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309地理土壤学

第一章309地理土壤学

第一章309地理土壤学
第一章309地理土壤学

309地理土壤学

第一章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了单个土体。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合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成聚合土体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过程,是其浓度降低、毒性减弱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土壤发生层(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土壤剖面的基本组成单位)

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二、其他

1、单个体图解(见课本P4)

2、土壤系统界面的两个特点。

一、是土壤系统在地表与大气圈、水圈、地上生物群落之间的界面比较清楚;

二、是在地表以下,土壤系统与非土壤系统的界面是逐渐过渡的。

3、土壤圈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

1、土壤圈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物质迁移转化界面;

2、土壤圈物质循环在全球物质循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各圈层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界面形成了土壤圈物质循环的基本轮廓;

4、土壤圈具有广泛的生态环境功能。

4、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哪些?

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

第二章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粒级:把土壤颗粒中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就为粒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灰分:从植物组织分解后,将以离子或离子团形式保留在土壤中,它们就是灰分元素,简称灰分。除C、O、H之外的元素基本都是灰分。

9)腐殖质:是一类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较大到巨大有机化合物

10)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二、其他

1、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

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与空气比例大约是各占一半;土壤固相占50%,其中矿物占45%,有机质占5%,

2、原生矿物包括哪些矿物?

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长石类矿物、云母类矿物、橄榄石类矿物、辉石与角闪石类矿物、氧化物类、硫化物、磷酸盐类

3、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见课本)

物理风化:指矿物只发生形状外观的变化,即只发生机械破碎,没有发生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变化

导致物理风化的成因:

冷热剧变:岩石在长时间的太阳曝晒和雨水浇淋作用下,逐渐由大块变为小块,直至变成更小的颗粒状;

物理风化包括:冰楔作用、盐晶生长、植物根系作用,冷热剧变。

化学过程:化学风化指矿物在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矿物的作用过程。

化学风化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脱水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风化:

4、铝硅酸盐类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示意图(见课本P4)

5、氮素循环的过程包括?(见课本P51)

(1)土壤氮素输入(2)氮素存留与转化(3))生物吸收(4)生物归还(5)氮素散失

6、土壤结构类型

单颗粒状结构、团粒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平板装结构、棱镜状结构(见课本P58)

7、颜色标记(见课本P63)

由色调、明度、彩度三部分组成

8、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性

土壤有机质是体现土壤与地球表面其它介质的两个最重要特征之一(另一特征是土壤交换性能);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最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为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

土壤水分状况:是指周年内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集中体现,是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水势:是指单位水量从一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同温度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土壤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

土壤分散系:当某种土壤物质微粒子分布在土壤液态水之中,就构成了土壤分散系有效水的下限:

凋萎系数(当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有效水的上限: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

土壤有效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渗透势、重力势、总水势。(见课本P83)

根据成土环境及土壤特征,可以将土壤水分状况划分为以下类型:

①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②非淋溶型

③渗出型

④停滞型

⑤冻结型

土壤水的类型

通常按水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划分为土壤固体水,土壤液态水和土壤气态

第四章

土壤形成学说、成土因素学说是研究土壤发育与形成的学说

土壤绝对年龄:从该土壤在当地的新风化层或新母质层开始发育的时刻算起,至被发现被研究的时刻为止,以年或年的整倍数为单位。

土壤相对年龄:一种模糊的年龄概念,指的是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而不是其发生发育的实际年限。

道氏函数与詹氏函数的异同。

同:道氏函数和詹函数关系式中都包含了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因素

异:(1)道氏函数没有地形因素。①道氏认为地形只对“隐域土”有重要意义;

②他的成土因素函数主要阐述地带性土壤,即“显域土”的发生关系。

(2)詹氏函数包括了五大因素,应用性更加广泛;

(3)在詹氏函数的影响因素列表的后面,用省略号表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必要的其他因素

