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

不同媒体在报道同一篇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的差异

-----以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报道为例

【摘要】每个新闻媒体都具有自身特点的新闻价值取向,在突发性的报道中更能

清晰的体现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策略及其背后的新闻价值取向。因此,本文选

取了有代表性的纸媒、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旨在论述不同媒体对校车事故的不同

报道分析新闻文本的价值。

【关键词】新闻价值新闻事件媒体

2011年11月16日上午9时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迎面相撞。造成19名幼儿、1名司机及1名陪护教师死亡,44人受伤,伤者多为幼儿园的儿童,其中重伤十余人。

一、新闻价值的内涵

新闻价值的标准论最早形成于美国。在 19 世纪 30 年代的报业竞争中,各报社老板和主编为扩大报纸发行量,十分重视对新闻事实的选择。20 世纪初,美国、日本的一些新闻学者,把新闻事实的选择标准统一到新闻价值这一概念上。在中国新闻界,这一概念分别由徐宝璜从美国、邵飘萍从日本引进。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社会安全性。新闻价值对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衡量标准尽管一直在变迁,它毕竟存在。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价值可以是新闻采编者(新闻工作者)经受众反馈不断修正而形成的选择与衡量新闻的标准。

从理论上讲, 新闻价值应该包括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新闻文本的价值, 而大多数学者所说的“新闻价值”仅仅是新闻事实的价值, 这是有悖于新闻价值理论的。我们知道, 新闻的传播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从左到右) : 事实———传播者———新闻事实———新闻文本———媒介———受众 ( 省略其他环节和环境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受众首先接触的是新闻文本,通过文本得知新闻事件,受众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文本所表现的关注程度却不尽相同,由此可知,新闻文本对受众也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和认识价值的统一。这种认识价值的关键在于新闻文本, 因为新闻文本是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劳动创造的成果, 是新闻接受主体认知、评价的对象, 更是新闻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沟通交流和活动的平台。

众多的新闻事件通过新闻文本报的过滤, 都受到了媒体取镜的规划, 被人为地安排得井井有条。由记者控制着文本, 引导受众怀着实现某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来阅读, 以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引导作用。新闻文本看起来是由媒体设计的, 但又需要与受众相互作用而不断得到修正, 尤其是在新闻竞争尤为

激烈的现代社会。因此, 为了取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新闻文本应尽量寻求意识形态与受众立场的同一性, 排除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以最接近真实的新闻叙事, 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真相, 达到自己所需求的传播效果。

二、不同媒体在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差异

媒体所有者的需要不同, 决定了媒体维持生存发展的方式不同,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新闻价值标准表现形式: 一是从满足其所有者需要角度出发的政治标准; 二是从满足读者需要角度出发的经济标准。事实上, 这也是满足媒体所有者赚钱盈利的需要, 同样是媒体所有者的需要。本文旨在论述不同媒体对同一则新闻的不同报道分析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新闻文本的价值。只要确定是最新发生的真实事件,客观上对人们的影响力显著或者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突发性的灾难性新闻,其新闻价值很大,很容易吸引受众眼球,也时常成为新闻头条。

1、从不同纸媒的报道策略中看新闻价值差异

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党报有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都市报有南方都市报、兰州晚报。城市日报有新京报。从标题、报道方式、报道内容、版面编排和叙事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从标题上看,风格不同。光明日报——“应尽快建立安全校车制度”人民日报——“清楚校车高危‘常态’,不能再拖了”南方都市报大黑体标题为“幼儿园校车逆行,惨烈被撞20死44伤”。可以看出党报理性,都市报的情绪表现明显。在版面的编排上,作为全国第一大报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都将将校车事件放在了报纸的13版——社会版。光明日报则将此次事件放在了2版——观点版。各都市报、城市日报则都将事件放在了头版头条。在报道方式上,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呈现的一种观点。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则是以消息的方式刊登,客观报道了校车撞车事件。在报道内容上,作为党报的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是由事件而及的校车制度的思考,而南方都市报和兰州晚报,则偏重于对事件本身的报道。在叙事框架上,党报渗透着官本位的意识形态,代表党、政府的利益,注重舆论的引导。而都市报渗透着读者本位论的思想,注重事件的客观报道总之党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报道事件,更多地以评论的方式,深入地思考事件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因其党报的性质,关于民生的新闻只作为次要的报道内容。都市报则更加详细地着重报道事件本身的原因、经过、结果,并没用将评论作为重点。无论是党报还是都是报,都在当天对这一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新性是新闻事实的基本的价值要素, 是一个事实能够成为新闻事实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求。这就要求传播主体尽可能快地将此新闻事件以新闻文本或其他形式报道出去, 事件发生和报道的时间差越小, 新闻价值越大。由此可见, 新闻事实的时新性决定了新闻文本的及时性, 而新闻文本的及时性是保证事实时新性的根本手段。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只有在新闻文本的及时性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延续和传递。报道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由于新闻文本的内容就是对于新闻事实的陈述, 所以新闻事实的价值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同时也是新闻文本的价值要素。从党报的文本的针对性表现的并不明显。有新闻价值新闻文本应为提供主体欲知、未知、应知的信息。再现内容的针对性, 这种“内容”笔者认为包括公众的共同兴趣和不同受众的不同兴趣。公众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应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 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有利于突出新闻的显著性和重要性,这样的新闻才具有更高的新闻价值。

2、纸媒与网络媒体在报道事故中所呈现新闻价值的“显著化”和“弱化”

