法:⑴涂抹平板法:分离材料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样品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琼脂 平板,用无菌玻璃刮铲将样品涂布均匀,细菌菌落常仅在平板表面生长。 (2) 混合平板法:分离材料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样品与溶 化的琼脂混合,将 与样品混合的琼脂倒入无菌平皿,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 ⑶平板划线法:有扇形划线、连续划线、方格划线等。 4?目的:通过采用各种平板分离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部门培训试题 培训内容: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四部分组成。 4、细菌的主要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法。 5、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生产洁净室非 常重要。 6、在细菌鉴定方面,被国际公认的参考书是:《伯杰氏手册》。 7、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O-特异链、核心多糖、类脂A 。 8、影响制剂生产的四大污染源:空气污染、用水污染、人员污染、器具污染 9、输液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源反应、菌污染反应。 10、灭菌从机理上看,可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1.真菌属于___A__型微生物。 A. 真核细胞型 B. 原核细胞型 C. 非细胞型 D.多核细胞型 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____D__ A.细菌 B.衣原体 C. 放线菌 D.病毒 3.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___C___ A.干热灭菌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高压蒸汽灭菌 D. 巴氏灭菌法 4.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__B____ A.水 B.碳源 C. 细胞核 D.无机盐 5.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__A____ A.0.22μm B.0.36μm C.0.45μm D.0.65μm 6. 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___C___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 A.30 ~40℃ B.45 ~55℃ C. 60~80℃ D. 85~95℃ 7. 新洁尔灭为我们车间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____B__ A. 0.01% B.0.1% C.1% D.10% 8.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____A__ A. 70%~75% B.75%~80% C.65%~70% D.70%~80%

微生物分类知识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录入时间:2011-4-15 11:11:57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 表1-1.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微生物大小近似值细胞特征 病毒0.01~0.25μm非细胞的 细菌0.1~10μm原核生物 真菌2μm~1m 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2~1000μm真核生物 藻类1μm~几米真核生物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生活。 1.2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在生物发展的历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而

微生物,不仅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而且它们中间有些类型像动物,有些类型像植物,还有些类型既有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因而归于动物或植物都不合适。于是,1866年海克尔(Haeckel)提出区别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显微镜和超显微结构研究技术的应用,发现了生物的细胞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真正的核结构,称为原核,其细胞不具核膜,只有一团裸露的核物质;另一种是由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组成的真正的核结构称为真核。动物界、植物界及原生生物界中的大部分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是真核生物,而细菌、蓝细菌则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仅细胞核的结构不同,而且其性状也有差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性状的比较内容将在第二章详细介绍。 根据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系统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病毒作为一界被提出的较晚,主要原因是①病毒和类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是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②病毒不是用双命法,分类不用阶元系统。但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病毒和细胞型生物是有共同特性:①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是RNA);②使用共同的遗传密码。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于1979年提出将无细胞结构病毒立为病毒界,从而建立了六界系统。 细胞型生物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最新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 、。 4.细菌的形态有、、。 5.常用的消毒剂有、、、、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 8.干热灭菌常用 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 10.细菌细胞由、、、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 3.消毒: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10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空气、原辅料、水、设备与建筑、人员。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及热原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滤过灭菌法、辐射灭菌法。 4.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5.常用的消毒剂有乙醇、甲醛、苯扎溴铵、过氧乙酸、碘酒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5~28℃;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6±1 ℃。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病毒。 8.干热灭菌常用160℃-170℃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70%-75%。 10.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一般地说是指一群形态上、结构上都很简单的生物体。它们是一群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因为人类肉眼无法觉察或辨清,故称之微生物。 2.灭菌: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品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繁殖体和芽孢。 3.消毒: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杀不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微生物按种类划分: (1)非细胞型微生物:即生命现象不以细胞的形式表现。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虽有细胞结构,但仅有原始核。如细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如霉菌、酵母菌。 微生物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2)数量多、分布广。(3)新陈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 (4)变异快、适应性强。(5)代谢强,转化快。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 紫外线辐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正常的包装物质,即使是一层纸、塑料薄膜等。主要用于空气灭菌、物体表面灭菌。 60Co灭菌穿透力强,可穿透数厘米厚的铅。辐射能量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蛋白质分子,伤害细胞导致死亡。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审批稿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 及答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 判断题 1、消毒可以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而灭菌只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2、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3、多数细菌的最适培养温度时30~35℃. (√) 4、药品中存在微生物并不一定会引起药品变质。(×) 5、洁净区中的所有操作均不应大幅度或快速动作。(√) 6、一个不锈钢托盘擦拭得非常光亮,因此它不存在微生物污染。(×) 7、药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8、常用于消毒的乙醇浓度为70%~75%。(√) 9、酵母菌为多细胞真菌。(×) 10、洁净室(区)的工作人员不能化妆,但可以戴戒指和项链。(×) 二. 填空题 1. 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2. 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3. 细菌的生长曲线包括四个生长时期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4. 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病毒。

5.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6.酵母菌最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芽殖。 7. 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 ~20 分钟便可繁殖一代 三、选择题 1 不属于细胞生物的微生物( B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放线菌 2 抗生素产生菌中,其主要产生菌是( C ) A、真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病毒 3. 细菌的测量单位。( B ) B.μm 4.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的环境中生长。( A ) A.偏酸性且含糖较多 B.偏酸性且含糖较少 C.偏碱性且含糖较多 D.偏碱性且含糖较少 5. 真菌生长最适的温度为℃。( B ) A. 16~22, B. 23~28, C. 30~35, D. 28~35 6. 下列不属于辐射灭菌的是。( D ) A.紫外线灭菌法 B.电离辐射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7. 细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哪一个阶段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B ) A、延迟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 波长为的紫外线最具有杀菌作用。( C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最新微生物知识简介

