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段站布置图

区段站布置图

区段站布置图
区段站布置图

区段站布置图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区段站形成了多种布置图。区段站在布置时需要满足客运、货运、运转、机务和车辆5项设备的合理分配,考虑引入线路数目、运量、运输性质、车站作业等特点和客货机车交路,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结合城市规划和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布置图。

区段站的布置图应表现出车站各项设备的总体布局,根据正线、旅客列车到发线(场)及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线(场)和调车场的不同位置,区段站常见的布置图有横列式、纵列式和客、货纵列式3类。

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上、下行到发线(场)平行布置在正线一侧,调车场在到发场一侧的布置图称为区段站横列式布置图,如图所示。

Ⅱ道是正线。1、Ⅱ、3道是旅客列车到发线,在必要时也可以接发货物列车。4,6,7道是货物列车到发线,车站到发线的布置可以保证从上、下行两个方向同时接发列车。5道是机车走行线,下行出发和到达的货物列车机车可经由5道出入段。8~11道是调车线。调车场两端均有牵出线,并设有一个简易驼峰,以保证解体、编组和取送车辆等调车作业的顺利进行。

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当线路复杂且运量较大时,为减少站内两端咽喉区上下行客、货列车进路的交叉干扰,区段站可采用纵列式布置。在区段站上,当上、下行到发场分设在正线两侧,并逆运行方向全部错移时,在其中一个到发场一侧设一个双方向共用的调车场的,称为纵列式区段站布置。

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由于运量增大或者新线引入,既有的横列式区段站横向发展受限,或者客、货运量大,站内作业交叉干扰严重,将原有站场改为旅客列车运转车场,并沿正线的适当距离另建与其纵列的货物运转车场,便形成了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示意图

单向三级三场编组站 基本特征 各衔接方向共用的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依次纵列配置。 设备布置特点 1. 所有衔接方向到达的改编列车均接入一个共用的峰前到达场,全部解编作业集中在共用的调车场上办理,发往各方向的自编始发列车也集中在一个共用的出发场上作业。 2. 通过车场一般设在出发场外侧。 3. 机务段设在出发场附近反向通过车场的外侧。设置峰下跨线桥,顺向到达机车可通过峰下机走线入段。 4.车辆段布置在调车场旁侧。 5.正线外包,到发进路立交疏解。 优缺点分析 其主要优点是: 1. 为各方向到达改编的列车在站内的解体、集结、编组、出发过程都是“流水式”作业。 2. 改编车辆和调机作业行程短,解编效率高,能力较大。 3. 站内各种作业交叉干扰较横列式和混合式都少,车站通过能力较大。

4. 同类车场集中布置且仅设一套调车设备,站内线路运用机动灵活,线路数量、用地面积和车站定员均较双向布置图有较大节省,有利于实现编组站现代化。 其主要缺点是: 1. 反向改编列车走行里程较长。 2. 车站站坪长度较长,约6~8km。 3. 站内采用跨线桥立体疏解布置,不利于向双向编组站布置图发展。 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车进路的设计 1.引入方式采用反接、反发或环接、环发,可根据反向改编列车到发对驼峰和 尾部牵出线能力的影响程度以及工程运营方面的因素,综合比选确定。 2.反接、反发布置方式时,列车走行径路和铺轨里程较短。但对车列的推峰和 转场作业可能会因进路交叉产生延误,影响机车车辆的周转和解编能力。3.环接、环发布置方式疏解上述交叉延误,解编能力提高。环接时在到达场出 口咽喉处仍存在交叉,修建环线增加正线铺轨里程、工程投资,列车走行公里,占地面积较多,环线内的土地也不好利用。 一般情况下,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车进路按反接、反发设计。当反驼峰方向衔接方向及到发列车数较多时,若到达场出口咽喉设计复杂,反接进路对推峰干扰严重,驼峰能力紧张时,反向改编列车可采用环接方式,保留反发进路。 若反发列车的方向在2个及以上时,以环发设计为宜。 2. 交叉疏解 ①平面疏解布置。各作业进路在交叉点的前方设置一条安全线。 ②跨线桥立体疏解。到达进路在桥上通过,出发进路设在桥下通过。

