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

浅谈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 在当代艺术中,现代陶艺被定义为纯艺术行为,并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这门由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演变而来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充满想象的创作过程,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欣赏者,从而开创了现代艺术的新世界。 中国现代陶艺意识的独立和陶艺语言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变化和发展过程。从外部表现形式上看,中国现代陶艺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末,从传统陶艺中脱离出来,但是基本上是保持传统创作特点基础上的发展与延伸。由于艺术工作者长时间受专注陶瓷艺术实用价值的经验模式和日趋狭隘的认识角度的影响,以致在很大范围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陶艺的真正价值并没有得到实现,停步于实用领

域而不能得到实质性的起步。在随后的十几年间,陶艺在形态样式上装饰性的突破和材质、色彩、肌理上的变化,开创了一代颇为清新的唯美结构模式,然而这些与实用陶瓷形态不尽相同的但又不感觉完全陌生的作品,仍然受到“实用兼审美”观念的直接影响,其表现形式受图案语言的绘画形式所支配。 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到今天,表现出三种成熟的样式:一是在坚持传统的技艺,讲究制作精良的同时,非常注重个性与情感的表达,这一类称为传统陶艺。二是通过创新来追求新意,从器型、材料和工序上的变异,追求实验性的效果,即现代陶艺。三是趋重艺术表现性,结合多种艺术手法、风格,探索形式美的各种可能性,笔者把这类陶艺称为前卫陶艺。后两种就是我们习惯命名的现代陶艺。中国现代陶艺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个性表现,赋予现代人一种富有时代气

息的审美境界,打开了一条表现现代生活个性的艺术通道,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面对着中国现代陶艺繁荣的表面,仍不断暴露出捉襟见肘的难堪和尴尬。同时为了保持中国陶艺特有的民族性,不得不思考中国陶艺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定位,以使中国陶艺创作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在概念认识上的误区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现代陶艺的真正开始和迅速形成应该从20世纪的40年代算起。毕加索自1946年起连续两年时间在瓦洛尔从事陶业,在那里他学会了拉坯、施釉和

毕业论文陶瓷专业陶瓷艺术设计精选题目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以下论文题目均为成品毕业论文,如需购买,请先在论文选题目录中选好您要的题目,每篇论文价格在50-200元,根据字数多少而定。此外,本团队专注于原创论文写作,提供单独定制服务。具体价格咨询 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自然美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 树起“湖湘文化”的旗帜——从陶瓷艺术设计说起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新推动设计——论创新教育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从中国文化心理学角度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品情感意蕴的传达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教学的思考 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探析陶瓷艺术设计的人文生态特性 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及创新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 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实践基地教学新思考——以陶瓷艺术设计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思路探讨——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从现代生活方式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 论传统民居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议陶瓷艺术设计构图的情感表达 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师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中获奖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陶瓷艺术设计与审美讲座在醴陵举行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 让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填补陶瓷设计中的空白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生活与艺术陶瓷展销会召开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论陶瓷的艺术设计与意境美 从“全球化”视点看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工程 “华光杯”2011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将在9月举行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刍议当代陶瓷艺术引入交互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浅谈幼儿陶艺教育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浅谈幼儿陶艺教育 一、幼儿陶艺教育的必然性 当今时代,开展幼儿陶艺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是新《纲要》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理念。 首先,陶瓷艺术作为艺术的一朵奇葩,属于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形式。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他们都走在我国曾是“陶瓷大国”之前。中国作为陶瓷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半个世纪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让这门艺术在我们的孩子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只有让幼儿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才能维系着文明的进程。 其次,陶这种艺术充满了纯天然的气息和生命力,对孩子亲近、回归自然的诱惑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当发展幼儿使用原始材料的本能,在陶艺活动中寻找自己,发展自己,塑造一个个全新的幼儿心理世界。 再次,陶艺的制作与欣赏对幼儿动脑和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对智力开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美育的生动体现,对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最后,教育部相当重视: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

