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第二版)

某某某公司有机基地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五日

目录

01 有机大蒜生产操作规程 2

02 有机花生生产操作规程 4

03 有机南瓜生产操作规程 7

04 有机山药生产操作规程 10

05 有机芋头生产操作规程 13

06 有机萝卜生产操作规程 15

07 有机白菜生产操作规程 17

08 有机土豆生产操作规程 19

09 有机大姜生产操作规程 21

10 有机紫薯生产操作规程 23

11 有机牛蒡生产操作规程 25

12 有机彩椒生产操作规程 27

13 有机西兰花生产操作规程 30

14 有机圣女果生产操作规程 32

15 有机菠菜生产操作规程 34

16 有机油菜生产操作规程 36

17 有机茼蒿生产操作规程 38

18 有机茄子生产操作规程 40

19 有机韭菜生产操作规程 44

20 有机元葱生产操作规程 46

21 有机黄瓜生产操作规程 48

22 有机黄秋葵生产操作规程 51

23 有机作物贮藏规定 53

24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清扫规程 54

25 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定 55

26 档案记录和管理 56

27 产品批号的制定和使用规程 57

有机大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使大蒜达到有机产品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操作规

程进行生产和管理。

1、立地条件

基地选择在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酸碱适宜、排灌方便、通

风良好的地块。大气、土壤、水质条件均符合GB/T19630产地质量标准。

2、品种与备种

品种以金乡蒜、苍山蒜为主要品种。

茬口选择:大蒜选择前茬作物以玉米和大豆花生作物为主。前茬作物和轮作作物严格按

照有机产品食品生产操作过程中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

整地施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优质专用堆肥2000kg、有机肥100kg作底肥,撒

施均匀后立即进行耕翻,耕深20~30cm,细耙细耧2~3遍,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做

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做畦:多采用平畦栽培,畦宽—,畦梗宽20cm~30cm,高15cm。

3、选种与留种

播前选种在播种前,要从选种的蒜种中选择蒜瓣肥大、芽饱满、色泽洁白、无病斑、

无伤口的蒜瓣作种。剔除发黄、发软、虫蛀、有伤、茎盘变黄及霉变的蒜瓣。

收获后留种田间留种要选择无病地块,具有本品种形态特征和优良种性的植株留种,其叶片要无病斑、茎粗壮、蒜头肥大周正、外观颜色一致、瓣数相近、均匀饱满。留种的大蒜要适期收获并单收单藏。

4、栽培方法

播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秋分至寒露为播种适期。

播种密度与用种量确定密度时,必须考虑品种特点、种瓣大小、播期早晚、土壤肥力、肥水条件及栽培目标等多种因素。每亩3万~4万株,行距18~20cm,株距6~8cm,每亩用种量为150kg左右。

播种方法先在做好的畦内按行距开深3cm的浅沟,按株距将蒜瓣种在沟内,然后在其上均匀撒一层~的细土,播种完毕后用喷灌机械喷灌一次。

蒜瓣的按置方向因为大蒜叶片开展方向与蒜瓣腹背连线相垂直,因此,播种时蒜瓣腹背连线要呈南北向,这样长成的植株叶片在行间东西方向充分伸展,植株上、中、下层光照分布合理,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增产明显。

5、田间管理

发芽期的管理:播种后一般7~10天蒜苗出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但田间不能积水;中时及时划锄,防止土壤板结。

幼苗期的管理:以培育壮苗为目的,控制浇水,及时松土保墒,促进根深苗壮,确保安全越冬,春发有力。幼苗出齐后立即浇出苗水,然后进行中耕,土壤不粘时,再次中耕,深度以3~5cm为宜。小雪前后土壤封冻时,可浇冻水,以畦面不结冰为准,地表不粘后划锄1~2遍,提高地温,防止土壤板结,划锄晒2~3天后用脚踏一遍;气温降至0℃左右时,在畦面盖作物秸杆或树叶等。第二年天气转暖,气温回升到1℃以上时,逐渐撤去覆盖物,随即中耕松土,深度1~2cm,春分前后,浇返青水。浇水一律采用喷灌,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田间管理:采薹后立即浇催头水,以后每5~6天浇一水,直到收获前1周停止。在收蒜头前1~2天适量浇水,以疏松土壤,方便收获。

6、病虫害防治

有机大蒜病虫害防治,采取以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病的白皮蒜种为主栽品种。

培育壮苗:选择蒜瓣肥大、芽饱满、色泽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作种。施足基肥,浇足苗情水及越冬水,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物理防治: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捕捉、黑光灯诱虫等物理方法进行捕杀、诱杀。

在物理方法不能确保防治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植物源农药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必须符合有机产品安全用药准则的要求。大蒜发生的病虫害较轻,一般不需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可于4月下旬蚜虫始盛期的傍晚前,亩用天然除虫菊提取液25ml,兑水20㎏均匀喷雾。

7、收获

采薹后约20天左右,大蒜的底叶枯黄脱落,假茎松软,这时为收获蒜头的适期,一般在收获前1-2天浇小水一次,使土壤湿润松软,用手提拉假茎,拔起蒜头;若土壤干硬,应用镢、锨等工具挖松蒜头根际泥土,再行拔起。收获时轻拔轻放,防止蒜头受伤。

有机花生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顺应国际国内消费市场的潮流,满足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提高花生及副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此特制定有机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一、花生产品标准指标

花生产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用于榨油的大花生,要求含油率达40-50%以上,蛋白质含量为20%以上,粗脂肪含量为30%以上的品种。另一种是专门用于食用的中、小花生,要求含油率30%以上,蛋白质含量为40%以上,脂肪含量为40%以上,含60%以上亚油酸和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含B谷固醇三种成分。有降低血压和软化血管及补脑的作用。

二、生产基地选择要求

1、选择花生生产基地的要求

基地要按照GB/T19630-2005标准中有关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及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标准执行。

产地必须避开公路主干线,远离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选作为示范生产区域。

2、选择花生基地的标准

花生是深根系作物,适宜在土层不少于1米,排灌水条件良好,土壤有机质不少于%而疏松的土壤地种植。在丘陵地区,应选择坡度小于10度的中等肥力的沙壤或中壤地种植。忌选用下湿盐碱地或土地粘重的土地。

三、生产技术及措施

花生生产必须按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主要从种植技术,肥料的安全使用标准,科学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要技术各个环节认真抓起。

1、播前准备工作

选地:花生是深根系作物,适宜在沙壤土或中壤土栽培种植,要求土层深厚1米以上,土壤较疏松,地势平坦,排灌水比较方便,土壤通气性良好,比较向阳的地块种植。

整地:花生地要普遍进行深中耕20-25厘米,耕后及时杷耢,达到“深、平、细”。翌年早春顶凌耙耱,蓄水保墒。有水地区在播前5-7天,可浇好底墒水,亩用水40-60方。选种:在夏播情况下,一般中等肥力地块,选用发育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鲁花9号”。在春播情况下,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选用“鲁花13号”、“鲁花14号”、“鲁花16号”等优良品种。

2、实施科学安全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花生产量进行科学施肥。在播种前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的需肥要求,土壤养分及肥料的质量,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合理施肥。

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要求亩施有机肥料6000公斤以上(有机肥包括厩肥、绿肥、草木灰、沼渣、沼液、作物秸杆肥,饼肥等经过充分沤制的速效有机肥),应根据花生产量确定施肥量。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种植花生要求依次施足底肥效果较好。

