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就业问题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劳动就业问题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劳动就业问题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劳动就业问题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劳动就业问题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浅析解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出路与对策

摘要:近年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新成长劳动力与上年积压的劳动力达千万人。目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已高达8亿多。到2030年左右,全国人口将达到16亿,也导致劳动力资源将进一步增长。因此,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劳动就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近五年来一直在-%。但考虑到我国城镇其他类型失业(摩擦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以及未登记的失业人员和来自农村的求职人员,有关专家指出城镇失业率已达7%以上。农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农村劳动力有三分之一处于隐蔽失业状态,总规模也有~亿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约有亿,若无重大举措,到2015年将增至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和农民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就业主要应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中,用工单位可以选择需要的人才,劳动者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完全由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劳动力市场建设比较滞后,市场就业的导向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相应的就业培训、指导和介绍相当薄弱,劳动力市场组织就业的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就业岗位不足

相对于巨大的劳动力大军,我国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够合理。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过去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国有、集体经济单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客观上减少了就业岗位。

(四)劳动力需求层次与劳动者个体素质差异矛盾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口增多

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需要不匹配,是我国现阶段就业困难中结构性差异的一种体现。在我国,劳动需求方面非生产性知识型工作,正是需求最旺的职业领域。但是劳动供给方面除了专业知识技能上的不足外,还存在对择业认识态度上的问题。很多就业人员对就业形势的不清醒认识及过高的期望值,都会造成就业与择业有一定的差距。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来看,到现在为止尚未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统一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障制度,导致下岗职工跨所有制、跨行业就业时有后顾之忧,即使找到新职业,也不愿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放弃国企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

(六)就业环境恶化、就业质量下降

在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需求的背景下,就业环境不断恶化,就业质量持续下降。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就业稳定感下降,在劳动关系上劳动者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企业违反劳动法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劳动者法定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用人单位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不依法落实就业权益。凡此种种,皆因就业困难,劳动者大多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二、促进我国劳动就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就业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两个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一直在左右,其中有些年份达到。一般而言,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弹性系数趋于下降。考虑到新体制下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化速度今后几年有较大发展潜力,特别是第三产业将有较大幅度的发展,这些因素将会使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产生上扬趋势,因此可将其设定为。

虽然中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是必然现象,但就劳动力供求结构而言,有个别行业,岗位会出现劳动力局部供不应求的局面。例如信息、财经、WTO相关行业、制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工程师或具

有专门操作技术的高级技工,及具有高层次管理知识能力的管理人才等,每年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一定的职位空缺。这种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部出现相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劳动者个体素质的不同层次造成的。我们需要构筑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体系。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结构适应就业需求是现代就业的一种趋势。此外,如果按照产业划分,农业、工业才有潜力可挖。我国的农业是产生剩余劳动力最多的产业,农业、工业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安排,需要着手解决。

三、解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出路与对策

(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积极调整就业结构

经济增长是保持和扩大就业规模的根本保障。要根据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劳动力供求变化趋势,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改善就业结构。一是对就业增长弹性大的行业,重点是第三产业支持其加快发展,有针对性地改善就业结构。二是调整劳动力布局结构,结合中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尽量减少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冲击。三是在妥善发挥国有支柱产业吸纳劳动力作用的同时,加大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实现就业“身份”的稳步转变。

(二)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就业增长点的选择原则是:第一,吸收劳动力数量多,又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第二,市场需求大,

且在相当长的时期不被淘汰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三,就业系数较大的行业:第四,符合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发展前景广泛的行业;第五,城乡劳动力开发就业与创业。

(三)建立有效的就业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建立的城镇就业制度与模式,其基本特征必须是国家的市场自发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民间合作谋职,自找出路与国家指导相结合,即要建立以市场导向就业为基础,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政府促进就业为辅助的市场就业机制。这意味着国家在科学地确定了就业规则和政策之后,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从就业资金的筹措、岗位的具体设置、人员的安排到就业的最终实现,都应当放手让民间去办理。