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 二、国内外幼儿陶艺教育的现状 1 国外幼儿陶艺教育现状 现如今,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可谓是遍地开花。许多先进的国家早在二、三十年前都已把陶艺列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学课程里。美国在普及陶艺教育方面,走在了前面,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循序渐进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由浅入深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全国有近千所大学和学院设有陶艺专业,社区幼儿园、中小学和各种活动中心开设陶艺课程的就更多了;欧洲诸国,社会和学校都有幼儿陶艺教育的良好拓展环境,并在幼儿教育和人才素质培养中,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和时间,而且教学的计划措施、物质条件和研究机构都较完善,形成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文明互动的良好发展趋势;日本文化素以善于包容外来文化,创造自己的新鲜血液而著称,它最早从朝鲜传入陶艺技术、吸取中国的烧制方法,制作出本民族的闻名于世的“京烧”。如今它从幼儿园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中国的陶艺历史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赏析

《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赏析》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姓名:张双英学号:20153310128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东方绚烂的文明财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都在世界范围内广受人们关注。也是出于对陶艺的喜爱和好奇,这学期我选修了陶艺欣赏和制作这门课程。在每周四晚上的理论课上,李老师带领着我们追随陶瓷艺术的足迹。陶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夏商周的辉煌——釉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宋代的五大名窑、元明一枝独秀的景德镇、明清幽谷古镇宜兰、以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景德镇时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风格以写意为主,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次建筑的喜欢、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对于当代生活来说,陶艺品的艺术欣赏作用远远大于实用作用,因此以下将主要从欣赏角度来赏析陶瓷艺术。 关键词:陶器艺术瓷器艺术唐三彩鉴赏景德镇瓷器 商周时期的陶瓷: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于制陶工作也很重视。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

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隋朝时期的陶瓷: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唐代的陶瓷: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a5835440.html,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作者:司忠辉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本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 的陶瓷艺术。 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尽管在商代制陶工艺没有明显进步,艺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战国到东汉,逐渐的走向成熟,出现了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而且它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同时,在秦汉时期,制陶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朝时的陶俑造型逼真,深刻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彩陶方面,汉代彩陶一改奔放热烈的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艺术表现力强。 到了隋唐时期,经济的高度发达,民族的大一统使得唐朝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空前繁荣。而在陶瓷艺术中,最能代表这种盛唐气息的便是唐三彩。它多用于陪葬,作为一种冥器,它的实用性远不如当时的青瓷、白瓷。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的白瓷,到隋朝时,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至唐朝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试论人性化在的陶瓷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试论人性化在陶瓷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陶瓷艺术文章编号:1001—9642(2008)05—0071—05 试论人性化在陶瓷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刘谦功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陶瓷艺术的发展以人性化为导向是一个很 重要的问题,”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陶瓷艺术的 发展.人性化是陶瓷文化的精髓,因此陶瓷生产应向人性 化方向发展,而陶艺创作则是陶瓷艺术人性化的最好体现. 【关键词】:人性化,陶瓷艺术,发展,重要性 引言 陶瓷艺术的发展以人性化为导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 题,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陶瓷生产的根本意义”陶 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这是人 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 造性活动.……把柔软的粘土,变成坚固的陶器,是一 种质的变化,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而瓷器的成功 烧造也是一项极其伟大的人类造物成就,它把人类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人与物的 亲和力,应是创造陶瓷艺术和其他设计艺术的基础.陶 工们通过工艺实践直接借助土,水,火,真实留住人的 生命轨迹.对人而言,既是造物活动,又留文化印迹; 既是自我体验,又要自我超越.在不失人性地造福人类 的同时,体验人文价值,却超越人本主义,正像古人所 说’上达天德’,即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中获得身心的 满足,感知造化的神奇,品味人性的本真,呈现生活的 价值.”由此可见,人性化是陶瓷文化的精髓,因此陶瓷 生产应向人性化方向发展,而陶艺创作则是陶瓷艺术人 性化的最好体现. 1人性化是陶瓷艺术的精髓 由于陶瓷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因 此陶瓷艺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在于它是人性的真切体 现,尽管人类社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时代,机 声隆隆的工业文明时代,现在又进入了一日千里的信息 文明时代,陶瓷艺术的人性化特征始终没有丢弃,今天 就更要保持下去,这一点至关重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使得陶瓷生产已由手工制作单个产品,变成机械生产大批 量产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这无疑是巨大进步.于是, 曾经先进于西方的中国制瓷业,被西方近代机械文明所 超越.为此,从科技方面赶超西方就成必然的头等大事.

