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同步试卷(第1课时 原始先民的足迹)B卷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同步试卷(第1课时 原始先民的足迹)B卷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同步试卷(第1课时原始

先民的足迹)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 (1分)大约________年前。全球气候变得________起来。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模索,________了某些野生植物,________捕提到的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原始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产生了。

【考点】

2. (1分)在陕西西安的________,人们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聚落遗址。当地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能够生产________。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还饲养________、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________、鱼钩打猎捕鱼。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住________的房屋。

【考点】

3. (1分)那时的人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器表面________,刃部锋利。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________。同时,人们为了储存和察煮食物,还发明了________。这种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

【考点】

4. (1分)古人类遗址不仅为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________与________。

【考点】

5. (1分)在远古人类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打制工具。如果以________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________年的历史了。

【考点】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共8题;共16分)

6. (2分)下列生活场景,不可能在北京人中出现的是()

A . 用火烧烤事物

B . 使用打制石器

C . 过群居生活

D . 过定居生活

【考点】

7. (2分)下属于传说故事的是()

A . 《红楼梦》

B . 《水浒传》

C . 《白蛇传》

D . 《孙子兵法》

【考点】

8. (2分)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 . 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 . 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 . 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 . 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考点】

9. (2分)“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你知道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人吗?()

A . 元谋人、北京人

B . 元谋人、半坡人

C . 河姆渡人、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北京人

【考点】

10. (2分)关于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 . 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 . 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 . 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考点】

11. (2分)下列属于炎帝的功绩的有()

①发明耒耜②教人农耕③发明文字④发明陶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考点】

12. (2分)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B . 他们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C .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 . 他们生活的时代,猛兽经常出没

【考点】

13. (2分)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黑陶杯出土于黄河流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A . 黄河流域的文明程度要比长江流域高很多

B . 黄河流域的农业水平已经非常高

C . 黄河流域的手工制作水平已经超过了现代

D . 黄河流域的文明程度相对比较高

【考点】

三、简答题。 (共2题;共20分)

14. (5分)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其中有五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或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人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他一个人走到了河边,河边有一棵树,上面结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许多果子,又用镰刀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看管火堆,要是火堆熄灭了,他们可能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上香喷喷的熟食了。

【考点】

15. (15分)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哪一个更早?结合以上图片,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2)根据以上图片,结合自己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设想一下:假如我是山顶洞人,我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考点】

四、材料分析 (共1题;共15分)

16. (15分) (2020七上·秀洲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

——《白虎通》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聚落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聚落形成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有哪些因素。

【考点】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共8题;共16分)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三、简答题。 (共2题;共20分)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答案:15-2、

考点:

解析:

四、材料分析 (共1题;共15分)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答案:16-4、

考点:

解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 A. 火的使用 B. 发明和使用工具 C. 使用旧石器 D. 人工取火 3.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 A. 元谋人 B. 蓝田人 C. 山顶洞人 D. 北京人 4.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2019年)70万至20万年前 B. 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C.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D. 北京人从事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牛、狗等家畜 5.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这种原始人生活的时代是()。 A.约300万年前 B.约170万年前 C.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 D.约3万年前 6.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粟、小麦 B. 水稻、玉米 C. 水稻、粟 D. 水稻、小麦 7.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8.粟脱壳后的粮食因其粒小,故称小米,而小米粥是人们常吃的食品。下列古人类中最早有可能享受到这种

