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园地一》课时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语文园地一》课时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语文园地一》课时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语文园地一》课时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彬州市城关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月日单元第一单元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新授课

教学

内容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1.说说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3.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重点说说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难点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学案学习困惑

导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交流,习得方法

1.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梳理阅读方法。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么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读以下句子:

●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

时,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读到《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

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

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也加深

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2)指导梳理:小伙伴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顾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第1课《古诗三首》都是运用想象来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2课《祖父的园子》时,从课文描写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第3课《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怀乡之情。

第4课《梅花魂》,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赞美梅花精神的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4.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情朗读,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板块二句段运用,学习表达

1.读中悟写。

①围绕一个中心词写。

②采用排比句式。

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写同一情景。

④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最新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156页) 一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附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 1.1正数和负数 (1) 1.2 数轴 (4) 1.3 绝对值与相反数 (9) 1.4 有理数的大小 (12) 1.5 有理数的加法 (15) 1.6 有理数的减法 (17)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9) 1.8 有理数的乘法 (23) 1.9 有理数的除法 (26) 1.10 有理数的乘方 (30) 1.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测试 (33) 1.12 计算器的使用 (36) 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42) 2.2 点和线 (46) 2.3 线段的长短 (52) 2.4 线段的和与差 (59)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 (65) 2.6 角的大小 (70) 2.7 角的和与差 (76)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 (81) 3.1 用字母表示数 (86) 3.2 代数式 (87) 3.3 代数式的值 (90) 4.1 整式 (91) 4.2 合并同类项 (95) 4.3 去括号 (97) 4.4 整式的加减 (99) 5.1 一元一次方程 (101)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103)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106)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09)

1.1正数和负数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个 (1)带“﹣”的数是负数; (2)如果a 为正数,那么﹣a 一定是负数; (3)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4)0℃表示没有温度. A. 0 B. 1 C. 2 D. 3 2.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0是整数 B .0是偶数 C .0是正整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如果规定前进、收入、盈利、公元后为正,那么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 .前进-18米的意义是后退18米 B .收入-4万元的意义是减少4万元 C .盈利的相反意义是亏损 D .公元-300年的意义是公元后300年 4.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向东行驶50千米,然后向西行驶20千米,此时汽车的位置是 ( ) A .甲站的东边70千米处 B .甲站的西边20千米处 C .甲站的东边30千米处 D .甲站的西边30千米处 5.在有理数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身高增长cm 2.1和体重减轻kg 2.1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 .有最大的数 C .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各数是正整数的是 ( ) A .-1 B .2 C .0.5 D . 2 二、填空题 7.如果用+4米表示高出海平面4米,那么低于海平面5米可记作 .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语,激发学生读诗歌、背诗词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训练。 4.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展示的学习品质。 【学习重点】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定秋游计划。(学生)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小组合作,自主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 (1)读一读,辨一辨每组中两个字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合作,交流。 (3)归纳:这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2.指名学生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正音、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3.读一读“我会写”。 发现什么规律?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领读“我会读”。 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自由选词说句子。 2.出示《秋天到》。 3.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儿歌里的生字。想想这首儿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4.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5.出示图片,认识这些成熟的庄稼和瓜果,体会儿歌蕴含的情感。 6.再读儿歌,体会情感。 7.背诵儿歌。 三、展示台 1.谈话。 2.出示学生手工作品。 3.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二、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1.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资料。 2.组内充分讨论,集中组内所有人意见,选出最佳计划。 三、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1.各组陈述本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 2.集中大家意见,确定秋游计划。 3.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游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四、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1.在交流过程中,都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条理来介绍,讲清楚原因。 2.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我们选定的方案,做好准备,快快乐乐去秋游。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 导学案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写作 编写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相信自己,展示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 、完成写作任务,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好写作的信心。 温馨提示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在说的基础上,完成写作。 知识链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一、自主学习 想想自己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或者是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二、合作探究 1 、小组合作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四、课堂小结 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也听了小伙伴的课余生活,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呢?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写一写我们的课余生活吧。 五、课后反思 我的困惑: 改进措施:

导学案答案

23《雨的四季》答案 1 mìmiǎo duōguǎng sèmài lì2高邈:高而远。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3刘湛秋诗人4示例: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5总——分——总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6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7围绕课文内容描述,并结合实际加以适当想象。8温柔、娇媚;热烈而粗犷;端庄而沉思;自然而平静9例: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10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都表达了对雨的爱恋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11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12示例: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六朵白花花的睡莲。她们纯洁、高雅、安闲……清澈的水,碧绿的叶,如果从水底看蓝天,睡莲的倩影就像天空中飘浮着的一片片白云。“白云”轻轻地投放在柔柔的波心里,让人看了,感到何等惬意,何等舒适!莲拥着叶,叶拥着水,水拥着莲。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造型中心亮相的是一位袅娜地斜躺着的白天鹅,叫人不禁想起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静静地躺在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个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忪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越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么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13 D 14(1)比喻(2)拟人、比喻(3)拟人(4)排比15C16 CE点拨:C、“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E、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有点牵强附会之感。17(1)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美。(2)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表现了血的自然、平静。18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19端庄而沉思20秋天不经常下雨21作者将秋雨比作刚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刻画秋雨的沉静、稳重。22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纯净人的灵魂。23炎热、渴盼24雨的到来25银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它闪亮、快速的特点;疾射,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的急、快。26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的急,大27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28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29雨前、雨中、雨后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8.1 角的表示 一、选择题 1.C 2.A 3.C 二、填空题 4.绕着它的端点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所成;始边;终边。 5.当角的终边与始边恰成一条直线是,所成的角;当射线旋转一周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6.∠O,∠α,∠AOB;O;OA与OB 7.2 三、解答题 8.∠BAD;∠B;∠ACB;∠ACD; ∠D;∠CAD 9.(1)3 (2)6 (3)10 (4)28 8.2 角的比较 一、选择题 1.D 2.C 3.C 二、填空题 4.(1)∠AOC (2)∠AOD (3)∠BOC (4)∠BOD 5.90°6.70° 三、解答题 7.解:与题意可知∠AOB为平角即∠BOC+∠AOC=180° 又∠BOC=2∠AOC,那么∠BOC=120°,又OD、OE三等分∠BOE 那么∠BOC=3∠BOE,∠BOE=40° 8.解:由题意知:∠AOB=∠AOC+∠BOC,又∠AOC=30°;∠BOC=50° 那么∠AOB=80°,由题意知OD是∠AOB的平分线, 那么∠BOD=1 2 ∠AOB=40°,又∠COD=∠BOC-∠BOD,所以∠COD=10° 8.3 角的度量(1)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二、填空题 5.60;60 6.30°;6°7.37.5°8.25°19′ 三、解答题 9.(1)32°15′36″ (2)35.43°10.(1)56°20′ (2)46°42′ 8.3 角的度量(2)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二、填空题 5.互余;互补6.14°7.90°8.50° 三、解答题 9.(1)32°(2)148°10.(1)∠AOB;∠COD (2)∠AOB=∠DOC因为同一个角的余角相等(3)有,∠BOE 8.4 对顶角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共30套有答案)

