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掘情感资源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教育文档资料

开掘情感资源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教育文档资料

开掘情感资源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学生才能触发灵感,文思泉涌,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善写,必须开掘学生的情感资源。

一、走进自然,体味美感

“情因物起,缘情作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自然界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千姿百态,风月有意,草本含情,山河显志。自然的色彩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唤起他们不同的情绪和感受。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去倾听花的絮语、风的叹息,感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凝视湖面上的斜阳、倾听密林里鸣蝉,捕捉清晨草叶上的一颗露珠、黄昏山背上的一抹落霞、初春花枝上的一朵蓓蕾。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就会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请看一位同学的习作《小河笑了》片段:小河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条晶莹透亮的水晶带。小鱼儿在河里尽情地跳着芭蕾舞;小鸟儿站在柳枝上欢快地唱着美妙的歌声;蜻蜓飞过来,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顽皮的小青蛙从田野里也急忙地跳过来,叽叽呱呱地叫着,为他们奏乐。一

阵微风拂过,小河波光粼粼,忽闪忽闪的,笑得那样美丽,那样灿烂。

学生只有用“心”去感受自然,才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写出这样热爱大自然的语句,可谓真真切切,字字珠玑,就像于漪所说的“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的生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而小学生常常不是对所写内容相关的生活已经淡忘,就是缺少生活体验,没有写作激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运用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现场表演、语言描绘、生活再现等多种手段,根据写作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渲染写作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触“境”生“情”。

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上,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现一群小鸟在树丛中嬉戏追逐的情景:颜色各异的小鸟有的在树枝上蹦来蹦去,有的在树梢上飞来飞去,有的站在枝头上唱着悦耳的歌。学生随着悠扬的乐曲,看着生动的画面,想象大自然的奇妙,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心中涌动着表达的激情,不吐不快。学生笔下的画面真是有声有色,

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三、下水作文,诱导情感

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大讲特讲作文知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传授这些抽象、空洞、繁杂、乏味的理论,不仅使学生一头雾水,而且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学生既不乐学又不乐写,往往是事倍功半。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不妨自己先“下水”,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然后把自己如何打腹稿、如何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等体会告诉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样做,才能取得指导的主动权,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下水”作文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理,更能感染陶冶学生,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教师“下水”作文,还能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爱写会写,班里就会见到一批爱写会写的学生。

四、加强阅读,熏陶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的确,阅读不仅能使学生获取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植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内阅读,陶冶情感

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文章。这些好文章倾注的不仅仅是文字、事件,而且是真挚的情感,能强烈地感染读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美,并凭借丰富多彩的语言和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美,感受课文的人情美,陶冶情操,升华写作情感。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可用课件播放索溪峪的风景图,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体验感悟索溪峪山“野”、水“野”、动物“野”的天然野性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抒写自然的情怀。

(二)课外阅读,丰富情感

巴金曾说:“我看了不少的小说,这些书给我打开了一个世界。我从前的天地就只有这么一点大:两个家,一个学堂,十几条街。我现在才知道我四周有一个这么广大的人间。我现在才接触到人们的心。我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不幸和痛苦。我在这个人间看见那么多的痛苦和不幸,可是我又看见更多的爱。我仿佛在书里面听到了感激的、满足的笑声。我的心常常暖和得像在春天一样……”正因为巴金在阅读中获得那么多的情感体验,后来才能

写下那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因此,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只要积极、健康、向上、实用的,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书,都可以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感丰富,才能抒写出感情饱满的佳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个性阅读,体悟情感

儿童有他们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和审美标准,又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教师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阅读的个性化,多给孩子阅读的自由,让孩子惬意地阅读。教师一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自主挑选喜爱的课外读物;二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赏析,去想象,去积累。只有学生充分自由、充满兴趣地阅读,才能深入体悟作品的情感,并受到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学生歌颂美好心灵和美好事物的热情,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五、表扬鼓励,升华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般。”实践也证明,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要多加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一)通过“评语”进行激励

学生的习作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写评语时教师不要盯住问题不放,而是注意发现其优点,肯定其长处,哪怕只要有一

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写得好,也要给予表扬鼓励。

(二)通过“评奖”进行鼓励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多种作文评奖活动,如班级和学校开展评选“优秀奖”“进步奖”“希望奖”“优秀通