编组站

第四篇编组站 一、填空题 1.编组站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所承担的作业量可分为_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_地方性编组站。 2.若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设两个或以上编组站,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可将其分为主要编组站,辅助编组站。 3.按各车场相互排列位置的不同,编组站布置图形可分为_横列式,_混合式和_纵列式三种。 4.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形的主要缺点是①解体牵出困难,②_改编车流折返走行距离长,③改编能力不能充分发挥○4改编能力较低。 5. 为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可采取①部分调车场线路直接发车,②调车场尾部设置小能力驼峰,③将尾部牵出线与出发场间联络线在出发场前面一段设计成下坡,加速转场作业以节省转线时间_,④增加尾部调车机台数和牵出线数量_,⑤出发场后移,⑥调车场尾部采用“燕尾式”布置_,⑦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采用对称道岔、线束布置_,⑧调车场尾部采用调车集中控制设备_等项加强措施。 6. 反驼峰到达的改编列车从到达场出口咽喉处接入,称之为__反接,如果从_到达场入口咽喉处_处接入,则称之为环接。 7. 编发线续溜车的处理,可用借线法和增线法_。 8.适合于单向二级三场混合式编组站图形的车流特点为车流量

大且组号简单_,小运转车流大_。 9.双向编组站最大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单向编组站布置图中,驼峰调车方向的确定应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项原则。当上述三个条件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主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编组站设计中,确定新线第三方向衔接位置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车流,确定单、双向编组站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车流,确定调车方向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车流。 12. 编组站正线位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当______________车流占总改编车流的比重________时,编组站应采用单向调车系统。 14. 一般情况下,按方向别使用的一级三场编组站,在其机务段对侧的到发场,应增加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场中,应增加一条机车走行线,到达场内增加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单向三级三场编组站的到达场应增设一条______________,出发场应增加一条______________,如机务段设在_________旁反向一侧,则到达场还需增加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15. 编组站本站作业车的取送有_______________和

竖向设计图

竖向设计图 一,内容与用途 竖向设计图是根据设计平面图及原地形图绘制的地形详图,它借助标注两程的方法表示地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悄况,是选园时地形处理的依据。 二、绘制要求 1.绘翻等高线和水位线 根据地形设计,选定等高距,用细实线绘出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成线绘出原地形等高线。等高线上应标注高程,高程数字处等高线应断开,高程数宇的字头应朝向山头.数字要排列整齐。周围平位地面高程为AM,高于地面为正,数字前.+’号省略;低于地面为负.数宇幼应往写“一,号。高程单位为。,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对千水体,用特粗实线农示水体边界线(即驳岸线)。当湖底为级坡时,用细实线绘出湖底等高线,同时均需标注高程,井在标注高程数字处将等高线断开。当湖底为平面时,用标高符号标注湖底高程,标高符号下面应加画短横线和4S0线表示湖底。 2.标注建筑‘山石‘道路高程 将总平面图中的建筑、山石、道路、广场等位且按外形水平投影轮廓绘制到竖向设计图中,其中建筑用中粗实线.山石用粗实线,广场、道路用细实线,建筑应标注室内地坪标高,以筋头指向所在位置。山石用标高符号标注最高部位的标高。道路高程一般标注在交汇、转向、变坡处,标注位皿以圆点表示,圃点上方标注高程数字。标注排水方向 根据坡度,用单筋头标注雨水排除方向,如图s-9所示。 4.绘封方格网 为了使于施工故线,竖向设计图中应设皿方格网.设皿时尽可能使方格某一边落在某一固定建筑设施边线上(目的是便于将方枯网测设到施工现场),每一网格边长可为s 二、10。、20。等,按需而定,其比例与图中-致。方格网应按顺序编号,规定:横向

从左向右,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纵向自下而上,用拉丁字母编号,并按侧皿墓准点的坐标,标注出纵横第一网格坐标。 s.绘翻比例.指北针.注IF标肠栏、技术里求娜局部断面图 必要时,可绘制出某一剖面的断面图,以便立观地表达该剖面上经向变化悄况,如图6-9中断面图所示. 三.竖向设计图的阅读 I.粉图名、比例、指北针、文字说明 了解工程名称,设计内容、所处方位和设计范围。 2-居等高线的含义 看等高线的分布及高程标注,了解地形裔低变化,看水体深度及与原地形对比,了解土方工程情况从图b-9可见,该园水池居中,近方形,常水位为.,池底平整,标高均为一.80二。游园的东、西、部分布坡地土丘,高度在0.以卜,加顶之间,以木北角为最高,结合卫获地形高视可见中部挖方趁较大,北角坟方盆较大。 3.粉建筑、山石和道路高程 图6-4中六角亭笼于标裔为,的山石上,辛内地面标高 m,成为全园最高景观。水榭地面标高为 m,拱桥桥面最高点为 m,曲析标高为.园内布置假山三处,高度在众.之间.西南角假山最高。园中道路较平坦,除南部、西部部分路面略高以外,其余均为阅.的. 4.看排水方向 从图6一中可见.该园利用自然坡度排出雨水.大部分雨水流人中部水池,四周流出园外。 6.粉坐标。确定旅工放钱依拐 二。目的

