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

2、理解诗题;

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

“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

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

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2、《找春天》

教材简介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

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背诵,不但背下语言,还“背”下画面,“背”下丰富的情感。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布置学生课前在校园或其他地方寻找春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春天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带本课词语的句子。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我们触到了它。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

①学生自由读。②指名读句子。(一个学生读一句,读完把生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正音)

(2)出示生词。(采取各种形式读)

(3)出示生字。(采取各种形式读,并扩词【结合课后找找说说】,引导学生说记字的方法。)

三、答疑、点拨。《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一)自读质疑

师:来,看一看我们的学习要求。(出示:1、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能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2、认真思考,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1、生自读。

2、小组交流收获。

3、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或打在屏幕上。)

★问题预设:1、为什么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2、为什么要仔细地找啊找?3、(有关比喻句的可能学生会不明白)4、为什么小朋友们是冲出家门……

(二)答疑

1、学习1、2自然段

自读,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孩子们的兴奋,从而理解“冲”“奔”)

2、交流一下课前寻找春天的情况。(指名交流)【分析:刚入春不久的春天是不太容易发现的,根据学生的交流入手理解为什么说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什么害羞?为什么要仔细地找……】

3、他们找到春天了吗?都找到了什么?

(1)自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反复读4——7自然段,体会句子的优美从而理解句子。)

(2)试背。

4、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找出表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体会句子的写法。)

(2)仿照最后一自然段写句子。

四、达成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让我们课后继续寻找春天。

五、课后布置:背诵课文。

板书:

找春天

留心观察

高兴:冲出奔向

害羞:仔细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春天》这一课,谁愿意来背一背这篇课文?(指名背诵)

二、指导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

师: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最难写呢?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于难写的字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三、学生组词并书写。

四、展示。(共同分析优缺点)

3、开满鲜花的小路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苏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了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三课《开满鲜花的小路》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角色

1、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课文中出现了三个角色,他们分别是——(师生齐说,师相机贴板书)。那你最喜欢谁呢?(学生跃跃欲试)。

2、老师先不着急让你们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在书上圈划出你最喜欢的角色的有关语句,并且好好地读一读。

3、生划、读。

4、都找到了吗?都会说吗?现在请大家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说说)。另外,老师在这里也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在交流时要学会倾听,你的回答将是刚才同学的纠正或补充)。

5、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6、看来同学们合作得不错,那谁先来说一说呢?

A、我喜欢完好的水罐,因为他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家,多了不起!

B、我喜欢破水罐,因为他善良,能为跳水工着想,想到他花了力气,却得不到满满的一罐水。

我也喜欢破水罐,因为他可以一物三用,既可以罐水,又能浇灌一路花香,还能给主人带来花香,真是一举多得!

评价语:你说的真有道理!你真会欣赏!你说得太好了!

C、我喜欢跳水工,因为他聪明、善良,在破水罐经过的地方撒下花种,利用破水罐渗出的水浇灌它们。

(三)聚焦人物,发现感悟

1、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三个角色的闪光点,如果你就是那只完好的水罐,看到自己的优点,你心里会怎么想?(我请喜欢好水罐的同学来说说)

是啊,你们走进了它的心里,完好的水罐也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2、如果你是那只破水罐,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3、可是破水罐却对跳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这是为什么呢?

细细品读§2,你从哪里知道的?

4、指名读该句后问:“这里的你指谁”(跳水工)。“应有的回报”是什么?(满满的一罐水)这是谁的想法?从这一想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5、是啊,破水罐是如此的自卑,那谁来读好这些话呢?(指名读、评价、齐读)

6、他惭愧极了,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破水罐自卑的心理,他觉得没有很好地回报跳水工。那你认为他的想法对不对呢?(不对)。不对在哪里?

7、跳水工也这样安慰他。出示一句话,女生读。为什么要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8、引读。于是跳水工就对他说——是啊,当他们上山时——但到了小路的尽头——()

没想到,他竟然再一次向跳水工道歉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破水罐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还是很自责、惭愧、极度的自卑)。是啊,他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却没看到自己的优点。

9、如果此时你也在这条小路上,你会怎么来安慰破水罐呢?同学们,你们真会安慰人!你们说的话也正是跳水工想要表达的意思。请大家好好地品读跳水工说的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A、其实跳水工早就发现了破水罐渗水的特点。

B、跳水工并不责怪破水罐,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他的缺点,充分发挥了破水罐的作用。

C、跳水工其实很感谢破水罐,感谢他给主人带来了花香。

D、跳水工觉得破水罐很好地回报了他,因为他创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迹。

E、跳水工很会讲道理,他并没有直接劝说破水罐不要难过、伤心,而是通过事实,让破水罐认识到自己也有存在的价值。

10、同学们真会读书!从跳水工的话中竟读出这么多的内涵,那谁来读好跳水工

的话呢?(指名读、评价、齐读)

11、破水罐听了跳水工的这番话后,你想他会对跳水工说些什么呢?

