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与启示

国外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与启示

国外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与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管理制度,有助于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业务流程和防范风险。本文将对国外内部控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外内部控制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COSO框架和ERM框架。COSO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要素,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全面的指导。ERM框架则强调企业应重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还有学者从公司治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

在实践方面,许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微软公司通过建立全球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一些新兴的技术和工具也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

尽管国外内部控制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

足之处。部分企业过于内部控制的形式和流程,而忽略了其真正的目的和效果。内部控制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仍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技术可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

从国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企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企业应该注重内部控制的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避免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同时,随着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和风险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地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需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积极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未来的研

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内部控制在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个角度,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综述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的结构和机制,涉及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公司的决策和管理能够高效、透明地运作。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公司的战略方向、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则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公司内部各项业务和流程能够遵循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提高公司的安全性和效率。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等方面,其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财务报告质量。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密切的。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则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公司治理通过明确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公司的风险。同时,有

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决策和监督。

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于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其中,学者们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绩效和价值。另外,研究还发现有效的董事会治理能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效率,并能够控制公司的风险。管理层激励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之一,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内部控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督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公司的文化、价值观、组织结构和制度等。同时,风险评估也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估公司面临的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公司的风险。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审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的安全性和效率。

然而,目前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股东权利和董事会职责不明确,导致公司治理的效率低下。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例如控制环境不完善、风险评

估不科学、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密切的,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成功的关键。未来需要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以促进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需要加强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司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推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近年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一个备受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

让我们回顾一下国外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披露内容等方面。例如,Lopez等(2006)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他们还发现,管理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意愿较低,这可能意味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存在一定的成本。Hermanson(2009)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公司的规模、财务状况、治理结构等都会影响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意愿。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方面。例如,张建儒等(2015)发现,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全面披露,而且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他们还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与披露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另外,钟邦勋等(2016)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还有一些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例如,陈汉文等(2014)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框架,该框架以风险为导向,从企业战略、流程和活动等方面出发,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多个方面。然而,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长期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些领域,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指导。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所造成的业务风险和存在的 问题,这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 首先,从国外的角度来看,欧美国家一直关注企业内部控制。Peter Defoort(2008)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企业管理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必须进行相应的风 险评估和管理。他提出了一种基于ISO31000标准的内部控制评估模型。Kim(2013)等人 通过对21个国家进行企业运作的比较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造成企业的腐败、非法行为和利润下降等负面影响。同时,他们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Jinyeol Kim(2021)等研究人员则将内部控制缺陷视为一种管理缺陷,并指出企业应该制定详细、清晰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也是国内比较关注的问题。王维霞、李科宇(2015)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认为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 有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等方面。提出了有效解 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对于非上市公司,薛红艳(2019) 等人则认为,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误操作风险,有利于 稳定经营,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声誉。 总的来说,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有效地评估和管理内部控制 缺陷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在探索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_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_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综述 引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对外提供了有关其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情况的信息,具有促进投资者保护、增强市场透明度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文献,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关键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对外界展示其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内部运营状况的重要手段。信息披露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此外,信息披露还能促进企业良好的治理实践,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市场反应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学者从法律法规、公司治理等角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深入研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研究更为深入和系统,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治理、投资者保护和资本市场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和企业治理起到重要的积极效果。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关键问题

1. 披露程度与质量的问题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和质量是关键问题之一。披露程度不足会限制投资者对企业的正确认知,而低质量的披露可能导致信息不准确,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2. 内部控制信息的认知和理解问题 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部分投资者可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表示困惑或缺乏兴趣,影响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递。 3. 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情境下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背景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面临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挑战。面对机构环境、法律法规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在国情和市场环境下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 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提高披露质量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推动企业提高披露的质量和可信度,同时加强投资者对披露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2. 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利用效率 研究如何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利用效率,深化对投资者、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研究,优化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 3. 比较研究与跨国合作 加强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成果,同时开展跨国合作,探讨不同背景情境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与解决方案。 结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促进企业治理和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制度、程序和方法所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信息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盗窃、侵占、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规范经营。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4.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可以优化企业的经营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 中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和监管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一批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成果。 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涵、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等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所的黄淑英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一文中,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公司价值等方面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鲲等学者在《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覃丽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研究》中,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调节作用。