(四)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积极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打破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割,扩大就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规范就业市场,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职业介绍机构和各种欺诈行为,改善职业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监察,解决劳动争议,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积极鼓励创业

推动创业就业应是未来解决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要积极鼓励创业,创业促就业,就业带创业,同时,要积极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和作用。

(六)完善与市场就业机制相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

完善对非单位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解除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真正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通过可行措施改变企业用人越多,失业保险费负担越重的现象,鼓励企业多用人,增加就业机会。

四、结语

劳动就业是新世纪面临的一个基本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既要考虑长期解决的办法,又不能忽视当前所应采取的应急措施,要长期与短期并重,标本兼治,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就业问题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翟年祥乡镇经济

-2004(12).-41-43

2.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就业问题沈华四川经济研究-2004(11).-7-9

3.浅论新时期我国劳动就业问题吴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4).-57-58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浅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利与弊 姓名 班级: 学号:

农村劳动力转移利于弊 摘要:“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含义和背景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含义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转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基本上可以看做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要素不断向工业,服务业转移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也是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的,农村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体质改革的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一方面随着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不断的完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各生产要素在各部门各地区间的比例失调,农村劳动力的问题得以初步实现,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由于收入差异使得农村劳动力开始向乡镇及城市边缘转移。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于沿海城市的发展城乡收入差异引起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是沿海发达城市,随着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增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而且待遇的提高也吸引着农村劳动力,从而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涌动,解决好剩余劳动力问题也成为关系到我国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 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通常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的人口为劳动年龄。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4989万人,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为84313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71.2%,2010、2015年乡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将略有上升。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报告

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学生XX XX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内容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必然之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

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并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原因、存在问题等的研究,提出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径和有效办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建议经济影响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o shift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a modern industrial country road to the inevitable.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not only fundamentally restricted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to a certain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提纲 (2) 二、内容提要、关键词:…………………………………………3-4 三、正文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5)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5-7 3、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7-10 4、促进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10-15 四、参考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提纲】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 1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 2、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3、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化进程; 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3、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4、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四、促进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 1、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 3、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4、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 5、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rural labor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transfer of moder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which i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employment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three rural”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is also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o study the major issues. Therefore, from the start with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and actively explor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the basic method is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 current “three rural” issue brought about by the econom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of an idea.

农村劳动力转移文献综述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大于农业需求的矛盾日益凸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论述 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都闻名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还多(秦凤清,2012)。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农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相对其他部门而言,农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华田生,20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大约有1/3的劳动力剩余,绝对数大约为1.5亿到2亿。90年代人口大规模流动,1992年以后,开始出现了“打工潮”(温铁军)。刘建进(2002)估算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例为46.6%,绝对数超过1.7亿。赵武、蔡宏波(2007)根据6种当前流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加权平均计算,2007年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已经达3.17亿,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十分巨大。 刘小容、王海涛(2008)根据对全国农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万多农户的调查,1998~2004年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38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4%;2005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总数10824万人,比2004年增加564万人,增长5.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50.8%;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农村外出从业劳动人员1318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4%。蔡昉(2007)在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中提到,1983年跨乡镇劳动力流动数只有200万,1989年增加到3000万,1993年高达6200万,2000年为7550万。2000年以后的转移情况,有下表的农民工数量反映: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如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有效解决农村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迅猛增长,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贡献力量。科学调控、合理引导、依法保障、全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将成为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但目前,我市当前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农民工以自发和亲友介绍输出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比较大;二是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就业渠道较少,大多仅限于农、林、牧、渔业知识,内容简单,对外出就业帮助不大;三是外出就业以短暂输出为主,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四是缺乏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五是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也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配置和运用好劳动力资源 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打工的相关政策,为农民合理流动提供政策支持。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打工的各种手续,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和风险。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积极与务工人员集聚地的司法、计生、劳动人事等部门取得联系,切实搞好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规范劳动力中介组织,全面搜集和及时反馈各地务工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劳务信息,使农民“外流”由自发松散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从完善镇、村级劳务市场入手,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首先进入镇内劳务市场,积累经验和技能,然后逐步向省内和省外劳务市场进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梯度转移,使农村劳动力一旦转移出去就能站得稳,立得住。 二、大力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转移就业的能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订单培训。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农民工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找准市场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教育,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力型转变。努力打造劳务精品,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并驾齐驱快速增长。 要在对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进行认真摸底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状况及不同思想状态的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逐年加大政府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尽快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促使