浅谈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差异

浅谈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差异 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潮流覆盖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社会的高速技飞速发展,以致产生从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它们改变了我们的文学、艺术和其他各种人文科学的面貌。 一、对陶瓷材质的认知 陶瓷的材质有粗细、色泽之分。陶艺创作的基本材料是粘土。在古代我们的先民把制陶称为“埏土”、“搏埴”。远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在偶然中发现火的威力可以改变泥土的性质。并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它帮助人们逐渐摆脱了野蛮生活,向文明社会迈进。先民们通过长时间制陶经验的积累,虽然对泥性的掌握已经是得心应手,但他们仅把制陶视为一种生存技能,而缺失对泥土材质本身进行深度挖掘。 当现代艺术观念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对艺术的认知和追求也发生了改变,陶瓷的材质特性也进一步被挖掘。特别是在对待黏土的态度上,现代陶艺家较之传统陶瓷匠人对黏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认为黏土是现代陶艺创作的物质载体,因此陶艺家十分重视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黏土的自然特质。 二、对创作形式的追求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实践中掌握制陶的经验。但传统陶瓷艺术在工艺上一直以追求实用性、装饰性、工整性、规则性为终极目标。因而在形式上容易给现代人单调、呆板的感觉。传统陶瓷种类庞大,有日用器皿、祭祀明器等,具体的可分盘、瓶、罐、碗、壶、动物、人物等等,但器物无论造型上如何变化,从功能上看,主要还是追求实用性。考古材料研究表明,人类早期的陶瓷造型都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先前可能是利用自然物体略加改造就作为器物使用,尔后就摹拟形象造型;因而传统陶瓷造型多数是摹拟当时某些植物形态成型,少数摹拟动物、人物和器物成型;再以后,就在原有器皿造型的基础上,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逐渐摆脱自然形象或参照自然物体的部分形象,加以改进和再创造,使之更实用、美观。如:传统的鸡头壶、冬瓜瓶、柳叶瓶、芭蕉瓶等等,以用来美化人的生活,并带来美的享受,并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典范。 三、对个性追求的态度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

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与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

陶瓷艺术论文

陶瓷艺术论文 陶瓷艺术 摘要:手指画是中国独特的画种之一,手指画,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历史上清代的高其佩、近代的潘天寿等都在这方面做过尝试。属水墨写意画的范畴,故又称指墨。手指画,起源于唐代,成于清代,已近400年历史,自近代濒临失传。到了当代,手指画因为出现新的面貌而重新焕发生机——从手指纸画发展到手指瓷画。 关键词:陶瓷;指画;花叶;樟脑油;戚培才;艺术价值 一、陶瓷艺术的艺术价值 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近年来,陶瓷艺术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陶瓷艺术队伍不断壮大,形势十分喜人。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仁,游于艺。”“道”可志,“德”可据,“仁”可依,而“艺”只能是“游”了。故国画协议中的“逸笔草草”被人们视为很高的艺术境界。画家尚可“戏笔”、“遣兴”,而陶瓷艺术更可以放轻松点。在人生旅途的艰难跋涉中,艺术成为人么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在激烈的竞争之余,艺术成为人们心中的沙漠绿洲。在此人们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二、陶瓷指画简介

指画,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即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清代高其佩擅此画技,现代画家潘天寿精于此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戚培才创绘的陶瓷指画秉承其意,缘之于瓷器釉面的光洁且不吸水,油的材质性能,通过手指的压力,弹性及指肤上的纹理结构,兼之以拍、按、擦、压和剔点划抹等动作,使得画幅色阶过渡自然,色晕变化天成。 三、陶瓷手绘的制作 工具和材料:是一新彩颜料格盘,一小罐樟脑油和青花瓷瓶一只,一卷卫生纸。 墨籍水之助,渗化为水墨画,达到水墨淋漓,水酣墨饱,元气风发的效果。正是墨中见彩,素中见雅之致。试作一幅牡丹图:先以中指指侧蘸曙红加水,以偏锋急遽地横扫,再以食指指头蘸胭脂,纵点中锋衬出花蕊深入,一朵鲜嫩盛放的洛阳牡丹,落落大方地,若含嗔似微的展现出来。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于是瞬息间用手蘸藤黄调和花青,调成叶子的黄绿基本色,然后以中指蘸色于指头,又在曙红上如晴蜒点水蘸一下,侧锋点嫩叶,绿中见红。又以黄绿基色蘸花青,画成一组组正反掩映的叶子,把牡丹衬得如贵夫人那么雍容华贵,难怪“百花相见总点头”“国色天香无比娇”,足见这幅以色为主的牡丹,不但刻划得恰到好处,也表现了手指画生动而浓郁的传统特色。 四、陶瓷手绘创始人及作品创作

