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一、根据病因分类

(一)外伤性疼痛

有明确的机械性创伤和物理性创伤史,包括术后急性疼痛。此类疼痛一般多表现为开始比较剧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疼痛减轻。

(二)病理性疼痛

分为炎性疼痛和缺血性疼痛。

(三)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四)神经源性疼痛

组织、器官畸形引起的疼痛心理性疼痛

(五)复合因素引起的疼痛

二、根据病程分类

(一)短暂性疼痛

呈一过性疼痛发作

(二)急性疼痛

与损伤有关的短时间疼痛

(三)慢性疼痛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间断性发作

三、根据疼痛程度分类

(一)微痛

常与其他感觉如痒、麻、酸、沉等症状同时出现,大多数不被患者重视。

(二)轻痛

疼痛局限且轻微。

(三)甚痛

疼痛较显著,患者要求止痛治疗。

(四)剧痛

疼痛难忍,痛反应强烈,多需立即处理。

四、疼痛的临床综合分类

临床综合分类方法是以解剖部位为基础,并包含疼痛涉及的器官、病因、病理和诊断名称,在临床上较为常用。

(一)头痛

1.颈源性头痛

2.紧张型头痛

3.偏头痛先兆型头痛、非先兆型头痛

4.丛集性疼痛

5.损伤性疼痛

6.血管源性头痛

7.颅压异常性头痛

8.炎性头痛

9.外伤后头痛

(二)颌面部痛

1.三叉神经及其分支痛

2.舌咽神经痛

3.耳部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

4.面部器官源性疼痛

(三)项枕部疼痛

1.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枕后神经痛

2.乳突痛、乳突炎

3.颈项部肌筋膜痛

(四)颈肩痛

1.颈椎关节病

2.颈肩综合征

3.寰枕畸形、颈肋

4.甲状腺疾病

5.喉、咽病变

6.颈部淋巴结病变

7.肩周炎

(五)上肢痛

1.上肢血管性疼痛雷诺病、大动脉炎

2.肱骨外上髁炎

3.腕管综合征

4.前斜角肌综合征

5.胸廓出口综合征

(六)胸部痛

1.肋间神经痛

2.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胸部外伤、肋骨骨折

4.乳腺疾病

5.胸内脏器疾病

(七)腹痛

1.腹壁外伤性疼痛

2.壁静脉炎

3.腹壁疝及嵌顿

4.腹内脏器疾病穿孔炎症缺血、阻塞、痉挛、肿瘤

(八)腰腿痛

腰部疾病除了表现为腰痛外,往往还表现有下肢痛。反之,下肢疾病除了表现下肢疼痛之外,也可出现腰部疼痛

1.脊柱外伤、骨折、炎症

2.脊柱退行性病变

3.脊柱先天性畸形

4.脊柱肿瘤

5.下肢缺血性疼痛、脉管炎、动脉栓塞

6.下肢末梢神经炎

7.痛风

8.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

9.软组织疾病损伤、炎症

10.其他

五、根据疼痛的部位、发生原因和性质分类

(一)末梢性疼痛

1.浅表痛疼痛大多剧烈,定位准确,呈局限性,如刀割、针刺样

2.深部痛常表现为灼痛,定位不十分准确,多发生在内脏、关节、胸、腹膜等部位受刺

激所致

3.牵涉痛指从疼痛刺激部位扩散至其他部位而呈现的疼痛,如:胆囊炎表现为右肩痛,

心肌梗死表现为左肩痛

(二)中枢性疼痛

由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发出的刺激而引起的疼痛,一般神经阻滞无效,常需作用于大脑皮层的麻醉性镇痛药方能有效。

(三)心理性疼痛

无明确的病变和组织损害而患者感到有顽固性疼痛,并受精神因素影响。

第二节疼痛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一、概述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一种仪器能够评价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此疼痛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是非常困难的工作。疼痛与损伤的关系确实存在,但是损伤的程度与强度并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损伤与疼痛之间的联系具有高度的可变性:有损伤可以无疼痛,有疼痛不一定伴有损伤。因此,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伤害性刺激仅是引起疼痛的因素之一。心理学及人类学的研究表明:至少在人类,疼痛不是身体损伤程度的简单反映。感知疼痛的质和量,还取决于以往的经验和记忆,对疼痛的原因和后果的认识,甚至所受的教育在疼痛的感知和反应中亦起重要的作用。因此,疼痛是病理生理、心理、文化修养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通过神经中枢对这些信息的调整和处理,最终得出的主观感受。

随着对疼痛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疼痛很少具有一对一的关系,组织损伤程度与疼痛程度常常是不相符的,尤其是慢性疼痛(包括癌症疼痛)会因心理因素的参与而更加复杂。疼痛会受恐惧、抑郁、焦虑、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所处的状态(如职业状况、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定性诊断是治疗疼痛的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判断“疼痛是否存在?”、“是什么性质的疼痛?”(如辨别属于自主神经性疼痛、躯体神经性抑或是混合性疼痛)这对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疼痛定性诊断,可以确定疼痛的性质、强度、分类、部位和范围等特点(情况),为临床选择疼痛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疼痛的定量:主要目的是评估疼痛的程度(强度),这不仅是选择治疗手段和药物的重要依据,更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疼痛定性诊断的方法和内容

(一)疼痛定性诊断的方法

如何定性疼痛?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精确客观的手段,主要的方法是依靠患者表达和医生的询问及观察。

1.医患交流疼痛患者到医院就医时,医生应该逐步博得患者的信任。良好的医患关

系对疼痛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得到患者的配合。慢性疼痛患者在到疼痛

门诊治疗之前,可能有过多次的就医经历。治疗无效的后果使患者感到失望、悲观、愤怒和痛苦,因此这类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是很低的,培养和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和

信任是困难而重要的工作。医生应以富有同情心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充满体贴的

照顾;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使患者坚信,医生所作的治疗对自己是有帮助

的。医生应使患者感到,医生对患者的疼痛非常感兴趣,并使患者知道,患者有责

任和能力帮助医生解决疼痛问题。

2.交流范围医生在接诊疼痛患者时,首先要告知患者有关的方法和步骤,因为有患

者良好的合作和配合是十分必要的。医生和患者在建立良好信任基础上,可以好不

困难地与患者讨论病情和治疗问题,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词汇解释诊治的结果

代替目前患者的疼痛情况,因为患者的病情有可能发生了变化。有些病例在进行全

面的定性定量诊断后发现,先前的诊治过程存在诊断依据不足、治疗不当的问题,

收集更多的资料,会对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帮助。在测量疼痛过程中,全面的询问

病史和系统的体检是很重要的,既往治疗情况更多的是依靠病史的采集来了解。对

于慢性疼痛患者常需要进行心理和行为评价,有时需要心理或其他专科医生会诊,

共同分析和研究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和化验检查对疼痛患者也是非常重

要的,最好是根据病史和体检有针对性的选择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二)疼痛定性诊断的内容

从临床实际角度考虑,对患者进行全面客观的定性定量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基础。因此,在对疼痛患者进行定性定量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顺序和内容,避免遗漏。现将基本内容总结如下:

1.采集疼痛的详细病史

2.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

3.测量疼痛强度

4.疼痛的定性诊断

5.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6.确定疼痛的病因

7.询问疼痛既往治疗史

8.恰当的影像学检查和化验检查

9.考虑缓解疼痛的可选择的方法

10.注意疼痛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

11.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报告和记录疼痛

12.及时进行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

疼痛的定性定量诊断不能等同于疼痛的测量,其是将临床诊断、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强度测量方法、疼痛治疗、疼痛心理、社会人文背景、疼痛疗效评价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综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面对疼痛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了解,目前尚无科学的、精确的客观指标对疼痛进行定性

定量的测定。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体验,临床上衡量疼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充分相信患者的主诉是十分重要的。医务人员应去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并把患者的主诉作为评价疼痛的原始资料。采取单纯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作为疼痛强度的指标是困难的和不恰当的,因为有时疼痛患者的行为表现与主观感受不一致。患者在主诉疼痛时会有许多不同的含义,表达的方式也是多变的,因此我们必须确切了解每个患者所主诉的疼痛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寻找出患者所主诉的疼痛的原因,这些有时并不能单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获得,需要全面的采集病史和检查患者,通过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明确导致疼痛的因素。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反复进行评价,因为只有对治疗效果进行反复的评价,才能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慢性疼痛患者常处于疲劳、乏力、失眠、焦虑或抑郁、神经质状态,因此在收集病史时最好是在患者处于较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尽可能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在了解病史过程中,医生应避免表现出草率和不耐烦的情绪,耐心和全神贯注的倾听患者对疼痛病史的叙述,与患者交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可以使用方言,使患者有亲切感,愿意与医生进行沟通。在了解病史的过程中,有规律的按一定顺序询问患者,既可以避免遗漏,又避免重复。这对获得病史非常有价值。在患者叙述发病的整个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打断患者的描述。不恰当的过多提问,可能会误导患者的病史,使病史失去连续性和准确性,给诊断带来混乱。然而,患者对病史的任意描述,也会给医生带来困惑。因此,引导患者按一定顺序和规范去叙述病史是很重要的。有时患者仅将注意力放在疼痛症状上,对其他的重要伴随症状不注意,医生必须采取提示的方法引导患者,以获得需要的临床资料。对逻辑描述能力差的患者,应及时引导患者到正确叙述病史的轨道上来,以避免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对伴有痛苦和恐惧的患者,应注意简洁、明确地仔细询问患者,避免发生重要的遗漏,影响治疗效果。病史应清晰和简明地记录,保留有价值的描述,去除与诊断和治疗无关的内容。

在询问疼痛的病史时,需详细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分布范围、强度、持续时间和发作方式。疼痛是如何发生的?疼痛是突然发作还是逐渐出现?疼痛部位有过损伤吗?损伤后疼痛是立即出现还是几周、几个月后出现?使疼痛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是什么?疼痛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既往和现在的治疗有效吗?疼痛干扰患者的睡眠吗?表1-1列出了询问病史需要采集的内容。

表1-1 了解病史的主要内容

病史的主要内容

1.主诉

2.现病史

疼痛的发生过程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强度

疼痛的诱发因素

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疼痛的伴随症状

目前的治疗

3.既往史

过去身体健康状况

既往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曾经是否有手术或外伤史

过去接受过何种治疗

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和药物滥用史

是否有烟酒嗜好

4.家族史

家族成员是否有类似的疼痛症状

家族成员有无其他的疼痛症状

家族成员有无伤残性疾病

死亡家属的死亡原因

家族有无遗传性疾病

5.职业和社会因素

是否有过战争经历

曾接受过何种教育

目前从事的职业

目前是否因疼痛丧失了工作能力

目前家庭经济状况

能否参加休闲娱乐活动

能否满足医疗费用的需要

疼痛是否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

6.婚姻状况

(三)疼痛征象的采集顺序

疼痛患者的病史采集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技巧,与患者当面交流的形式可以对患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另外还可以采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填写表格的方法可以提供全面的病史,但容易使患者对医生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使医生在病史的采集时与患者更容易交流,现将询问病史的要点叙述如下:

1.疼痛是如何发生的、疼痛的发展过程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为了使患者叙述发病的整

个过程,按患者的思路和语言描述有关疼痛的问题。医生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患者的痛苦是什么?必要时可以对叙述模糊的地方进行更详细的提问。在提问

时要使患者的叙述按一定的时间顺序,住院疼痛的时间、特点,如损伤后疼痛是立

即出现,还是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后出现;疼痛程度是比较稳定还是逐渐加重。

2.疼痛像什么、如何描述感受到的疼痛这一提问实际上包含了对疼痛性质的描述,

允许患者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根据患者的描述再提供给患者规范的描述词汇和常

用术语。由于疼痛性质的描述有助于疼痛的分类,正确的反应患者的感受是极为重

要的。

3.疼痛的部位和向何处放射疼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有些患者

的疼痛定位不确切,这与导致疼痛的病变部位和范围有关,因此在诊断上应结合其

他临床资料。在描述疼痛部位时,应使用人体轮廓图,请患者在图上标明疼痛的部

位和范围,并将不同部位的疼痛轻重加以区别。注意识别患者是否存在牵涉痛,如

有应标出疼痛的放射部位和范围。

4.疼痛的强度如何疼痛的严重程度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其受患者的体质、

耐受力、心理状况、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对疼痛强度的感受个

体差异非常大。疼痛强度的评估一般对诊断无太大的帮助,但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却

非常有价值。

5.疼痛与时间有何关系、疼痛的时间特点是什么疼痛每天、每周、每月、每个季节

有什么变化?疼痛在时间方面有无规律?如偏头痛是否与月经周期有关?关节痛

会因为天气寒冷而加重吗?疼痛的时间因素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在

询问病史时应特别注意。

6.使疼痛减轻或加重的因素是什么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对减轻或加重疼痛的原因

加以了解,帮助患者明确诱发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并指导患者如何避免。有些诱发

或减轻疼痛的因素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7.疼痛发生时有无伴随症状疼痛的伴随症状常常可以提示疼痛的原因和性质,为

诊断提供线索。例如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颜面潮红、疼痛部位皮肤温度的变化等,对临床诊断均有价值。

8.疼痛发生后接受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现在和过去

有关疼痛治疗的询问,有助于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过去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并发症

是评价的要点,因为有些治疗结果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对疼痛治疗方案的

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的程度疼痛肯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疼

痛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干扰对评估病情和治疗均有帮助。例如,疼痛造成患者失眠了

吗?患者因为疼痛丧失工作能力了吗?患者因为疼痛失去工作了吗?疼痛使患者

家庭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吗?疼痛是否使患者失去了生活乐趣?疼痛是造成患者

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吗?