讯员”“优秀小记者”“小作家”等活动。评奖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尽量扩大获奖面,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奖。

(三)展示成果激励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墙报上开辟“习作园地”,汇编《优秀习作文集》,自编《作文小册》,推荐报刊杂志发表等,让学生展示自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是作文的血脉所在。注重写作情感的开发,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使整个的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于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王夕珍更新时间:2010-11-23 一、选题的意义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技能以及思想情感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如何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许多小学生恐惧作文,有的作文时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有的有话不知道怎么写,有的甚至写假话,写套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了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我们提出了“开发作文资源,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口语交际能力。 2、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找米下锅,在动态多维的生活天地里,把心灵深处的风再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使作文教学产生整体大天部分的系统效应。 3、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实现作文内容上的创新。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凭借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组,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或“顺从”外部世界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停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优高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得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认知方面的自我构建,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情意方面的自我建构。 ⑵现代知识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大脑中处于惰性状态,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被激活,被运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而使认识得到巩固,并帮助学生更主动、更灵活地去学习新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意识,就必须使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是一种内心的需求。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有兴趣,才会有创造作文教学,它是贯彻了这一宗旨。 ⑶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⑷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愉快教育的理论,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满怀热情、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克服困难,不断创造 四、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8年3月) 1、成立研究课题小组,学习理论,形成研究共识 2、制定实施方案 3、调查分析学生作文现状,为课题开题作准备 4、课题开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9年7月) 1、各成员制定研究计划 2、分别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搜集优秀习作 3、召开阶段性小结合 4、举行研究课例展示活动,收集作文教学故事,案例分析,搜集优秀论文,形成成果

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如果把写话比作初春刚探头的新绿,那么习作则可比作春风里的蓓蕾。如果要看到花儿的娇艳,那么就要欣赏新绿,呵护蓓蕾。对学生的习作,就像种植鲜花,要投入热情,灌注爱心,大胆培植,小心养护。习作是学生的生命活动,习作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特级教师柳泽泉的写作箴言充满着美好的情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幸福,因为,我是在用一种世界上最美丽、表现力最丰富的文字写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是在用我的生命教我的学生能拥有同样的幸福。”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案例] 有位老师的《听音乐写<赞美母亲>作文教学设计》①中有一个环节“听歌曲《母亲》,升华对母亲的情感”是这样做的: (1)师:大家写得真好,母爱是和煦的春风,是温暖的阳光,大家听了《母亲》这首歌,对母爱的感受会更深刻。 (2)播放歌曲《母亲》。 (3)师:多么感人的歌曲呀!请同学们讲讲母爱的故事,可以讲自己的母亲,也可以讲别人的母亲,只要是母爱的话题都可以讲。 (4)学生谈有关母爱的故事。(有的谈母亲看到自己生病心疼地哭了;有的谈课本中的《游子吟》;有的谈影视中母亲的感人故事……) (5)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我们永远报答不完。请用手中的笔,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6)学生习作。 (7)让学生在配乐声中朗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教师赠送有关母爱的名言。 [我们的思考] 这一习作教学环节中,由听赞美母亲的歌曲,到讲母爱的故事,最后抒发对母亲的情感,学生无不被母爱所感动。学生情动而辞发,为写好这次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这个设计而言,教师的言语包括诗句的恰当引用,学生的交谈,讲现实中的母亲、影视中的母亲,以及配乐朗读,会形成充满情感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自由表达,自情表达,这是新课程背景下为展现出来的新型习作教学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总目标做出了这样的表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围绕这一总目标,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是: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与原有的《大纲》比较,《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这样几个基本思想: (1)珍视“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 (2)重视情感态度,强调“真情实感”; (3)降低要求,淡化文体意识; (4)在“过程和方法”方面,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①。 ①刑莉:求异创新,小学教学参考,2005,(7-8):81

