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

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

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和真切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一席倾诉的空间,激发学生言真情、写真话的欲望和冲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美好愿望。我们提倡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

是写好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哪一篇好文章是缺乏情感的,也没有一位能写好文章的人对周

围事物是麻木不仁的。作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不能只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

一、情感在气氛和情境的熏陶中共鸣

好作文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同时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那真挚的情感。然而现在大多数

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语言枯燥,让人读之如同嚼蜡,其中虽有文采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

的是缺少感情投入,从而导致所写的文章基本上是东拼西凑,这样必然是呆板乏味、没有滋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写作之前

就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这样在写作中才会以“情”驭文,以“情”蓄势,以“情”炼字,最终达到

文情并茂。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以情施教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和

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以情促知、知情交融的教学效果。情

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

情感起着关键性的激发和调节作用。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堂中,正是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

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在语音和声调的感染下畅想,情感在气氛和情境的熏陶中共鸣。学生们

闭目静思的神情告诉我,这种情感的力量已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此时洋溢于整个教室的,

是一种与教师的心境完全协调一致的崇高的美。

二、作文评分要鼓励创造性

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造性思

维缺乏,作文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这都是评分制制约着学生创造性

思维发挥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特别在考试中作文,都会出现立意求同,选材一致,结构

公式化的现象。评分标准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摒弃这种现象,就得转变教育观念和文

化观念,在评文过程中,对文中表现出的有创造性思维的给以鼓励,适当加分。即对那些立

意新颖的、结构奇巧的、语言有特色的要给以鼓励。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出

精美的文章,从而避免作文的千篇一律、公式化倾向。对于一贯写作出色的学生,教师当然

不会吝惜表扬、赞美之词,让这些学生继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那么对于那些并不出色的

文章,甚至有些词不答意的文章又该如何评价呢?我认为此时教师更应该慷慨大方地把赞美

之词赠给这些学生。在批阅这些学生的作品时,教师手中有笔,心中更应有一面“放大镜”,

把他们不多的优点尽可能“放大”,并“大张旗鼓”地给予热情鼓励,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在

课堂上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在课后更应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的热情鼓励像

一把扇子,煽亮学生原本如萤火般微弱的自信之火,让它逐渐演变成熊熊大火,把对写作的

热情融入到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三、用感情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们在作文引导时,如果热情洋溢,用感情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他们就会像苏霍姆林斯

基说的那样:“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文学是人学,人离不开生活,因而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新的感受,是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作文前,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去校外参观访问,

自然是体验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情感,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写作文,才能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创设写作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创设写作情境,就是教

师把学生引导到生动的创作环境中,激发写作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诱发对写作对象的热爱,然后作文。要引导学生在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突出思想意义。作文的立意至关重要,我

们常说的立意是否正确,主要是指作文中的感情是否正确。正确的情感首先应该是真实的。

因此,要启发学生写真情实感,要表现对祖国、人民、家庭、父母的热爱之情,要表现奋斗

的乐趣,朋友的情谊,人生的感想等。

四、评价融入情感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美好的希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内因。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在懂得这一道理之后,我在评改

作文时不管学生作文中出现怎样的情况,总是冷静地提醒自己:热爱我的学生吧,给他们以

自信,给他们以希望。评语中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表明自己是否被作者表达的情感

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情感。在作文评价时,就应像琴师抚琴一样,和缓地触动学生思想感

情上的琴弦,或安慰之,或兴奋之,或鼓励之,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在平

等的对话中、在情感交融的理解中获得启迪,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在批改和讲评时必须得尊重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要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多就少改的原则。情感的产生总是渗透着深刻的理智因素,对于写

得好的,自然应予以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对于写得较差的,也要善于发现优点,发现进