1.1 正数和负数 1.在0,﹣2,5,,﹣0.3中,负数的个数是() C. 顶,高出海平面 工件,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负 米表示的含义是; 是. 6.如果节约用水5吨记作+5吨,那么浪费水10吨,记作吨. 7.+8.7读作,﹣读作. 8.小张向东走了200m记为+200m,然后他向西走了﹣300m,这时小张的位置与原来相比是在方位. 9.某天,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出发,如果把向东280米记作﹣280米,那么他折回来行走350米表示什么意思?这时,他停下来休息,休息的地方在他家什么方向,距家多远?小华走了多少米? 10.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并指出这些问题中数量表示的意义. (1)一季度盈利13万元,二季度亏损5万元; (2)飞机飞翔在9200米的高空,潜艇在海面下35米处巡航. 11.一个物体沿着南北方向运动,如果把向南的方向规定为正,那么走6千米,走﹣4.5千米,走零千米的意义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 2.B . 3.A . 4.A . 5.低于海平面15米,表示海平面. 6.﹣10 7.正八点七,负五分之二. 8.正东. 9.解: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出发,如果把向东280米记作﹣280米,那么他折回来行走350米,表示+350m , 350﹣280=70(m ), 280+350=630(m ). 答:休息的地方在他家西方,距家70米,小华走了630米. 10.解:(1)一季度盈利13万元,记为+13万元;二季度亏损5万元,记为﹣5万元; (2)飞机飞翔在9200米高空,记为+9200米,潜艇在海面下35米处巡航,记为﹣35米. 11.走6千米,走﹣4.5千米,走零千米的意义分别为向南走了6千米,向北走了4.5千米,没有动. 1.2 有理数(1) 有理数 1.在-2,+1.4,-31,0.72,-4 12,-1.5中,整数和负分数的个数是( ) A .3 B . 4 C .5 D .6 2.对于-3.27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负数,不是整数 B .是分数,不是自然数 C .是有理数,不是分数 D .是负有理数,且是负分数 3.最小的正有理数( ) A .是0 B .是1 C .是0.00001 D .不存在 4.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 A .整数集合 B .有理数集合 C .自然数集合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B .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C .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D .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6.在数+8.3, -4,-0.8, 51-, 0, 90, 3 34-,|24|--中,________是正数, _________不是整数.

《平方差公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4.2 乘法公式 《14.2.1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合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2.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3.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猜想中总结出平方差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设置】 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

记得吗? 【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问题牵引】计算: (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 (1)(x+2)(x-2)=x2-4; (2)(1+3a)(1-3a)=1-9a2; (3)(x+5y)(x-5y)=x2-25y2; (4)(y+3z)(y-3z)=y2-9z2.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寻找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上述算式中找到了这一组整式乘法的结果的规律,这些是一类特殊的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现刚才同学们所归纳出来的特殊多项式相乘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a+b)(a-b)表示左边,那么右边就可以表示成a2 -b2了,即(a+b)(a-b)=a2-b2. 用语言描述就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教师活动】表扬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出课题──平方差,并说明这是一个平方差公式和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教师讲述】 平方差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正确寻找公式中的a和b,只有正确找到a和b,?一切就变得容易了.现在大家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从中得到启发.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整式课时练》(附答案)

冀教版初一数学 上册精编课时练(附解析) 4.1 单项式 知识点 1 单项式的概念 1.在下面的四个代数式中,不是单项式的是( ) A .x B .2 C.2x D .2x 2.代数式-3x ,-x -18 ,2x -1,-9,πr 2h 中,单项式有________个. 3.一辆长途汽车从甲地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 千米的乙地,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所列代数式________单项式(填“是”或“不是”). 知识点 2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4.单项式-a 2b 2的系数和次数分别为( ) A .-12 ,3 B .-1,3 C .-1,2 D .-12 , 2 5.[课本习题A 组第2题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x 既没有系数,也没有次数 B .单项式3x 2 y 4 的系数是3,次数是2 C .单项式12πx 2的系数是12 ,次数是3 D .单项式-a 2bc 的系数是-1,次数是4 6.(1)-2x 2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2)-32x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3)-2π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7.已知(a -1)x 2y a +1是关于x ,y 的五次单项式,则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3x 3; (2)-65 xyz ; (3)2mn 3; (4)-x 4; (5)-mx ; (6)3πx 2y 7.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4x 3是7次单项式 B .5πR 2的系数是5 C .0是单项式 D.1m 2是二次单项式 10.若-52x m y 4 的次数是6,则m 的值是( ) A .6 B .5 C .4 D .3 11.(1)如果-axy m 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是4,次数是5,那么a 与m 的值分 别是________; (2)如果-(a -2)xy m 是关于x ,y 的五次单项式,那么a 与m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3)如果单项式2x 3y 4与-17 x 2z n 的次数相同,那么n =________. 12.下列单项式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a 2,-a 34,a 56,-a 78,…, 则第2018个单项式是________. 13.已知-a 3x |m |y 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为-59,次数是4,求代数式3a +12 m 的值.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问题引领:第一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在本单元安排的三篇课文中,谁愿意把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与同学分享? 2.学法指导:谈分享时要注意说清楚,哪篇课文的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最深刻? 3.梳理小结:在阅读时,我们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要懂得积累、运用。 4.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体会牧童的天真活泼的形象。 三、学习指导 (一)交流平台 1.问题引领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看到这样的词句,你会怎样做呢?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读交流平台的句子,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 3.梳理小结 这部分内容是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一句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

