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事件研究序言

新媒体事件研究序言

新媒体事件研究序言
新媒体事件研究序言

迈向新媒体事件研究

邱林川陈滔文

“新媒体”不光是传播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与传统大众媒介在社会权力结构上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它不再是一种昂价的、一对多的广播,而是廉价的、多对多的“群众书写”“新媒体事件”背后是一种新的“书写历史草稿”的传播机制: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与大众舆论。它反映了人们公民意识日益增强、公民社会逐渐形成。

现代社会事件都需要借助媒体形成传播力,政经势力学会了应用、影响、操纵媒体,在事件上做文章。有的事本来鸡毛蒜皮却闹得沸沸扬扬,有的事关系重大却被遗忘。由传统实体政治向“媒体政治(media politics)或曰“信息政治”(informational politics)转变过程中,绝不是民主化这么简单,表面热闹的“新媒体事件”多大程度挑战了不公平的社会结构?碎片化、常规化了的“新媒体事件”会否沦为精英阶层维持特权、防止出现革命性社会运动的安全阀?抑或烟幕弹?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新媒体”事件

戴扬与卡茨关注“媒介事件”的原因之一在于传播技术演变,卫星直播电视是当年的《新媒体》,在此基础上戴扬与卡茨将媒体事件总结为三大类型(genre):挑战(contests奥运直播)、征服(conquests阿波罗飞船登月)、加冕(coronations戴安娜大婚)。应当指出的是,所谓技术不单指物质层面和文化组织层面的科技成果,也指的是组织和文化层面的种种安排。全球卫星直播光靠技术不行,还要看政治组织之间和商业组织之间的跨国合作,尤其是戴扬和卡茨所说的“事件组织者(event organizers)”,而且更是一种仪式性的传播(ritualistic communication),强调特定的共识性文化价值,如和平、勇敢、族群意识,而不是为了传递新信息。为了实现这一文化功能,“媒介事件”有时会被过分放大,

甚至扭曲事件本身的功用。“媒介”在承载“事件”本身时,也可以异化“事件”。(注: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的“媒体事件”全部替换成大陆学界常用的“媒介事件”,实际上我也认为“媒介”一词能承载“新技术”角度而产生的“事件”媒体包含媒介技术/工具含义,也包括媒体组织)

“新”媒体事件

所谓类型(genre也翻译成样式)是借用文学术语,作为一种分类的标签。戴扬和卡茨经典媒介事件模式主要是竞争、征服、加冕。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生态也发生众多变化。例如卡茨和利布斯提出的“冲突”(disruption),还有“幻想破灭”(disenchantment)和“脱轨”(derailment)两大类型,指的是事件策划者建构的事件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得到完全不同意义的解读。

在华人社会语境中,这种冲突、幻想破灭、脱轨其实就是对底层民众的“传播赋权”(communication empowerment),它改变了传统的精英式、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更难预测、控制的传播模式。这其中的重大变化在于:话语权力从精英垄断到底层赋权;事件的社会效果是延续还是打破传统权力结构?新媒体事件绝不是技术形态上的变化,而是涉及到传播内容、话语权、媒体系统内部互动等社会变迁的新趋势,包括对底层民众赋权、事件不确定增强、说服手段多样化、辨别信息真伪日益困难等。

事件的分类

1、分清传统的“媒介事件”与“新媒体事件”,因为虽然传统事件可以移植到网络上,但依旧是精英主导、预先策划的仪式性传播,未涉及话语权的结构性变迁,因而不能与“新媒体事件”混为一谈。(这个观点不是很认同,可能这本书2011年的有些旧,因为傅园惠的

表情事件是先从网络开始,而不是主流媒体主动进行解读,这也是一种话语权的结构。这也是一道可以出考试题目的考题,即媒介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是否还适用?)

2、新媒体事件背后的控制:新媒体事件策划者更加多元,除了政府、媒体,还有公众、利益集团、团体或各类组织。这些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事件组织者,但是背后的控制力量,是否有其他的“幕后黑手”?经济上的“看不见的手”?甚至政经力量相互结合。如果说电视直播的传统媒体是“正史”,“新媒体事件”是野史,那么背后操纵力量就更值得警惕,因为它涉及的不是对某一事件的微调,而是对众多事件的“宏观调控”有这样操纵能力者一般是政经利益既得者,想把“新媒体事件”引回到巩固社会现有秩序的老路。

3、被“边缘化”/“扼杀的”的议题——这些议题往往因为不符合某些传播机制(敏感)而无法被传播或大量传播,或者受到严格管控的一种事件。然而我们不能因此随着权力与资本起舞,只有考虑这些不成事件的事件,我们才能全面地考察历史替代性发展(alternative development)

4、事件内容分类:基于三点1)类似事件经常出现,或者说允许存在2)它们当中不乏有相当社会影响者3)事件关键性内容具有相似性,可归为同一基本种类

①民族主义事件:“我们”和“他们”的区别,例如帝吧出征、厦大学生辱华、美联航暴力驱赶华人乘客事件

②权益抗争事件:各社会阶层人士争取自身或社区权益的事件

③道德隐私事件:挑战公域和私域的界限,如艳照门、卓伟偷拍

④公权滥用事件:公权力的腐败,如表哥事件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1、关注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量化的“情感”在社会行动中的传播作用:如杨国斌:悲

情与戏谑

2、谣言与新媒体事件:谣言定义、传播机制、反转新闻、后真相

3、“新瓶旧酒”?