步之处,对其进行鼓励,并指出写作的方向,不要一味批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

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和真切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一席倾诉的空间,激发学生言真情、写真话的欲望和冲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美好愿望。我们提倡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 是写好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哪一篇好文章是缺乏情感的,也没有一位能写好文章的人对周 围事物是麻木不仁的。作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不能只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 一、情感在气氛和情境的熏陶中共鸣 好作文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同时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那真挚的情感。然而现在大多数 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语言枯燥,让人读之如同嚼蜡,其中虽有文采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 的是缺少感情投入,从而导致所写的文章基本上是东拼西凑,这样必然是呆板乏味、没有滋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写作之前 就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这样在写作中才会以“情”驭文,以“情”蓄势,以“情”炼字,最终达到 文情并茂。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以情施教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和 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以情促知、知情交融的教学效果。情 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 情感起着关键性的激发和调节作用。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堂中,正是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 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在语音和声调的感染下畅想,情感在气氛和情境的熏陶中共鸣。学生们 闭目静思的神情告诉我,这种情感的力量已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此时洋溢于整个教室的, 是一种与教师的心境完全协调一致的崇高的美。 二、作文评分要鼓励创造性 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造性思 维缺乏,作文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这都是评分制制约着学生创造性 思维发挥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特别在考试中作文,都会出现立意求同,选材一致,结构 公式化的现象。评分标准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摒弃这种现象,就得转变教育观念和文 化观念,在评文过程中,对文中表现出的有创造性思维的给以鼓励,适当加分。即对那些立 意新颖的、结构奇巧的、语言有特色的要给以鼓励。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出 精美的文章,从而避免作文的千篇一律、公式化倾向。对于一贯写作出色的学生,教师当然 不会吝惜表扬、赞美之词,让这些学生继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那么对于那些并不出色的 文章,甚至有些词不答意的文章又该如何评价呢?我认为此时教师更应该慷慨大方地把赞美 之词赠给这些学生。在批阅这些学生的作品时,教师手中有笔,心中更应有一面“放大镜”, 把他们不多的优点尽可能“放大”,并“大张旗鼓”地给予热情鼓励,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在 课堂上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在课后更应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的热情鼓励像 一把扇子,煽亮学生原本如萤火般微弱的自信之火,让它逐渐演变成熊熊大火,把对写作的 热情融入到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三、用感情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们在作文引导时,如果热情洋溢,用感情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他们就会像苏霍姆林斯 基说的那样:“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文学是人学,人离不开生活,因而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新的感受,是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作文前,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去校外参观访问, 自然是体验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情感,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写作文,才能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创设写作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创设写作情境,就是教 师把学生引导到生动的创作环境中,激发写作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诱发对写作对象的热爱,然后作文。要引导学生在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突出思想意义。作文的立意至关重要,我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可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怕写作文,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原因是作文教学中内容与生活脱节,重课内轻课外,加上许多教师不让学生的情感自由驰骋,逼他们写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封闭式、固定格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失去了作文兴趣,产生消极应付的情绪,所以作文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证明了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持稳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至关重要。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一、开阔渠道,激活情感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

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编的文章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文质兼美的散文,如《黄果树瀑布》《燕子》《爱如茉莉》等;有富有文化内涵的寓言、神话,如《自相矛盾》《嫦娥奔月》等;有充满情趣的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诗歌,如《游园不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等……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学会阅读,学会欣赏,激活情感,在阅读中进行情感教育 阅读之所以对写作如此重要,因为阅读是个人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阅读是不是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呢?也不一定。阅读如果没有激发情感,如果没有产生认识,没有发表的冲动,仍然只是阅读。阅读是静态的,而写作是动态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如期境界,便如佛参禅,极易至主客契合、物我同体、天人合一之佳境,引起创作欲望。朱自清的《背影》引人伤感共鸣,在学习《背影》之后,许多同学回家审视自己的母亲,并写出了习作。有位同学写到:“……看着平时爱唠叨的母亲,我仿佛第一次看到母亲是过分的苍老了。她那被海风吹得发黑发红的面庞上,已经爬上了几道细细的鱼尾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增强情 感表达能力、提升情感智慧等。下面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 1. 营造和谐、亲切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心学生的情 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困扰,创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的课堂氛围。 2. 设置情感教育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情感价值的文本作为学习材料,如优秀作文、经典文学作品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在情感 互动中进行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内容 1.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自我情感表达、情绪管理培训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自信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剧等方式,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智慧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判断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情 感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判断能力和思 辨能力。 1. 融入互动性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情 感互动中感受他人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往能力。 2. 运用故事教育情感: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寓言故事、名人轶事等,引导学生从中领 悟情感教育的道理和价值,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开展情感教育。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发学生对情感的认识、感受和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 能力和情感智慧,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情感的重要性,积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关于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论文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写作的目的是表达情感,没有情感的倾注,一篇文章就毫无意义。培养学生写作的情感,要从小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就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中,有助于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使许多学生从小就热爱生活、关注身边大小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作文时心中富有情感,写作自然一气呵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对写作也会产生兴趣。 【关键词】情感教育;作文教学;小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具备了写作能力,才能适应更高一层的教育。“听”、“说”、“写”,这三个字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平时课堂学习中,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有学习者必备的技能。因此,写作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作文中真实情感的流露相当重要。作文中没有情感,就像食物没有味道,不管是作者写作还是读者阅读都索然无味。 一、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1.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感知很多事物都是通过内心的情感。先观察、再分析、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得到自认为正确的结果。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感知的时期,对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尤其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去了解的欲望。这时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感知,对他们的成长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2.积极、健康的情感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有助于孩子确立志向。做事先做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前提。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对待学习和生活,才能得到快乐与成功。 3.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适当地宣泄压抑,将内心的不满与愤恨等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老师要从小事教育学生,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教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多感受温暖阳光的一面。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法和结构,忽略了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它涉及我们的情绪、价值观、态度和意愿等方面,具有非凡的力量。因此,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良好途径,也是展现学生独特个性的方式。情感是作文的灵魂,通过情感的渗透和表达,可以使作文更加丰富生动、有力度。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情感词汇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大胆展示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作文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强度。 其次,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情感教育要求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体验,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感受自然景物、体验社会事件等方式,让学生去感知和触发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感知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生动、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作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再次,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情商是指个体在情感态度、自我意识、情感管理和人际