A、谢谢你,跳水工!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作用。

评价语:你说出了破水罐的心声。

B、跳水工,我以后不会在自责了……

评价语:你说出了破水罐的内心独白。

C、我会一如既往地浇灌那些花,好让主人每天都能欣赏到美丽的花。

12、过渡:跳水工很会讲道理,他并没有直接劝说破水罐不要难过、伤心,而是通过事实让破水罐认识到自己也有存在的价值。

再次齐读跳水工的话。

(四)总结升华,齐读全文

1、今天的破水罐、完好的水罐、跳水工一定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启发,那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收获吗?

2、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只要善于发现,不断改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那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也是一路花香。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这一篇内涵深刻的文章。(齐读全文)

3、(升华)同学们,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的心中……

4、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材分析】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

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分别出示邓小平画像和植树图。提问:

(1)这位爷爷谁认识?(他叫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再看着张图,邓小平爷爷在干什么?(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二、合作学习完成预习

1.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段,其他同学在听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3.小组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

(2)树栽好了邓爷爷满意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画上记号。

三、反馈、质疑、自悟

1.全班器读课文

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朗读、感悟、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做动作。

3.讨论交流: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工作又非常忙还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我们同学该怎么样做?

五、学习积累词语

1.课文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学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各自画出的词语是什么。

相关推荐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雷锋精神,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悟雷锋的足迹是什么?通过背诵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精神。

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需要帮助,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深层含义。

教法

诵读感染法、引导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歌里唱的是谁吗?(板书:雷锋叔叔)相机识记书写“锋”“叔”

1、介绍雷锋生平

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他不求回报。他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为了纪念他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这节可我们就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板书:你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深情范读,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相互正音。

3、出示生字

1、识字

重点提示:“锋”、“曾”韵母都是“eng”。“泞”“荆”“莹”韵母都是“ing”2、写字

冒、需、雷:上大下小,上宽小窄。

迈、迷、迹:注意笔顺。先里头,后外头。注意迹的里面写法。

滴、洒、泥、泞:都是三点水旁。注意滴右边的写法。注意洒右边是个西字。

三、朗读感悟,体会雷锋精神

1、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悟,文章从哪里开始寻找雷锋的足迹的。并找出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2、分角色朗读,并思考从小溪和小路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

2、读课后的词组。

二、精读课文

1、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抓住关键词语“泥泞”“蒙蒙细雨”等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画面(重点汇报第二节、第四节)

三、学习文章第2节

1、齐读第二节。

2、在小溪边找到了雷锋的足迹(他在干什么?)抱着迷路的孩子回家。

3、想一想假如你是这个孩子,你迷路了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难过、害怕、着急)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位叔叔抱着你回家你是怎样想的?

(高兴、很感谢、喜欢他)

4、同学们想一想,雷锋叔叔抱着孩子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老师相机小结:

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

理解学习生字:曾——曾经。泥泞——道路上因为有雨水变得有烂泥不好走。脚窝就是——脚印。

在小溪边雷锋的足迹是在帮助一个孩子,并且雷锋叔叔送孩子回家不是一帆风顺的。

四、学习文章第四节

1、齐读第四节。

2、在小路上找到了雷锋的足迹(他在干什么?)背着年迈的大娘。

3、同学们,雷锋叔叔为什么会背着年迈的大娘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摔倒了、迷路了、大娘累了)

对这个时候最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雷锋叔叔出现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时候大娘的心情怎么样?

(高心、开心、感动)

4、同学们再看课文,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他遇到了什么?

老师相机小结:

(荆棘)

理解学习生字:年迈——年老。荆棘——带刺的灌木。瓣,形近字有辩辨辫等。晶莹,课文里说晶莹的什么?露珠。还可以说晶莹的什么?宝石。

5、齐读第五节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五、联想与思考

(1)、思考:

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雷锋。他正在(),他正在()。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2)我们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在这里足迹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老师小结:是一种献出自己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

六、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身边的雷锋。

七、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事例“雷锋冒着蒙蒙的细雨,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或者“雷锋踏着路上的荆棘,把年迈的大娘送回家”展开想像,进行扩写练习。

板书: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小路

迷路的孩子年迈的大娘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那里

6、《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米粉米稻子农民米糕锅、煤 .工人布农民、工人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6、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读后讨论。

7、《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出色、河水、碧绿、

波纹、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松开、路旁、柳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匹出色的马”的真正

含义。找出文中描写爸爸巧妙解决问题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爸爸教育我们要独立自主,要体谅家人

3、学习联系上下文和使用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出色、河水、碧绿

波纹、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松开、路旁、柳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家

人一起散步所带来的快乐。

3、学习联系上下文和使用査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

激趣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家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哪些有趣的事

情?

