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第九章

财政学第九章

财政学第九章
财政学第九章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受益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应该同人们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状况相联系

①购买②分配③消费④占有

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水平相适应

①消费②生产③交换④收入

2.以政府获取收入时的不同权力(或手段)为标准的分类方式,被称为财政收入的()分类

①来源②形式③价值④部门

4.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①获取财政资金②进行收入再分配③改善资源配置④稳定经济

5.从公共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①政府债务②国家税收③企业利润④政府收费

6.为了合理地运用政府收费这一财政收入形式,政府收费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①盈利②非盈利③效率④公平

7.政府对社会产品中的转移价值部分进行分配势必造成()的萎缩,从而使简单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①资本②投资③消费④交换

8.按受益原则征收财政收入可以使社会成员的()降至最低

①效率水平②效率损失③福利水平④福利损失

9.从理论上讲,资本的()部分是社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基础

①新增价值②剩余价值③转移价值④成本价值

10.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财政税收的()能力加强,这就为财政提高分配比重奠定了基础

①支付②分配③需求④承担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在为满足财政支出的资金需要而进行的收入筹资活动中,必须正确()等一系列问题

①选择财政收入手段②处理公共部门关系③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

④均衡供求关系⑤确定财政收入的规模

2.从合理分担政府活动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有()

①公平原则②受益原则③效率原则④稳定原则⑤支付能力原则

3.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等主要形式

①税收收入②债务收入③国有经济收入④专项收入⑤政府收费收入

4.政府对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将受到()等因素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制度②公共品供给的特殊性基础③政府的主观愿望

④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⑤短期融资的需要

5.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分析包括了财政收入的()等方面的内容

①所有制构成②价值构成③产业部门构成④政府部门构成⑤社会成员构成

6..政府来自国有资产的收入形式主要有()

①上交利润②股息红利③承包费④租赁费⑤折旧费

7.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基本社会经济制度的选择③价格④特殊情况⑤管理水平

三、解释题

1.财政收入

2.受益原则

3.支付能力原则

4.财政征收程度

5.政府收费收入

四、简答题

1.简述财政收入的作用。

2.简述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3.简述财政收入的征收原则。

4.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2.财政收入形式构成的变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③2.④3.②4.①5.②6.②7.①8.④9.③10.④

二、多项选择题

1.①③⑤2.②⑤3.①②③⑤4.①②④⑤5.①②③ 6. ①②③④7.①②③④⑤

三、解释题

1.财政收入:对于财政收入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释。

第一,它是指政府为满足财政支出的资金需要而必须进行的筹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解决怎样筹资(运用什么财政收入手段).从哪些方面去筹资(财政收入有哪些来源)以及能够筹到多少资(财政收入的规模可以有多大)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无论政府在上述三个方面怎样选择,筹资的结果都会形成归政府占有和支配的财政资金。这些财政资金也称为财政收入。

2.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应该同人们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

的消费状况相联系。消费多的多分担(多交纳),消费少的少分担(少交纳)。受益原则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种分担和交纳的方式能使个人福利损失降至最低,因而也是最符合效率要求的。但是,这种原则的贯彻执行必须取决于人们正确表达对政府提供物品的需求,否则就没有可操作性。然而,由于政府提供的物品绝大部分是公共品而使人们很难正确表达其需求,这就必然使受益原则在现实执行中面临困境。

3.支付能力原则: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支付能力相联系。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多交纳,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少交纳。支付能力原则的优点首先在于它能更好地解决征收过程的操作性。其次,它还可以在收入过程中贯彻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但按这种原则征收造成的福利与效率损失则较大。

4.财政征收程度:指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这是一个相对数指标,主要反映一国政府参与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程度。

5.政府收费收入:政府收费收入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行政管理服务和服务时以管理者或供应者的权力向被管理对象或消费服务的消费者收取的费用。一般由行政管理性收费、事业服务性收费和专项收费构成。

四、简答题:

1.

①政资金的作用。

②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收入再分配、改善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2.

①受益原则。

②支付能力原则。

3.

①税收②国有经济收入③政府收费收入④债务收入

4.

①资本转移价值

②劳动者工资

③企业利润.

五、论述题

1.

