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价 “牙买加体系”

评价 “牙买加体系”

评价 “牙买加体系”
评价 “牙买加体系”

讨论:如何评价“牙买加体系”?

体系评价

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体系缺陷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它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

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到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讨论:如何评价“牙买加体系”?

体系评价:

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体系缺陷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它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到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对牙买加体系评价:灵活的汇率制度,更能顺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汇率政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节具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工具;在多数国家,内

部均衡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国际政策的协调性有所下降;汇率的频繁波动,对国际投资和贸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体系运行

储备货币多元化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西德马克(现德国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汇率安排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不同汇率制度各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包括: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作为一国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国往往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

衡时,往往会受到“米德冲突”的限制,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牺牲了其他的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财政平衡等,因而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才不至于顾此失彼。

(2)运用汇率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趋于下跌本币下跌、外贸竞争力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实际经济运行中,汇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以及“J曲线效应”的制约,其功能往往令人失望。

(3)国际融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由IMF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

(4)加强国际协调。

这主要体现在:①以IMF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与谅解,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与繁荣。②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的作用。西方七国通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主观上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金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内容整理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本位制度、汇率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维持、储备制度、国际收支调整制度及相应的组织形式。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在汇率制度方面,它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成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组织形式方面,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积极作用:(1)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美国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3)固定汇率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缺陷主要表现在:(1)存在“特里芬两难”。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 (2)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3)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导致了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 牙买加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2)明确提出黄金非货币化,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3)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特征:它体现在国际储备走向多元化、汇率制度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三个方面。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汇率纪律荡然无存。(2)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3)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由于储备货币多样化和汇率安排多样化,货币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来源点也多样化。牙买加体系缺乏有效的主观或客观危机预警指标,从而使防范危机无从下手。 金本位: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本位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1)黄金作为货币的币材或货币发行基础。(2)黄金是债权债务的最终支付手段。(3)黄金是衡量货币价值高低的手段.(4)货币发行量受黄金储备量的制约。

国际金融期末考试内容

*一.布雷德森林体系奔溃的根本原因是特里芬难题,什么是,为什么是?* 崩溃的直接标志是美元切断了与黄金挂钩的机制 崩溃原因: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美元具有美国本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身份及保持其与黄金可兑换性和满足国际清偿力的双重责任。而这双重身份及双重责任均是矛盾的,难以做到两全。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期维下去,存在着崩溃的必然性。 外在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运作条件的丧失。 1. 美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 2. 西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3. 西方各国通货膨胀程度悬殊,固定汇率难以维持。 二.一、购买力平价论 1. 一价定律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否则商品套购活动就会发生,直到其价格差异的消除。 Pi = e · Pi *上式中:P 表示本国物价;P*表示外国物价;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2.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思路和观点 ◆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和货币数量论。 ◆基本思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却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可以在货币发行国购买一定量的商品,但不同国家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 ◆基本观点: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纸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汇率是两国物价对比,即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 3. 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形式 (1)绝对购买力平价 前提条件 ①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②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同。 基本公式 (3)式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公式,它意味着汇率是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之比。 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常认为一价定律对不可贸易品也能成立,因此汇率是以不同货币衡量的一般物价之比。 例1,假如在日本花100日元可以买到的商品在美国需要花1美元,那么购买力平价便为: USD1 = JPY100 如果此时市场汇率为: USD1 = JPY105 那么就会有人在日本买入商品再到美国卖出(套购),以获取收益,直至使市场汇率恢复到买力平价水平,套购无利可图,套购就会停止,购买力平价成立。 (2)相对购买力平价 主要观点: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认为汇率的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决定,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变动率之比。 基本公式 例2,假如某段时期,日本商品价格从100日元上升到150日元,同期美国商品价格从1美元上升到1.25元,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为: 于是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应由原来的:USD1 = JPY100 调整为: USD1 = JPY120 4. 购买力平价论的检验 ◆在实证研究中,一般只有在高通胀时期购买力平价才能成立。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汇率分析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1)在短期内,高于或低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较大。 (2)从长期看,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购买力平价成立。 (3)汇率变动非常剧烈,远超过相对通胀率。