铁路站场(曲靖)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区段站设计 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绪论 第一章原始资料 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2.1 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1.1车站类型的确定 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 3.1 确定货物运转设备 3.1.1 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确定 3.1.2牵出线数目的确定 3.1.3调车线数目的确定 3.1.4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 3.2客运设备的确定 3.2.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 3.2.2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 第四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即简要说明接发客、货列车及其他作业的方法第五章到发线及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 5.1 咽喉设计 5.1.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项目 5.1.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 5.1.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 5.2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 5.2.1确定股道间距 5.2.2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 5.2.3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5.2.4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 5.2.5计算车站咽喉长度 5.2.6计算到发线有效长

5.3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5.3.1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5.3.2咽喉道岔组确定 5.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5.4.1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5.4.2到发线总占用时间的计算 5.5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5.6 绘制CAD平面详图 第一章 分析原始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区段站设计。必须确定区段站的站型、运输设备的设计以及平面坐标计算,结合车站的现有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满足运输需求的区段站布置图,达到要求的通过能力,合理的运用设备,使工程造价达到最优。 设计车站为曲靖站,为横列式区段站,衔接昆明和贵阳两个方向,区段为单线区段,车站共有1条正线,5条到发线,4条调车线,1条机走线,2条牵出线,位于两端。北牵为驼峰牵出线,负责车列的解体工作,南牵负责编组。机务段位于站对右的位置。曲靖站共有两个站台,一个基本站台和一个中间站台。1股道接发上下行方向旅客列车和无改编货物列车,4股道为双进路,4、6、7股道用于接发改编货物列车,8-11道为调车线。 根据资料看出,该车站衔接线路为单线铁路Ⅰ级干线,限制坡度甲方向为6‰,单机牵引,乙方向为6‰,同样也是单机牵引,最小曲线半径800m,牵引种类为内燃机车。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联锁。正线用高柱信号机,站线用矮柱信号机,到发线有效长为800m。 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并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2.1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 2.1.1车站类型的确定 区段站按图形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区段站,一级三场式区段站。其中因为横列式区段站具有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少,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灵活性大,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方便;对各种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强,并适合将来运量增加时车站的改建,因此本次设计中确定曲靖站站型为横列式。 2.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为完成区段站的客货运业务,以及运转作业等,区段站应具有以下设备: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等;货运业务设备,装卸线、货物站台、仓库等;运转设备,到发线、调车线等;机务设备,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段等。其中设置原则为旅客列车到发线紧靠正线,设在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一段与机务段连通,另一端与牵出线连通,客运设备设于城镇的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 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 1.0.5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 )岀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 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岀站口的平台。 2.0.4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 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2.0.5 公交站点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 —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2.0.9 站场客运建筑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3.1选址 3.1.1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 疋: 3.1.1.1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 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3.1.1.3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 总图设计是目前工业项目设计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已经确定好的厂址和工业企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艺、生产、安全、卫生、规划等要求,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地上及地下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航运)、工程管线、及绿化的平面和竖向高度的设计过程。现在我就结合我自身的工作经验。简单的发表下我对竖向设计的一些看法。 竖向设计即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选择竖向设计的形式和平土反方式:确定工业场地平土标高,计算土石方量,是总填挖方量最小,接近于平衡;确定建构筑物、道路及排水设施的标高,使之互相协调适应;确定场地排雨水方式和措施,是厂区能够迅速排出雨水,保证厂区不会受到洪水和内涝的威胁等。 竖向设计是总图运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当地域范围大、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功能分区、踌网及其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受到竖向高程关系的影响。所以。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一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场地是不可能全都处在设想的地势地段。建设用她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场地布置的要求。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 常见的竖向布置形式有平坡式和阶梯式。平坡式分为水平型、斜面型和组合型。水平平坡式的竖向布置能为铁路、道路布置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但是遇到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设计