网站承担的看新闻的职能,新闻内容90%以上来自转载,虽然源于传统媒体,却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标题的制作、文字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可以窥见一斑。因此新闻价值的高低自然有所不同。网络媒体在报道同一篇新闻事件时,为了增加点击率,会尽量把标题简洁化和趣味化。让更多人看到新闻文本,也就更具有新闻价值了。就内容而言,网络媒体传递更多信息,比如网易在报道此次校车事故时插入新闻联播视频:“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召开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插入“广西柳州市柳江县流沙镇,步行回家的学生”组图六张;插入链接:“微活动:为《校车安全条例》建言献策”;正文之后,创建延伸阅读。插入“近年校车事故一览”“黑校车,农村别无选择”两个超链接,并给予相关提示。网站比报刊更普遍地使用专题的形式。专题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能反映全貌,它强在历史感、纵深感以及横向比较。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来可以使受众不受有些纸媒观点性的报道,受众可以更好更理性的形成自己的想法。

京华时报作为传统媒体,更多在编辑排版上做文章。而网易则采用视频、图片、文字相结合,充分发挥优势,扩大新闻信息含量,给受众更直观的感受。网络媒体覆盖更多的与新闻事件本身有关系的软硬新闻。使得新闻的实用性增强。网络时代新闻价值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些转移,由关注信息本身转向关注信息与人的关系。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认为重要性、显著性等因素比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重要,而在网络时代,当一个读者获得一条新闻后,他关心的可能并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这条新闻会不会成为与别人聊天时的谈资,成为与人交流的探路石。因此,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等因素在网络新闻中的价值就相应增大了。人情味还体现在网络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评论和建议及时的报道受众需要了解的信息,在编排上,也不像纸媒那样版面固定不变,它是动态的,虚拟的。网络新闻传播除了内容之外,版面的美化、经常性的改版就是为了避免“审美疲劳”。报纸的出版周期常以天甚至以周计算,有日报、周报之称,而网络新闻的更新周期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因而,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更为突出,实现了“全天候、接力式”的工作模式。新浪一天要转载上万条新闻,而一张日报,一天最多也只是提供几百条新闻而已。

3、从电视新闻娱乐化看新闻价值的迷失

随着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电视新闻越来越娱乐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到报道理念,都开始渗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性因素。新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会造成新闻价值的扭曲:时效性被虚化、重要性被弱化、显著性被歧化、趣味性被异化。新闻价值逐渐迷失。在报道校车事故这种突发性的灾难性新闻时,某电视台在节目播出中打出滚动字幕——发送短信选择校车事故几人遇难---猜中者即有机会获得苹果系列奖品,每周两位幸运者。这种报道方式强调事件的悬念或刺激,电视新闻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目形态,它以向公众提供迅速准确、公正的信息为主要目的,必须让各级电视台予以重视。一个电视台实力的重要体现,或者说受众对它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新闻节目的质量。不可否认,电视媒体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是一些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了解新闻事件,并通过在黄金时段播出,体现了新闻的重要性。

三、结语

正如前文所说,突发性的新闻报道是考验新闻媒体自身能力以及其价值取向的关键。近代报刊产生以来,中国新闻媒体的主流长期都是作为宣传事业而存在,新闻选择的价值取向一直是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强调和突出的是硬新闻,软新闻仅仅是作为一种调味品之类的东西。网络媒体在新闻选择上却对软新闻给予了高度重视,大量发布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使整个新闻报道呈现出软化的趋势。现阶段使用网络获取资讯和新闻的受众远超过报纸。可以看出其新闻覆盖率高,其新闻价值也越大。电视新闻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目形态,它以向公众提供迅速准确、公正的信息为主要目的,已经越来越被各级电视台予以重视。一个电视台实力的重要体现,或者说受众对它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新闻节目的质量。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本质功能,只有依赖于这个功能其他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信息功能的弱化,必然会导致媒体功能的萎缩。

参考文献

[1]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页

[2]刘建明:《新闻学前沿》,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版

[3 ]孟宪保:《试论新闻价值的两种构成标准》,《新闻知识》2005 年 08 期

[4]杨保军: 《新闻价值论》,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哪个更重要 正方:武汉大学 论点: 1.以伦理为中心,会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可信度。 2.以伦理为中心,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判断力。 正方首先亮明观点,新闻工作者应以本职工作为重,伦理教化为轻。接着提出第一条逻辑线,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真实的前提是公正,而公正就意味着不为情感所左右,面对复杂的社会新闻问题,记者只有坚持新闻价值本身为重才能秉持公正,证明第一条论点。随后,以外科大夫不能给自己亲人做手术为例提出新闻工作者不能过于感同身受,记者仅仅是报道者,而非参与者,证明第二条论点。最后,展开防守,同时也设立前提,提出任何报道都不能背离人伦道德,但是也都不能违背新闻价值,以一个问句结束立论:请对方证明为什么人伦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正方引用论据很少,推理很少) 反方:中国政法大学 论点: 1.价值位阶的问题决定了人伦道德更重要。 2.时代特征的要求决定了人伦道德更重要。 反方首先进行反击,认为对方刻意混淆了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这两个概念。(新闻价值是指时效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特征,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不包括客观公正等新闻道德的范畴。)然后,阐述反方观点。反方举出孔子名言认为新闻价值作为一种位阶较低的技术性价值必须服务于人伦道德这一目标价值,证明第一条论点。随后,举出弥尔顿,麦克卢汉的例子,提出媒体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已经深入的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掌握了社会话语,塑造了社会生活,如果不注重人伦道德,社会可能会出现异化,证明第二条论点。 自由辩论 正方首先说明己方没有混淆概念,新闻价值中包括客观公正,同时反击反方把人伦道德直接混同了道德,提问反方,今天有没有一个新闻报道能够背离新闻价值。反方没有正面回答,举了一个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新闻价值的例子,提问对方能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价值的新闻。正方说反方把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等价对比无法得证。当正方说发表灾难图片可以把国家的困难摆出来,吸引大家的关注,反方说这彰显了人伦道德,个人认为有点牵强,吸引大家的关注一起来帮助这个国家明显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啊,反方把彰显人伦道德归入了新闻价值有点包辩题的意思。反方举出菲律宾人质案,再次提出是否可以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新闻价值。正方回答说这只能论证出人伦道德是新闻报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提出汶川地震的问题。反方竟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连回避问题的一些说辞都没说就直接提出问题,个人感觉有些不妥。反方一直在重复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否不择手段的追求有价值的新闻,这是正方终于正面进行了回答,说不能不择手段的追求有价值的新闻不能证明人伦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并且进行归

