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德,日 经济模式

美,德,日 经济模式

美,德,日 经济模式
美,德,日 经济模式

美,德,日三国的经济模式

摘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末的多半个世纪里,发达国家经历了曲折的经济发展过程。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模式。其中,美,德,日三个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美,德,日三国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对它们做了比较,最后叙述了美,德,日三国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字:经济模式市场政府企业

当今的多极世界中有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为中心,它们的经济模式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欧洲的发展已经有以德国经济为师的趋势,德国模式已经明显地成为新欧洲的典范。

1.三大模式的不同特点

美国模式是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有利于投资、高效和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美国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弹性很强的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低税,激烈的竞争和股东资本主义——股东对管理者施加压力,要求使他们利润最大化。缺点:收入差距悬殊,低福利救济,"公共物品"——例如初筹、中等教育——质量差,公共服务与其社会财富不成比例,低投资率和很低的储蓄率。

这种模式又被称为"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模式。

日本模式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取得了震憾欧美的"世界奇迹"。日本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核心是"追赶"欧美,成为重工业化的先进工业国。第二,关键是"后发效益"。第三,加强政府干预。第四,引进技术。第五,出口主导、"贸易立国"。第六,实行统制金融。日本政府具有远见的指导,日本企业与政府密切合作,日本银行与公司交叉持股,日本的股民力量相对较弱。日本模式曾经是"追赶型现代化"取得成功的经济模式,优点有:终身雇佣制促进了忠诚和高熟练度;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质量高;银行与其他工商业企业关系密切;公司交叉持股使管理者受到保护,免遭失去耐心的股东影响,从而使之得以对投资采取长期观点。缺点:受到保护、没有完全暴露在市场力量之下的公司受到的促使其高效率地利用资本的压力很小。这种模式又被称为政府导向资本主义、"亚洲资本主义"或"开发政府"。

德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公开宜称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主要特征是银行和公司间关系密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公司实行监督。德国模式追求的是三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德国模式的优点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训;慷慨的福利国家和工资差距较小,培养了社会的和谐;公司和银行的密切关系助长了高投资。缺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限制较多,权利

过大的工会、高税率、过分慷慨的失业救济和对劳动力市场及产品市场的广泛限制等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

2.三大经济模式比较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探讨的永恒课题之一,三大经济模式对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因素有不同的态度。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主体,其发展水平可以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因而在经济模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对这三大模式进行比较。

第一,三大经济模式中的政府因素:美国模式强调个人成功和短期金融利益,其市场模式就是自由开放;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强调集体成功与长期利益,其模式就是政府干预。

美国模式中,美国政府对市场干预手段是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间接调控。政府在决定资本和劳动相互作用方式上仅起到极其有限的作用:政府的任务是创造优良的货币,防止垄断扭曲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危及自由开放的贸易,从而保证和便于市场充分发挥其功能;此外,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比如防务和社会基础设施);德国模式实质是国家调节下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采取直接干预(对价格形成控制、各项政策规定和参与企业投资等)和间接干预两种手段调节市场运行中的偏差。作为后工业化国家(这里指19世纪英国和美国之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德国政府充当经济现代化的实施者:德国政府在"推行各阶级合作主义模式的劳工法则中起了重

要作用,实行了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政策;德国政府以一系列关键方式直接影响了当地的产业积累率"。但德国政府在经济中公共部门的介入和指导没有日本那么广泛。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家计划和指导所发挥的开发性作用。关于日本模式中的"开发政府"理论是指日本是一个建立在国家官僚和私人企业、产业界紧密细致合作关系之上的,是"国家指导的高速增长体系"。日本通产省及其作用是日本模式的鲜明特色和创举,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指导经济活动。特别是对企业决策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诱导,依靠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间接有效的调控,并一直管到微观,落实到企业。

