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COMMUNICATION S

25

C ONTEMP ORARY

作为一个概念性极强、指向明确的新闻学概念,我们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去分析理解其价值意义:其一是矢量意义,其二是主、客体关系,其三是内容与形式。

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

最初的“矢量”是被应用于物理学的,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场感应强度等,矢量有方向和大小。早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知道力可以表示成矢量,且两个力的组合能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向量运算,均可使用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减法和乘法。

首先,新闻价值有方向。借助物理学上的“矢量”来解释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从新闻价值的方向上来说,其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且直接反映在3个方面:一是宣传意义,二是引导意义,三是教育意义。这3个方面集中到一点,都是一个上对下,主对从的方向定势。实际上,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注意到这种矢量的方向意义。论语《颜渊》中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德风”就是引导力、影响力、身传言教的问题。对新闻价值来说,是一个传播主体对受众客体的引导、教育、影响力问题,是主体对客体的方向问题,传与受的关系问题。因此,传播主体对事实价值的认定和选取,首先考虑的是方向明确架构下的“传”的效果。

其次,新闻价值有大小。在方向的前提下,新闻价值是有大小的,而这种大小充分体现在以新闻事实的价值为半径,且与传播速度成正比的马太效应的关系中。

新闻事实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大小,是事实价值,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大,那这个半径就长,其圆就大,影响力也大。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小,那这个半径就短,圆就小,影响力自然也就小。在事实价值既定的前提下,如果传播速度快捷,新闻的事实价值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复制或放大,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新闻事实传播的价值最大化所遵循的马

太效应,以一个式子来表示,即:M=n

j·k

Σx·t k

其中,x为新闻事实本身,t为传播速度,k为传播级数,M为整个事实传播的价值总和,即我们所讲的信息传播的增殖效应。

上面这个序列告诉我们,信息传播遵循马太效应。

其三,新闻价值有先后。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所体现来的先后关系,表现在文本前后。

通常我们讲的新闻价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有一个层次和先后的问题,但以往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我把这种先、后关系分别区分为文本前价值和文本后价值。我曾提出过一个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的价值体系,即图1所示。

所谓自在性价值,就是指文本前价值,是存在决定意识的那个“存在”的东西,是源价值。文本前价值是事实本身,是能够使实事成为新闻事实的那部分东西。哲学意义上的新闻事实,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符号再现的事实,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事实。新闻真实性至少应在3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其一,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

其二,对新闻报道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

其三,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发展要一致,实际上这是一种趋势真实、规律真实,这是一种大真实。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十分强调新闻的自在性价值,但在任何新闻实践中,都不可能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自在性价值。因为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新闻事实,实际上只是一种新闻语境下的新闻事实。比如汶川大地震以后,除了亲自到灾区去的人外,其他受众所能听到、看到、了解到的地震情况,全部或主要是媒介传播后的一种事实。因此,它只能是一个文本事实,语境事实。诚如沃尔特·李普曼在他的传世名著《舆论学》中提出的“拟态环境”一样。该学说认为,现实环境复杂巨大而又稍纵即逝,人类根本不可能直接获知,媒介成为公众了解现实世界的最好工具。但是,大众媒介并不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客观世界,它呈现给公众的只是一个模拟的世界,即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这是由于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要经过选择、加工。但是,由于公众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把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直接当作客观世界来对待。

文本后价值则是效果性价值。效果性价值是通过传播者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东西。比如,从它对人们的致利、致善、致美方面来说,这种效果性价值可能是一种精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文化价值;从对世界的解释方面来看,可能是一种认知价值和信息价值,因为它把真理告知人们,把事实告知人们,给人们提供认知世界、认识人类的资讯服务;从政治学的视野来看,可能是一种管理的价值;从舆论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引导价值、宣传价值。它可以借助“议程设置”来收到“沉默的螺旋”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在审美的视野里,它具有欣赏和感化的价值,可以使人们的灵魂、人格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文本后价值,是受众消费新闻的具体体现,是新闻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媒体是最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的这种方向关系、大小关系和先后关系,说到底是一种传者对事实的认可度和受者对信息消费的影响力。美国一位著名报人在其《报纸的良知》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报纸的影响力取决于它的两个未知品质和两个变量,“一个是力量的源泉——

—报纸本身,一个是它的对象,接受者,即读者。”⑧诚如亚伯拉罕·林肯在评价报纸影响力时说的,“有公众意愿的支持,没有什么会被击败;没有公众的支持,没有什么能成功。因此,塑造公众意愿的人能比颁布法令或下达命令的人走得更远。”⑨这应当说是对新闻价值矢量性特点的最深刻阐释。如何塑造公众意愿,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一个“矢量”特点的研究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价值观的演变有很大变化,概而言之:

新闻传播研究

图1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

自在性价值

制约性因素效果性价值

26

COMMUNICATION S

新闻传播研究其一,由过去的单向垂直传播到现在的双向互动传播;其二,由过去的传者价值主体到现在的传、受互为价值主体,甚至以受者主体为主。满足受众需求成了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受众喜欢不喜欢,受众高兴不高兴,受众消费不消费,成了信息传播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其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决定了新闻价值的意义多元化。

这样一些变化,构成了我国当下新闻媒体最重要的挑战与迎战。

主体与客体

对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的另一个切入点,即:主、客体

关系问题。新闻价值,说到底是如何评价新闻事实对新闻传者和受者的有用性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价值成了一种交互状。如果说有这样的事实,其对传者和受者都很重要,我们称其为共有性或共拥性。若以两个圆的交互为例,重合部分越多,其共有价值就越大(如图2),若交互部分很小(如图3),甚至不重叠(如图4),那这种新闻事实的价值就只是一种单向的,且不具有普遍意义。

一般讲,价值和价值关系不是一回事,价值强调的是主、客体互为有用性问题。对新闻价值而言,一般我们是指新闻事实对传者、受者的共拥性。而价值关系所揭示的是价值产生的关系基础,或者说是一种条件,一种待定的效应。比如,我们讲美国的奥巴马当选为总统,这个事实本身对美国传媒和美国受众都是一件共拥性极强、新闻价值极高的新闻事实。但同样是这件事,他对中国媒体和中国人民,对欧洲媒体和欧洲人民的价值和有用性与在美国国内的价值就大不一样。同样,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与奥运会在雅典召开,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价值和价值关系也是不一样的。

