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具制作word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具制作word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具制作word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具制作word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具

制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具——数学转盘制作

一.准备硬纸板大小两块备用

二.制作如下卡片,用打印机打印,自行设置纸张大小,两个为2:1比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作用 摘要: 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切实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是教学形象化的教学器具。自制教具与实验教学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形同手足”。课改中出现一套好教材,必须有相映的教具与之配套,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完成新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切实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课中的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有独特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出实验教学新的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不只是把新课程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运用自制教具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认识》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比较自制教具—长方体(实物)的6个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

相同的。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框架,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长方体的棱,得出长方体有l2条棱,这12条棱根据长短和方向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平行且长短相同。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想一想,动手操作和动脑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很轻松的得出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满足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引导、点拨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一切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自制教具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师生用自己研制的教具、学具做实验,得心应手,教具的性能通过研制,师生了解,教师授课道理讲的清楚,学生操作,加深了理解,记忆深刻,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促使学生亲身探究,自己发现,理解验证数学知识,认识内化,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节时,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对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教学时,让学生亲手用l2个棱长是l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然后依照表1作好记录。 小组分析讨论,从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运用自制教具,独立思考,操作实验,积极探索中得出非常抽象的计算公式,其知识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的,

小学数学课堂使用教具好处多

小学数学课堂使用教具 好处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课堂使用教具好处多》 李爽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使课堂上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无味内容变得生龙活虎,所以传统的一些教具好象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老师更习惯用ppt、flash等的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具就该全部抛弃呢?是不是在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教具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传统实物教具都应该继续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位,继续发挥它的光和热。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由许许多多的概念表述的人类的认识成果。即使是在基础教育的小学,所学的知识很浅,但也有很多是很抽象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中,建立概念光靠老师的讲述是不行的,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都要靠一些具体直观的教具把它们演示出来。所以在现代教学中,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演示与操作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教具仍然好处多多。 一、教具的使用对课堂教学好处多多。 1、利用教具,激发兴趣。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具的演示与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s=ab,之后操作教具,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s=ab吗?在学生激烈的竞争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教具进行操作演示。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要小于原长方形的面积。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证实得到的结论,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亲自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成功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自然而然对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2、创意教具,突破难点。 有关分析表明,“人类接受情报与五官的关系中,视觉接受信息最多,实物及模型被传送的信息量最多”。这足以充分说明教具在教学中的价值。课件做得再好,展示出来的也是画面,终究不敌实物和模型给人印象深刻。 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这个难点,我特意制作了一个教具,用老式电视机的两根可伸缩的天线杆制成了一个边可长可短的活动角,使用起来方便自如,效果非常好。上课时,我设计了用边不一样长的活动角做角比角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角的大小跟

重点小学数学教具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具有哪些 小学数学比较容易制作的教具和学具有哪些? 1、实物图画,数学符号、成捆或单根小木棒,小木块。 比如拿出8个小木块,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左边摆6个小木块,右边摆7个小木块,比一比哪边多。使用学具,可以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还可以把小棒按长短分、按颜色分、按粗细分、按形状分。 2、计数器、计数表:学习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3、口算练习卡片;这个简单易做。 4、时钟和七巧板;做个钟面模型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七巧板由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一个,平行 四边形一个组成,让学生拼组各种图形。 5、数学扑克牌。也易做好用。 6、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做1百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7、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些形体的认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许多。把各种图形组合变成“小汽车”、“大轮船”、“小房子”、“机器人”、“美丽的花 园”等精美的图案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这些学具都很简单易做。 制作七巧板也简单材料也只是普通文具: 一七巧板 枝笔、一把尺、一张剪刀和一块纸板(纸张),几只彩笔。 1.首先,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把它分为十六个小方格。 2.再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画一条线。 3.在上面的中间连一条线到右面的中间。 4.再在左下角到右上角画一条线,碰到第二条线就可以停了。 5.从刚才的那条线的尾端开始一条线,画到最下面四份之三的位置,从左边开始数,碰到线就 ?停。 6.最后,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沿着黑线条剪开,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 来源于网络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 学具 的研究与探讨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与探讨》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完成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一般理论研究,包括自制教具在小学数 学的应用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等等。 2.构建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资源库。 3.促进教师们的学习和研究,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确定子课题研究任务,梳理各年级数学教材中需要制作教具的教材内容。 子课题设置: (1)低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2)中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3)高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4)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材料的开发研究 (5)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整理学校已有的教学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具制作。 3、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的一般规律,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进行一系列的数学教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或参与制作学具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难点:

1、重点: 实施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与探讨,完成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一般理论研究,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的应用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根据教材的内容,构建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资源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2、难点: 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具有独创性、推理性、多向性、综合性,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将整合已有教学具,制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具,且通过教学具的使用让学生乐学好学,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本课题的难点所在。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初期培训阶段,通过学习大量的同类课题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组人员理论得到提高,保证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同时使之具有先进的支撑理念,加强理论指导;在确定模式的时候用文献法借鉴其他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分析,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随时调整研究思路和行动方法。在自制教具的研究过程中,边制作使用,边探索实践,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小学数学自制教学资源库。 四、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1、第一阶段 2010.11 ——2011、2 ①召集课题组长和子课题负责人会议,制定、论证研究方案。 ②完善研究网络,进一步明确分工。

数学 第十届neijiangshi一等奖优秀自制教具参评作品

自制教具《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模型》参评技术资料 一、基本情况 1.教具名称:《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模型》 2.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二职业中学(内江五中) 3. 作者:吴毅刘怀书曹荣朗邮编:641005 二、教具制作原理 从投影的角度看,三视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来的空间图形.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因此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研制了一个从三个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而得到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模型。该模型生动形象、逼真地将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如长方体、圆锥形等几何形状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得出三视图。 二、教具装置图 三、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1、特点: ①、模型的制作材料简单,价格低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②、模型的制作原理科学合理而又具创新性。 ③、通过模型及附件的直观形象的演示,能有效地解决数学教学中初高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画图等难点问题。 2、用途: (1)演示长方体、圆锥等几何体三视图形成过程; (2)演示几何体三视图从而得到长方体、圆锥等几何体等相关知识。 四、制作材料 ①透明有机玻璃板(厚3公厘)0.5平方米。②微型币形磁铁6个,圆形币形铁6个; ③塑封A4纸27张。④塑料长方体一个,塑料正方体一个,塑料球体一个,塑料三叉管一个,塑料圆台一个,塑料圆柱一个,塑料空心圆柱一个,塑料圆锥一个,木质小正方体6个。 五、制作方法

1、组件1磁铁有机玻璃板 2、组件2几何体 ①长方体一个②塑料正方体一个③塑料球体一个④塑料三叉管一个⑤塑料圆台一个⑥塑料圆柱一个⑦塑料空心圆柱一个⑧塑料圆锥一个⑨木质小正方体6个。 2、组件3一下图形的三视图①长方体一个②塑料正方体一个③塑料球体一个④塑料三叉管一个⑤塑料圆台一个⑥塑料圆柱一个⑦塑料空心圆柱一个⑧塑料圆锥一个⑨木质小正方体6个。 长方体 正方体 球体, 三叉管 圆台, 圆柱 空心圆柱 圆锥 正方体组合体

小学数学教具介绍

教具介绍 教具名称:钟表面 制作人:潘艳欣 制作工具:剪刀、勾线笔、直尺 制作材料:硬纸板,彩色卡纸 使用方法:向学生展示,认识时间,挂图进行练习巩固。 教具用途:帮助学生认识时间 制作方法: 制作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读时间的时候会把时针当做分针,分针当做时针,有的会把7时30分,读作:8时30分,还有的在根据时间在钟表面上画出时针分针的时候,搞不清时针与分钟的关系等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进行学习,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就有了今天的作品。 这个教具的作用即为:在学习新课时利用此教具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钟表面上有60个小格、12个大格,在认识时间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指一指,看一看来帮助学生学习,我认为这样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明确: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让学生明白: 1、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2、当3时半的时候,时针指向3和4的中间,分针指向6,当4

时5分的时候时针是刚过4一点, 3、从开始的时刻到结束的时刻有多长?可以在算之前让学生利用 教具数一数, 练习:1、教师拨出一个时间让学生说一说,也可以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动。 2、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什么时间分针和时针形成一个直角?(让学生动手探索) 以上我是针对现在我教的三年级学生而研究的,但是我所制作的教具不仅适用于3年级,也适用于2年级和4年级,我就不再一一展开来说。 这些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若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多指教,也希望我可以利用我的这个教具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知识,解决困惑。谢谢!