交往等方面的表现与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情感管理的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进行情感倾诉,学生可以学会识别、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自己的情商。同时,在思考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他人的情感,增加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在动力。情感是人类行为和行为动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情感的推动下,会更有动力去思考和研究问题,更加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感知能力和观察力,提升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并激发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作文教学更具有温度和感染力。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作文教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内容缺乏情感温度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必要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情感意识是学生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觉察和认识,也是发展情感教育的基础。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思维训练为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需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真情实感,让学生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情感特点和需求,激发他们的情感意识。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喜怒哀乐,让他们真实地记录下来,从而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情感主题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和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包括对情感的感知、理解和分辨的能力,它是情感表达的前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参观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情感所带来的冲击,培养他们对情感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比如,在传统的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议论背后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辨不同情感,从而丰富自

己的情感认知。 三、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教养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将情感表达作为点缀,而非作为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情感写作规范和技巧,指导学生用准确、精细、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写作训练,辅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情感词汇和表达技能。比如,可以设计情感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对生活中某个事物的喜爱、憎恨、惋惜等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用语言有效地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落实情感教育的评价机制。 情感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情感表达能力需要进行评价和激励。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只关注语言的正确性和篇章的结构性,而忽视了学生情感表达的质量和深度。因此,在评价机制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的评价和提醒。可以通过设计情感评价标准,如情感真切度、情感丰富度、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反馈和激励。 五、探索情感教育与作文教学的融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情感教育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索情感教育与写作技巧的有机结合,创设情感写作课堂和情感写作活动,提

语文作文课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作文课中的情感教育 共情是评价文学作品质量的关键指标,指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或思想与读者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发生共振。情感镜像是作品中情感的反映和映射,它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状态“投射”到读者的心灵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之中,能够“看见”并“感受”到这种情感,经历和作者或文中人物相似的情感经历或情感波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上述实验课例中,教师运用文化符号作为绘制情感镜像的教学手段,认为文化符号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密码”,强调情感蕴含的文化性。在抒情散文写作中,可以运用特定的符号来增强情感镜像的绘制效果,当读者阅读文本时,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辨识和感知文本蕴含的情感,从而实现情感共振。 第一,结合语境使用象征符号。这种情感镜像绘制方法强调用象征物代表隐晦、微妙的情感表达。读者读到象征符号时,能够自然地理解其象征意义,并产生情感共鸣。有些象征符号具有普遍意义,例如白鸽象征和平、绿色象征生命、太阳象征希望等。在抒情散文写作中,要结合具体语境选用恰当的象征物,体现特定的情感或主题。在《秋天的怀念》中,文章开头写道:“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这句话选用两个象征符号:北归的雁阵代表季节转换,暗示着春天的临近,象征重生和希望;破碎的玻璃则象征着被打破的希望。作者的无助、愤怒和绝望等多种情感通过这些象征符号得以清晰展现。通观全文,作者选择菊花