第二,三大经济模式中的企业因素。美国模式中企业格局是:核心500家大公司,周围是一大批中型企业,边缘是数以万计的小企业。私营工商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制度的典型是公司制。大公司依靠庞大多变的证券市场生存;由于股东对公司管理层施压,要求利润最大化,因而也有人称之为"股东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作用,赞扬企业家的主动和创新精神;认为企业中股东出钱,企业家和经理出脑力,工人出劳力,三者平等结合,其中股东在企业管理方面有较大发言权,执行业务的经理绩效最为关键,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经营管理人员年薪视利润的多少而定。企业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外是靠自身积累,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集资等三种方式。美国企业筹措资金,比较侧重于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美国模式中金融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大多数居民手中都握有公司的股票债券,表现出较强的

风险意识,追求获得丰厚的分红收益。日本模式中日本企业形成以大企业(母企业)为顶点,中坚企业(一般为子企业)为骨干,广大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垂直型"企业群体结构。公司和银行集团关系紧密,通过复杂的互相持股网联系在一起;由于银行和其它工商企业关系密切,公司管理者受到保护,从而使之能够不受股东影响进行长线投资;日本模式侧重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得尽量多的利润;日本企业强调集体作用,集体决策,一般先由下而上提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然后请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再由领导层集体做出决策,不强调个人的作用;提倡大家庭情感,劳资协调矛盾,工会不起作用,不允许独立活动,也无全国性统一工会组织。在日本企业股东只提供资本,董事会作用不大,实际管理公司者为经理阶层,因此有人称日本为法人资本主义。日本企业筹集资金,主要依靠储蓄和银行,据有关资料统计,战后日本企业资金筹措大约有60%以上是商业银行提供,25%产生于利润留存及资产折旧,只有10%-12%来自于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企业不急于追求短期利润而着眼于长期占有市场份额。日本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同时它们之间也很重视合作关系,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加合作"关系。日本企业集团内部结构严密,大致包括综合商社—银行—生产厂家三部分,也就是说集信息、销售、资金周转和生产开发为一体。

德国模式中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三类: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以法人持股为主。公司实行共同决策制度,吸收工人参与经营管理。德国与日本同样重视储蓄,

企业普遍实行监事会制度,其职权是:选举董事会成员、决定企业方针、投资方向,审查预决算、讨论工资制度;银行在吸收居民存款和对企业放款中起关键作用,而对股票、债券市场、社会集资方面比较薄弱。德国银行对企业大力支持。作为中央银行的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独立性很强、执行严格的货币政策和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

3大经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在创造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和独特方式,有必要甄别现有典型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特点,寻找对应性,以资借鉴。三大经济模式成功经验,对我国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是: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经济也应该是一种管理经济,管理就离不开政府。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由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相结合的经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原始积累就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的,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的国内市场,并开拓了国际市场。美国政府在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实施"行政保护措施",动辄对所谓以倾销价格出售商品或利用政府补贴进行销售的外国出口商征收

惩罚性关税,筑起壁垒,保护本国的企业,美国政府还一向对高科技产品出口实行"最为严格"的控制。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相反,市场经济呼唤敢于干预、善于干预的政府,呼唤能根据国情和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干预的政府。在美国发生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一系列的假账丑闻后,不仅美国的会计制度遭到批评,甚而连美国人一向引以为豪的"美国经济模式"也遭到许多人的质疑。由于对于美国经济模式的质疑,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必须对于市场进行严格的适度监管。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至于如何干预另当别论。无可置疑,政府不应统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不应包办代替,不应无所不为,而应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政府的职责应该是:依据国情制定战略计划,控制宏观经济平衡;制定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市场,确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引导外资投向,控制外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惩制经济犯罪,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打击走私、偷税漏税,制止贪污、行贿受贿;协调劳资关系、产业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防止资源浪费和被掠夺性开发,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处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还必须指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是动态的,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市场法律规则进行修订,宏观的货币、财政政策手段的实施以及对公营企业的直接计划目标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是一种政府干预程度较德国模式更大

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2.微观主体——企业行为理性化,与政府和银行建立恰当的关系

市场调节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由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最佳选择。所以,作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市场调节作为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这一点与当代西方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是共同的。而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有机相关的基本前提: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的公平竞争法律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也就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前提。当前,关于市场体系与法律规则两个方面,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接轨是不成问题的,中央的政策也早巳明确。问题的焦点在于第一个条件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主要是企业理性化行为如何实现。正如近年来一些学者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私营经济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代理公司制民营经济这种公有制的代理实现形式为基础,也就是说,除了一些特殊产业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与控制地位之外,将一般竞争性产业中的众多中小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为以现代公司制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为补充的经济主体构成是必要的。所以,从一般竞争性产业的微观经济主体构成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