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及其作用

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及其作用 董天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报道策划迅速取代新闻报道计划而成为新闻传播中的经常性工作,其突出地位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而日益突出。正确认识报道策划的本质及其作用,是搞好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 一、报道策划与报道计划的异同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只要新闻事实一产生,就有一个如何报道的问题。在“报道策划”理念提出之前,我国新闻界运用得较多的概念是“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又称“报道组织”)。“报道计划”与“组织报道”异名同实。比较下面的两个解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报道计划”是“编辑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读者要求,对一个时期或一个专题的报道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统筹安排。一般包括报道的意图、报道的重点、报道的阶段、报道的重要选题以及报道方式的选择和报道力度的安排等。” ——“组织报道”是“编辑根据报纸编辑方针对每个时期报道的内容所进行的具体安排”,“它着重解决的是:这一时期整个报道的中心和重点、报道的规模、各项报道内容之间的关系、报道的各个阶段的安排、报道中所采用的各种形式的配合、报社内外的报道力量的部署,等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策划”理念由商业界引入新闻界,人们开始用“报道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稍后,“新闻策划”这一术语又迅速取代了“报道策划”,但不少人都是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意义上使用“新闻策划”。因此,报道策划已成为大行其道的业务理念与操作行为。所谓报道策划,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以后,新闻工作者对采访、写作、编辑、出版或播出等报道活动进行设计与谋划,以确定最佳报道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策划活动。 在语义上,“策划”与“计划”有相同之处,都是关于未来行动的谋划和安排,所以《辞海》把“策划”解释成“计划”、“打算”之意;但又有所差异,“策划”更强调“筹划”、“谋略”、“对策”等意思,《辞源》就把“策划”解释为“想办法”、“筹划”。现代研究者认为,“在古代,策划的名词性较强,与现在的计划、计策、计谋、对策的意思较为接近。而在现代,策划的动词性含义增强,信息、创意、点子、谋略、目标等要素为其内核,而‘策划’的全面含义为:如何在全面谋略上指导操作者去圆满地实施对策、计策或计谋,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 所以有学者强调,策划是一种谋略活动,“策划与计划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要求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以使行动产生最佳的效果。” 从“策划”与“计划”的异同可以看出,用“报道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不仅转变了话语形式,而且改变了实质内涵。 第一,报道计划的前提是传者本位,而报道策划的前提是受众本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媒走上了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传受关系也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所谓传者本位,就是新闻传播活动是从传者的需要出发,以传者的愿望为中心,忽视乃至无视受众的需要,强调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受众本位则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要从满足受众的需要出发,以受众为中心来

旅游报道的社会价值

旅游报道的社会价值

————————————————————————————————作者:————————————————————————————————日期:

旅游报道的社会价值-新闻学 旅游报道的社会价值 余玲娟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人均CDP已超过6000美元,国内居民旅游消费总额超过3万亿人民币,约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12%。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同内旅游消费市场,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另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2014年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为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 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旅游新闻报道已成为新闻领域中的一支劲旅,蒸蒸日上发展的旅游业更为其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旅游报道的内容将更趋细致、全面,传播途径更多元化,从业人员素质、水平逐步提升,旅游新闻报道将赢得更加广泛的市场,社会作用愈益凸显。 推动旅游市场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旅游经济及地方经济发展 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日益重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功能、作用逐步凸显。 旅游报道是推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宏观层面上,宣传利好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具体点上,通过对旅游重大

项目建设、旅游产品、目的地营销、节庆活动、发展成果等方面内容的报道,打造、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展示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如《湖北日报》记者采写的深度报道《旅游业发展观察》通过《崛起大项目》、《走向大融合》、《直面大转型》组稿,反映了当前湖北旅游业的转型、变化、新景况,文中报道的经验、成果具有启迪性(如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让农民得到实惠:旅游与文化结合,更利于景区发展等)与示范效应(如恩施大峡谷景区成功开发经营实例),利于旅游经济更好发展。 (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历史的必由之路。旅游,让资源新生、生态更美! 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通讯《黑龙江不卖木头卖景观》通过“森林运材火车变成旅游专列”、“昔日伐木工办起家庭旅馆”的今昔对比,展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从“砍树”到“看树”,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成功转型。森林旅游不仅保护了生态,也使林区百姓腰包鼓了起来,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传播文化知识 旅游新闻对文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和旅游密切相联,文化带动旅游并提升其档次(感知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有品位、有价值的旅游),旅游促进文化传播、弘扬。中国要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必须形成一批世界旅游品牌,而品牌构建的核心是文化。 颇受赞誉的大型旅游文化专题节目《北纬30°·中国行》成功之处在于充满人文色彩,有效传播了中华文化,引起海内外观众的共鸣。节目选取北纬300这条横贯中国腹地的神奇纬度线,以“自然、家园、文化”为主题,将沿线自然