4、个案研究

迈向新媒体事件研究

邱林川陈滔文

“新媒体”不光是传播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与传统大众媒介在社会权力结构上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它不再是一种昂价的、一对多的广播,而是廉价的、多对多的“群众书写”“新媒体事件”背后是一种新的“书写历史草稿”的传播机制: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与大众舆论。它反映了人们公民意识日益增强、公民社会逐渐形成。

现代社会事件都需要借助媒体形成传播力,政经势力学会了应用、影响、操纵媒体,在事件上做文章。有的事本来鸡毛蒜皮却闹得沸沸扬扬,有的事关系重大却被遗忘。由传统实体政治向“媒体政治(media politics)或曰“信息政治”(informational politics)转变过程中,绝不是民主化这么简单,表面热闹的“新媒体事件”多大程度挑战了不公平的社会结构?碎片化、常规化了的“新媒体事件”会否沦为精英阶层维持特权、防止出现革命性社会运动的安全阀?抑或烟幕弹?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新媒体”事件

戴扬与卡茨关注“媒介事件”的原因之一在于传播技术演变,卫星直播电视是当年的《新媒体》,在此基础上戴扬与卡茨将媒体事件总结为三大类型(genre):挑战(contests奥运直播)、征服(conquests阿波罗飞船登月)、加冕(coronations戴安娜大婚)。应当

指出的是,所谓技术不单指物质层面和文化组织层面的科技成果,也指的是组织和文化层面的种种安排。全球卫星直播光靠技术不行,还要看政治组织之间和商业组织之间的跨国合作,尤其是戴扬和卡茨所说的“事件组织者(event organizers)”,而且更是一种仪式性的传播(ritualistic communication),强调特定的共识性文化价值,如和平、勇敢、族群意识,而不是为了传递新信息。为了实现这一文化功能,“媒介事件”有时会被过分放大,甚至扭曲事件本身的功用。“媒介”在承载“事件”本身时,也可以异化“事件”。(注: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的“媒体事件”全部替换成大陆学界常用的“媒介事件”,实际上我也认为“媒介”一词能承载“新技术”角度而产生的“事件”媒体包含媒介技术/工具含义,也包括媒体组织)

“新”媒体事件

所谓类型(genre也翻译成样式)是借用文学术语,作为一种分类的标签。戴扬和卡茨经典媒介事件模式主要是竞争、征服、加冕。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生态也发生众多变化。例如卡茨和利布斯提出的“冲突”(disruption),还有“幻想破灭”(disenchantment)和“脱轨”(derailment)两大类型,指的是事件策划者建构的事件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得到完全不同意义的解读。

在华人社会语境中,这种冲突、幻想破灭、脱轨其实就是对底层民众的“传播赋权”(communication empowerment),它改变了传统的精英式、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更难预测、控制的传播模式。这其中的重大变化在于:话语权力从精英垄断到底层赋权;事件的社会效果是延续还是打破传统权力结构?新媒体事件绝不是技术形态上的变化,而是涉及到传播内容、话语权、媒体系统内部互动等社会变迁的新趋势,包括对底层民众赋权、事件不确定增强、说服手段多样化、辨别信息真伪日益困难等。

事件的分类

1、分清传统的“媒介事件”与“新媒体事件”,因为虽然传统事件可以移植到网络上,但依旧是精英主导、预先策划的仪式性传播,未涉及话语权的结构性变迁,因而不能与“新媒体事件”混为一谈。(这个观点不是很认同,可能这本书2011年的有些旧,因为傅园惠的表情事件是先从网络开始,而不是主流媒体主动进行解读,这也是一种话语权的结构。这也是一道可以出考试题目的考题,即媒介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是否还适用?)