食物的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9.长江流域某个原始村落遗存,发现了距今约7千年的稻壳稻谷,据此推测这里的居民是()。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炎帝部落 D. 黄帝部落 10.在原始社会,按这种方式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这种方式是()。 A. 种族 B. 血缘关系 C. 地域环境 D. 个人喜好 11.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的原始居民是()。 A. 山顶洞人 B. 大汶口原始居民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12.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 史向前推进()。 A. 10万年 B. 20万年 C. 100万年 D. 110万年 13.2005年5月6日下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新落成的祭祀大殿 前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这是为了纪念()。 A. 尧 B. 舜 C. 禹 D. 黄帝 1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主要氏族部落有()。 ①黄帝②炎帝 ③蚩尤④三苗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原始居民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 A. 手工业发达 B. 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C. 社会财富丰富 D. 阶级社会出现 二、材料分析题 (11分)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8.1原始先民的家园 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8.1原始先民的家园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①河姆渡——种植粟②河姆渡——使用磨制石器 ③半坡——种植水稻④半坡——会纺线织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远古先民使用火的好处有( ) ①能够吃熟食②能够增强人的体质③能够延长人的寿命 ④能够围歼野兽⑤促进大脑的进化⑥提高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4.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 炎帝 B. 蚩尤 C. 黄帝 D. 嫘祖 5.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②建造房屋③饲养家畜④制造陶器⑤使用打制石器⑥用未耜耕地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⑥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 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 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暑假期间,小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8.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认为现代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现代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可能是由哪一古猿进化来的() A. 早期智人 B. 晚期智人 C. 南方古猿 D. 北方古猿 9.下列属于人类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重大进步的有( ) ①通过捕鱼获取食物②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③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④发明了陶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深圳中学2012年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深圳中学2012年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走进社会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关规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所有的规则 B.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C.规则是社会团体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D.规则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是 A.家庭B.学校 C.街道D.社区 3.老师和初中生共同的社会角色是①家长②公民③消费者④学生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最早、最普遍的一种社会规范是 A.成文的规定B.约定俗成的规矩C.法律D.公约 5.交通规则、体育竞技规则、法律的共同特点是 A.自主性B.选择性C.强制性D.随意性 6. “人是万物之灵”,其“灵气”的开发必须依赖于 A.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B.思维能力的形成 C.在人类社会中生活 D.发达的大脑 7.我们要遵守学生守则,以下各项中属于制定学生守则的目的的是 ①维护集体的利益②统一大家的行动 ③保证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④限制、束缚学生的思想、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人行横道线从“跳石”到“斑马线”的发展历程,说明规则 ①有十分悠久的历史②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③都以文字形式存在④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成克杰受贿案充分说明了 A.法律是公平公正的 B.成克杰是高官,要严惩 C.法律有时也很公平公正 D.对高官来说,法院的判决太严重了 10.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尊崇 A.法律 B.地位 C.权势 D.规则 11.学习了《历史与社会》后,李丽和同学王娟一起,就学校附近的烟花爆竹厂所存在的 安全隐患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并把调查报告寄给了有关部门,你认为她们的做法是 A.不自量力,二个学生能做出什么大事 B.女同学就是爱出风头 C.破坏了工厂的正常生产劳动 D.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12.她们的调查报告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①对问题由来的说明②对问题影响的论证③对问 题解决的思路④对处理结果的预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解决该厂安全隐患问题,最不恰当的做法是 A.拔打市长电话反映情况 B.向电台、电视台反映 C.向市人大代表反映 D.拔打119进行求救 14.下列成语反映了不能理解他人的表现 ①对牛弹琴②垂头丧气③吹毛求疵④成竹在胸⑤后悔莫及⑥强词夺理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公民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B.所有的规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 C.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在我国人人都可以直接参与规则的制定 16.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什么道理的重要性? A.终身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家庭教育 17.规则约束的对象是 A.有不良行为的人 B.未成年人 C.所有人 D.违反规则的人 1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古训的意思 A.打破陈规,勇于创新 B.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二框 原始的农业聚落同

第二框原始的农业聚落 [见学生用书P84]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1)时间:大约__一万年前__。 (2)产生原因:大约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得温暖起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3)产生过程: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__栽培__了某些野生植物,__驯养__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原始__农业__和__畜牧业__逐渐产生了。 (4)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__中国__、__印度__、__西亚__、__中美洲__和__欧洲__。

(5)意义: ①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②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③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的发展。 ④促使农业聚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2.新石器时代 (1)出现原因:伴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人们在对石器进行打制之后,还要把它__磨光__。 (2)新石器的特点:磨制石器表面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研磨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 (3)新石器出现的意义:磨制石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新石器时代的含义:这种以__磨制石器__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__新石器时代__。 (5)新、旧石器时代生产和生活比较:

(1)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 ①出现地区: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__西亚地区__(约旦河谷),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9 000年前的__农业聚落__。 ②特点:聚落中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居民使用从外地输入的石斧、石镰和弓箭。为了安全,他们还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围墙。 (2)我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①时间:距今9 000年前后。 ②地点:__长江__和__黄河__的中下游以及__辽河流域__。 ③特点: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壕沟环绕保护起来,内部的房子或者成排,或者聚成若干小群,房子的附近散布着一些贮藏物品的窖穴,有的还有牲畜圈栏、陶窑设施,安排得井然有序。 ④典型代表: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课时)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 ③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实物资料,培养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分析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了解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通过观察岩画、器物的图片和实物(陶塤、小口尖底瓶)来了解先民的精神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陶塤的试吹、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对祖先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人猿相揖别,人类便踏上了自己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工取火的成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大家是否知道,在此之后,人类在史前时代又取得了哪些巨大的进步? [展示] 陶塤图片 [师述]可见,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已比较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一 起来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二)讲授新课 [活动] 出示现在的农作物、家畜和它们在自然界的远亲图片。请同学们辨认并寻找出 他们的亲戚 [师述]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讨论]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呢?(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 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出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图(结合图例仔细观察思考)[师问]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世界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亚欧大陆是最主要的农业和畜牧业起源地,其中西亚和中国是最为典型的。) [师述]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新石器。 [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 [师问]1.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回答出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的形状,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出现锋利的刃部,比较光滑。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 效率)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 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w W w .x K b 1.c o M 1、四大文明发祥地: 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特里克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 玛雅文明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北方和南方分别