小学语文论文“情智语文”的核心价值与现实突破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情智语文”的核心价值与现实突破人教版新课标 一、“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在语文本质与边界的坚守中寻觅,从教学见解走向教学主张 “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语文教学见解与主张。 一个问题自然产生:“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成尚荣,人民教育《语文教学再“语文”一些》)相悖、相异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而问题的讨论对“语文就是语文”命题的认识会更为深刻。 “语文就是语文”,同义的反复与强调,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其一,针对语文异化的可能。课程改革增强了课程结构综合的意识,开始打破学科壁垒,大门向兄弟学科敞开。我以为,语文学科的世界不妨模糊一些,也许这是一种变革的进步。但是学科间的综合并不是学科特质的改变,世界的模糊也不是世界的消失。语文必须坚守自己的特质与边界。其二,针对语文教学窄化的可能。与世界无限扩大相反的是世界的内收,造成内涵的简缩,以至内涵单薄与结构单一。有人说“××语文”的提出会有向语文窄化发展的危险。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其三,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浮躁。功利价值的取向,使得有的语文课(有少数教师)开始又把浮躁推向了浮华与浮夸。“语文就是语文”严肃地要求我们,在改革的大潮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远离并拒绝功利与浮躁,向一切花哨与形式主义关闭大门,追求语文的本色。无疑,“语文就是语文”是对语文特质与边界的最简洁、最明快,也是最为中肯的概括,我们必须坚守。 “情智语文”却不属以上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相反,“情智语文”正是对“语文就是语文”坚守中的另一类解释、把握和另一种方式的表达。 首先,语文教学应有不同的读解角度和突破。它是最一般,使用最为普遍的词语,但是,它有最为丰富的内涵,最为复杂的结构,因而,对语文内涵的阐释,对语文结构的分析,以及对语文教学模式的解读,不应该也不能是单一的甚至是简单的。语文好比是多棱镜,在不同的背景下呈现着不同的色彩,但它在阳光下仍然是灿烂的语文。由此,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多端的,路径也是多样的,其侧重点当然也是不同的。从存在的本质看,语文其实是一种可能性,为我们的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教育部明确规定把情感态度列为语文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说明确了情感教育在课改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说明了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情感态度的问题,或者说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不完整。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那么“德”和“才”都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互动。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 语文课是一门极具思想与情感内涵的工具。课文是语文教学中情感信息的主要来源。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语文较其他学科有鲜明的特色:多为传世佳作,内容丰富优美,结构精彩多姿,情理融会贯通。但在教学中我们有不少教师过于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灌输,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枯燥无味。然而当老师们在课堂上绘声绘色,甚至手舞足蹈,精彩的剖析课文时,可学生们有时却如此冷静,似乎与老师的心灵产

开掘情感资源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教育文档资料

开掘情感资源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学生才能触发灵感,文思泉涌,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善写,必须开掘学生的情感资源。 一、走进自然,体味美感 “情因物起,缘情作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自然界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千姿百态,风月有意,草本含情,山河显志。自然的色彩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唤起他们不同的情绪和感受。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去倾听花的絮语、风的叹息,感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凝视湖面上的斜阳、倾听密林里鸣蝉,捕捉清晨草叶上的一颗露珠、黄昏山背上的一抹落霞、初春花枝上的一朵蓓蕾。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就会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请看一位同学的习作《小河笑了》片段:小河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条晶莹透亮的水晶带。小鱼儿在河里尽情地跳着芭蕾舞;小鸟儿站在柳枝上欢快地唱着美妙的歌声;蜻蜓飞过来,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顽皮的小青蛙从田野里也急忙地跳过来,叽叽呱呱地叫着,为他们奏乐。一

阵微风拂过,小河波光粼粼,忽闪忽闪的,笑得那样美丽,那样灿烂。 学生只有用“心”去感受自然,才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写出这样热爱大自然的语句,可谓真真切切,字字珠玑,就像于漪所说的“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的生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而小学生常常不是对所写内容相关的生活已经淡忘,就是缺少生活体验,没有写作激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运用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现场表演、语言描绘、生活再现等多种手段,根据写作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渲染写作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触“境”生“情”。 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上,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现一群小鸟在树丛中嬉戏追逐的情景:颜色各异的小鸟有的在树枝上蹦来蹦去,有的在树梢上飞来飞去,有的站在枝头上唱着悦耳的歌。学生随着悠扬的乐曲,看着生动的画面,想象大自然的奇妙,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心中涌动着表达的激情,不吐不快。学生笔下的画面真是有声有色,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的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的 导语:对于作文教学,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