以往,我们在区别和审视新闻价值及价值关系方向,往往持一种非此即彼的态度,比如:

1、强调新闻的工具价值,就容易忽视其信息价值;

2、注重传播的教育价值,就容易忽视其服务价值;

3、注重阶级性、忽视社会性;

4、注重主观性,忽视客观性;

5、注重宣传意识,忽视受众效果;

6、注重价值导向,忽视市场效果……这样一种意识架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体与客体,价值与价值关系,都是一种基于新闻事实的描述意义,是对新闻事实传播过程中的不同价值诉求。文本前价值强调事实价值的显示度,而文本后价值则强调其对受众,亦对客体的影响力。

内容与形式

对新闻价值思考的另一个切入点是内容与形式问题。

改革开放30年,如果从内容与形式方面去解读新闻价值的

话,应该是内容先于形式,以内容改革为突破口,突破形式的局限,而后再从形式开始,一直推进到体制改革。

从1979年中宣部召开新闻工作座谈会,到1980年胡乔木在北京新闻学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抓重大主题、新生事物、重大典型等措施,1981年习仲勋在新华社成立5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新闻报道的所谓“五字方针”,即:一是真,新闻必须真实;二是短,新闻通讯、文章都要短;三是快,新闻报道要快,不快就成了旧闻;四是活,要生动活泼,不要老一套,老框框,老面孔;五是强,要做到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等。包括后来逐渐兴起的现场短新闻、新闻散文化等,更多的是立足于新闻报道的事实内容。因此,中国新闻改革的价值取向,应是内容促进形式,形式促进体制改革。胡智锋在《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中论述1978年以来的30年,主要就是从“作品”内容为主导到产品为主导的一种路径分析,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评析,包括他在对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空间的理解方面,也是寄希望于内容主流化,直播日常化、高端大制作。而喻国明在其《中国传媒业三十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趋势》(见《北方论丛》2008年第4期)的分析中,概括出的改革开放30年6件事,亦是在内容和形式的框架下,对现阶段中国传媒竞争战略新趋势的发展,明确提出从追求市场占有到追求个人占有率,从“内容为主”到“产品为主”,从“巨内容”到“微内容”,从传播“碎片化”的现实中重新构建传媒的力量。

这也是建立在内容与形式的架构下,对我国新闻媒体体制改革等给出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新闻文化作为传媒文化、大众文化,必须用关系思维去研究其价值内容与形式,去研究传、受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包括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主体与中介,客体与中介等,都要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其价值意义,把握价值关系。不然的话,你只能浮在泡沫上面,而根本看不清泡沫下面到底在流淌着什么东西。

比如对文本前价值,严格讲来,事实是无所谓价值和不价值的问题,事实的价值是依人而存在的,如果人类不存在了,那不管是地震、海啸,还是经济危机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新闻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闻价值就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超越。事实就是事实,价值就是价值。只有当新闻事实作用于传者主体或受众主体且产生效果时,那事实才会具有真正的价值意义和新闻的生命。这是因为,新闻价值的实质就在于事实的有用性。

马克思曾讲过一段重要的话,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实事的意义,他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

思维的此岸性。”⑩马克思告诉我们,不能离开实践去探讨

真理性与非真理性的问题,那样很难说清楚。同样,讨论新

闻价值的问题时,也不能离开新闻实践,况且价值问题有时比真理问题可能更复杂。

只要有新闻传播和新闻实践,就有新闻价值问题,就有新闻价值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对新闻价值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主体到客体、从一元到多元、从经院到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在当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

图2

图3

图4

27

C ONTEMP ORARY新闻传播研究

服务为本的价值诉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新闻传播成为真正的先进生产力。□

作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邮编:210093

参考文献:

①④王泽华:《新闻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河北学刊》1995年第3期。

②余家宏等编:《新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③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0页。

⑤钱燕妮:《新闻价值及其量化分析》,《新闻界》2000年第6期。

⑥梅松武:《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新闻界》2001年第5期。

⑦杨保军著:《新闻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⑧⑨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萧严译:《报纸的良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页。

中国传播学研究除了来自学科间及种种知识传统的压力,还受制于其他外力的影响。一些是普遍性的,比如社会转型、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整个知识背景的变化等;还有一些是研究对象本身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媒介事业的影响与挑战

传播学的诞生与强大的媒介事业具有密切的关系。伴随着美国早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美国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大众报刊、电台等等。二战后,美国获得了更快的发展,经济与科技基础更是傲视全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世界最强大的大众传媒事业——报纸集体、新闻通讯社、电视台和电影等一批拥有巨大财力和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公司成长起来。

因此,美国的大众传媒塑造了早期传播学的主要方面。现在我们能够知晓的大部分传播学研究案例是关于大众传播的,大部分理论来源对大众传播相关概念的抽象和影响,其主题和方法也受制于大众传播研究的方方面面,最终导致将传播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核心因素置于媒介效果研究的范式之下。对大众传媒的效果研究能够满足美国的政治制度对民主的精确控制的想像,而相关效果研究的量化结果也有利于媒介企业推销自己的影响力,并进行经济利益方面的核算和管理等等。

美国的大众传媒具有“自然”或者原发的特征,中国媒介则是后起的,受到更多因素的直接影响。

首先,是政治控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众传媒基本受制于国家政府的力量。早期媒体被界定为“阶级斗争的工具”,①实际上相当于政府意识形态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环境虽然有所变化,大众传媒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记忆(习惯性依赖和服从)、制度自然的延伸和利益方面的考虑,中国媒体的政治控制属性并未改变,党和政府仍“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领导作用和控制功能。”②

其次,市场主体属性凸现。这只不过是30年的事情,媒体不仅仅能够营利,它还能够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代表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这是中国媒体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

第三,新技术的社会想象。特别是新媒体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导致媒体产生了某种技术权力的幻觉,以为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技术的独立性可以获取某种独立的社会权力空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全球化问题。当代中国媒体都无法回避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作为弱势方。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被动、文化身份和中国界定的漂移与恍惚,还有其他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等等。