当代发达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也是共同的,即在一般竞争性产业,都要以私营或民营经济为基础。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原因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班级: 导师: 【摘要】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垄断资本主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5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但日本的迅速崛起对中国仍有很大的经验借鉴意义。 目的和意义 1、此研究性课题共涉及语文、统计等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在调查中了解、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 2、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锻炼多方面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运用到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进程 1.总体安排 从2010年7月31日开始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对象为十堰市市民,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0%。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合对老师的访谈,得出结论如下: 1、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 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

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堪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模版。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表现出持续的高涨,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水平,所以一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经济奇迹”。但是,从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开始出现大滑坡,并且又如之前经济持续增长一样表现出持续的不景气。在短短的时间内日本经济将成功与失败两方面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方面资料,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5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60、7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日本政府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政府保护企业、政府政策调配等途径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二)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 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后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所以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三)日本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

2020年(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壹。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4.45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9,311亿美元,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3.1%,均排列于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壹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情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于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壹种示范效应,人们壹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于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壹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于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壹个发展中国家,正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于前面各章分门别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壹评价分析。 第壹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见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壹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样壹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壹、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X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 %、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 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从国内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壹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 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度的政策,但未必均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于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的壹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和明治政府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和其重视教 育的“传统因素”的贡献分不开的。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于第壹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连续几十年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现象由一个协议而彻底中止,80年代的“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的数年之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的这一教训为例,提出“中央银行不仅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同时也要关注资产价格”。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而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 ——419财管二班丁若兰日本的传统社会体系在某些方面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看,仍是在滞后阶段。这使得传统模式彻底崩溃,而也直接导致明治维新的发生。虽然明治政府撤除了幕府时代的一些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对外债务的而不断加剧也致使明治维新走向灭亡。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步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从最基本的纺织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到重工业,但日本经济还没有的本质发展。因为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对外经济输出,所以,日本便野心膨胀,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例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令日本在中国的重庆、杭州、沙市 等地开辟了通商口岸,在中国大肆敛财。不久,日俄战争又爆发,夺去了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的利益。可以看出为了解决本国经济发展问题,日本不惜以侵略他国为目标;这也从根本上揭露了其以邻为壑,对外转嫁危机的真面目。 对现代日本经济发展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是其经济发展的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置身事外,从中牟取了巨大利益;日本同样因军需装备剧增而促使重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与美国同为债权国。但一战结束后,战时工业受到了冷落,日本经济又再次陷落。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落败使其工业发展遭到了重创。但战后的经济的恢复让日本抓住了机会,迅速跃居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场空前的挫败能迅速恢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大战争中,日本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每年收益都达几十亿美元,这为日本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的主要发展因素,因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从其产业分布来解读,第三产业占绝大多数,第一、二产业较少;因此,日本现今的主要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以服务业、动漫产业、制造业、工业等为首。自1900-1903年日本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三次石油危机都使日本经济几乎崩溃,而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至今为止也以令日本得到真正的缓解。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所言,日本现在还处于经济恢复阶段,要想达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世界市场经济模式课程论文题目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院(系) 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XXX 年级 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 教师姓名 XXXXXXX 二○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华中师范大学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XXXX 摘要:日本作为昔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经济模式中的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日本经济腾飞过程中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但也可能成为日本经济继续发展的阻碍,故值得细细品味分析。 关键词:政府导向;激励机制;宏观调控;文化价值观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后发式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将归纳总结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价格机制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有一特色,是纵然经济高度发展,但物价却也极高。这与日本价格机制有密切关系。价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三要素之一,一向都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这在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日用工业基本完全由价格完成供需均衡。但同时政府对重化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产品的价格均有所干预,这使得这些行业的竞争并不充分自由。自由竞争的经营者为扩大优势往往可以采取降低价格的措施,而上述竞争不自由的产业则会因为受到政府规制而难以降价,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金融市场 金融业是最能体现日本政府导向型特点的行业,政府对金融机构干预之多,监管之细使得任何金融机构在政府的超保护政策下无论经营状况好坏都不会破产。但过度保护却留下隐患——使金融机构僵化进而丧失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意识。其实这与中国某大部分国企的现状十分类似:明明企业效益日益降低甚至已经到需要靠国家财政来补贴的地步,但国家却没有很多国企改革的实际有效措施,甚至对国企也采取着过度保护,这更促进了国企的僵化。 三、企业管理 1.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这既是日本企业的特色管理模式,也是日本市场经济独特的激励机制。20世纪50年代,随着消化欧美先进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日本企业越发意识到对能够消化改良先进技术的技术人才的需要,加上企业由于经济腾飞开始追求长期发展,这些都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长期陪训,这便促成了日本极具特色的终身雇佣制。而与它密切相关的年功序列制则是作为一种“隐形投资”激励着青年员工,也成为了终身雇佣制的保障。二者一起还极有助于员工及经营者对企业归属意识的形成。 2.逆向激励:日本劳动力市场上一次市场的价格远高于二次市场,员工不论以什么原因一旦离开企业,再度求职时就只能进入低价的二次市场,这对在职员工是一种压力和威胁。同时,经理人面临更强的逆向激励,由于经理人需求市场弹性较少,一旦被发现有腐败现象,便几乎等同于进入几乎没有生机的死地一般。这些都激励着日本员工及经理人认真工作。 四、收入差距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知识梳理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错误!

