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初探

四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初探

四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初探
四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初探

四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初探

商旅学院2000级企业管理喻佳泉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经由过去的美、日、欧三个支点变成为现在的美、日、欧、中四个支点。研究美、日、欧、中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我们了

解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四个经济体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比

较。

关键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何谓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经济主体运行中带有总体性的本质性的特征,它一般反映了经济主体的基本情况。因此,它通常具有概括性,高度概括经济中的基本性质;它还具有整体性,描述的对象是某个整体,而非其局部;它也具有联系性,表示内容之间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模式常常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定标志划分,如按社会制度划分,可分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按经济调节机制划分,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按管理方式划分,可分为分权管理模式和集权管理模式;等等。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表明,并不存在一套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各国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国国情,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

一、美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美国是当今国际上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经济结构、经济模式及经济政策都有其特点。美国是世界经济头号大国,经济结构完整,市场体系健全,经济秩序规范。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工业化,并在20世纪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

1、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演变

美国发展经济的优势主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经济资源,使美国拥有实现工业化的物质资源基础;经济增长促进了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扩张又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新能源的使用;技术和生产率的增长;移民和劳动力的流动;不断扩张规模的对外贸易;政府政策;企业家功能的发挥;另外最重要的是美国人所信奉的新教伦理导致美国民族是世界上最具开拓创新精神的民族。

美国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初步构造了服务社会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市场体系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在国际经济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控制宏观经济的手段和形式以及力度也在不断变化,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市场运营而且直接改造了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从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转为政府干预型的混合经济。当前美国混合经济的特征是:“大量政府支出与对市场经济进行政府干预并重”

2、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所有制结构

美国宪法保障私人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立国之初就实行严格私人所有制,美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股份制公司的国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美国企业的主要形式。当然,美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公营经济,大多集中在公共产品行业。

3、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在罗斯福实施“新政”以前,美国政府对经济采取的是尽量少干预的态度,只是当形势紧迫,而且问题确实与制度弊端或制度供给不足因果相联时,同时私人也很难解决或根本不愿意直接出面解决时,政府才介入经济活动。当时政府介入经济活动,一般也没有确立完整的政策目标体系和宏观经济调节体系,确立各项机构职责,一般也没有考虑如何完善反周期和抑制经济盲目性的制度。美国政府当时之所以采取不干涉经济的态度,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接受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把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很多结论当做操作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原则。

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政府决策者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形成了新的经济制度。这些经济学理论有: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循着凯恩斯思想形成的两个主要流派,一是新古典综合派,另一个是新剑桥学派。随后又有供给学派、货币学派、市场失效学派的理论。正是在这些学派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混合经济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这种制度。美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稳定、促进增长、充分就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抑制通货膨胀。其调控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组成。

4、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1)是自由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国家调控。主要通过立法和执法来推行市场经济。

(2)十分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认为政府对经济起推动作用。

(3)提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4)认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

二、日本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经济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但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日本就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分析其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可以解释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日本新经济体制的确立

战后日本由以美国为代表的同盟军占领,在美国方面的督促下,日本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中心内容是:土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工平等。改革的基本设计体现和反映了西方经济思想和体制。但在这场改革中,日本传统的文明和体制与反映西方文明的文化形成激烈而多层次的碰撞、渗透,两种文化或在融合中对抗,或在对抗中融合,最终,产生了战后日本新型的经济体制。

新经济体制的核心是“追赶”欧美。所谓“追赶”,就是追赶欧美先进工业国。战后的日本,技术落后欧美20年,设备陈旧,重工业薄弱,许多新兴产业如石油化学工业是空白,生产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追赶欧美,成为重化工业化的先进工业国。新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后发效益”。后进追赶先进,决定因素是后发效益。欧美的先进技术和相应的技术设备,以及由此形成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智力,通过反复研究和开发方才取得的成果。而后进的日本,却能够用低廉的费用购得这些技术和设备,在短时间内形成生产能力,甚至能够通过改良和完善部分地超过欧美,从而高速地发展经济和快速地赶上欧美先进工业国。这是只有追赶型经济才能获得的后发效益。

引进技术,是日本追赶发达国家的主要手段。日本的实践经验表明,引进技术是弥补技术落后的捷径。日本在短时间内,仅向美国无线电公司一家,就反复引进电视技术36次之多。出口主导、“贸易立国”,以保证“追赶现代化”所需的外汇。日本的出口主导与东亚不同,东亚出口主要是为了偿还因国内资金不足而引进的外债。日本有力量解决国内资金需要问题,但是不能解决购进昂贵外国技术和设备的外汇问题,因而日本拼命出口价格低廉的轻工业品换取外汇,这就是“贸易立国”的实质。实行金融统制,以保证追赶所需要的低成本的巨额资金,日本政府对实体经济进行诸多限制,但基本上是实行市场机制,唯有在金融领域却是实行统制性金融政策。要在十几年内高速度地赶上欧美先进工业国,其所需资金额的庞大可想而知。因此,如何筹措到充足的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资金,成为政府干预的主要课题,其核心是保证“人为的低利率”。在市场机制下,资金需求的旺盛必然导致高利率。为此,日本政府实行“人为的低利率”,并且为了在低利率条件下扩大储户,实行“小额储蓄免税制度”,争取城乡劳动者的零散资金。日本将筹措到的社会闲散资金最大限度地转化