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 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基于个性化作文思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基于个性化作文思 考 摘要:处于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且鲜活个体。其不论在思 想认识,还是情感夙愿上,都具有显著的个性。而对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张扬,既 可以促进作文教学向着针对性、实效性、个性化方向而发展,又能够切实满足不 同孩子的认知发展需要,使作文教学更具活力、更为丰富,且更利于对学生认知 潜能的开掘。更为重要的是,个性化作文最大限度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势必会诱发新时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形式、手段、导向、定位的创新与优化,且更为贴近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时, 应以个性化作文为引领,多发现不同学生的写作闪光点、关注其认知差异性,并 就写作指导的措施、方式、途径等予以适当延伸、拓展、重构。本着张扬个性、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来强化个性化写作指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展示 个性、释放自我、提升素养的机会,让学生在个性化作文的驱使与辅助下,积极 参与写作实践,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思考 由于很多小学学生在认知体系、知识储备、写作积淀上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不全面、不充分之处,以致其在参与语文写作时,总会从自己的视觉与感知出发,借助不同词汇、语句、篇章来表达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对此,教师应持以开 放式态度来看待,切忌因为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定位而扼杀学 生的个性特质与创作潜质,让孩子们在写作起步阶段便丧失了自主写作的兴趣与 热情。而个性化作文的应运而生,则更好契合了不同学生的写作发展夙愿,让学 生在写亲自参与的文章中,增强写作的鲜活性;在写抒发真情的文章中,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在写创新新颖的文章中,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同时,个性化作文在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合与渗透,更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在写真情实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中灵活驾驭各类写作形式,为提升作文教学效能注入了

作文教学计划(优秀8篇)

作文教学计划(优秀8篇) 作文教学计划篇一 在整合郭柏乐的生本教育思想、美国雷夫·艾斯奎斯教育实践、目标管理理论等多种教育理论基础上,我们对应教育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教育观点和思想。之后,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了解广大中小学生的愿望与需求。调研表明:学生非常希望有针对他们自己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教育,特别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与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九年级作文目标教学教学研究计划如下: 一、作文教学目标 1.培养审题能力。学会审清题意,包括审清半命题作文题目,用好一半的命题权。 2.优化文章结构。学会运用倒叙和插叙,学习运用叠加式的方法和组块式的作文结构模式。 3.深入开掘主题。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4.精心设置开篇。培养学生精心锤炼打造作文开头的意识和能力,一语中的,落笔生花。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写作积累。本班学生从预初起就开始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周一至周四每天一篇日记,周五一篇读后感或摘录点评,双休日为随笔作文或命题作文。在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录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故而从初二开始,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写感悟性日记和随笔,学生由原来的观察和记录更多的转向对生活的思考,对时事和人物的评价,写作内容较多的有了质的转变。 2.存在问题。在初二这一年,学生的习作训练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倾向性,即日记和随笔的质量优于命题作文。随笔作文,或真情流露,或有对生活的感悟,往往文通句顺,主旨明确。而对于命题作文,学生常常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选材不当,详略不当;开篇冗长,语言繁复,有时第一段整个的就是对题目的解释;写作缺少章法,不讲究结构的编排,或平铺直叙,或结构紊乱;结尾往往草草收笔,语言直白,缺乏对人、事、物作多角度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不能深入开掘主题。 3.原因分析。从主观而言,学生在写日记和随笔作文的时候没有压力,内容主要是当天或近阶段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有感而发,随性而作。尤其是随笔作文,因为题目是自拟的,所以绝对不会存在大段的释题,文章开篇往往顺题切题而入,很快能进入正题并言之有物,有时在写作的过程中突发联想,插叙也能运用自如,由此,内容丰富、主旨明确、颇有几分哲理的文章也并不鲜见。命题作文则不然,学生原本就心生畏惧,一旦审题出现障碍,思路受阻、选材平乏、刻意编造、随意拼凑的病症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从客观而言,虽然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有作必批、必评、必改,但是缺少比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作前指导,举一最简单的例子,作后的美文欣赏远远不及作前相关类型文章的范文引路有效,而且写作的过程都是在家里完成,所以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拖沓和随意,造成学生的命题作文质量相对较差。 三、具体改进措施 1.加强作前指导。制定各阶段作文教学目标,适当结合阅读教学,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针对性指导和训练。通过完整篇的范文引路、点播章法到留白篇的仿写、补写训练,由易至难,减小学生学习的坡度和难度。 2.激发写作情趣。选择适切的范文,可结合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精心设置作文题目,通过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素材和情绪体验,激发学生有事可写、有话想说的写作欲望。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研修计划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研修计划 English Answe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Writing Instruction: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Introduction. Effective writing instruction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academic success and future endeavors. Th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aim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writing instruction by providing educators with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Needs Assessment.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in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Assess 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Gather feedback from students and colleagues. Objectives. Implement evidence-based writing strategies. Create a suppor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vide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to meet individual student needs. Utilize technology to enhance writ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1. Explicit Instruction. Provide clear and model step-by-step writing instruction. Break down writing into manageable chunks.