课程名称:编组站调车自动控制 设计题目: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铁道信号四班 年级: 2009 姓名:朱奇 学号: 20098691 指导教师:黄高勇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2年6月1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信号四班姓名朱奇学号 20098691 开题日期:2012年5月20日完成日期:2012年6月10日 题目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和处理设计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的要求 知识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以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运营基础、车站自动控制等课程为基础,特别是车站自动控制,是本课程的前提。 能力要求: 要求每位同学能够根据对编组站的作业过程的认识,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成该课程设计。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摘要:本文是关于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的设计,除了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如级、场、横列式、纵列式等以外,还有解编组站的设计规范,该编组站的布置特点,以及股道编号和道岔编号的相关规则和到发线数目、调车场线路数目以及有效长、迁出线的数目和有效长的确定,各处信号机的设置方式和高柱、矮柱的选择。 关键词:单向纵列式级场 1基本概念 1.1编组站概念 在铁路网中,凡用于办理大量货物列车到达、解体、编组、出发、直通和其它列车作业,并为此设有专用调车设备的车站。 1.2设置 通常设在有3条及以上的铁路交汇点,或有大量车流集散的工矿企业、港口、大城市所在地区。 位于工业区或港口附近并专为工业区或港口服务的编组站,又称工业编组站或港湾编组站。 1.3分类 a)路网性编组站——设置在有3条及以上主要铁路干线的交汇点,编组2个及 以上远程技术直达列车(通过1个以上编组站的列车),每昼夜编解6000辆及以上车辆。 b)区域性编组站——设置在有3条及以上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主要编组相邻编 组站直通列车,每昼夜编解4000辆及以上车辆。 c)地方性编组站——设置在有3条及以上铁路干、支线的交汇点,或工矿区、 港湾区、终端大城市地区附近,主要编组相邻编组站、区段站、工业站、港湾站间的直通、区小运转列车,每昼夜编解2000辆及以上车辆。 1.4单向和双向 凡驼峰朝一个方向改编车流的称为单向布置图; 主要驼峰朝相对方向改编车流的称为双向布置图。 1.5横列式与纵列式

区段站设计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 1、原始资料 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A B 2、该站站坪长度为2200米 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 4、机车类型 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 客运机车:“BJ”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 9、本站作业车: 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 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2、分析 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 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站坪长度为2200米,以及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若设机待线,则长度应该满足DF4型内燃机车的停留条件。由于道岔操纵为大站继电集中,因此有轨 道电路,计算道岔时用a、b而不能用a 0、b 。此外,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辆(列数) 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虑机务段和货物取送车及调车机车入段整备。 第二章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车站类型确定 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知站坪长度为22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故该车站类型应为横列式。 2、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 2.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到发线与站房之间要留有适当距离,

如何做竖向设计图

如何做竖向设计图 (一)内容与用途 竖向设计图是根据设计平面图及原地形图绘制的地形详图,它借助标注高程的方法,表示地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及各造园要素之间位置高低的相互关系。它主要表现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和园林道路系统的高程等内容。它是设计者从园林的实用功能出发,统筹安排园内各种景点、设施和地貌景观之间的关系,使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之间、山水之间、园内与园外之间在高程上有合理的关系所进行的综合竖向设计。竖向设计图包括竖向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断面图等(如下图所示)

(二)绘制要求 竖向设计图在总体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绘制必须规范、准确、详尽。 1.平面图 (l)绘图比例及等高距。平面图比例尺选择与总平面图相同。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

根据地形起伏变化大小及绘图比例选定,绘图比例为1:200、1:500、1:1000时,等高距分别为0.2、0.5、1m。 (2)地形现状及等高线。地形设计采用等高线等方法绘制于图面上,并标注其设计高程。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实线绘制.原地形等高线用细虚线绘制。等高线上应标注高程,高程数字处等高线应断开,高程数字的字头应朝向山头.数字要排列整齐。假设周围平整地面高程定为 0.00,高于地面为正,数字前“一”号省略;低于地面为负.数字前应注写“一”号。高程单位为m,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其他造园要素。 ①园林建筑及小品:按比例采用中实线绘制其外轮廓线,并标注出室内首层地面标高。 ②水体:标注出水体驳岸岸顶高程、常水水位及池底高程。湖底为缓坡时,用细实线绘出湖底等高线并标注高程。若湖底为平面时,用标高符号标注湖底高程。 ③山石:用标高符号标注各山顶处的标高。 ④排水及管道:地下管道或构筑物用粗虚线绘制。并用单箭头标注出规划区域内的排水方向。 为使图形清楚起见,竖向设计图中通常不绘制园林植物。