10.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对相应的疾病作检查,以

防止发生误诊、误治。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注意有发生末梢神经炎的可能。

11.是否存在药物滥用的病史、是否存在精神障碍,是否使用过特殊药物这些对患者

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和分析患者的这些病史,可以避免严重的治疗并发

症。

(四)体格检查

对身体的检查主要是通过体验验证从病史中得到的可疑症状,提出初步的诊断。体格检查应该有合理的计划和顺序。并且要向患者简单说明检查的目的,在检查疼痛部位时提醒患者,并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检查范围包括精神状态、脑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身体协调功能和步态等,必要时可进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

1.精神状态

(1)患者的意识、语言状态、能否合作

(2)识别物体的能力、判断力和观察力

(3)记忆力、计算和拼写能力

2.生命体征呼吸、心率、体温、血压

3.一般检查

(1)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2)姿势:正常人的姿态协调自如,由于疼痛的原因,患者常出现特殊的姿态。

(3)皮肤颜色:可以显示可能存在的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炎症、带状疱疹皮损等疾病。

(4)不对称出汗、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肌肉萎缩可能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5)步态有无共济失调、有无偏瘫

4.脑神经检查对患有头痛的颈部疼痛的患者,应进行脑神经检查

5.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深感觉包括震动感、位置感(关节肌肉定位感或运动感)、两点辨别觉、压迫感觉、重量感觉

(3)本体感觉检查

6.四肢的张力、肌张力和关节检查

7.深浅反射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深浅反射是检查神经功能的方法之一,包

括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腱反射,腹壁反射,下肢跟腱、膝腱反射等。检查

反射时应注意两侧对称,如果出现不对称的反射,常常表示有器质性病变的存在。

8.病理反射以上是基本的检查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对与主

诉密切相关的部位作重点检查,但上述检查的内容是需要常规采用,以避免遗漏重

要的体征。

在我们搜集资料之后,需要对病变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连贯思索。注意利用对疾病的初步诊断去解释临床的症状和体征。如果许多症状和体征可以获得满意的解释,则诊断正确的可能较大;反之,如有许多症状和体征无法用预想的诊断说明,则诊断的正确性很值得怀疑。因此,正确的解释体征是验证诊断和判断病情(评估疼痛)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疼痛的定性诊断

由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主观感受,对于疼痛的定性诊断主要依赖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因此采用适当的词汇表达疼痛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特殊的词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疼痛的性质,提供有助于定性诊断的依据。

(一)疼痛性质的描述

为了便于患者选择常见疼痛性质词汇,我们将表达疼痛性质的常见词汇归纳如表1-2,患者可以根据疼痛的感受选择相应的词汇。

表1-2 疼痛的感受选择词汇

胀痛肿痛酸痛酸胀痛酸麻痛

绞痛刀绞痛刺痛针刺痛针扎痛

刀割痛切割样痛坠痛下坠痛坠涨痛

跳痛搏动样痛压痛挤压痛压样痛

钻心痛揪心痛痉挛痛揪样痛

钝痛放射痛放散痛

串痛游走样痛转移样痛气串痛烧灼痛火烧火燎痛火辣辣痛烧痛热痛灼痛

干痛撕裂痛,撕痛,撕拉痛

牵拉痛拉样痛抽痛抽搐痛抽动痛

锐痛麻痛麻木痛麻胀痛

痒痛麻痒痛电击样痛过电样痛

沉重样痛冷痛

牵涉痛饥饿样痛

(二)疼痛的部位范围和发生过程

下列内容是用来确定疼痛部位范围,根据人体图所示精确划出范围,并依据各部位疼痛程度不同分别标出。认真体会疼痛的时间特性,标出形容时间过程的内容。

1.弥漫的,弥散的、全身性的(同时有两处疼痛、三处疼痛、四处疼痛、五处及

五处以上疼痛);局部的,局限的

2.深痛,深部疼痛;浅痛,浅表疼痛

3.固定的,疼痛部位固定不变的;不固定的,疼痛部位常常变化的

4.持续的,长期的;阵发的、间断的、短暂的、瞬时的、反复的、发作性的、偶

发的

5.定时的,规律的,周期性的;不规律的

6.急性的,急剧的;慢性的,缓慢的

(三)影响疼痛的因素

1.加重的因素体位的改变、活动(运动)、劳累、冷或热、呼吸、咳嗽、吞咽或按压等

2.减轻的因素按压(压迫、按摩)、休息、热敷、冷敷或体位制动等

(四)常见疾病疼痛的特点

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考虑疼痛的性质,进而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下面将常见疾病可能出现的疼痛特点分别描述如下:

1.风湿性疼痛常被描述为慢性持续性的、折磨人的疼痛、酸胀痛、冷痛、钝痛常见,也

可见刀割样痛。

2.偏头痛常被描述为搏动样疼痛,跳痛

3.三叉神经痛常见触电样痛、电击样痛、过电样痛

4.周围神经损伤可见麻木痛、烧灼痛、热痛、灼痛、放射痛、放散痛等

5.内脏痛常描述为绞痛,刀绞痛、痉挛性痛,揪样痛、钝痛、牵涉痛等

6.肌肉的疼痛多见压痛、沉重样痛,有时也描述为痉挛性痛

痛觉是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感受,同时还常常伴有疼痛反应,详细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有助于疼痛定性诊断。疼痛几乎总伴有程度不同的惊慌、害怕、悲伤、焦虑、不愉快、愤怒、烦躁等情绪改变,有些患者可能伴有疲倦、厌恶、沮丧、恐怖、畏惧、悲观等情绪问题,尤其慢性严重疼痛患者更为常见。相对而言,锐痛和刺痛常为躯体浅表痛,一般定位明确,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变化较少。钝痛是内脏或较深部位伤害性刺激引发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明确,有时伴有烧灼感,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情绪和躯体反应。

疼痛有关的体征也有助于疼痛定性诊断,如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痛苦的表情、触及扳机点时诱发出疼痛、痛性抽搐、患侧皮肤粗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肢体晨僵表现;肩周炎患者上肢活动受限等对定性诊断均有参考价值。

诊断性神经阻滞和药物治疗有助于疼痛定性诊断,如偏头痛患者试用麦角胺后疼痛常可缓解。应该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疼痛对不同药物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疼痛的性质选择相应的镇痛治疗药物,也可以根据疼痛对不同药物的反应推定疼痛的性质,如肌肉痉挛性疼痛对阿片类药物不敏感,而痛点注射有效;神经痛对吗啡反应不佳,需要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类药物。总之,疼痛的定性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镇痛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重新进行疼痛的定性诊断,则有可能找出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四、疼痛的定量诊断

临床疼痛患者的研究是对疼痛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有实用性,但临床疼痛患者的疼痛刺激难以客观测量,疼痛刺激的性质也很难确定。本节主要阐述临床疼痛测量的方法,对实验研究和正常人群疼痛的研究不作过多的描述。临床测定疼痛不需要刺激来获得精神物理学标准,而是测量疼痛的主观感受。

(一)疼痛的测量

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烧灼性疼痛、内脏钝痛或痉挛性疼痛之描述,常常可以提供关键性的诊断依据,甚至提示治疗方法的选择。但对这些词汇用法和意义的研究发现,患严重疼痛的患者试图向医生描述疼痛的感受时,缺乏相应的词汇。实际上这是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这一类的词汇,同时这些词汇没有没有客观参考,正如一个男人无法说明分娩痛的性质和特点。另外,这些词汇有些似乎不合理,不够准确,令读者感到费解。

而相比之下,形容疼痛强度比形容疼痛的性质似乎略为容易;进而将疼痛强度加以量化,更易于进行动态的比较和评估疼痛程度,现将常用的疼痛评价量表和方法叙述如下:

1.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 erbal Rating Scale, VRS)是将疼痛测量尺与口述描绘评