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指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首先,是经济因素对财政收入绝对额的影响。经济是财政的基础,国家的财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反映。经济越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可供财政分配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即使是财政参与分配的程度不变,政府财政收入通常也会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基本同步的增长。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相对额(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的影响也十分大。经济的发展,会使个人收入(包括劳动工资和各种资本收益)不断增加,抽象地看就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财政税收的承担能力加强,这就为财政提高分配比重奠定了基础。

②制度因素:首先是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对政府财政的职能和作用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进而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分配程度。不同的制度下,政府的职能大小不同。职能大财政支出的增长,会加大政府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程度,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会不断上升。反之,随着政府职能的缩小,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自然也会不断降低。除此之外,在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制约下的各国的产权制度、企业制度以及劳动工资制度等都会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分配政策和收入制度产生影响,并反映到政府财政收入的规模上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其他因素包括价格、意外灾难和管理水平等。价格因素对财政收入规模的

影响通常不是实质性的,主要表现为对财政收入货币表现形式的影响。当一国的财政收入制度主要采用累进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时,以货币计值的各种收入所得会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大,其纳税所适用的税率也会随之升高,这就必然起到提高财政收入分配比例的作用,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就会快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反之,价格水平下降时,财政收入的下降幅度也会大于价格水平的下降幅度,起到降低财政收入分配比例的作用。此外,如果一国价格水平的提高是由于财政性货币发行所引起的,则政府财政收入会因此而获得额外的增加,这通常被称为通货膨胀税。在后面两种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④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意义是为了使政府财政收入的规模有一个适度的水平。

2.

①基于于社会经济制度的约束。社会经济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或国家代表全体社会成员所有的情况下,政府便可以更多地凭借对生产领域的直接控制去获得财政收入。生产资料绝大部分归私人所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中,政府就无法直接从生产领域去获取财政收入,因而只能更多地选择以政治权力为依托的税收收入的形式。

②基于公共部门供应的特殊性。理论上讲政府在获取财政收入时应尽量减少效率损失。这里的效率主要是指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效用最大和个人在交纳财政收入时的福利损失最小。然而,从现实来看,则存在着两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一,政府的绝大部分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纯公共品,人们通常不会真实地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因而从技术上讲无法按需求状况去直接收费,这就决定了政府的绝大部分财政收入都不得不采用受益与交纳相分离的税收形式来筹集。第二,即使是在那些可以从技术上解决收费问题的公共部门,也会由于其具有的垄断性以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不一致性,而使收费的订价过高。为了使收费符合效率的要求,就仍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机构,这同样会增大收费成本。

③基于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这一种作用的发挥需要更多地运用形式多样的税收来实现,需要政府调节和改善的社会经济问题越多,税收的作用就越大。这也就自然使得税收在现代各国的财政收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④出于短期融资的需要。税收是一种强制无偿的收入形式,其征收要求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因而是不能随时改变的。这样,当政府出于各种政治的、军事的或是经济的原因需要在短期内筹得大笔资金时就自然会考虑选择债务收入的形式。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pdf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 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 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 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如图)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 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 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 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 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 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 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 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地方财政学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辨析简答综合 第一章导论 1、地方政府的特点 (1)、身份双重性 (2)、职能双重性 (3)、地位隶属性 (4)、权力有限性 2、地方财政存在的依据有哪些? (1)国家管理的层级性 一、财政与国家职能的实现 1、国家职能与财政 2、财政对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的作用 二、国家与国家管理的层级性 1、从公共物品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改善公共物品的质量,贴近民众需要。 2、从行政管理效率的角度看 行政管理成本最小化增强政府责任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可治理性 3、从政策创新的角度 政策实验和创新 (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一、公共产品需求的层次性 1、财政与公共需求的关系 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公共物品上。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决定了公共需求只能通过政府财政活动集中提供或者由具有政府性质的社会管理机构来满足。 2、公共需求与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按受益范围和效用溢出程度划分:全国性的,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 从横向划分:基础性、管制性、保障性、服务性 (3)居民偏好的差异性 一、居民偏好的区域性特征 消费偏好差异公共利益多样化 二、居民偏好与地方财政 第二章地方财政的职能P30 1、概念 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稳定经济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地方性公共产品 拥挤性成本 2、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如何分配的? 3、论述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专题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部分发达国家事权与财权划分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地方财政能力差异 1、概念 地方财政能力 狭义: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属地居民需求),从当地资源中汲取财政收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通常是指实际财政收支能力与地方财政调控能力,即财政能力的静态体现。 广义:从现象动态发展、监督与管理、市场运行等多层次多角度来考察。包括地方财政的综合与核心能力、配置与调控能力、现实与潜在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地方财政努力 2、思考题 制约地方财政努力的因素 ?1、地区市场化的程度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2、税收征管部门征税的积极性 ?3、税收征管效率 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决定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规模,外部经济环境 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政策支持.地区特殊职能 体制因素:财政收入体制,财政支出体制 历史因素:区域历史,人文价值观念 第四章地方财政能力的调节