2、学生自由汇报。

3、你觉得哪一件事是最有趣的?说说有趣在哪里?

先同桌交流,再请两个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全班交流,其他的同学

可以适当的补充

5、师:其实,只要是和家人们一起做的事,什么事都是有趣的,都

是有意义的。比如,散步这件事,看起来很平凡,但如果是和家人一起做,

那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不信我们就来看看。

出示课题:一匹出色的马

6、板书课题,指导“匹”字的写法。

7、读课题,说感受。

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真的有一匹出色的马吗?这匹出色的马

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匹出色的马究竟是怎样一匹马吧!

1、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

(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思考:一匹出色的马究竟指的是什么?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

(3)根据反馈情况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读音。

she

葱软舍株葱:平舌音

软、舍、株:翘舌音

恋:边音

舍:多音字

4、出示词语

出色、河水、碧绿、波纹、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舎、松开、路旁、柳树

(1)全班齐读, 找出白己存在问題的词语。

(2)同桌互相认读,不会的让同桌教一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看一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村居》,画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利用生字卡片集体识字。 (1)读一读:组长当小老师,教同学读会“莺、拂、堤、柳、醉”。 (2)找一找:“莺、拂、堤、柳、醉”和我们认识的哪些字长得很像? (3)说一说:分别用“莺、拂、堤、柳、醉”组词语,并用组好的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课件出示放风筝的背景图,将“黄莺、拂面、堤岸、柳树、喝醉”等词语写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词对应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5.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6.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小组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提升识字实效。 三、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草儿、莺儿、杨柳、春烟。) 2.课件播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动画,请学生仔细观察。春天里,草儿、莺儿、杨柳、春烟等具有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4.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请学生闭目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岸旁边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6.指导朗读:如此让人如醉如痴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呢? (二)学习后两句诗。 1.指名朗读后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3.学生自由朗读后两句诗,一边读,一边想:“散学”和“纸鸢”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此写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教学科目,学习语文可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的需求。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学会12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从理解内容入手,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 1. 学会等12个生字,会认等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集体力量大。 教学难点: 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 导入 1.你们知道桥是什么样的那”友谊桥”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请翻

开书第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 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 小蜡笔们为了什么争吵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请你们读一读2、3、4、5自然段.然后告诉你的四人小伙伴. 3.汇报,指导朗读. 知道每一种蜡笔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么、可美了、那点本领算啥”指多名朗读,体会小蜡笔的自以为是.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四篇课文。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观察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进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古诗二首》包含《村居》和《咏柳》两首古诗。《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热爱之情。 《找春天》通过写小朋友寻找春天的过程,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开满鲜花的小路》主要写鼹鼠先生弄丢了长颈鹿大叔送的花籽,第二年春天,鲜花开满小路,给动物们带来了欢乐。故事表现了一些平凡微小的事情,也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美好和温馨。 《邓小平爷爷植树》描述的是1987年4月5日,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情景,体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绿化环境的意识。 “口语交际”的题目是“注意说话的语气”,引导学生在说话时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气。在说话时不要语气生硬,避免运用命令的语气。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语文园地一”包含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六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字词句训练,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难字词,并掌握生难字词的字形和意思,培养学生运用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自主阅读《笋芽儿》的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积累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区分形近字、近反义词、多音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 2.记忆并背诵古诗。 3.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读写、理解并记忆生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走进春天,热爱大自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背诵2~4自然段。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给学生展示中国地图,我们祖国看上去是个雄鸡,这只鸡它有个鸡蛋,它的名字叫台湾省,台湾省里有个很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去旅游下这个美丽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地方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大家能把它的名字说出来吗?对了,日月潭。(板书:日月潭)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考学生听力)(课件出示1)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3)日月潭有什么景色?美吗? 2、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喜欢朗读的同学盖上表扬印章) (1)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认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划出生字宝宝,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多读几遍生字宝宝。

