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牙买加体系 材料

货币银行学--牙买加体系 材料

货币银行学--牙买加体系 材料
货币银行学--牙买加体系 材料

牙买加体系简介: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时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于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

1、储备货币多元化。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

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西德马克(现德国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2、汇率安排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不同汇率制度各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包括: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2)运用汇率政策。

(3)国际融资。

(4)加强国际协调。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

浮动汇率制度的广泛实行,这使各国政府有了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汇率变动手段;

各国采取不同的浮动形式,欧共体实质上是联合浮动,日元是单独浮动,还有众多的国家是盯住浮动,这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

各国央行对汇率实行干预制度;

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资历产和记帐单位的作用大大加强;

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而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大大削减,各国货币价值也基本上与黄金脱钩。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作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2、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它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到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牙买加体系”确立后美元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1976年“牙买加体系”建立以来,美元经历了五大阶段的升贬值走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贬值趋势持续10年之久,而目前我们正处在的第五阶段美元贬值趋势已达8年多,还能持续多久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第一阶段:四年贬值(1976—1980年)

自从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美元指数一路下跌,1980年7月跌至84.12,美元指数下跌21.8%。其间,美国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和全球货币供应量急速增长,导致石油危机以及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飞涨,世界经济陷入“滞胀”。

第二阶段:近五年升值(1980—1985年)

1979年开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大幅度提高,到1981年达到前所未有的16%,美元也结束近10年的持续弱势,开始走强。其间,美元急速上攻,于1985年2月底上冲至16

4.72的历史高点,美元指数上涨达9

5.8%。在这一阶段,供给学派所倡导的减税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同时,美国政府急剧增加的军费开支,造成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伴随着巨额“双赤字”的美元升值是该时期的突出特点。

第三阶段:十年贬值(1985—1995年)

经历了近5年的升值周期,美国庞大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成为美国强迫日元和欧洲货币升值的借口。1985年9月,五国集团签署《广场协议》,要求“其他主要货币相对美元进一步有序升值”。《广场协议》之后,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多次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买入日元和马克。此后的两年多里美元指数快速回调,到1987年年底已回调到1 980年的水平,之后便是7年多的振荡下跌,到1995年4月美元指数跌至80.27。长达十年的贬值周期美元指数下跌51.3%。其间,美元由强转弱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使得大量资本流出,触发了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

第四阶段:6年多升值(1995—2002年)

1995年1月,鲁宾就任美国财长时提出了“强势的美元,强大的美国”政策。同时,在美国网络科技增长刺激和美联储加息的带动下,美元1995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升值周期,到2001年7月美元指数攀升至120.9的高点,升值达50.6%。其间,弱势美元向强势美元的转换,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五阶段:贬值周期(2002年至今)

从2002年开始,美联储为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持续严重衰退,不断降低基准利率,200 3年美联邦基准利率曾达到1%的历史低位。美国长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助涨了美国经济的泡沫,最终诱发了去年发生的“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2001年7月的高点到2008年3月中旬的71.657,美元指数下跌40.7%。其中,2 005年由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美元曾出现一年时间的升值,而去年夏天至今年年初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元也上演了一波反弹行情,目前再次进入下跌通道。

国际金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内容整理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本位制度、汇率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维持、储备制度、国际收支调整制度及相应的组织形式。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在汇率制度方面,它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成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组织形式方面,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积极作用:(1)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美国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3)固定汇率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缺陷主要表现在:(1)存在“特里芬两难”。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 (2)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3)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导致了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 牙买加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2)明确提出黄金非货币化,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3)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特征:它体现在国际储备走向多元化、汇率制度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三个方面。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汇率纪律荡然无存。(2)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3)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由于储备货币多样化和汇率安排多样化,货币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来源点也多样化。牙买加体系缺乏有效的主观或客观危机预警指标,从而使防范危机无从下手。 金本位: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本位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1)黄金作为货币的币材或货币发行基础。(2)黄金是债权债务的最终支付手段。(3)黄金是衡量货币价值高低的手段.(4)货币发行量受黄金储备量的制约。