《财政学》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 1.确定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原则 在西方国家被普遍遵循的原则。一是明确行政职责的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我国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 (2)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3)与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原则 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核心的地位。 (2)我国政府收支划分的类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间收支划分曾采用过以下几种方法:统收统支、收入分类分成、总额分成、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办法、分税制。 第二节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1.分税制概述 分税制主要包括分税、分权、分管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2.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第三节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特点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政府间转移支付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有三种: 有条件的转移支付、无条件的转移支付和分类转移支付 3.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及一般方法 (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根据政府间的关系可把政府间转移支付分为纵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付、混合转移支付三种模式。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办法。各国所采用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支出均衡模式、收支均衡模式、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支出需求均衡模式。 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 1.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

《财政学》第09章在线测试

A B C D 、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A B C D 、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A B C D 、()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A B C D 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在商品课税税制的设计上也体现了()的原则。 A B C D

2、税收指数化的主要方法有:() A、特别扣除法 B、实际所得调整法 C、税率调整 D、指数调整法 3、政府征税给纳税人行为带来的影响效应主要有:() A、收入效应 B、支出效应 C、挤出效应 D、替代效应 E、紧缩效应 4、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含义:() A、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B、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C、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 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D、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必然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E、税率、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 B、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C、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D、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正确错误 、拉弗曲线体现的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供给学派的观点。 正确错误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正确错误 、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 正确错误 、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因此,正确错误

地方财政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地方财政学考试题目及答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名词解释 1、逆向选择: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况。 2、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故意采取不谨慎行为的 情况。 3、优质品(有益品):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低于其真实效用的物品。 4、劣质品(无益品):消费者的效用评价高于其真实效用的物品。 5、以手投票理论:在民主财政体制下,公众通过政治投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或程 序。 6、以足投票理论: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公众或居民为了选择合意的公共 物品和税收组合,选择居住地的过程。 7、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财政资金无条件、单方向的流动。 8、无条件拨款:上级不指定用途的拨款。 9、有条件拨款:上级指定用途的拨款。 10、宽条件拨款:上级指定拨款的使用方向,但是不指定具体支出项目的用途。 11、财政横向失衡:各地区之间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地区对 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较强,欠发达地区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较弱。 12、财政纵向失衡:各财政层级之间财政收入和承担的支出责任不相等或不匹配,即 多级政府间存在存在收入能力与支出的结构性失衡。 13、基数法:根据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确定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的方法。 14、因素法:根据影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的客观因素确定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的 方法。

15、财政联邦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权的财政体制类型,它要求中央与地方有明 确的职责分工和职权划分,各级地方政府按居民偏好进行公共决策。 16、财政集权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集权的财政体制类型,它要求财政职责和财权 高度集权于中央,地方没有相等独立的财政决策权。 17、财政体制: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财政收入划分, 政府支持责任划分,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18、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 19、自动稳定器: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体制。 二、填空 1、概括来说,地方财政的产生是政府内部财政纵向分工的结果。 2、地方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地区性公共物品。 3、政府与市场分工的依据是公共物品按性质划分。 4、政府间内分工的依据是公共物品按受益范围划分。 5、“以足投票”理论是蒂布特提出的。 6、“以手投票”理论是布坎南提出的。 7、小范围社区纯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提供。 8、地方混合物品由公私合作提供。 9、政府间税收划分的对象有政府税收收入立法权,政府税收收入分配权,税收收入 征管权。 三、简答 1、现代地方财政的特点 A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决策权 B具有规模的扩张性 C财政收支结构的特殊性

财政学最全习题第九章转移性支出

第九章转移性支出 一、填空 1.社会保障支出是与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别。 2.政府之所以实施社会保障,其另一个经济上的合理性,是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能完全胜任向人们提供经济保障的职责。 3.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原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建工作,目前形成了以、、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和为辅助的项目社会保险体系。 4. 应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5.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鱞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 6.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和补贴两大类。 7.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和。 8.税收支出项目就刺激经济活动和调节社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纳税扣除、、优惠税率、、盈亏相抵等。 二、判断 1.私人保险市场具有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是社会保障产生的必要性之一。 2.社会保险要求雇员与雇主缴费,与社会保障有很大不同。 3.社会救济与普遍津贴的最大不同在于,社会救济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而普遍津贴不用。 4.从理论上来说,养老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广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5.我国目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 6.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7.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 8.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三、不定项选择 1.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A.社会保险型、节俭基金型 B.社会救济型、普遍津贴型 C.社会救济型、普遍基金型 D.社会保险型、节俭津贴型 2.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D.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3.按照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缴纳失业保险费: A.1%、1% B.1%、2% C.2%、1% D.2%、2% 4.我国的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 A.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灾民救济 5.刺激性税收支出可分哪几类: A.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 B.针对特定税基的税收支出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学对象 1.财政学的本义: 2.财政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 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其中的机制与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机制与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 (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核心问题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市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九章