自制数学教具

自制数学教具 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钢铁厂有一根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形钢坯,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2米的圆锥形,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我教学生通过自制简单有效的教具,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钢铁在熔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的原理,由此顺利地做出此题的答案。 制作步骤如下: 1. 取出准备好的橡皮泥,捏出一个圆柱体,把它想象成需要熔铸的钢坯。然后再把它捏成一个熔铸后的圆锥钢块。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橡皮泥由圆柱体变成了圆锥体,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去掉它的任何材料。因此,钢铁在熔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 2.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再捏一捏,看看圆柱体钢坯还能捏成什么形状。在变化形状的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最终,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定论:钢铁熔铸过程中,无论形状怎样发生变化,体积都不改变。 伴随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一些陈旧的教学器具已经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地学习兴趣并获取更直观更准确的数学信息,同时减低教育成本,作为教师的我们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合教材自制教具,创造教具精品,帮助孩子们穿越一道道数学难关,他们一定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向我们一样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试验,勇于创新。相信在自制教具的漫长道路上我们一定会越做越精。 附:自制橡皮泥 步骤一:将面粉、医用凡士林膏像包饺子和面一样混合在一起,揉成面团,(只用这两种材料,千万不要加水)。步骤二:将面团分成几份,分别抹上想要的颜色,(用普通的广告色就可以,两、三块钱一瓶)。步骤三:揉、揉、继续揉,直到面团里的颜色充分揉匀,就OK了

小学数学多边形模拟演示器教具

附件5: 安徽省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参评作品技术资料 一、教具或名称:多边形模拟演示版 二、教具制作人单位、姓名、邮编:阜阳市颍州区颍西办事处谢庄小学邢兰氏236000 三、教具装置图(图1) 四、仪器或特点及用途 1、特点:借助细绳可模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形状的多边形,使多边形易于变化、直观,学生更易观察出多边形之间的联系,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本教具具有制作简单、材料易得、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2、用途:本教具可演示以下过程:

(1)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3)推导当周长一定时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 (4)平面图形的平移。 五、制作材料 截取厚约0.5cm的55cm×35cm的木板或泡沫板一块,2cm的铁定约100根,和木板一样大小的卡纸一张,钳子、细铁丝约10cm 细绳。 六、制作方法 1.截取厚约0.5cm的55cm×35cm的木板或泡沫板一块。 2.在卡纸上用铅笔画出间隔为3cm的纵列和横列,把卡纸粘在泡沫板上,然后在交点处钉上铁钉。如图 2. 图2

3.用钳子制作出直径约5mm的细铁环,把细绳的两端系在铁环上,如图3所示。(注:细绳的长度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 图3 七、使用方法 1、将演示版挂在黑板上,用细绳圈出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看一看,从而得出各边与周长或面积的关系。 2、用细绳圈出平行四边形,再圈出和其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通过割补得出两者面积相等,而且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导出公式。 3、用同样长的铁丝圈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如图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割一割、补一补,发现三者的关系:当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用细绳圈出两个一样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平移了几格。 (完)

小学数学教育中自制教具及其使用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中自制教具及其使用的意义新课标下,传统教具应该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传统教具进行发明、创造、改进,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而巧妙的教具,使本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2)教师凭借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灵活运用身边的物体来作为教具,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理解;(3)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传统教具进行改造改进,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简约而不简单 上《角的大小比较》这个内容,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用动画演示两个角比较时,把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整个过程都非常清晰。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偏远的山村来说是不现实的。在我们山村来说就只能用废纸剪多个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大小。这样不需教师讲,学生自己便小结出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要把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再去比较另一条边。这是学生们亲自实验的结果,他们经历了这个发现认识的过程,对比较方法理解了,课后反馈自然非常良好。于是我们自制的教具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材中有一个题目是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的顶点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内容显然是比较抽象的。开始我仍然是制作了课件,但发现连自己尝试着说都觉得拗口难懂,又怎么能让学生明白理解呢?于是我重新设计,让每个小组都用4根小棒围好一个长方形,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去拉,去体会这个过程中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有了小棒,学生很容易理解周长没有变,因