为产业资金,日本政府又实行“超额放款”制度,即鼓励银行最大限度地把存款转为贷款,甚至超过百分之百也不怕挤兑,因为当银行资金紧张时,中央银行可向其贷款。

2、富有特色的日本所有制结构

就大多数日本的公司而言,经过战后的改革,采取的所有制形式基本上是股份制。但是,这种股份制既不同于以往财阀统治时期的那种形式,也不同于欧美企业的股份制,它是一种独特的股份制形式。其特点如下:股权十分分散。日本企业在财阀被解散后,就没有了大股东或绝对控股的对象,另外,日本企业为了集聚社会游资和培养职工的“爱社精神”,大量发行小额股票,实行职工持股制度。;广泛的法人持股现象,它既表现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法人持有企业的股份,也表现为有关联的企业之间互相持股。

3、日本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战后,日本政府如果将当时的资金集中起来搞经济恢复,政府干预的原则就形成了。但日本政府的干预并未象美国那样是为了“服务于国民”而进行的,而是一种“任务导向型的动员和发展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产业导向”与“防止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殖民化”。这样,日本政府在政策制订和执行上就具有强烈的新重商主义色彩。并最终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宏观管理体制,其具体表现是:日本政府在机构设置和职能安排上,均有完善的指导、干预经济活动的部门。通商产业省担负起了引导日本迅速发展起来的重任,通过制订与实施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外部导向型部门,使其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率,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藏省、建设省、厚生省等政府机构则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关税和非关税的措施),将内部依赖型部门的国外竞争者拒之于国门之外,使该部门免于遭受国外同行业的竞争压力。

日本政府分析认为日本是资源极其贫困的国家,70%的原材料需要进口,70%的商品需要销往国外,因此日本政府指定了“贸易立国”的策略。日本的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个别产业的出口,占据了日本出口的绝大部分,也就是说个别产业的发展促成了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但是,对于建筑业、金融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通讯业、医药卫生、法律服务、维修保养服务等领域,日本则通过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配额限制等手段,限制国内市场对外开放。这样,在日本政府的导向型管理下,日本经济中就形成了两个明显不同的部门。一个是以汽车、电子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为代表的,为日本的出口做出主要贡献的“外部导向型”部门;另一个是以销售业、建筑业等为代表的,在国内新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下才得以生存的“内部依赖型”部门。

4、日本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是在政权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官商合营”。

(2)形成政府主导型的宏观管理体制。

(3)强调经济关系的和谐、协调;通过“产业政策”来调节经济关系。

(4)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的输入,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借助国际资本、国际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5)日本公司员工的团体协作精神及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

三、欧洲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欧洲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同美国相似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模式,但整个欧盟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德国却实行了与众不同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重点分析德国的这种“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使得联邦共和国在二战之后经济上迅速崛起的经济秩序,它也因此而闻名于世。在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经济制度竞争中,“社会市场经济”占了上风。于是,有些人也许会认为,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也许可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个理想的样板,这些国家有着与德国类似的经济政策目标:即发展、公平。

1、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第一个使用“社会市场经济”术语的是“弗莱堡学派”的米勒·阿尔马克,他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政策思想,其目标是在竞争经济的基础上,把自由主动精神同正是通过市场经济成就得到保证的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联邦卡特尔局局长卡特教授等人指出,社会市场经济是第三条道路,是介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第三条道路。1948年积极倡导了联邦德国货币改革并从而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阿哈德(1948年由阿哈德主持德货币改革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石,1948~1966年间阿哈德担任联邦德国经济部长和总理)是德国现行社会市场经济德主要奠基人和长期执行人。他把社会市场经济归纳为“自由+秩序”。

尽管各位学者、政府官员对社会市场经济的说法有差异,但在根本问题上,大家都是一致的。这主要包括:经济自由;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明确的经济政策目标和系统配置的达标工具;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含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等。用一句话概括,经济效率+社会公正。为了达到高度效率,经济就必须是自由的;只有自由的高效经济,才能为实现多一些的社会公正提供客观现实的可能。

2、德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两条基本思路

第一、国家的任务主要是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创造规则性的条件,而不是自己直接从事经济活动。政府主要为经济活动创造秩序条件,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维护制度

条件(所有制、经济体制等);创造基础条件(交通、能源、文化教育、科研);校正日常条件(避免经济过热、过冷);稳定社会条件(缓解雇主和雇员、强者和弱者之间的矛盾)第二、针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三大弊端(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的不协调;社会的极大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力争加以缓解。缓解的渠道有: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总协定等)、国际经济协商会议(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欧洲共同体经济部长会议等)、国际经济活动(主要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国际法规、国际信息网络。