作为象征物,既呼应文章主题,又符合语境设置。菊花不仅隐喻秋天,而且在文中充当了情感的象征载体:其一,菊花象征生命的顽强。菊花作为秋季的特有花朵,当其他植物凋零之时,它依旧绽放。母亲想带主人公去看菊花,是希望他能在逆境中珍爱生命;其二,菊花象征深沉的母爱。母亲多次提及要带主人公去看北海的菊花,表达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与孩子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其三,菊花象征怀念与新生。故事结尾,主人公与妹妹再次去北海看菊花,不仅是对已故母亲的深情缅怀,更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与新生活的开始。作者通过菊花的多重象征意义展现出情感的深度。读者洞悉菊花背后的象征含义时,就能理解文本的深意,产生情感共鸣。 第二,以文化作为情感解读的桥梁。这种情感镜像绘制方法突出作者从文化角度表达情感,体现文化传承性,加深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1.使用传统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在特定的文化、子文化或群体中,被共同认知和接受的具有特定意义或价值的标志符号。在抒情散文中,作者经常利用传统文化符号来寄托情感。上述实验课例中,学生在修改稿中加入了竹元素。在文中,“竹”作为文化符号具有默默奉献、清高内敛之意。在中国文化里,竹子具有多重文化意蕴,还代表坚韧不拔、与世无争、正直谦虚等高洁品质。但遗憾的是,教师没能继续引导学生理解竹的多重文化属性。在写作中,学生应该根据文章情感表达的需要,来恰当选择文化符号的

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写作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学习写作是学生情感体验、形成和表达的重要过程,对人的终身发展和学会做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等定型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的写作开始趋向于为情而作,因此初中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要以培养人的情感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1. 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五月十七日,踏进家门,年迈的母亲坐在电视机前,老泪纵横,为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千千万万的生命,她已泣不成声,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母亲为遇难同胞表达的伤痛。5·12大地震震撼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灾难牵动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情感和神经!”在作文课上,读到自己的这段日记时我已无法抑制,很多同学也是泪眼模糊。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不做冷漠的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到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要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引导学生发表对重大事件的见解和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和学生平等交流所见、所思、所感,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做“有情感的人”,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2. 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这些古今中外名篇精粹,蕴涵深厚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在教学老舍《我的母亲》时,我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敞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生病的我,在医院水泥地打了一星期地铺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一篇篇真情之作跃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一二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两三页,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就能尝到写作的淋漓之快。 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书本中体验生活中还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不息,积淀情感,拓宽写作面。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写,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做“情感丰富的人”,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情趣。