2、新媒体事件背后的控制:新媒体事件策划者更加多元,除了政府、媒体,还有公众、利益集团、团体或各类组织。这些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事件组织者,但是背后的控制力量,是否有其他的“幕后黑手”?经济上的“看不见的手”?甚至政经力量相互结合。如果说电视直播的传统媒体是“正史”,“新媒体事件”是野史,那么背后操纵力量就更值得警惕,因为它涉及的不是对某一事件的微调,而是对众多事件的“宏观调控”有这样操纵能力者一般是政经利益既得者,想把“新媒体事件”引回到巩固社会现有秩序的老路。

3、被“边缘化”/“扼杀的”的议题——这些议题往往因为不符合某些传播机制(敏感)而无法被传播或大量传播,或者受到严格管控的一种事件。然而我们不能因此随着权力与资本起舞,只有考虑这些不成事件的事件,我们才能全面地考察历史替代性发展(alternative development)

4、事件内容分类:基于三点1)类似事件经常出现,或者说允许存在2)它们当中不乏有相当社会影响者3)事件关键性内容具有相似性,可归为同一基本种类

①民族主义事件:“我们”和“他们”的区别,例如帝吧出征、厦大学生辱华、美联航暴力驱赶华人乘客事件

②权益抗争事件:各社会阶层人士争取自身或社区权益的事件

③道德隐私事件:挑战公域和私域的界限,如艳照门、卓伟偷拍

④公权滥用事件:公权力的腐败,如表哥事件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1、关注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量化的“情感”在社会行动中的传播作用:如杨国斌:悲情与戏谑

2、谣言与新媒体事件:谣言定义、传播机制、反转新闻、后真相

3、“新瓶旧酒”?

4、个案研究

作者介绍:邱林川: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南加州大学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传播技术,社会阶层与阶级、全球化及社会变迁。

陈韬文: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座教授,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传播与社会学刊》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传播、国际传播和新闻研究。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共12页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1.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舞蹈艺术 中国传统舞蹈,纵向上经过几千年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横向上承续了中国各大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更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东方艺术神韵和审美趣旨的舞蹈表演形式。当代中国传统舞蹈,也称“中国舞”,是根据遗留的史料和民间肢体语汇活态传承上进行整理、提炼、加工而来的,分为“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两大类别,形成了当代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主体。 无论是宫廷乐舞、宗教祭祀类巫舞,还是民间跳丧、农乐等节庆仪式类舞蹈,中国传统舞蹈表演都蕴含着博大深远的东方审美基因,积淀了中华文化的底蕴。 传统舞蹈表演形式通常具有以下三大特性: 第一,不可复制性:每场舞蹈表演都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和内在创新与调整,因此没有任何一场舞蹈表演是同一的; 第二,抒情性:不同于有语言和文字传达的艺术,传统舞蹈表演基于其基本语汇――人的肢体,通常具有-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特性; 第三,成本弊病性:传统舞蹈完全依赖于舞者的现场表演,养成周期长且无法依赖高科技手段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具有鲍莫尔所提出的成本弊病。 然而,在互联网+盛行、新媒体技术主导的科技时代下,小众化的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和传播举步维艰。新媒体“互动舞蹈”作为传统艺术的美学理念与高新技术的创新力量协同催化下的时代产物,拉近了舞蹈艺术

与观众的审美距离,成为高雅艺术通俗化、传统艺术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互动舞蹈”的问世使得传统舞蹈表演的这三大特性在新媒体技术 下得到了厘革。 2.新媒体技术下的舞蹈表演艺术 2.1“互动舞蹈”的特点 新媒体舞蹈的诞生,从依托影视媒介的二维影像舞蹈(Video Dance)逐步发展形成一种新的舞蹈形式――融合光电声效多感官体验的互动舞 蹈(interactivedance)。活跃于舞台上的“互动舞蹈”,也称“交互舞蹈”,是当今“新媒体舞蹈”范畴内表演领域的前沿分支;通常是借助LED 大屏、投影幕布等介质,运用特效制作、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传感装置、体感探测、3D映射等技术手段,在人机互动配合中生发出的新形态舞蹈品种。“互动舞蹈”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寻找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点,滋养出其独特的审美范式。 2.1.1交互性 交互性是“互动舞蹈”最鲜明的特点。由于肢体语言无声的符号属性,使得人们常常对舞蹈表演有单向输出的艺术定性。然而,数字化影像的渗入使得舞蹈可以充分与背景、故事、情境、观众对话交流,无论是演员与影像的贴合式交互,还是利用传感装置的实时交互,其丰富的互动功效都是对舞蹈语汇的解构、重组和再开发。 2.1.2虚拟化 舞蹈艺术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传统舞蹈的意境勾画多采用实景舞美道具,从最初背景幕布的手绘到近来仿真实景装置的搭建,舞蹈的舞美设