3、德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德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主要是维护制度条件所有制方面,对所有制形式本身,确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各司其职。德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私有制,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没有私有制就没有利润动机,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动力,就不会有市场稀缺程度为导向的价格形式——而这又是经济合理性的前提。对于采取的所有制政策,德国宪法规定,“保障财产权”、“财产权含有义务”、“财产权的使用应有利于公共福利”。经济体制方面,在市场与国家关系问题上,德国的做法可用一句话概括:尽可能靠市场,必要时靠国家。所谓靠市场就是通过竞争,最重要的内容是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在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问题上,中央银行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德国《联邦银行法》规定,银行一般必须支持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但首要职责是维护币值稳定。财政体制运转得比较正常有效,德国的财政体制依赖于四大支柱:财政立法;三级分税;财税征管;财政司法。法制保障方面,德国十分重视建立和维护有序的、合理的和公平的竞争。有关竞争的法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一般竞争秩序的,它们对各个领域内的竞争秩序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另一类是有关保护竞争的,它们规定了各种预防措施,反对企业和个人通过种种途径限制和妨碍竞争。这类法律中最重要的是《反对限制竞争法》,主要任务是三项:禁止卡特尔、监督大企业滥用经济力量、控制大企业合并。

4、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1)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结合起来,把市场效率和社会均衡统一起来,讲究效率和公平;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使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的进步结合起

来。

(2)强调保持私人企业、私人财产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强调公众利益,私人企业、私人财产流动不能破坏公众利益。

(3)社会经济活动以市场为基础,强调市场竞争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国家作用,保证经济的有序发展。

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已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伴随着70年代末的改革开发,中国也试图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目的也就是彻底打破旧的、僵化的、弊端丛生的、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模式,建立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模式。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社会仍然保存商品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的产生有两个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所以仍然必须采取商品经济形式,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主要是: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并且越来越细;经济利益关系的差别仍然存在。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经济活力的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进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促使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提出和建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这在当时被称之为“鸟笼经济”。在1979年,邓小平会见美国编辑时提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搞市场经济”。从而为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开辟了探索之路。

第二个阶段:1984年10月,以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个阶段: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为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手段。

第四个阶段:以1997年的十五大为标志,十五大明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中国经济全面步入市场经济模式。

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所有制结构

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中国采取这一制度,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

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因为: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它又是实现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中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中国政府对经济活动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主要有: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综合配套运用;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合理的利益和要求,地方要自觉服从和顾全大局,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必要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综合利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1)在所有制结构上,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以上四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初步比较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虽有差别,但总体上(特别是从所有制角度)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却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讲,美国的市场经济可以称之为个人资本主义;日本的市场经济可以称之为公司资本主义;德国的市场经济可以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美国的所谓个人资本主义,

其实质内容主要是指,在四大经济主体(家庭、企业、银行、政府)相互之间的关系上,彼此施加于对方的限制较少;同时,对对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较少。日本的所谓公司资本主义,其实质内容主要是指,从国家来说,全国的一切经济活动首先都着眼于会社(公司),只有会社赚了利润,才可能增加投资,进而扩大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进而增加就业,再进而增加工资,最后结果是提高消费;从企业来说,尽管国内进行着极其激烈的竞争,但日本经济还处于一种“专制”的指挥结构下;从居民来说,由于经济片面地着眼于会社,日本人民的消费水平没有达到他们本来可以达到的程度。德国的所谓社会资本主义,其实质内容主要是指,力求达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两者兼顾。德国已形成一种可被多数人所接受、又不大大削弱市场机制的制度:从对疾病、解雇、失业的保护直到养老金和住房保障这样一种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另外,美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西方其它国家有所不同,美国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部分的混合经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整个经济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私营经济,另一部分是公营经济,公营经济大部分是公共产品生产部门。第二、美国政府建造了较为完整的宏观调控体系,使美国经济中存在有一定程度的非市场化领域,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协调,政府要补充市场的不足。而作为资本主义后进国的日本,在冷战格局和东方文化的背景下,在后发效益基础上,以首先实现重化工业化为目标,加强政府干预经济职能,以引进技术和金融统制为主要手段,以出口为导向,实现经济增长,从而成为“追赶型现代化”的极其成功的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非常成功,开辟了介于自由竞争与政府集权干预之间的一条新的道路,实现了效率和公平。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在其特殊的历史阶段,特殊的国情下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充分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但在怎样完善经济制度,发挥市场作用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有相似之处;从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效率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斯蒂格里茨,“世界经济的四个支点:美日欧中”,祺文译,《国际金融报》,

2002年2月8日

2、白景明,《美国——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11月

3、张杰、郑欣,《日本——融东西方为一体的市场经济》,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11

4、乌尔里希·罗尔主编,顾俊礼等译,《德国经济:管理与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5年12月

5、肖捷,《德国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4月

6、何梦笔(德国维藤大学东亚文化经济比较研究所所长),“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特点”,

冯兴元译,《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10月1日

7、厉以宁,《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北京,香港: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

版社,1992年8月

8、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

9、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中国革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