分法相结合构成,特点是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疼痛测量尺图形表达,使描绘

疼痛强度的词汇的梯度更容易被患者理解和使用。

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剧烈痛最痛

本方法是通过患者口述描绘评分,让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强度选择相应关键词,但是在临床上患者常常感到准确选择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是困难的,常需要使用更多描述语言加以模拟说明。口述描绘评分的方法使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更加容易,由于患者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的差异,需要医务人员对表达疼痛强度的关键词加以解释和描述,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口述描绘评分的方法表达自身的疼痛强度。在使用该方法时,观察者应注意患者在表达疼痛强度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要正确对待患者的情绪因素并进行评价。

2.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V AS是图解评分量表进化的方

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在表达疼痛强度时,最低限度的受到其它因素参与的测量

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研究工作中。V AS对能够改变疼痛过程的药理学和

非药理学的处置比较敏感,它与疼痛测量的词语和数字评定量表高度相关;让患者

及时评价不同点疼痛的绝对值,如药物治疗前后对比疼痛的变化,可以得到更恰当

的结果,患者可以恰当明确地表达对疼痛强度的感受,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精细的区

分以增加其灵敏度。

作为一种测量疼痛强度的方法,V AS主要的优点是它的比例衡量性质。比例的衡量性适合于准确表达从多个时间或多个独立的个体样本获得的V AS测量的百分率差异。另外,操作与评分的方便简捷、最低限度的参与性、给患者提供了恰当明确的说明,使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并能正确与自身的疼痛强度相对应,建立起将感受到的疼痛强度用线性图形正确表达出来的概念。V AS法是一种两点量表,选择好两端点的词汇并充分说明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患者在了解线性模拟概念上并没有困难,然而,在老年人、儿童、精神错乱和服用镇静剂的患者,以及晚期癌痛患者情绪不好时,一般难以完成V AS评价。通常V AS方法用于八岁以上,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感受和身体状况的患者。(1)V AS测量方法:V AS方法是在白纸上画一条10cm的粗直线,一端为无疼痛,另一端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的某一点上表达出来,然后使用直尺测量从起点到患者确定点的直线距离,用测量到的数字表达疼痛的强度。另外也可以使用疼痛测量尺,正面是无刻度的10cm长的滑道,上面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标定物,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滑动标定物至相应的位置,疼痛测量尺的背面标有具体的刻度,根据标定物的位置可以直接读出疼痛程度指数。在测量时要求患者视觉和运动功能是正常的。

无痛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2)改良V AS测量方法:有些医生为了便于临床使用,修改了V AS方法,将线段延长到20—50cm,疼痛的缓解量表常常使用百分比的形式。有些学者将线段划为竖立的形式,如同体温计一样,便于患者的理解,这在儿童使用的较多。

(3)V AP方法:V AS方法可以用于评价疼痛缓解的情况,在线的一端标上“疼痛无缓解”,另一端标上“疼痛完全缓解”。疼痛的缓解评分是初次疼痛评分减去治疗后的评分,此方法称为疼痛缓解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P)。

疼痛无缓解疼痛完全缓解

3.0—10 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是V AS方法的一种数字

直观的表达方法,其优点是较V AS法更为直观,患者被要求用数字(0—10)表达

出感受疼痛的强度,由于患者易于理解和表达,明显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是一

种简单有效和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不足之处是患者容易受到数字和描述字的干

扰,降低了灵敏性和准确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中度痛最痛

NRS方法可以用口述或书面的形式使用,此外,在临床上也用于生活质量的评价。NRS方法可以教会患者和家属使用,在评价疼痛治疗效果时,患者在家中能够详细记录每日的动态变化,利于对比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4.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一种测量方法最重要的是要

求它是有效、可靠、一致和实用性。McGill疼痛问卷(MPQ)似乎能满足所有这

些要求。由于它不仅仅是局限于疼痛强度的单一评估,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估

疼痛问题,已在疼痛研究和临床上应用广泛,我国也引进并汉化。MPQ在不同的

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可以得到相一致的结果,因为疼痛是一种个人体验,就像没有一

个男人能知道分娩的感觉。MPQ可以提供一种参考指针。但MPQ所使用的词汇有

些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使用,在使用时耗时较多,有些词汇难以表达疼痛的细微差

异,高度的焦虑和其他心理障碍都可能有较高的情感得分,从而影响调查结果。

MPQ不适合用于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目前对MPQ的感觉、情感和评价三组

之间的区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仍有争论。

(1)麦吉尔疼痛调查量表(MPQ):是Melzack 和Torgerson(1971)提出的评价疼痛性质的方法。MPQ包括人体图像指示疼痛的部位,78个字分为4个组20个亚类,分别表达从时间、空间、压力、热和其他性质等方面来描述疼痛的感觉特性的词;从紧张、恐惧和自主性质等方面描述疼痛的情感特性的词;描述受试者全部疼痛过程总强度的评价词;其他相关杂类。

1)感觉类(sensory):1—10组

2)情感类(affective):11—15组

3)评价类(evaluation):16组

4)其他相关类(miscellaneous):17—20组

MPQ需要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完成。要求患者在每一组词中选择出最适合描述自己痛觉的词,没有合适的词可以不选。

(2)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由于MPQ包括内容多,监测花费时间长且较繁琐,Melzack又提出了内容简洁、费时较少的SF-MPQ。SF-MPQ是由MPQ的15个代表词组成,11个为感觉类,4个为情感类,每个描述语都让患者进行强度等级的排序:0-无,1-轻度,2-中度,3-严重。使用PPI和V AS提供总强度的指数。SF-MPQ

适用于检测时间有限,需要得到的比V AS或PPI更多信息的情况。SF-MPQ也同样是一种敏感、可靠的疼痛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与MPQ具有很高的相关性,SF-MPQ 对各种疼痛治疗产生的临床变化敏感,对癌痛引起的慢性疼痛也同样有效。SF-MPQ 应与V AS和PPI同时使用,以便于进行总的疼痛强度评分。

表1-3 短式的McGill疼痛问卷表

无疼痛轻度中度严重

跳动的0)-- 1)-- 2)-- 3)--

射穿的0)-- 1)-- 2)-- 3)--

刺伤的0)-- 1)-- 2)-- 3)--

锐利的0)-- 1)-- 2)-- 3)--

痉挛的0)-- 1)-- 2)-- 3)--

剧痛的0)-- 1)-- 2)-- 3)--

热-烧灼的0)-- 1)-- 2)-- 3)--

隐痛的0)-- 1)-- 2)-- 3)--

沉痛的0)-- 1)-- 2)-- 3)--

触痛的0)-- 1)-- 2)-- 3)--

分裂痛的0)-- 1)-- 2)-- 3)--

疲劳的-筋疲力尽0)-- 1)-- 2)-- 3)--

令人厌恶的0)-- 1)-- 2)-- 3)--

可怕的0)-- 1)-- 2)-- 3)-- 惩罚的-令人痛苦的0)-- 1)-- 2)-- 3)--

5. 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主要是用于反映疼痛的范围及其变化,也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内容,既能表示疼痛的范围,又可以反应疼痛的强度。此方法是将身体表面人为地分为45个区域,每个区域内标上相应的号码,人体前面分为23个区,人体背面分为22个区,全身共分成45个区。请患者将自己相应的疼痛部位在图中标出。如果患者疼痛只在区域内,为一个疼痛记分;无标记的区域为0分,意味着这些区域患者无疼痛或疼痛消失,对不同时段的结果进行前后对比,则更有意义,可以分析出疼痛范围的动态变化。此方法的评分标准为:

每个区域疼痛覆盖的范围无论大小均1分,即使疼痛的范围仅占该区域的一小部分也为1分。

在疼痛的区域有不同的颜色涂抹用来表示疼痛的不同;或使用不同形状的线条或图形来表示疼痛的程度。一般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四个等级。具体方式可以在使用图表前进行约定。

通过这些疼痛区可以计算疼痛所占的体表面积百分比,可以得出疼痛的范围的体表面积,为临床疼痛的评估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手段。由于各区的面积不同,占体表面积的比例不同,表1-4列出各区所占的体表面积。

表1-4列出各区所占的体表面积

疼痛区号码各占体表面积百分比

25、26、270.5

4、5、16 1.00

3、8、9、10、11、30、31、32、33 1.50

1、2、21、22、23、24、44、45 1.75

6、7、12、13、28、29、36、37 2.00

38、39 2.50

14、15 3.00

19、20、42、43 3.50

34、35 4.00

17、18、40、41 4.75

6.手术后疼痛评分(Prince-Henry法)手术后疼痛的测量有其特殊性,首先手术后疼痛是逐渐减轻的过程;此外,疼痛会因活动(如咳嗽、翻身、行走等)加重。因此,术后疼痛的测量应包括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Prince-Henry法包含了不同状态下的疼痛情况,并分为5个等级,下面我们详述如下:

(1)0分:咳嗽时无疼痛

(2)1分:咳嗽时才有疼痛

(3)2分:深呼吸时即有疼痛发生,安静时无疼痛

(4)3分:静息状态下即有疼痛,但较轻,可以忍受

(5)4分:静息状态下即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7.行为测定疼痛常常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在疼痛时会表现出一些行为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患者疼痛的程度。最近通过对疼痛行为测量的研究,产生了大量复杂的观测技术和评分方法,用来评价与疼痛过程相伴的客观行为,给临床提供一些客观的疼痛依据。当与患者的主观自我测量一同使用时,行为测量可以提供疼痛更完整的资料。但是,疼痛的主观体验和行为常常高度相关,但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掩盖行为表现。患者对疼痛自我评价和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的评价很少一致,即使医生与患者的评价基本一致时,医生的评价疼痛强度也明显地低于病人的自我评价。应注意行为测量的方法不能代替患者的自我评价,我们应该牢记,因为疼痛是主观感受。所以,对疼痛过程最有效的测量方法是患者的自我报告,要相信患者的主诉。

(1)行为测定主要用于:

1)婴儿

2)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

3)言语表达能力差的成年人,意识不清、不能进行有目的交流的患者

4)需要与患者主观自我评价一同使用时

(2)行为测定主要观察内容:

1)躯体行为:患者求医用药行为

2)功能损害:疼痛使患者的运动和活动减少、保护性体位、睡眠状况、人际关系的破坏等;3)疼痛的表情:表现出疼痛患者面部表情扭曲、惊恐和呻吟

(3)疼痛行为量表(Pain Behavior Scale,USA):是对疼痛引起的行为变化做定量的测定。此评分法将10种疼痛行为按严重程度和出现时间作三级评分(0、1/2、1),患者的各项行为指标的总积分即为其疼痛行为的得分。UAS是一种使用简便、可靠、结果可信的疼痛间

接评价方法,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需要接受必要的训练,以统一检测标准。

五、儿童疼痛的评估

疼痛是主观体验,需要患者将感受到的疼痛用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缺乏表达能力,因此小儿的疼痛评估问题较为困难。我们在临床上通过观察患儿的行为异常、生理改变来判断疼痛情况,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也可以使用视觉模拟尺来达到评估疼痛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儿童的疼痛问题更为复杂和特殊,不能用评估成人疼痛的方法和观点用于儿童的测量。

(一)行为评估方法

对于新生儿、婴幼儿疼痛的评估,行为评估的方法对于急性疼痛的评估有其临床价值。行为评估的方法包括:

1.哭声根据哭声的强弱、持续的时间、次数来评估疼痛程度。高调、紧张、无声的、强烈的哭闹具有代表性。

2.面部表情代表着婴幼儿对疼痛天生的反应,与疼痛有关的表情包括眉毛凸出、挤眼后闭上、鼻唇沟加深、张嘴、撅嘴、下巴抖动等。

3.躯体疼痛行为表达疼痛时婴幼儿肢体的反应包括:肢体的踢打、摆动、肢体的紧张、身体僵硬、肢体活动减少等。

以上行为观察对疼痛的评估一般应用在急性短暂的疼痛,对于慢性疼痛的行为评估方法有待于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生理评估方法

生理评估常常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有些指标的紊乱也会受到体内其它因素的干扰,如饥饿,因此生理评估对疼痛不是特异性的,在临床上有时并不适合使用。

生理评估的内容包括心率、血压、出汗等指标。

(三)面部表情量表

是由一组表达不同痛苦程度表情的脸谱组成,可以用来测量3—12岁儿童疼痛强度。有效地研究表明,儿童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将画面进行分类,其评分与视觉模拟尺的评分方法高度相关。其偏重疼痛强度的评估,已经证实儿童可以按照疼痛的严重程度将面部表情进行排序,并且对面部表情的感性认识具有强烈的一致性。

将疼痛强度用0—10(或0—100)之间的数字表示,数字旁有从笑至哭9个不同的脸谱,0为无痛,10(或100)为最痛,让小儿选择与疼痛相当的脸谱。

六、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

在给予患者镇痛治疗后,疼痛缓解的程度是患者和医生都很关心的问题。对于患者而言,完全无痛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医生来讲,治疗后疼痛缓解的程度是评价目前治疗的效果和决定下一步治疗的参考指标。

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有几种,医生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采用。根据V AS评分的方法,观察疼痛减轻的程度是较为可观准确的方法。

(一)根据疗效评估法

1.显效疼痛减轻2度以上

2.中效疼痛减轻约1度

3.微效疼痛稍有减轻,远不到一度

4.无效疼痛无缓解

(二)疼痛缓解的四级评估法

1.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缓解消失

2.部分缓解(PR)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

3.轻度缓解(MR)疼痛有些减轻,但仍感有明显疼痛,睡眠、生活仍受干扰。

4.无效(NR)疼痛无减轻感

(三)疼痛缓解度的五级评估法

1.0度未缓解(疼痛未减轻)

2.1度轻度缓解(疼痛约减轻1/4)

3.2度中度缓解(疼痛约减轻1/2)

4.3度明显缓解(疼痛约减轻3/4)

5.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

(四)百分数治疗后疼痛评估法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无减轻完全缓解(五)V AS加权计算方法

疼痛减轻的百分数=A—B/A*100

A=用药前V AS评分;B=用药后V AS评分

(1)临床治愈:V AS加权值A—B/A*100≥75%

(2)显效:V AS加权值A—B/A*100≥50%-75%

(3)有效:V AS加权值A—B/A*100≥25%-50%

(4)无效:V AS加权值A—B/A*100≤25%

疼痛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它受文化水平、所处的状态、注意力、社会环境和心理学变量的影响。测量疼痛的方法包括语言、词汇和数字的自我评价量表、行为观察量表和生理的反应。疼痛过程的复杂性提示:来自这些方面的测量不总是高度一致的。因为疼痛是主观的,尚无客观方法得出患者疼痛的程度。相信患者的主诉是重要的态度,来自患者自己所报告的疼痛是最有效的测量。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VAS和MPQ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岗位的分类、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岗位的分类、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岗位分类是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企事业单位中全部岗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的划分从而区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作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一般来说 1.职系(Series) 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 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 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 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坐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坐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疼痛分级评分学习知识