3、播种技术

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去掉杂子、秕子、小籽、籽。

播期:当5-10厘米的地温达3-15℃时,即开始播种,在我县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5月初出苗,夏播一般在6月上旬播种。

播种深度:花生播种一般沙壤土4-5厘米,中壤地3-4厘米。

密度:一般在高水肥地,亩地留苗8000-9000穴左右,在中等水肥地亩留苗穴,一穴两粒种子。

4、科学管理措施

叶面喷肥:如果幼苗缺肥时,每亩用沼气液肥5公斤兑水30公斤喷施叶面,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调节生长:在高水肥地块,花生营养生长过盛,容易徒长,可采用合理密植、通风透光,控制花生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其多结果、结饱果。

浇水追肥:在花生的花针期,如天不下雨,土壤耕层50厘米含水量低于10%时,应结合亩追沼气液肥10-15公斤进行浇水,浇水时以顺畦沟缓慢浸润,浇匀,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收获:中早熟品种在9月中下旬收获,晚熟品种在10月初及时收获,如果收获过迟,花生会脱落在土壤里减少收入。收获后将荚果晾晒5-7天,待水分降到10%以下时即可收藏。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1、花生生长后期,常见病害为叶斑病,防治措施秋季深耕,避免连作,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2:150-200倍的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4次,每次用药液50-60公斤。

2、地上害虫主要是蚜虫、红蜘蛛危害,可用乙蒜素喷雾防治。

3、用黑光灯诱杀棉铃虫、蛴螬、蝼蛄等成虫,减轻危害。

有机南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南瓜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南瓜生产。

二、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19630-2005的规定,并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三、生产技术管理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品种:适宜于栽培的品种有贝贝南瓜、迷你南瓜。

种子质量: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90%。

种子用量:育苗移栽的无蔓南瓜每亩用种量200克,有蔓南瓜每亩用种量100 克。露地无蔓南瓜每亩用种量400克,有蔓南瓜每亩用种量200 克。

2、播种

播种期:春季1-4月均可播种,秋季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

播种方式:春季保护地栽培的,先将种子催芽后,再均匀撒播于苗床(盘)中或点播于营养钵中育苗。露地栽培的一般采用干籽直播,每穴播2籽种子。秋季栽培的可采取营养钵育苗或催芽后直播。

3、育苗

育苗设施可选用连栋温室、塑料棚、温床等设施育苗,早春以保温为主,夏秋季以遮阳、防暴雨为主。电热温床育苗,按100~120 W/ m2功率标准铺设电加温线。

营养土

3.2.1 营养土要求养分全面,孔隙度约60%,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性能良好。营养土用无病虫源菜园土50%~70%、优质腐熟农家肥50%~30%。

营养土消毒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10 厘米。加水3 升,喷洒床上,用聚乙烯塑料膜密闭苗床5天,揭膜15天后再播种。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将种子投入55℃热水中,维持水温均匀稳定浸泡15 分钟,然后保持30℃水温继续浸泡3~4 小时,用清水洗净粘液后即可催芽。催芽浸泡后的种子在25℃~30℃条件下保湿催芽36—48小时,7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苗期管理

3.5.1温度管理南瓜喜温、较耐热,不耐寒。冬春育苗要保暖增温,夏秋育苗要遮阳降温。

温度管理见表1。

3.5.2 水分视育苗季节和墒情适当浇水。

分苗当幼苗子叶展平至初生叶显露时,移入直径8 厘米营养钵中;也可在育苗床上按8 厘米×8厘米划沟、分苗。

炼苗早春定植前7—10天适当降温通风,夏秋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壮苗标准早熟品种苗龄40—45天,株高10~12 厘米,茎粗厘米左右,2~3片真叶,子叶完好,叶色浓绿,无病虫害。

4、定植

整地深耕耙平,作高畦,畦沟宽米,蔓生型南瓜地爬栽培畦宽—2米,吊蔓栽培畦宽米,无蔓型南瓜畦宽米。同时按种植密度开穴施基肥,穴宽30—40厘米,深13—15厘米。定植期 10 厘米最低土温稳定在15℃以上,苗龄3-4叶为定植适期,一般春季保护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上旬定植。秋播苗龄20天后定植。

定植密度

保护地栽培蔓生型南瓜地爬栽培的每畦一行,株距50 厘米,每亩定植700株;吊蔓栽培的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栽1200株。无蔓型南瓜行距60厘米,株距40~50 厘米,每亩定植1600株。

露地栽培蔓生南瓜畦宽—2米,株距50厘米,每亩种植 600—800株。

5、田间管理

棚室温度缓苗期白天25~30℃,晚上不低于18℃。开花结果期白天25℃左右,夜间不低于15℃。

光照调节南瓜开花结果期需要较强光照,设施栽培宜采用防雾流滴性好的耐候功能膜,保持膜面清洁。

湿度管理南瓜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50%~70%。

肥水管理

施肥原则不应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应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选用的肥料应达到国家有关主产品质量标准。

基肥每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有机肥50公斤。

5.4.3 追肥根据南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按照平衡施肥要求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开花座果前一般不施肥,座住1—2个瓜后,封行前亩施沼气液肥10 公斤,结合浇水施入。第一批果实采收后,每亩再施沼气液肥10公斤,兑水30公斤。春季大棚栽培的可覆盖有机农田作物秸秆以补充二氧化碳气肥。

浇水缓苗后选晴天上午浇一次缓苗水,然后蹲苗;根瓜座住后结束蹲苗,浇一次透水,以后5~10 天浇一次水;伸蔓期应少浇水,促进发根,利于壮秧;结瓜盛期加强浇水。生产上应通过地面覆盖、滴灌(暗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使土壤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南瓜不耐涝,多雨季节应及时排除积水。

插架或压蔓、整枝

插架保护地宜吊蔓栽培,露地可采用人字架或搭平棚栽培。

整枝、压蔓采用保护地吊蔓栽培的,可留单蔓或双蔓结瓜,摘除其余侧蔓。露地栽培的,对生长势过旺、侧枝多的品种,可去掉弱枝、重叠枝、或部分侧枝。蔓生型品种,主蔓长至60—7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压蔓,以后每隔30-50厘米压一次蔓,一般压3-4次。早熟密植的只压一次蔓。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化叶。

6、人工授粉保护地南瓜栽培需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在晴天上午进行,将开放的雄花花粉轻轻涂抹于雌花柱头上,每朵雄花可授三朵雌花。

7、采收嫩瓜在谢花后10-15天采收,老熟瓜在谢花后30-60天采收。

8、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植物源农药防治。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的残枝败叶和杂草,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生物防治使用颗粒体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保护利用天敌。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光控电击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有机山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山药生产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适用于本公司的有机山药生产。

一、有关定义和术语

1、有机山药指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山药。

2、零余子即山药茎蔓叶腋间着生的气生块茎,椭圆形,又叫“山药豆”,可作种子繁殖,用来更新山药栽子。

3、山药栽子山药上端较细,具一隐芽和茎的斑痕,通常用来做“种”栽植,称“山药栽子”。

二、产地条件

产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

1、产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染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染等污染源。

