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国外文献综述

作者:孙斌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5期

一、引言

在SOX法案颁布前,很少有内部控制方面的实证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控制报告是自愿披露的,有关内部控制的公开信息太少(Hermanson,2000)。在2002年后的几年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有关SOX法案实施后内部控制质量的证据十分有限(Krishnan,2005)。对西方(尤其是美国)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介绍的论文很多,而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才刚刚兴起。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当前,无论是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还是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出具鉴证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都成为了核心和关键。系统回顾国外相关研究结论、掌握前沿动态,对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审计的关系

Raghunandan & Rama(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披露实质性漏洞的公司比没有类似披露的公司审计费用高出约43%。Raniet al.(2008)的研究也表明审计费用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Ettredge, Chan, & Sun(2006)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报告延迟的影响。他们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存在与审计延迟相关,若公司在人事、职责分工和结算过程中存在缺陷,则往往会经历较长的延迟。Ettredge, Heintz & Chan (2006)的研究表明,收到注册会计师有关实质性漏洞反对意见报告的公司更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若注册会计师离任源于客户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则“四大”较少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他们还发现,客户期望从继任审计方改善审计意见类型。

同时,管理层实施的自我评估和审计人员的鉴证之间有相互影响。Smithetal.(2000)发现,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审计师对管理层的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的判断,减少审计师对管理舞弊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从而有效降低审计成本。Areletal.(2006)的研究表明,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审计师判断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三、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Doyle et al.(2007)的研究着眼于内部控制与应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控制缺陷与估计不当、未实现现金流的应计项目有关。审计人员难以做出具体判断的、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二者之间产生这种关系的驱动因素。分别使用酌量应计、平均应计质量、既往会计重述和持续收益能力加以测量后,结果均被证实。

Ashbaugh et al(2008)研究了基于SOX法案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及其对应计项目质量的补救。以应计噪音和绝对非正常应计项目衡量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报告内部控制问题的公司相比,其应计项目的质量相对较低,其应计数额(无论应收账款还是应付账款)也显著地更大。此外,经审计人员确认并对曾报告控制缺陷加以修复的公司,其应计质量有所提升。Ashbaugh等还发现,连续收到不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公司伴随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应计质量也发生了变化。

四、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其影响因素

Doyle et al.(2007)认为,对实质性漏洞进行披露是强制性的,然而对重大缺陷却是自愿披露的,在决定缺陷是否予以披露时,不同的公司及审计人员选择的“实质”与否的标准存在差别。强调更多的强制性披露将有助于我们回避自愿披露的自选择问题。

Kinney & McDaniel(1989)研究了从1976至1985年间准确报告了季度收益的73家公司的特征。他们假定报告重述意味着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同时发现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报告重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然而,DeFond & Jiambalvo(1991)的研究表明公司规模与报告的前期调整之间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则表明公司规模并不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Ge & McVay(2005)对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261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重大缺陷是由会计资源不足造成的(例如,会计人员缺乏适当的培训),一些具体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收入确认政策、职责分工,报告截止政策,应计账户的核对方面。出现缺陷最频繁的账户主要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他们还发现,较为复杂的诸如衍生工具和所得税相关账户错误也较多,存在重大缺陷较多的行业是IT业。

Bryan & Lilien(2005)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规模相对较小,财务业绩较差,市场贴现率较高。Ettredge et al.(2007)发现,最初存在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公司其CFO的更换率较高,而后任CFO的专业胜任能力优于前任。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在2007年第44期连续刊登了三篇内部控制缺陷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章。Ashbaugh,Collins & Kinne(2007)以及Doyle,Ge & McVay(2007)研究了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披露的因素,他们为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报告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他们发现,控制风险因素源于两个主要的方面。其一,组织本身的复杂性或组织的快速变化(与此有关的是:分部的数量、海外业务、并购、重组、销售增长和特殊目的机构的数量)。其二,内部控制的相对投入(反映该变量的有:财务困境、损失、公司的存续时间、规模和公司治理情况)。此外,Ashbaugh等还指出,发现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激励机制(包括提供鉴证服务的会计事务所的规模、最近的报告重述、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股票的集中度以及诉讼)影响了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Andrew(2007)对上述研究给予肯定的同时提出了部分质疑。首先,财务困境和损失作为内部控制相对投入的代理变量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其次,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报告重述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情况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可能性之间出现的(单调增的)关联关系是偶然