3、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认识哪个字,让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指认生字,说生字结构)(2)带拼音齐读生字。齐读生字三遍,开火车 (3)玩卡片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老师在旁指导生字。 (4)老师念生字,学生拿出生字卡片,给最快拿出卡片的学生盖上表扬章。 (5)让学生自由拼读,老师玩打牌游戏。 (6)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7)多音字。 盛shèng(盛开) Chéng(盛饭) 4、理解难懂的一些词语 日月潭实在是太美了,这些生字也都跑到日月潭里去了,我们也赶紧去看一看吧。 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老师出示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环绕、附近、清晰、建筑、朦胧、仙境、树木茂盛、隐隐约约(PPT4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上节课难掌握的词语: 环绕、附近、清晰建筑朦胧仙境树木茂盛、隐隐约约 2、多音字填空练习(PPT5)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第一段并学习这段内容。 老师出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明确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重点词语。(教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用各种读书形式,熟读第二段。 (1)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并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2)把“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如果删去,就不知道月亮是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1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二首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身的学习符号标志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同学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溢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2023年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2023年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2023年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制造美 课前预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刚大家说了许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也把他观看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究竟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留意生字的字音,不熟悉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刚小朋友读得特别仔细,生字这个拦路虎毁灭没有?教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认真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消失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稳固生字: (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2)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局部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_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_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能认读“辉、煌、幢、繁”4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视频《首都北京》,视频《北京亮起来了》 2课时 一、自读识字 1、播放视频,点明课题: 同学们知道北京么,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吧。(播放视频《首都北京》)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播放视频《北京亮起来了》) 2、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二、合作交流 1、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A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互相帮助。 B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C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幕、临、街、闪、夺、勾、喷、府、紫、禁、束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B看电脑画面,读词语: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

(1)学生自己练习读,如果有问题及时请教。 (2)指名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开展组际竞赛。 C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记不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师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幕: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莫”,下面是“巾”形近字有:慕、墓府:这是一个形声字,外形内声,里面是“付” 夺:上下结构,注意与“奇”区分。 紫:。注意与“紧”区分。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土”字和“土字旁” 3、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教案 1、古诗两首 《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生字的读音。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齐读诗歌)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案一:《小石头》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能理解并复述故事的大意。 2.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3. 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复述故事的大意。 2. 学会正确运用生字词。 3. 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造。 2. 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具准备】 1. 教材《习作大赛》 2. 彩色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一张插图,感受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插图中人物表情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初步阅读(10分钟) 1. 请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边读边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尝试回答问题:“小石头为什么感到无助?”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述故事大意。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 1.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给出词义和词性的解释。 2. 学生回忆课文中出现生字词的句子,并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四、课文深度理解(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或感兴趣的地方。 2. 各小组派代表给大家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五、语言运用(15分钟) 1. 给学生提供几幅插图,要求他们根据插图组织语言,进行简短的口头叙述。 2.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六、巩固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小石头》相关的习题。 2. 请学生在家完成习题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小石头》 【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附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 (二年级全册) 科目: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借助工具书识字;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偏旁,学会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分析等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有一定的听话、说话、写话和朗读、背诵的能力;有较浓厚的读书兴趣,能阅读浅显的课外书,扩大识字量,积累词语。纵观全班,不足之处表现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不够牢固,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不能很好区分,普通话语欠规范,同音字、音近或形近的生字常常混淆;没有养成在生活中主

动识字的好习惯;朗读课文时停顿不恰当,未能读出感情色彩,有的至今还有指读、唱读的不良习惯。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教育部编写人教版,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案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单元,25篇课文,每个单元均为一个主题,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四、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一:《一个永不衰老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故事。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道德寓意。 难点:描述故事情节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教学录音机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古老的童话故事配乐,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教师问学生是否喜欢听故事,为什么喜欢听故事。 Step 2 学习新课(10分钟) 1.教师将故事《一个永不衰老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并边讲边指导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

2.教师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3)故事讲了什么事情? (4)故事有什么道理? Step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 (1)你认为自己如果和麦克一样拥有不衰老的能力,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4 总结与评价(5分钟) 1.教师总结故事的道理,并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师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Step 5 作业布置(2分钟) 1.课后作业:朗读故事《一个永不衰老的故事》,并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自己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一个永不衰老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人物: 故事发生的地方: 故事的情节: 故事的道理: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朗读能力。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有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出现了断句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以纠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全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 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教学目标】 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诗歌、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与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学生朗读课题。 作者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 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每组课文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

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字450个,写字250个。 2、学习音序查字法。帮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4、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5、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练习写请假条、个人启事等实用便条。 三、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语言实践中进行。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入学教育、古诗二首、找春天 第二周开满鲜花的小路、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看一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村居》,画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利用生字卡片集体识字。 (1)读一读:组长当小老师,教同学读会“莺、拂、堤、柳、醉”。 (2)找一找:“莺、拂、堤、柳、醉”和我们认识的哪些字长得很像? (3)说一说:分别用“莺、拂、堤、柳、醉”组词语,并用组好的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课件出示放风筝的背景图,将“黄莺、拂面、堤岸、柳树、喝醉”等词语写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词对应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5.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6.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小组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提升识字实效。 三、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草儿、莺儿、杨柳、春烟。) 2.课件播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动画,请学生仔细观察。春天里,草儿、莺儿、杨柳、春烟等具有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4.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请学生闭目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岸旁边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