10、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司组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1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邓小平理论概论》(本科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浅谈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浅谈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的 信用一词在经济活动中是信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注重的是“信”和“用”两者的有机结合,其本质为“债”。更具体地说,信用一词,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信用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含义,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无信不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一个失去信用就意味着与之交往的人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道德风险。其二,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含义,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一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现代交易的一个必须具备的要素。其三,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契约),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信用具有其本质和特征。信用的本质特征是指信用区别于其他经济行为所固有的属性。偿还性是信用的基本特征。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信用的本质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信用已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信用这种经济行为是以收回本金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偿还唯义务所得;是以取得利息为条件的贷出,或以支付利息为前提的借入。所以偿还和复习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这一特征使它区别于财政分配。二,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中的一种借贷行为,在这种借贷活动中,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由于让渡商品和货币的使用权得了债权人的地位,商品和货币的需要者则成为债权人,借贷双方具有各自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三,新颖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运动的一般形式是通过商品的买卖关系来实现的。在商品的买卖过程中,交易过程首先是所有权的转移,卖者让渡商品的左右权和使用权,并取得货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买者则刚好相反。其次,交易过程是等价交换,商品货币交换时,卖者虽然放弃了商品的所有权,但未放弃该商品的价值,从商品的价值形式变为货币形态,而买者放弃货币,取得与货币等价的商品。但在信用活动中,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货币从袋者手中转移到借者手中,并没有同等价值的对立活动,只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所以,信用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现代信用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用关系,滋生与现代经济;现代经济则是一种以现代信用为纽带的信息经济。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居民个人,政府及其所属机构,金融机构。

浅谈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浅谈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8-17 16:56:00 ] 作者:赵蓉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诚信市场经济代价诚信意识诚信制度 [论文摘要]诚信的缺失,使我国经济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强国富民的步伐。为此,应深刻认识诚信的意义,揭示由于诚信缺失为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失,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制度。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重要规范,注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它的正常运行必须用诚信来维系。但当前诚信的缺失,使我国经济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所以,建立诚信道德,运行信用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 一、诚信范畴内涵深刻 诚信作为道德范畴有几种不同的意义,首先,是诚实无欺,即不自欺,也不欺骗他人,言而有信,为人诚实;其二,是相互信任,即朋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信任对方,也被对方信任无存戒心,光明磊落;其三,是信守承诺,即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所以,它们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人的行为规范。 当然,诚信在道德价值上仅指向正价值即善的价值。一个恶棍昭示天下他要杀人,他没有撒谎,但我们不能把诚实的美誉加到他头上;两个因为共同的邪恶目标而意气相投的人相互利用,我们不能把这种关系说成是相互信任;一个人通过偷逃税金的方式兑现他对员工提高

收入的保证,我们更不能说这是守信的行为。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之所以千百年来成为人们行为的标准、美德的体现而被不断地加以弘扬,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品性是社会的要求,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因此,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绝不能包括那些危害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破坏社会秩序,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 今天,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任体制看,诚信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倍加关注的问题。诚信关系着社会的基本秩序。现代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 市场经济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市场活动就是商品交换、商品的买和卖,市场关系就是人们因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社会联系,只要利益上相互需要和依赖人们就会借助契约形成新的社会联系。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们在世界范围内联系起来,因此,诚信就必须是适用于交往中的每一个人。 诚信与功利有关。市场和利益追求有着必然联系。追求利益创造财富乃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和首要前提。但是如果人们的求利欲望没有合理的引导,为了谋利就会不择手段,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结果会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也将损害自己。诚信是引导市场正常运作的道德纽带,有了诚信,市场中的信用体制才能够有效地运行。诚信使得利益双方共同履行契约,既要实现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因权利和义务的分离而带来的违约失信的行为受到限制,同时主体因诚信行为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更大的实现而去进一步强化诚信行为。

应用文-浅谈市场经济下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浅谈市场经济下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r\n [摘要] 主义的竞争与协作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改革开放,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社会主义商品 提倡竞争,但也不排斥协作,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趋势。 \xa0\xa0\xa0 [关键词] 竞争协作非价格竞争 正确认识竞争与协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相互关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对于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市场竞争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市场行为的优胜劣汰而展开的争斗和较量。市场协作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则的基本要求,协同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或既定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协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竞争与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这是竞争与协作的内在 来决定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上讲,竞争与协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没有竞争的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参与竞争。同时,市场经济也需要协作,协作是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3)这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必然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途径一是改革,二是开放。不改革旧体制,难以建立新体制;不对外开放,难以形成统一大市场。 2.竞争是贯彻价值规体的客观要求,协作是生产杜会化的劳动形式。竞争与协作是一对矛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商品生产者彼此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协作的要求。 3.加强社会主义的竞争与协作,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纵然它更强调协作,但不排斥、也排斥不了竞争。深化改革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 二、竞争与协作有机结合的意识 竞争与协作是两种经济行为,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可以通过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努力培养竞争与协作的意识。一方面,要从思想观念上更新竞争与协作意识。竞争不是排斥协作,协作也不是不搞竞争。另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弄懂竞争与协作的辨证关系,积极参与竞争与协作的 。 三、广泛开辟竞争与协作的途径