第九章公共经济管理 1 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 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3 ②贯穿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 ③是项技术性活动 ④技术多元 ⑤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履行 4、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 (1)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2)西方,公共财政的政治背景使公财管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重要舞台之一 (3)变动性大,较其他领域更具活力 (4)近三四十年,公财管的每一次变革都成为公共管理变革的先导 5 ( ①侧重政治概念来看:政府依据法律有计划地对预算资金的筹集、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活动。 ②侧重行政概念来看:政府依据法律对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管理活动。 (2 ⑤绩效预算模式。 把握三点:①绩效评估的精确化。②放权以使项目管理者成为绩效责任人。③把绩效当作改善业绩的手段。 (3 6 A 固定性三大特征。 (1)税收管理的核心:实现公平征税和税收效率。 ①公平征税:坚持同等税收待遇原则、坚持支付能力原则、坚持受益原则。 ②税收效率来自于与缴纳方:a、税收意味管理成本与遵从成本的最小化; b、税收效率意味着税收超额负担的最小化。 (2)全球性的税制改革:①强化税务管理,简化征管手续,降低税收运行成本; ②治理税务腐败。 B (1)政府收费包括:①使用者费――直接费、公共事业特种费、特许费。②规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2)政府收费管理需注意的问题:①确定课税还是收费;②如何有效收费;③合理确定收费水平;④防止乱收费。 C (1)类型: 按发行地域:内债和外债。

按发行机构地位: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 按偿还期限:短、中、长。 按是否允许上市流通:自由流通公债、非自由流通公债。 (2)公债作用: ①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 ②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包括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 ③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3)发行方式:公募法、包销法、公卖法。 (4)趋势:①保持一定公债发行规模,防止债务依存度过高,债务风险增长; ②在不助长经济波动的前提下,促使公债利息成本最小化; ③调整债务结构,增大长期公债的比例,延长政府债务。 7 A、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财经纪律、根据政策重心配置资源、良好的运作管理。 (1)在实现经济与财政目标方面:宏观经济稳定;有效的预算。 (2)管理目标方面:财经纪律、提高效率、项目与工程管理、财务披露。 (3)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目标方面:透明度、责任制、重视顾客。 (4)政治相关目标:政治上的可接受度、公众参与。 B (1)购买性支出的范围: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2)政府采购管理:最为重要的购买性支出手段。 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②政府采购的主体:主管机关、采购机关、中介机关和供应商。 ③模式:分散采购、集中采购。 ④基本方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 C 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且、社会优抚、 社会福利。 (2) 贴息、税式支出和其他补贴。 8 (1)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因缺乏有效的操作管理手段而得不到根本落实。(2)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 ①在编制方法上,仍普遍采用“基数法”,由于各基数具有“刚性”,并不能真空反映实际情况; ②在编制程序上,采用公历年制,使预算方案的批准滞后于实施约一个月。 (3)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 ①税收征管成本偏高; ②税费没有科学区分; ③公债管理权过度集中,地方政府未被赋予举债权,地方财政的潜在风险增大。 (4)公共支出亟须规范:政府采购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 (5)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 9

地方财政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逆向选择: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况。 2、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故意采取不谨慎行为 的情况。 3、优质品(有益品):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低于其真实效用的物品。 4、劣质品(无益品):消费者的效用评价高于其真实效用的物品。 5、以手投票理论:在民主财政体制下,公众通过政治投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或 程序。 6、以足投票理论: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公众或居民为了选择合意的公 共物品和税收组合,选择居住地的过程。 7、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财政资金无条件、单方向的流动。 8、无条件拨款:上级不指定用途的拨款。 9、有条件拨款:上级指定用途的拨款。 10、宽条件拨款:上级指定拨款的使用方向,但是不指定具体支出项目的用途。 11、财政横向失衡:各地区之间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地 区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较强,欠发达地区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较弱。 12、财政纵向失衡:各财政层级之间财政收入和承担的支出责任不相等或不匹配, 即多级政府间存在存在收入能力与支出的结构性失衡。 13、基数法:根据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确定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的方法。 14、因素法:根据影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的客观因素确定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规 模的方法。 15、财政联邦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权的财政体制类型,它要求中央与地方 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职权划分,各级地方政府按居民偏好进行公共决策。16、财政集权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集权的财政体制类型,它要求财政职责和 财权高度集权于中央,地方没有相等独立的财政决策权。 17、财政体制: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财政收入划 分,政府支持责任划分,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18、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 19、自动稳定器: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体制。 二、填空 1、概括来说,地方财政的产生是政府内部财政纵向分工的结果。 2、地方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地区性公共物品。 3、政府与市场分工的依据是公共物品按性质划分。 4、政府间内分工的依据是公共物品按受益范围划分。 5、“以足投票”理论是蒂布特提出的。 6、“以手投票”理论是布坎南提出的。 7、小范围社区纯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提供。 8、地方混合物品由公私合作提供。 9、政府间税收划分的对象有政府税收收入立法权,政府税收收入分配权,税收收 入征管权。 三、简答 1、现代地方财政的特点? A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决策权B具有规模的扩张性C财政收支结构的特殊性D职能的特殊性