微生物知识简介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考题 一、请详细论述微生物的特点与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微生物主要有:病毒,原核微生物(以细菌为例),真核微生物(以酵母菌为例)等几种 病毒 形态---大多数小直径100nm左右,形态多样:砖状,子弹状,球状,蝌蚪状,杆状,卵圆状,丝状等。 结构:病毒中心是核酸(RNA),外面包被着1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称为壳粒,由核酸和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称为核衣壳。核衣壳外面有一层由脂类货脂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上还可有刺突。 特性: 1体积微小2非细胞结构3病毒的化学组成比较简单4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5以复制方式繁殖6特殊的抵抗力 病毒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通过水传播的人类病毒超过100多种,检测水中纷繁的病毒极为困难。需要寻找一种指示微生物显得十分必要。噬菌体与肠道病毒的结构、组成、大小和复制方式等具有相似性,因此,噬菌体是较理想的水环境肠道病毒

指示生物,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大肠杆菌噬菌体(SC噬菌体)、F-RNA噬菌体、脆弱拟杆菌噬菌体等病毒均有十分良好的指示效果。 原核微生物 形态:以球状,杆状,螺旋状,丝状为主。 例如细菌个体形态有三类:球状,杆状,螺旋状 放线菌个体具有发育良好的分支状菌丝体,少数为杆状或原始丝状的简单形态。蓝细菌形态多样,一般有球状,杆状,单生或者形成团聚体。也有丝状和螺旋状的蓝细菌。 结构:1有核糖体和裸露的环状DNA 2有细胞质,细胞膜;没有真正细胞核,但有拟核; 3.有核糖体,没有其他被磨包围的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过氧化氢酶等 4.大多数都有细胞壁4 特性:单细胞动物, 原核生物,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细胞核、染色体,即DNA外无蛋白质包裹。其次,原核生物体内无高级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他只含有核糖体。另外,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其成分和植物的不同,植物的是纤维素,原核生物是肽聚糖。原核生物外还有鞭毛等. 原核微生物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意义: 细菌对污染物的净化处理

微生物基础知识试题资料

微生物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微生物的形体极度小,必须借助于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放大数, 百倍、千倍至数万倍,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测量单位。 2、微生物分布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之表以及______________。 3、原核细胞生物由_____________构成,真核细胞生物多数由_____________组成。 4、利用某种微生物制成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为人类预疾病。 5、活性粒子是夹带有大量_____________的粒子,非活性粒子是单纯的_____________粒 子。水是制药企业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由于水的污染,将直接导入污染源。 6、热力灭菌利用高温杀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共15分) 1、来苏(甲酚皂)2%的水溶液用于()消毒。 A.皮肤B、设备C、容器D、空气 2、常用的消毒剂75%的乙醇用于()消毒。 A.皮肤工具B、设备C、容器D、空气 3、消毒剂用于表面活性剂0.1-0.2%的新洁尔灭液,用于()消毒。 A.皮肤B、工具C、地漏D、容器 4、37-40%的甲醛液8-9ml/m3( )消毒。 A.皮肤B、工具C、地漏D、室内 5、常用的灭菌器主要有() A.高压蒸汽灭菌器B、烘箱C、紫外线灯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3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微生物知识培训材料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一.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个/m3,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种元素循环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例如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

微生物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概念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的概念 1、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这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所示。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的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存活。 表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2、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 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 动物界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 2、五界系统 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 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放线菌等 物 生 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 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 真核生物生动物 真菌、单细胞藻类、原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含免疫学50课时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 教师姓名: 适应专业:动物医学、动物药学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教案编号2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任课教师: 授课章节绪论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1、明确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 2、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取得的成就及应用; 3、明确兽医微生物学的性质与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 2、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法,主要以在黑板上板书讲解为主,有条件时可结合用幻灯片展示微生物在动物机体中的基本功能。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等):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三、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 四、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 五、兽医微生物学作用与贡献。 参考书目 1、冯树异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年 2、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林稚兰等译,《微生物学(精要速览系列)》,科技出版社,2001年 4、徐贵卿等主编,《兽医生物制品学》,河北科技出版社,1993年 课后作业: 1、微生物的概念及应用? 教后感受 教学中需结合微生物学和解剖学的知识讲述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功能,因此要求学 生要把对以前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微生物的含义。 2、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3、了解兽医微生物学当前的基本任务及发展趋势 [主要讲解内容和时间分配] 共1学时 1、微生物的概念(5分钟) 2、微生物的发展史(15分钟) 3、兽医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5分钟) 4、兽医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5分钟) 5、兽医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安排(5分钟) 6、课程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10分钟) [讲授重点] 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讲授难点] 1、让学生明白兽医微生物学发展,理论、技术成就及应用意义。 2、学习兽医微生物学理论、技术成就及应用意义。 [教学法] 1、讲授法。 2、多结合临床,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兽医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彩色图片 [教学过程] 绪论 首先从“微生物”这个名称的解说开始,从中道出其研究对象为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因素,结合人的相关微生物现象,引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再来阐述绪论的内容。

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 三型八大类特点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无细胞结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 滤菌器; 单一核酸; 活细胞内寄生。 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仅有原始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虫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有多种完整细胞器。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 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 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 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 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 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 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 着色)。 18、胃部细菌喜酸,肠道细菌喜碱 19、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因选择性过强,可影响检出率,所以,使用 时最好加一种弱选择平板以配对互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