区段站站场设计

区段站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原始资料一.原始数据 1、车站在线路上的位置及衔接方向 2、主要计算条件 (1)单线铁路Ⅰ级干线 (2)衔接各方向的限制坡度 甲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乙方向:6‰牵引方式:单机 (3)区间最小曲线半径800m (4)牵引种类:内燃机车 3、运量

注:客+直+区段+摘挂 4、信、联、闭方式 (1)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 (2)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 (3)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 5、机车车辆类型及牵引定数 (1)货运机车:东风4,长度21.1m,自重135t; (2)客运机车:东风,长度17.0m,自重124t; (3)货车平均静载重58.0t,平均自重22.0t,货车平均长度13.85m。 6、牵引定数:3600t 7、到发线有效长:850m 8、线路平行错移连接:R=600m 9、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10、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2台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二.车站概况 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站坪长度为1900米,以及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

若设机待线,则长度应该满足DF4型内燃机车的停留条件。由于道岔操纵为大站继电集 中,因此有轨道电路,计算道岔时用a、b而不能用a 0、b 。此外,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 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及C站引入方向。 第二章车站原则性布置图 一.车站类型确定 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知站坪长度为19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故该车站类型应为横列式。 二.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另外,在正线另一侧还应该考虑设置一条旅客列车到发线,以实现旅客列车的会让及越行,同时也要保证与正线及牵出线和机务段的连通。 2.货物运转设备 货物列车到发线设在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相对应的正线的另一侧并与正线接通。为了方便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从到发场经由牵出线在调车场解体,本站编组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要进行编组并经由经牵出线送往到发场,因此调车场要靠近到发场。调车场与到发场有通路,调车场两端与牵出线相连,两者与驼峰组成整套调车设备。调车场两端还应该与正线相连通,以便在必要时直接由调车场向区间发车。

编组站布置图

编组站布置图 编组站的主要作业是在编组站的各个车场上完成的,因此到达场、编组场(调车场)和出发场就成为列车改编作业的主要场地。调车设备是编组站的核心设备。调车设备的数量与规模及各车场的相互位置就构成了编组站不同形式的布置图。 1.影响编组站布置图的主要因素 编组站在布置时要考虑所处路网位置、衔接干支线的数目、运量及车流性质、车站作业特点、城市规划要求及工程条件等,应满足需要的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尽量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营支出,保证车站各组成部分工作上的协调性、车站作业的流水性和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减少进路交叉和作业干扰,缩短机车车辆的走行距离和在站停留时间,便于采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等等。 2.编组站布置图的分类 (1)按照调车设备的套数及调车驼峰方向分类。 ①单向编组站。单向编组站只有一个调车场,上、下行改编车流合用一套调车设备(包括驼峰、调车场、牵出线)来完成解编作业。其驼峰溜车方向一般为主要改编车流运行方向,如南京东、兰州西等编组站就是这样的情况。 ②双向编组站。双向编组站有两个调车场,两套调车设备分别承担上、下行改编车流解编作业。在一般情况下,两系统的调车驼峰应朝向各自的上行和下行调车方向,如哈尔滨南、广州北编组站就是这样的情况。单、双向编组站优缺点的对比如表所示。 (2)按每套改编系统内车场相互位置和数目分类。我国铁路现场对编组站布置图有“几级几场”的称呼。级是指车场排列形式,一级式是车场横列,二级式是

到达场、调车场纵列,三级式是到达场、调车场、发车场顺序排列。场是指车场,站内有几个车场就称为几场。 ①横列式编组站。上、下行到发场与调车场并列配置的,简称一级三场或一级二场横列式编组站。 ②纵列式编组站。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顺序纵列布置的,简称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如柳州南编组站。 ③混合式编组站。部分主要车场纵列,另一部分车场横列布置的,简称二级四场或二级三场混合式编组站,如太原北为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 我国编组站布置图的基本类型归纳起来共有6种,即单向横列式、单向纵列式、单向混合式、双向横列式、双向纵列式和双向混合式。其他类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派生的,并且数量很少。