考点1罗斯福新政 【重难点突破】 一、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危机,暴露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什么缺陷?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生产缩减和失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政府都不应当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会自动地把经济导向稳定状态。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 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缺陷在这场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其缺陷即:只强调给予个和企业最大限度的放任自由,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干涉政策,也就是只强调市场对资源和经济的调节作用,而反对政策对经济的干预。 2.罗斯福为什么要实施新政? 美国经济危机严重,一半以上的全国性银行已经破产或者终止提款,整个国家的金融活动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挽救濒于绝境的美国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 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主要措施是什么? (1)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2)罗斯福的新政的主要措施

(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新政的显著特点: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2.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影响? 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和政策。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典例精讲· (2016·徐州模拟)材料一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1935年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1936年的工业生产调整指数由1932年的58上升到了121,工商业企业倒闭数目减少至1932年的三分之一。银行业也渡过难关,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一半以上;失业率大幅下降,至少使600万人有了工作。 材料二“新政”的实施带来了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七百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救济过活。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了衰退。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爆发了“黑色星期二”,股价下跌比1929年爆发“黑色星期四”后最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我国经济经过长时期高 增长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进入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经济阶段。经济大背景的变化也引发了一些看似异常的现象出现,如物价长期低增长,就业压力加大。其实,这种变化是经济内在矛盾变化的结果。本文借阐述日本经济阶段性发展以期带来一些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起飞开始至今,日本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认为,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日本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前为高增长阶段,1974年至1990年为较高增长阶段,其后至今经济一直处于萧条阶段。这三个阶段,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 结合上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观点。 投资的阶段性变化带动经济阶段性变化 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形成投资带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在90年代之前,应当说日本经济都是在高速增长,而企业投资增速又明显比经济增长速度高。1973年之前的发展阶