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着单一的模式,缺乏足够的情境创设,导致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有限。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始 关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 过创设具有情感色彩和现实意义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 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实 效性和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设情境已经成为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设 情境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的理论框 架和实践策略,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通 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整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 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的问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升。本研究旨在通过创设 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研究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 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 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本研究也旨在探索创设情境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 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 参考。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可以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 力的重要环节,而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 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小学语文教 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式学习。在情境化的学 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际体验来理解 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创设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在情境化的学 习中,学生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 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思路。通过本研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学生习作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合理地开发,巧妙地运用,可使作文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学生习作引领思路拓展 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为拓展选材思路,教者煞费苦心,可打开学生习作,又大失所望。原来,老师选材的“高度引领”,使学生感到原本的生活失却了光泽,不得已只好胡编乱造;老师选材的“深度掘进”,使学生感到固有的材料失去了意义,无奈何只好移花接木。可见,拓展选材思路,教者的“越俎代庖”,只能拔苗助长,使学生思路变得呆板起来;教者的“耐心细致”,只能是适得其反,使学生思路变得狭窄起来。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感受。开启选材思路,让学生互相启迪,则更切实有效;互相引领,则更真实可靠。如《难忘的双休日》,教者未作选材指导,而学生选材很是丰富:有的写短途旅游,亲近自然,其乐融融;有的写来往奔波,忙于补课,疲惫不堪;有的写操持家务,做这忙那,快乐无比;有的写扮演角色,走进市场,认真服务;有的写学着当家,忙忙碌碌,收获多多;有的写无所事事,无聊之极,盼望回校……看学生选材很有个性,教者便以“选料之路好宽广”为专题,让学生互相介绍所选材料。从自己的选材,学生看出了生活的真实,悟出了真实是选材的根本;从他人的选材,学生看出了视角的独特,悟出了新颖是选材的追求。 可见,引导学生互相介绍选择材料和选材经验,学生的选材思路定会不断开阔,对生活的认识也会日渐深刻。 二、以学生习作引领材料开掘 引导剖析生活,提炼生活,这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但不少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认识估量学生,引导过了头;以自己的思维替代学生,指导过了度。结果,学生写作多是借自己的手写老师的话,用自己的笔表他人的情。因此,为使生活透视的引领到位而不越位,使生活本质的认识深刻而不超越,可利用学生对生活认识的差异,引导他们交流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迪。由于年龄相仿,能力相近,同伴对生活的认识,他们更感亲切,更能接受,也更易受益。如:一教师让学生双休日去菜场买菜,并让他们记下买菜的经历,写下自己的感受。习作后,重点引导学生简述事情,叙谈感受。通过交流,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蕴涵于买菜中的丰富情感。 这样的交流,能丰富学生情感,促进他们对生活的深度感受;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对生活的深度开掘。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成为观察和提炼生活的主人,认识和叙述生活的能人,就可使习作指导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词句推敲:以学生习作引领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所以小学作文教学非常重要。从目前小学作文来看,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兴趣没有 调动起来,没有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作。 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头疼,也让很多学生挠头,这都是源于小学作文特有的 内容和特点,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学 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127-01 在小学阶段,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着重研究小学作 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 作文写作的兴趣,促进他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 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熟练地进行阅读、分析、语言表达,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基础科目,也是很重要的必修科目。作文教 学在语文教学中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说小学语文作文是重中之重,在语文 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从现代化教学中看语文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 的辛苦,学生学的艰难,最终双方都得不到想要的好成绩。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往往是,教师讲了很多,学生掌握的很少。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 作文教学策略,实现教师有所获,学有所得。 2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2.1 作文命题生活化、科学化 作文命题的生活化是指作文命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命题的内容要体现 在学生眼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命题的科学化是指教师在拟题时应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里结构、认知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合该年龄段的题目,不能太过抽象。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设置小学作文教学的课程,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也往往没有专门的辅导。教师在教学时会直接布置题目给 学生写作,学生也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应付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传 统应试教育应该进行改革。针对上述应试教育出现的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 贴近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素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让学生养 成关注现实的习惯,让他们热爱生活,乐于通过文字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2.2 鼓励学生阅读,扩大阅读量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语文的综合性体现在多 个方面,无论从其主题、时代的多样性,还是语文选材的内容、结构、题材的丰 富性都能体现其综合性学科的一面。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阅读是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二者相得益彰。古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破万里路”,充分体现了阅读在作文写作 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作文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