为始终是那4根小棒围成的图形。但对于面积,底没有变还好说,高变短了学生拉来拉去都体会不出来。不但他们急,我更是心急如焚。突然我灵光一闪,学生的难点不就是拉的过程“高”如何变的不知道吗?拿两个长方形重叠着放不就解决了吗?开始两个图形重合,然后拉动上面一个,学生自然而然就观察到了底不变,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比原来的长方形的宽短的现象。于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很快得出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面积越来越小的规律。多么简单的教具,只是两个简陋的小棒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却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个相当有思维难度的抽象问题。简单的教具不简单啊! 2.“飞花摘叶,皆能伤人” 即所谓的“飞花摘叶,皆能伤人”其实教具用到灵活之处也一样,身边的各种东西都能够随时拿来,为我所用。 学习《观察物体》时,我带了很多立方体让学生来观察,摆成不同的形状,从各个方向看是什么平面图形。做到练习时,很多题目给出很多立方体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画从某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遇到有困难的,我就用立方体摆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来做,学生一下就觉得很简单。但突然不知哪个同学嘀咕了一声,“考试时又不能带立方体”。我楞了一下,但我一瞬间看到学生桌上摆的文具盒,橡皮、铅笔芯盒等,脱口而出,“不带立方体你就没办法了吗?”我立刻引导学生,利用橡皮、铅笔芯盒、文具盒等,也可以模拟立方体,虽然不规则,大小不一,但一点不影响判断可以看到哪些面。学生们也兴趣盎

浅谈小学数学简易教具的自制与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简易教具的自制与使用 李政道博士说过: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乍一听这句话,似乎是一种自慰与调侃,但仔细分析,却蕴涵有很深刻的道理。 一、自制、使用简易教具的作用和意义 教具按其来源,可分为“自制教具”与“国拨教具”。所谓自制教具,即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教具;所谓国拨教具,即国家划拨配置或自购的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常规教具。其中国拨教具以其技术指标和性能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占据了教具使用的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制教具的作用。自制教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制教具,不仅能节约开支,解决数学仪器不足的问题,还能帮助师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村内容,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简要地说,有以下三大意义。 1、自制、使用简易教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简易教具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自行设计制作的,不仅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强化某些知识点,还主要用来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低年级数学课中制作许多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生动地表演出来,形成一定的情境,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自制、使用简易教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制作简易教具的过程中,每设计一张草图,每制作一个部件,每完成一件教具,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都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韧性。所以,制作简易教具的过程,也是训练、考验和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过程。 教师要能够制作出适合教学需要的简易教具,平时必须做到"五留心"。即:⑴留心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实质。⑵留心学生,知道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问题。⑶留心教具,知道现有教具有

小学数学教具有哪些(终审稿)

小学数学教具有哪些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学数学教具有哪些 小学数学比较容易制作的教具和学具有哪些? 1、实物图画,数学符号、成捆或单根小木棒,小木块。 比如拿出8个小木块,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左边摆6个小木块,右边摆7个小木块,比一比哪边多。使用学具,可以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还可以把小棒按长短分、按颜色分、按粗细分、按形状分。 2、计数器、计数表:学习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3、口算练习卡片;这个简单易做。 4、时钟和七巧板;做个钟面模型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七巧板由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组成,让学生拼组各种图形。 5、数学扑克牌。也易做好用。 6、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做1百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7、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些形体的认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许多。把各种图形组合变成“小汽车”、“大轮船”、“小房子”、“机器人”、“美丽的花园”等精美的图案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这些学具都很简单易做。 制作七巧板也简单材料也只是普通文具: 一七巧板 枝笔、一把尺、一张剪刀和一块纸板(纸张),几只彩笔。 1.首先,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把它分为十六个小方格。 2.再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画一条线。 3.在上面的中间连一条线到右面的中间。 4.再在左下角到右上角画一条线,碰到第二条线就可以停了。 5.从刚才的那条线的尾端开始一条线,画到最下面四份之三的位置,从左边开始数,碰到线就 停。 6.最后,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沿着黑线条剪开,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

浅谈鼓励小学生自制数学简易教具的可行性及意义

浅谈鼓励小学生自制数学简易教具的可行性及意义 来宾祥和小学何春艳 小学生也能自制数学简易教具?大多数数学老师可能会发出质疑,并表示否定。通常情况下,教具是上课老师所使用的教学仪器,在当下,教具基本都是“国拨教具”,即国家划拨配置或自购的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常规教具。其中国拨教具以其技术指标和性能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占据了教具使用的主导地位。小学生自制数学简易教具简直是笑谈,这似乎是大多数数学老师的普遍观念 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李教授的这近乎调侃的言论,但是经过我们仔细分析,却发现其中蕴涵有很深刻的道理。鼓励小学生自制数学简易教具的可以说是可行的,并且有很大意义 一、小学生自制数学简易教具的可行性依据 (1)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初步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可以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据此教师可以鼓励、指导学生亲手参与制作数学简易教具,以供课堂教学时学生积极参与使用。 (2)好动、好奇、爱动手、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小学生的天性。只要一提手工制作,孩子们的激情就会迸发出来。激发孩子们制作各类巧夺天工的数学简易教具,能赢得孩子们的积极支持。