[策略,媒体,品牌]新媒体时代服务产品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服务产品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体逐步从传统媒体形式发展到以手机登移动终端等形式的新媒体,服务产品如何在新媒体中充分抓住消费者,做好品牌传播是很多商业企业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苏州我爱我家为例,研究了其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方式,以期为其他服务品牌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服务产品;品牌传播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宽泛的讲,一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媒介都可以称之为新媒体,如:网络电视、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打破了过去单向的传播维度,是潮流所向,是大势所趋[1]。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主的新的传播方式也大大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受众角色的转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向任何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人人即媒体,每个人都既接受信息又发布信息,信息的传播速度及范围也急速增长。传输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突破,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轻松的利用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访问移动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传输内容上的多元复合化,新媒体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新闻、经济、娱乐、社会等各行各业的信息,充分满足受众细致化的需求。同时,新媒体拥有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们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甚至模拟虚拟现实来进行信息传播,使受众接受信息时如身临其境[2]。 2.服务产品内涵 服务产品是相对有形产品而言,是在特定时间内某一种行动、行为、努力或者接触所产生的结果,即服务属于行为、活动,服务产品是这些行为和活动及其伴随产生的一种感觉,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服务提供者无法以实物的形式展示或者显示其服务产品,消费者也无法通过视觉、味觉或者触觉感受服务产品,但服务会借助实物产品来完成,大多情况下,实物产品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3]。Zeitham、Bitner认为服务是行为、过程和表演。Gronroos认为服务是具有一定程度无形性特征的一项活动或一系列活动。James Fitzsimmons 指出服务是顾客作为协作生产者参与其中、将随时间而流逝的无形体验。服务具有无形性和易逝性,是一种事件和流程,其生产和消费同时或者汉跬时发生;尽管顾客在服务产出以后不能保留实际的服务,但服务的结果可以得到保持。 3.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就是品牌的拥有者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选择广告、公关、销售、人际等传播方式,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以建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品牌传播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有效手段。通过品牌的有效传播,可以使品牌为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所认知,使品牌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品牌的有

2016年的十大新媒体营销案例

2016年的十大新媒体营销案例 2016年的小尾巴稍纵即逝。 回顾这一整年的营销事件,大多数如过往云烟,热度随即消散。而真正沉淀下来,值得反复咀嚼的营销案例,看下面这十个就够了。 支付宝“敬业福”事件营销 影响力:★★★★☆ 时间:2016年2月 今年年初,支付宝“集齐五福,平分2亿现金”的红包活动堪称风靡全中国。一时间,几乎身边人都跪求稀缺的那张“敬业福”。 春节前后,支付宝获得了集中的高强度曝光,传播量和品牌影响力不可估量,完胜微信。 然而,众所皆知,切入社交领域才是支付宝制造这次事件的最终目的。通过引导用户加支付宝好友,互送福卡,以此打通用户之间在支付宝内的社交关系。

但真相似乎不尽如人意,虽然大家加支付宝好友求“福”,社交氛围一片祥和,但事后看来,大家似乎只是为了求“福”而已。 另外,今年11月,支付宝圈子功能上线,其中“校园日记”等圈子只有女性用户才能发布状态,芝麻信用750分以上的用户才能评论。 不出所料,圈子里出现了各种大尺度图片及信息,遍布着“草榴”气息。 不少网友奉劝,支付宝就好好做支付做理财吧。但支付宝似乎仍在社交的路上不撞南墙不回头。 PAPI酱从“2200万”到与罗胖低调分手 影响力:★★★★☆ 时间:2016年4月 今年4月21日,由罗辑思维主导的网红PAPI酱广告资源招标会中,上海丽人丽妆以2200万元拍下,毫无争议地成为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最高价格纪录。 然而,这场招标会实际上只是一场闹剧。不久前,罗辑思维已从papi 酱撤资,与papi酱分手。

虽然被指有炒作嫌疑,但这次史无前例的自媒体网红拍卖事件已载入中国互联网营销界史册。 今日头条砸钱铺广告,叫板乙方 影响力:★★★★☆ 时间:2016年3月 今年3月28日,今日头条在北上广等14个城市的线下场景中都刷起了“今日体”广告,类似“今天睡不着,看今日头条”等洗脑广告语瞬间刷爆大众日常生活。 尽管广告引发大量网友吐槽,但在追求创意与曝光量的当下,仍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 这次营销由今日头条自主承包,从主标题到副标题,从主视觉到分视觉,还有各种版本的视频广告,完完全全把品牌特点、优势、面对人群等想要传达的信息,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这是称得上是4A三好学生级别的作业,并且执行老辣。当一个甲方真正学会了广告公司的全套动作的时候,对于广告代理是毁灭性的打击。 天猫双十一全网刷屏,创意惊艳