(完整版)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

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人们已有很多论述,也做了相应的分类。其中一种分法是: 1、等级型企业文化:具有规范的、结构化的工作场所以及程序式的工作方式。企业领导在其中扮演协调者、控制者的角色,重视企业的和谐运作。人们更关 心企业长远的制定,尽量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习惯于遵守企业中的各种制度 和规范。这类企业著名的有麦当劳、Ford 汽车等。 2、市场型企业文化:所谓市场型,并非以企业与市场的衔接紧密来判定,而是指企业运作方式和市场一致。这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强调竞争力和生产率,更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供应商、顾客、合作人、授权人、政策制定者、商业联合会等。在该文化环伺下,人们时刻以警惕的眼光看待外部环境, 认为市场中充满敌意,顾客百般挑剔。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只有依靠不断提 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市场型文化中往往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主动进 攻的战略姿态。GE 、菲利浦、海尔企业文化等企业即属于这类文化。 3、宗族型企业文化: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讲究和谐、参与和个性自由,这类企业更像是家庭组织的延伸。宗族型文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外部环境能够 通过团队的力量来控制,而顾客则是最好的工作伙伴。日本很多企业属于这一 类型,它们认为企业存在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人文的工作环境,而管理的 主要内容则只是如何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如何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的机会。一 般而言,这类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较高。 4、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快节奏的外部环境中应运而生。创新型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创新与尝试 引领成功。为了明天的竞争优势企业要不断地创造出新思维、新方法和新产品,而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推动创新。在这类企业中,项目团队是主要的工作方式,组织结构时刻随着项目的变化而改变。创新型文化主要存在于软件开发、咨询、航空、影视行业中。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年5 月21 日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听了老师最近几节课的讲解,我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敢兴趣,于是上网找了一些资料,也去图书馆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目,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了一些了解,也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些亲身体验,所以就想谈谈中国目前发展模式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对市场与计划结合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区别么?我查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种解释说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甚为不解。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为何可以把市场经济认为是一种经济制度呢?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进行商品交换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必须要先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然后才能按照所有制的内容及其规则进行商品交换或者产权交换。如果没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那么进行经济行为的主体双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随意进行物品交换,势必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并激化。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从社会的基本制度中体现。故市场经济是和社会的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是依附于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的。由于最早的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直到后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以后,人们才发现市场经济还可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起来。 好了回到正题,据我所了解的市场经济一词在不同场合有三种不同的涵义: ○1指商品经济,就是把生产的产品用为商品的交换; ○2指市场机制,就是指在社会经济中配置资源的手段; ○3指一种经济制度,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涵义的市场经济经常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中,这种讲法有一定的合理性。需要指出的是过去联合国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以区别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当时联合国把所有国家分成三类: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其中第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三类是资本主义国家。总的概括一下就是:市场经济是指以商品经济为背景的、用以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和维护某种社会制度下的强势群体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体系。 上面提到市场经济是依附于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下的市场经济就一定存在本质的区别,因为这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基本制度其本身就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社会的基本制度各自维护着不同人群的经济关系或经济利益,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以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这种本质区别体现在多方面。 首先两种市场经济所依附的社会基本制度不同,那么它们所维护的群体就不同,即强势群体不同。这里说的社会基本制度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其维护的是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几乎没有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维护的是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资本家。这也是两种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

浅谈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的论文

浅谈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的论文 《论诚信制度与市场经济》 论文关键词:诚信危机;市场经济;诚信制度;对策 论文摘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礼仪等道德规范 被一部分中国人所抛弃。诚信危机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更是信用经济,重视诚信教育,建立诚信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市场经 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1.诚信缺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1诚信缺失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诚信问题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首先表现在,诚信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 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 性的破坏。特别是信用网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如金融、大企业间的相互信用等出现问题, 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影响波及面就更为广泛和深远,其实际破坏性要比表 面上体现出来的大得多。 2诚信缺失将从根本上制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诚信水平的高低直接对社会道 德水平发生影响,在一个诚信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都会扭曲。这 就会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动摇,同时,社会诚信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市场经济的 保障水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 对其行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 金渐成风气,进入90年代后,债务拖欠的规模越来越大,牵进去的企业越来越多。至今,债 务拖欠涉及到几乎所有企业,整个经济领域诚实信用严重贬值。不良的信用导致不正常的 经济和金融运作,银行作为结算中介,对企业相互间的信用监督逐渐失效,因企业间相互不 信任而设置的结算障碍如现金交易、款到发货等使商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在社会信 用水平过低的现实下只能苛求过高的信贷安全保障,如要求贷款的高抵押率、项目的低风 险性等,使得社会资金供给总量萎缩,制约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等。由此可见,诚信缺失 正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假冒伪劣”盛行。据统计,1998年中国市场上充斥的假冒商品总值超过1300亿元。始自2000年10月26日的“全国打假联合行动”这一规模空前的整治行动,取得了相当大 的战绩,但假冒产品仍可能每年给我国政府造成成百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税收损失。眼下,假 冒伪劣类型多:第一,产品假冒伪劣;第二,经济信息作假;第三,上市公司造假;第四,保险公 司不保险;第五,广告虚假。