凡此种种力量最后导致中国媒体出现了一种折中的“双重身份”③特征:“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样的制度模式反映了社会压力结构的形态,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中国这样的传媒事业状况对传播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受众研究获得了快速发展。主要是它非常适合当下需要,通过这种调查了解人们对媒介的看法和态度、收视喜好等等,这些对制定相关政策或者提高收视都有好处。

其次,一些研究方向,如媒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营销传播)、文化产业研究或者传播学种种“应用”研究兴旺发达。这类研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经费,国家和政府

中国传播学新媒体研究理论的焦虑

○邱戈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09)02—0028-4

【内容提要】中国传播学研究除了受制于知识生产的内在规律,还受到了一些外部力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研究对象媒体本身的变化。当代中国媒体的转型已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却未得到有效的响应。理论关怀转而聚焦于新媒体研究,但是在新媒体的认识、传播观念和理论的建构方面明显保守和落后,缺乏实质性创新。面对这种现状,理论的社会价值贫乏导致研究者终极的焦虑。

【关键词】传播学研究;媒介事业;新媒体;理论焦虑

28

学术报告新闻稿

2018年6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侯麟科副教授在繁塔楼A215为我院师生做了关于集权体制背景下的土地财政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十余位专任教师和二十余位硕博士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马恒运院长主持。 侯麟科副教授的报告围绕集权体制中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展开。一般而言,在集权体制下,官僚的权力由上级赋予,因而相对于民主体制,下级官僚更加要对上负责,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能力更强。这是大众较为熟悉的上下级关系。但在集权体制中,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并不是绝对的,这和权力集中的程度有关。具体来说,当上级权力集中程度较低时,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同级之间不存在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同级竞争会促使本级官员寻求下级的支持,而这种支持的手段大多是上级官员通过手中的权力为支持自己的下级官员谋取一定的利益。 土地财政是指这样一种土地开发制度:政府先以低价征收农民的土地,然后以财政资金实现“三通一平”,再以优厚的条件和较低的价格招商引资,吸引工业企业入驻本地。然后通过工厂招工、生活配套等手段,吸引工业集聚、人口集中。然后通过开发高价格的商业地产来填补之前工业地产的投入成本。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对地方和基层政府至关重要。然而土地财政由于其自身的不合理性,也存在激化社会矛盾的可能。因此,对上级官员而言,土地财政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担责的风险;对下级官员而言,土地财政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一种利益。 具体到本篇论文,侯教授的科学问题是:研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对土地财政的实施程度的影响机制。他的研究假说是:权力相对分散的情况下,上级为了获得下级的支持,会更加愿意支持下级政府实施土地财政。 为了实证研究上述假说,侯博士构造了权力分散指数作为自变量,以省级政府的省委常委会中官员的人际关系来衡量权力集中的程度。通过构造商业用地价格除以工业用地价格的比值,作为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权力分散程度提高,会促进土地财政的实施。在随后的研究中,为了使分析更加完善,又通过加入控制变量、工具变量等方法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报告完毕后,本院师生和侯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报告在全体师生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通过此次报告会,我院师生体会了如何讲好一个实证分析的“故事”,如何通过增加控制变量来使实证分析更具稳健性,如何通过工具变量方法和两阶段回归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为今后我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哪个更重要 正方:武汉大学 论点: 1.以伦理为中心,会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可信度。 2.以伦理为中心,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判断力。 正方首先亮明观点,新闻工作者应以本职工作为重,伦理教化为轻。接着提出第一条逻辑线,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真实的前提是公正,而公正就意味着不为情感所左右,面对复杂的社会新闻问题,记者只有坚持新闻价值本身为重才能秉持公正,证明第一条论点。随后,以外科大夫不能给自己亲人做手术为例提出新闻工作者不能过于感同身受,记者仅仅是报道者,而非参与者,证明第二条论点。最后,展开防守,同时也设立前提,提出任何报道都不能背离人伦道德,但是也都不能违背新闻价值,以一个问句结束立论:请对方证明为什么人伦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正方引用论据很少,推理很少) 反方:中国政法大学 论点: 1.价值位阶的问题决定了人伦道德更重要。 2.时代特征的要求决定了人伦道德更重要。 反方首先进行反击,认为对方刻意混淆了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这两个概念。(新闻价值是指时效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特征,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不包括客观公正等新闻道德的范畴。)然后,阐述反方观点。反方举出孔子名言认为新闻价值作为一种位阶较低的技术性价值必须服务于人伦道德这一目标价值,证明第一条论点。随后,举出弥尔顿,麦克卢汉的例子,提出媒体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已经深入的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掌握了社会话语,塑造了社会生活,如果不注重人伦道德,社会可能会出现异化,证明第二条论点。 自由辩论 正方首先说明己方没有混淆概念,新闻价值中包括客观公正,同时反击反方把人伦道德直接混同了道德,提问反方,今天有没有一个新闻报道能够背离新闻价值。反方没有正面回答,举了一个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新闻价值的例子,提问对方能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价值的新闻。正方说反方把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等价对比无法得证。当正方说发表灾难图片可以把国家的困难摆出来,吸引大家的关注,反方说这彰显了人伦道德,个人认为有点牵强,吸引大家的关注一起来帮助这个国家明显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啊,反方把彰显人伦道德归入了新闻价值有点包辩题的意思。反方举出菲律宾人质案,再次提出是否可以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新闻价值。正方回答说这只能论证出人伦道德是新闻报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提出汶川地震的问题。反方竟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连回避问题的一些说辞都没说就直接提出问题,个人感觉有些不妥。反方一直在重复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否不择手段的追求有价值的新闻,这是正方终于正面进行了回答,说不能不择手段的追求有价值的新闻不能证明人伦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并且进行归