6大成土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气候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物质迁移转化的方向和强度,1气温及其变化对土壤矿物的物理崩解、土壤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对土壤水分的蒸散、土壤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有机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的合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制约土壤中元素迁移转化的能力和方式。2大气降水对矿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水分是许多矿物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的媒介与载体。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还决定着土壤中淋溶—淀积过程。一般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强度随着区域降水量的增加而加强,但当降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由于土壤水分过量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变差、土壤有机质累积,特别土壤腐殖化过程则明显受到抑制。3风对成土过程的影响是多样的。首先,风导致土壤表层粉粒大量流失,既土壤风蚀沙化。其次,风力堆积作用常造成土壤物质组成的变化。4、水文水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是许多矿物风化过程的媒介与载体; 对生物而言,水的不可缺少性和重要性更加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生物生物生理活动不仅对土壤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土壤肥力、自净能里的形成中也起着决定作用。1植物在成土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选择性的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有机质,从而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潜能并引入成图过程之中。而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及死亡之后,植物躯体代谢产物和残体又归还土壤,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有机物中所包含的矿质营养得到释放,其最终结果是造成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相对富集和土壤性状的改善。2动物参与了土壤中有机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3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复杂有机质促使其矿质化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合成土壤腐殖质;加速无机物的转化。

母质母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属于钝性的。1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2非均匀的母质不仅直接导致土体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而且还会造成地表水分运行状况与物质能量迁移的不均一性3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与化学元素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矿物、元素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而且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地形由于地形制约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地形的发育也支配着土壤类型的演替1地形决定着土壤水份状况2地形影响地表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分异过程

时间土壤年龄越大,土壤发育经历的时间也就越长,其成土环境条件的变化也越复杂,其不仅具有反映现代自然景观的土壤特性,而且也具有反映过去景观条件的

人为因素:

人为活动作用的特点:

1、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2、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社会性,即这种影响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关,尤其体现在不同生产力下,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会不同;

3、人为活动对土壤发生发育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第五章

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变为腐殖质,并且这些腐殖质能够在土体表层积累的过程。

泥炭化过程:是指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形式在土壤上层不断累积的过程。

矿质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态物质中所含有的碳、氮、磷、硫等元素被分解、氧化、转变为无机态物质的过程。

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二、其他

地表物质通过5种形式实现迁移转化过程:溶解迁移、还原迁移、配合迁移、悬浮迁移和生物迁移过程

土壤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其一是含腐殖质的结构层次的出现;其二是土壤中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这决定土壤具有活力的机能—肥力和自净能力。

成土过程的特征:

1、成土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

2、土壤形成过程是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3、土壤形成过程是个动态系统

4、土壤是个远离平衡、复杂的开发系统

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

⑴淋滤作用(2)淀积作用(3)灰化作用(4)黏化作用(5)富铁铝化作用(6)钙化过程作用和脱钙作用(7)盐化过程和脱盐化过程(8)碱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9)潜育化过程(10)潴育化过程(11)白浆化过程

土壤剖面的重要形态特征

1、有机质层(A)

一般出现在土体的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发生层。依据有机质的聚集状可以分为腐殖质层(A)、泥炭层(H)和凋落物层(O)。

2、淋溶层(E)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如灰化层、白浆层)E层区别于A 层的主要标志是有机质含量较低,色泽较淡。

3、淀积层(B)

土壤物质积累的层次。该层常和淋溶层相伴存在,即上部为淋溶层,下部为淀积层。

4、母质层(C)和母岩层(R)

严格来说,母质层和母岩层不属于土壤发生层,因为它们的特性并非由土壤形成过程产生的;但是它们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对土壤发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它们之间的界限也是逐渐过渡常是模糊不清的。

5、过渡层

兼有两种主要的发生层特征的土层。

第六章:

诊断层:就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层。

①诊断表层是既包括狭义的A层,也包括从A层向B层过渡的AB层

②诊断下表层包括发生层的B层和E层

土壤发生学: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科学。

显域土又称地带性土壤:指受气候、生物因素直接影响,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与自然地理地带分布相一致的土壤。

隐域土又称非地带性土壤:指在地区性因素(母质、地形、水文地质等)作用下,呈斑块状散布于地带性土壤之中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

①主观性与理论推理性强;

②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

③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和依据:

(1)综合发生学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生产性原则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命名方式: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名称以土纲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亚纲、土类和亚类性状的术语,就分别构成了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名称。土纲名称一般为3个汉字,亚纲为5个、土类为7个、亚类为9个汉字。

第七章

按土壤景观特征可将14个土纲归并为:

土壤形成发育主系列,即新成土-干旱土-均腐土-灰土-淋溶土-富铁土

-铁铝土;

过渡系列:新成土-雏形土-变性土;

副系列:水成型的盐成土-有机土-潜育土;岩成型的新成土和火山灰土;人为土。

典型灰土的土壤剖面构型为:

O(暗色的枯枝落叶层)—A(暗灰色的腐殖质累积层)—E(灰白色的林溶层)—Bsh(黄棕色的灰化淀积层)—C型

淋溶土纲分为冷凉淋溶土、干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和湿润淋溶土4个亚纲。

富铁土主导成土过程:

(1)中度风化作用

(2)单、双硅铝化矿物分解合成作用

(3)强烈盐基淋失作用

(4)明显脱硅和铁铝氧化物富集作用

(5)低活性黏粒累积作用

有机土分布极为广泛: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区到内陆区、从平原区到高山区。只要是气候湿润、因地表富集水分和养分而通气状况较差的地段,都有可能分布有机土。在中国有机土分布于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

有机土的成土条件P234

第八章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体呈连续分布,并与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土壤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土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

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化的规律。

土被:地球陆地表面连续分布的土壤状如被覆,故称之为土被。

土壤的(正向)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的(正向)垂直地带性主要指从山麓至山顶,在不同海拔高度出现不同类型土壤的现象。

(1)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组成随基带不同而不同,它们既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也有随经度的变化规律;

(2)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地带谱愈完整,包含的土壤类型也愈多;

(3)山坡的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有明显的影响。

发生学-几何学的主要土被空间结构类型:

枝状土被结构、扇形土被结构、环形土被结构、线形土被结构、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 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 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专升本土壤学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2、成土矿物: 3、岩石: 4、风化作用: 5、土壤母质: 6、土壤原生矿物 7、土壤次生矿物 8、同晶替代 9、四面体 10、八面体 11、1:1型单位晶层 12、2:1型单位晶层 二、填空题 1、土壤矿物按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矿物的结晶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高岭石电荷数量__________蒙脱石。 3、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土壤矿物质主要组成元素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 5、岩石按照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中常见的氧化物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无论是结晶质还是非晶质的氧化物,电荷的产生都不是通过同晶替代获得,而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9、同晶替代的结果是使土壤产生___________电荷。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粘土矿物的是()。 A 长石、云母 B 高岭石、伊利石 C 蒙脱石、辉石 2、在土壤中发生的同晶替代现象() A、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大小要一样 B、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电性可以不同 C、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电性相同、大小相近 D、替代后晶格构造多数不变,但也可以改变 3、下列关于土壤的矿物组成表述正确的是() A、按结晶状态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B、按矿物来源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C、土壤次生矿物全部为结晶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D、土壤次生矿物除结晶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晶态和非 晶态的硅、铁铝的氧化物和水化氧化物 4、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壤的矿物组成,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矿物按矿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B、土壤原生矿物中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C、土壤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 D、结晶质以结晶状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为主 四、判断题 1、三类层状铝硅酸盐粘粒矿物的胶体特性由小到大的顺序: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2、根据产生电荷的机制可把土壤胶体电荷可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同晶替