浅论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

浅论当代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 朱*军 前段时间看了浙江大学郑强老师的演讲报告,很有感触。对于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也有几点自己的想法需要表述。 首先,新闻媒体要有责任、道德。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日益强烈的受众知情欲望和不同受众群体的要求,新闻媒体首要是把真实客观的新闻给我们的受众。为什么给他一个真实客观的,因为新闻媒体也要吃饭,也要搞经营创收,需要眼球效应。然而新闻跟经营挂钩这块是不是变味了?像现在网络上、微博上传播的一些快的东西,如“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事件、“艳照门”事件等等,这其实并不是自豪的现象,作为一个媒体应把有害的信息过滤掉,可以想象作为一个父母愿意让他的儿子和女儿每天都看这样的东西吗?这一块新闻媒体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其次,新闻媒体需要自由。一直以来觉得我们大家,网友也好,读者也好,其实都是很可怜、可悲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接受到的一些新闻信息都是经过过滤、加工的东西。以月前发生的“7.23”温州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后,前去采访的媒体过百家。与记者云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事发24小时之内,对伤亡人数、救援进展等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新闻媒体集体失语,群众一片哗然。直至24日晚10时40分,一推再推的新闻发布会终于登场,然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近乎滑稽的回答,没能正面回答了情绪激动的群众所

迫切关心的问题,现场一片骂声。同时,在事发现场,媒体工作者也遇到铁道部武装力量的封锁阻拦和清场。究其原因,新闻发布不自由在此次重大公共事件处置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被视为党政机关的一个部门,发挥着党和人民“喉舌”的职能,第一必须服从党性,第二才服从新闻客观报导的立场。而我们的老百姓和社会大众对于新闻媒体第一渴求的是希望新闻的客观公正性、自由度。这两者之间如何做到和谐统一,我想也是值得国家领导层、决策层值得深思的。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解题思路

4.思考题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解题思路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新闻学的内涵。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同学们对整个学科体系的构成,需要有总体把握;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具体定义,在教材11页。除了对这个概念的记忆以外,更重要的是能结合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学科体系构成和基本研究对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共包括10个方面,具体答案参见教材第8页至第11页。请注意,这10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解题思路 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一言以蔽之是“理论联系实际”。答案并不复杂,可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真正结合实际,去体会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要广泛阅听新闻媒介、密切关注世界和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积极参与新闻实践。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是学生学习新闻理论的教师,新闻传播活动是学生学习新闻理论的广阔的教室。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新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 解题思路 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非是马克思个人的观点, 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解题思路: 回答这个问题,需把握几个要点。第一,人类是群居生活的动物,有丰富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实践,就必须要求有信息交往,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就产生了新闻传播活动。第二,从历史发展阶段考察,从远古到现代,新闻都是来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辨析、批驳唯心主义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浅析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06 论文题目:浅析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新闻采编制作 班级:06高职4班学号:0601060182 作者:黄书铨指导教师:徐漠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炙手可热,各个媒体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加离不开新闻策划。然而对于什么是新闻策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在本文中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第一性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它既可以是单个的新闻事实,也可以是一组系列式的新闻)进行有创意的组织报道。其目的是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果。 关键词:策划新闻策划策划要领策划意义 一、策划 策划,古代称之为“策画”。古汉语,“画”通“划”。《后汉书·瑰器传》中说:“是以功名终申,策划复得”。《晋书·策划总论》中记载:“值魏太祖创基之初,策功军国,嘉谋类中。”这里的“策功”也就是“策划”之意。《孙子·虚实》篇中说:“策之而知得失之计”,意思是说,通过策划可以找到由失败到成功的办法。 根据《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策划就是筹划、谋划。而“谋划”,《辞海》解释为“制订工作计划”,《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想办法”。 二、新闻策划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主场经济的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迅速发展,新闻媒介作为传播者的主体性日益凸现,新闻传播运作开始突破传统以简单、直接配合上级宣传精神为主的工作模式,媒介迈向了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市场。自1993年新闻界开始研究和讨论新闻策划问题以来,策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所认同,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推行新闻策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媒体在新闻竞争中的成败。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种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①也就是说,广义的新闻策划已经不局限于新闻报道本身,而是囊括了所有与信息传播活动有关的行为。新闻策划作为一种设计、决策和组织手段,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大到一张报纸、一个台的风格定位、

能不能以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价值的新闻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决定了新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同所有的社会道德的一样,新闻道德指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一种社 会意识现象。新闻价值就社会而言,新闻道德就新闻从业者个体而言,从哲学 上来说,主观服从客观,主观能动性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性。由此可见,新闻道 德是建立在新闻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今天,我方说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是因为我们坚持以下的 三大标准: 1 谁能在根本上满足受众需求2谁更能促进新闻事业的长远发展3谁更能实现 新闻的社会引导功能。 首先,受众会阅读新闻就是想从新闻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也就是新闻价值,难道大家视为了知道新闻道德而去看新闻的么?受众对新闻的需求从本质上说 是源于对新闻价值的追求, 其次,真正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来自对新闻价值的不断追求,新闻价 值的实现是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只有做到新闻价值的不断提升才能不断推动 新闻事业的发展,而新闻道德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闻传播事业正常有序 的进行。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一条规定新闻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及时传播国内外有价值的新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第二条才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 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把寻找有价值的新闻放在坚持正确的舆论 导向前面,是不是也论证了我方观点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 对方说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不一定能被报道,那是因为新闻道德对新闻价值有约 束作用。这也只能说明新闻道德能促进新闻传播事业正常有序发展,难道就能 说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么?对方你说重要就重要,总得给我们一个有力 比较标准吧。 能不能以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价值的新闻? 你说得很精彩,告诉我们不能以不道德的手段,但是在逻辑学上这个充其量只 能论证新闻道德是新闻报道的必要条件。而新闻价值是受众关注新闻的根本目 的所在,在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都具备的情况下,新闻道德服务于新闻价值。 对方辩友无非是要告诉我们不能以不择手段的方式追求有价值的新闻。但今天 有人不择手段的追求新闻价值,到底是不择手段错了还是新闻价值错了?请正 面回答我。 今天我们不能以不择手段的方式追求任何东西,那能说明任何东西都对我们来 说不重要了吗?