段,企业投资高于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其后一个阶段企业投资高两个百分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它采用世界上成熟的先进技术,直接用于大规模生产。先进的生产技术的直接采用,在短期内形成了强大的投资需求,投资迅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其又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增加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占领国内外市场,使投资和生产能力增长长期保持旺势。应当说,日本经济是在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对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投资中实现经济高增长的。 90年代之前的这两个增长阶段又有不同。50年代中期开始投资形成的产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经过十几年发展市场逐渐满足,也就是说当时投资形成的产业群趋于成熟,生产能力的增长受到需求的制约,投资增速减低,使经济增长出现高增长和较高增长两个高增长台阶。 日本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缺陷。他们对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科研投入少,因而缺少技术储备。当其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大时,投资和经济的高增长态势还能维持。一旦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接近,新的生产技术难于从外获得,“后发优势”就变成了“后发略势”。一般情况下,当一代技术形成的产业群发展成熟后向新一代技术转换中,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形成低的或较低的经济增长时期(阶段)。但是缺少技术储备,转换期拖长,经济就会处于长期萧条状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初探——评《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初探——评《日本经济》 日本与我国毗海而邻,其发展建设与我国息息相关,尤其此研究更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对于日本的经济需要我们时刻关注。而了解日本经济绝不仅仅是关注其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而是要从历史入手,了解日本经济形成、发展的历程,从而对经济予以客观、真实的评价,对经济未来走向予以预测。这就是冯昭奎《日本经济》一书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其入情入理地给我们揭示了日本经济的兴衰,为我们揭开了日本经济的面纱,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日本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冯昭奎先生在进行本书创作时候曾经提到,创作此书的初衷是因为人们对于日本经济的关注,尤其在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出现泡沫时候,人们更多的看到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表象,对于本质内涵窥探较少,很多时候人们会为日本经济的繁荣而大加赞扬、盲目肯定,也会为其经济的瞬间“崩盘”、崩塌而疑惑、惊恐。但只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本质和根源,才能够了解日本经济为何能够创造让世界瞩目的经济高速发展“奇迹”,才能够了解为何日本经济会出现“泡沫破灭”,也才能够了解日本经济在长期萧条的局面下如何予以恢复、自拔。 日本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土地、民族等诸多因素相关,这些因素或者直接或者潜在地影响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冯昭奎先生看到其内在的联系,《日本经济》一书便是从这些因素入手来进行问题探讨,通过此类因素的影响分析为后续的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探索埋下伏笔。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的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其与一个国家的多种因素相关,打开了我们对于经济认识的眼界,提升了我们对于经济的认识高度。 冯昭奎先生对于马克思先生所指出的“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也正是因为此,其在《日本经济》一书中通过“人”来打开书籍的首章,让我们认识到人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日本人口增长模式在战前与战后有所不同,战前其人口增长是“生多死多”,而战后人口增长模式则是“生少死少”。也正是日本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日本将人口的年龄段进行了划分,15~64岁为“生产年龄”,14~65岁为“从属年龄”,14岁以下为“少龄”,65岁以上为“老龄”。日本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不可避免的促使了其老龄化人口社会予以产生,并呈现出加剧态势。通过2016年日本总务省所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2016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据到总人口的26.5%,已然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这一数据与冯昭奎先生在书中的阐述不谋而合。 人口的变化,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都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消费年龄”的减少必然带动日本经济消费水平的下降,“消费最旺盛人口”的减少让日本本国内的内需程度不

(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最全版

(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 模式评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壹。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4.45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9,311亿美元,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3.1%,均排列在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壹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在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壹种示范效应,人们壹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在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壹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壹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在前面各章分门别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壹评价分析。 第壹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见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壹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样壹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壹、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X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由此形成了构成美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 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

公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年,美国 国民生产总值达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亿美元,占世 界对外贸易总额的,均排列在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在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一种示范效应,人们一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在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一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 在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在前面各章分门别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 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一评价分析。 第一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看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样一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一、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 和服务。由此形成了构成美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 自由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私人财产所有权,私人财产受法律的保护而神圣不可侵犯。每个人可以自主地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财产,可以用之进行投资,取得投资收益,也可用于自己的消费。在切身利益的趋动下,个人会选择最有利的领域来使用自己的财产。虽然美国政府也拥有一定比例的财产,但私人财产始终占居主导的地位。在自由企业制度下,每个人都有权利自己创办和经营企业。只要依法办理登记,承担纳税义务,就可以成立新的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产品和服务的订价,生产经营的规模,均由企业自行决策。当然,盈亏由 企业自己负责,严重亏损的企业则应依法申报破产。 自由企业制度并不排除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对企业内部事务直接进行干预,而是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在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企 业与个人之间,都是一种契约关系,政府通过各类法律调整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二、遵循平等竞争原则 在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始终遵循着一种平等竞争的原则,即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至少在市场机会方面是平等的。每一公民都有权利创办企业,有权利 进入某一个行业。虽然事实上在机会和其他各方面,富人和穷人是不可能平等的,但由于整个社会都持有平等的价值观,当一个人合法地进入某一行业从事经营活动时,该行业的人无权阻止其进入,除非使用竞争的办法将其挤出。这样,至少就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自由竞争的 环境,有能力的人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从美国的多数行业看,竞争性市场占有主要地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由垄断组织控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日本简介:日本属于东南亚岛国,与我国近邻,有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日本面积狭小,人口稠密,其中,本州岛人口最多。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是日本著名的港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日本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温泉以及地震。富士山为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季风显著,海洋性强。四周是海,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丰沛。太平洋沿岸多台风。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林木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山涧河流短促(地形狭隘。丘陵多所致),水力资源丰富。日本既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京都是日本古都和著名文化中心。 经济发展: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其固有基础、特殊条件和机遇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