药剂学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应用。 2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分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商标剂型,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一种剂型包括各种制剂。 3药剂学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邀功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动力学。 4药物制剂的重要性:不同剂型改变药的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泻下,5%注射剂解痛,镇静;不同剂型改变药物作用速度:如注射剂快于丸剂;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成栓剂消除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微粒结构静脉注射剂;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DDS:药物传递系统 5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是制备过程简便;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 6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具有法律效率,现行为2005年编 7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同于药剂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有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的药品(OTC) 8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章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特点:优点: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布于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可内服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能减少某些药物刺激性;生物利用度高。不足:易产生化学降解,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大,运输贮存不便;水性制剂易霉变,须加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相 2低分子溶液剂 <1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溶解法制备(均相) 高分子溶液剂 <100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胶溶法制备(均相) 溶胶剂 1-100nm 以胶态分散成多相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凝聚法制备(非均相) 乳剂 >100nm 以液体微粒分散剂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制备(非均相) 混悬剂 >500nm 以固体微粒分散型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凝聚法制备(非均相) 3溶剂分类:按介电常数大小分:极性溶剂如水、甘油二甲亚矾;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 4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联系与区别:都增加药物溶解度。区别:增溶剂为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助溶剂为药物形成络合物增加药物溶解度;潜溶剂为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容积达到某一比利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 糖浆剂浓度为85%(g/md/64.7%(g/g)为含药物或芳香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5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为60%-90% 6酊剂: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7高分子溶液的性质:高分子的荷电性,高分子的渗透压,高分子溶液的黏度和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胶凝性。 8高分子溶液:由有限溶胀——无限溶胀 有限溶胀:水分子渗入高分子间空隙中,与亲水基团水化膨胀,水分子充满分子间隙。 无限溶胀:由有限溶胀至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于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过程。 9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因素: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浓度上稳定性下降,温度下稳定性下)10乳化剂:O/W型:乳白色可用水稀释导电水外相油内相 W/O型:近油色可用油稀释几乎不导电油外相水内相 11乳化剂的作用:被吸附于乳滴界面,使形成时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使乳剂具一定分散度和稳定性;乳剂制备过程中耗能小。12乳剂不稳定表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13鱼肝油乳剂:鱼肝油(主要油相)、阿拉伯胶(乳化剂)、西黄耆(加草字头)胶:稳定剂、糖精钠、杏仁油(矫味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过程:阿拉伯胶+鱼肝油研匀后一次加入纯化水,沿一个方向研成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杏仁油、羟苯乙酯醇溶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耆胶胶浆,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乳剂质量评定。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过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1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2无菌:系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3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源微生物的手段。 4微波灭菌法的特点:微波能穿透到介质和物料深部,可使介质和物料表里一致的加热,且具有低温、常压、高效、快速、低能耗、无污染、易操作,易维护,产品保质期长等特点。 5灭菌法分类:物理灭菌法(热灭菌法(干热、湿热)、射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化学药剂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6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耐热耐压次序:芽孢>繁殖体>衰老体,微生物数量越少,所需时间越短)蒸汽性质:热压灭菌应采用饱和蒸汽,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其他:介质的PH:一般情况下,中性环境下微生物耐热性最强,碱性环境次之,酸性环境则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发育。 7注射剂特点:药效快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患者;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不方便且疼;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体格较高。 8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源:特别是共静脉脊椎注射的, 9热源体内实验方法有:家兔法,体外实验方法: 试剂实验法。澄明度,安全性(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性),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相近(4—9),稳定性(物理、化学稳定性),降压物质(确保安全)。 10主要附加剂:缓冲剂、抑菌剂、麻醉剂、等渗调节剂、抗氧剂、螯合剂、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助悬剂、填充剂、稳定剂、保护剂。 11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0.9%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等张溶液:细致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0.9%氯化钠溶液 等张不一定等渗,等渗不一定等张。 12等渗调剂: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w为配置等渗溶液调节剂的百分含量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b为用以调节的等渗剂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系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质量。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霉菌。病毒也可。 12热原的性质:耐热性(250℃,30-40min;200℃,60min;180℃,3-4h可破坏)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其他(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破坏) 13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注射用水,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输液器具。 14热原的去除方法:高温法(250℃,30min以上)酸碱法,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其他(微波,二级以上湿热灭菌及提高灭菌温度时间) 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成名溶液或混悬液。PH5-9 无菌 洗眼剂: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灭菌水溶液供眼部冲洗、清洁用。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 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 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 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 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 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中药药剂学0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用于医疗和预防需要的形式,称 为 。 2、“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的叙述,见于本草专著 。 3、以中药为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应用的成药,称为 。 二、判断题 1、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将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以优质制剂满足临床的需要。( ) 2、新药系指我国未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不属于新药的范畴。( ) 3、非处方药系指无需医生处方,患者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 4、《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本由官方颁布的制剂规范。( ) 5、部颁药品标准是药剂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依据,但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 三、单项选择题 1、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 ) A.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2、根据《药典》、《部颁药品标准》等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制品,称为( ) A.方剂 B.调剂 C.中药 D.制剂 四、多项选择题 1、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包括( )

A.药典 B.局颁药品标准 C.制剂教科书 D.地方药品标准 E.制剂手册 2、中药药剂学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制剂的( ) A.配制理论 B.生产技术 C.药理基础 D.临床应用 E.质量控制 五、简答题 1、中药新药研制应怎样正确选择药物剂型? 2、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GMP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阆中中学校师廷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 阆中中学校师廷成邮编:637400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名校交流,其目的就是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状况,探索新的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我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主动学习等新的课程理念已逐步为我校的地理教师所接受。如何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采用“导学案”的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内涵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而导学案能很好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和目。 导学案教学是目前运用较普遍的自主学习形式。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教学策略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

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进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而优化课堂效率。 二、导学案作用 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而地理导学案易实现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2、教师可以关注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学生读书读图做题时,在学生中间浏览,看他们做的情况,给学困生以指导,对做得好的、有进步的进行及时表扬。 3、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最终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三、导学案的编写 在导学案编写前,要对导学案的编写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导学案的编写要坚持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编写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好的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

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 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 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 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 ()、()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 般具有()构造。

高一地理必修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年。 (二)地球 [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XX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XX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 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23时56分23°26′ 火星0.11 0.15 1.9年24时37分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

土壤学第一章

第1章土壤的形成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土壤剖面; 二、简答题 1、化学风化包括哪几种作用? 2、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3、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4、自然/耕作土壤剖面构造 5、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 。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1)溶解-矿物和岩石在水中溶解的过程。(2)水化-矿物与水化合。 生物风化:生活在岩石表面和土壤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直接参与岩石矿物的分解破坏,且加强了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作用。 成土母质: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二、简答题 1.化学风化包括哪几种作用?