浅谈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浅谈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概述:市场具有缺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波动。同时市场经济的特征表明,通过市场又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有利有弊。 关键词: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 在谈之前,首先我想说明两个概念,即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商品经济,它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二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另外,商品经济强调的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而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起到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自身的缺陷造成了市场经济的缺点。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是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不遵守职业道德等等。并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生产者或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利可图,就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彩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的“空调热”.因为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不形成生产规模。更为典型的例子是日本90年代的经济泡沫。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连报纸上也空开说出“日本房地产永不下滑”的口号。众人盲目追求利润,将房价炒得非常高,造成经济表面上的繁华。当房价升到几十倍的时候,美国突然抽离资金,令房地产瞬间崩溃,连带着所有产业同时化为泡沫。 盲目性和滞后性有着一些相同的原因,但又不完全相同。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与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之后才做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应的决定的。这样,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的这一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然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求的长期趋势。当人们竞相生产市场上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了

浅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学号: G2******* 天津商业大学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Talking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ism and market economy 学院:商学院 教学系:管理系 专业班级:企业管理12-01班 学生姓名:田爱云 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20 日

目录 内容摘要.................................................................................................................................................... I Abstract: .................................................................................................................................................... I I 1概述 (1) 1.1 本文工作的意义 (1) 1.2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1) 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前瞻 (2)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不断完善 (3) 5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内容摘要: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产生,而是为了完成计划而生产,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以产品经济为特征而构造起来的运行机制。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后,则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经济运行的新体制,这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法人主体化,产权关系商品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经济管理间接化,市场体系规范化,社会保障完善化,市场秩序法制化,交易行为国际化。这一目标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使社会主义经济更充满生机。本文主要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理解通过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大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浅谈市场经济下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一)

浅谈市场经济下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一) 摘要]社会主义的竞争与协作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改革开放,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倡竞争,但也不排斥协作,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竞争协作非价格竞争 正确认识竞争与协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相互关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对于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市场竞争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市场行为的优胜劣汰而展开的争斗和较量。市场协作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则的基本要求,协同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或既定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协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竞争与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这是竞争与协作的内在联系来决定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上讲,竞争与协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没有竞争的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参与竞争。同时,市场经济也需要协作,协作是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3)这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必然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途径一是改革,二是开放。不改革旧体制,难以建立新体制;不对外开放,难以形成统一大市场。 2.竞争是贯彻价值规体的客观要求,协作是生产杜会化的劳动形式。竞争与协作是一对矛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商品生产者彼此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协作的要求。 3.加强社会主义的竞争与协作,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纵然它更强调协作,但不排斥、也排斥不了竞争。深化改革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 二、竞争与协作有机结合的意识 竞争与协作是两种经济行为,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可以通过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努力培养竞争与协作的意识。一方面,要从思想观念上更新竞争与协作意识。竞争不是排斥协作,协作也不是不搞竞争。另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弄懂竞争与协作的辨证关系,积极参与竞争与协作的实践。 三、广泛开辟竞争与协作的途径 我们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走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参与竞争。同时也要搞好协作。要搞好区域协作。长江流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为契机,以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为开放带,带动长江流域广阔腹地加速发展;东北三省取消一切封锁,实行跨省联合,迅速建立全东北地区的大流通、大市场,参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循环;西南五省七市利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能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特色,联合起来,走向南亚和东南亚;西北地区协力进行能源、交通建设,通过欧亚第二大陆桥,联合起来走西口。搞好集团协作,跨行业协作,跨所有制协作。五是国际协作。在竞争与协作中,各级各部门要有所作为,特别是经协部门,要名正言顺地走上整个经济活动的舞台。 四、在竞争与协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问题在于竞争的目标是否选准、竞争的手段是否正当以及联合的对象是否合适等。

市场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考试内容:掌握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划分的依据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这是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障碍的大小 根据以上三方面因素的不同特点,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类型。 (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其特征为: (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的市场,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等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成因和特征 含义: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成因:(1)政府垄断; (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4)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戴斯扬 论文摘要: 凡事都有利弊,虽然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变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但是再怎么优越的体制始终也有其局限的一面。 论文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弊影响 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现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当中必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它的开创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从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一步到位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它身上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的特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际已经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先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备了鲜明的创新性。说他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它突破了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其次,它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有活力,更好地能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微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再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从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出发,科学地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果。因此,在它身上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这一特点。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的一面。 第一,自从中国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一种形式,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能够充分调动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社会主义提供源泉。他更具有活力,这也是以前共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所无法比拟的,并且完全颠覆了以前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维模式。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给整个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以前,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极大地

浅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学号: G2******* 天津商业大学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Talking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ism and market economy 学院:商学院 教学系:管理系 专业班级:企业管理12-01班 学生姓名:田爱云 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 20 日

