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历新年及节日

藏历新年及节日

藏历新年及节日
藏历新年及节日

藏历新年及节日

7月28日至8月15日第三届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将在我省举行。这次活动对进一步弘扬青海优秀民族文化,打造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青海改革开放新形象,,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特组织一版反映我省民族文化瑰宝的专刊,为本届民族文化旅游节添彩。

藏族拉伊

“拉伊”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广大安多藏区的一种反映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拉伊”种类繁多,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拉伊”的曲调因不同地域而具有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情、悠扬,形成比较自由、婉转的长调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情歌曲风格等。

“拉伊”脱胎于山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它的形成与藏族一万年前产生的雏型语言直接相关。随着六千多年前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拉伊”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公元七世纪三大藏区的划分,促成“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区的广泛传播。

玉树卓舞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素有三江之源,歌舞之乡的美称,其中尤以玉树卓舞蜚声海内外。

玉树卓舞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主要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感情。完整的卓舞演出形式分为祭奉神佛的序舞、表现广泛内容的正部、祝福吉祥的尾声等三个部分,它不但表现出强烈的自娱性,而且有非常浓厚的庆典性、仪式性和高超的表演性,因而在功能上又分为世俗性较强的普通卓舞和宗教色彩很深的“法”卓(藏语称“曲”卓)两类。

玉树卓舞的结构由慢、快两部分组成,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语言华丽、精辟,音乐沉稳、激昂,舞步凝重、热烈,总体上以庄重、舒缓、豪迈、奔放见长。

土族盘绣

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族。土族所独有的盘绣艺术,装扮着土族人民的民族服饰,也装点出一个民族灿烂的心情。

土族盘绣是土族刺绣的一种。据考古发现,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出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有类似盘绣的刺绣品,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发轫。土族盘绣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民俗学、美学等多种价值。

黄南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是我国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产生于公元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

族地区,后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涉及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体现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热贡艺术在传统的创作习惯中,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藏传佛教信仰服务。自1958年宗教改革以后,随着大量佛徒的还俗,开始流向民间,并在民间传播。

热贡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吴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麻日村等村落,并自成体系,其中吴屯村以绘画为主,兼事雕塑和堆绣;年都乎村以堆绣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画创作;尕沙日村和郭麻日村以唐卡和壁画创作为主。热贡艺术以其精美的设计、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成为艺术瑰园中的一朵奇葩。

加牙藏毯

、藏毯是青海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在藏毯的编织工艺及图案设计上有所不同。康巴藏区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藏毯的编织技艺;而安多藏区则在图案的设计上,突出表现了藏汉文化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构思巧妙,色调和谐统一。加牙藏毯属于安多藏毯,是安多藏

毯的主要发源地。

加牙藏毯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驼绒等。加牙藏毯品种繁多,工艺讲究,采用的是植物染料低温染色、低温洗毯,毛质不易损伤,织出来的毯子色泽艳丽、弹性好、不脱色掉毛。

民和三川纳顿节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的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举行纳顿节的三川地区,包括官亭、中川等七个乡镇的70多个村庄。各地举行纳顿节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从农历7月12日的宋家纳顿开始,一村接一村,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转移,一直延续到农历9月15日结束,历时63天,因而被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纳顿节的筹备和举办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筹备、小会和正会。

筹备:从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三川各地即在本村的神庙祭奠二郎神和地方神,并推选出当年七月举办纳顿节的总负责人和执行负责人即“大牌头”和“小牌头”,负责节前筹集纳顿节经费,维持本村社会秩序,协调生产管理等。

小会:节前,村民在会场搭建大型帐篷,供安放神像和进行祭奠。节前一日大小牌头敲锣打鼓,用轿子迎来二郎神像,村民进行还愿、献祭、占卜、念经、布施等一系列活动。

正会:正会由“跳会手”、跳面具舞(傩戏)、跳“法拉”

(巫)三部分组成。纳顿属于乡人傩,具有久远的历史,以民间信仰为纽带,连接村落,年年举行,在形式和规模上,具有延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广泛的特点。