(1)溶解-矿物和岩石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水化-矿物与水化合。如赤铁矿变成褐铁矿。 (3)水解-由于水的H+从硅酸盐矿物中,部分取代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基离子,生成可溶性盐类。 (4)氧化-湿润条件下,含铁、硫的矿物,进行着氧化过程。 2、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定积母质:又叫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物,多分布在山区较平缓的高地。母质特点为:颗粒粗,厚度薄,母质疏松,通透性好。 运积母质: (1)坡积母质:山坡上部的风化物,在雨水的冲刷下,其中一些较细小的碎屑发生搬运,并在山坡的中下部发生堆积,形成坡积母质。母质特点:颗粒粗细不匀,其中石砾含量较高,矿物成分不稳定。(2)洪积母质:又叫洪积物或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洪水搬运沉积。母质特点:粗细混杂,分选性差,在山口处以砾石、粗砂为主,向外逐渐为细砂和粘土,土层薄,易透水。 (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这种母质是由于风化物在河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母质特点:有明显的层理,而且各层中的颗粒粗细均匀。 此外还有风积母质、海水沉积母质、湖积母质等 3、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土壤重要的形态特征有: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 10 月 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11.12)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临、 南临,西侧通过黑海、与 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特 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 、四周 。中部地形以 、 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 和 。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 处 气候,B 处 气候,E 处 气候,X 处 气候,Q 处 气候, W 处 气候。 3. 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 、 、 、 、 、 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 、 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 、 、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 ,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服饰 舞蹈 礼仪 亚洲图 X W 众多的民族 不同的自然环境 经济技术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 多样的 地域文 化 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阿 拉伯文化

高一地理导学案

即墨区实验高中高一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编写人:金敏审核人:吕辉 Ⅰ提纲: Ⅱ.知识要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判断依据: ①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②须是宇宙间的物质 ③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 2、天体类型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读图,分析左图,在右图中填写恰当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颗行星 (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10__________、d?__________、e木星、f?________、g天王星、h?________。 (2)运动特征:?________性、共面性、?________性。 (3)分类 依据:?________、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 字母) ?? ? ??类地行星:?、?、?、? 巨行星:○21、○22 远日行星:○23、○24 2.表现:地球的○25_______、○26_______、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地球位于太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自身条件: (1)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2)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3)地球上有液态水 随堂练习: 一、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2013年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彗星“艾森” ②2014年9月8日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坠落的陨石 ④装在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上的遥感卫星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高中地理必修一 全书导学案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宇宙间□ 01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02恒星、星云、□03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04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 总星系??? ? □05银河系? □06太阳系 □07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自我探究] 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什么?

[提示] 恒星和星云。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颗行星 八颗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划分为三类。 划分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名称 A 水星、 B 金星、 C □ 01地球、D 火星 E 木星、 F □02土星 G □03天王星、 H 海王星 2.地球普通性的表现 (1)运动 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04自西向东□05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06共面性: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结构特征:与其他□ 07太阳系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01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 太阳状态□02稳定宇宙环境□ 03安全

(2)自身条件???? ? 适宜的□04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05大气条件 液态水 [自我探究] 为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构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月球上哪些方面的问题? [提示] ①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控制合适的温度;②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③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 『自我反馈』 1.下列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A .流星—轮廓模糊 B .行星—一闪即逝 C .星云—圆缺多变 D .彗星—拖着长尾 答案 D 解析 太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圆缺多变的月球、轮廓模糊的星云、拖着长尾的彗星。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 .总星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 答案 B 解析 河外星系不包括地球。 3.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火星 B .木星 C .天王星 D .土星 答案 A 解析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4.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原因不包括( ) A .距离太阳过远 B .昼夜温差过大 C .没有液态水 D .没有大气层 答案 A 解析 月球与太阳的距离较为适中,故A 项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