[浅谈,现代,陶艺,其他论文文档]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陶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十几年的发展已同世界陶艺主流相结合。文章通过对现代陶艺的介绍,将之与传统陶艺相比较,深入分析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证实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最本体的表这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的风貌既是崭新的,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科技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中国现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而且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 关键词:现代陶艺;传统陶艺;传统文化;新语境 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转折的时期,经济结构与社会急速发展变化,国际资讯的畅通和文化交流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现代陶艺将如何自处?陶艺媒介 的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如何获得既能和当代艺术生活体验相适应,又同时具备东方气质和传统文脉的意义。 现代陶艺的创作必须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语言与创作观念,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存在西化的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并且只有回归到民族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现实中,才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陶艺的出路。 1 现代陶艺概述 1.1现代陶艺的概念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现代陶艺并非泛指现代所有的陶艺,而是指在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它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造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是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它超出了传统陶艺的视觉和造型习惯,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体现和观念的展示。 现代陶艺不仅仅追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并在作品上倾注了自由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也彻底地抛弃了传统陶瓷产品“实用”观念的局限限制。使现代陶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会聚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利用陶瓷土的材料的特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介进行探索的艺术形式。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在20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由于内在主体性的缺乏而最终解体,在大工业革命肆虐的时代下,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存在主义、未来

我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

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陶瓷艺术赏析

孔雀创意陶瓷杯 陶瓷的历史久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陶瓷设 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如今的陶瓷设计多种多样,人们在追求陶瓷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其造型上的美感,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独特造型的杯子,这里的孔雀造型杯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孔雀水杯,以传统的白瓷水杯作为基础,把孔雀的形象与杯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底面加上的杯托与杯子是一体的。孔雀附着在杯子的外部,孔雀的上半部分身体充当了杯子手柄的作用,杯子则又充当了孔雀身体的部分,孔雀的羽毛附着在杯子上也增加了杯子的美感,起到了装饰杯子的作用,一体的杯托则从视觉上延伸了孔雀的身体,使杯子的孔雀形象看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和杯子一套的勺子造型上依然沿袭了整个杯子造型的主题,勺子的把端是孔雀的羽毛,扁平的孔雀羽毛造型一方面很漂亮,迎合了整体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人的手握住勺子,集美感与实用于一体。 此种孔雀杯的做工也很精细,作品整体光泽鲜亮,上面的孔雀是彩色的,颜色简单大方,以一种颜色为主体颜色,搭配上一些其他的颜色,而且整体的彩色纯度和明度都做了调整,使杯子的颜色看上去不是特别的艳丽,反而给人一种缓和舒适感,比较适合人们休闲放松时使用,使人心情放松愉悦。细腻的陶瓷表面,能带给人柔滑的触感,增加了饮用水和其他饮品时的享受感,让生活更加地充满情趣。 平时杯子闲置不用时,把杯子放在房间一角也是一件极好的装饰佳品,孔雀的造型使之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品装饰物,时尚的现代设计感既增加了文艺气息,又不失现代感,也不必向传统的杯子用完之后就要放进茶盘之中

或者橱柜之中,可以随意的放在桌子上,它能很好地装饰它所在的区域。孔雀陶瓷水杯,是一件美观时尚又实用的现代陶瓷艺术品。

陶瓷艺术-教案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 教案 教研室中国书画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授课对象 14动画 授课教师王晓晖 教材黄焕义. 陶艺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6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总学时:36 (理论10 学时;实践26 学时) 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课内讲解示范,大量丰富的多媒体图片欣赏结合课堂讨论、提问,以实践动手为主。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现代陶艺的定义、起源、审美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多媒体图片和教师示范,学习现代陶艺的成型方法、装饰方法,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方法,掌握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综合成型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练习。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如何用泥土表达 自我情感以及对造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泥坯出现的坍塌变形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陶艺概述(理论 2学时;实践 2 学时) 第一节陶艺概述 第二节制作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陶艺概念以及制作现代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重点: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陶艺概念。 教学难点:泥的可塑性训练。 第二章陶艺的成型方法(理论 4 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捏塑成型 第二节泥条盘筑成型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石膏模具成型 教学目的:了解具体的陶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掌握使用各种成型方式制作陶艺。 教学重点: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时需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陶艺装饰技法(理论 6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坯体装饰 第二节釉料装饰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掌握坯体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