撒拉族婚礼

撒拉族婚礼是撒拉族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礼仪,撒拉族传统的婚礼仪式在每年的隆冬季节举行,从订婚到举行婚礼仪式需要经过相亲、打发媒人、送订婚茶、送聘礼、念合婚经、送嫁、回门等几个程序,大约需要半年多时间。在撒拉族婚礼中迄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突厥民族的婚礼习俗,比如敬献“羊背子”等习俗,这些习俗在现有的突厥民族后裔的习俗中早已绝迹,但却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突厥文化圈很远的撒拉族风俗中得以传承,可以说是研究突厥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撒拉族的婚礼中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堆委奥义纳”,这是一出以民族迁徙史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带有一定话剧特点的民族舞蹈,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婚礼中尚有保存,但是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丹麻土族花儿会

“丹麻花儿会”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传统集会,集戏曲表演、花儿演唱、商品贸易为一体,一般在每年的农历6月13日举行,会期为5

天,一年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举办“丹麻花儿会”的丹麻镇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东部,是一个土族聚居的乡镇。该镇民族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诸多的民间群众文体活动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活。

“丹麻花儿会”起源于明朝后期,盛行于清朝、民国及建国初期。1966年在“文革”期间被认为低俗野曲会而被禁止,1978年以后逐步复苏。据专家认定,“丹麻花儿会”起初是当地土族群众为祈求风调雨顺、期盼五谷丰登而举办的朝山、庙会性质的传统集会。现在,经过历史的演变,已成为展示土族民族风情的一座平台。

年都乎於菟

土族於菟系列民俗活动系至今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农历11月初5至20日举行。包括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则是对半裸上身、纹有虎豹图案表演人员的称谓。

年都乎村位于同仁县隆务镇以北1.5公里处。该村拥有一座古城,即年都乎城。关于“於菟”习俗的历史渊源,有楚风说、羌俗说、本教仪式说等观点,民间尚有多种说法。历史上,“於菟”系列民俗活动曾在隆务河流域部分村落中流传,解放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一度中断。现今仅在年都乎村保留至今。“於菟”系列民俗活动,以原生态文化形态蕴涵了当地先民原始而纯朴的精神需求,表现了

村民对真、善、美的向往。

藏历新年的习俗

藏历新年的习俗 装扮与清扫 藏族人民所过新年节日,与汉区春节大有不同。一进入农历12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当新年的前几天,不管农、牧区,老少男子都要剃头,女的要洗梳发辫。如男子留长发过年,女子不洗梳发辫过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带有悲痛而无心梳妆打扮之意。洗梳打扮表示为来年的吉祥如意。从12月28日起,清扫住宅上下、房屋内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甚至不放过屋内的抽屉,清扫天花板及烟囱时需择吉日,如3、5、7、9等。 有关准备 新年前,各村寨的男子们,骑上马到“圣山”或视为干净之地的山上去,砍来柏香树枝,驮回家来,为过年间每天向神灵“煨桑”的主要原料。妇女们在家酿造青稞酒或杂酒、炸各种油果、制酥油奶羔等,到 12月30日午前,各户要把清除的垃圾杂草,运到各自田间,以备大年初一早晨点燃。在家里,妇女要备好“初一”早晨的引火柴,使用时一点即着,以图新年伊始诸事如意。 “古突”习俗 十二月二十九日进入除夕。这天,要给窗户门相换上新布帘,在房顶插上簇新的经幡,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十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家庭主妇在煮饭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物品。谁吃到这些东西必须当众吐出来,预兆此人的命运和心地。石头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币预示财运亨通。于是大家相互议论,哈哈大笑一场,掀起欢乐的高潮。 驱逐恶魔 接着,全家用糌粑捏制一个魔女和两个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头等残渣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由一个妇女捧着魔女和残羹剩饭跑步扔到室外,一个男人点燃一团干草紧紧相随,口里念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让干草与魔女和残羹剩饭一起烧成灰烬。同时,孩子们放起鞭炮,算是驱走恶魔,迎来了吉祥的新年。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蒲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仅据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

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此外还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还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

精选描写藏族的除夕的段落(最新)