以“情感牵引”促快乐写作【小学教学论文】

康晓婷 写作文是大部分学生头疼的事情,中职生更是视作文为畏途,很多中职学生表示他们在初中时就痛恨写作文,作文成绩总是差。于是,到了作文课,大家都唉声叹气,“怎么又要写作文啦?”“老师,我无话可写呀。”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觉得在这种情形下,老师惯常的“作前指导课”形式势必要做一些改变,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内驱力才行。我们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的时候,常常惯于把作文“方法”抛给学生,详细而周到地分析“学生应该如何写一篇作文”:开头怎样写,中间段如何表述,结尾要怎么收。然而,写作绝不是简单、粗暴的仿照,它受学生情感变化的限制约束,作家大都有这样的体会:环境安静舒适,却写不出来;但有时在嘈杂热闹的氛围中,却思绪如潮,不写不快。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是情感因素在作用,像前面所说的“作前指导”则正是教师漠视了学生内在的情感,提了许多看似对写作有帮助的要领,有的老师作文课必出示例文,好让学生仿照,这些桎梏让学生原本恣意奔放的心,陡然局促、压抑起来,写作时变得非常谨小慎微,生怕写的文字不合老师的心意,最后,个个愁眉苦脸,删删改改,拖到下课还“凑”不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怕上作文课,甚至厌恶写作文。 那么,作文课是不是完全摒弃指导了呢?出示一下题目,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呢?也不是。我们可以将“作前指导课”中的“指导”改为“情感牵引”,名为“作文前的情感牵引”,牵引什么?写作章法及要领一概不谈,只点燃学生心中情趣的火苗,并进而助长为志趣,使其快乐地作文,那才是写作的深层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职生情感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着热情和激情,但据观察,在某一具体的时间段,中职生的情感状态并不是永远保持着亢奋、热烈,它的运动轨迹是波浪型起伏的,这种情感波动对写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写作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别。自主作文就是主动表达,这是因为作者当时处于亢奋的心理状态,情绪高涨,心潮难平,有种不吐不快的激动。比如有一学生,平时写作能力很差,他在校运动会上打破了记录,笔者让他运动会后自主拟题,写篇作文,竟然写出情文并茂的佳篇,他将自己赛前、赛后的心理描写得细腻、生动,为什么他突然文思泉涌呢?因为赛场上同学们的欢呼声、对他崇拜的眼神时时撞击着他的心灵。被动写作就不一样了,教师突然给学生一个题目或一则材料,学生看到题目、材料时,心情或抑郁或平静,不会亢奋,这时,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按部就班讲“规则”“要求”,出示范文,岂不是徒劳无益吗?而“情感牵引”就是紧扣“情感”,在学生心理处于平静稳定的时候,在其平和的心海里抛一块磐石,激起千层浪,这样,学生的心理一下子就从平静区跃入亢奋区了,此时此刻,驱使学生心情的是亢奋激动,内心生出强烈的写作动机,奋笔疾书必能写成好作文。 下面试列举两种情感牵引的方式: 一、谈话启发 学生作文中常见这样的情况:有的虽经冥思苦想,但仍感到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物可写,但是语言平淡无味、内容空洞。探究其中的因素,不是不善于观察生活,也不是头脑中缺乏素材,而是当时的思维有些凝滞,做不到将已有的素材挖掘出新意,更不会把内容铺陈开。因此教师指导作文时,要启发他们思考,唤起他们写作的欲望,使之心理亢奋。想要学生有情,教师要先有情,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首先要言语充满激情,其次师

谈作文的情感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谈作文的情感教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作的真正目的在于为情而文。“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真情出于文,情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做到“情动于中”,才能使学生在满怀激情中享受到写作的成功与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和活力。 一、情动于教师调动之中 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情感能否迅速而准确地切入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情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需要真情投入,倾情演绎来拨动学生的“情”弦。一篇情真意切的作文,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学生范文的朗读,还有一段声情并茂的评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情感体验状态。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如写《家乡的春天》一文时,可以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让学生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写亲情一类的作文,可以播放《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影片。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

生情感激动,不吐不快。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以文写“情”,并激发学生在此特定的情境中思维发散,感情澎湃,带着感情去仔细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见所闻,从心灵深处挖掘最想说的东西,进而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情感。 二、情动于学生心灵之中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隐秘而深厚的情感,但大多数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开启它,总感觉生活在别处,距离自己很遥远。于是每当写作文时就会出现一种麻木和茫然的精神状态,即使老师再怎么调动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怎样改变这种写作的艰难处境呢?这就需要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向生活。要让学生以自己为圆心辐射生活,发散思维,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鲜活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出心灵深处的情感。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情感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悟,写眼前景、身边事。让学生从春天的百花、夏天的凉风、秋天的明月、冬天的白雪等这些眼前的景物中领悟大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奥秘。使学生在探究沙尘暴、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地震连绵不断等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时,认知事理,明晓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创造力,而且还慢慢地学会了品味生活,解读人性,感悟人生。 三、情动于文章表达之中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武汉第十四中学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作者: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宋玉芬《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人文性”被提升到与“工具性”并驾齐驱的同等高度,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为汉语言教育战略转移指示了方向。本文着重探讨的即在“人文性”的大前提下作文教学中的情感问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囿于旧教材体系,逐渐形成一种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自主意识,表现为作文安排谨按文体要求进行,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真切关注其情感意识,难以点燃思想火花……大家都在高呼要写真情实感,呼声压过方式方法,学生还是不知该写什么!学生并不是没有情感体验,关键在于他们的情感是潜在的,有待于语文教师去唤醒。怎样唤醒?我们以一个例子来看,用原始的方法来抽取地下水,要依靠人的体力,如果不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凭你力气再大,水也抽不上一滴来。如果稍微在抽水机中注入一点水,轻轻一压,地下水便汩汩涌出,抽上来的是引水的几百倍、几千倍,一点点引水确实具有这样大的功效。这个例子犹如作文教学过程,学生并不是不具备情感。相反,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只是有待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就是抽水的人,如果不注入一定的情感,而且是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难以唤醒。学生没有真情实感无论教师传授了怎样完备的写作知识,也不可能转化为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两个问题: 第一,情感唤醒是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条件。 狄德罗说过:“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在许多情况下,人的某些情绪和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重要的行为动机,这种情感的动机功能提示我们:要善于利用适度的积极的情感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积极的、真实的情感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写作愿望,迸发写作冲动,进而把情感述诸文字,完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这是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所起到的最佳效果。如果情感刺激的效果不够理想,最低限度也能使学生掌握作文的方向与重点。因此,能否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是作文教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条件。没有情感作为外在刺激,写作知识只是一堆静止的理论,不可能外化为能力表现。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摘要: 好的作文课,不光教会学生怎样说话、写话、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事、做人。作文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指导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越写越爱写,越写越高尚,写出世界,写出未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感培养情感教育 我国的语文教学,就其学科属性来说,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出发,作文教学应着眼与培养学生应有的写作能力;从人文性出发,作文教学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真情实感。而情感的培养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其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想写、乐写,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别人沟通交流,以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以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是具有人文性的。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情感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情感表达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也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情感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认知水平。 一、情感表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表达是写作的核心。一篇好的文章,既要内容丰富,又要表达真挚的情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亲情的珍惜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更加投入,文章也才能更具感染力。 2.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同时,通过表达情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知,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写作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辉煌历程,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进行情感表达的写作教学 1.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收集大量关于祖国发展、壮丽山河、民族文化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教师要设计一系列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你心目中的祖国是什么样子?”、“你为祖国骄傲的瞬间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欲望。 2.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等纪录片,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与祖国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进行写作。 3.课后反馈与指导