疼痛程度分级常用量表 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疼痛强度的评估并没有客观的医疗仪器可供选择,主要还是依靠患者的主观描述。目前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以下三种。医务人员不仅应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还应指导并督促患者正确使用,从而为临床用药的选择及剂量调整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 评价疼痛常用采取语言评价量表(VD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视觉模糊评分(VAS)、数字评价量表(NRS)等。1)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让病人根据自身感受说出,即语言描述评分法,这种方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具体方法是将疼痛划分为4级:1)无痛2)轻微疼痛3)中度疼痛4)剧烈疼痛, 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痛最痛 划一条长线(一般长为100mm),线上不应由标记、数字或词语,以免影响评估结果。保证病人理解两个端点的意义非常重要,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部分病人包括老年人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病人使用此评分法可能有困难,但大部分人可以在训练后使用。 3)数字分级法(NRS) 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应该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或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 0:无痛; 1-3:轻度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 此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 4)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 对婴儿或无法交流的病人用前述方法进行疼痛评估可能比较困难。可通过画有不同面部表情的图画评分法来评估。 0:无痛 : 2:有点痛 4:稍痛 6:更痛 8:很痛 10:最痛 临床观察如叹气、呻吟、出汗、活动能力以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也会提供疼痛程度评估的有用信息。

企业岗位分类

工作岗位分类 1、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 1)职系: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似相近,而任务轻重、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的岗位所构成的岗位序列。一个职系就相当于一种专门职业,职系是岗位分类中的细类。 2)职组:由工作岗位性质和特征相似相近的若干职系所构成的岗位群。职组是岗位分类中的中小类。如:小学教师就是一个职系,教师就是一个职组。 3)职门:是工作性质和特征相近的若干职组的集合。职门是岗业分类中的大类。 4)岗级:在同一职系中,工作岗位性质、任务轻重、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的集合。如:中学教师是一个职系,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教师分别是这一职系中的四个岗级。 5)岗等:是将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繁简难易、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相同相近的岗位纳入统一的岗等。 刚等与岗级的区别:不是同一职系内不同岗位之间的等级划分,而是不同职系之间的相同相似岗位等级的比较和平衡。如:中学教师职系中的二等教师与机械操作职系中的五级车工可以划分为同一岗等。 2、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 工作岗位分类亦称岗位分类分级或岗位归级,在国家机关行政人事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 岗位分级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3、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 1)岗位分级与职业分类标准的关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2)岗位分级与岗位分类:是工商企业和国家政府机关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 3)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是一种按照预定分类原则和方法根据人员的学历、资历及贡献大小等资格条件,将人员分成不同品级的人事制度,它是人员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工资、奖惩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者的区别: ①分类标准不同。岗位分类以事为标准;品位分类以人为标准。 ②分类依据不同。岗位分类是根据工作或岗位的性质、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对事不对人;品位分类则根据对人员资历、学历、劳动态度、综合绩效和贡献率的分析,达到对人员进行分类的目的,对人不对事。 ③适应范围不同。岗位分类适用于专业性、机械性、事务性强的岗位;品位分类则适合于工作经常变化、工作效果不易量化的岗位或工作。 4、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 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一般单位应控制在两个层次以下,比较复杂的大型企业单位最多也不宜超过三个层次。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它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 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关,应以实用为第一原则,不宜将类别划分得过细。 5、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考虑岗位工作任务难易程度。 2)要考虑对员工行为激励的程度。 3)要体现企业员TEE资管理的策略。 6、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论文分类简介

论文的分类 按医学期刊常用格式分类 一般医学刊物中刊用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述评、论著(论著摘要、实验研究、诊断技术等),病(例)现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学术交流、综述、专题笔谈、经验介绍、讲座、简讯等。 一、论著类 1、论著:是论文种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属于原创性论文。医学论著应具有四大特点: 1.在写作的形式上有比较规范的要求,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属地、邮编,符合问题内容要求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3-8个)、前言(引言)、资料(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体会)和参考文献等各项内容(论著字数应在2500—3000字以上)。 2.医学论著是作者从自己已占有的基本素材(第一性资料)出发,经过科学、严谨地整理、加工、分析、论证,得出论点并形成规范性的文字作品。 3.医学论著所表达的结论比较明确、可信,论文质量与学术价值较高。 4.医学论著应为一次性文献(含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 2、研究简报:是论著的一种简略形式,它的基本格式和结构与论著类相似,只是限于期刊的篇幅要求或者研究内容相对简单,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压缩(各期刊的要求不同)。其篇幅以2500-3000字为限。可以写研究简报的情况有:1.重要科研项目的阶段总结或小结(有新发现); 2.某些方面有突破的成果;3. 重要技术革新成果,包括技术或工艺上取得突破,经济效益好。快报类科技期刊只收研究简报类文章。 二、综述和述评 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三、专题研究论文 专题研究是指对某专项课题的研究。专题研究论文是对其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所作的理论分析和总结。专题研究论文与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有所不同。科技报告侧重过程记录;学术论文主要体现创造性成果和理论性、学术性。可以通俗地说,专题研究论文介于二者之间。 四、个案报道:是临床工作者通过在临床上遇到的特殊病例和罕见病例,以简短文字进行报道的医学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字,形式也比较单一。标准的病例报道分为三段式:前言、临床治疗和讨论。

.barthel指数评分表、疼痛程度分级表.doc

一、住院患者自理能力(Barthel 指数)分级评定表 (护理部2017 年)姓名:性别:男口女口年龄:岁床号:住院号: 项目评定时间 评分标准 1.进食 2.洗澡 3.修饰 4.穿衣 5.控制大便 6.控制小便 7.如厕 8.转移(床椅) 9.活动(步行) 10.上下楼梯10 分 =可独立进食, 5 分=需部分帮助(夹菜、盛饭、对碗的把持),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 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洗澡过程,0 分 =在洗澡过程中 需他人帮助。 5 分=可自己独立完成洗脸、刷牙、梳头、剃须,0 分=需他人帮助。 10分 =可独立完成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 系鞋带等, 5 分=需部分帮助, 0 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10 分 =可控制大便, 5 分=偶尔失控(每周< 1 次),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失禁或昏迷 10 分 =能控制, 5 分=偶尔失禁或需要他人提示,0 分 =完全失控,或留置导尿管 10 分 =可独立完成, 5 分 =需部分帮助, 0 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15 分 =自理, 10 分 =需少量( 1 人)辅助, 5 分 =能坐,但需大量( 2 人)辅助, 0 分 =完全依赖他人,不能坐 15 分 =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m,10 分 =需 1 人辅助步行(体力或语言指导),5 分 =在轮椅上能独立行动,0 分=不能步行 10 分 =自理, 5 分 =需要帮助, 0 分 =不能 Barthel指数总分 自理能力分级 评估者签名 自理能力分级 自理能力等级等级划分标准需要照护程度A 重度依赖总分≤ 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论文定义及分类

论文定义及分类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学年论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每学年写一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位论文是指为了获得所修学位,按要求被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成功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通用