2、产区灌溉用水、大气、土壤必须符合GB/T19630-2005标准。

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1、定植前准备

选用良种

选用抗病虫、高产、优质的当家品种—新城山药。

栽培方式

山药栽培选择纯作方式。在同一块地片上栽植山药,采用隔沟轮换种植的方法,种植山药的地片每隔3年轮作一次。

培养栽子

12

山药栽子选择已栽培2-3年的优质山药繁殖栽子,把块茎切成长10-15cm小段(俗称山药段子)作种。如扩大种植面积,可用气生块茎(俗称“山药豆子”)于当年繁殖成山药栽子,翌年使用。

整地开沟

选择土质疏松、干燥,土层深厚(130cm左右)、肥沃,排灌方便,PH值-,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的沙质土壤,在冬季至清明前进行整地开沟。按行距1m挖南北向深沟,沟深120-140cm,沟宽30cm。

2、适时种植

种植时间

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选择符合栽培特征、无病块、根上端较硬的种块种植。

栽植密度

适宜的密度为每667m2栽植3500-3800株。栽种时用锄头顺垄开沟种植,株距20-25cm。栽前先灌足底水,将栽子平摆于沟中,将芽朝上,然后覆土10cm培成垄,垄高15cm左右,两边用脚踩实。

施足基肥

下种后到出苗前,将种植沟两侧行间的土壤深翻20-30cm,一次性施入基肥:每667m2施腐熟优质粪肥5000kg,腐熟饼肥300kg,有机肥 50kg,充分混合好后施入,并与翻土再充分混合。

3、田间管理

及时搭架春季当苗高25cm左右时,用长2m的竹竿搭一牢固的“人”字形支架,架高-2m,然后引蔓上架以利通气透光。

浇水定植后苗期基本不浇水,在茎叶旺盛生长后期保持土壤见干不见湿;块茎膨大期应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在伏雨季节每次大雨过后,应及时排除积水和进行“涝浇园”。

追肥在9月下旬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有机肥20kg。

中耕除草

山药定植后浅中耕1次,以后每次浇水和降雨后都应进行中耕。中耕时宜浅不宜深,以免损伤根系。

剪枝、摘花蕾

当中上部的茎蔓叶腋间生长出“零余子”(山药豆)的花蕾叶时,除留下结“零余子”的植株外,其它植株花蕾应全部抹掉,并及时剪去侧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并利于通风透光,使养分集中于块茎膨大部分。

收获

山药从遇霜后茎叶枯黄时起,一直到次年3月底收获产量最高,一般每667m2达2000kg以上。由于山药皮很薄,在挖山药时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也可以留在地里到第二年清明前后收获,但越冬前须盖土防冻。

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山药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主要病害有斑纹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

病害防治

4.2.1斑纹病:①实行轮作,避免连作。②清洁菜园。③6月初和8月初分别喷洒1:1:2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波尔多液胶悬剂1次,每亩次用量50kg。

4.2.2炭疽病:①常发地或重病地避免连作。

虫害防治

斜纹夜蛾:利用黑光灯诱杀。

有机芋头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芋头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有机芋头的栽培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三、基地选择

1、地势:选地势平坦、排灌良好、背风向阳、交通方便、便于产品运输。

2、土壤质地:选择耕作层深层、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肥沃土壤。

3、水源:有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能力,包括水源、水质、提水动力和送排水工程,地下水位低,无盐渍化和其他污染。

4、大气:远离烟尘、有害气体、污染源,距公路干线150-200m以外。

特别强调: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除远离工业、矿业等污染源,要避开污染源的下风头或河流下游方向;并根据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对拟建基地的土壤、灌溉水源、大气等进行检测。

四、品种选择

根据我县的栽培条件、气候条件、市场情况等,选择生长势强、芋形好、产量高、适宜出口、加工、在本地通过实验筛选出来的优质品种。如莱芋2号、8520等。

五、种芋处理

1、选种晒种:栽前仔细选种,要求选用单个重量50g左右的整芋播种,且无病、烂芋:选种后晾晒10天左右,促使伤口愈合,打破休

眠。晾晒时严防冻害。

2、种芋分级:为保证芋苗整齐,旺盛生长,按照大小形状均匀一致的要求将种芋分级。

3、适温催芽:晒种后,将种芋放在温度为13-15℃的适温环境下催芽,待芽发即播种。

六、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1、栽培方式:露地栽培

2、播种期:露地直播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

3、整地施肥:针对芋头需肥量大,尤其钾肥的习性,一般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

3500-4000kg/667㎡,有机肥50-100kg/667㎡。

七、田间管理

1、种芽刚露出地表后,及时助出苗。

2、肥水管理

施肥:芋头生长期长,需肥量大,耐肥力强,除施足基肥外,必须多次追肥。芋苗期需肥量不多,可不施肥。随地上部生长逐渐旺盛,结合培土追肥2-3次。

浇水:芋头耐涝怕旱,芋头生长前期气温不高,生长量大,维持土壤湿润即可;中后期及球茎形成发育期时需充足水分,小水勤浇,保证地面不见干。

科学培土:培土时只盖芋头,不压叶片,充分利用光能促进芋头生长,这是芋头高产的关键措施。培土时间一般露地栽培6月份,地上部迅速生长、芋头迅速膨大时开始培土,每隔20天培土一次,一次培土高5-7cm,一般培土2-3次。

八、适时采收与安全贮藏

1、适时采收:下霜前,芋叶变黄衰败,根系枯萎,为最佳收获期。此时收获的芋头淀粉及各种营养含量最高,风味好,产量高,一般产量为1500-2500kg/667㎡。

2、安全贮藏:长期贮藏的芋头,选择晴天采收,采收时整株挖起,晾干表面水分,除去残叶和须根,晾晒1-2天,选择干燥贮藏窖或壕沟,将整墩芋头层积堆藏,堆顶盖麦秸,最后封土35cm左右,使堆内温度在10-15℃。

九、病虫害综合防治

1、防治原则: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病虫测报,做到适时有效防治。

2、农业防治:选用优良抗病品种,从无病或轻病地选留种芋;合理轮作;及时铲除田间零星芋株,注意收集并烧毁残株;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排灌水。

3、生物生态防治:

防治虫害:利用草蛉、瓢虫等天敌昆虫防治蚜虫;铺、挂银灰色膜避蚜或利用黄板、黄皿诱蚜;利用黑光灯诱杀蛴螬、蝼蛄成虫。

防治蚜虫:可用1%苦参碱溶液400-1000倍液喷雾或%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

防治疫病:用木醋酸可防治。

有机萝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大田准备

整地时,耕深为20-30cm,耕耙三次,并充分冻垡晒垡,做到畦面细碎平整,同时施用基肥。深沟高畦为20-25cm。畦可为长条形,亦可为梳子形。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圈肥2000-2500千克。施用方法为沟施或穴施。

二、品种选择

有机食品萝卜栽培选用的萝卜类型与品种有:秋冬萝卜,秋天播种,冬季收获,生长期60-120天。一般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播种,11-12月上市。品种有青州萝卜、黄州萝卜、杂交萝卜等十余种。春夏萝卜:一般播种在3月上旬,收获期在4-5月,生育期70天左右。可露地栽培,也可地膜覆盖栽培。品种有双红1号、短叶13号、下抗40天,豫萝1号等。各有机食品生产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三、播种

直播,穴播,每穴5-7粒,每667平方米用种。播种深度为1-2cm,播后覆熟化的

细碎菜园土。夏秋播种者,覆盖遮阳网保墒、防暴雨。行距为40cm,每畦2-3行,穴距为20-30cm,视萝卜大小类型适当调整。要求根据品种特性适期播种。

四、田间管理

1、间苗与定苗

第1片真叶展开时第1次间苗,每穴留3-4株壮苗;第3-4片真叶展开时第2次间苗,每穴留2-3株;第5-6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