目录 内容摘要......................................................................... I Abstract:....................................................................... II 1 概述. (1) 1.1 本文工作的意义 (1) 1.2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1) 3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前瞻 (2) 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不断完善 (3) 5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内容摘要: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产生,而是为了完成计划而生产,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以产品经济为特征而构造起来的运行机制。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后,则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经济运行的新体制,这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法人主体化,产权关系商品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经济管理间接化,市场体系规范化,社会保障完善化,市场秩序法制化,交易行为国际化。这一目标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使社会主义经济更充满生机。本文主要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理解通过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大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自由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自由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我国在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他自身的独特特点。首先他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在质量上的主体,而非书量上的主体);其次他是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第三他的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有力。这就是我们借鉴别人的但同时要适合自己的独到之处。 市场经济的优势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运行形式,通过自身的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有着以下主要优势:第一,分配资源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就是推动资源在各部门间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如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社会资源表现为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就是经济学概括的社会总劳动。只有将它们合理地配置,即“分配”给各个社会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按比例正确运转,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市场机制通过物价波动,向人们提供一种经营信

息,推动人们将人、财、物资源向预期利润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逐步使社会资源自动地得到合理的配置。 第二,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这是市场经济在微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商品是按照社会必须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也就是日常说的等价交换。这就是各种商品的劳动消耗规定了一个社会标准,个别劳动消耗低于社会标准者就能获得较大利益,从而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从内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节省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消耗。总之,市场经济可以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可以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还可以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市场经济的缺陷 市场经济既有着巨大的优势,也有其不能忽视的缺陷——局限性。受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影响,市场经济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别性。在单纯市场机制调解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可能采取牺牲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办法增进自身利益,而且必然偏好投资于盈利大、见效快的行业,一些非营利性而又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事业就难以得到相应发展。例如有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排放污染物、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非法出版黄色书刊等。市场本身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一节市场主体的类型

第一节市场主体的类型、作用、特点 (一)市场主体的定义及特点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独立的经济法人资格,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功能的有机体。作为市场主体,对商品和劳务具有四种权利——所有权、占用权、使用权、处置权。 市场主体的三个特点:目的性、自主性、主动性。 (二)市场主体的分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可以大致分为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政府。 (三)微观经济循环流程 1.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 家庭部门:家庭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作为消费者,追求需要满足最大化;作为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因此,家庭的经济行为目标是,在收入约束下的需要满足最大化。 企业部门:企业作为生产者,追求收益最大化;作为要素雇用者,追求成本最小化。因此,企业的经济行为目标是,在成本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 2.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处在产品市场的需求方面;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处在产品市场的供给方面。家庭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对产品的供给,共同决定产品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要素市场:作为企业,处在要素市场的需求方面;作为家庭,处在要素市场的供给方面。企业对要素的需求和家庭对要素的供给,共同决定要素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3.实物流程和货币流程 实物流程:首先,家庭以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向要素市场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然后,企业从要素市场雇用这些要素,生产产品向市场销售。最后,家庭又以消费者的身份,向产品市场购买产品。这是一个循环不已的实物流程。 货币流程:随着实物流程,有一个方向相反的货币流程。首先,家庭以要素收人作为消费支出,向产品市场购买产品。然后,企业向产品市场销售产品,将家庭的消费支出变成自己的销售收入。最后,企业又将销售收入作为成本支出,向要素市场雇用要素。这是一个循环不已的货币流程。 (四)、家庭经济功能 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同时也具有劳动者、投资者等多种经济功能。 1.消费者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动力。经济活动从家庭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满足为归宿,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扩大内需叠,最主要的就是增加家庭消费。 (1)家庭经济行为目标。从经济学上看,家庭经济行为的首要目标是需求满足的最大化。 (2)主观效用与客观效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必须同时具备客观效用和主观效用。既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人们又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这样才符合满足人们需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3)消费者权益。从效用理论出发,经济学特别尊重消费者的权益,提出“消费者皇帝”。

浅谈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一)