的。Andrew的研究表明,“事务所的规模”这个变量具有内生性问题。规模大的公司通常聘请“四大”提供鉴证服务,与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的是公司的规模,且二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影响公司规模的有可能是不同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在“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方面,规模处于极端(最大和最小)的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很低的,因此应当将规模分段加以考虑。而“报告重述”是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表现,而非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现和披露的激励机制。

另外,Doyle,Ge & McVay(2007)在对2002年8月至2005年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779家公司加以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与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具体类型有关。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困境相关,交易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组织的复杂性相关,而每一个公司都面临着独特的内部控制的挑战。

五、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

Whisenant et al.(2003)对审计人员在8-K表格中传递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对股票价格并没有出现负面的影响。Bryan & Lilien(2005)观察到实质性漏洞披露对股票价格有负面影响,但影响的滞后期长且影响时间短,对收益的影响并不显著。与此相对比,Cheng,Ho & Tian(2006)的研究则表明:公司宣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前后,短期内就出现了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尤其是当管理层指出的缺陷在年末未得到修复时,负面结果将加剧。他们还发现,投资者可以利用重大缺陷评估的知识实现股票收益。

Emanuels et al.(2006)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方面的内控缺陷对缺陷披露窗口期内的股票收益并无显著影响,但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问题则导致了窗口期非正常收益的显著下降。Hammersley et al.(2007)通过研究股票价格对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缺陷特征的反应,发现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当缺陷严重、管理层仍声称内控有效、缺陷可审核、披露含混时,披露的缺陷是有信息含量的。

Beneish et al.(2008)分析了330家按SOX302条款披露未经审计信息的公司和383家据SOX404条款披露经审计信息的公司。数据显示,因遵循302条款而披露的负面信息带来了-1.8%的非正常收益,同时资本成本异常地增加了68个基点。他们认为,302条款直指财务报告可信赖程度低的公司,相关披露具有信息含量。与此相对,遵循404条款的披露并未对股票价格和资本成本产生显著的影响。此外,Thomas et al.(2009)的研究亦表明,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发表的意见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价值相关性。

Ashbaugh et al.(2006)认为,强制性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披露和审计对于公司而言是成本高昂的,但从降低信息风险进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角度上说是有益的。Ashbaugh等人利用SOX404条款颁布前未经审计的信息披露和404条款颁布后的审计意见,评估了内部控制质量对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的变化。他们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显著地具有较高的个别风险、系统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资本成本降低了。资本市场识别了良好内部控制的价值。

Ogneva et al.(2007)研究了首次向SEC提交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他们也发现披露了内控缺陷的公司具有较高的权益资本隐含成本。但是,在控制了公司初始特征和预测分析的偏见之后,二者之间呈现的关系消失了。因此,他们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

六、结论

与内部控制缺陷直接相关的是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影响缺陷披露的因素还包括外部的监管和鉴证机制。在梳理缺陷影响因素时,试图用一个方程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并不可取。此外,在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时,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是混乱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因”,而不是“果”。

按照法规监管的意图,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保驾护航”,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这一点已经陆续被经验证据所证明。此外,自SOX法案实施以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步规范。这就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提供了研究机会。伴随披露规范化的过程,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对股票收益产生负面影响的研究结论逐渐清晰。但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定论。

近年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是多方关注的焦点。但是“有效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控制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很难说清楚。与此相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严重程度如何则是一组较为直接和明晰的概念。另外,按照美国现行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提交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人员的鉴证意见报告仅限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对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的定义都基于“重大错报无法被及时地预防和发现”。然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等,2008,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是针对“全面内部控制”的。也就是说,不仅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在法规层面被要求规范执行,而且非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也要符合标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发展出一套与《基本规范》相吻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体系。

此外,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的视角基本上都集中在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披露的程度,较少直接触及内部控制缺陷本身。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非规范性。伴随《基本规范》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现有的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主题将有待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Hermanson, H.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0,(September): 325-342

[2]Krishnan, J.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an empirical analysi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5,(80): 649-675.