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一、探究变化的尺子: 1、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 2、汉武帝开始,首创以年号纪年。 3、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如:1945年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文献资料: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及音像资料。 实物资料:遗址、墓葬、出土文物。 口述资料: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生活地点生活时间外貌特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距今70-20万年头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山顶 洞人距今30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4、比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5、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6、第八单元内容列表 生活时间远古人类特点差异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①北京人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C )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D.饲养水平的提高 【解析】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原始农耕的出现,使原始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2.“囊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最符合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 A ) A.河姆渡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元谋人 【解析】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均生活在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不懂得凿井取水和农耕,仍处于采集和渔猎阶段;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A项符合题意。 3.人类社会迈进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C ) ①村落的产生②火的利用③阶级的分化④国家的出现⑤文字的发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解析】一般来说,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这一知识点后,某班同学计划以此为素材,设计一节活动课。你认为下列不能作为活动课主题的是( D ) A.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B.从尼罗河到恒河之旅 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D.原始人类的代表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大河流域”四个字,原始人类与此没有关联。 5.下图为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该地属于( B ) A.黄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解析】从地图中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可知此处为两河流域。 6.下列遗址或出土的文物中,能够反映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有( A ) ①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②东北辽河流域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③河南濮阳市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堆塑④良渚遗址的一处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等大量玉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年属于________。2020年是抗日战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答案 【篇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规则之“源”(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规章守则公约法律制度 2.规范准则 3.文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 4.d 5.c 6.a 7.d 8.a 9.c [拓展提升] 1.d 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交通规则 (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规则之“变”(第二课时) [基础巩固] 1.人类活动的范围 2.社会发展废止 3.国家法律社会制度 4.d 5.d 6.c 7.a 8.b 9.(1)成文规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中国人年三十要吃团圆饭。 (2)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 (3)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被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 [拓展提升] 1.(1)从没有裁判到使用裁判执法;从以吆喝、喊叫和手势行使职权到使用哨子执法。 (2)规则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略 2.(1)交通井然有序的原因是人们遵守了交通规则。交通混乱的原因是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当人们遵守规则时,一切井然有序,一旦失去规则,社会将混乱不堪。规则标明了生活的规范,建立起生活的秩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分享交换 2.商贸活动人类迁徙活动学校教育 3.传媒媒体 4.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5.b 6.b 7.a 8.d 9.a 10.c [拓展提升] 1.身体动作语言图画纸印刷术 2.语言传播的方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6000年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 狼烟,主要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使用方便,但传播速度较慢,不易发觉,内容单一,缺乏形象感;钟鼓,主要用于时间提示,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内容简单,转瞬即逝,缺少形象感,不便于保存;梅花,主要用于个人之间,使用简便,传播速度慢,信息不清晰,使用范围小; 鸿雁,主要用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传播范围受限制小,但使用不方便,传播信息量小。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二课时) [基础巩固] 1.印刷媒体大众传媒 2.兼收并蓄人际交往信息传播 3.现代信息技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信息时代 4.文化传播生活时空 5.c 6.c 7.b 8.d 9.b 10.d 11.(1)小芳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有:广播、互联网、杂志、电视、书籍。 (2)小芳是利用博客写日记的。 和传统方式的不同之处:方便、快速,不需要纸张。可以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也可以让自己的观点迅速传遍全球。 [拓展提升] 1.(1)小江的观点。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虽然手机上网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便于携带,没有时空地域的限制,信息丰富,传播范围广。但是它也有它的不足,过小的屏幕使得它单次传播量有限,并且不能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所以传统媒体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同步试卷(第1课时 原始先民的足迹)B卷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同步试卷(第1课时原始 先民的足迹)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 (1分)大约________年前。全球气候变得________起来。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模索,________了某些野生植物,________捕提到的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原始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产生了。 【考点】 2. (1分)在陕西西安的________,人们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聚落遗址。当地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能够生产________。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还饲养________、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________、鱼钩打猎捕鱼。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住________的房屋。 【考点】 3. (1分)那时的人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器表面________,刃部锋利。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________。同时,人们为了储存和察煮食物,还发明了________。这种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 【考点】 4. (1分)古人类遗址不仅为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________与________。 【考点】 5. (1分)在远古人类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打制工具。如果以________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________年的历史了。 【考点】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共8题;共16分) 6. (2分)下列生活场景,不可能在北京人中出现的是() A . 用火烧烤事物 B . 使用打制石器 C . 过群居生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第1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版 教案