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与指标体系

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与指标体系 摘要:如何在众多物流供应商中选择最佳合作伙伴,已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现代物流的要求建立物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招标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对物流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此方法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物流供应商绩效,对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物流供应商评价评价指标招标法层次分析法 1 前言 1.1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是由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1.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状况看,第三方物流在发展中已逐渐形成鲜明特征,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 关系合同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其次,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的。 (2)服务个性化: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3)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5) 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2.1 供应商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金融学1-15章测试题及其答案

搜索时不要带括号 1. 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 B )投资。、A. 国 际间接投资B. 国际直接投资C. 国际金融投资 D. 国际结算 2.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D. A和B )。 3. 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C资金流量表 )来反映。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 A. 政府债券)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 5.( A信用证)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 1.发行股票属于( A)融资。: A. 外源融资 B. 内源融资 C. 债务融资 D. 债权融资 2.居民的赤字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弥补( B. 消费贷款 )。 3.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C. 货币盈余 )。 4.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 通过( A金融 )活动来实现平衡。 5.从整体上看,( D )是最大的金融盈余部门。: A. 企业 B. 金融机构资 C. 政府 D. 居民 汇率变化常给交易人带来损失或盈利,下列( D. 黑客入侵外汇交易系统导致损失)不属于汇率风险。 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 B.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国际借贷说认为本币贬值的原因是( D. 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 汇率自动稳定机制存在于( B.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 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我国外管局每个交易日公布的汇率是( D. 中间汇率)。 汇率作为重要的金融价格,其变动会影响()。 或多项: A. 进出口 B. 物价 C. 资本流动

D. 金融资产的选择 属于早期汇率决定理论的是()。 或多项: A. 国际借贷理论 C. 利率平价理论 D. 汇兑心理说 E. 购买力平价理论 银行以不同方式卖出外汇时,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或多项: A. 电汇汇率是外汇市场的基准汇率 B. 信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 D. 票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或多项: A. 直接标价法下,外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币的数额随币值变化 B. 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本币价值越低 E. 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本币价值越高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或多项: B. 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 C.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 E.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相等时为平价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是: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错 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国际金融习题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 1、欧洲债券:指借款人在本国境外市场发行的、不以发行市场所在国货币为面值的国际债券。 2、国际储备: 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3、国际清偿能力:主要包括一国政府与国际金融机构或其他国家政府之间所达成的临时性筹借资金的各种协议。 4、自有储备: 指经常项目下的顺差而形成的外汇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余额。 5、离岸金融市场: 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 6、第八条款国: 指实现了经常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 7、国际货币体系: 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8、特里芬两难: 又被称为“信心与清偿力两难”,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主要内容是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 (二)思考题 1、国际储备的构成和作用。 国际储备的构成: (一)自有储备: 1)、外汇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国际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主要采取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等形式。 2)、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典型形式。 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会员国,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并允许会员国用它换取可兑换货币进行国际支付。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二)借入储备: 1).备用信贷:是一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 2).借款总安排:又称借款总协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口本、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加拿大、瑞典等十个发达国家(即十国集团)于1962年共同设立的一种特别贷款项目。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补充资金而安排的第一个备用信贷额度。 3).货币互换协定。 国际储备的作用: 1).适度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保持国际支付能力。 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一. 由来与定义: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在20 世纪后半叶的50 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 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产生背景: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国际货币体系相对比较简单: 各国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在国家贸易中按照黄金的比价进行交易。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黄金的国际间货币输送。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 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出现混乱。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 月,44 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而美国因占有国际黄金储备的绝大部分,使得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 月15 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 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

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在布雷顿森 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 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一)双挂钩制度 1. 美元与黄金挂钩: 确认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 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保持黄金官价稳定,各国政府有义务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3.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 的幅度内波动。若汇率超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 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该制度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 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而要求兑换时,应换回本国货币。“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上海大学考研国际金融学主要内容及重点