情感——习作教学的灵魂

情感——习作教学的灵魂 导读:本文情感——习作教学的灵魂,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情感——习作教学的灵魂 福建泉州丰泽实验小学白妙芬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人手,以“情感”作为写作教学的“催化剂”,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常常觉得没话可说,没有表达的欲望。因此,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把班队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些……学生参加这些富有情趣的活动,作文时便有材可选了,写作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了。 例如,在上《凡卡》一文时,我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凡卡的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为什么?”我满以为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因为信的地址不详。不料,一个学生大声回答:“能。”我一下子愣住了,旋即又鼓励他说:“说说你的想法。”这个学生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邮递员叔叔认识凡卡的爷爷,他不就能收到这封信了吗?”“哪有这么巧的事?太离奇了吧!”另一个学生立即反驳,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这个学生不甘示弱,胸有成竹地说:“老

师说过,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无巧不成书’嘛!我们为何不能设想爷爷收到信,凡卡顺利回到了乡下呢?”我顺势点拨:“爷爷收到这封信,凡卡的处境会怎样呢?”学生们略一沉思,纷纷举起手。一个学生答道:“凡卡回到乡下,生活虽然苦,但是不会挨打、挨冻,总会快乐些。”“我不同意!”一个学生争着说,“凡卡回到乡下也许仍会挨饿,因为爷爷只是一个守夜人,生活很贫困,如果不是穷得活不下去,爷爷也不至于把九岁的凡卡送到莫斯科去当学徒。”“凡卡真可怜,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学生感叹道。学生争相发言,叙述着各自内心的想法。我见学生的情感已被调动,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便说:“你们的设想各有千秋,能把它写下来吗?”“能!”学生齐声欢呼,纷纷埋头写作。 二、观察、感受生活,巩固写作兴趣 在学生动情之后,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拓宽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使他们的作品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不少同学喜欢写游记一类的作文。一大群人到一个风景区去参观,风景自然是优美的,大家看到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的情感却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去寻找习作的“下锅之米”。生活中处处有素材,还需要学生去感受,去发现,去捕捉。 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呢?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学生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我除了组织学生观察景物外,还特别留心学生对身边景物的态度。春天,校园里的玫瑰花开了,红得像火。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优选课文和教材 选用有情感温暖、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课文和教材,涵盖丰富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等方式,感受到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感含义。经典童话故事、感人 的亲情故事、温馨的友情故事等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 能力。 二、创设情境和活动 通过创设情境和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成长。可以组织学生写 日记、写作文、进行情感讨论等,让学生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开展一些情 感体验活动,如情感影视欣赏、情感故事分享会、情感表演等,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情感 体验方式。 三、借助绘本和图片 绘本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借助绘本的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 图片和阅读文字,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背后的情感表达。可以选用一些富有温情、教育意 义强的绘本,如《小熊的朋友》,《小兔子找妈妈》,《白雪公主》等,引导学生在阅读 中感受情感的启示与积极的价值观。 四、情感教育与写作结合 写作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提高情 感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情感主题的写作任务,如写一封感谢信、写一篇 关于友情的作文等,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 度。 五、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 情感发展。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关怀。在日常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培养情感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是情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认知训练,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提高情感智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从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1.文学作品的选材与阅读 文学作品是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媒介,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选择具有情感价值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例如,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面临成长、亲情、友情、爱情、挫折等情感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这些情感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感受、思考这些情感,并借助文学创作形式提供更多的情感表达方式。 2.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演唱等方式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的力量;在教授散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将散文中的情感进行诠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情感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3.作文教学的指导与批改 作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