浅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

浅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本文从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以及针对相应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性的政策。 1、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农业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农业,是指农作物栽培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野生植物采集野等;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我们说的农业劳动力是指广义农业劳动力。 2、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个相对的概念,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指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超过生产需求量的农业劳动力。 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转移,即由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类是地区转移,包括某一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另一地区转移;由农村向城市郊区农业转移。我们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针对产业来说,同

一行业的地区之间流动,就地区来说是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就全国来看,它并不属于行业之间的转移。所以,就全国讲,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其他产业的移动过程。一个剩余劳动者一旦转移到其他行业,就完成了这一任务,不称其为剩余农业劳动力了。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 亿以上,2000年底达到1.8亿。这种矛盾短期内还会更为突出: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也遇到了结构性困难,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明显下降;加入WTO后,短期内我国农产品不仅会面临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使农民收入难以通过农业大幅度提高,而且进口农产品势必导致国内农产品的需求减少,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如果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斥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xx年预计达到1.9亿人。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X X 大学毕业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上升。2004年从事农林牧渔的就业比重为61.57%,比2000年下降6.81%;工业就业10.94%,比2000年提高2.37%;商、饮、服务业就业比重为5.44%,比1999年提高1.79%。200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约10260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40万人,1998~2004年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38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4%。[1]预计今后几年农村转移新增劳动力将在400万~500万人,增长4%-5%。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取代,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增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业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体制变革、观念更新,家庭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城市就业这三种基本的就业形式,构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结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79~1999年的20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高达14%,即在GDP年均近9.6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GDP增长的贡献达1.4个百分点。[2]

临床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

临床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种艺术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而言是将有目的观看病例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或临床积存的资料经过科学的思维推断推理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再现的过程别管你从事任何临床工作只要你希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发表就别能别涉及到医学论文的写作但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中却没有引起脚够的重视并缺少基本的训练现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要求等分别介绍如下 1 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论文写作是一种艺术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而言是将有目的观看病例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或临床积存的资料经过科学的思维推断推理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再现的过程别管你从事任何临床工作只要你希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发表就别能别涉及到医学论文的写作但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中却没有引起脚够的重视并缺少基本的训练现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要求等分别介绍如下 1 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有用性条理性和规范化这是撰写医学论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科学性科学性是指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报道的内容 必须是客观存在事实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并具有可重复性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脚论证严谨 对临床观看和实验所得的数据和实践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和推导别能主观臆断更别能为达到/预期目的0而斜曲事实伪造数据具体要求:数据资料来源正确可靠如病例来源及其挑选应有一定标准;要有精密的临床科研设计对观看病例要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与对比组要具有可比性观看指标的选定必须客观统计学办法运用恰当 1.2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论文总结的成果有新的发觉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设想探究新的规律;采纳的是新办法或新技术;在重复摹仿他人已有成果或科研课题中补充实现该成果的新条件新办法或新改进即仿中有创 1.3 有用性有用性是指经过基础或临床医学的科研活动解决医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咨询题普通事情下临床医学论文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事实上用性较强别论其报道的是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为他人所利用或借鉴虽有些临时别能解决实际咨询题但从进展来看仍有其重要意义者也应列入有有用价值的范例如回忆性研究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4 条理性条理性是指思想语言文字达到的层次要求:用客观的论据和符合逻辑的推理来论证和阐述咨询题形 成结构严密论点鲜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明确说理性强可信度大的文章;文字简洁语法正确表达清楚层次分明读起来流畅易知道幸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性词语 1.5 规范化规范化也是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一篇好的医学论文按规定的格式撰写普通在内容发表上能够达到要求但要保证论文的写作质量还应该在名词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外文字母和规范汉字上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名词术语应该使用全国自然委员会(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审定的名词1987年起至今已正式发布的科技名词出版了近30种其中与医学有关的名词约20种如5医学名词65细胞生物学名词65生理学名词6等等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不行掌握这些资料最近5临床荟萃6经常在杂志上刊登一些规范化的医学名词大伙儿能够参考药物名称以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为准目前药物名称用法很乱5临床荟萃6要求先给出药物的通用名括号中再标出商品名或别名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也很重要自从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对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0的命令以来各杂志都很重视但有的作者在投稿时往往使用本单位化验室的指标没有换算成法定计量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范文2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范文2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范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前言: 要素生产的效率、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等,都会对经济产出的规模产生直接的影响。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将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适当的转向非农业,能够使劳动力配置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更快增长。因此,在国民经济增长当中,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做出的贡献,应当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更加科学、合理。 一、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作用 在不同部门当中,对于劳动力的配置,可以进行如下假设:在一个国家当中,包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城市地区是现代经济部门,主要进行非农业经济活动。农村地区是传统经济部门,主要进行农业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如果政府完全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那么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中的劳动力市场就会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同时都能够保持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如果在这两个地区之间,对于劳动力的流动没有限制,在自由流动的作用下,二者的劳动力市场就会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统一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在新古典经济理论当中,产业或地区之间的薪资待遇差异,是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劳动流动的根本性原因。而