本书基本是知识点的阅读、记忆或了解,没有特别重点突出的章节, 知识点散而小 这里没有提到的章表示不用看,红色部分是本书相对来说重要的考 点,但其他非红色部分也要阅读 因考虑到书的版本不同,所以每一章没有标第几章,均已加粗表示一 章 国际收支P1-10(其中每一页都看,黑体概念记忆) 1、国际收支 狭义概念:贸易收支或外汇收支 广义概念: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经济体的居民与非 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IMF定义: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年),因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 以及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的资金收支(包括货 币收支以及用货币表示的资财转移)。 2、国际收支平衡表 是指一经济体将其一定时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按照 经济分析的需要 设置账户或项目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 3、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内容 (1)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就是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会计项目,因而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货物 ——服务 ——收益 (职工报酬 投资收入) ——经常转移 (各级政府 其他部门) (2)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收买或放弃 金融项目 金融项目反映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投资与借贷的增减变化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储备资产 (3)平衡项目 ——错误与遗漏 4、记账原理

借贷记账法 (1)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亦称正号项目,记入贷方,记 为“+”(通常省略) (2)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亦称负号项目,记入借方,记 为“-” 当收入大于支出而有盈余时,称为顺差;反之,则称为逆差,应在逆差数字前冠以“-”号。也有人称逆差为“赤字”,而称顺差为“黑字”贷方项目=正号项目=外国居民向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外汇供给项目 借方项目=负号项目=本国居民向外国居民支付的交易=外汇需求项目5、国际收支失衡的判定 数额与内容的失衡 动态与静态的失衡 主动与被动的失衡 6、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失衡) 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结构性失衡) 货币发行增量的变化(货币性失衡) 国民收入的变化(收入性失衡) 其他因素(暂时性失衡) 7、失衡的政策调节 (1)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将持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外汇储备作为外汇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的超量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使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不致超过官方储备增减的限度。 (2)财政金融政策 a、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抑制或扩大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控制改变总需求和物价水平,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b、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手段影响银根的松紧和利率的高低,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贴现政策 ——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3)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 (4)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求国际收支平衡 (5)调节供给政策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低年段(1~2年级) 中年段(3~4年级) 高年段(5~6年级)篇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和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4)指标的可比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动态可比上指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用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反映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横向可比是指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排序,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在这一背景下,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也就是人们习惯称为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协定规定了双挂钩原则: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按 官价用黄金兑换其他国家政府持有的美元的义务;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经IMF批准可以调整汇率。 (3)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帮助其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4)取消外汇管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规定,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国际经济交易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制度。 (5)规定货币稀缺条款。IMF有权宣布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的货币为稀缺货币,其他国家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的兑换限制,或限制该国商品和劳务的进口。 二.牙买加体系 (Jamaica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国际社会及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如恢复金本位,恢复美元本位制,实行综合货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合法化。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但成员国的汇率政策要接受IMF 的指导和监督。 (2)以管理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汇率制度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

题目名称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指标体系 姓名孙伟 班级统本物流1101 班 学号课程任课教师 117150030131 采购与供应管理 王鹏物流贸易学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用户需求个性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新环境,中国的中小 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以及评价问题便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MRPⅡ、JIT生产、ERP、动态联盟、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出现,体现着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甚至是整条价值链 的竞 争。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中的结盟企业和上游企 业,是核心企业进行采购活动的对象,直接 关 系着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产品开发,供应商评价问题已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 注。供应商选择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使企业能够通过科 学、合理的方法对供应商作出评价,为企业管理人员 制定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 本,如何对一个供 应商作出评价以及其供应商体系建立等问题,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十分关注的问 题。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策略评估原则指标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无论对整个供应链来说,还是从单个的企业来看,都至关重要。供应商已成为一种战略筹码,供应商管理也成为造就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谁拥有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加强对供应商团队的管理可以缩短交货 期,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 应变能力。搞好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选择及管理体 系, 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对于提高供应商管理的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1.1 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及供应商质量管理 (1)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金融学(单选)