我的家乡在西藏拉萨。我们这里有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等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其中藏历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从藏历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持续十五天。届时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各种庆祝活动繁多,热闹非凡。 藏历二十九日这天,全家人就忙活起来,妈妈领着阿姨们给家里的窗户换上崭新的布帘,墙壁上贴上新的画报;爸爸带着叔叔们在自家的房顶插上色彩鲜艳的经幡,祛除旧年的邪气,迎来新年的吉祥。我和小姐妹们也没闲着,一会儿给阿姨们递布帘,一会儿给叔叔们拿经幡。奶奶转着转经筒这边看看,那边摸摸,脸上挂着笑容,嘴里不住地说着:“真好!真好!”到了傍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古突”,这是我们的新年团圆饭。 “古突”是一种类似稀饭的食物,里面加入面疙瘩、奶渣、白萝卜、人参果。奶奶在一些面疙瘩里包了辣椒、盐和羊毛等东西,还做了两个太阳形状和月亮形状的面疙瘩。这些东西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太阳月亮表示心地善良,前途光明;辣椒表示嘴巴不饶人;盐表示心懒——“屁股像盐一样沉”;羊毛表示勤快。“古突”终于煮熟了,妈妈把煮好的“古突”端上来,按照年龄大小给每个人盛了一碗。我心里扑通扑通的:我会吃到什么呢?我平时那么懒,会不会吃到盐呢?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外婆心善,一心向佛,第一口就吃到了太阳。妈妈的嘴巴最厉害,从来都是得理不饶人,她果真吃到了辣椒,惹得大家哄笑起来。 爷爷摸摸我的小脑袋,对大家说:“这样的日子,在过去想都不敢想。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才有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啊!” “是呀!”大家不住地点头。 我站起来大声说:“我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有志气!”全家人都夸奖我。 黑夜渐渐来到,家家户户开始放烟花,到处都绚丽多彩,静静的`黑夜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藏历新年初三这天,我们身着节日盛装,朝拜祭祖。炉里香火烧得旺旺的,浓浓的香烟笼罩着整个天空,我和小姐妹们跟大人一起往香炉里添加桑叶、撒糌粑、拉金帆,祈求来年祖国繁荣昌盛!大地风调雨顺!大家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藏历新年过完了,但爷爷的话却印入我心中,我也不会忘记我的誓言,努力学习,建设美好明天! 来内地求学,日子过去才三个多月,而我的感觉仿佛已过了半个世纪。我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亲人,想念家乡,尤其怀念家乡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据记载

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据记载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00年,藏族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当时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到了元代,藏族已形成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历法,并吸收蒙历的做法把每年的藏历元月一日定为新年。是藏族人民在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有全民意义的节日。 但是,各地藏历年的过法有所不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年节文化。对于木雅地区而言,新年是从藏历二十九开始的。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吃“古 突”(面团肉粥)。各家打扫房舍、做好个人卫生。在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八吉祥徽”,以示辞旧迎新。 到了除夕晚上,就开始正式过年。每户的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符号,在打扫干净的室内铺上新“卡垫”。在正房的佛龛前叠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种水果以及酥油、茶砖、干果等供物。家人都到齐后,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到室外抛出烧红的树叶火炬,以示鸣放鞭炮,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祛除旧年的邪气。随后,便吃团年饭。 初一这天,与当年属相相符的人第一个起床说一些吉祥的祝词,生起新年的头火。当启明星升至东方山顶时,说明这时地球刚好转了一圈,新年的头水刚好流至,属相相符的人就去抢头水。紧接着人们陆续起床,穿上新衣后,首先祭拜神灵,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接下来开始喝头水做的茶、吃麦子稀饭。当太阳升至东方山顶时,属相相符的男人在房顶挂经幡,以求新年平安。这一天,一般人们都是不出门的,以示新年第一天团聚及齐心协力之意。 藏历新年真正热闹的活动是从初二开始的,这天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走街串巷,拜亲访友,城乡各地变得歌声阵阵、各种服饰异彩纷呈。

藏历新年及节日

藏历新年及节日 7月28日至8月15日第三届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将在我省举行。这次活动对进一步弘扬青海优秀民族文化,打造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青海改革开放新形象,,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特组织一版反映我省民族文化瑰宝的专刊,为本届民族文化旅游节添彩。 藏族拉伊 “拉伊”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广大安多藏区的一种反映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拉伊”种类繁多,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拉伊”的曲调因不同地域而具有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情、悠扬,形成比较自由、婉转的长调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情歌曲风格等。 “拉伊”脱胎于山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它的形成与藏族一万年前产生的雏型语言直接相关。随着六千多年前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拉伊”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公元七世纪三大藏区的划分,促成“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区的广泛传播。 玉树卓舞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素有三江之源,歌舞之乡的美称,其中尤以玉树卓舞蜚声海内外。