竖向设计

(一)内容与用途 竖向设计图是根据设计平面图及原地形图绘制的地形详图,它借助标注高程的方法,表示地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及各造园要素之间位置高低的相互关系。它主要表现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和园林道路系统的高程等内容。它是设计者从园林的实用功能出发,统筹安排园内各种景点、设施和地貌景观之间的关系,使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之间、山水之间、园内与园外之间在高程上有合理的关系所进行的综合竖向设计。竖向设计图包括竖向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断面图等(图10-8、图10-9、图10-10)。 (二)绘制要求 竖向设计图在总体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绘制必须规范、准确、详尽。 1、平面图 (l)绘图比例及等高距。平面图比例尺选择与总平面图相同。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根据地形起伏变化大小及绘图比例选定,绘图比例为1:200、1:500、1:1000时,等高距分别为0.2、0.5、1m。

(2)地形现状及等高线。地形设计采用等高线等方法绘制于图面上,并标注其设计高程。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实线绘制。原地形等高线用细虚线绘制。等高线上应标注高程,高程数字处等高线应断开,高程数字的字头应朝向山头。数字要排列整齐。假设周围平整地面高程定为0. 00,高于地面为正,数字前“一”号省略;低于地面为负,数字前应注写“一”号。高程单位为m,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其他造园要素。 ①园林建筑及小品:按比例采用中实线绘制其外轮廓线,并标注出室内首层地面标高。 ②水体:标注出水体驳岸岸顶高程、常水水位及池底高程。湖底为缓坡时,用细实线绘出湖底等高线并标注高程。若湖底为平面时,用标高符号标注湖底高程。 ③山石:用标高符号标注各山顶处的标高。 ④排水及管道:地下管道或构筑物用粗虚线绘制。并用单箭头标注出规划区域内的排水方向。 为使图形清楚起见,竖向设计图中通常不绘制园林植物。 2、立面图在竖向设计图中,为使视觉形象更明了和表达实际形象轮廓,或因设计方案进行推敲的需要,可以绘出立面图,即正面投影图,使视点水平方向所见地形、地貌一目了然。 根据表达需要,在重点区域、坡度变化复杂的地段,还应绘出剖面图或断面图,以便直观地表达该剖面上竖向变化情况。

成都局枢纽简略示意图

广元广元南 江油 普济 巴中 德阳 汉旺 广汉 木瓜坪 青白江 蒲阳 天回镇 成都客整所 重庆北客整所 重庆客整所 新都 成都 安靖 犀浦东 安德 聚源都江堰 青城山 红光郫县东 郫县郫县西 犀浦成都西 红牌楼 成都南 石羊场 燕岗 西昌南牛坪子三堆子 攀枝花 攀枝花客整所 密地 格里坪 成东出发 成东北场 沙河堡 大弯镇 龙潭寺 石板滩 成北上发 成北上到 成北下到 成北下发 城厢 金堂 遂宁 南充 淮口南 积金南 大英东 内江 隆昌 泸州 宜宾 宜宾南 永川 旗江 新兴镇 十陵花龙门 21号岔 公兴5# 302# 496# 101# 新桥 遂宁西 遂宁南 56岔宝 成成 线 线 成 昆 线 倮果 成 渝 线 达 成 北 西环 环 线 线线 线 绕 遂 内 六 线 广广 旺 岳 线 线 线 线 德天 成灌 汶 外安康 万州 达 万 线 线 达州 农乐 三汇镇 石子山磨心坡黄桷 东阳蔡家 北碚 团结村 141所 井口 重庆北 歌乐山 西永 四所 白市驿 中梁山 重庆东 重庆西 跳蹬 二所 梨树湾 沙坪坝 武隆 秀山 石板场 铜罐驿 石场 珞璜 三江 万盛 重庆 黄沙溪 重庆南 洛中子 大渡口 茄子溪 伏牛溪 小南海 襄渝 渝 线 线 渝 怀 线 成 渝 线线东联 黄沙溪号岔 10川 铜 西 线 线 梨 菜 蔡 成 三 线 万 遂 赶水北 南宫山 路局分界站客运站客运专线 编组站 中间站地方铁路线路所客整所在建线路 小寨坝 线 中心 贵阳北 贵阳 关田 贵南下发 贵南上发贵阳东贵南下到 贵南上到后巢客整所 上郭关 地区车场 谷立 大土 龙里 长冲 改貌Ⅰ 改貌Ⅱ 花溪 贵阳西花坡 湖潮 安顺 清镇篙芝塘 堰塘坎 小西堡 贵定南 都匀 清泰坡 麻尾 黔 桂线黔 线 凯里 大龙 沪 昆 线 线 环 南 沪 昆湖林 支线 线 谷南联络 开 阳 双水 水城 六盘水南发 六盘水南到大湾 昭通 六盘水裕民 192# 80# 108# 102# 18# 269# 267# 曹家湾 马嘎 梅花山 卷子榜 筠连 乐坝 徐屯 凤凰山 红果 夹沟 石丫口 金沙湾 线 线 线 水 水大 支 宜 珙 红 成都局枢纽简略示意图 运输处制(内部资料) 络