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好听。第二句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表达了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这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读书时,我们要多读、多背这样的词句,理解意思,还可以尝试仿写。 4.欣赏佳句,读一读。 ①秋天,山谷里到处是黄黄的颜色,黄的谷子,黄的树叶。天高高的,远远的,云淡淡的,轻轻的,田野里弥漫着熟了的谷粒的甜味。 ②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缎带。我喜欢在溪边读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③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二)语句段运用 1.问题引领 (PPT出示书中成语)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在班里有哪些兴趣小组?你能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吗? 2.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或想法。 3.梳理小结 (1)这些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而且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一组近义词。我还能说出类似的成语:手舞足蹈、耳濡目染、指手画脚…… (2)读第一段话时,重读“真的”,强调要表达“我”的看法,重读“地下”,突出花朵上学的地点;读第二段话时,重读“一点儿”,读出很着急的语气;读第三段话时,要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用自信的语气,突出非常愿意、认可的态度。 (3)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小组活动的特点,让人一看就能记住。这样才能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如:天籁之音(歌唱兴趣小组);一鸣惊人(播音主持兴趣小组);妙笔生花(书法小组);网球俱乐部(网球兴趣小组)等。 4.拓展训练 (1)按要求写词语。

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一、考纲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课时知识建构 三、考点解读 考点1、2按劳分配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学习小贴士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学习小贴士 (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 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下列各数是负数的是( ) A.23 B.-4 C.0 D.10% 2.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如果风筝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风筝下降6米应记作( ) A.-4米 B.+16米 C.-6米 D.+6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为0℃就是没有温度 B.收入+300元表示收入增加了300元 C.向东骑行-500米表示向北骑行500米 D.增长率为-20%等同于增长率为20% 4.我们的梦想:2022年中国足球挺进世界杯!如果小组赛中中国队胜3场记为+3场,那么-1场表示 . 5.课间休息时,李明和小伙伴们做游戏,部分场景如下:刘阳提问:“从F 出发前进3下.”李强回答:“F 遇到+3就变成了L.”余英提问:“从L 出发前进2下.”……依此规律,当李明回答“Q 遇到-4就变成了M ”时,赵燕刚刚提出的问题应该是 . 6.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 -18,227,2.7183,0,2020,-0.333…,-25 9 ,480. 正数有 ;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 .

1.2.1 有理数 1.在0,1 4,-3,+10.2,15中,整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 ) A.-12 B.1 7 C.-0.444… D.1.5 3.对于-0.1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负数,但不是分数 B.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是分数,也是负数 4.在1,-0.3,+1 3,0,-3.3这五个数中,整数有 ,正分数有 , 非正有理数有 . 5.把下列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内: +4,-7,-5 4 ,0,3.85,-49%,-80,+3.1415…,13,-4.95.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正有理数集合:{ …}.

经典模板 (199)《智取生辰纲》同步试题

《智取生辰纲》同步试题

答案:B 解析:B项,这里的“吹嘘”是指人因为又热又累而嘴里嘘气的意思。 4.填空。 《智取生辰纲》选自《》,作者是______末______初的______,节选的部分是写______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______往东京,在途 中被______、______等夺取的经过。 考查目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案:水浒;元;明;施耐庵;杨志;生辰纲;晁盖;吴用。 解析:略。 5.下列言行中全都反映杨志精明性格的一组是() ①五七日后,人家减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②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③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 ④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⑤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什么!”拿了藤条要打。 ⑥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吧。” A.①②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②③ 考查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言行。 答案:A 解析:①句写杨志为安全押送生辰纲而更改行路时间。②句写杨志为防止路上不测,阻止众军汉乘凉起身。⑥句写杨志对酒里是否有药的心理揣测。①②⑥句均体现了杨志的精明。而③④⑤句表现的是杨志粗暴蛮横的性格,因此选A。 二、课内阅读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