[3]Raghunandan,K.,& Rama,D.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6, 25(1): 99-114.

[4]Rani Hoitash, Udi Hoitash, and Jean C. Bedard.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nd Audit Pricing und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8,(May):105-126.

[5]Ettredge, M., Chan, L., & Sun, L. The impact of SOX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ssessment on audit delay in the Sox era[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6, 2(25): 1-23.

(实习编辑唐伟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事实证明,此言对于企业同样适用。美国安然,这个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的公司,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于2002在几周内破产,从此,成为公司欺诈与堕落的代名词。在我国,郑百文和中航油的巨额亏损,以及四川长虹的巨额欠款,也都是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率低下造成的。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先后出台。两部《指引》要求两地上市公司应从2006年开始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注册会计师对自我报告的审核评价意见。2008年5月颁布了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4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应当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报告是否对外披露的研究。Ragahunandan和Rama(1994)对《财富》100家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0家公司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涉及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 McMullen、Dorthy和Raghunandan(1996)对1989~1993年的4,145家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那些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仅有10.5%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对小公司而言,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确,因而认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二)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是自愿性还是强制性的研究。Hermanson(2000)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有效问卷363份)对9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他们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发现,调查对象认为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都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但自愿披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 Simon和Kar(2001)通过对香港上市公司的四个治理指标(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是否存在稽查委员会、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比例),来考察自愿性信息披露情况,发现存在稽查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具有正相关,家族成员构成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呈负相关。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效益分析。Duffy(2004)认为“404条款”的实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所造成的业务风险和存在的 问题,这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 首先,从国外的角度来看,欧美国家一直关注企业内部控制。Peter Defoort(2008)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企业管理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必须进行相应的风 险评估和管理。他提出了一种基于ISO31000标准的内部控制评估模型。Kim(2013)等人 通过对21个国家进行企业运作的比较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造成企业的腐败、非法行为和利润下降等负面影响。同时,他们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Jinyeol Kim(2021)等研究人员则将内部控制缺陷视为一种管理缺陷,并指出企业应该制定详细、清晰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也是国内比较关注的问题。王维霞、李科宇(2015)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认为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 有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等方面。提出了有效解 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对于非上市公司,薛红艳(2019) 等人则认为,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误操作风险,有利于 稳定经营,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声誉。 总的来说,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有效地评估和管理内部控制 缺陷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在探索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国外文献综述 作者:孙斌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5期 一、引言 在SOX法案颁布前,很少有内部控制方面的实证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控制报告是自愿披露的,有关内部控制的公开信息太少(Hermanson,2000)。在2002年后的几年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有关SOX法案实施后内部控制质量的证据十分有限(Krishnan,2005)。对西方(尤其是美国)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介绍的论文很多,而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才刚刚兴起。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当前,无论是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还是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出具鉴证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都成为了核心和关键。系统回顾国外相关研究结论、掌握前沿动态,对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审计的关系 Raghunandan & Rama(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披露实质性漏洞的公司比没有类似披露的公司审计费用高出约43%。Raniet al.(2008)的研究也表明审计费用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Ettredge, Chan, & Sun(2006)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报告延迟的影响。他们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存在与审计延迟相关,若公司在人事、职责分工和结算过程中存在缺陷,则往往会经历较长的延迟。Ettredge, Heintz & Chan (2006)的研究表明,收到注册会计师有关实质性漏洞反对意见报告的公司更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若注册会计师离任源于客户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则“四大”较少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他们还发现,客户期望从继任审计方改善审计意见类型。 同时,管理层实施的自我评估和审计人员的鉴证之间有相互影响。Smithetal.(2000)发现,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审计师对管理层的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的判断,减少审计师对管理舞弊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从而有效降低审计成本。Areletal.(2006)的研究表明,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审计师判断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三、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Doyle et al.(2007)的研究着眼于内部控制与应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控制缺陷与估计不当、未实现现金流的应计项目有关。审计人员难以做出具体判断的、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二者之间产生这种关系的驱动因素。分别使用酌量应计、平均应计质量、既往会计重述和持续收益能力加以测量后,结果均被证实。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内部监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专业团体、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努力,对内部监督理论有较强的理解。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国外也相继出台了内部监督的法律法规。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南非King II(2002)的报告证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管理许多风险,如政治、法律和技术风险。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运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准确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另外,基于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对企业事情趋于一致性的判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Spire,LauraF(2007)认为,Turnbull 指南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Turnbull深入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双方的相互牵制关系。Doyle J Ge,W McKay S(2007)在其文章中提出,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时,应该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情况,包括企业组织架构的复杂性方面的问题。Bosh Baugh和Westbrook(2008)指出内部控制不完善,不严谨的企业通常会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这会引起较高的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企业效益低下。Schwartz,Malcolm(2009)认为,要想设计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以COSO 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框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业务流程梳理为基础来设计内部控制体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科学家对内部控制系统有了更好地理解。Josp m(2011)认为,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是首先解释业务和总体目标,确定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企业风险,然后确定如何将其降低到安全的水平。在应用领域。Kanyamam