金融学1-15章测试题及其答案

搜索时不要带括号 1. 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 B )投资。、A. 国 际间接投资B. 国际直接投资C. 国际金融投资 D. 国际结算 2.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D. A和B )。 3. 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C资金流量表 )来反映。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 A. 政府债券)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 5.( A信用证)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 1.发行股票属于( A)融资。: A. 外源融资 B. 内源融资 C. 债务融资 D. 债权融资 2.居民的赤字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弥补( B. 消费贷款 )。 3.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C. 货币盈余 )。 4.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 通过( A金融 )活动来实现平衡。 5.从整体上看,( D )是最大的金融盈余部门。: A. 企业 B. 金融机构资 C. 政府 D. 居民 汇率变化常给交易人带来损失或盈利,下列( D. 黑客入侵外汇交易系统导致损失)不属于汇率风险。 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 B.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国际借贷说认为本币贬值的原因是( D. 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 汇率自动稳定机制存在于( B.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 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我国外管局每个交易日公布的汇率是( D. 中间汇率)。 汇率作为重要的金融价格,其变动会影响()。 或多项: A. 进出口 B. 物价 C. 资本流动

D. 金融资产的选择 属于早期汇率决定理论的是()。 或多项: A. 国际借贷理论 C. 利率平价理论 D. 汇兑心理说 E. 购买力平价理论 银行以不同方式卖出外汇时,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或多项: A. 电汇汇率是外汇市场的基准汇率 B. 信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 D. 票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或多项: A. 直接标价法下,外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币的数额随币值变化 B. 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本币价值越低 E. 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本币价值越高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或多项: B. 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 C.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 E.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相等时为平价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是: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错 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

货币银行学学习资料

更多资料请访问.(.....)

《货币银行学》学习提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货币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和不同类型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理解当代货币制度的形成背景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和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和基本特点,为深入学习货币供给与需求打下坚实基础。学习要点: 一、货币定义:货币的种类,包括实物货币,纸币,信用货币。重点理解货币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与联系;认识货币的法律定义、本质定义和职能定义: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职能的理解及对货币定义的解释。 二、货币的职能与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西方经济学说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货币职能表述的比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作为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作用。 三、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基本构成要素:铸币的定义,前资本主义社会铸币流通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重点);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复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格雷欣法则”;金币本位制的内容、特点及其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四、当代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及其最终崩溃的原因;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货币的定义。 2、比较货币职能的不同表述。 3、试论货币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4、试述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5、试用“格雷欣法则”说明复本制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6、试论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及融合的原因。 7、试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原因及其基本特征。 8、试述当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信用关系的形成及其本质,认识各种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方法,掌握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证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明确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学习要点: 一、信用的本质与形式:信用定义,信用关系和信用的本质,信用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二、信用工具:信用工具的性质;特征: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率;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 三、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的定义,对场所这一概念的理解,交易对象和供求关系;开放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票据行为

国际金融习题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 1、欧洲债券:指借款人在本国境外市场发行的、不以发行市场所在国货币为面值的国际债券。 2、国际储备: 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3、国际清偿能力:主要包括一国政府与国际金融机构或其他国家政府之间所达成的临时性筹借资金的各种协议。 4、自有储备: 指经常项目下的顺差而形成的外汇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余额。 5、离岸金融市场: 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 6、第八条款国: 指实现了经常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 7、国际货币体系: 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8、特里芬两难: 又被称为“信心与清偿力两难”,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主要内容是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 (二)思考题 1、国际储备的构成和作用。 国际储备的构成: (一)自有储备: 1)、外汇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国际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主要采取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等形式。 2)、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典型形式。 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会员国,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并允许会员国用它换取可兑换货币进行国际支付。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二)借入储备: 1).备用信贷:是一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 2).借款总安排:又称借款总协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口本、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加拿大、瑞典等十个发达国家(即十国集团)于1962年共同设立的一种特别贷款项目。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补充资金而安排的第一个备用信贷额度。 3).货币互换协定。 国际储备的作用: 1).适度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保持国际支付能力。 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一. 由来与定义: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在20 世纪后半叶的50 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 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产生背景: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国际货币体系相对比较简单: 各国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在国家贸易中按照黄金的比价进行交易。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黄金的国际间货币输送。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 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出现混乱。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 月,44 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而美国因占有国际黄金储备的绝大部分,使得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 月15 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 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