新闻直播的社会意义

新闻直播的社会意义 摘要:当今信息时代,新闻直播作为一种有效的新闻报道形式,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陈述了我国当今新闻直播的三种形式;其次,从新闻直播的直接内容视角,分别以大型新闻事件和新闻直播节目关注焦点为典型,分析了新闻事件本身反应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事件本身对于社会的影响与导向,从微观面反应新闻直播的社会意义;最后,新闻直播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本文从独立于新闻事件本身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新闻直播对于观众、新闻媒介以及新闻信息质量的影响,反应出在信息化的时代新闻直播所带来的积极社会意义。 关键字:新闻直播、社会意义、时效性、新闻信息 1.新闻直播概述 早在1997年,相关新闻媒体学术界就极为关注我国新闻直播,但至今其概念依旧没有得到完全明确化,存在多方观点和多个地方的模糊。综合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直播即指在一个完整的时空里同步展现事件发生过程的一种方式;新闻直播即指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者录像,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报道、边摄录、边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记者的报道、电视台的播出和观念的接收都是在同一时间里进行。 目前我国电视实践中存在三种直播形式:演播室直播、新闻栏目现场直播报道、大型新闻事件直播。 其中,演播室直播是指新闻主播播报新闻的时间与观众接受的时间同步的一种直播形式,如《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 新闻栏目现场直播报道是指在特定的电视栏目中,新闻主播通过现场连线记者进行现场直播报道的直播形式,如《时空连线》、《环球视线》、《南京零距离》等;电视新闻栏目的直播又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演播室直播,另外一种即为真正意义上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 大型新闻事件直播是指电视台举全台之力对社会影响面广、影响力大的事件进行直播形成媒介事件,具有其特殊性,是一种非常态的播出方式。大型新闻事件直播可以分为可预知的单一时空新闻直播、可预知的多时空新闻和突发性新闻事件直播。 从电视新闻直播语态(即电视新闻的叙述方式,包含了叙述态度、内容、技巧和效果等)分析角度,演播室直播是电视新闻直播语态初级形式,电视新闻直播成熟的常规化语态是电视新闻栏目现场直播报道,大型新闻事件直播是以常规的电视新闻栏目现场直播报道为基础的新闻直播报道。 2.新闻直播社会意义论述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生活对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新闻凭借其声画同步、视听兼备的优势,在和报纸、广播新闻的竞争中,渐渐居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显示出强 大的威力。在电视传播中,新闻直播独具电视特性和魅力,是最能发挥、展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迅速、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突显出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社会意义。 2.1从事件本身视角 新闻直播的主体即为相关的新闻事件,通过衡量公众对其的关注度认可度,从一定程度上放

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辩论赛资料汇总

l立论的第一步工作无非是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何谓“新闻价值”; 2.何谓“新闻道德”; 3.重要与否对谁而言; 4.评判重要性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题目正方相当棘手:一贯的道德劣势此次大有过之,甚至将我们直接推到了“道德”的对立面上;涉及的争议范围很大,例如名人隐私、新闻自由、公众心态等等问题,每一个本身都足以成为一个单独的辩题,正方易于陷于解释而反方只需覆以道德大旗。 对于定义,我手头资料不足,难以回答。但总的方向必然是使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同化,从定义上尽早指出,新闻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扩大公众的知情权,是非利弊自在人心,不是新闻工作者能够一己左右的,新闻本身不具有教化作用,但正因为其对事件真相的揭露过程而彰显其道德指归。 对于对方的道德优势,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自陷于解释。我们的基本立场一定是坚持“道德是好的”,“新闻道德也是必要的”,既然其必要,便不应该在取舍层面应对问题,舍生取义固然说明“义”更重要,但我们不应该回答是应该舍“吃饭”还是舍“喝水”的刁难甚或淖于刁难而不自知。 那么究竟如何评价重要性呢?我觉得此前第三个问题的巧妙回答有利于我方立论。大多数情况下比较甲与乙孰重孰轻针对的是同一对象,譬如我一贯反对的经典的一辩伪三点论:“其一对个人而言,其二对群体而言,其三对整个社会而言……”但在此处,如果我们考虑新闻价值就社会而言,而新闻道德就新闻从业者个体而言,我们的重要性就呼之欲出了,说得极端一些,在这样的框架下陈述新闻从业者不计自身毁誉揭露事实真相彰显新闻价值的工作反而使我方具有了类似“舍生取义”效果的道德优势。我目前在立论方向上的思考止于此,但愿有所帮助。 此外可能涉及的问题: 名人隐私:克林顿拉链门事件,我与蚊子略有交流,其实可以作为我上述框架的一个论据。事情本身有对于当事人的伤害,有对新闻工作者道德的违背,但事实效果是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更远的结果甚至包括保护了后来的如莱温斯基般小实习生的权益;此外的某明星被强奸事件,则对弱化我方观点,因为此事曝光对于当事人的伤害显然重于促使将犯人绳之以法的推动作用。 此外还有如舆论监督、新闻自由等等方面的大主题,我一时也难以想清楚和表述清楚。至于种种小事,更是不胜枚举:狗仔队、假新闻等等。(关于假新闻,并不是一个假字而已,譬如前些天在新浪醒目看见“易中天被指不懂古诗词”,点击看后才知道有个傻逼自己不懂,在易中天blog上跳出来乱说,易中天予以回应,果然是“被指不懂古诗词”,这种似是而非的新闻极有可能也被对方纳入新闻道德范畴予以抨击。) 总之,这次的辩题对反方极为有利,他们既可以高举道德大纛替天行道,又可以以讽刺的口吻呼喊“最好的新闻画面是什么?裸体加尸体;最好的新闻题材是什么?丑闻加绯闻”来插科打诨。正方的工作一是树立一个简单明了的论证,二是准备多样化的反击形式,切忌立论的面面俱到以至临场时一味解释陷于大被动。对于这种不利形势,多使用所谓的“花辩”技巧在我看来是必须的 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大家好!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一种职业道德.一般通过”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范”等形式加以表述,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品格,思想与作风,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其内容大致有:指导思想,品德修养,立场态度,工作作风,社会公德,事业心,责任感等. 新闻道德: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起指向作用、对新闻工作者具有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COMMUNICATION S 25