原始先民的家园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北京人的出现及其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各自的特征,理解新石器时代“新”的含义;把握世界上最早的农业部落出现的地区,以及中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的区域。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3. 能列表比较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的文化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 2. 提高学生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对待自然的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课文以考古成果和科学推断为依据,生动地展示了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力争从时间、空间和生活三个维度重现人类逝去的岁月。从中也反映了几种基本观点,即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1. 知道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出现及生产生活情况。 2. 把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各自特征,知道农业聚落出现的原因和地区。 难点: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讲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对人类的起源产生质疑。 设问:人类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 出示《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图,解释:考古发掘是人类研究历史,认识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类遗址不仅为人类进化说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与生活状态。 教学方法:故事激趣法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为下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教师讲解 让我们去考古寻踪 出示年代尺,介绍年代尺的制作方法和它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年代尺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年代尺梳理历史时序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历史做准备。 年代尺上设置了“人类的诞生”、“北京人出现”、“山顶洞人出现”、“原始农业出现”、“农村聚落出现”、“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几个超链接点,然后逐个点击进入各学习环节。 (1)人类诞生 出示《史前人类打制的石器》图,让学生观察它与普通的石头有什么区别?推想它可用来做什么?思考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讨论得出: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图片资料中读取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2)北京人出现 ①出示北京人遗址位置图与景观图及北京人头盖骨图北京人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生活环境:森林茂密,气候比较温暖。 ②出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图,让学生直观的得出北京人的容貌特征:保留了猿的特点。 ③出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及石器、木棒的制作图,设问:这些工具与现代的工具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工具可能是干什么用的?这些工具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北京人的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木棒等;生活的时代:旧石器时代。

七下新人教历史与社会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

七下新人教历史与社会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三地陆路相通、 水陆相连,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地图:P51图6-43) 2、发达的外向型农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地形:平原广阔,地形平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热量充足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珠三角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靠近港澳,出口便利的区位条件使农产品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可以十分便利的运往港澳地区或者出口。港澳地区农产品需求量大,与珠三角地区相同的饮食文化习惯也为珠三角地区的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外向型工业:(外向型经济) 区位因素(地理位置):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毗邻港澳,提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吸引外来资金。政策因素:1)、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2)、廉价的劳动力;3)、土地成本低。 四、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京沪线、沪杭线、京沪高铁) 1、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自然条件:1)地形: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坦荡地平2)河湖众多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

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历史背景:早在200多年前,上海就已经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商埠。 工业基础: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先进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基地。 政策支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2、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金融业、高科技产业、制造业、交通业 第三课西北地区(干旱) 丝路明珠(新疆)( P59页问题) 1、地理位置: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P57页问题) 2、自然环境: 地形: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强,属干旱地区。 河流:塔里木河 1、农业生产:绿洲农业为主——需要灌溉水源(自然条件) 2、灌溉设施:坎儿井:1)水源:天山雪水2)优点:免去运水之劳,又减 少水的蒸发。 3、水果:葡萄、哈密瓜农作物:小麦、棉花 4、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答: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具备的条件: 1、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新疆中部,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亚洲大 陆地理中心点。 2、交通枢纽地位:1)新亚欧大陆桥2)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

新版历史与社会七下七八单元复习提纲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1、史前时代: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生活了逾百万年,被称为。 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为主要生产工具)与新石器时代(为主要生产工具)。 2、我国古人类遗址:(约70~20万年前);(约3万年前) 说明:1、共同点: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 2、如果以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3、有了火,人类受寒冷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大大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的能力。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相比,进步之处: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研磨,可多次使用,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农业村落: 最早的农业村落: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对比: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四大文明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之处:①在大江大河的下游沿岸; ②处于中纬度带 原因:(1) 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3)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生长 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1、 爱琴文明: 和 合称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 的开端。 2、 中美洲文明(中美洲指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区): 最早的文明—— 。之后,中美洲相继存在了多个独具特色的文明,最杰出的是—— 。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早期农业:北方 农业区和南方 农业区 文字萌芽:发现刻划符号的陶器(中国文字的雏形) 阶级分化: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美之制作)、 等 早期城市:平粮台古城 : 、 、图腾崇拜 文字的雏形、阶级的分化、城市的出现和原始宗教的产生都是文明起源的标志。龙的信仰则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 二、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 什么是传说?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 被称为传说。 2、 炎帝、黄帝的传说: 中华文 明的曙 光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20XX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 资料 珍惜时间复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资料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一)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比较点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高原) 高原圣城(拉萨) 自然环境位置: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x藏自治区 地形:高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高、寒、旱”,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植被:草原(牧草营养成分高) 位置:x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北岸,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气候:冬无严寒,夏季凉爽 人文环境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衣: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 食:牛羊肉、奶制品 住:帐篷 1/ 7