玉树卓舞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主要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感情。完整的卓舞演出形式分为祭奉神佛的序舞、表现广泛内容的正部、祝福吉祥的尾声等三个部分,它不但表现出强烈的自娱性,而且有非常浓厚的庆典性、仪式性和高超的表演性,因而在功能上又分为世俗性较强的普通卓舞和宗教色彩很深的“法”卓(藏语称“曲”卓)两类。 玉树卓舞的结构由慢、快两部分组成,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语言华丽、精辟,音乐沉稳、激昂,舞步凝重、热烈,总体上以庄重、舒缓、豪迈、奔放见长。 土族盘绣 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族。土族所独有的盘绣艺术,装扮着土族人民的民族服饰,也装点出一个民族灿烂的心情。 土族盘绣是土族刺绣的一种。据考古发现,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出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有类似盘绣的刺绣品,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发轫。土族盘绣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民俗学、美学等多种价值。 黄南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是我国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产生于公元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

藏历新年作文范文

藏历新年作文范文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下面给大家分享藏历新年作文,欢迎借鉴! 我的家乡在雪域高原新城——天祝藏族自治县,那里有圣洁的白牦牛,雄伟的马牙雪山,还有热情好客的藏家儿女。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藏历新年。新年一大早,阿爷起来便挤好了新鲜的牛奶,阿奶开始熬制奶茶,炊烟袅袅,茶香扑鼻,不一会儿,一大锅奶茶翻滚着香味,使我馋得直流口水。 阿爸拿来了上好的酥油,放在了龙碗里,阿妈舀上熬好的奶茶,金黄的酥油化开了,荡漾在洁白的奶茶上,闻一闻,真香啊!这天,人们还要吃手抓羊肉。阿爷说,藏历新年这天吃手抓羊肉象征着幸福美满,来年五畜兴旺,庄稼丰收。当阿爸把一只羊剁成大块时,我已迫不及待地端起盆子把肉倒进了大锅里,围在灶火旁等待吃超香的手抓肉。整个下午,村庄里都飘着手抓羊肉的香味。晚上的节目更热闹。大人小孩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村里的大场上,围着篝火跳锅庄。 音乐响起来了,篝火燃起来了,锅庄跳起来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脸都被篝火映红了,欢乐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欢呼声、笑声、孩子们的呐喊声响彻了整个村庄,幸福洋溢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很美吧!希望你有机会也来我的家乡和我一起过我们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

来北京求学,日子过去才三个多月,而我的感觉仿佛已过了半个世纪。我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亲人,想念家乡,尤其怀念家乡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 在我们西藏,一年中有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许多具有民族特色节日,其中藏历新年是我们那里最隆重的节日。 我们拉萨的新年是从藏历二十九开始的。这天晚上,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要团聚一起吃“咕都”,然后到室外去燃火堆,放鞭炮,还要在房顶和山顶上挂经幡,祛除旧年的邪气,迎来新年的吉祥。 藏历初一的凌晨时分,每家每户都要到河边“打星水”。当太阳升起时,邻居们相互敬“切玛”和青稞酒拜年。 在藏历新年里,真正热闹的活动是从初二那天开始的,这一天,城里乡下,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朝佛逛街,拜亲访友,各地都歌声阵阵,舞姿翩翩,热闹非凡。 春节是一年最重要的佳节,它的历史十分悠长,而且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不同,我们藏族的春节习俗也非常独特而隆重。下面我来介绍一下: 藏历12月29日全家人都要开始忙碌了,全家人都要早早的起床,先要做面疙瘩汤。做完之后,每人一碗,但不能吃完都要在碗里留一点,因为我们的节日风俗习惯。吃完面疙瘩后我们还要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全家人点燃用麦杆扎的火把,在各个房间转一圈之后全家人不停地喊:“滚出去!滚出去!”一直跑到家门口,把火把扔出去这表示把病魔和一切不祥之物统统赶出家门。