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在布雷顿森 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 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一)双挂钩制度 1. 美元与黄金挂钩: 确认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 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保持黄金官价稳定,各国政府有义务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3.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 的幅度内波动。若汇率超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 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该制度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 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而要求兑换时,应换回本国货币。“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在这一背景下,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也就是人们习惯称为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协定规定了双挂钩原则: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按 官价用黄金兑换其他国家政府持有的美元的义务;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经IMF批准可以调整汇率。 (3)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帮助其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4)取消外汇管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规定,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国际经济交易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制度。 (5)规定货币稀缺条款。IMF有权宣布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的货币为稀缺货币,其他国家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的兑换限制,或限制该国商品和劳务的进口。 二.牙买加体系 (Jamaica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国际社会及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如恢复金本位,恢复美元本位制,实行综合货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合法化。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但成员国的汇率政策要接受IMF 的指导和监督。 (2)以管理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汇率制度体系。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全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第二节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 1、从货币的供求看 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因此,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给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金融学(单选)

金融学(本)网考单项选择练习题 一、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D)。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 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B )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D. 货币一体化 15. 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A )。 A. 盈利 B. 投放基础货币 C. 回笼基础货币 D. 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16. 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B )。 A. 公开市场业务 B. 再贴现政策 C. 流动性比率 D. 存款准备政策 17.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 )。 A. 恒久收入的影响 B. 人力资本的影响 C. 利率的主导作用 D. 汇率的主导作用 18. 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E点)决定的利率称之为(C )。 A. 市场利率 B. 实际利率 C. 均衡利率 D. 名义利率 19. 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C )。

浅析牙买加体系

1、牙买加体系的发展背景 1.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的,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结束,它并不是国际协议的结果,而是交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起来的结果,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1.1.1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和经济背景 (1)英国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形成。17世纪发生的欧洲大陆战争引发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同时引发大量难民逃往海峡对面的英国。英国人抓住机会利用这些劳动力和他们带来的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发展了军事力量,赢得了其后100多年的征战欧亚美的国际战争,最终于18世纪后期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上无可比拟的世界强国,并且通过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第一个经济霸权国家。 (2)由于认识到黄金比白银更适于远距离、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英国率先通过法令规定英镑的黄金含量,正是采用金本位制度。以伦敦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支付网络覆盖全球,英镑凭借英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的霸权地位成为国际间最主要的结算手段,甚至成为某些国家的储备货币。 (3)当时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由于当时银价暴跌引发大量的套利行为,造成银本位、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的

混乱,影响了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和国际信贷的发展,德国、美国、法国、荷兰、俄国、日本等国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迫于形势先后确立金本位机制,以法令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的金本位制在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上逐步国际化,通过各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确定了货币关系,自发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 1.1.2自发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 (1)本位机制。很明显,第一个成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基本规则是: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作为兑换基础;国内货币供应量受黄金储备制约;黄金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口。 (2)汇率安排机制。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安排机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自发安排,市场自动调节,汇率波动以法定平价为基础,按照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是波动限度受黄金输送点限制。 (3)储备机制。黄金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运行中英镑事实上发挥了同等作用,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贸易结算工具,进而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储备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4)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收支按照物价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逆差国货币供应下降,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直至国际收支达到均衡;反之亦然。 1.1.3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及其瓦解 金本位制的内在矛盾主要有三点:一是黄金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使得其价格动荡动摇其作为稳健货