2、灌溉

播种时充分浇水,使土壤有效含水量80%以上,保证苗壮。出苗后少浇勤浇,土壤有效含水量60%以上,切勿忽干忽湿。夏天在傍晚浇水。莲座期或叶部生长盛期需水渐多,浇水量较前期为多。根部生长盛期应充分均匀供水,土壤有效含水量以70%-80%为宜。肉质根生长后期要求适当浇水,防止空心。不论何时,雨水多时均应及时排水。3、追肥

第一次追肥宜在植株在大破肚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宜在肉质根膨大盛期“露肩”时进行,每次每667平方米均腐熟圈肥5kg。最后一次追肥应在产品收获30天前进行。对于生长期较短的品种,可将追肥时期适当提前。

4、中耕除草

有机萝卜栽培过程中,以采用人工中耕除草。幼苗期宜前中耕,莲座期宜深中耕,封行后宜停止中耕。中耕、除草、培土工作宜结合进行。

5、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病害为萝卜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白锈病及炭疽病等病害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农业防治

5.3.1 创造事宜的生育环境条件

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障害;

深沟高畦,严防积水,清洁田园,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

5.3.2 科学施肥

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治土壤富营养化。

5.3.3 设施防护

防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3.4 虫害可用频振式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等诱杀。还可用昆虫性信息素、黄板或白板诱杀。田间铺挂银灰膜亦可驱除蚜虫。

6、采收

一般在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已圆、叶色转淡变黄时采收。秋冬萝卜中的三白萝卜等大型萝卜,可据市场情况提前、分批采收,每667平方米可产4000-5000kg;冬春萝卜宜在薹高15-20cm时采收,也可按大小分批采收。每667平方米可产3500kg左右;春夏萝卜采收时,薹高不超过10cm,否则易糖心和木质化。每667平方米可产1000-1500kg。采收过程中所用的工具要整洁、卫生、无污染。

采收时要将所收蔬菜的地块编号、管理人员姓名、采摘数量登记备案,以此来编制产品的批次号。

有机食品的采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单独进行采收、运输和储存。

有机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一、基地选择

基地按照GB/T19630-2005标准中有关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及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标准执行。选择在空气清新、远离污染源、水质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二、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胶州大白菜、鲁白8号、鲁白10号等优良品种。

三、整地施肥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工艺操作,保证工艺规程的严格、完整的执行,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有机肥车间的工艺生产和工艺管理。 三、有机肥产品定义: 以畜禽粪便及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有机肥用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40kg。 四、原辅料配比技术规程 1.原料及辅料 (1)原料:烟沫、褐煤、养殖场畜禽粪便、磷矿渣等。 (2)辅料:CM菌种等。 2.原辅料要求 烟沫保证水分10%以下,有机质60%以上;褐煤水分20%以下,有机质50%以上,腐植酸30%以上;粪便水份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份控制。原料不得夹杂有其它较明显的杂质。菌种由自己生产,活菌数保证2亿cfu/g,杂菌率≤30%。 3.配比工艺要求 (1)原辅料:C/N比控制在23-28。

(2)含水量:原料配比含水量控制在25%-40%。 (3)容重控制在0.4-0.8g/cm3。 五、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 1. 工艺流程 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 2.主要工艺条件 (1)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 (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 个/g以上。 (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米,宽1.5-3.0米, 长度任意。 (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时可达70-80℃。温度由低向高现逐渐升高的过程,是堆肥无害化的处理过程。堆肥在高温(45-65℃)维持10天,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均可被杀死。 (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度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3.发酵方式:平地堆置发酵 将原料和发酵菌,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25%-40%,堆成宽约2米、高约1.5米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编号:SM-ZD-73107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 操作者应按安全操作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防尘口罩、工作服、严禁穿拖鞋上班。 2. 混料前应检查各种混料机、送料机输送带、加料器是否正常,润滑油是否足够,电器是否安全。 3. 进入地沟查看必须停机后方可进入,且不得少于两人。 4. 进入地沟清理积料或维修设备时,必须停机后方可进入,且不得少于两人。 5. 先开动混料机,投料时必须按照配方比例准确投料,每次的碾混料量不得超过设备容量。 6. 混料设备运转时,不得接近,更不得用手触摸运转中的任何物件。混料人员倒料时不得踏入篦子,如发现一次扣发当事人当日工资。 7. 设备启动前由带班班长下达指令先给信号后启动,并要按设备操作程序启动或停止。

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第二版) 某某某公司有机基地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五日 目录 01 有机大蒜生产操作规程 2 02有机花生生产操作规程 4 03 有机南瓜生产操作规程 7

04 有机山药生产操作规程 10 05 有机芋头生产操作规程 13 06 有机萝卜生产操作规程 15 07 有机白菜生产操作规程 17 08 有机土豆生产操作规程 19 09 有机大姜生产操作规程 21 10 有机紫薯生产操作规程 23 11 有机牛蒡生产操作规程 25 12 有机彩椒生产操作规程 27 13 有机西兰花生产操作规程 30 14 有机圣女果生产操作规程 32 15 有机菠菜生产操作规程 34 16 有机油菜生产操作规程 36 17 有机茼蒿生产操作规程 38 18 有机茄子生产操作规程 40 19 有机韭菜生产操作规程 44 20 有机元葱生产操作规程 46 21 有机黄瓜生产操作规程 48 22 有机黄秋葵生产操作规程 51 23 有机作物贮藏规定 53 24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清扫规程 54 25 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定 55 26 档案记录和管理 56 27 产品批号的制定和使用规程 57 有机大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使大蒜达到有机产品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操作规 程进行生产和管理。 1、立地条件

基地选择在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酸碱适宜、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的地块。大气、土壤、水质条件均符合GB/T19630产地质量标准。 2、品种与备种 2.1品种以金乡蒜、苍山蒜为主要品种。 2.2茬口选择:大蒜选择前茬作物以玉米和大豆花生作物为主。前茬作物和轮作作物严格按照有机产品食品生产操作过程中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 2.3整地施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优质专用堆肥2000kg、有机肥100kg作底肥,撒施均匀后立即进行耕翻,耕深20~30cm,细耙细耧2~3遍,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做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2.4做畦:多采用平畦栽培,畦宽2.0—4.0,畦梗宽20cm~30cm,高15cm。 3、选种与留种 3.1播前选种在播种前,要从选种的蒜种中选择蒜瓣肥大、芽饱满、色泽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作种。剔除发黄、发软、虫蛀、有伤、茎盘变黄及霉变的蒜瓣。 3.2 收获后留种田间留种要选择无病地块,具有本品种形态特征和优良种性的植株留种,其叶片要无病斑、茎粗壮、蒜头肥大周正、外观颜色一致、瓣数相近、均匀饱满。留种的大蒜要适期收获并单收单藏。 4、栽培方法 4.1播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秋分至寒露为播种适期。 4.2播种密度与用种量确定密度时,必须考虑品种特点、种瓣大小、播期早晚、土壤肥力、肥水条件及栽培目标等多种因素。每亩3万~4万株,行距18~20cm,株距6~8cm,每亩用种量为150kg左右。 4.3播种方法先在做好的畦内按行距开深3cm的浅沟,按株距将蒜瓣种在沟内,然后在其上均匀撒一层1.5~2.0cm的细土,播种完毕后用喷灌机械喷灌一次。 4.4蒜瓣的按置方向因为大蒜叶片开展方向与蒜瓣腹背连线相垂直,因此,播种时蒜瓣腹背连线要呈南北向,这样长成的植株叶片在行间东西方向充分伸展,植株上、中、下层光照分布合理,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增产明显。 5、田间管理 5.1发芽期的管理:播种后一般7~10天蒜苗出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但田间不能积水;中时及时划锄,防止土壤板结。