中国陶艺发展史

中国陶艺发展史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地广袤,各地因地理位置或其它因素的不同而陶瓷用品也有很大差别,从质地来看,中国东南海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

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一)

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一) 摘要:中国陶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十几年的发展已同世界陶艺主流相结合。文章通过对现代陶艺的介绍,将之与传统陶艺相比较,深入分析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证实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最本体的表这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的风貌既是崭新的,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科技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中国现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而且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 关键词:现代陶艺;传统陶艺;传统文化;新语境 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转折的时期,经济结构与社会急速发展变化,国际资讯的畅通和文化交流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现代陶艺将如何自处?陶艺媒介的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如何获得既能和当代艺术生活体验相适应,又同时具备东方气质和传统文脉的意义。 现代陶艺的创作必须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语言与创作观念,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存在西化的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并且只有回归到民族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现实中,才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陶艺的出路。 1现代陶艺概述 1.1现代陶艺的概念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现代陶艺并非泛指现代所有的陶艺,而是指在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它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造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是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它超出了传统陶艺的视觉和造型习惯,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体现和观念的展示。 现代陶艺不仅仅追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并在作品上倾注了自由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也彻底地抛弃了传统陶瓷产品“实用”观念的局限限制。使现代陶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会聚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利用陶瓷土的材料的特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介进行探索的艺术形式。 1.2现代陶艺的由来与发展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由于内在主体性的缺乏而最终解体,在大工业革命肆虐的时代下,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存在主义、未来主义在此得到了升华与凝固,现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应证了上述变化,而这一切又是现代主义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陶艺的发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对中国艺术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困惑与探索并存、守旧与创新交织的年代。中国的现代陶艺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10余年的实验性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氛围。她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正以发展的趋势延伸到众多领域。 1.3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 现代陶艺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独特气质与魅力,从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的延续。而传统陶艺讲究规整的造型、严谨而有序的装饰和明显的实用功能。现代陶艺既承传着传统陶艺的成形方式,也努力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以更加灵活多变的造型、更加丰富的装饰语言、更加多样的窑变釉色,传递着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现代艺术的信息,承载着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对现代文化的精神寄托。