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作文

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作文 课堂是进展教学活动时的教室,泛指进展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下面是分享的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欢送大家阅读! “在一个仓库里,几个人把一块手表丢掉了,大家竭力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一个孩子趁着这几个人休息的时候来到仓库,趴在地上,找到了那块手表,因为他用耳朵听到了手表滴滴嗒嗒的声音……” 这个故事虽然与地理教学无关,却能让我们地理老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倾听”。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是从倾听开始的,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和学生都必须养成倾听的习惯。 1、认真倾听学生的答复,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和课堂倾听气氛形成的前提。 上课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最好的认同,更是对学生的尊重,虽然他的发言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是老师所期望的,但老师倾听的表现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关注的,他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加地注意倾听,其他的学生也会因此积极地发言。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说: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不容易,听只是生理过程,而倾听才是入耳入心的生命活动。如果课堂上老师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所起到的反面影响是很大的,老师认真倾听的表现可以说是课堂倾听气氛形成的重要前提,老师首先要做课堂倾听的表率和积极倡导者。 2、老师的倾听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发现生成资源的最正确途径,是以学生的开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表达,更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机智的有效途径。

(1)认真倾听学生的答复,是发现和把握课堂生成资源的最正确途径。课堂教学中既有预设的成果,更应有生成的精彩,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的好多亮点都是因为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答复而产生的。想起xx年上半年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由我来执教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这一内容很多老师都上过,也开过课,而一年前我也上过,但回想过程,不管是听别人上,还是看别人的设计,或是同一个人上,过程已经完全不同了。 本课教学有一个很大很好的切入点就是讨论“中东地区为什么战乱频繁”,讨论这一问题时,老师最希望学生答复的就是中东的石油和历史种族矛盾等,可是一名学生在一开始的发言中有一句话说:“当前国际油价不就只有四五十美元一桶吗?”确实,上课时正值国际油价很低只有四五十美元一桶的时候,这句话在众多学生的发言中完全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说实在话我当时也想也完全可以回避过去,可迅速间我发现其中的空间,于是追问:“当前国际油价只有四五十美元一桶,能降低中东地区的冲突吗?”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学生进一步挖掘出了中东地区的历史种族矛盾,也进一步挖掘出了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和地区分布特点、珍惜资源等知识,课后大家评课时一致认为这是本节课最精彩的局部。 (2)认真倾听学生的答复,是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课堂里,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方式去研究问题、有多少不同的方法想去尝试、有哪些特别的想法、教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是教师关注学生的重要表达,而表达这一做法的最好方法就是倾听。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盐城市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夏锦云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更有效,是我们小学高年级段的老师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提倡“写实”。 《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小学生的写作是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因此,我们提倡作文要“写实”,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 1、提倡生活作文,抒发真情实感。高年级提倡“生活作文”,“生活”即“写实”。要求学生的作文必须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叙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避免内容空洞和一味地模仿作文选,更不能以成人化的、政治化的、甚至文学化的高要求来指引学生。我们必须“蹲”下来,以儿童的视觉来观察、审视生活,关注儿童的内心体验,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 2、突破传统束缚,题材自由多样。小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我们不能以前人的“框框”来约束学生的写作。我们所看到的例文,如课本、作文选,都是经过挑选的精美的文章,大多是表现生活中“美”的、“好”的一面,这就使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阴暗面不敢去写,许多不合常理的话不敢说,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作文变得虚伪,显得不真实。学生心中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违背道德的、甚至的错误想法,这很正常,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表达出来,我们教师才可以合理地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学生写作的题材应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多样、有创新。 3、摈弃华丽庸俗,追求朴实文风。学生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力求通俗、朴实,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用词准确,就是好文章,当然用一些适当地修辞,增加文采也是必要的,这和堆砌词藻不是一回事。精确的用词、合理的修辞,应能增强文章的愉悦性,而不是使文章变得深奥难懂。对小学生而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最重要的,儿童的写作应该用儿童的语言,我们不能用成人的习惯来“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作文具有儿童性格。