对抓好宣传报道工作的思考

对抓好宣传报道工作的思考 对抓好宣传报道工作的思考 宣传报道工作主要是将单位部门的亮点工作、特色品牌宣传出去,对外塑造良好形象,对其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关系到社会大众对一个单位甚至是行业发展的评价及看法,为此,我们必须将新闻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结合实情、分析现状,目前部分高速单位及部门在宣传报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严不实的问题与弊病,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改变现状迫在眉睫。下面结合我单位一些工作做法谈一下本人对抓好宣传报道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是强化思想动态。综合分析总结目前各单位投稿数量及质量等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干部职工对宣传报道工作认识程度还不够到位甚至存在偏激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覆盖面窄、敷衍了事等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直接导致了稿件质量差、中稿率低的结果,对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纠正大家的错误认识和不良思想动态。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日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爱高速、做贡献”主题活动,通过动员等形式号召广大干部职工要端正好工作态度,逐步培养起“争先恐后做事、脚踏实地成事”的思想觉悟,让大家充分认识宣传报道工作的意义所在及其特点特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职工负面及抵触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全员凝聚共识,由思想层面的提升带动写作热情与干劲的提高,在工作中挖掘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反思工作点滴,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和推动收费站运营管理及服务品牌建设的发展。 二是强化如实报道。为了追求稿件数量上的超越,一些单位弄虚作假,编写不实新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我们要极力遏制,坚决秉承如实报道的原则。记得在一次宣讲会上,站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工作是实际操作出来的,而并非单靠笔杆子写出来的”,是啊,作为单位的宣传报道主力军,我们决不能违背工作原则,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章可循性。具体讲来,就是要以实际工作开展为基础,以客观的眼光看工作、看事情,善于寻找岗位创先争优中的特色亮点,充分挖掘草根筑梦高速的先进感人事迹,逐步总结,大力推广,切实将全方位工作宣传出去、发扬光大,进而提高收费站知晓度及名誉度。 三是强化全员参与。目前大多数单位为了提高投稿量,给各部门派指标、下任务,但是效果并不可观,我们要改变这种下发硬性指标的做法,充分运用先进评选法、物质奖励法等来鼓励职工踊跃参与。首先,结合岗位职责及职工素质等多方面实际情况,大幅度降低调整后勤部门及收费班组的稿件任务量,制定主题定期开展读书、演讲、征文类文化活动,将职工稿件进行筛选审核投稿,并对中稿人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进而提高职工积极性,真正变被动要求为主动参与。其次,要强调声明“单位的宣传工作要想做好,不是某个部门的任务,更不是任何

四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普通话交流。 2.认真体会新闻的内涵,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叙述和倾听事件,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事件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叙述,根据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通过新闻事件,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直入主题,引发思考 1.播放CCTV新闻联播片头曲,提问:这段音乐你们是不是特别的熟悉?这就是我们每天七点准时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引出新闻这个概念,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其特点是真实性、简明性、及时性、价值性。) 2.课件出示一列火车行进的画面)同学们,火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奔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253次列车每天热情地迎送这四面八方的旅客,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感人的事情,可有一个故事在这里每年都要上演8次,重复演绎了整整13年。 3.(课件出示教材新闻)学生听读新闻 读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受?

(1)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时间、人物、事件) (2)这则新闻报道中所写的事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还是让人们否定的?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品质? (3)如果你是那位被爱包裹着的李老师,你会对两位车长说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交流。 指明学生说一说,上台演一演,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4)是呀,面对这样可亲可敬的车长,面对这样无私的爱,李老师怎能不感恩,怎能不言谢呢?(课件出示车长图片)面对这样感人的事,面对这样高尚的人,你想说什么呢? 四、学生读新闻,谈感受 1.学生自读新闻,写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感受,推荐小组代表。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其他同学评议,教师点评。 五、学生收集新闻,与同学交流讨论 1.小组交流。 1)学生读自己收集的新闻,说说自己的思考。 2)其他同学评议,提出自己的见解。 3)推荐好的新闻,小组共同讨论,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发言。 2)全班同学评议,教师点评士 六、课堂小结

新闻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采写编实训教程》这门课的目的。 2、了解该课程的学习方法。 采写编实训教程就是将新闻采访写作与报纸编辑结合起来,采用模拟训练的方法,综合训练和增强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和报纸编辑能力,在“新闻”二字上下功夫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 【重点难点】 重难点:是否能准确了解开设此门门课程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采写编实训教程 采:是新闻采访写:是新闻写作编:是报纸编辑 第二节怎样学习采写编实训教程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二、什么是新闻写作 三、什么是报纸编辑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采写编实训教程 2、怎样学习采写编实训教程 第一章新闻和新闻工作者 【教学目的】 1、让同学了解什么是新闻,掌握新闻的定义。 2、了解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3、明确新闻工作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重点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辨别哪些是新闻并积极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相应素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 关于新闻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160多种说法。本节将主要介绍两种观点。 第一是:陆定一1943年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是:清华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课堂?》一文中明确指出:“写新闻就是写故事,更具体地说,是写人的故事。” 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 关键:强化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二、业务素质 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很强的新闻业务素质,包括六大能力。 三、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新闻工作者所有素质的“基石”。作为新闻工作者其文化素质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 1、语文知识 2、专业知识 3、一般知识