浅谈陶瓷艺术意境美

浅谈陶瓷艺术意境美 发表时间:2011-09-28T17:50:12.50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王新政[导读] 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王新政 (河南汝州德丰·汝陶坊河南平顶山 467500)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关键词:陶瓷艺术陶瓷器物意境美造型线性美形体美审美装饰中国陶瓷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半坡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等远古时期,就出现了以陶瓷器物图案为标准的人类文明。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知道,陶瓷艺术的表现特征是其具赏用结合的器型,也是最贴近人类生活本质的物质和精神象征。尤其是出于自然般、如诗化的容器造型、装饰图画生发出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到合乎心象的意境美。 古今的陶瓷造型大都以圆器为主,圆器是通过拉坯、旋削而成的,看似非常简单的操作,但其中却饱含着从陶者聪颖的心智。 一、陶瓷艺术的线性美 陶瓷器物造型,由于是旋削而成,其造型形体的外轮廓线一般都是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极少用纯粹的直线造型。陶瓷艺术造型的轮廓线,如同中国画的中锋线饰,均匀对称、委婉曲折,刚柔相间、变化丰富。讲求的是造型的自然、饱满的意趣。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彩瓷,可以感到古往今来许多形式优美、韵味十足、线性饱满的经典陶瓷造型。其型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以及置于空间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以线性美感。 陶瓷艺术的诞生、发展,恰似一个生命姿态的流转,由里而外,继而由外及里,自然回复,包含着起而复始的线性美指向。其纵横有象,随转起合的“线”体,蕴含着体量、空间与形象的相互作用。所以,线的感觉,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单线之词义,而是线所组合的形。线性美的意义即显于此。对“线性”的理解,是从陶者经过长期实践的自我积累和多方位的考量、研究以后反复提炼、体悟中自然萌生的,是从陶者内在意识对外在物质的独到表述。由于对线性美的理解程度不一,从陶者做出的造型,虽同是器物,却在陶瓷型体线性美上,则大相殊异,有凝炼古拙,有端庄雍容、有天然浑成等视觉感受。进而产生自然协调、呼应有致、轻重有变、气韵贯通的审美意识。优秀的陶瓷艺术品,以其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势与高雅的线体名垂千秋。 二、陶瓷艺术造型的形体美 陶瓷艺术造型形体之美具有着广泛的含义。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求。 陶瓷艺术造型,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应取舍得当,使整体统一合理,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使单纯造型不致乏味、复杂造型不致繁缛。有些陶瓷艺术器物造型虽然简单,但却富有韵味,形式感强。其实越简单的造型越具有其审美意趣的包容性,因为它的造型影象感是明确的,它以概括性很强的外在审美线性,推出让人赞美的器型。如我们熟知的元代将军罐造型。其外形非常简洁、明快。但能显示盖部厚实、有庄重势;肩部方圆,有上升势;腹部浑圆,有横展势;下腹挺拔,有崇高势。整个型体端庄、稳重,转折明确、方圆有度、起伏有致、自然天成。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会使人感到清晰、明快、稳固的审美意趣。 三、陶瓷艺术的釉色之美 釉色的丰富,自明清以来,丰富多彩。我们说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陶瓷釉色,凝聚着古往今来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或热烈、或奔放、或沉稳、或雅静,体现着火的艺术及人类审美的心智。漫长的陶瓷历史,岁月沧桑,积淀着陶瓷之路釉彩的辉煌。陶瓷釉色之美,以光、色、透、洁的审美特性令人遐思、心爱。光者,晶莹、闪亮、夺目生辉;色者,纯静瑰丽、内蕴丰富;透者,清澈如玉,貌如乳汁;洁者,平滑无瑕,蕴含内秀。陶瓷造型因釉而出光彩,被历代收藏家称为“类宝石”,倍受珍爱。 陶瓷釉彩之美,直接道出中国各窑场的风采。汝窑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之说,她像望门贵族、大家闺秀般端庄而有内涵;钧窑瑰丽如朝霞,官窑釉厚似凝脂,哥窑冰裂见神秘。不同的釉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平滑、光鲜、苦涩、凝重、阴冷、轻松、火热、温存等一切人的心理反映,都会因釉色观感而有所变化。艺术陶瓷釉色绚丽如诗般美丽,深深地打动着爱美人的心。 四、陶瓷艺术装饰之美 进行陶瓷艺术造型装饰,首先要明确陶瓷装饰是依附陶瓷造型而存在的,是为美化造型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没有陶瓷造型就无从谈陶瓷装饰。陶瓷造型有的浑厚、有的轻巧,有的质朴、有的怪异。这就要求造型和装饰画面必须协调一致,更好地加强造型的内在美,反之,会破坏造型固有的美。画面装饰的到位,不但可以使造型锦上添花,更能充分显示艺术陶瓷器物的意境美。 写意青花气意的咨纵、流利,虽着笔不多,却意境深远。其线饰、分水敷染、点画、笔笔意到,形象率真,与造型留白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写意青花常常就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艺术处理也是应造型而设,应造型而作。画者的意趣全在把玩、经营造型范围中的黑白灰、点线面的构成要素,达到抒发胸中意气之目的。与写意比肩的工笔瓷画(如粉彩、新彩、五彩、工笔青花)。精细是瓷画工笔的标志性特色。大到亭台楼阁,小到凤钗绮纹,都得描绘得精细入微,一丝不苟。以逼真地再现自然之物,现实之物。烘托一种人间情趣,这是优于其它画种的方面。当然,光有非常娴熟的绘画技巧是不够的。工笔画家还必须具有组织审美装饰的能力。艺术的个性就是装饰技艺应用的首要条件。不然,就会落入画匠之地,也就无法谈主动去装饰处理陶瓷器物了。艺术的审美也会因此而缺席。所以说,能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与观众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的艺术陶瓷装饰,必须是作者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有艺术冲动的创作意志,才能使作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受到人们的喜爱,长存于人间。 陶瓷艺术的造型装饰,追求清新雅丽的审美意境表达,是每个从陶者一生求索的事业。陶瓷艺术造型画面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奇特的创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呈现着与造型浑然一体的风韵,使陶瓷艺术上升到又一艺术层面,绽放光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