浅谈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一) 论文关键词]诚信市场经济代价诚信意识诚信制度 论文摘要]诚信的缺失,使我国经济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强国富民的步伐。为此,应深刻认识诚信的意义,揭示由于诚信缺失为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失,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制度。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重要规范,注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它的正常运行必须用诚信来维系。但当前诚信的缺失,使我国经济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所以,建立诚信道德,运行信用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 一、诚信范畴内涵深刻 诚信作为道德范畴有几种不同的意义,首先,是诚实无欺,即不自欺,也不欺骗他人,言而有信,为人诚实;其二,是相互信任,即朋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信任对方,也被对方信任无存戒心,光明磊落;其三,是信守承诺,即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所以,它们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人的行为规范。 当然,诚信在道德价值上仅指向正价值即善的价值。一个恶棍昭示天下他要杀人,他没有撒谎,但我们不能把诚实的美誉加到他头上;两个因为共同的邪恶目标而意气相投的人相互利用,我们不能把这种关系说成是相互信任;一个人通过偷逃税金的方式兑现他对员工提高收入的保证,我们更不能说这是守信的行为。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之所以千百年来成为人们行为的标准、美德的体现而被不断地加以弘扬,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品性是社会的要求,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因此,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绝不能包括那些危害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破坏社会秩序,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 今天,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任体制看,诚信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倍加关注的问题。诚信关系着社会的基本秩序。现代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 市场经济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市场活动就是商品交换、商品的买和卖,市场关系就是人们因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社会联系,只要利益上相互需要和依赖人们就会借助契约形成新的社会联系。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们在世界范围内联系起来,因此,诚信就必须是适用于交往中的每一个人。 诚信与功利有关。市场和利益追求有着必然联系。追求利益创造财富乃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和首要前提。但是如果人们的求利欲望没有合理的引导,为了谋利就会不择手段,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结果会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也将损害自己。诚信是引导市场正常运作的道德纽带,有了诚信,市场中的信用体制才能够有效地运行。诚信使得利益双方共同履行契约,既要实现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因权利和义务的分离而带来的违约失信的行为受到限制,同时主体因诚信行为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更大的实现而去进一步强化诚信行为。 二、诚信缺失损害严重 近年来,由于一些机构或个人追求短期较小利益,富小家舍大家,没有发展的眼光,见小利忘大义,所以,制假售假、不履行合同、偷税漏税、假公济私、拖欠贷款等失信行为屡见不鲜。这种状况使我国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都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如商家互不信任,优质产品难以正常推销,市场鱼龙混杂,群众对任何宣传、广告都不敢轻易接受等。 诚信的缺失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诚信的缺失大大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严重浪费财力物力人力资源;诚信的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难以发展,严重制约新经济的成长,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拖欠贷款、不履行合同使银行不能顺利发放贷款,投资者不敢贸然投资,严重制约着民间投资的启动;信用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降低了百姓对企

市场的四种类型

市场的四种类型 定义形成条件评价 完全 竞 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 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市场上有生产者与消费 者,且规模小无法决定市场价 格 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 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市场信息是畅通的 1、供求平衡,资源 得到最优配置 2、成本低生产要素 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3、价格最低,对消 费者有利 4、各厂商的平均最 低并不一定是社会成 本最低 5、产品无差别,消 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 得到满足 6规模小,不利于 技术发展 7、现实中很少 完全 垄 断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 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1、政府借助政权 对某一行业进行完全垄 断 2、政府特许的私 人完全垄断 3、某些产品市场 需求很小只有一家厂商 即可满足全部需求 4、某些厂商控制 了某些自然资源或矿藏, 从而对使用这些资源生 产的产品进行垄断 5、对生产某些产 品的特殊技术的控制 有害1、资源无法得 到充分利用造成浪费 2、厂商控制价格引 起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和这回经济福利的损 失 3、厂商剥削,收入 分配不平等 4、可能阻碍科技进 步(也可能是促进) 5、政府垄断需具体 分析 垄断 竞 争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 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 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 1、垄断竞 争有利于鼓励进行 创新 2、垄断竞 争之下会使销售成 本,主要是广告成 本增加 寡头 垄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 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优点:1、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3、有利于

断促进科技进步 缺点:寡头间勾结 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 利益和社会经济福利

市场结构类型的比较

比较说明各种市场结构的优缺点市场的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对市场而言,重要的不是市场本身,甚至有无场所,而是在场所上所发生的活动。就此而言,将市场定义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总和,或者说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市场结构指的是:构成市场的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和潜在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根据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或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四种类型。 一、完全竞争市场 (一)概念: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较为接近的市场就是一些农产品市场。 (二)完全竞争市场至少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大量”之意是指多到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这种境况。 那么,在此处判断“多”或“少”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从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说的,“多一个不多”是指多一个厂商进入市场,对市场中别的厂商毫无影响;“少一个不 少”也是此意,即一个厂商离开此市场,也未给留在市场中的企业有减少市场竞争,扩大市场销售的好处。 那么,上面说到的“毫无影响”的“影响”在此又是所指何意呢?这是指企业的进出入市场对市场产品供给量的

影响进而对其它厂商产品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和销售收益的影响。“毫无影响”当然是指在这些方面毫无影响。 上述叙述的一个比方不过是说,完全竞争市场向一个大海,多一滴水或少一滴水并不影响大海(市场)的性质, 也不影响海中的每一滴水。 2、市场上所有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这种同质性具体表现在: (1)各厂商提供的产品自身从里到外都是完全一样的,毫无区别。具体来说,就是所有的产品的质量、功能和外包装等方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可以进行区别的标 志 (2)为销售产品所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哪怕连售货员小姐都是一样的漂亮或一样的丑陋。 (3)在市场中的所有产品销售没有任何时空方面优势 或劣势,也都是完全一样的。 由于产品都一样,所以,没有一个厂商能对其产品按高一点的价格来卖,因为价高就不会买;同时,任何一个厂商也没有必要让其产品价格低于别的厂商来卖,因为任 何一个厂商产品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都是微不足道 的,不愁卖不掉,出于厂商利润最大化目的,厂商没有必要降价。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价格不受单个厂商的 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