流水线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流水线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检查线体各部位,确认运行环境安全后, 打开控制柜,合上控制柜所有的空气开关,使控制回路得电,同时“电源指示灯”亮。 2.按下“启动”按钮,线体启动运转,同时“运行指示”灯亮。 (二)关机: 3、按下“停止”按钮,线体停止运转,同时“运行指示”灯灭。 4、打开控制柜,断开控制柜所有的空气开关,使控制回路断电,同时“电源指示”灯灭。 (三)紧急停止: 5、如遇紧急情况时,按控制柜或线体头部、尾部的“紧急停止”按钮,线体立刻停止运行。 (四)维护及日常保养: 6、操作人员应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可见部位,及时清扫,定期清理倍速链槽内及线体其他区域散落的小五金件。 7、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脚踏开关、气管接头等气管连接部位,防止接插不良导致漏气或气压不足,及时清理空气过滤器内产生的废油。 8、设备维修人员应定期为减速箱、轴承及其它运动部件添加润滑油,操作人员定期清理线体工装板下及减速箱下的接油盘,保持线体卫生清洁。

流水线安全操作规程 FJ-SB-01-2014(B版) 9、设备维修人员应定期检查阻挡器紧固螺丝是否紧固,有无异常。 (五)注意事项: 10、流水线的日常开关机由生产车间指定专人负责,未经授权及无上岗资格人员禁止对流水线体进行操作。 11、正常关机时,按下停止按钮后,需待流水线体完全停止运行,各运送件,如:电机转轴、链条等完全停止工作,才能断开控制柜中的空气开关。 12、操作人员检查流水线时,不得用手或其它身体部位接触设备运动部件,确需检查或清扫流水线体时将流水线正常关机保证在断开开关电源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清扫等工作。 13、流水线发生故障或存在故障隐患时,应停止运行,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前来排查和修复设备。 14、流水线体出现紧急情况时,如:发生或将要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电气部位应发热而发出焦糊气味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断开电源,并立刻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切勿慌乱私自进行不正当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 1.1 选择土壤肥力中下等、岗平地、中性土壤中指小麦为宜。不宜在低洼地中指小麦。小麦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较大——PH6.5~7.5之间均可,不宜在酸性土壤栽培小麦。 2.整地 2.1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地块应少于3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翻耕22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2~15厘米;耕松深度25厘米以上。达到播种状态 2.2 必须伏、秋翻整地。 3、播种: 3.1选种:应选用适合本地特点的优良品种,经过风、筛选后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剔除病粒、瘪粒。 3.2播期:应在土壤解冻深度达5—7厘米时,掌握墒情,适时播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小麦最佳播种期为3月末4月上旬。 3.3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倒伏。密度过小,分蘖多,主穗与分蘖穗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熟期不一致。 早熟品种一般公顷保苗700—750万株,中熟品种公顷保苗650—700万株。公顷播种一般为280—300千克左右。 3.4播深:播种深度为3—4厘米。 3.5要求 3.5.1播种之前对角耙地一遍。以便灭草。若播种前耙地灭草效果好,则生长期间基本上不需再除草。 3.5.2播种不漏、不断条。 3.5.3播种深浅一致。 3.5.4播种覆土一致。

3.5.5播后及时镇压。 4、田间管理 4.1“苗耙” 4.1.1“苗耙”必须掌握“三情”——草情、苗情、地情。草情——大部分杂草已经发芽、处在即将出土的白芽期:地情——地面平坦,地表无残枝、残茬;苗情——三叶期。 4.1.2“苗耙”工具:一般使用中型钉齿耙或红星耙 4.1.3“苗耙”要求: 4.1.3.1作业慢速。 4.1.3.2斜向作业 4.1.3.3耙深不得超过播种深度。 4.1.3.4作业在露水干后进行。 4.1.4.5经常清除钉齿间残枝枯草堵塞。 4.2压青苗:压青苗具有提墒、促根、增蘖和防止倒伏等特点。小麦压肝苗的最佳适宜时期是“三叶期”。压青苗应根据苗情、墒情适时采用“V”型镇压器进行镇压2—3次。压苗程度以将苗压倒,叶片压伤但不折断为宜。 4.3视情况进行人工拔草。 4.4扬花期如若干旱时应进行灌溉。 5、收获 5.1机械联合收获作业:机械联合收获作业应在晚熟期进行。联合收割机在麦田中一次可完成收割、脱料、清离秸杆。 5.2割晒分段收获作业:当80%植株进行蜡熟初期时,先用割晒机割倒小麦植株,凉晒几日后,再用脱粒机拾禾、脱粒。 6、收后初加工 当小麦子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应该清选、初加工、装袋、入库。可选用大麦除芒机除芒,用清粮机除去杂质。入库时应选择早、晚进行,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进行,防止温度高引起子粒发烧。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 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原辅料领用操作规程 1领料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单上的领用要求,填写领料单。 2领料单经生产主管签字后,领料人员才能交给仓管申请领料,领取生产所需原料及辅料,领料时领料人员和仓管必须签字确认实领数量。 3领取来的各类原辅料必须分类整齐的摆放在物料暂存区,以易于识别。 二、上堆前原辅料混合操作规程 1原料预处理 如果原料水分过大,一定要将其晾晒或沥干,以满足配料混合后达到配方的技术要求。 如果所用原料是干原料,粒径≥2cm的必须粉碎以满足要求。 如果干原料水分≤10%而且硬度较大,可以将湿原料与干原料按配方比例先混合浸润24h后再处理。 2辅料预处理 辅料粒径≥2cm的要先粉碎均匀至达生产要求。 混在辅料里的硬块或金属物及长布线条等要先清除干净。 3混合搅拌 检查各类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输送带及搅拌机运行是否正常。 先将搅拌机下料开关关紧,开启搅拌运行开关,将各类物料按配比送到搅拌斗中。 物料添加完成后,将物料在搅拌机内搅拌,保证各类物料搅拌均匀。 原料搅拌均匀后,开启输送带,打开搅拌机下料开关(开口大小以物料不溢出输送带为宜)将物料装入运输工具,运输到发酵场。运输过程中物料不能装的太满,避免物料洒落,造成浪费及污染。 物料放完后,关闭搅拌斗下料口和输送的开关,进行下一轮的配料搅拌。 三、上堆发酵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合于堆肥发酵的整个过程。 2技术要求 参见堆肥发酵生产工艺规程。 3操作步骤 上堆 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在发酵场上堆成底边宽-,上边宽-,高-的梯形条垛,条垛之间间隔。 翻堆 每一天的上堆发酵原料作为一个批次,并插上堆肥发酵标识牌。原料上堆后在24-48h内温度会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h后,(但当温度超过70度后,必须立即翻堆)开始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 发酵结束