C ONTEMP ORARY 作为一个概念性极强、指向明确的新闻学概念,我们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去分析理解其价值意义:其一是矢量意义,其二是主、客体关系,其三是内容与形式。 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 最初的“矢量”是被应用于物理学的,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场感应强度等,矢量有方向和大小。早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知道力可以表示成矢量,且两个力的组合能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向量运算,均可使用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减法和乘法。 首先,新闻价值有方向。借助物理学上的“矢量”来解释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从新闻价值的方向上来说,其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且直接反映在3个方面:一是宣传意义,二是引导意义,三是教育意义。这3个方面集中到一点,都是一个上对下,主对从的方向定势。实际上,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注意到这种矢量的方向意义。论语《颜渊》中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德风”就是引导力、影响力、身传言教的问题。对新闻价值来说,是一个传播主体对受众客体的引导、教育、影响力问题,是主体对客体的方向问题,传与受的关系问题。因此,传播主体对事实价值的认定和选取,首先考虑的是方向明确架构下的“传”的效果。 其次,新闻价值有大小。在方向的前提下,新闻价值是有大小的,而这种大小充分体现在以新闻事实的价值为半径,且与传播速度成正比的马太效应的关系中。 新闻事实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大小,是事实价值,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大,那这个半径就长,其圆就大,影响力也大。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小,那这个半径就短,圆就小,影响力自然也就小。在事实价值既定的前提下,如果传播速度快捷,新闻的事实价值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复制或放大,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新闻事实传播的价值最大化所遵循的马 太效应,以一个式子来表示,即:M=n j·k Σx·t k 其中,x为新闻事实本身,t为传播速度,k为传播级数,M为整个事实传播的价值总和,即我们所讲的信息传播的增殖效应。 上面这个序列告诉我们,信息传播遵循马太效应。 其三,新闻价值有先后。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所体现来的先后关系,表现在文本前后。 通常我们讲的新闻价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有一个层次和先后的问题,但以往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我把这种先、后关系分别区分为文本前价值和文本后价值。我曾提出过一个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的价值体系,即图1所示。 所谓自在性价值,就是指文本前价值,是存在决定意识的那个“存在”的东西,是源价值。文本前价值是事实本身,是能够使实事成为新闻事实的那部分东西。哲学意义上的新闻事实,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符号再现的事实,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事实。新闻真实性至少应在3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其一,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 其二,对新闻报道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 其三,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发展要一致,实际上这是一种趋势真实、规律真实,这是一种大真实。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十分强调新闻的自在性价值,但在任何新闻实践中,都不可能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自在性价值。因为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新闻事实,实际上只是一种新闻语境下的新闻事实。比如汶川大地震以后,除了亲自到灾区去的人外,其他受众所能听到、看到、了解到的地震情况,全部或主要是媒介传播后的一种事实。因此,它只能是一个文本事实,语境事实。诚如沃尔特·李普曼在他的传世名著《舆论学》中提出的“拟态环境”一样。该学说认为,现实环境复杂巨大而又稍纵即逝,人类根本不可能直接获知,媒介成为公众了解现实世界的最好工具。但是,大众媒介并不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客观世界,它呈现给公众的只是一个模拟的世界,即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这是由于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要经过选择、加工。但是,由于公众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把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直接当作客观世界来对待。 文本后价值则是效果性价值。效果性价值是通过传播者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东西。比如,从它对人们的致利、致善、致美方面来说,这种效果性价值可能是一种精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文化价值;从对世界的解释方面来看,可能是一种认知价值和信息价值,因为它把真理告知人们,把事实告知人们,给人们提供认知世界、认识人类的资讯服务;从政治学的视野来看,可能是一种管理的价值;从舆论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引导价值、宣传价值。它可以借助“议程设置”来收到“沉默的螺旋”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在审美的视野里,它具有欣赏和感化的价值,可以使人们的灵魂、人格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文本后价值,是受众消费新闻的具体体现,是新闻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媒体是最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的这种方向关系、大小关系和先后关系,说到底是一种传者对事实的认可度和受者对信息消费的影响力。美国一位著名报人在其《报纸的良知》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报纸的影响力取决于它的两个未知品质和两个变量,“一个是力量的源泉—— —报纸本身,一个是它的对象,接受者,即读者。”⑧诚如亚伯拉罕·林肯在评价报纸影响力时说的,“有公众意愿的支持,没有什么会被击败;没有公众的支持,没有什么能成功。因此,塑造公众意愿的人能比颁布法令或下达命令的人走得更远。”⑨这应当说是对新闻价值矢量性特点的最深刻阐释。如何塑造公众意愿,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一个“矢量”特点的研究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价值观的演变有很大变化,概而言之: 新闻传播研究 图1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 自在性价值 制约性因素效果性价值 26