2023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春季

2023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春季 2023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春季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本学期工作要点,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将以高效课堂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确立立足课堂抓质量,加强研究出效率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浓厚教研风气,加强校本研修,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形成学习型群体,全面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 3、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具体工作 1、发挥我组教研辐射示范作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教研专题形式创建高效课堂。 2、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每学期要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全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各组内成员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多提建议,自我反思,以便互

相学习,不断改进,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39;质量监控,创造互相促进的人文环境,探索多种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知识。 3、加强师德教育,激励全体教师讲求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树立良好形象,争做模范。 4、开展集体备课制度 在原来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组将在备课的形式上和途径上进行改革,每次备课定主题、定研究方法、定主备人,开展先备、再上、再评的方式进行,力求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实际、有效。同时,制度跟上,严格抓好教师的出勤率和参与率,努力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共同研究,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时让每一位教师在教研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5、扎实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一课多议。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6、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重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校本教研”课题立项

附件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校本教研”课题立项名单 语文 1探索阅读途径策略培养阅读兴趣的习惯林启福 FJXB10-131 2优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叶建宏 FJXB10-132 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文学社团建设和活动研究 许碧南张友峰FJXB10-133 4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张连金汤红玲FJXB10-134 5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王明江FJXB10-135 6课外阅读中童话教学的研究施丽聪 FJXB10-136 7聋校初中阶段语文学科范文系统的优化重组及有效教学的研究 刘德华FJXB10-137 8城乡结合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郑爱琴 FJXB10-138 9语文学科教学口语交际情境设计的实践研究林建华 FJXB10-139 10优化高三作文教学环节的实践研究王若兰 FJXB10-140 11语文学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与优化研究张瑞民 FJXB10-141 12文本解读与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策略研究朱文红 FJXB10-142 1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肖少芳连敏FJXB10-143 14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陈泽珊杨晴FJXB10-144 15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姜丽萍邓方须FJXB10-145 1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赵伯珍陈强FJXB10-146 17课内外阅读双轨运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吴英庆肖玉琳 FJXB10-147 18农村初中推进“指导——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苏元楚FJXB10-148 19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与评价研究刘菊春 FJXB10-149 20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黄永生 FJXB10-150 21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郑秀艳 FJXB10-151 22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吴美群黄雪珍 FJXB10-152 23新课标下语境输入在高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益人郭毅娟 FJXB10-153 24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郑艺凤 FJXB10-154

五年级语文教师业务工作计划5篇

五年级语文教师业务工作计划5篇 五年级语文教师业务工作计划1 一、充分备好课 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1、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4、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5、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加强积累 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 2、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3、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三、教给方法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四、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争取家长支持,通过家访、话访,家长会达到增进师生感情、家庭与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五年级语文教师业务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8人。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整体情况还算比较理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班内有四、五名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成一直不理想,这几名学生除了学习基础较差外,家庭教育也相对薄弱,其中几位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教育孩子的方法欠妥当。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另外,本班学生之间的语文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特别是书写,差距很大,有一些同学的执笔姿势也需纠正。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研究报告作文三篇(最新)

【推荐】研究报告作文三篇 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验课题。我作为校课题组成员,把“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现将实施效果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程特点分析 我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面临严重挑战。教师滔滔不绝地指导,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讲评,似乎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然而事与愿违,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丰收的喜悦,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结果,学生看见作文就发愁、焦急惶恐。作文时,离开自身实际,东拼西凑,以至不认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应付老师的。在小学六年中,作文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的灌输很多,写作练习的次数也很频繁,范文的阅读更是不计其数。至小学毕业时,真正能写好作文的没有几人。问题症结在于,被动的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让作文成为学生可随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偶有形式上的变化,终究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主观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当前学校出现的一种新八股式的教学结构,导致能展示学生心灵与创造力的园地失去生机。实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升温,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现代作文教学,要求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资源,努力创设意境。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把现代教育手段引进课堂,用较小的时间、精力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