(3)各类巧夺天工、色彩斑斓的数学简易教具,充满美学诱惑力,能吸引孩子们参与制作的热情。 二、鼓励小学生自制、使用简易教具的作用和意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制教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村内容,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师生的沟通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简要地说,有以下意义。 (一)、学生自制、使用易教具,有利于提高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许多孩子课堂上的表现。学生自制简易教具都是学生本人"因人制宜"自行设计制作的,不仅可以帮自己解决上课中的关键问题和强化某些知识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注意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例如:低年级数学课中制作许多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生动地表演出来,形成一定的情境,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无意识引导孩子提高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注意掌控有利时机让学生出示和使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老师可以抓住以下时机: (1)、离散时机。上课就绪,学生表面已安静下来,但内心仍处于观望、等待的离散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让孩子们出示与本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实物教具、学具的 设计和使用结题报告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实物教具、学具的 设计和使用结题报告 2015年5月,在校委会和数学教研组的引导下,经校领导立项批准,成立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具、学具的设计和使用”的课题研究小组。自从成立课题组的几位成员分工的明确,各司其职,深入课堂教学参与课题研究。经过一年来的研究,课题组一致认为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分析和思考,实践中体验数学,探究规律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借助教具、学具的优势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感情,帮助学生不断完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创新,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让学生看到知识的成因,看到思维的过程。 一、课题立项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论为指导,探索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具、学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实践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思考,语言表达,练习应用,实现全面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一)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普及,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课件、投影、幻灯片、录像等多种教学媒体进入课堂,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但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课改中的教学内容改革,只有在教具、学具的配合和恰当应用下,才能得以实现,例如数学教科书中的新内容——平移与旋转、三角形三边关系、可能性等,如果不运用教具、学具,就很难使小学生接受,对旧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很难体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我国小学教育在使用教具、学具的研究取得过一些成果,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要求。如使用教具和学具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各地存在不平衡现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局限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验证教材结论等旧的“直观教学”的认识水平;有的还应用不得法、不规范。因此21世纪初,各地纷纷要求,更快地提高教师使用多

数学教具制作说明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说明 教具名称:方位演示仪 制作人: 程丽、欧娟、李玉萍 制作材料: 硬纸板、胶带、不干胶广告纸、彩笔、剪刀、小钉。 使用方法: 转动中间的指针 用途: 此教具专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而制作。 制作方法: 1、找个大点的纸盒,用剪子剪取一面,修齐,整平。 2、将不干胶广告纸贴于正面,要贴平。 3、用尺子分别画出大小两个“十字”,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涂上颜色。 4、以大“十字”的中心为圆心,画出一个大圆,并涂上颜色;再以10度为一个刻度,画一圈;分别把30度,60度,用较粗的线条突显。 5、用黑色的笔,在小“十字”上的四个方向,分别写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6、再用黑色的笔,画出一个30度的角,并标明角的大小,表示“东偏北30度”。 7、在中心点上用钉子固定一个指针,让指针能旋转到不同的角度。

制作原因: “位置与方向”要求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能够确定: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教学本单元例1时学生除了要判断方向,还要确定角度,而角度的判断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这个教具的作用即为: 学习例1时,先让学生观看:方位演示仪。 学生根据仪器出示的情况讨论一下,图示表示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能够得到:东偏北30度或北偏东60度。 讨论得到两种不同结果时,能让学生明白参照物不同,结果不同。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明确: 1、东偏北30度,即为指针从东向北移动30度。 2、北偏东60度,即为指针从北向东移动60度。 3、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明白,出发点不同,说法不同,角度也不同,但表示的角度是一样的。 4、明确具体用哪一个时,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夹角较小)的方位。 5、练习: (1)教师转动指针,让学生说出指针指的方向,并确定哪种说法更好地一些。 练习中要出现类似于:东偏北45度,或南偏西45度。 (2)也可以教师说方向,让学生去转动,指针,确定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