新闻策划的利与弊

新闻策划的利与弊

新闻策划的利与弊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局嫩江农场广播电视局王喜德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策划众说纷纭。新闻需不需要策划已不是最需要探讨的问题。随着新闻策划这一形式的出现和大量使用,我们看到新闻策划所带来的新闻的革命效果,一批反映及时,内容深刻的新闻相继出炉,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靓点,例如:凤凰台的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就是新闻策划所结出的硕果。 由此可见,新闻策划确确实实在新闻活动中充当起了重要角色,可以说是它的“马前卒”、“助推器”。新闻策划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它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同时也应看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两面性,认真分析,探讨新闻策划的利与弊,会更好地使“策划“这一手段为新闻服务,不断完善新闻策划这一体系,也会使新闻更受观众瞩目。新闻策划的“利” 一、新闻策划的“利”,就是它的益处。 1、有利于新闻参与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新闻活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量”和“度”,新闻策划也不例外,把握好新闻策划的“量”与

这些不仅降低了新闻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也给党和政府带来了不良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了“走基层”行动的开始。“走基层”反映基层的声音,反映老百姓的声音,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央视在调查“走基层”活动时,我们看到的是老百姓对这个活动的赞赏。老百姓为什么赞赏“走基层”活动,是因为它实现了“三贴近”,反映了民声,实现了民意。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新闻工作者们在“走基层”时做的新闻策划。而“走基层”这大型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大的新闻策划。百姓心服了,百姓看到了真实的新闻,百姓看到了新闻媒体为他们说话了、办事了,他们能不爱戴自己的新闻媒体吗? 另外一个方面,新闻记者们在完成新闻策划的整个新闻报道中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也在百姓心中留下了自己的美好印象,孙玉胜等报道的内蒙古土豆难卖伤农的新闻,使他们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被农民称为“我们的记者”,李瑞英即使在新闻联播上再风光无限,但也没有报道“藏香猪”的生存问题而令人肃然起敬!这次“走基层”的重大新闻策划活动,使很多新闻工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课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庄氏史案: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御史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2、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新闻源:即“消息来源”,是指向新闻作品的作者提供新闻素材的单位和个人。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将其分为“主动消息来源”和“被动消息来源”,或称“积极的新闻源”和“消极的新闻源”。所谓“积极或主动的新闻源”,指的是明知或应该预见由其所提供的材料可能被新闻媒体报道而自觉地为作者提供新闻材料的人或单位;所谓“消极或被动的新闻源”是指未明示同意由其提供的材料被新闻媒体报道而不自觉地为作者或新闻媒体提供材料的人或单位。 4、媒介审判:又称为“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反对和防止新闻以任何形式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制度的尊严,这一点在国际上是有共识的。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在我国出现的可能性不太大。 5、有偿新闻:其准确的解释难以做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第二,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性新闻”或新闻性广告;第三,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被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侵权的具体内容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最为多见。(还有其他一些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只要任意答对其中两个就能得分) 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新闻法制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其中“二为”方向指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依我国相关的保密法规,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4、清代是我国古代文字狱高发时期,你能举出的典型案例有:南山集案、“名教罪人”案、曾静投书案、查嗣庭“维民所止”案等。(本题只要答对三个就可)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闻的价值》读书笔记

一.新闻的价值与新闻价值 甘斯在正文之前便指出,决定新闻之所以为新闻的不应是新闻价值。因为这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判断标准遮蔽了新闻从业者的自主性。 甘斯认为,新闻不局限于显示判断,还暗含了价值,或者是偏向性的陈述。由此,新闻所反映的,应该是国家与社会的“应然”的图景(p48)。 肯耐特·博尔丁说,那些诊治和国家行动的决策者往往会回避客观世界,而去“建构”他们想象的世界,并希望得到民众的认同。媒体的功能部分在于强化这种想象,也就是以暗含价值判断的方式让其受众认同这幅“应然”的图景。 新闻中的价值与新闻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说新闻价值定义的是事件之所以能成为新闻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新闻中的价值则体现为各种利郎的相互制衡。甘斯将新闻中的价值分为两种:话题性(topical)价值与恒久(enduring)价值。 二.恒久价值 话题性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类似,这种价值是适用于各个国家挑选事件进行报道所依据的标准的。 恒久价值则具有特殊性,也就是指的一个国家、民族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任何一个群体来说,只有符合群体的价值观的新闻,才能为群体成员所接受。 在本书中,甘斯的恒久价值更多的指的是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就是民族优越感、利他的民主、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小城镇的田园主义、个人主义、温和主义、社会秩序和国家领导权。其实可以看出,民族优越感、社会秩序与国家领导权应该是适用于任何国家的普适性