交流活动新闻稿(范文10篇)精华版

《交流活动新闻稿》 交流活动新闻稿(一): 交流活动新闻稿 2018年3月6号xx办公室为加大社团发展力度,丰富会员对创业和创意的认知,培养 会员的创业知识和创意思想,特在A楼106教室举办了创业与创意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带给 会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让更好的知识与思路得到更好的表现。 本次活动爱创成员认真观看了会长的PPT展示并听取详细的讲解,在此过程中全体成员 认真仔细的做着笔记,根据一些问题都用心踊跃的回答。整个交流环节,大家各抒己见,认真的听取别人的讲解,用心的做着笔记,生怕漏掉一些好的知识和思路。在本次活动的主要交流环节,各位成员准备充足,激情饱满的介绍自己的创业知识与创意思想。 活动结束后,指导老师李元做了总结,并表扬爱创工作室:看到大家用心认真的学习创业知识和创意理念,我更加的看好并相信咱们校园的大学生创业之路。用心号召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综合素质。 交流活动新闻稿(二): 沟通无界,青春飞扬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交流活动顺利举行 5月15日,由雷诺兹国家财经新闻中心主席安德鲁莱奇教授与知名公共关系专家吴旭教 授率领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16人学生代表团到达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与我院20名学生代表展开交流活动,拉开了为期一周的访问交流活动的序幕。国际工商 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永老师以及公共关系学系教师焦妹老师参加了欢迎见面会。 会上徐永老师发表了欢迎致辞,表达了对代表团到访的热烈欢迎并且对我院的状况做了简要介绍。他在致辞中提到我院一向致力于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坚持走小规模招生路线,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既能够用英语流利表达自我想法,又能够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人才。我院下设的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关系学等专业各具特色,其中公共关系学的特色尤为显著。与其他校园不同的是,我校的公共关系学专业下设于管理学院而非新闻传播学院,意在指出该专业更加强调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和策略职能,着重培养学生在管理的高度,运用公共关系的知识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期望各位学生代表能够不虚此行,有所收获。 稍后,代表团负责人安德鲁莱奇教授也对徐永老师的热情欢迎以及焦妹老师对于此次行程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他在讲话中提到此次交流活动已经是在两所学院之间展开的第二次交流活动了。他本人参加了第一次的交流活动,对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印象颇深。他相信此次交流活动必须会顺利举行,也期望两学院能够继续展开相关合作交流活动,搭建两学院学生之间的友谊之桥。 最后,徐永老师向安德鲁莱奇教授与吴旭教授赠送了我院精心准备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礼品。礼品典雅精致,应得学生代表的阵阵赞叹。 会后,在此次活动主要联系人焦妹老师的带领下,亚利桑那州克朗凯特新闻学院学生代表团与我院20名同学代表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交流活动。由于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双方学生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解题思路

4.思考题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解题思路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新闻学的内涵。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同学们对整个学科体系的构成,需要有总体把握;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具体定义,在教材11页。除了对这个概念的记忆以外,更重要的是能结合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学科体系构成和基本研究对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共包括10个方面,具体答案参见教材第8页至第11页。请注意,这10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解题思路 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一言以蔽之是“理论联系实际”。答案并不复杂,可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真正结合实际,去体会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要广泛阅听新闻媒介、密切关注世界和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积极参与新闻实践。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是学生学习新闻理论的教师,新闻传播活动是学生学习新闻理论的广阔的教室。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新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 解题思路 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非是马克思个人的观点, 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解题思路: 回答这个问题,需把握几个要点。第一,人类是群居生活的动物,有丰富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实践,就必须要求有信息交往,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就产生了新闻传播活动。第二,从历史发展阶段考察,从远古到现代,新闻都是来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辨析、批驳唯心主义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感受新闻策划的力量——对如何做好新闻策划的几点思考

感受新闻策划的力量 ———对如何做好新闻策划的几点思考 王 丹 (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 牡丹江晨报,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 [摘要]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总是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联,创造是策划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价值所在。一次精心 的新闻报道策划,要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了解事件的信息、熟知报道接受者的信息、详知报道竞争者的信息。通过新闻策划将报道做深做透,让报道具有震撼力,体现策划报道的感染力。创造性的策划模式有跟进式新闻策划、抢鲜抓早式策划和预期式新闻策划。 [关键词]新闻策化;报道模式;创造性[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4-20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5-0043-02第2012年第5期(总第398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5,2012Total No.398 近年来,策划在新闻采访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一篇 新闻作品,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会写得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人们关注,使人从中有所启迪。 一、策划前要做足准备工作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策划前期收集与分析相关信息 对于策划至关重要。 一些重视报道策划的新闻媒介,甚至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类信息收集与分析的工作,并且在机制上予以保证。 收集与分析有关信息,一方面是为了对选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必要时作出修正和调整,另一方面还为了确定报道效果目标。所谓报道效果目标,是报道者根据报道策划前期所掌握的信息,在对新闻报道可能取得社会效果 预测的基础上所希求达到的目标。 报道效果目标,为报道策划指明了方向,报道方案的设计将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进行。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了解事件的信息。报道一个重大事件,就需要了解 有关这一事件的背景情况、 目前进展势态、各方面对事件的反应、有关专家对事态发展的分析预测、与此事件有关 的其他事件及人物的情况、 历史上类似事件的情况、其他地区类似事件的情况等等。报道策划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报道客体的相关信息,才能对其本质和意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从而决定报道如何进行。 2.要熟知报道接受者的信息。如读者对这一新闻线索是否已经有所了解,他们对此选题的获知需求点究竟在哪 里,已知事件的读者对事件的反应、 有关专家对事态发展的分析预测、有关领导者对事件的态度和对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策划者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策划报道,而且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为报道的内容。 3.要详知报道竞争者的信息。如对一些意义重大、媒介普遍会加以报道的选题,要设法了解其他新闻媒介的报道方案,弄清其报道的规模会有多大、可能选择什么报 道方式等,这样才能针对竞争对手的行动,采取相应的对 策,在报道中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二、体现策划报道的感染力 1.通过新闻策划将报道做深做透。2012年初,百姓对 丧葬费过高怨声载道,因为其是每个家庭可能涉及到的 事,因此社会各界异常关注。报纸在介入相关报道前的选题策划中确定了全面、 权威、严肃的策划思路。具体的意图是,通过报道,既要让读者全面了解丧葬市场的情况,又要展现这一新闻事件后面的社会背景,分析过高收费带给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全面回答受众的疑问。如:《走不起的“黄泉路”》、《何时不愁上路难》等系列报道,反映社会各界的态度和反响,也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纷纷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对此加以重视,对丧葬费用 及相关服务价格进行调整。 这组报道有现场特写、深度分析、新闻背景、相关链接、新闻言论和规定条文,为读者提供了最全最深入的报道,得到了读者的良好回应。 2.通过策划,让晚报成为主流媒体。判断一个媒体是不 是主流媒体,要看它的影响力有多大。 《东北虎,你还虎吗?》,记者对横道河子东北虎繁殖饲养基地的老虎由于近亲繁殖,已经严重退化的现状,进行了大胆的剖析,指出东 北虎不单是个保护问题,还有如何 “野化”的问题。文章发表后,引起从多国内大媒体的关注。《羊城晚报》的记者依据我们的报道,也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在国内引起一定的反响。 3.通过策划让报道具有震撼力。新闻报道策划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且这种创造性的劳动通常是以一两个人为主、更多的人参与进行的。报道思路是设计报道方案所依循的思考途径,报道思路的形成有一个由酝酿期向明朗期过渡的过程。酝酿期是沉思和多方假设阶段,策划者在此时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处理,寻找报道的突破口,不断从正面、反面去进行各种假设,并让这些假设在头脑中反复组合、交叉、 43--