交通:牦牛、青藏铁路“日光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 宗教:藏传佛教 宗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寺 传统节日:雪顿节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调查步骤(1)确定主题(2)拟定提纲(3)实施调查(4)撰写调查报告 2、社会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 3、描述家乡的基本点: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二) 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2/ 7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主 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我国的() A . 北京人 B . 半坡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2. 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河姆渡人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3. 下图小明参观远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是拍下的照片,那么他可能参观的是哪一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 . 西亚先民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4. 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

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 A . 元谋人 B . 半坡人 C . 河姆渡人 D . 北京人 5. 在完成《走访原始农业聚落》学习之后,小瑶对笔记进行了整理,其中有误的是() A . 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 B . 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 . 原始农村聚落先民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D . 河姆渡人使用陶器储存食物 6.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100多年。直到中国远古遗址的出土了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下列哪个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A . 半坡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元谋人 D . 北京人 7. 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的浙江省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生活着我国早期原始居民是()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8.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都延续至今④社会分化明显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5.1国土与人民5.1.1辽阔的疆域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第一框辽阔的疆域[见学生用书P1] 一、海陆兼备的大国 1.中国的陆地面积 中国的陆地面积__960__多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__俄罗斯__和__加拿大__,居第__三__位。 2.中国领土的四至点 3.辽阔的海洋国土

(1)海域面积广大:中国既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__300__万平方千米。 (2)海岸线漫长: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__中朝__边境的__鸭绿江口__,南到__中越__边界的__北仑河口__,全长__1.8__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3)中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__渤海__、__黄海__、__东海__、__南海__,以及台湾以东的__太平洋__海域。 (4)__台湾岛__是中国最大的岛,__海南岛__为第二大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1)14个陆上邻国:按逆时针方向,与我国相邻的国家依次为__朝鲜__、__俄罗斯__、__蒙古__、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__阿富汗__、巴基斯坦、__印度__、尼泊尔、不丹、__缅甸__、__老挝__、__越南__。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__韩国__、__日本__、__菲律宾__、__马来西亚__、__文莱__和__印度尼西亚__。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1.中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赤道以__北__,在__北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在__东__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__亚欧大陆__东部,东部濒临__太平洋__,西部深入__亚欧大陆__腹地。 (3)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中纬度,大部分地区位于__北温带__;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__热带__;没有地区位于__寒带__,光热条件好。 ◆思维延伸 我国领土跨经纬度广产生的差异 (1)东西跨经度广,达60多度(73°E—135°E),跨东五区至东九区5个时区,产生时间差异。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还是繁星满天。

2021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第二轮复习单元试卷集训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3)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3) 一、单选题 1.“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这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珠算口诀。相传我国发明算盘是在哪个时代() A. 尧帝 B. 舜帝 C. 禹 D. 黄帝 2.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脚剁下,你认为所使用的工具最有可能是()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青铜剑 D. 铁斧 3.下列关于我国冶铁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我国使用铁比发明冶铁技术要早 B. 冶铁技术在商代发明的 C. 冶铁技术的发明是工具材料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 D. 铁器工具一经发明就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生产工具 4.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 A. 英国人都是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 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 希腊人曾统治过欧洲 5.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有( )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②铁农具的使用③牛耕技术的推广④井田制的实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7.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地区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 B.

C. D. 8.“周口店一带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草原和湖泊,温暖而湿润,成群的动物也在这里生活,当然也有各种猛兽出没。他们用粗糙的石器、木棒作为工具同大自然斗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当时( ) ①生态环境较好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生产工具落后 ④生存境况艰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B. 使用打制石器 C.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具有贫贱差别 10.韩非子在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 D. 过群居生活 11.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 A. 纺织、养蚕 B. 纺织、造船 C. 纺织、打井 D. 养蚕、造车 12.在进行“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研究性学习时,你认为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有()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 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民国时期,新式邮政业得到发展。下列与下图邮票发行同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