浅析编组站施工示意图运用

浅析编组站施工示意图运用 铁路施工行业中编组站施工工作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较高难度,因此需要集中力量、重点规范编组站施工程序、强化施工质量。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本文中探讨了编组站施工示意图的运用情况,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标签:编组站;施工示意图;初探 新的发展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兴路强国”的口号,要求铁路部门加强铁路建设工作,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铁路施工工作具有工期紧、难度大等特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铁路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的身影,由于施工人员短期内难以完全掌握新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事故的发生几率。编组站施工任务繁重、施工项目数量较多,为了保障铁路建设项目的总体质量,必须重点提升编组站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1 编组站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编组站施工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部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在实际施工中难以领悟施工文件的精髓,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施工难题,严重地影响了编组站施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1.2 施工文件较多 就目前状况而言,在编组站施工项目中,下发的施工文件数量非常多,涵盖多方面内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技术难点,加之编组站施工工期一般较短,因此施工人员工作量庞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3 存在着较多安全隐患 虽然铁路部门对铁道施工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铁路施工项目依旧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在编组站施工项目中,停电区域内电力机车未正常降弓等现象会严重影响编组站项目的质量,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人员伤亡事故[1]。 2 施工示意图设计 施工项目数据分析与示意图规划是施工示意图设计的主要工作。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施工示意图设计工作的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必须要做好数据库建模工作,从而实现将施工文件图像化的目的。 2.1 编组站施工示意图的设计

区段站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区段站课程设计 !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站场与枢纽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课程设计题目 区段站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综合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 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 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 (一)原始数据 1、车站在线路上的位置及衔接方向 2、运量

?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 1.1原始资料 (1) 1.2分析 (2) 第二章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车站类型确定 .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的确定······················································· 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 、 货物运转设备································································· 机务设备······································································ 货运业务设备································································· 车辆设备······································································ 第三方向引入位置····························································· 、根据以上分析,绘出车站原则性配置············································

第二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范文

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1场地概况 本工程位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明光路、文景路与凤城八路、凤城九路之间。场外道路、绿化配置已经完善,环境整洁。施工中要严加保护。 2.2出入口 2.2.1.现场大门布置:在现场大门主出入口,搭建能反映企业精神面貌,宣传企业文化和施工现场概要介绍的企业标识标牌,力求简洁醒目。门外张挂环境保护监督牌,门外沿两侧围墙悬挂喷绘彩色风景、环保、人文宣传画,装点周边环境,为我市城市创卫、美化环境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2.2.2现场主入口大门设置在现场的东南角。现场主干道路设置4.5m宽,场内道路用碎石填筑,上铺50mm厚中砂,再做150mm厚C20混凝土面层,全部硬化现场。并在搅拌站道路周边做排水明沟,截面为200×300mm。 2.2.3门口处设置洗车台,并配备专用洗车工具,如高压喷水枪等,污水须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出。 2.3现场临建设置 在现场大门西侧设置门卫室一间,在1#、2#楼北侧设置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临建房屋采用彩钢EPS夹心板双层活动房以及单层砖混结构房,