各类新闻稿范文

各类型稿件参考 (一)团支部立项、志愿活动 范文: 重温珍品档案感悟爱国情怀 ――2007级档案学团日活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及福建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9月28日上午,由福建省档案馆主办、福建省博物院承办的“福建档案珍品展”在博物院内的福建积翠园艺术馆拉开帷幕。借此机会,我院2007级档案学团支部开展了以“重温珍品档案,感悟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团日活动。2007级辅导员吴小英老师带领2007级档案学专业、2006 级图书馆学专业的同学,以及部分2009级研究生前往参观学习。 在解说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许多档案珍品。此次展出的档案珍品,上起宋景元年下至建国初期,时间跨度近700年,内容划分为清及清以前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三个部分。在参观期间,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历史知识,就“福建事变档案”、“福建方言英语词典”等档案和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与此同时,福建新闻频道、福建教育电视台、东南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此次福建档案珍品展从全省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遴选出了100多组(件)档案珍品,从多个侧面反映了福建发展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通过此次活动,2007级档案学的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保护方法等专业知识,同时也对学生发扬档案专业事业以启迪。 (文/许婷)(二)主题班会

范文: 我与祖国共奋进 ——记社会历史学院2007级图书馆学专业的主题班会为了加强同学的爱国意识,鼓励同学奋发学习,2009年10月14日,社会历史学院2007级图书馆学专业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主题班会在声情并茂的朗 诵中拉开了序幕。主题班会主要由“集体记忆,中国年代大事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知道”、“红歌歌名猜猜猜”、“回味红色电影”、“给祖国母亲的祝福”五个环节组成。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回答知识问答题目;并有同学上台演唱《我的中国心》,博得了同学们掌声阵阵;经典的《地道战》让同学们回味无穷。班会即将接近尾声,伴着歌曲《我们是光荣的图书馆员》,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在回顾中深刻体会到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鼓励着同学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与时代一同前进。 (三)社团活动、比赛 范文: 社会历史学院举办英语风采大赛 魅力英语,精彩人生。2009年10月31日,由社会历史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2008级学生会学习部、社团联合会英语俱乐部承办的英语风采大赛在致2-101举行。留美回国的李旳老师以及我校外国语学院的梁丽娥、李思福、赵国繁、John等几位老师受邀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们出席了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COMMUNICATION S 25

C ONTEMP ORARY 作为一个概念性极强、指向明确的新闻学概念,我们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去分析理解其价值意义:其一是矢量意义,其二是主、客体关系,其三是内容与形式。 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 最初的“矢量”是被应用于物理学的,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场感应强度等,矢量有方向和大小。早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知道力可以表示成矢量,且两个力的组合能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向量运算,均可使用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减法和乘法。 首先,新闻价值有方向。借助物理学上的“矢量”来解释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从新闻价值的方向上来说,其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且直接反映在3个方面:一是宣传意义,二是引导意义,三是教育意义。这3个方面集中到一点,都是一个上对下,主对从的方向定势。实际上,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注意到这种矢量的方向意义。论语《颜渊》中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德风”就是引导力、影响力、身传言教的问题。对新闻价值来说,是一个传播主体对受众客体的引导、教育、影响力问题,是主体对客体的方向问题,传与受的关系问题。因此,传播主体对事实价值的认定和选取,首先考虑的是方向明确架构下的“传”的效果。 其次,新闻价值有大小。在方向的前提下,新闻价值是有大小的,而这种大小充分体现在以新闻事实的价值为半径,且与传播速度成正比的马太效应的关系中。 新闻事实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大小,是事实价值,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大,那这个半径就长,其圆就大,影响力也大。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小,那这个半径就短,圆就小,影响力自然也就小。在事实价值既定的前提下,如果传播速度快捷,新闻的事实价值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复制或放大,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新闻事实传播的价值最大化所遵循的马 太效应,以一个式子来表示,即:M=n j·k Σx·t k 其中,x为新闻事实本身,t为传播速度,k为传播级数,M为整个事实传播的价值总和,即我们所讲的信息传播的增殖效应。 上面这个序列告诉我们,信息传播遵循马太效应。 其三,新闻价值有先后。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所体现来的先后关系,表现在文本前后。 通常我们讲的新闻价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有一个层次和先后的问题,但以往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我把这种先、后关系分别区分为文本前价值和文本后价值。我曾提出过一个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的价值体系,即图1所示。 所谓自在性价值,就是指文本前价值,是存在决定意识的那个“存在”的东西,是源价值。文本前价值是事实本身,是能够使实事成为新闻事实的那部分东西。哲学意义上的新闻事实,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符号再现的事实,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事实。新闻真实性至少应在3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其一,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 其二,对新闻报道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 其三,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发展要一致,实际上这是一种趋势真实、规律真实,这是一种大真实。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十分强调新闻的自在性价值,但在任何新闻实践中,都不可能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自在性价值。因为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新闻事实,实际上只是一种新闻语境下的新闻事实。比如汶川大地震以后,除了亲自到灾区去的人外,其他受众所能听到、看到、了解到的地震情况,全部或主要是媒介传播后的一种事实。因此,它只能是一个文本事实,语境事实。诚如沃尔特·李普曼在他的传世名著《舆论学》中提出的“拟态环境”一样。该学说认为,现实环境复杂巨大而又稍纵即逝,人类根本不可能直接获知,媒介成为公众了解现实世界的最好工具。但是,大众媒介并不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客观世界,它呈现给公众的只是一个模拟的世界,即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这是由于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要经过选择、加工。但是,由于公众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把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直接当作客观世界来对待。 文本后价值则是效果性价值。效果性价值是通过传播者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东西。比如,从它对人们的致利、致善、致美方面来说,这种效果性价值可能是一种精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文化价值;从对世界的解释方面来看,可能是一种认知价值和信息价值,因为它把真理告知人们,把事实告知人们,给人们提供认知世界、认识人类的资讯服务;从政治学的视野来看,可能是一种管理的价值;从舆论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引导价值、宣传价值。它可以借助“议程设置”来收到“沉默的螺旋”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在审美的视野里,它具有欣赏和感化的价值,可以使人们的灵魂、人格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文本后价值,是受众消费新闻的具体体现,是新闻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媒体是最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的这种方向关系、大小关系和先后关系,说到底是一种传者对事实的认可度和受者对信息消费的影响力。美国一位著名报人在其《报纸的良知》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报纸的影响力取决于它的两个未知品质和两个变量,“一个是力量的源泉—— —报纸本身,一个是它的对象,接受者,即读者。”⑧诚如亚伯拉罕·林肯在评价报纸影响力时说的,“有公众意愿的支持,没有什么会被击败;没有公众的支持,没有什么能成功。因此,塑造公众意愿的人能比颁布法令或下达命令的人走得更远。”⑨这应当说是对新闻价值矢量性特点的最深刻阐释。如何塑造公众意愿,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一个“矢量”特点的研究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价值观的演变有很大变化,概而言之: 新闻传播研究 图1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 自在性价值 制约性因素效果性价值 26