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第四名: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 日本原料基本靠进口,出口工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是主要部门。产品质量好,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大的贸易国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部分国家。首都东京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日本渔业发达,捕鱼量长居世界第一位。北海道附近,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浮游生物丰富,故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横滨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和海港。 日本农业单长高,多用小型机械。平原地区多生产稻米,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稻米自给,其他农产品需大量进口。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是主要工业区。许多产业在日本是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深植人心,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专题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第4课时练习题

第4课时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学习目标】明确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分析这些模式形成的原因,对这些模式作出比较和评价。 一、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的市场经济和有________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________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为代表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 3.各种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占绝对主导,__________比重小。 ②____________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 ④__________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体制特征明显,注重____________和国家调节的结合。 ②强调社会保障。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在强调__________的同时,特别强化________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②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___________。 二、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1.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到本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________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3.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战后______________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4.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三、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1.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 2.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缺点。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 优点:强调发挥______的作用,好处在于______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缺点:由于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 世 杰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昆明 650093) 摘 要: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70年代的初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以此 为参考,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70年代初期解决一些经济问题的可行之处。进入对日本80 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的研究则引发了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80年代覆辙的思考。随后,简介90年代日本的长期萧条来看待已经出现的中国萧条论。最后,整体回顾日本经济发展经历 的过程:从70年代初期的繁荣到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形成、破裂到90年代的长期萧条, 我们能得到一些关于宏观调控、金融安全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相似; 泡沫经济; 萧条; 宏观调控 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泡沫,并且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相似, 这种判断的潜台词认为,中国如果不防止泡沫的出现,将可能出现类似日本的长期萧条。但是,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具有特点的时期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会发现:首先,当前中 国经济现状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存在的差异太大,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性,相反,中国目前 的经济状况倒更像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其次,由于发展阶段和宏观调控政策 的不同,中国不会重蹈日本80年代的覆辙;再次,我们现阶段讨论中国经济萧条有些杞人 忧天,为时过早。最后,我们纵观从繁荣到泡沫到萧条日本经济走过的轨迹,我们能得到了 一些启示和思考,比如:宏观调控的教训,金融危机的预防还有对当前一些问题应抱有的积 极看法。 一、与我国经济现状相似的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一)、我国经济现状与70年代初期的日本经济更为相似。 首先,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经济,有某些相同之处。例如, 从表面上看来,宏观经济都表现良好,投资和出口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外 汇储备迅速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汇率升值、房地产和股票等 资产价格猛涨等。但是通过关键的发展阶段对比,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差异。日本当时已经进 入后工业化阶段,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在 经济增长时期和产业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状况来看,我国目前经 济状况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期更接近,相似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总量: 日本从1955年到72年左右,保持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两位数的增长,从数来看,和 我们现在比较像;经济总量位次上讲:1968年,日本从数量上完成了追赶欧美的任务,1970 年代初,GDP的绝对量居世界第三位,低于美国和前苏联;中国现在是第四位,07年和德 国差不多是并列第三,这个比较接近。 2.国际环境: (1). 石油涨价问题。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3年,油价从过去的每桶2.5美元涨到10美元,涨了四倍。而现在国际油价攀升的趋势是尽人皆知的,油价甚至超过每桶100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