《基于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基于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基于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 国外研究现状 (1) 2 国内研究现状 (3) 3 研究述评 (4)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内部控制的理念,但是由于理论不成熟在运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南非King II(2002)在研究中表明,现代内部控制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是不一样的,传统上的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管理的内容包含不多,对于一些法律和政策上的风险不包含在内。在现代,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利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更有效率和更准确的生产和运作问题。此外,根据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判断企业的一致性,可以更有效和更准确地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并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的影响。Spire,LauraF(2007年)认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是独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联,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可以反映关键内部控制要素的水平和程度。Turnbull的深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必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结合起来,以形成双方之间的相互克制关系。Doyle J Ge,W McKay S(2007)建议,当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它们必须侧重于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包括公司组织结构的复杂性。Bosh Baugh和Westbrook(2008)指出,内部控制并不完全,非严格的公司通常面临更大的外部和内部风险,这将导致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降低公司效率。Schwartz,Malcolm(2009)认为,为了设计一个理想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我们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在国内外,学者们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 对企业绩效、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 全面梳理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发展 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主要是以企业内部运行的规划、组织、执行和监督等各个 环节为基础,通过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国外的相关研究着重于 内部控制的目标导向性,强调内部控制是一种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的 定义在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更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而国外更注重内 部控制与企业目标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管理层素质、制度设计等。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提供了理论 支持。 在国内,相关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至关重要。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 于员工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规定,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层的素质和诚信度也直接影 响着内部控制的质量。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内部控制执行制度的设计与管理。COSO框架中提出的营利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设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 重要影响。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是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多 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国内,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报告、公司管理层的陈述以及第三方评估等 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公司管理层的陈述容易受到管 理者的主观影响,第三方评估成本较高。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设计。COSO框架中提出了五大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活动,这些要素成为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指标。 四、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内 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和风险管理的影响机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同时也能有效预防和发现经济犯罪。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中,也有很多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目前,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内部控制实施和评估、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效益。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内容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针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研究,国内学者吴磊等(2014)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从内部控制目标、内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还有不少学者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实施和评估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实施程序、方法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国内学者赵鑫等(2016)提出了基于流程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还有一些学者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流程、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外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加深入和系统。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评价、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于内部控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学者Smith(2015)指出了内部控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存在问题,如内部控制的标准化不足、内部控制的实施不到位等。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于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国外学者Taylor(2016)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评价以及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效益等方面。未来,希望能够加强国内外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内部控制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企业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规章制度、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等方式来保护企业资产、 规范经营行为和确保准确信息的一种管理方式。内部控制以内部环境控制、风险管理、控 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机构为五个要素,以实现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等目标。 1988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管理条例》,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1993年,中国会计学会发布了《珠海内部控制研究报告》,使中国学界重新关注了内部控制这一议题。此后,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并逐步成为中国财经学院和企业 财务管理人员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部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企业治理 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目前,研究内容主要关注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内部控制评 估方法、内部控制实践、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等方面。 在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方面,COSO模型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逐渐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并建议在实践中根据企业类型和需求选 择合适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 在内部控制评估方法方面,学者们提倡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评价(FIATECH)、内部控制整体评价(ICECS)、风险评价法、流程分析法等。 在内部控制实践方面,学者们认为,内部控制的实践不是简单的实施规章制度,而是 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创新内部控制方式,以最大化地保护企业的利 益。 在内部控制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企业实际情况,探讨了影响内 部控制实践的多种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文化、职业道德和从业人员素质 等。 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方面,学者们研究了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认为内部控 制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普遍应注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总之,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走过了漫长而历史悠久的道路。在国际上,COSO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内,内部控制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有学者不断地拓展其理论框架、评估方法和实践,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管理方式和控制工具。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管理者为了有效控制组织活动对其从事经济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所采取的 一种管理方式。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资产保护和准确记录、 遵循法律法规、规范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内容、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是一种整体性管理制度,它由管理者根据组织的 目标、规模、性质和特点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安全控制、信息监督等一系列控 制措施组成,用来保证组织的工作、管理和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1)保证财务报表准确性: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披露,并提高投资者信心。 (2)资产保护: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和保护组织的财产和资产,防止资产丢失、损坏或盗窃。 (3)合规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确保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因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法律和信誉风险。 (4)提高效率: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优化组织的资源配置和过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 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1)规章制度:包括制度设立、执行、审批、修改、废止等一系列规定,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内部审计:通过内部检查、审计和监督,发现各种潜在风险,评估风险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3)信息监督:通过设定和完善各种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防范各种信息安全风险。 (4)人员管理: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解聘等一系列管理人员的制度和操作控制,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四、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内部监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专业团体、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努力,对内部监督理论有较强的理解。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国外也相继出台了内部监督的法律法规。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南非King II(2002)的报告证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管理许多风险,如政治、法律和技术风险。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运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准确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另外,基于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对企业事情趋于一致性的判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Spire,LauraF(2007)认为,Turnbull 指南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Turnbull深入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双方的相互牵制关系。Doyle J Ge,W McKay S(2007)在其文章中提出,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时,应该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情况,包括企业组织架构的复杂性方面的问题。Bosh Baugh和Westbrook(2008)指出内部控制不完善,不严谨的企业通常会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这会引起较高的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企业效益低下。Schwartz,Malcolm(2009)认为,要想设计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以COSO 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框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业务流程梳理为基础来设计内部控制体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科学家对内部控制系统有了更好地理解。Josp m(2011)认为,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是首先解释业务和总体目标,确定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企业风险,然后确定如何将其降低到安全的水平。在应用领域。Kanyamam