恒久价值。 首先,民族优越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博尔丁曾说,国家形象虽然充满着矫饰罪恶的谎言,但它至少让成员直面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超越时间与空间地连结在一起。民族优越感的形成既有文化基因,也有社会化因素。甘斯觉得,民族优越感在战争新闻当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其实在任何时代,民族优越感的强化倾向都无处不在。 第二,在“利他的民主”中,甘斯提出这样的观点,即新闻所捍卫的是民主的理论而非“几乎必然处于等而下之位置的民主的实践”。 即新闻追踪的对正式规范的违背是有选择性的,新闻关注的是新闻自由及相关的公民自由,而“对于激进者的公民自由的侵犯,对于法定诉讼程序、人身保护以及其他宪法保护——特别是针对罪犯的保护——规定的违背,则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可言。”这可以看做是新闻对民主的异化(p55)(也就是说,甘斯觉得美国的新闻媒体致力于搞大事,比如反腐。对于边缘利益群体而言,即使有关于他们的新闻再新鲜、再刺激,也是缺乏重要性的),因此,虽然美国新闻媒体标榜着利他主义,归根结底还是为巩固现行统治而服务。 这种利他主义,其实很像施瓦茨对霍夫斯泰德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二分法的诟病。即,个人主义是依靠自身达成目标,满足自己利益;集体主义是通过满足内群体成员的利益,建立起群体系统内的互惠合作关系,从而达成自身的利益。 归根结底,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落脚点都是在满足自身的利益。 不过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坚冰已逐渐被打破。美国的事实有些远,拿中国为例,从早期的“躲猫猫”事件、到近年来的杨永信事件、再到聂树斌案的“平反”,都是进步的体现。越来越多的新闻开始将视角放低,关注小人物以及社会边缘群体的悲欢离合。当然,把常规化的题材做得接地气则会接收到更强烈的好评(再次安利我没有看过的《人民的名义》) 小镇的田园主义的出现与美国在1970年代的逆城市化倾向是相吻合的。表现在当下的中国,就是“为什么年轻人逃离北上广跑去云南开客栈((⊙﹏⊙)b)”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闻媒体和工作者如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新闻实践中。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始终如一地把新闻的触角面向基层群众,投身到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去,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每时每刻都能够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跳跃着人民群众炽热的脉搏,展示出伟大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豪迈雄姿。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将是我们新闻报道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然,要做好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好一个人。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弘扬新时期的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精神高地。 二是新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媒体良知,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责任。 媒体宣传荣辱观与媒体自身的荣辱观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媒体荣辱观就是媒体的价值观,就是媒体自身的价值导向,是媒体自身的兴趣、爱好、嗜好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媒体的荣辱观,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荣辱观,决定了新闻题材的选取、新闻制作的手段、新闻效果的释放,乃至对新闻受众的塑造。因此,新闻媒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首先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全力做到“三贴近”。“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新闻宣传的第一位。我们的媒体没有必要总是将新闻关注的焦点放在明星、富豪、精英和所谓的成功人士之上,这样的新闻价值取向似乎告诉人们这个社会只是“名人”的社会、“精英”的圈子,而把群众排除到社会舆论体系之外,群众当然对此意见很大。所以我们的媒体要把新闻的视角尽量延伸到普通人、基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 三是新闻媒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还要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加强情操修养、维护新闻事业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要坚持守土有责,反对一切亵渎新闻事业的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反对制造虚假新闻、见利忘义,以及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要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职业操守,反对为制造眼球效应恶性竞争、颠倒是非,混淆社会价值判断。要坚决反对“严肃新闻娱乐化、娱乐化新闻低俗化、弱势人物妖魔化,反面人物人性化”等种种有违新闻规律的错误价值取向。 总之,正确的荣辱观要求媒体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我们相信通过在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人员中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必将使我们的舆论宣传形成一个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高尚优雅又符合大众口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样一种“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慎于事实判断,严格把关,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 由于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社会舆论、突发事件等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真相更容易为表相所掩盖。有些媒体往往出于竞争的需要,或图省事疏于核准事实,或干脆为媚俗而沦入胡编乱造,客观上破坏了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某些受利益驱动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关系到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关系到新闻报道是否成功,而且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把握好社会新闻报道的客观尺度,确保受众从媒体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媒体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新闻价值)

第二章 新闻价值 2.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什么情形下的事实能够成为新闻 1.事实能够成为有价值的、值得叙说的新闻,前提之一是接收者的“不知” (1)即使事情发生了许久,对不知的人来说,仍然是新鲜的,因而这个事情对他来说可能是新闻。 接收者的“不知” 什么情形下的事实能够成为新闻 接收者对事实有兴趣、关心或需要 传播者、接收者双方相互认可 价值是一种效用(使用价值) 新闻价值是什么 事实是客观的 人们只保留、记忆对其有意义的那一部分信息 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人们本能关注新鲜的、警惕性的信息 的判断依据 对异常事物的关注 人们关注新闻的三方面价值驱动 坏消息综合征 对自身偏好的关注 关于新闻价值要素的十句话 新闻价值的要素 休梅克提出的新闻价值的四个方面 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排序会受环境影响 宣传性要求的压抑 新闻价值的实现被打上多重折扣 为自身利益而不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 传媒运作周期带来的对新闻价值实现的折扣 新闻价值

(2)“不知”的情形,包括刚才或正在发生的非常规事实、新披露的以前发生的事实、不知道的知识等。 (3)不能重复已知的东西,有新鲜内容,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之一。 陈韵昭与吴文虎两位学者在《我们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足以使一个事实构成新闻的第一个条件,在于事实是新近发生的,或是新近才公开暴露的,即事实须具“时新”的素质。 2.接收者对事实有兴趣、关心或需要 能否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常常被看成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核心尺度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兴趣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会对受众以后的需要选择产生影响,成为一种价值的评价尺度。 (1)不同传播者专注于不同的报道领域,在我国首先是传媒内部分工的结果,有些是记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的结果。受众对不同新闻媒体的选择、对具体新闻的选择,也是受其兴趣和需要支配的。记者采写新闻时,要时刻考虑读者的共同兴趣。 ①事实本身能够引发受众对其的兴趣,这一事实的价值属性是开启新闻发现、选择和接收的重要“阀门”。这种属性是在事实与人们感觉的关系中确定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②与事实本身的关系或需要,更是人们选择事实加以报道和接收的动因。我们生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如果不能随时感知它的变化、跟上它的变化,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没有对外界变化情况的感知,人就会失去行动的依据,同时也不能通过感知外部世界的变化。感知外界新情况是人的一种需要。 (2)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普通人接触最多的信息,是各方面的新闻。 ①各种传播途径,从传统的大众媒体到Web2.0的各种信息平台,每日每时报告着国际、国内和本地最近发生的新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