内部控制评价_国内外文献综述_谢元萌(精)

有学者主张运用经济学资产专用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明确公允价值是资产专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按专用性水平将资产分为三类:通用性、低度专用性和高度专用性。通用性资产采用层级1报告公允价值,低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2报告公允价值,且此两类资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报价体系,高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3报告公允价值,形成以报告主体为导向的报价体系。虽然资产专用度高,受市场影响不大,但其价值由报告主体来决定,仍会产生我们上述所议的管理操纵问题,所以,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加强公司的治理机制。 四、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细则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只是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之中,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特征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性指导。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有效规范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快实施该准则,以适应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有研究证实公司治理对层级信息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在层级3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通过合理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监管来协调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利益冲突,为公允价值的估值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另外,还需注意加强公司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和估值过程的公平与恰当。 参考文献:

[1]W.B.Thomas,Han Yi.Value Relevanc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chanism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 [2]张曾莲,雷崇信.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项目的统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内部控制评价: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谢元萌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内外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体系构建、指数构建等,本文在全面阅读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规范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观点与成果分类进行了综述,进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球通讯、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相继爆出,其中众多企业失败案例的出现是由内部控制的缺失及无效导致的。自此,国内外相继颁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内控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不仅政府主管各部门相继颁布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规章,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特别是现在有关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文献越来越多。 一、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综述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制度、程序和方法所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信息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盗窃、侵占、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规范经营。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4.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可以优化企业的经营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 中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和监管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一批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成果。 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涵、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等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所的黄淑英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一文中,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公司价值等方面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鲲等学者在《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覃丽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研究》中,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调节作用。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摘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一、引言 内部控制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直接涉及公司的经营安全、财务稳健以及信息透明度。信息披露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提升投资者的信心,进而促进股市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推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1. 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在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基础主要为《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应通过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形式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露。然而,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着披露内容不完整、披露时机滞后以及披露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公司的声誉,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2. 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相比之下,国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和透明。例如,美国上市公司在执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除了要遵守《证券法》,还要依据《萨班斯法案》等法规的要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披露评估结果。欧盟、加拿大等国家也都有相应的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这些做法有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财务状况、监管机构、审计质量等因素都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1. 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是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更容易有更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其披露内容更为完善和准确。这主要是因为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具有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所有权结构 所有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权力越分散,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这是因为控股股东分散的公司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监督,为了提高公司的声誉和信誉,更愿意主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3. 财务状况 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财务状况较好的公司更容易有更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是因为财务状况较好的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更容易引起投资者的信任和认同。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_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机构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内部机构、制度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管理、引导和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其财务、经营等信息发布给外界,以便外界可以获取信息、评估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行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旨在通过披露和公开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提高内部控制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使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有所了解,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国内学术界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李可等(2014)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公司绩效越好。这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祝红兵等(2016)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结果显示,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弥补投资者对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减少投资者损失。 其次,国外学术界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Brazel等(2013)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 司品质审计和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公司的品质审计和盈余质量。这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于保障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Xie等(2014)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对股