财政学第九章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现代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推行不同财政政策的基本意图在于:为了实现国家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者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协调政府的有关财政经济活动以充分发挥现代财政的那些重要职能。() 2、财政政策与财政活动不同,前者是政府从事经济性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后者则是政府对其经济性活动实行有效管理的集中体现。财政政策通常可以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和控制作用。() 3、政府变动其开支水平(G)就可以取得改变IS曲线位置的效果:扩大G,使IS曲线向左移动,减少G,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另外,只要特定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地、间接地影响私人消费与私人投资,也同样可以取得改变IS曲线位置的效果。() 4、政府变动名义货币供给数量(M s )就可以取得改变LM曲线的位置:扩大 M s ,使LM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M s ,使LM曲线向左移动。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 如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以及窗口指导等,取得改变LM曲线位置的效果,是政府货币政策独自发挥,或其配合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重要保证。() 5、利用IS-LM模型,不仅可以解释宏观经济均衡(收入均衡与利率均衡)是如何被决定的经济原理,而且也可以解释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均衡如何产生影响作用的经济原理。() 6、在其他不变条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至少发生三种主要作用,即降低利率、提高物价,和增加产出,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产生提高利率、降

低物价,和减少产出的作用。() 7、在经济社会中,资本投资规模,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以及技术进步速度等是改变AS曲线的重要因素。() 8、汇率(e)变动可以引起BP曲线的位置变动,一般情况下,e下降,会使BP曲线向左移,表示贸易盈余扩大;而e上升,会使BP曲线向右移,表示贸易盈余减少。() 9、财政政策时机的选择,并不会影响政策的实际效果。() 10、由于货币政策调整通常不须经过复杂的决策程序,所以货币政策时滞相对比较短。()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当今时代,大多数国家政府都要对市场实行广泛的经济干预,即借助财政政策执行其宏观调控职能。财政政策之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十分明确的:()。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D、收入分配合理化 E、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2、作为经济危机的先兆,经济衰退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连续数月下降,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劳动失业剧增,进出口发生萎缩等等。针对这类经济衰退,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采用以()

财政学第九章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受益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应该同人们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状况相联系 ①购买②分配③消费④占有 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水平相适应 ①消费②生产③交换④收入 2.以政府获取收入时的不同权力(或手段)为标准的分类方式,被称为财政收入的()分类 ①来源②形式③价值④部门 4.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①获取财政资金②进行收入再分配③改善资源配置④稳定经济 5.从公共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①政府债务②国家税收③企业利润④政府收费 6.为了合理地运用政府收费这一财政收入形式,政府收费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①盈利②非盈利③效率④公平 7.政府对社会产品中的转移价值部分进行分配势必造成()的萎缩,从而使简单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①资本②投资③消费④交换 8.按受益原则征收财政收入可以使社会成员的()降至最低 ①效率水平②效率损失③福利水平④福利损失 9.从理论上讲,资本的()部分是社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基础 ①新增价值②剩余价值③转移价值④成本价值 10.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财政税收的()能力加强,这就为财政提高分配比重奠定了基础 ①支付②分配③需求④承担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在为满足财政支出的资金需要而进行的收入筹资活动中,必须正确()等一系列问题 ①选择财政收入手段②处理公共部门关系③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 ④均衡供求关系⑤确定财政收入的规模 2.从合理分担政府活动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有() ①公平原则②受益原则③效率原则④稳定原则⑤支付能力原则 3.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等主要形式 ①税收收入②债务收入③国有经济收入④专项收入⑤政府收费收入 4.政府对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将受到()等因素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制度②公共品供给的特殊性基础③政府的主观愿望 ④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⑤短期融资的需要 5.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分析包括了财政收入的()等方面的内容 ①所有制构成②价值构成③产业部门构成④政府部门构成⑤社会成员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