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情感的来源和表达方式,同时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可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回应和引导,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理解、鼓励和关爱。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 1.增强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在阅读文学作品、参与情感讨论、书写作文等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情感和经历,反思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进而培养自己的情感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恰当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还能够通过模仿、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情商。 3.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同理心 情感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同理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体验。在阅读文学作品、参与情感讨论、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感同身受的体验,增进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从而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善于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

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作文水平之研究——老师真情感化学生勤于读写

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作文 水平之研究——老师真情感化学生 勤于读写 摘要:“老师真情感化学生勤于读写”是笔者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农村 初中学困生作文水平探索研究的路径。其策略是:情感教育关爱学困生倾心 呵护育新苗;勤读开阔眼界,多写提高水平。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困生勤读写作文水平 得作文者得天下。因此,从务实角度出发,我们农村教师想运用情感教育转 化学困生作文水平,以期提高学生成绩,从而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继而找到自信,然后,通过努力,逐渐脱“困”转“优”。 已故教育家朱小蔓老师曾说过情感教育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对涉及学生身体、智力、道德、审美、精神成长的情绪与情感品质给予正向 的引导和培育。[1]她生前一直呼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学困生更需要情感 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 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2] 没有情感的交往,就会有冲突。而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往往 是教师。在教师爱的感召和推动下,阅读量少、视野狭窄的农村初中学困生通过 勤奋读写,并持之以恒,他们作文水平就能慢慢提高。 一、情感教育关爱学困生倾心呵护育新苗 (一)情感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核心——爱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有爱,就有一切!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有爱生如子的高尚心灵:接纳、包容、鼓励学生;倾情投入教学。学 生亲其师才信其道受其教。 诚恳是爱的沃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想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 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孩子。詹大年说:“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3]当学困 生把他观察的世界写成作文时,他的心中渴望着得到你的肯定;他把文章修改多次,工整誊写,满怀希望地送给你,也是希望得到您的赞扬。面对如此纯真的心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诚恳地去呵护他们呢? 接纳是爱的阳光。作文课后,常听老师抱怨:又有学困生没完成作文;有的 即使完成了,质量也很差。其实“一母生九子,九子九样”。我们要能像妈妈那样,不抛弃任何一个。因为有些老师偏爱作文好的,对学困生厌烦,鉴于此,陶 行知有言:“我有一句话奉劝办学的同志,‘你的教鞭下有瓦特……’”[4]因此,对待学困生要爱护要多鼓励。 (二)倾心呵护育新苗——写作实践指导[5] 老师对学生满腔的爱是基础,要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还要有扎实的 专业知识,科学地指导。 写前指导。根据中心,组织选材,列好提纲,考虑详略,前后照应等问题。写前指导不能太多,免得束缚学生思路。 写后批改。相互批改还是教师批改?是从大处改篇章还是着眼小处改句法? 是挑选几篇标点都不会使用,整句话说不明白的精改还是选两篇中不溜水平的, 师生共同批改?做这些的出发点,都是本着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谁的丑。总之, 不能敷衍批改。 改后总结改完以后,要交流批改心得。对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引导到规律, 多让习作者自己谈感悟,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才能记得牢固。 有人问欧阳修作文之法,其答:“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一 代文豪欧阳修指明了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