封杀王老吉事件营销启示

封杀王老吉事件营销启示 一、引言 当前网络事件营销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重视,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但是由于国内缺乏关于网络事件营销的专业研究,企业在运用网络事件营销这一营销手段时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营销效果。本文旨通过对网络事件营销相关特性进行分析,为企业运用网络事件营销指明方向和方法。 网络事件营销其实是事件营销(NetEventMarketing)的一个专业分支,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通过网站发布,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手段和方式。 网络事件营销这种营销方式具有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形成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 二、网络事件营销环境 1、网络事件营销宏观环境 据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网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宽带网民数3.46亿。网站个数达到323万个。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和笔记本作用网民上网终端使用率迅速攀升,其中手机增长率98.3%,笔记本电脑增长率42.4%,而台式机增长率仅有5.8%,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1)、互联网络舆情环境 所谓“网络舆论”,是指公众通过信息网络,针对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发表的意见。 <1>网民网络应用使用行为 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使用率排名前三甲的网络应用是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网民使用较多的网络应用类型分别是网络娱乐、信息获取、交流沟通,这三种类型的网络应用,也正是网络舆论发声的平台。各种网络应用的空前发展,是网络舆论繁荣的先决条件。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互动性,并能冲破丰流媒体的束缚,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新媒体给政府行政带来双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成为一把“双刃剑”,为政府带来新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困境 1.危机意识提高的困境 对于突发事件,部分政府官员缺乏危机意识,缺少对新兴媒体的认识和关注。2014年3月的云南昆明火车站暴方恐怖事件,造成无辜民众29人死亡、143人严重受伤,政府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应对方法避免悲剧。此类暴力事什给政府敲响了警钟,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境外恐怖分子遥控指挥境内恐怖活动的重要工具,在政府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的情报工作。 2.机制构建的困境 第一,缺乏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面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存在诸如信息传递失真、信息获取不完全、信息解读失误等问题,增加了行政成

本,损害政府的形象。近几年PX项目事什,政府未及时展开环境信访、召开民众听证会,忽视民众的利益诉求,最终引发群体性事件。 第二,舆情监控机制不完善。新媒体为信息的海量传播提供条件,这些信息中不乏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例如H7N9流感盛行时期,对板蓝根神奇药效的鼓吹,体现了我国舆情监控机制的小完善,容易为突发事件埋下隐患。 第三,突发事件问责制的不完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民开始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向政府问责。我国行政问责制起步较晚,在行政问责中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类型主体之问的问责存在真空地带,例如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对政府的问责;在问责制的执行和监督上,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问责范围和期限还有待明确。 3.政府应对技巧的困境 政府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及危机公关的缺失。在突发事件出现之时,相关政府部门往往存在信息滞后和口径不一等现象,信息的时效性落后于新兴媒体;同时,官民之问缺乏平等的交流与协调,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行为方式只会为突发事件的扩大提供七壤。例如在2014年4月5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试题2016年-2018年637影视、新媒体与品牌传播综合

华南理工大学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影视、新媒体与品牌传播综合 适用专业:新闻传播学

华南理工大学 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637影视、新媒体与品牌传播综合 适用专业:新闻传播学 共 2 页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美国三大广播网 2、虚拟现实 3、直接电影 4、品牌资产“五星”模型 5、品牌代言人 6、原生广告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网民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网络伦理的主要原则。 3、网络传播效果形成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请你谈谈产品与品牌的关系。 5、简述“信息邂逅”的传统广告传播模式与“搜索满足”的新媒体广告传播模式的差异。 6、简述定位论对品牌传播理论的主要贡献。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一)、2016年4月艾媒咨询独家发布《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数量已经达到2亿。……中国网民对在线直播平台的内容评价较低,77%的网民认为在线直播平台存在低俗内容,90%的网民认为在线直播平台的整体价值观导向为一般或偏低。 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近200家网络直播平台中,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平台占比为50%(34%为秀场直播平台,16%为游戏直播平台)。 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对直播节目内容,相关弹幕发布,直播活动中涉及的主持人、嘉宾、直播对象等作出了具体要求。 1、根据以上材料论述网络视频直播兴起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社会关系层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新媒体的应用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程度的深入,结合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出现了在公众场所非常受欢迎的新媒体。 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银行、星级酒店、智能大厦、学校、政府等公共场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目前国内很多银行、星级酒店、智能大厦电梯口以及其它地方的液晶显示屏幕均采用单机DVD、VCD播放模式,且所有发布的内容都由广告

事件营销对提升品牌形象效果的研究——以滴滴打车为例

目录 摘要 (3) 1绪论 (4) 1.1研究背景 (4) 1.2研究意义 (4) 1.3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文献综述 (4) 1.4.1项链理论 (4) 1.4.2有关媒体通路的重要性理论 (4) 1.4.3有关危机事件营销的理论 (4) 2事件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事件营销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事件营销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目标受众明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内容、形式新颖 (5) 2.2.3效果具有不可控性 (5) 2.2.4相对于传统媒体营销,成本低 (5) 2.3我国企业事件营销的产生与发展 (5) 3事件营销效果对提升品牌形象效果的评估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事件营销本身的评估 (6) 3.1.1事件知晓率 (6) 3.1.2信息准确性 (6) 3.1.3获取渠道 (6) 3.1.4报道/转载次数 (6) 3.2品牌影响的评估 (7) 3.2.1认知层面 (7) 3.2.2情感层面 (7) 3.2.3意愿层面 (7) 4滴滴打车事件营销案例分析 (7) 4.1滴滴打车品牌的发展历史 (7) 4.2“滴滴专车吸血楼PK活动”案例分析 (8) 4.2.1 活动内容 (8) 4.2.2 活动效果 (8) 5滴滴打车事件营销策略的启示 (9) 5.1传统行业要借助互联网独特的营销模式重新改造 (9) 5.2要擅于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扩大事件营销的力度 (9)