很全的大学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1、汇票:指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方或持票人。 本票: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2、承兑:债务人承认付款的手续,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有效。 3、背书:由转让人在票据的背面作转让签名。 4、市场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例:同业拆借率 官方利率(官定利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工会、协会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我国不存在) 5、名义利率: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市场上存款、贷款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即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 负利率:实际利率小于0. 6、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指发行人向投资者出售证劵的市场。 二级市场(交易市场):指已发行的证劵在投资者之间交易的市场。 7、期货市场:指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约定在将来某个时间以特定的价格完成金融产品的交易。 8、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借贷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9、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劵化存款凭证。 10、回购协议:指出售证劵的同时和证劵的购买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特定的价格购回所售证劵,从而获得可用资金的交易行为。本质是以证劵为抵押品的贷款。

11、贴现;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兑现。 转贴现:商业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金融机构所做的票据转让。 再贴现:商业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的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的过程。 12、负债业务:指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13、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获取利润的业务。 14、中间业务:指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15、储蓄存款: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所有存款都不能称之为储蓄存款,公款私存是违法的。 16、基础货币(B):指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并可作为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基础的那部分货币,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或通货(C)。 基础货币(B) = 存款准备金(R) + 通货(C) 17、法定存款准备金:国家通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将其所吸收存款中的一部分上交央行形成的存款准备金。 18、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最初接受客户现金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由银行的放贷、投资、贴现等行为所形成的多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 19、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20、证劵承销(属于一级市场):指投资银行帮助政府或企业发行和销售股票、债券等业务。 21、资产证劵化:指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劵。 22、风险资本:也称创业资本,指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所融通的资金。 23、货币需求: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24、流动性陷阱:指债券价格很低(高),则债券的利率很高(低),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上升),人们会把所有为投机而持有的货币全部用来购买债券

金融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选择一个答案) 1、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国际金块本位制 2、在货币层次中,货币具有(C)的性质。 A.流动性与现实购买力没有关系 B.流动性越弱,现实购买力越强 C.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强 D.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弱 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4、货币在(D)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缴纳税款 B.支付工资 C.表现商品价值 D.商品买卖 5、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C)。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6、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7、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B )。 A.信用货币制度 B.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8、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9、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10、目前我国实现了(D )。 A.资本帐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B.经常帐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资本帐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D.经常帐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11、长期金融市场又称( C)。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12、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13、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4、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 )。 A.发行政府债券 B.向商业银行短期借款 C.向商业银行长期借款 D.自愿捐助 15、贴现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 C)。 A.工商企业 B. 商业银行 C.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 D.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以及中央银行 16、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7、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8、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B)。

货币银行学教学资料

黄达《货币银行学》题库 说明 1、本题库是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理论教研室承担的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 2、题库以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第二版)为蓝本,该教材由我国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黄达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该教材于1997年、2002年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是当前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权威性教材。 3、本题库的命题原则是:立足于考核学生对《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等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此,题库的题型灵活多样,覆盖面宽广,按照章节命题,突出试题的客观性,以减少教师授课时的随意性,保证该课程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题库的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不大,所列论述题主要供参考使用,给任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自主出一些针对性强的试题,增强期末考试试题的检验功能。 4、本题库的题量充足,有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计算、简答和论述共7种题型,按照《货币银行学》教材的17章内容的先后次序编列。除了第十四章因内容较少,命题数量受到限制外,其余各章至少有15道填空题、15道单项选择题、10道多项选择题、10道判断正误题、5道简答题和2道论述题,可以出计算题的章节至少有2道计算题。客观题附有标准答案,主观题附有参考答案。本题库主要供期末笔考教研室统一组题和流水评卷时使用。 5、本题库是开放式试题库,由于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题库试题不可能一成不变,而需要不断更新。主要渠道一是将各任课教师的自主性命题不断纳入题库,逐渐增加题库容量;二是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一般每2年进行一次,吐故纳新;三是在教材修改时及时调整。在本题库设计编写过程中,黄达教授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第三版正在修订,新教材有望在明年出版,为使题库与教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届时本题库也将根据新教材进行全面修订。 6、本题库是《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的结束并不等于教改实践探索的停止。题库本身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也希望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 系。

金融学基础作业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x ) 2.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3.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小。(√) 4. 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x ) 5.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6.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x ) 8.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 x ) 9.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10.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11.商业信用的工具是银行承兑汇票。( 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