3中国节日 藏历新年英语

Tibetan New Year Tibetan New Year called Losar falls on the25th day of the10th month of the Tibetan calendar (late January or early February).The word Losar is a Tibetan word for New Year.LO means year and SAR means new.Losar celebrations take place over a week.People eat sumptuous meals,offer prayers to their family deities and visit nearby monasteries. Traditional ways of celebrating Losar have changed somewhat through time.For example,fireworks are a relatively recent addition to Losar,but have grown in popularity until today they are possibly Losar's main attraction(at least among youths).These days,on the first day of New Year, good tidings ring out all across the area by'means of the electronic media,and New Year celebrations are broadcast on television. 注释: Monastery:寺庙 藏历新年:藏历年,在每年藏历的10月25日(一般在公历的1月底2月初)庆祝。藏历年在藏语中也叫洛萨,洛是年的意思,而萨代表着新。藏历年的庆祝活动可达一周之久。在此期间人们享受奋盛的食物,做奉祖本神录、参拜附近的寿院。 传统的藏历年庆祝已经随着时间有所改变。举个例子,烟花只是近年来才加人藏历年的特色,但是却非常受欢迎,如今,烟花已经是藏历年的主要特色了(相对于青年人来说)。当今,每逢藏历年的第一天,好消息就在电子通讯的帮助下传遍整个地区,人们还能通过电视直播看到新年庆祝活动。 Hstory of Losar Celebrations

藏族节日:工布年(中国传统节日)

藏族节日:工布年(中国传统节日) 起源 工布地区的藏族,有着在藏历十月初一日过工布年的风俗。传说很早以前,有支外国军队入侵西藏,由于侵略军兵卒众多,当地人民无法抵抗,只好向各地求援。工布人民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组成了一支爱国军前去支援,他们踏上征途之时,正值九月,将士们惋惜没能喝上年节的青稞酒,没能吃上年节的点心,也没能烤上年节的青松之火。勇敢而智慧的工布人民便把藏历年提前到十月一日来过,将士们便义无反顾地出征了。为了纪念当年英勇应征的将士,每年的十月一日,工布人民都要献三牲,为将士们守夜。久而久之,十月一日过工布年的传统便形成了。 工布年与藏历新年相比,有着较强的林区特色。主要活动有赶鬼、请狗赴宴、吃“结达”、背水、祭丰收女神等。 赶鬼

九月三十日傍晚、家家户户都“赶鬼”,不让他们扰乱新年的活动。工布人赶鬼,在三十日晚。晚上,人们举着火苗呼呼的松枝火把,跑进每一间屋子,从怀里抓出早准备好了的拇指大的黑白石子,哗啦啦地朝角落里砸去,口里不停地叫:“折!古哇!”,“折!古哇!”(意为鬼!等着瞧!)有的人家,还朝火把上泼烧酒,立刻腾起熊熊的火焰,发出嘶嘶的声音,赶鬼仪式显得更有气势。当他们认为所有的“鬼”确实逃出了自己的房子时,就用松烟和旺波树把门挡严实,工布人认为,这样做“鬼”无法回来,可以快快乐乐地欢度新年。 请狗赴宴 赶完了鬼,家家户户请狗吃饭。他们把过年的食物,端端正正地摆在木盘里,或放在长长的木板上,有糌粑团,有牛羊猪肉,还有桃子、核桃、酥油、奶渣、人参果、青稞酒等。茶和酒装在核桃壳内,准备停当,主人把狗唤来,很有礼貌地说:“舒服的狗,快乐的狗,请进餐吧!”如此三次,狗开始动嘴。据说,有经验的狗,这时显得非常庄重,把所有的食物都嗅嗅,然后决定吃点什么。有些狗却乱叫狂吠,打翻盘子,掀倒茶酒,主人认为不吉利,便把这不识抬举的“贵客”轰走。工布人认为狗吃什么、不吃什么,都是神的指使,因此全家人诚惶诚恐,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蒲 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仅据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此外还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还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藏历

藏历是指中国藏族的传统历法。史料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藏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岁首与今《夏历》同),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季节的关系。置闰时间,又与农历有所不同。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譬如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此外,藏历还设24节气,对西藏地区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也作预报。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 藏历新年的日期(1996-2014) 1996年 2月19日 1997年 2月7日闰三月 1998年 2月27日 1999年 2月16日 2000年 2月5日闰二月 2001年 2月23日 2002年 2月12日闰六月 2003年 3月3日

藏历新年文化活动工作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藏历新年文化活动工作方案

藏历新年文化活动工作方案 在XX年春节、藏历新年来临之际,为了推进我县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营造11?22震后浓厚和谐的城乡节日文化氛围,展现我县干部群众自强不息的建设激情和同舟共济的精神面貌,让全县人民过一个喜庆、祥和、健康、文明的春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欢乐喜庆过节、文明节俭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和突出主题,创新形式,健康活跃的要求,在全县乡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全县干部群众抗震救灾中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鼓舞全县人民灾后重建的豪情壮志。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节前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 内容:乡镇和军警部队开展送文化、法律、科技、卫生、理论宣传活动以及“送新春对联”和“照全家福”活动。 地点:乡镇和省州驻我县军警部队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州文联曲艺家协会 (二)积极开展群众文体活动 为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及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乡镇、炉城街道办要组织各村、社区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各乡镇、 第 2 页共 6 页