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报道

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报道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发事件报道的信息来源系统发生大的改变。在全世界范围内,“草根记者”在重大突发现场发布的新闻一次次产生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新的传播环境对我国现有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突发事件报道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emergencies reporting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have been changed. In the Worldwide, the news which “grassroots journalists” reported in a major emergency scene has a global sensa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challenges the new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had brought to China‘s existing mechanisms for reporting emergencies, we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emergencies reporting. Key words new media environmentemergencies reporting 一、新媒体的发展对我国现有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挑战 1.信息来源多样化,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短几年间,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就从边缘地带闯入了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8 年7月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数量的多少代表着公众对于网络的选择,激增的态势反映了网络在公众心中所占的分量,也暗示了大量的公众正在快速地从传统媒体市场中 分流出来。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制定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使用者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2.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播放音乐,同时发微博,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受关注。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线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储存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简易搜索”的特点,查找以前的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发布信息而且全部免费发布。 而处于新时代,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情。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薄、看新闻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的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完整版)“互动舞蹈”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摘要]以舞蹈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跨界融合为语境,将新媒体技术下的“互动舞蹈”作为切入点,厘清传统舞蹈科技融合的方式、优势、短板及发展趋向,旨在有助于引导传统舞蹈艺术的创新和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交互性;互动舞蹈;传统舞蹈;中国舞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4.013 1.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舞蹈艺术 中国传统舞蹈,纵向上经过几千年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横向上承续了中国各大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更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东方艺术神韵和审美趣旨的舞蹈表演形式。当代中国传统舞蹈,也称“中国舞”,是根据遗留的史料和民间肢体语汇活态传承上进行整理、提炼、加工而来的,分为“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两大类别,形成了当代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主体。 无论是宫廷乐舞、宗教祭祀类巫舞,还是民间跳丧、农乐等节庆仪式类舞蹈,中国传统舞蹈表演都蕴含着博大深远的东方审美基因,积淀了中华文化的底蕴。 传统舞蹈表演形式通常具有以下三大特性:

第一,不可复制性:每场舞蹈表演都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和内在创新与调整,因此没有任何一场舞蹈表演是同一的; 第二,抒情性:不同于有语言和文字传达的艺术,传统舞蹈表演基于其基本语汇――人的肢体,通常具有-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特性; 第三,成本弊病性:传统舞蹈完全依赖于舞者的现场表演,养成周期长且无法依赖高科技手段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具有鲍莫尔所提出的成本弊病。 然而,在互联网+盛行、新媒体技术主导的科技时代下,小众化的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和传播举步维艰。新媒体“互动舞蹈”作为传统艺术的美学理念与高新技术的创新力量协同催化下的时代产物,拉近了舞蹈艺术与观众的审美距离,成为高雅艺术通俗化、传统艺术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互动舞蹈”的问世使得传统舞蹈表演的这三大特性在新媒体技术下得到了厘革。 2.新媒体技术下的舞蹈表演艺术 2.1“互动舞蹈”的特点 新媒体舞蹈的诞生,从依托影视媒介的二维影像舞蹈(Video Dance)逐步发展形成一种新的舞蹈形式――融合光电声效多感官体验的互动舞蹈(interactivedance)。活跃于舞台上的“互动舞蹈”,也称“交互舞蹈”,是当今“新媒体舞蹈”范畴内表演领域的前沿分支;通常是借助LED大屏、投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_新媒体事件的视角

第10卷第3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0No13 2010年5月Jour nal of China Univer 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2010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 新媒体事件的视角* 周葆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本文采用/新媒体事件0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0的概念脱胎于/媒体事件0,强调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媒介事件新的传播机制。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本文具体 探讨了突发事件中的舆论载体、主体、过程及影响,指出突发事件的舆论生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的整体媒体生态系统中运作,呈现出非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特征,其个案意义与长远影响取决于事件是 否具有体制性变革的潜在方向。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论;新媒体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169(2010)0320016205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突发事件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为包括新闻传播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就是: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和影响如何?新旧媒介分别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又将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新媒体事件0的理论视角出发加以具体分析。 一、媒介化社会中的突发事件 在2007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6中,将/突发事件0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0。从这个定义中可见:首先,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突发性公共事件0,即事件的产生、发展与公共利益有关;第二、突发事件的产生包括自然因素)))如以地震、水灾等为代表的环境灾害,但更主要地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微观的操作不当到宏观的制度缺陷,即使是表面看上去与人无关的/自然灾害0,也往往隐藏着/人祸0的影子。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突发事件0高发的年代,仅就/群体性事件0而言,1993年以来的13年增加了10倍[1],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全国共发生了近9万起群体性事件,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海南东方暴力袭警事件、江西南康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新疆七五事件、吉林通钢事件等。从类型和性质方面分析,因维权引发的事件占80%以上,而社会泄愤事件和社会骚乱事件均有所增加[2]。 突发事件的增多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场景密切相关: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最集中地表现在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官员腐败、权钱勾结、/GDP崇拜0、环境破坏等问题上,更在诸如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过程中剥夺了相当多群众的利益,造成了民怨,损害了政府形象,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伴随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的进程,公众对私有产权和私人利益的维护意识在不断上升,行动资源和表达平台也在不断增多,从而造成了/事件0的凸显和丛生,并带来了突发事件中舆论生态的活跃。 *收稿日期:2010201221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XW00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7CXW011)作者简介:周葆华(1979)),男,江苏南通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传播理论、新媒体。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学习与研究 第 23 期 海航集团 2012年11月26日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跟常规媒体的共存”等主题的论坛也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新媒体的字眼铺天盖地袭来。本文介绍了新媒体与其商业价值,分享了优秀企业在新媒体应用上的案例,并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在集团的运用前景。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