办公区临建房屋共九间,其中:七间现场办公室,一间会议室及一间微机资料室,另外在办公区西侧设置材料库二间,办公区中间设配电间一间;生活区临建房屋共十三间,设置食堂、浴室、文娱活动室、厕所各一间,宿舍九间,现场搭建临建总面积815m2,办公区、生活区室外设置花坛,营造优雅环境。 现场生活宿舍区用砖围墙和围护栏杆和生产区隔离、隔挡,生活区现场搭建总面积为549m2。由于现场生活宿舍区住宿容纳面积满足不了施工要求,则其他施工人员生活区安排在场外,离现场500米远的盐西村两-三层砖混结构民房安排居住,住宿条件良好。所有生活区域均设专人负责管理。 生产区临建工棚共九间:现场2#、3#楼中间靠西侧设置木工车间一间,东侧设置钢筋棚一间,以及对焊棚、钢筋堆场;1#、2#、3#楼东西两侧及南侧设置钢化堆场。后期装修阶段现场东面设置水泥库一间,砂浆搅拌站、砂石堆场等,北边设置砖堆场,生产临建搭建面积为183.6m2,搭建结构采用钢管柱、钢屋架、柃条、彩钢板工棚。 现场临建设施明细见表2-1、表2-2。 2.3.1生产临建一览表表2-1 16

铁路站场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2015年1月3日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课程设计任务书 所在系: _______ 课程名称:站场与枢纽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 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课程设计题目 区段站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 1、综合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 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一)原始数据 (一)已知资料: 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 城市 C 2、该站站坪长度为2100米。 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 4、机车类型: 货运机车:DF4 ”内燃机车客运机车:BJ”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 (三)设计要求: 1、认真分析原始资料 2、根据区段站设计理论与方法准确确定各项设备位置并选定原则性配置图 3、注意第三方向C衔接位置的确定 4、只考虑正线及到发线钢轨绝缘、信号机、警冲标的相互位置确定 5、咽喉区的设计要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 6、到发场及调车场线路分组要合理 7、道岔分组正确 8、按照《铁路线路图例符号》中的规定作图,图纸整洁清晰 (四)交付文件 1、设计说明书一本 2、区段站平面布置详图一张 3、区段站比例尺图一张 四、工作进度安排 2011年6月27日-7月8日进行课程设计 五、主要参考文献 《交通港站选址与设计》杨涛兰州大学出版社 《铁路站场及枢纽》刘其斌马桂贞中国铁道出版社 审核批准意见 系主任(签字)年月日

客运站布置图

客运站布置图 1.客运站布置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设计期客运量的要求,正确确定旅客列车到发线的数量及有效长,合理布置正线、机走线、站台及其他各项设备的位置。 (2)根据客运站的布置图类型,保证咽喉区必要的平行作业数量,使咽喉区布置紧凑,进路灵活、机动。 (3)根据站房的设计规模,合理布置站房、站台和跨线设备,保证进站旅客流线与出站旅客流线分开、行包流线与旅客流线分开,尽量减少旅客上、下车的走行距离,方便旅客乘车。 2.客运站布置图的类型 客运站的布置形式按线路的配置形式不同可分为通过式客运站、尽头式客运站和混合式客运站3种。 (1)通过式客运站。通过式客运站的优点是车站有两个咽喉区,能分别办理接发车作业,减少旅客列车到发与车底取送和机车出入段之间的交叉干扰,通过能力较大,运营条件较好;通过旅客列车除折角列车外,不必变更列车运行方向,到发线使用灵活、机动,互换性大。其缺点为与城市道路干扰较大,由于有两个咽喉区,站坪较尽头式客运站长,占用城市用地较多。 (2)尽头式客运站。尽头式客运站的优点是车站容易深入市区中心,旅客出行乘车方便,可缩短出行时间;与城市道路交叉干扰较少;站坪较短,占地少;旅客出入站可不必跨越线路。 其缺点为车站作业集中在一端咽喉区,进路交叉干扰大,车站通过能力小;对通过列车的换挂机车和变更运行方向等作业均不便;列车进站速度慢,占用咽喉区的时间长;旅客进出站和行包搬运要经过靠近站房一端的分配站台,人流与行包流互相交叉;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长。 (3)混合式客运站。混合式客运站的优点是当车站衔接的某一方向市郊列车较多时,设置部分有效长较短的尽头式线路,可节省投资和用地;市郊旅客与长途旅客进出站流线互不干扰。其缺点为到发线互换性差,使用不灵活;在市郊旅客列车进出咽喉区时,市郊旅客列车与长途旅客列车产生到发交叉;当两者共用整备所时,又产生市郊车底取送与长途旅客列车的到达交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