2016浅谈关于加强税务新闻信息工作的思考

2016浅谈关于加强税务新闻信息工作的思考 税务新闻信息是指导和推动税收科学发展的“催化剂”,是税务机关对内对外交流宣传的平台。近年来,税务系统高度重视新闻信息,各级税务机关努力在强硬件、严关口、高质量、优成果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了税务新闻信息上台阶、大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闻信息传媒呈现出多元化,特别是网络媒体优势凸显,使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宽,节奏感越来越强,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如何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加强税务新闻信息?笔者立足基层国税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深化认识 税务新闻信息作为税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税法、传达税情、反映税事、展示税貌、指导等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税务新闻信息有利于争取主动。税收需要党委政府的关心,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需要纳税对象的积极参与,需要上下左右的协调沟通。如果不利用新闻媒介,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和税收的宣传,就很难让社会了解到党和国家的税收方针和惠民政策,很难了解到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广大公民也就不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地位和作用、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如果不通过信息刊物载体传达税情、反映税事,上下级之间、单位内部就不能及时了解税收进展、动态,上级决策和领导意图难以在第一时间显现出来,我们的就容易产生被动。 二是做好税务新闻信息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在推进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过程中,税务新闻信息可以让群众通晓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了解税务机关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拥有对税收更多的知情权。税收透明度的增强,有利于促进税收行政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做好税务新闻信息有利于强化沟通交流。随着税收事业的发展,税收出现了不少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创新思维,创新,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推进了税收创新发展,在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形成了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如果不通过新闻信息渠道去宣传、推广这些经验成果,这不仅不利于经验成果的交流,还会影响到经验成果的快速转化。 二、正视问题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税务新闻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税机关新闻信息,特别是基层单位的新闻信息,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 一是人员老面孔多新面孔少。近年来,从省国税局到市、县(区)国税局,对新闻宣传和信息调研给予了足够重视,除在人、财、物力等方面尽可能倾斜外,还在为新闻信息人员减压减负、提高待遇、改善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但是,各单位,尤其是县(区)国税局,新闻信息人员的配置、后备力量的培养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与实际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基层国税机关新闻信息人员,除了担任全局之职之外,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行政事务,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二是作品数量多含金量少。由于基层国税机关新闻信息人员少、事务多,难以抽身到基层一线、到新闻现场实地调查采访,加之他们对一线和外勤业务部门的实际知之不详,无法以一名新闻信息人员特有身份和视觉感官去找亮点、抓重点,难以瞄准热点、关注焦点、主攻难点。进而在采写编辑新闻信息过程中往往凭直观、凭感觉,使作品浮于层面,缺乏有意识、有系统、有力度、深层次的报道,这样不仅对的推动作用不大,也难以辅助领导决策。

”悦读经典 读善其身“读书报告会新闻稿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七届“悦读经典读善其身”读书报告会决 赛顺利举行 (通讯员邓三成)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4月28日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主办、2013级思政承办的第七届“悦读经典读善其身”读书报告会决赛在东校区11教学 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现场的嘉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智勇、副书记谭泽春等众多学院领导、以及由学院副院长黄晓云和思政课部主任张志超等组成的五人教师专业评委组,同时活动举办方邀请了《长大青年》杂志社、长江文学社等社团组织的四位学生代表组成大众评委组。本次读书报告会分为预选赛和决赛两种赛制,共有来自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工学院等在内11名 选手进入决赛同台展示。 花香阵阵,鸟鸣锵锵;人间四月,书生琅琅。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精心准备的选手们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来一场思维火花和心灵体悟的激情碰撞。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选手张红燕向大家展示了经典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下的不平等状况,呼吁人们追求民主制下思想自由和平等权利。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彭小迪,以一段飘然若仙的柔美舞蹈开始了分享——《幽梦影》,她通过精炼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将中华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个性美和音韵美生动地呈现出来。15级思政学生宋兴慧向观众展示了《活着》里主人公徐福贵在面临好几场生离死别后,坦然地接受命运带给他的

不公,依旧友好对待这个世界的故事,令人触动颇深。整场报告会高潮不断,参赛选手各有所长,不分伯仲。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手宋兴慧获得一等奖,外国语学院彭小迪和城建学院郑志伟获得二等奖,其他选手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悦读经典读善其身”读书报告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办的特色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旨在弘扬领略经典著作魅力和促进阅读兴趣。正如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谭泽春所说,读书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经典著作属于每个人,多读书,读好书。