称为“第五媒体”。 图1新媒体网络图 二、新媒体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新媒体对商业及品牌营销的五大价值如下: ㈠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新媒体可以更好地降低营销成本。企业会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发布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不间断维护与推广,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如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等等。

新媒体不仅提供了低成本平台,而且还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方式。在传统媒体时代,大量品牌的信息需要花费巨资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趣或有价值,就会帮忙免费传播。 ㈡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新媒体营销中,不论是门户网站的按钮广告,还是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都更有针对性。如你在微博谈论购买篮球的事情,那么系统会认定你具有购买篮球的需求,一段时间后,不管你是否再进行篮球主题谈论或搜索,系统都有可能为你定制耐克、阿迪或李宁等品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一切都是基于人、账户和关系网,一切需求和潜在消费欲望都可以被记录、被计算、被推理。 未来的消费将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消费者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喜欢的商品或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工具能让企业清楚地知道顾客的需求。 ㈢及时有效面对危机公关 企业经营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众口难调的消费者,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可能存在所谓的“缺陷”,而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就是信息分散,舆论极难控制。 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能完善企业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危机公关在某种意义上事关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新媒体环境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编号: 文章题目: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互动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新课改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各个学科的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为音视、动画,犹如身临其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思维。从PPT中走来,在鼠标不断的点击中度过了几年的光阴,突然有一天,一项新的教学技术迎面向我们走来,那就是互动电子白板技术;这项新技术新装备的诞生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电教老师的我来说更是看到了一丝技术的“革命”。 主题词:新课改、互动、新技术、积极性、主体 新课改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已出现在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各个学科的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为音视、动画,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各个学科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思维。 工作十年来,亲身经历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看到身边的老师们从排斥使用—到偶尔接触—再到课下刻苦学习课件的制作—最终使

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一位老师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都在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从PPT中走来,在鼠标不断的点击中度过了几年的光阴,突然有一天,一项新的教学技术迎面向我们走来,那就是互动电子白板技术;这项新技术新装备的诞生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电教老师的我来说更是看到了一丝技术的“革命”。 一、新技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 1、充分展示优势功能,改变教师传统观念 刚刚看到了这项技术当然更想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但对于使用本人认为对于学校电教老师来说都是一项新的挑战,更别说是对于用惯了PPT的一线教师而言了。考虑到安装电子白板需要大量经济的支持,我校在录课教室首先安装了一台,为了让老师目睹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的优势特别安排了几次培训,首先是互动白板公司的第一轮培训,让老师在感官上对新技术有所了解;第二轮是电教老师分别按教研组分学科培训,针对性更强;第三轮是每个教师单独辅导,逐步完善各项功能。几轮培训下来,只要问到老师,使用怎么样啊,相信老师的回到都是“挺好的”! 2、挖掘学科功能,让新技术真正走入课堂 虽然经历了几次的教师培训但怎么才能让老师真正用起来呢?最发愁的是教室并没有大面积的使用电子白板,想让老师更加的“依赖”它,还是很困难。于是我们想办法,只要充分发掘学科功能让新技术真正的走入到课堂,就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于是我们结合了骨干教师公开课,让优秀的教师首先在录课教室使用互动电子白板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再进行评课。课下每个老师都认真的学习使用,充分开发软件在各自学科的功能,做到胸有成竹,随时应战;但课上的突发事件还是发生了,“哎呀,白板笔怎么不动了”;“完了找不着了”;像这样的话经常在公开课上出现,让我们有点无法应对,