有机肥规程

浙江有限公司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有机肥产品 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有机肥用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20kg。 二、原辅料配比技术规程 1.原料及辅料 (1)原料:养殖场畜禽粪便。 (2)辅料:木屑、谷糠粉及菇渣等废弃材料。 2.原辅料要求 (1)粪便水份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份控制;粪便不得夹杂有其它较明显的杂质。 (2)辅料要具有良好吸水性和保水性、粒径不大于2cm、不得夹带粗大硬块。 3.配比工艺要求 (1)原辅料:C/N比控制在23-28。 (2)含水量:配比后猪粪的含水量控制在52%-68%。 (3)容重控制在0.4-0.8g/cm3。 三、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 1. 工艺流程

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 2.主要工艺条件 (1)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 (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 个/g以上。 (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米,宽1.5-3.0米,长度任意。 (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时可达 70-80℃。温度由低向高现逐渐升高的过程,是堆肥无害化的处理过程。堆肥在高温(45-65℃)维持10天,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均可被杀死。 (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度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3.发酵方式:平地堆置发酵 将畜禽粪、谷糠粉及菇渣等物料和发酵菌,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55-65%,堆成宽约2米、高约1.5米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2-5天可用机械或人工翻垛一次,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发酵中如发现物料过干,应及时在翻堆时喷洒水分,确保顺利发酵,如此经40-60天的发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有机生产管理措施及收获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生产基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19630.4-2005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3 定义 本手册引用GB/T19630.1~4-2005《有机产品》中的定义。 4 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4.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4.1.1 公司有机生产基地位于**新围垦区,产地区域及上风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理化性状良好,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小麦生产。 4.4.2 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有河流和道路等缓冲带,能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1.3 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有天敌的栖息地,能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

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4.2 种子 4.2.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4.2.2 种子质量 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2.3 种子处理 用90℃热水边倒边搅拌种子,5秒后加入凉水,使水温降至550C,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浸种6小时。 4.3 耕整地 进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耙茬应采取对角线法,不漏靶,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耙后应及时填压,以防跑墒。不漏压,不拖堆。耕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元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5cm直径的地块不得超过5个。 4.4 播种 4.4.1播期 秋萝卜收获后及时整地,准备小麦播种,一般在11月中旬。 4.4.2 播法采用15cm单条播,隔行播种,间隔一行等来年种西瓜。 4.4.3 播深播种镇压后的深度为3-4cm,误差为±1cm。 4.4.4 密度播种密度为常规播种量的一半,提倡精量播种。 4.4.5 播种质量秋整地的地块,做到耢平后及时播种,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或连续作业。播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播量,总播量误差为±2%,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种满种严。 4.5 施肥原则 以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工艺操作,保证工艺规程的严格、完整的执行,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有机肥车间的工艺生产和工艺管理。 三、有机肥产品定义: 以畜禽粪便及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有机肥用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40kg。 四、原辅料配比技术规程 1.原料及辅料 (1)原料:烟沫、褐煤、养殖场畜禽粪便、磷矿渣等。 (2)辅料:CM菌种等。 2.原辅料要求 烟沫保证水分10%以下,有机质60%以上;褐煤水分20%以下,有机质50%以上,腐植酸30%以上;粪便水份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份控制。原料不得夹杂有其它较明显的杂质。菌种由自己生产,活菌数保证2亿cfu/g,杂菌率≤30%。 3.配比工艺要求 (1)原辅料:C/N比控制在23-28。

(2)含水量:原料配比含水量控制在25%-40%。 (3)容重控制在0.4-0.8g/cm3。 五、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 1. 工艺流程 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 2.主要工艺条件 (1)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 (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 个/g以上。 (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米,宽1.5-3.0米,长度任意。 (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时可达70-80℃。温度由低向高现逐渐升高的过程,是堆肥无害化的处理过程。堆肥在高温(45-65℃)维持10天,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均可被杀死。 (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度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3.发酵方式:平地堆置发酵 将原料和发酵菌,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25%-40%,堆成宽约2米、高约1.5米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

有机肥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有机肥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一、车间人员及组织机构 车间主任1人:负责全面工作 车间副主任1人:负责生产技术工作 车间技术员1人:负责有机肥生产的技术工作,包括新产品的研发,日常化验和检验工作产品销售员1人:负责对外销售,包括寻找销售商,直销和政府采购等一切销售工作 翻抛车、铲车司机1人:负责驾驶翻抛车、铲车及简单维修工作 筛选工、包装工3-4人:负责生产后期的有机肥分筛配方和包装工作 二、车间生产条件 1.厂房及车间必须满足生产要求,设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原料、辅料与申请资料相符。 2.原料库及成品库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库房设施符合要求。 3.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工序符合操作规程,并能按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工艺流程与申请资料相符。 4.主要生产设备的类型和数量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与申请资料相符。 5.辅助设施配套齐全,能够保证正常生产和质量要求。 6.关键控制工序须有记录,有完整的生产台帐。 三、质量检验要求 1.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负责检验成品,场所固定,面积和房间满足需要。 2.专职的检验人员持证上岗。 3.成品检验标准必须按照NY525-2012对产品进行检验和验证。 4.检验仪器设备必须满足原材料主要指标和成品全项检验的要求。 5.计量要求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必须对每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验,并有记录。 7.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固定格式,设计规范,填写清晰,必须有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字。 8.每批出厂产品必须有质量合格证。 9.产品包装袋材质必须符合要求,包装袋标识必须符合要求。 四、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1.质量管理制度 (1)车间操作人员应确实依照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进行操作,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好温度、湿度、流量,确保每个环节质量达标。 (2)质检人员对每批次的产品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单,并做好原始记录和存档。(3)负责质量管理的领导要经常组织质量领导小组成对生产过程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确保产品百分之百符合国家标准。 2.质量责任制度 (1)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2)质量检验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3)质量检验人员应检验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检验数据要及时、准确、无误。(4)质量检验人员应认真搞好检验仪器的养护,保证标准溶液的准确性,使化验室满足准确的进行批量化验。 (5)对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出现质量事故的,要视情节,进行严肃处理工部。 3.成品检验制度 (1)对产品的检验和验证由质检部门化验室进行,检验和验证必须按照产品标准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立地条件 麦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松紧度适宜的粘壤土、壤土地。麦田不宜重茬,应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前茬以大豆、玉米为好。 2、耕作整地 麦田整地应采取深耕和深松相结合,三年深松一次,水地整地前如遇土壤墒情差,应先浇水一次。整地要达到深、透、细、平。对耕作整地较晚、墒情较差,土壤过分疏松的地块,播种前要镇压,使土壤达到齐、松、平、墒、净、碎且上虚下实。 3、施肥要点 播前结合耕地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推广重施底氮(肥)技术,氮肥一次底施,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亩施纯氮14公斤、磷6公斤、钾肥5公斤、亩产400公斤以下,亩施纯氮12公斤、磷5公斤、钾4公斤。 4、选种及种子处理 4.1选用优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水地:济麦22,烟农19;旱地:运旱21-30,临旱536,长6878。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除去秕籽,烂籽,破籽,病籽。 4.2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要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和吸浆虫为害区,应使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乳油拌种,对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等发生区,应选用粉锈宁拌种。 5、浇足底水 有水浇条件的,在播种前7—10天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 6.1播期。9月20日至10月7日秋分前后为播种适期,可提前或推后5至7天,杜绝霜降麦。 6.2播量。在适宜播期内每亩用种量—10kg,每提前一天播种,播量应减少,每推后一天播种,播量应增加,但最大不易超过15kg。 6.3播种原则先播山坡地,后播平川地;先播背阴地,后播向阳地;先播旱地,后播水地。 6.4播种方式。小麦播种应选用机播或耧播。对扩浇地、晚播回茬地、肥旱地可采用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的方式。 6.5播深4—5cm,深浅一致。 6.6播种后镇压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紧密接触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小麦抗旱能力。 7、田间管理 7.1出苗—返青期管理 7.1.1查苗,补苗,对缺苗行25cm以上的地块,用同一品种催芽进行补种。 7.1.2播种时墒情不足的地块,有水浇条件的,在小麦三叶期轻浇一次水,促进小麦分蘖。 7.1.3遇雨或浇水后及时中耕。对土壤悬虚的麦田,越冬初期镇压。 7.1.4浇好越冬水。有水利条件的,在昼消夜冻时,浇好小麦的越冬水,以利小麦安全越冬。 7.1.5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要对所有麦田进行重镇压。 7.1.6早春追肥。旱地麦田要利用追浆水进行追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用耧深施追肥,一般每亩追尿素—10kg 。 7.1.7小麦返青期要对所有麦田进行耙耱,对旺长的小麦田要进行重镇压。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前言 本规程由XX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XX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XX XX XX XX。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食品玉米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XX有限公司有机食品玉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3.2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2年~3年,新开荒地或撂荒地和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