结构形式为: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xxxx成果。论文词条: 中文名:论文 外文名:The paper 类型: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等 作用:描述研究成果 意义:表达自己的学术成果 要求:有引言,正文,参考资料 字数:一般几千字以上

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分级认定标准

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分级认定标准 (2006年修订) 山大科字[2006]5号 第一条为统一和明确学术论文的认定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论文分级标准 特级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本学科影响因子属A区的学术论文。特级中再细分为特一级和特二级两个等级。 一A级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本学科影响因子属B区的学术论文。 一B级在SCI外围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CSCD》核心库收录的一级学科主学报(名单附后)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C级在《CSCD》核心库收录的二级学科主学报(名单附后)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A级在非SCI的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除一二级学科主学报以外的、属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B级在上述类别以外的国内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第三条SCI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分区标准: SCI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分为A、B两区。A区中又分特一级区和特二级区。影响因子大于等于下列数值的为A区中的特一级区,小于下列数值且大于等于B区数值的为特二级区。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农林 地球 工程 环境 管理 医卫 综合 1.35 4.29 4.82 6.56 1.44 2.51 1.52 3.10 1.07 4.55 10.50 影响因子小于下列数值的为B区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农林 地球 工程 环境 管理 医卫 综合 0.65 1.81 2.51 2.88 0.91 1.71 0.82 1.17 0.65 2.37 1.31 第四条标准修订的参考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国家标准; 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2002年卷)SCI高影响因子来源期刊表; 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2005年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表; 4、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第五条几点说明 1、若某种刊物同时属于上述六个级别中的二个以上者,以其中级别高的对待。 2、在没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以及收录在非正式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上的论文不计入学术论文范围。 3、在增刊或专刊上发表的论文比正刊降低一个级别。 第六条本办法解释权在学校,由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执行。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依本办法为准。 附件: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国内期刊一、二级学科主学报一览表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国内期刊 一、二级学科主学报一览表 (2008年6月修订) (选自《CSCD》核心库,分级只适用于山西大学) 综合类:(18种)

职位职级职等划分原则

职位职级职等划分原则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职级职等划分原则 一、目的 公司职位管理系统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更清晰地为公司员工成长发展、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绩效管理提供更规范、更有效的依据。特制定本原则。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职的全职员工。 三、相关定义 1、职系是一个组织中责任性质相近的岗位组合。一般以岗位所具备的功能和工作属类为主要依 据,将多个岗位分类归并而成岗位群组。这些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但共同承担着企业的某项重要功能的实现。公司职系分为管理职系、职能职系、现场业务职系、销售职系、技术职系五个职系。 2、职级是指一类职责、技能等相近的岗位进行归类,形成的职位大类。例如:普通职员级、主 管级、经理级等。 3、职等是指根据每一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水平、经验、学历以及职责、权限等任职要求,纵向 切分的职位等级。 四、职系划分办法 1、按照公司业务经营模式,将公司职系分为管理职系、职能职系、现场业务职系、销售职系、 技术职系五个职系。如下: 管理职系,指以组织资源、控制资源、协调关系,对公司各项事务进行最后决策和运维管理为核心职责的职位群。 职能职系,指以给各业务部门及公司事务提供支持、服务或行使一定行政管理职能为主要职责的职位群。 现场业务职系,指以围绕公司业务产品开展现场作业、管理、服务工作的职位群。 销售职系,指以开拓市场以及通过直接业务活动而带来经济效益为主要职责的职位群。 技术职系,指以专业技术为核心服务于公司的职位群。 2、各职系包含的职位类型:

五、职级职等划分办法 职级是同一职系岗位在级别上的区分,职等是同一岗位在能力水平上的区别。 1、管理职系职级职等划分 2、职能职系职级职等划分 3、现场业务职系职级职等划分

论文类别

提前告知大家一点关于学年论文的事情,好有思想准备: 撰写学年论文的时间:16周-19周,要求在校写,5000字 目的: 1.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论文的前奏,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2.促进学生对本专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初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调查研究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使之具备较宽广的专业视野。 三、学年论文类型及规范 第一类:文献综述型 文献综述型指对某选题的研究现状作出综合概述或进行分析,文献综述性学年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选题,广泛阅读国内外对此选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最终对所有这些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概述,写成一篇文献综述性论文。 选题要求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来确定。确定论文选题在整个论文写作中相当关键,因此需反复查阅资料、反复商讨、慎重确定。确定学年论文选题的宗旨为:紧跟学术前沿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动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文献综述性学年论文的主要活动是查阅与论文选题密切相关的学术文献。这个环节需在指导教师下,掌握查阅学术文献的方法和途径,快速寻找出与自己选题密切相关的学术文献,并逐一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记录,为后期的文献综述做好准备。所查阅的学术文献类型应包含国内外权威学术论著或核心期刊。要求阅读不少于15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第二类:理论研究型 理论研究型指对新闻规律、传媒现状、新闻业务等方面的某一个问题进行学术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确定选题,根据要求对论文各部分进行合乎逻辑的构思、精心写作。 具体要求: 理论研究型学年论文的内容应包括:陈述论文选题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论文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比较详尽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案等。理论研究型学年论文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具体文字排版方面的格式参考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第三类:调查报告型 调查报告型学年论文是指就某一选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的论文类型。此类方法属于实证性研究,如对某媒体的受众进行调查、对某电视栏目的传播效果进行调查等等。调查报告型学年论文同样要进行慎重的选题讨论,选题是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经指导教师同意后,确定难易程度合适的选题来展开调查,要求提前设计调查表,自行发放和收集调查表格,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一.按刺激性质之分 1.机械性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2.温度性痛: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炎症病因分 1. 炎症性痛:是指由正常的无害刺激引起的疼痛。 2. 非炎症性痛: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结石、癌症等。 三.按发病机理分 1.病理生理性疼痛:由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2.精神心理性疼痛:是指一些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往往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始终不得缓解的疼痛。四.按疼痛感觉分 1.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是指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的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五.按疼痛强度分 1.轻度痛:是指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痛:是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3.重度痛:是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受到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4.极度痛: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的疼痛。 六.按时间模式分 1.一过性疼痛:是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 2.间断性疼痛:是指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4.持续性疼痛:是由于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害刺激而产生的痛觉。 七.按机体部位分 1躯体性痛:是指身体痛,包括头痛、肩酸背痛、肢体痛、胸痛、腹痛、腰痛等。 2.内脏性痛:是指痛觉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对刺激性质分辨能力差、对机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的一类疼痛。 八.按神经部位分 1.中枢神经性痛: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2.周围神经性痛:是指由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3.植物神经性痛:是指由植物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 九.按病程长短分 1.急性痛:在几小时、几天、直至6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 2.慢性痛: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 十.按表现形式分