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因而围绕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开始日渐广泛而深入。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旨在发现内部控制审计领域的研究机会,期望对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的人员给予一定参考。 /3/view-12959026.htm 关键词: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整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2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前进以及公司经营需求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理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在内容上的持续扩充以及理论概述上的更加规范。1990年以后,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层出不穷,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研究内部控制的成果,这其中的一些成果成为业界的“标杆”,是后来各个国家的学者研究的方向。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在探索内控方面的成就要属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所发布的名为“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的报告,即“COSO报告”。该报告对内控进行了新的归纳与概括,并讨论出了构成内控框架的五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2004年9月,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又发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文件,该文件在内控方面增加了关于从各??方向进行风险管控的新内容,进一步将风险管控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联结在了一起。 另外一个著名的探索内控方面的成就是《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即“SOX法案”。该项法案提出了新的观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出公司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要保障其内部控制是有作用的,其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委员会汇报能够合理保证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可靠性的控制程序以及其完成的状况,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外界发布该企业对其内控现状的评价与分析的资料。 二、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一)在探索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与人事管理层面 Jennifer Altamuro,Anne Beatty(2010)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管理是否有作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企业需要更专业、更尽责的审计师来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监管。 Chan Li,Lili Sun,Michael Ettredge(2010)试图对各企业财务总监的专业资格是否具有重大缺陷做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认为对于萨班斯法案中某些不良意见表示认可的财务总监们在其专业方面并不合格,这些公司需要聘请更为合格的财务总监才能改善其内部控制的现状。 Davide Rizzotti,Angela M. Greco(2013)认为许多国家的监管框架因为监督机制都强调审计委员会的重要性,一个尽职尽责的董事会能对内部控制委员会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Dean Neu,Jeff Everett,Abu Shiraz Rahaman(2014)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对抑制企业财务舞弊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行为来强化企业及其管理者的伦理和道德。他们特别强调了米歇尔?福柯和德勒兹的见解,提出防止财务舞弊必须依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理解与沟通以及有效的监管行为。 (二)在探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层面

《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国际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在内部控制理论经过漫长的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20世纪90年代后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后,在1992年9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与美国会计协会(AAA)、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协会(FEI)、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以及管理会计师协会(IMA) 共同创建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即COSO报告。COSO报告被认为是内部控制进入崭新阶段的标志性文件,提出了内部控制是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COSO报告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之一。 为了使国际活跃银行有公平竞争的基础,十国集团于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了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同意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即《巴塞尔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标准;2006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更是增加了对交易账户和双重违约的处理。回顾巴塞尔委员会近若干年发布的几乎所有文件,无一不贯穿了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的精神。各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中,无一例外的都包含巴塞尔协议中的内部控制思想和原则。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系统地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指导原则,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历史性的突破。该框架指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由五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包括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责划分、信息与交流、监督活动与错误纠正。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以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三大支柱为标志的新资本协议框架草案。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对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含义的认同和采用。与COSO报告的不同之处在于巴塞尔委员会强调了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国内学者一直在进行探索。韩传模、林野萌(2012)在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陈关亭,黄小琳,章甜(2013)针对企业具体案例实际,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上,综合运用AHP 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于风险管理框架的内控评价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分析的跨越。常启军(2016)则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了多层次的内控评价体系。 第二,内部控制优化研究。邬爱珍(2018)选取A房产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舞弊行为,分析企业内部薄弱环节,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找出A房产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原因,运用内部控制基本原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路雅斐(2019)选取C房地产企业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没有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销售合同审核存在漏洞等弱点分别从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借助外部专家完善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区域公司的控制方面提出改进策略。詹羽茜(2020)选取KY房地产企业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员工过度追求业绩而忽视风险、员工综合素质较低、内控意识淡薄等问题进行分析,出了优化内部控制设计流程、有效运行内部控制运行水平的保障措施,对KY房地产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庞晓萌(2020)针对销售计划不科学、定价不合理、合同管理不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认为从及时调整销售计划,完善销售定价审批流程,建立动态的信用管理流程等措施出发,更从内部控制意识、制度执行、效果考核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以保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2)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如何科学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帮助企业判断其内控目标实现的程度,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探讨的问题。相关文献层出不穷,方法也各有千秋。较为多见也备受推崇的是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判断。R. Mithu Dey(2012)致力于研究描述结构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模型。Hardjito(2012)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构建了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为企业识别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起到了很大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