这种差距反过来可以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得以消除。此时,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劳动力就能够得到相对均衡的配置状态[1]。在二元经济结构当中,为了研究城市与农村劳动力市场从封闭转变为开放,假设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会产生费用。在劳动力自由流动之前,由于城市地区缺乏劳动力,因此薪资待遇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充足,因此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在劳动力市场开放之后,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薪资待遇的差异,因此,农村劳动力会向城市流动。此时,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减少,因此薪资待遇会逐渐上升。而城市地区由于劳动力增加,因此薪资待遇会逐渐下降。理论上说,当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薪资待遇达到相同的时候,劳动力的流动就会停止。在福利方面,由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都会发生变化。由于劳动力的流入,城市地区的工资率下降,因而企业的福利将会增加。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流出,使得工资率上升,也会带动福利的增加。因此,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作用下,社会总福利的水平将会显著提高。 二、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边际生产率的测定 在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的边际生产率估计当中,通过相应函数的建立,能够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会给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gdp的研究当中,应当将其分解为农业和非农业的gdp,并且分别进行生产函数的建立[2]。在农业gdp当中,主要是农业物质、土地、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函数。而在非农业gdp当中,主要是资本、非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函数。在非农业的劳动力投入当中,

写作指导: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与方法

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与方法 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与方法 编辑部每年都会收到上千篇的热情、献身于口腔医学的撰稿人的来稿,编委们、审稿专家、编辑每年都要审阅、修改大量的稿件。其中很多来稿都已刊出,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稿件不符合发表要求。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写出的文章被否定了,原因是什么? 有的作者手中有大量的病例,但由于平时没有严谨的观察和登记制度,原始材料残缺不全,综合分析时东拼西凑,不能说明问题,难以立论;有的论文原始资料尚完整,由于不善表达,所写文章目的不明确,条理紊乱,有价值的见解都埋没在乱糟糟的文字中。帮助作者写好论文,使作者的经验、成果有更多的机会与读者见面,是编辑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医学科研的设计和统计学处理讲座已于2003年各期中陆续刊出。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自2006年第1期开始,连续刊出系列讲座———如何撰写医学论文,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与方法;第二部分———英文摘要的撰写技巧和要点。希望通过系列讲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照国际医学期刊的惯例要求,临床科研论文的撰写格式如下:论文题目、作者署名、论文摘要、关键词、导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下面就按论文书写格式讲解各部分的要求。