3.3 缓冲带 有机玉米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隔离带,隔离带是自然植被,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 为防止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的搭配、与其他作物间作等。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并要求品种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 4.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禁止使用包衣种子。 4.3 种子处理 4.3.1 晒种 播前15d将种子晾晒2d~3d。 4.3.2 试芽 播前10d进行1次~2次发芽试验。 4.3.3 药剂闷种 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和矿物源性杀虫剂。 4.3.4 药剂拌种:

装配线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装配线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配线操作工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操作方法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配线操作工作业安全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93) 3规程要求 3.1装配线操作工必须具备基本装配线操作常识,熟悉安全操作方法与和维护方法。 3.2非本工种人员不得随便操作。 3.3熟悉工种危险源(或危害因素)。 3.4危险源(或危害因素)分析。 3.4.1物体打击 在装配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磕碰,挤压等伤害。 3.4.2触电 3.4.2.1人体直接接触到设备带电部位、电源等造成触电。 3.4.2.2设备漏电、设备因过载、短路、绝缘老化等引起电气火灾、触电等。 3.4.3其他伤害 违章作业造成人员伤害等。 4操作方法 4.1工作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 4.2将要装配的零件,有秩序地放在零件存放架或装配工位上,启动机械输送链设备前,应先检查传动链是否正常,然后向当班组长发出可以装配的信号,并由当班组长启动传动链。 4.3使用电动或风动扳手应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不用时,立即关闭电、气开关,并放在固定位置,不准随地乱放。 4.4使用压床压配零件时,零件要放在压头中心位置,底座要牢靠,压装小零件要用夹持工具。 4.5在装配中,多人操作时,要统一指挥。停止装配时,不允许将大型零、部件吊悬于空中或放置在有可能滚、滑的位置上,中间休息应将未安装就位的大型零件用垫块支稳。 4.6产品试车前应将各防护、保险装置安装牢固,并检查机器内是否有遗留物,严禁将安全保险装置有缺陷的产品交付试车。 4.7在使用起重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4.8正确握持风动工具,防止套头飞出伤人。 4.8装配过程中,如有异常现象发生,立即停止装配线运转,并通知有关维修部门检查维修。 5应急措施

流水线安全操作规程

流水线安全操作规程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流水线安全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对流水线基本危险因素进行了识别,编写了操作要领及要求,以及在异常及紧急情况下的一般应急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流水线的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 2、本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 a)触电(误操作); b)火灾(电器引发); c)手套或衣物卷入传送带受到伤害; d)其它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3、操作要领及要求 3.1工作前 3.1.1检查设备接地装置是否完好,否则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查看,禁止开机 启动。 3.1.2查看确保传送带上及其周围没有杂物,传送带上没有人员正在维修或 操作。 3.1.3严禁湿手操作电源或电器。 3.1.4开净化系统(抽风)。 3.2工作中 3.2.1开机后首先确认流水线有否有振动或异响,传送带是否有停滞或跑 偏,若有上述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查看维修。 3.2.2查看传送带传送速度。如不合适,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调整,不允许自 行调整。 3.2.3严禁螺丝、刀片等尖状物掉入传送带内或用记号笔、刀片乱写或划, 以免刺伤、划伤传送带。 3.3工作后 3.3.1关闭电源总闸,整理流水线、电烙铁和排烟管等,将其归位。台面须 清洁和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关闭净化系统。 3.3.2定期对传送系统进行保养和打扫,确保其正常工作。 4、应急处理 4.1若发生火灾等危及人身安全的突发事故,应立即按下机台急停开关,并切断 电源,火警电话“119”。同时组织灭火。 4.2若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现场人员必须第一时间抢救伤者,迅速使触电者脱离 电源,移到空气新鲜通风处,急救电话“120”,保护好现场,同时对触电者 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LB/T 004-2018 黄淮海北部地区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2018-04-03发布 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

前言 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天津市绿色食品办公室、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忠、张志华、郑成岩、张玮、马文宏、张凤娇、王莹、任伶、刘烨潼、邓艾兴、张凤媛、刘培源、赵荣、张雪涛。

黄淮海北部地区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建立技术档案。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西省绿色小麦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地块应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排便利。选择区域的全年≥10℃的积温在3500℃以上,小麦播种至成熟期>0℃积温在2200℃以上,生育期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全年无霜期大于135d,降水量440mm。 4品种选择 4.1选择原则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选用经过国家或者黄淮海北部省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节水、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小麦品种。 4.2品种选用 北京市小麦种植可选用农大211、农大212、轮选987、中麦175和农大5181,天津市可选用津农6号、中麦996和津麦0108,河北省可选用观35、石麦15、石新828、邯麦13、

生产流水线安全操作规程

生产流水线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提高生产力,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生产时的产品,半成品零配件的输送。 三、操作规程 3.1.机器需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 3.2.开机前需做好以下工作 (1)检查气管有无破损、漏气; (2)检查插座、电源线有无破损。 3.3.正常开机后,需做好以下工作。 (1)细听机内是否有异响; (2)检查传输带是否有停滞、跑偏的现象; (3)预设数显速度按制器、调整传输传输速度,以适应产品传输进度要求; 3.4.使用过程中,不充许螺丝、刀片等尖状物掉入传输带内或用记 号笔、刀片乱写或乱划,以免刺伤,划伤传输带。 3.5.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故障或机内有异常响动时,须马上切断电 源并及时通知生技课技术员。 3.6.使用完毕需关闭总阐,整理流水线、电烙铁、电批、排烟器等 工装夹具需归位,台面需清洁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四、注意事项

4.1 严禁非本厂人员进场观看喧哗,严禁操作人员在运行的传 送带的上方或者下方通过,严禁酗酒上线操作,严禁在操作时与他人说话打闹。 4.2 严禁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调整或检查转动部件。 4.3 开机前需先开总开关,然后开分部开关,关机时反之,先 关分部开关再关总阐。 4.4 开始空运行时,应注意皮带有无跑偏,各位置有无异响常。 4.5运行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卡顿及震动异常,或者电机发烫异 常,链条堆积,噪音异响等现象。 4.6 出现电气失灵,漏电,流水线皮带磨出粉尘等现象时,需 要立即停机调修,解决异常后,方可再次开机。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4.7