营销案例分析||案例启示四篇

营销案例分析||案例启示四篇 营销案例不少,挑选出了几个现象级的营销案例。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和大家分享营销案例分析||案例启示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啥是佩奇》 20xx年1月17日,一支时长为5分40秒的视频犹如“社交病毒”一样短时间就占据了各大社交媒体,《啥是佩奇》准确get到了大众的“G点”,成为20xx 年开年以来第一个“爆款”,创造了3亿播放量、16亿微博转发量。 《啥是佩奇》解析了现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中的矛盾与冲突,通过表现爷孙之间哭笑不得的亲情故事,表达城市进步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矛盾,其实年老的亲人是这场矛盾与冲突之下最大的牺牲者。 家住山区的爷爷踮着脚尖期盼儿子一家回来过年,想要给孙子他喜欢的小猪佩奇,无奈常年与大城市隔绝的爷爷却不懂佩奇是个什么东西,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揭开“佩奇”之谜,中间产生的一系列捧腹事件,最后爷爷亲手制作了一个爷爷牌的佩奇。

《啥是佩奇》之所以能成为20xx年开年第一个营销案例,首先是时间上的“契机感”,我们常说一个营销案例为什么能“爆掉”,时间节点很重要,一个好的方案,应该配合适当的时间出现,抓准那个时间段的用户心理,才能不出意外地“出圈”。 其次是《啥是佩奇》戳中了中国老百姓“回家过年”的社会痛点,折射出了国人的社会焦虑,也折射出了不断进步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落差感,反应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引起了用户的高度共鸣,让受众产生了共鸣。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啥是佩奇》在朋友圈造成刷屏也就不足为奇了。 篇二 作为刷屏届的网红,网易哒哒从来不让人失望。 5月28日下午,网易新闻X网易哒哒推出的《饲养手册》这支H5就在微信朋友圈、QQ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当天全网浏览量超过1000万,并顺利登上微博热搜。 都说20xx年H5“刷屏艰难”,那网易哒哒是怎么做到刷屏的? 篇三

新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论突发事件中微博的舆论引导 ——以3.1昆明恐怖事件为例 摘要:自2010年以来,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为代表的微博平台建设与使用获得长足发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贡献着出人意料的力量。本文以3.1昆明火车站恐怖事件为例,分析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状况,并对微博的舆论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引导 3.1昆明恐怖事件 一、突发事件 对于突发事件的定义,至今也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和阐述,虽然大家角度各不同,但实际上对于突发事件的理解都大同小异。有人认为“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因为其‘突发性’,重大突发事件总是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多是难以事先预料的负面事件,天灾人祸,毫无征兆的发生。由于突发事件有很强的新闻特性,所以自然会成为媒体和受众关注的焦点。 二、微博 微博,是一个内容不超过 140 字的信息更新与即时分享的个人网络平台。据《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底,我国微博用户已达 3.09 亿,微博对我国社会诸多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一项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表明,在 3000余人的调查总体中有 87.3%的人表示,会从微博了解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并发表意见。微博在突发事件舆情的转移扩散中正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其带来的“围观效应”不仅深刻影响着公共舆论生态,而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农村地区新媒体使用状况调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b8530293.html, 农村地区新媒体使用状况调研 作者:杜俊伟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5期 摘要以湖北省鄂州市临江乡地区的农村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研究该地区新媒体使用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大部分的居民新媒体普及率并不高,仅为成年人口基数的35.3%;使用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各类资讯以了解外界,其次是进行社交活动;大部分使用者每天大约花费1.6小时左右的时间来使用新媒体,并认为新媒体有利于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还发现,该地区总体上新媒体应用意识不强,其中智能手机普及率、观念与认识和操作门槛以及流量支付等经济问题是该地区目前新媒体使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关键词农村地区;新媒体使用;鄂州市临江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031-0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7.31亿人次,互联网的普及率为53.2%,但是在7.31亿的网民中,占中国人口基数超过60%的农村人口的网民比率却未达到网民总数的30%,反差明 显。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新媒体的普及和使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观念价值转型”,对于其经济生产、文化需求和消费模式,都将起到深刻的作用[1]。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湖北省鄂州市临江乡农村地区的新媒体使用状况,对影响和制约农民使用新媒体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提取以及分析,从而为推动农村网络信息化进程提出有效的建议。 1 研究对象简介 临江乡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城区北部12千米处,东依长江黄金水道,北与段店镇毗邻,西与蒲团乡相接,南与樊口街道隔港相望。全乡辖黄岭、新港、黄柏山、临江、马桥、胡林、新安、崔汤、龙潭、大湖、粑铺、王埠、芦州、钮墩、德胜15个行政村、169个自然村。总人 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面积6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 208公顷,蔬菜面积1 104公顷,水产养殖410公顷。 在中国目前的乡村结构中,笔者认为,临江乡处于中等发展水准,作为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2 技术路径:调研的操作 2.1 相关假设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 媒体形态 1 2020年4月19日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第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偶发(haphazard)。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因此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能够事先设定的程序。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示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显著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能够造就全世界只有她/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来了网络上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的出现。 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能够合力成为新媒体的第四个特点:连续的议程设置(continuous agenda-setting)。 议程设置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关于这个理论的讨论和补充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媒介不但能够告诉我们想什么,还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想(判断什么事情是重要的)。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