一、医学论文的文题 文题是文章的窗口,读者一定是先看文题再看文章全文,检索者也同样。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科技论文量大增的今天,读者往往是浏览杂志的目录后,然后再通读感兴趣的全文。所以文题简明新颖,无疑容易得到读者的青睐,其内容、结论被转载,引用的可能性自然也相对增加。同样,文章内容很好,也可因其文题臃肿平淡,而失去不少凸现其价值的机会,甚至是转载的机会,所以文题一定要仔细斟酌,言简意赅,立意新颖。要能反映出研究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举例:“亚历山大矫正技术减数4个第一前磨牙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因为正畸的减数治疗原则就是拔除第一前磨牙,实质是文字重复,题目累赘,应改为:“亚历山大矫正技术减数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1. 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不要过大,即过于笼统:题目与内涵要一致。如文题“成釉细胞瘤”,实际报告的内容是“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则前者的文题过大。 (2)科技论文尽可能不使用副标题。 (3)文题中尽量不用中、英文缩略语,以免产生歧义。 (4)文题字数在20~25个字以内,删除不必要的字、词,高度精练,题达文意。 (5)不可滥用“研究”一词。不用“研究”二字也不影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方法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方法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种艺术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而言是将有目的观察病例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或临床积累的资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判断推理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再现的过程不管你从事任何临床工作只要你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发表就不能不涉及到医学论文的写作但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缺少基本的训练现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要求等分别介绍如下 1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论文写作是一种艺术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而言是将有目的观察病例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或临床积累的资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判断推理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再现的过程不管你从事任何临床工作只要你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发表就不能不涉及到医学论文的写作但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缺少基本的训练现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要求等分别介绍如下 1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条理性和规范化这是撰写医学论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报道的内容 必须是客观存在事实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并具有可重复性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足论证严谨

对临床观察和实验所得的数据和实践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和推导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0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具体要求:数据资料来源正确可靠如病例来源及其选择应有一定标准;要有周密的临床科研设计对观察病例要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要具有可比性观察指标的选定必须客观统计学方法运用恰当 1.2创新性创新性是指论文总结的成果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设想探索新的规律;采用的是新方法或新技术;在重复模仿他人已有成果或科研课题中补充实现该成果的新条件新方法或新改进即仿中有创 1.3实用性实用性是指通过基础或临床医学的科研活动解决医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学论文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实用性较强不论其报道的是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为他人所利用或借鉴虽有些暂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从发展来看仍有其重要意义者也应列入有实用价值的范例如回顾性研究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4条理性条理性是指思想语言文字达到的层次要求:用客观的论据和符合逻辑的推理来论证和阐述问题形 成结构严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明确说理性强可信度大的文章;文字简洁语法正确表达清晰层次分明读起来流畅易懂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性词语 1.5规范化规范化也是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一篇好的医学论文按规定的格式撰写一般在内容发表上可以达到要求但要保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论文)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消除城乡二元对立的问题,其重点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必然之路。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累积性剩余。建国后,由于我们实行了错误的人口政策,导致人口出生处于很高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总量远远大于同期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需求,其中尤以农村为甚。人多地少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也是造成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最主要的原因。 2、是代性剩余。在我国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了大幅提高,由此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导致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减少,其结果,大批农业劳动力就会从农业中释放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 3、是波动性剩余。我国现在约有一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但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流动性的,并未真正城市化。一遇大的经济波动或其他风吹草动,就会被迫回乡。这种波动性剩余不是每年都发生的,但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对稳定的影响,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压力,却比还未进城打工、隐性失业于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大得多。 4、消费性剩余。恩格尔定律认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将会不断下降。其中包括消费者从重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向重视工业品和劳务的消费转化,这种转化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变化。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主要以提供食品为主第一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以提供工业品和劳务为主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了巨大的空间,这就引发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冲动和农业劳动力的过剩。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总结起来,有以下方面的制约: 1、农村劳动力素质制约。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民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没有享受到与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创收。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势必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社会的稳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文的研究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现状、问题、需求以及培训政策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完善其的培训政策、措施及模式,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向非农产业顺利有序转移;探索社会政策,特别是发展型社会政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义 (2)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阶段 (2) (一)发展状况 (2) (二)现实意义 (3)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5) (一)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5)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大 (7) (三)城镇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利益无保障 (7) 四、对我国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8) (一)转移主体的数量庞大,供给严重过剩 (8) (二)政策制度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 (9) 五、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 (11) (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11) (二)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12) (三)增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意识 (13) (四)建立农民工强制工伤保险制度 (13) (五)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14) 【参考文献】 (14)