大学例会新闻稿范文6篇

大学例会新闻稿范文6篇 通过本次例会,希望让新一届的宿管会成员能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并期待在日后宿管会的工作中每位干事都充满信心,相信在部长的领导下,我们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10月17日19:30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党建办公室全体成员于中山学院3-202教室举办了新部员进入组织后的第一次例会。 继往开来,力创新高——合肥师范学院学生会本学期第一次全会顺利召开 xxxx年3月10日晚六点三十分,我院学生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本学期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一开始,学生会主席周柱成对学生会上半学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表达了对上半年工作的肯定,以及对学生会成员的希冀与鼓励。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他强调,学生会与干事之间要增强沟通与交流,随时了解,及时反馈,并指出,部分成员做事拖沓,干事懒散,缺少时间观念,组织意识不强。 因此,学生会在下半学期的工作重心应转向学生会内部的纪律整顿,要求学生会全体成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团学学习,积极参与到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当中。接着,办公室副主任张媛公示了上学期值班考勤状况,要求学生会成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增强纪律观念,培养组织意识。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我系在4月22日下午2点30分在2号实验楼xxx室举行开学第7周系例会。参会人员为系主任xxx教授、教学副主任xxx老师、教学秘书xxx、全体教师及实验员。 首先,xxx主任简单阐述了学院发展的动向。第一,院领导去南华大学考察,已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我系计科专业可以与其资讯工程学系实现对接。第二,我院专业学位评审目前处于整改计划的阶

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升编写教学文件能力。第三,学院希望各位老师提升教学效率,下学期尽量小班授课,老师们可 以将授课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多发表文章。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我系在5月13日下午2点30分在2 号实验楼114室举行开学第10周系例会。参会人员为系主任吴平贵 教授、教学副主任张海明老师、教学秘书韩芳,全体教师及实验员。 意气昂扬,扬帆远航 金风萧瑟秋光妙,激情满怀英气豪。xxxx年11月6日,由我院 校团委组织的第五届校学生会成立大会于我校章丘校区学术报告厅 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我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吴立伟老师主持召开。 届时,我校团委书记孙磊,副书记赵旭,宣传部部长李海涌老师, 实践部部长张磊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除此之外,我校第五届校学生会全体成员,第四届校学生会的代表以及校 记者站,校广播站等校级组织的学生代表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校学生会成立大会共分七项进行。大会伊始,全体起立齐奏《共青团团歌》,此次会议便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拉开帷幕。随后,由我校团委副书记赵旭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介绍了我校学生会的 组织结构,他指出,我校学生会由主席团统领其下14个部门共同完 成各项工作。 其次,他指出,学生会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学生会 成员作为联系师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必须要有真诚奉献的服务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及全面发展的成才意识,他的一番话让 全体学生会成员感触良多。语毕,由我校第四届学生会成员魏孟琦,以及新一届主席团成员许亚平,吴凤迪对我校学生会工作做了一下 总结和展望。会议最后,我校团委书记孙磊老师对本次大会做了总结,孙书记首先向同学们传达了省学联的会议精神,孙书记指出, 作为学生会的一员,要起于行,砺于行,止于行,积极投身于精神 文明建设。最后,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看了大学例会新闻稿范文还看了: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新闻价值)

第二章 新闻价值 2.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什么情形下的事实能够成为新闻 1.事实能够成为有价值的、值得叙说的新闻,前提之一是接收者的“不知” (1)即使事情发生了许久,对不知的人来说,仍然是新鲜的,因而这个事情对他来说可能是新闻。 接收者的“不知” 什么情形下的事实能够成为新闻 接收者对事实有兴趣、关心或需要 传播者、接收者双方相互认可 价值是一种效用(使用价值) 新闻价值是什么 事实是客观的 人们只保留、记忆对其有意义的那一部分信息 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人们本能关注新鲜的、警惕性的信息 的判断依据 对异常事物的关注 人们关注新闻的三方面价值驱动 坏消息综合征 对自身偏好的关注 关于新闻价值要素的十句话 新闻价值的要素 休梅克提出的新闻价值的四个方面 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排序会受环境影响 宣传性要求的压抑 新闻价值的实现被打上多重折扣 为自身利益而不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 传媒运作周期带来的对新闻价值实现的折扣 新闻价值

(2)“不知”的情形,包括刚才或正在发生的非常规事实、新披露的以前发生的事实、不知道的知识等。 (3)不能重复已知的东西,有新鲜内容,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之一。 陈韵昭与吴文虎两位学者在《我们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足以使一个事实构成新闻的第一个条件,在于事实是新近发生的,或是新近才公开暴露的,即事实须具“时新”的素质。 2.接收者对事实有兴趣、关心或需要 能否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常常被看成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核心尺度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兴趣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会对受众以后的需要选择产生影响,成为一种价值的评价尺度。 (1)不同传播者专注于不同的报道领域,在我国首先是传媒内部分工的结果,有些是记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的结果。受众对不同新闻媒体的选择、对具体新闻的选择,也是受其兴趣和需要支配的。记者采写新闻时,要时刻考虑读者的共同兴趣。 ①事实本身能够引发受众对其的兴趣,这一事实的价值属性是开启新闻发现、选择和接收的重要“阀门”。这种属性是在事实与人们感觉的关系中确定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②与事实本身的关系或需要,更是人们选择事实加以报道和接收的动因。我们生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如果不能随时感知它的变化、跟上它的变化,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没有对外界变化情况的感知,人就会失去行动的依据,同时也不能通过感知外部世界的变化。感知外界新情况是人的一种需要。 (2)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普通人接触最多的信息,是各方面的新闻。 ①各种传播途径,从传统的大众媒体到Web2.0的各种信息平台,每日每时报告着国际、国内和本地最近发生的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 4 课程学时数: 72 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专业2010 级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伦理道德与法规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高级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教学课程。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全面讲授采访的基础知识及技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及规律,为学生打好从事各种新闻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都必须具备的新闻基本业务基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坚持“学生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精神,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训练、课后实践,教育学生如何准确快捷进行新闻采访、精确有力地写作新闻。这种教学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新闻采访写作核心原理,使学生们在走进复杂的社会从事新闻报道前受到了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熟悉“*******”,掌握“*******”,重点掌握“*******” 熟悉新闻,掌握常用新闻评论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重点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评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解决新闻评论问题;重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具体写作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和较高的新闻评论工作者职业个人格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黑体五号) 主要内容:(宋体五号) 第一章绪论:理解新闻 第一节变化中的新闻特性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媒介产品生产的龙头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明确在信息时代,新闻特性的变和不变,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