金融学(本)网考单项选择练习题 一、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D)。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 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B )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D. 货币一体化 15. 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A )。 A. 盈利 B. 投放基础货币 C. 回笼基础货币 D. 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16. 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B )。 A. 公开市场业务 B. 再贴现政策 C. 流动性比率 D. 存款准备政策 17.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 )。 A. 恒久收入的影响 B. 人力资本的影响 C. 利率的主导作用 D. 汇率的主导作用 18. 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E点)决定的利率称之为(C )。 A. 市场利率 B. 实际利率 C. 均衡利率 D. 名义利率 19. 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C )。

浅析牙买加体系

1、牙买加体系的发展背景 1.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的,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结束,它并不是国际协议的结果,而是交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起来的结果,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1.1.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和经济背景 (1)英国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形成。17世纪发生的欧洲大陆战争引发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同时引发大量难民逃往海峡对面的英国。英国人抓住机会利用这些劳动力和他们带来的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发展了军事力量,赢得了其后100多年的征战欧亚美的国际战争,最终于18世纪后期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上无可比拟的世界强国,并且通过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第一个经济霸权国家。 (2)由于认识到黄金比白银更适于远距离、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英国率先通过法令规定英镑的黄金含量,正是采用金本位制度。以伦敦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支付网络覆盖全球,英镑凭借英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的霸权地位成为国际间最主要的结算手段,甚至成为某些国家的储备货币。 (3)当时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由于当时银价暴跌引发大量的套利行为,造成银本位、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的

混乱,影响了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和国际信贷的发展,德国、美国、法国、荷兰、俄国、日本等国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迫于形势先后确立金本位机制,以法令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的金本位制在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上逐步国际化,通过各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确定了货币关系,自发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 1.1.2自发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 (1)本位机制。很明显,第一个成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基本规则是: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作为兑换基础;国内货币供应量受黄金储备制约;黄金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口。 (2)汇率安排机制。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安排机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自发安排,市场自动调节,汇率波动以法定平价为基础,按照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是波动限度受黄金输送点限制。 (3)储备机制。黄金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运行中英镑事实上发挥了同等作用,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贸易结算工具,进而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储备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4)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收支按照物价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逆差国货币供应下降,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直至国际收支达到均衡;反之亦然。 1.1.3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及其瓦解 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主要有三点:一是黄金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使得其价格动荡动摇其作为稳健货

江苏自考 27184 国际经济合作 重点内容整理

27184 国际经济合作 重点: 1.国际经济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转移与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2.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 1)尊重主权、坚持平等互利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和原则; 2)国际经济合作以生产领域为主并具有综合性特征; 3)国际经济合作内容广泛时间较长:合作范围广、领域宽、方式灵活多样; 3.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特征: 1)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要素国际经济合作; 2)生产要素需要进行全面调整和新一轮的组合配置; 3)通过协调与合作建立起的规则涵盖范围越来越广; 4)围绕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走低碳化道路; 4.国际经济合作(C)与国际商品贸易(T)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都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活动 2)都与生产要素有关 3)都和商品生产有关 4)两者经常结合在一起进行,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两者具有互补性与替代性 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生产要素在生产领域里的直接协作;T研究流通领域里的商品进口与出口 2)领域不同:C生产领域;T流通领域 3)交易方式不同。C一种较长期的协作行为,T一种一次性的交易行为;C作价复杂,T作价比较容易;C交易形式多样复杂,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T交易方式比较简单;C可以直接促进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C可以获得独特的经济效益。 5.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之间,或一国政府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进行的经济合作 6.双边国际经济合作:两国政府之间进行的经济合作 7.生产要素:是生产的基本元素,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8.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包括:生产要素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 9.国际分工:世界各国商品生产与服务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和国内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10.绝对优势:亚当斯密,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该分工生产成本费用绝对低廉的产品,以绝对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换回自己生产成本绝对高的产品,形成国际分工 11.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货不力较小的商品 12.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13.国际经济一体化作用: 1)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提高区域内各国市场竞争力; 2)促使区域内各国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和配置; 3)给区域内企业提供了重新组织和提高竞争力的机会与客观条件 14.经济一体化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相互依赖理论 15.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16.国际投资:国际间发生的投资行为,或者说是一国的个人、企业、政府对他国进行的跨国界投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