医学论文写作目的

医学论文写作目的 有很多同学都觉得论文写作很难,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写作方法,就能够驾驭各种论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与论文相关的内容是:医学论文写作目的。 医学论文写作目的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并以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 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

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DOC)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概论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中药1班 姓名:余锡鹏学号:201241740105 课程论文题目:谈谈农村劳动力转移 课程名称:农业概论 上课时间;星期天晚上 地点;九教北204 任课老师;张桂莲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

谈谈农村劳动力转移 摘要:“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含义及背景 (4)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含义 (4)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背景 (4)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 (5) (一)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 (5)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5)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6)

三、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6) (一)人口流动及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的相关理论 (6)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工业化、城市化 (8)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9)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10)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12) (一)缓解人地矛盾,增加收入,提高生存质量 (12) (二)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3) (三)提供资金,引进技术和知识,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4 (四)创业反哺,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15)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转型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16) 七、总结 (17) 参考文献 (19)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含义和背景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含义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转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基本上可以看做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要素不断向工业,服务业转移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也是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的,农村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体质改革的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一方面随着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不断的完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各生

医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医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刘卓宝主任医师 临床工作者的困惑:每天常规上班,写什么呀?没啥可研究啊…;有些想法,也想研究,可怎么样设计才有价值呢?写论文难,具体应该先做啥再写啥才对路呀?论文写好了向哪投啊?投稿也有技巧吗? . 选题来源 医学选题的产生及思路 确定选题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主要来自于创新性思维对事物的疑惑、探索,即“为什么?”,而创新性思维则主要来自于①后天对知识的积累②先天大脑皮层结构。前者完全可以弥补后者的不足。中国古语“后积而薄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立题产生:联想要科学,假说要合理,方法要正确,观察要细致,结论要客观 选题思路:⑴学科前沿课题的深化或系列性研究;⑵文献中无法阐明处或“待研究‘”尚未见报告“处;⑶对自己新见地新技术的回顾、总结、类比;⑷社会热点问题的领域细划性研究;⑸自己体会较深的临床诊疗经验回顾总结;⑹对医疗实践中遇到困惑、失败的分析推理证实;⑺新采用的新药、新仪器、新指标及新体会;⑻对前人文献知识点的联想、类比、补缺、探索;⑼对尚无结论的散在性文献汇总、分析、研究;⑽回顾分析疾病误诊的各类原因、杜绝的途径;⑾将药物的副作用移作治疗措施的实验与研究;⑿实验失败或意外结果的反思和可能原因探索;⒀参加大型调查项目中对局部研究二次开发;⒁国内尚少研究的临床综合征资料汇总分析;⒂凭借某一基础新概念开展的系列研究。 科研项目的来源与申请 国家级医药卫生科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八大类,每年年底印发《项目指南》,次年第一季度申报结束,经费可观。除资助力度逐年增大外,每年项目申请的要求也都会有些变化,例如年就较前有明显的三个变化。 国家科委:科技攻关项目、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医药创新博士项目。如“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次年,多为指令)、”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多对国家特色医药机构下达指令性计划或小范围内招标。 国家教委:重点项目、博士点、跨世纪人才、回国启动基金 部、省级科研基金 卫生部:面上项目(次双年)、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岁。医院科研经费主渠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药研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基金 省(市)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次年) 其他:省医学科技基金、省中医药管理基金、省计生委、省高教厅(一次年) 地市(区)级及县市(院)级 科委、科协、政府、卫生局、医院等科研基金(次年)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汇总综述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医学论文咨询水平,本文重点介绍医学论文咨询必备的五个方面。 第一:思想性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论文发表。 第二:创新性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第三:科学性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医学论文咨询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众所周知,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1)、分为原著(包括论著、著术及短篇报道)和编著(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 (2)、按论文咨询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