有机肥生产制度

有机肥生产制度 一.质量检验工作管理制度 1.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2.质量检验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3.质量检验人员应检验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检验数据要及时、准确、无误。 4.质量检验人员应认真搞好检验仪器的养护,保证标准溶液的准确性,使化验室满足准确的进行批量化验。 5.对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出现质量事故的,要视情节,进行严肃处理工部。 二.配方工作管理制度 1.产品配方由质量部门负责制作,由配方负责人签字,经厂长批准方可使用。 2.产品配方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含量配比、产品规格、生产日期,原料配比。一般情况下,各种原料以千克为计量单位,特殊情况需注明。 3.各种产品配方应由质量部统一保管,不得外借、丢失。

4.质量部门制作配方完毕后,按配方填写产品下料通知单。由生产班长。组织实施并保管,生产结束时将下料通知单交与质量部存档。 5.车间生产要严格按配方规定的原料取料,不许私自篡改。 三、原料质量管理制度 1.供应部门应按原料质量的国家标准及进厂原料验收标准与供方 签定采购合同,并对供方进行评价、确定合格供方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 2.原料进厂后,保管员要及时通知质检部门对进厂原料及时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填写报告单,并依据供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判定是否合格。报告单送厂长、生产部门、供应部门各一份,质检部门存档一份,质检部门不能检验的项目,应要求供方提供验证证明。 3.供应部门保管员按检验报告单对进厂原料进行标识,生技部门根据原料报告单制作产品配方,对不合格原料由供应部门与供货方协调处理。 四、成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1.成品库保管员对成品负责管理,生产班要按成品保管制定位置摆放,保管员对每班次产品入库同时抽查袋重(每次10袋),并做

电化自动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

电化自动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 一、注意事项 1、每天上班时要穿好防酸、碱劳保鞋、口罩等。 2、应检查各操作位置是否处在正常状态。 3、电器开关的安全装置必须齐全、操作灵活可靠。 二、操作流程 1、工件装挂必须牢固,并要考虑电力线分布情况,防止工件遮避与掉入槽底。 2、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4号令。 3、应危险品和剧毒品时应穿好围身布、耐酸手套、防毒口罩等劳保用品。 4、在氧化过程中,应经常注意设备是否正常移动、运转,是否处在良好状态。 5、操作工作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6、搞好环境污染保护等工作。 三、收尾工作 1、对氧化好的工件要注意保管。 2、打捞好掉在槽中的工件等。 3、打扫好工作场地,掩盖好槽液。

4、检修设备时必须挂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且必须专人负责;谁挂谁取,对可能遗存有毒物品或有毒气体的设备,必须经过无污染的水冲洗或通风排气后,经确认无遗存有毒物品或有毒气体才允许实施检修。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电工必须具备必要的电工知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熟悉供电系统和各种配电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电工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种安全用电规定,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仪表和防护用具、设备是否完好有效。 3、各种电气设备一律必须在停机、断电情况下取下熔断器,并挂上“禁止分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后方可进行工作。 4、每项维修结束时,必须清点所带工具、零件以防遗失和留在设备内造成事故。 5、低压设备上必须进行带电工作时,要经过领导批准,并需要有专人监护,工作时要穿好防护服,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并站在绝缘垫上进行。 6、电器或线路拆除后,必须及时用绝缘包布包扎好,熔断器的容量要和设备与线路安装容量相适应。 7、工作时,工作位置周围不得有各种易燃易爆及其他影响操作的物件。 8、登高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使用梯子时,梯子和地面之间的角度发60℃为宜,并需有防滑措施,使用人字梯时,拉绳必须牢固。 9、在启动发电机组之前,必须认真检查机组各变速箱、离合器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原辅料领用操作规程 1 领料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单上的领用要求,填写领料单。 2 领料单经生产主管签字后,领料人员才能交给仓管申请领料,领取生产所需原料及辅料,领料时领料人员和仓管必须签字确认实领数量。 3 领取来的各类原辅料必须分类整齐的摆放在物料暂存区,以易于识别。 二、上堆前原辅料混合操作规程 1 原料预处理 1.1 如果原料水分过大,一定要将其晾晒或沥干,以满足配料混合后达到配方的技术要求。 1.2如果所用原料是干原料,粒径》2cm的必须粉碎以满足要求。 1.3如果干原料水分w 10 %而且硬度较大,可以将湿原料与干原料按配方比例先混合浸润24h 后再处理。 2 辅料预处理 2.1辅料粒径》2cm的要先粉碎均匀至达生产要求。 2.2混在辅料里的硬块或金属物及长布线条等要先清除干净。 3 混合搅拌 3.1 检查各类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输送带及搅拌机运行是否正常。 3.2先将搅拌机下料开关关紧,开启搅拌运行开关,将各类物料按配比送到搅拌斗中。 3.3 物料添加完成后,将物料在搅拌机内搅拌,保证各类物料搅拌均匀。 3.4 原料搅拌均匀后,开启输送带,打开搅拌机下料开关(开口大小以物料不溢出输送带为宜) 将物料装入运输工具,运输到发酵场。运输过程中物料不能装的太满,避免物料洒落,造成浪费及污染。 3.5 物料放完后,关闭搅拌斗下料口和输送的开关,进行下一轮的配料搅拌。 三、上堆发酵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合于堆肥发酵的整个过程。

2 技术要求参见堆肥发酵生产工艺规程。 3 操作步骤 3.1 上堆 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在发酵场上堆成底边宽 1.8m — 3.0m,上边宽0.8 — 1.0m,高1.0m — 1.5m 的梯形条垛,条垛之间间隔0.5m。 3.2 翻堆 每一天的上堆发酵原料作为一个批次,并插上堆肥发酵标识牌。原料上堆后在24—48h 内温度会上升到60 度以上,保持48h 后,(但当温度超过70度后,必须立即翻堆)开始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 3.3发酵结束 发酵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温度由低向高再逐渐回落,此时物料应无任何异味,即可结束发酵。 4 记录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除进行翻堆操作外,应每日测量、记录发酵温度,做好《发酵监控记录》。 四、物料干燥粉碎及入库操作规程 1 干燥 1.1 晾晒 将发酵完成的堆肥在晾晒场地上均匀的摊开,摊晾厚度不能超过20cm,并不时的翻晒使物 料均匀快速的晾干。 1 .2粉碎及筛分 当堆肥晾晒至水分小于25%后就可以进行粉碎筛分(筛网孔径3mm )。开启粉碎机电源至少10s 后才能向粉碎机中投放物料, 投放物料的速度要均匀。第一次筛分的筛上物集中进行二次破碎筛分处理,二次筛分的筛下物与一次筛分的筛下物混合后进入下工序。(粉碎前先检查破碎机刀片是否完整, 运转是否正常;筛分机筛网是否破损, 如有问题应立即更换和维修。) 2 入库 2.1 将筛下物混合好后,通知化验室抽样检测,如果库存时间长每月都需要定期抽检。 2.2在保存的过程中每一批的堆肥必须分开对放,堆体不能高于 1.5m,并插上标识牌,定期 进行巡检,防止成品受潮变质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