票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可以增加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和投资者保护的影响,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财务报告品质和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提高财务报告的品质,进而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市场效率的提升。 但是,当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要求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其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待改进,需要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信息披露的效果和效率。此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和监督体系也需要加强,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和监督,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学术研究,积极探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公司向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方披露其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的经营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首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着积极的影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_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_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综述 引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对外提供了有关其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情况的信息,具有促进投资者保护、增强市场透明度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文献,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关键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对外界展示其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内部运营状况的重要手段。信息披露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此外,信息披露还能促进企业良好的治理实践,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市场反应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学者从法律法规、公司治理等角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深入研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研究更为深入和系统,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治理、投资者保护和资本市场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和企业治理起到重要的积极效果。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关键问题

1. 披露程度与质量的问题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和质量是关键问题之一。披露程度不足会限制投资者对企业的正确认知,而低质量的披露可能导致信息不准确,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2. 内部控制信息的认知和理解问题 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部分投资者可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表示困惑或缺乏兴趣,影响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递。 3. 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情境下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背景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面临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挑战。面对机构环境、法律法规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在国情和市场环境下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 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提高披露质量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推动企业提高披露的质量和可信度,同时加强投资者对披露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2. 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利用效率 研究如何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利用效率,深化对投资者、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研究,优化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 3. 比较研究与跨国合作 加强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成果,同时开展跨国合作,探讨不同背景情境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与解决方案。 结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促进企业治理和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制造业日益面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已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过去的20世纪中,是制造业给美国、日本和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有人坦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也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同时,制造业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新时代提高一个国家整体就业水平的重要基础。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虽然第三产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生产力,但是制造业仍然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发展制造业不仅可以吸收巨大的劳动力,而且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对维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制造业不仅是高新技术的载体,而且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创造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且先进的制造技术正在对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着系统的改造。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 1.1.2研究意义 在激烈的国内及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虽然我们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从数量到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整体上看,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都有所改善,但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陷入困境、陷入危机的几率大幅度增加。出现了多样化的风险与危机,有些企业逐步从财务状况正常发展到财务状况恶化,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出现倒闭、破产,使企业本身、投资者等多方面利益遭受到损失。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实现保护企业和投资者利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具体意义如下:(1)对于投资者来讲。有助于投资者预知公司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获取财务危机 的事前提示,使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预先判断,加强投资的警惕性,这样就能使投资者尽可能的降低公司股票价格大跌及破产清算的影响,尽可能的避免损失。所以财务预警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切实保障投资者自身利益。 (2)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企业 经营管理。目前来讲,阶段性地评估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这样可以发现公司潜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制定新的措施,改变企业发展现状,有效阻止企业的财务危机,有助于企业长久、稳定地发展。 (3)对于债权人来讲。目前的债权人以银行和金融企业居多,通过财务预警债权人 可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合理评估企业未来的资信状况,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贷款损失,保证债权资产的安全。 (4)对于监管部门来讲。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的监管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年底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在时效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过财务预警,监管部门便可以利用该公司前几年披露的财务报表提前对上市公司进行监测,对于有财务危机预兆的上市公司,可以

开题报告排版格式

开题报告排版格式 开题报告排版格式 1总述 开题报告总论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要说明选题目的、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理论应用、研究方法、必要数据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要有封面,总页数不少于4页。布局的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中规定的格式。 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七、教研室可行性论证结论 开题报告范文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财务管理

设计(论文)题目: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美国“安然事件”的曝光仍然记忆犹新,这对审计及会计等各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让各个企业管理层及相关的各界人士开始反思。为此,2002年美国出台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以挽救美国资本市场的形象。该法案中,规定要求强制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也加大了那些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财务舞弊的手段的处罚力度。2004年,美国完善了相关制度,紧接着出台了COSO内控框架,从而加大了对企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的力度。近几年,我国由于会计造假、财务信息失真等原因,而走向破产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也深深打击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因此,相关部门纷纷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例如,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发布了相关的内部控制指引,鼓励上市企业主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第三方(如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财政部联合审计署等其他4个部门成立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来建立我国内部控制制度。 这些举措的出现表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防止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使财务信息失真的发生,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