课时练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课时练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每课时练习 非常全】 .如果向南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北走8米应记作 ___________. 2.如果温度上升3℃记作+3℃,那么下降5℃记作 ____________. 3.海拔高度是+1356m,表示________,海拔高度是-254m,表示______. 5.6,2005,,0,-3,+1,,-6.8中,正整数和负分数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如果全班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3分,某同学考了85分,记作+2分,得分90分和80分应分别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把+210元表示收入210元,那么-60元表示 ______________. 9.粮食产量增产11%,记作+11%,则减产6%应记作 ______________. 11.如果向西走12米记作+12米,则向东走-120米表示的意义是___. 16.在市场经济中,利润计算公式是: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小亮利用此公式计算爸爸经营的商店在某一天的利润为-25元,请问:-25元的利润是什么意义? 1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 (1)收入1300元, _________800元; (2) _________80米,下降64米; (3)向北前进30米, _________ 50米. 1.2有理数练习 一、判断 1﹝﹞ 2﹝﹞ 3﹝﹞ 4﹝﹞﹝﹞ 6﹝﹞ 7 ﹝﹞ 8 ﹝﹞ 9﹝﹞ 二、填空 1、某日,泰山的气温中午12点为5℃,到晚上8点下降了6℃.那 么这天晚上8点的气温为。 2、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c,那么零下5度记作 3、若上升10m 记作10m,那么-3m表示 4、比海平面低2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三、选择题 5、在-3,-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导学案

第七章第2节弹力P6 学习目标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体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一、形变、弹力 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范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范性形变。 (阅读课本P.57“形变”的有关内容。)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对弹簧的拉力F = k·⊿X (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三、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信息快递: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2、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组成。弹簧测力

五年级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课题口语交际课型课时主备刘晓梅审核授课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1.通过同学之间的口语交际,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2.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学生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 准备 几本书;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便于交流。 导入新课(导) 教师介绍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朋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热情。(结对子) 自主合作(学)1、提出讨论要求,小组讨论后进行策划。 2、小组成员作好明确分工。 讲述: 记录: 3、制作一份小组讨论记录表。 (全组成员) 交流展示(展)一、全班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二、小组选派一人上台展示(全班参与评议): 巩固提升(练)一、小组练习:(交流与讨论,发现口语交际的不足之处并认真改正自己的表达。)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2、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发言。(教师巡视检查、督促,对发言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推荐代表上台发言。 二、学生分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说说“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学习评价(评)1.预习认真了吗? 2、小组内大胆交流了吗? 3、参与全班展示了吗? 4、认真倾听了吗?()

《语文园地一》第二、三课时导学设计课题习作课型课时主备刘晓梅审核授课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学生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学习 准备 作文本、练习本(记录的口语交际的内容) 导入新课(导)1、孩子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甲流读书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下面我们就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故事写下来吧。 2、复习书信的格式。 【格式:1.称呼,顶格写 2.问好,空两格 3.正文,按平时写作文的格式写 4.祝颂语,顶格写 5.署名 6.日期】 3、明确学习要求:读书故事、采访体会、记一次辩论活动 自主合作(学)一、延续口语交际的内容,把交流的结果及真实想法写下来。 二、完成初稿,自己仔细修改。 三、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四、按照小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交流展示(展)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欣赏。 巩固提升(练)1、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我和读书的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 学习评价(评)1.预习认真了吗? 2、小组内大胆交流了吗? 3、参与全班展示了吗? 4、认真倾听了吗?()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共31套含答案)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共31套含答案)1.《春》第一课时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①呼朋引伴()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②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 .对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A.计算 B.主意计谋 C.打算 D.策略④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A.声音相呼应 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 C.和谐 D.和悦 3.下列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1)“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2)“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们的________。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