硕士论文分类号

说明:我校研究生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学位论文封面上的分类号的填写,请查找《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细目》上对应的分类,查找学位论文分类号目前有多种途径: 一、网上自助查询,这是目前主要的查询途径 在学术期刊以及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年中查询相似论文,获取分类号。 二、人工查询 查找学位论文如需要用到工具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图书馆主书库和社会阅览室以及样本一库均有收藏都可查阅,也可随时咨询阅览室工作人员。 三、相关知识及查找示例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采用的是等级体系分类法,根据学科主题分为二十二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位或者两位大写的拼音字母标注,字母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目的细分,每3位数字用一个半角符号“.”分隔开,每个类目都是由总到分、由粗到细逐级细分,大类字母后跟的数字越多,表明分类越细,类目越明确。 学位论文分类就是根据《中图法》分类表,查询自己所写论文的主要学科主题在该分类表中对应的标识代码。 中图法分类号,是论文的必备项之一。作者要明确论文的性质和你所写文章的领域,即是属于计算机、电子、还是经济等其他领域,然后根据论文性质标注中图法分类号。 以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文章为例,说明如何标注中图法分类号: 1.“计算机网络安全导论”,首先它是属于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类,其分类在中图法大类中的代号是TP 2.在中图法类表中查找TP大类—>TP39 计算机的应用—>TP393 计算机网络—> TP39 3.08计算机网络安全,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中图分类号即为TP393.08。 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细目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 A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B哲学 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6 大洋洲哲学

学术论文分类标准

大连民族学院 学术论文分类标准 学院各部门,各研究中心、研究所: 为进一步实施科研牵动战略,全面提升我院科研及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学院党委提出的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的目标,在院党委会审议通过的《大连民族学院科研工作考核及津贴发放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经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建议的基础上,本着鼓励高质量学术论文的产出为主要原则,提高我院被SCI、SSCI、AHCI及EI等国际公认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总量,促进学术论文上水平,提高我院学术地位,特制定本标准。 一、A类论文分类标准(400分/篇) 《Nature》、《Science》 二、B类论文由如下期刊构成(30分/篇): 1、在〈SSCI〉(社会科学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检索期刊上刊登的论文。 2、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期刊上刊登的论文,以及在〈EI〉(工程索引)国际检索期刊上刊登的论文; 3、在〈CSSCI〉(中国社会科学索引)收录的学院相关学科门类排名第一的人文社科类期刊(参见附件一); 4、中国科学ABCDE辑,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论文); 三、C类论文构成(15分/篇): 1、经调整余下的学院原B类论文作适当增减(见附件二); 2、除去B类以外的其它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外文学术论文;

四、D类论文由其它中文核心期刊构成(10分/篇) 五、E类论文由普通中文期刊构成(2分/篇) 六、上述第三项第1)条中如需再增加新的期刊,须报主管院长批准列入。 七、由美国费城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颁布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EI,Engineering Citation Index〉、〈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检索期刊源,以及由中国南京大学颁布的〈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检索期刊源随时会有局部调整,所列收录期刊附件仅作参考,具体发表论文以当时期刊是否收录为准,提请注意。对于双收期刊按最高标准执行。 八、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学院科研处。 大连民族学院科研处 2003年1月15日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什么是岗位分类 1、职系(Series):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

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坐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坐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职组和职系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是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岗位分类的原则“因事设职”是岗位分类的总原则。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应依据的原则:

岗位分类分级

岗位分类分级 什么是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1、职系(Series):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座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座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岗位分类的原则 “因事设职”是岗位分类的总原则。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应依据的原则: 1、系统原则 岗位设置和划分,不能孤立地、局部地去看,而应该从各职位的相互联系上,从总体上去把握。一般而言,任何系统都具有5个特征: 1)集合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 2)相关性。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为一定的目的而存在。 4)整体性。一个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尽管每个要素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子要素,但是各个子要素间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和其他有关的系统

教育科研论文主要类型的结构

教育科研论文主要类型的结构 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年、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 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l)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如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2.经验总结 经验,即经历和体验,本原是指本人实践中亲身感受的感性知识、体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则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要上升到理性,把握事物的规律,经验总结主要指能反映规律的实践经验和认识经验,更偏重实践中的作法和自身感受。经验总结要体现三性:实践性、概括性、个性。 经验总结的类型大致分汇报式、报告式、理论式。其写作格式如下: (1)题目 根据是否全面的经验、专题目的经验或点滴的经验来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找出作者印象最深、成效最大,富有新意的东西来标题。初学写总结的作者题目要宜小不宜大,如《教三年级学生练习使用冒号、引号》,一个教师要写《小学教学整体改革》这样大的题目就不切实际。 (2)前言 有四种写法:①介绍背景。作者总结的缘由、时间、环境、内容提示。②单刀直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③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成绩和效果。④综合上述三种写法。 (3)正文

论文的级别及分类

论文的级别及分类 论文的级别及分类 (1)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10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2)内部刊物的分类: 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 第八级-省级内刊 第九级-区级内刊。 (3)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 ①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 ②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 ③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 (4)凡收录于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论文专集(或其它刊物)的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凭发表原件按区级内刊折半计分。 (5)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认定

课题一:论文写作的意义、性质、种类及作用

论文写作的作用、种类及意义论文写作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现实状况是部分中青年教师对撰写教育论文认识不够、信心不足。 一、对教育论文界定的认识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或者说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或懒得写论文,不敢写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懒得写是“懒”字在作怪,对教育论文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 二、性质 教学论文是用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描述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 现在通常的做法,除了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论文外,是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课堂教学设计或评点、教育教学的实验总结、报告和设想以及有关各科教与学的科普理论文章等,也纳入了教育教学论文的范畴。教育教学论文之所以称为论文,又必须有它自身的质的规定性。这最主要的是指论文的学术性。学术性既是教育教学论文的主要特点,也是它的起码条件,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论文的资格。教育教学论文的学术性主要指它的专门性、普遍性和系统性。 专门性:它是专门用来探讨研究教育教学科学领域里的现象和问题的。 普遍性:它所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它的研究成果应当揭示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体现出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性:它材料丰富、议论广阔、系统全面。

硕士研究生论文分类号中图法标准分类表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分类号中图法标准分类表 中图法分类简表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F0 经济学 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F3 农业经济 F30 农业经济理论 F301 土地经济学 F301.0 土地政策 F301.1 土地制度 F301.11 土地改革 F301.12 土地国有化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F301.22 土地行政管理 F301.23 土地规划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F301.3 地产经营 F301.4 地租 F301.5 土地统计 F302 农业计划与管理 F302.1 农业计划工作 F302.2 农业管理体制 F302.3 农业系统工程 F302.4 农业经济信息 F302.5 农业数学、农业统计学 F302.6 农业财务管理、经济核算 F302.7 农业固定资产管理

F303 农业建设与发展 F303.1 农业基本建设与投资 F303.2 农业技术发展与技术革新 F303.3 农业现代化建设 F303.4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F304 农业生产 F304.1 农业部门结构与综合开发 F304.2 农业商品生产与价格 F304.3 农产品经营与农产品市场 F304.4 农业资金、农业投资 F304.5 农业生产布局、农业区域规划 F304.6 农业劳动力利用与转移 F304.7 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业劳动生产率 F304.8 收入分配与农业劳动报酬 F306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 F306.1 农场 F306.2 农机站 F306.3 农业试验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科学园区 F306.4 农业合作组织 F306.5 农工商联合企业 F306.6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 F307 农业部门经济 F307.1 种植业 F307.11 粮食作物 F307.12 经济作物 F307.13 园艺作物 F307.2 林业 F307.3 畜牧业、饲养业 F307.4 渔业、水产业 F307.5 农家副业、农产品加工工业 F31 世界农业经济 F310 农业经济政策 F311 土地问题 F312 农业经济概况 F312.1 发展中国家 F312.2 发达国家 F312.5 社会主义国家 F312.7 资本主义国家 F313 农业建设与发展 F316 农业部门经济 F316.1 种植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