各村至少集中开展一次文化体育活动,县文化馆要加强对乡村(社区)文化活动的指导,县委宣传部将对各村举办情况进行督查。 责任单位:各乡镇、炉城街道办 (三)氛围营造 1、新老城区主要街道氛围营造 内容:老城将军桥农贸市场门口至州工商大厦三岔桥头沿河两岸行道树、将军桥至公主桥行道树布置彩灯和小灯笼,下桥至北门邮政局行道树挂小灯笼,沿河东路、沿河西路灯杆挂中国结或灯笼,东关入城大道、公主桥至新城街道灯杆悬挂灯笼,在向阳桥、情歌广场、情歌酒店、将军桥等地布置氛围营造景观。完成城区量化工程景观灯的维护检修,开启城区光彩工程景观灯。(设计方案另行制定)。 责任单位:县市政管理局 2、彩灯春联评比活动 内容:新老城区州、县各单位在春节期间悬挂布置彩旗、彩灯、灯笼,结合行业实际撰写、张贴春联,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欢庆节日标语,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宣传部牵头于农历大年初一组织评比。 承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 参加单位:新老城区州、县各单位(含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 (四)春节期间城乡文化活动 1、新春艺术巡游 活动内容:各文艺队伍以闹山鼓、大头和尚、弦子舞、秧歌、藏戏 第 3 页共 6 页

羊与藏历新年

羊与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走进藏族人家,各种精美的杯盘上盛放的新年供品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供品大都是食品和饮品,每家每户没有什么不同,只有羊头比较特别,有的人家供的是真羊头,有的人家供的是仿羊头。那是根据市场所需,爱动脑的商家和手工业者制作了许多精致的瓷质的、铜质的羊头,想替代真正的羊头。可只有为数不多的城里人赶这个时髦,大部分人家,供得仍然是真正的羊头,只不过在羊头上用五颜六色的酥油做了点缀,让人分不清真假。 羊头在新年占了这么重要的位置,这可能与苯教的上供有关,或许这是藏族对羊的图腾崇拜。 羊头之所以在新年时作为供品摆上供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羊头在藏语中叫“鲁古”,与藏语中的“年头”一词谐音,因而就成了新年供品:一种说法是,过去雪域高原有很多猴子,过年时,家中的供品要遭猴子偷吃,为了避免猴子偷吃,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羊头摆上供桌,猴子惧怕羊,就再也不敢来吃供品,从此形成了新年供羊头的习俗。 孰是孰非,无从定论。然而,在我的老家后藏日喀则一

带,羊头不仅在新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整个羊在新年将以不同的形式粉墨登场,新年大餐几乎就是用一只羊的各个“部件”做成的。 在日喀则一带,有藏历十二月一日过新年的习俗,比起前藏地区要早一个月。临近新年时,家家户户的院子或门口都会垒起三石灶,用荆棘把羊头上的毛燎尽,这时候到处可以闻到烧毛的糊味。一家之主用刀刮掉羊头上的糊毛,羊毛余烬吹得脸上黑糊糊的,但新年的喜悦和忙碌无暇顾及一切。 在日喀则一带,羊头不仅仅是供品,也是新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家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分吃半个羊头,不能多得。羊头的“零件”很多,如舌头、面颊肉、脑浆、眼珠子、头皮等,其中的眼珠子最受人青睐。藏族谚语道:吃羊头痴望的是眼珠子。写到这儿,我就想起了藏族幽默大师吉苏啦在一次宴会上的一段传世笑话。有一次,他赶上一次大宴,吃午饭时,装在竹篮里的羊头被大家客气地传递于席间几回。这时,有人提议吉苏啦根据这个场面说上一段笑话。吉苏啦看着装有羊头的竹篮即兴道,“头中无脑口中无舌,眼眶也被啄成洞,叫你不要再三来到我跟前”,大家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藏族常言:“羊头没吃是一篮,吃了也是一篮”。吃剩的羊头骨不停地传来传去,难怪吉苏啦有感而发,说出这样的一段笑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