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农业行业分析

大农业行业分析

大农业行业分析
大农业行业分析

大农业行业分析

(一)大农业简介

大农业是指通过对传统农业系统的重新塑造,运用共生的原理,使农业的发展遵循生态

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和循环经济模

式,改造和创新传统农业,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的农业形式。具体来说,大农业

有以下两种意义:

第一种意义:大农业是指农业的产业化形式,即所谓“大农业”,不仅是指种植、养殖的

生产过程,还包括了产前、产后的经济活动。例如产前的农药、化肥等的生产,产后农产品

的加工、销售等。大农业实际上贯穿了第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第二产业

的农产品加工,以及第三产业中近几年兴起的“农家乐”、“观光农业”等。大农业与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和过去计划经济下的农业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市场配置和商品经济下新的农业形式。

第二种意义:大农业是对第一产业——农业的具体内容的划分。即“大农业”是相对“小

农业”的说法。国际上把农业划分为种植业与畜牧业,我国把农业划分为农、林、牧、副、

渔,其中的“农”就是“小农业”,指种植业,它只是“大农业”中的一个部分。现在我们提到的“大农业”,一般情况下都是指第一种意义。

(二)大农业行业情况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被称为“第一产业”。一方面关系到我国粮食自给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为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上游原料,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来之不易。近年来随着耕地被占用、土地污染、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我过农业增收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巩固的农业的基础地位,2004 年至2015 年连续十二年,中央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强化。

从2014年下半到2015年,我过宏观经济开始下行,虽然农业不是周期性行业,但是宏观经济的不景气,造成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一路走低,间接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国家也从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

(三)大农业相关法规

(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015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2)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15 年8 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提出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比如进行农垦改革,大力发展国营农场。

(3)农业“走出去”战略

在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里面,首次提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强调有优势的科技走出去,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龙头。

(4)农产品价格改革。

政府对农产品定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农产品的价格更多的依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自动形成价格。再者,目前正推动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转变,实现“价”、“补”分离。

(四)行业风险

国家即使从政策各方面支持农业的发展,但是,农业自古以来就有着“靠天吃饭”一说,因为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气候、宏观形势、市场供需等方面的影响,就增加了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1)食品安全风险

粮食及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粮食、肉类、食用油等领域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不仅会直接对相关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对问题企业还可能直接导致生存危机。间接来说,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比如2015年6月1日,长沙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打掉以黎某、钟某等分别为首的2个涉嫌走私冻品团伙,查扣涉嫌走私冻牛肉、冻鸭脖、冻鸡爪等800吨,价值1000万元,根据长沙海关介绍,这是湖南历年来查获的最大宗走私冻品案。

(2)自然灾害及疫病等风险

种植养殖行业生产经营易受灾害性气候、严重气象事故、病虫害、疫病等因素影响。尤其干旱是一直是我国遇到的最大自然灾害,而干旱对农业的发展又是致命性的打击。比如去冬今春,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4成,旱情峰值造成1219.3千公顷农作物受灾,157.1万人、94.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进入4月份,降雨导致大部地区旱情逐渐缓解,截至6月底只有内蒙古、云南和山东局地旱情持续。其中,5月以来,云南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累计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少,旱情较为突出。

(3)产能过剩风险

我国粮食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加工规模,但加工能力已严重过剩,开工率不足。其中全国大米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为31.3%,面粉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为38.3%,玉米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为

54.1%,大豆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为51.2%,薯类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为56.3%。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行业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认为是生产能力过剩。从这个意义上,我国的粮食加工能力已严重过剩,造成技术装备资源的严重浪费。

(4)市场风险

我国粮食产量缓慢增长,但受自然灾害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性,也就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除此之外,我国加入WTO,进口粮食的增加也对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冲击(如2015年小麦价格受国外进口小麦的冲击),会影响农民及企业的收益水平,不利于农产品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其偿债能力。比如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意味着我国货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强,进口原材料价格将会降低。美国优质小麦等农产品出口到国内市场,对我国农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今年我国夏小麦正是收到汇率因素,造成国内小麦价格下降。

(五)子行业分析

5.1农业机械化行业

(1)行业情况

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机械化程度情况,03年到13年是农机增长黄金期,我国农用机械拥有量大幅增加,2008 年主要农用机械总动力为82190 万千瓦,比1998 年增加了82%;年度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水稻种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16%、56%、17.6%。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8-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数量整体上呈逐渐增长趋势(2011年例外)从2008年的191家增加至2013年的616家。2013年在新的统计口径下,我国规模以上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数量为616家。2011年,国家统计局将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标准由原来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

下图2008-2013年中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及增长速度

2008-2013年中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速度

2004 年-2014 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总动力是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标准)

(2)农机目前缺点

1.我国农机行业结构分布不均衡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总体发展向好,但各个领域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①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迥异,气候、地形、土壤都有各自的特点。农业生产活动从东北平原的一年一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各个地区农业基础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巨大的差异。

②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农业机械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机耕、机播和机收三大环节。目前我国机耕水平明显高于机播和机收水平。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我国机耕水平已达76.00%,机播水平为48.78%,机收水平为48.15%。

③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高,2013 年已达93.71%;其次为玉米,2013 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为73.14%。

2.我国农机行业主要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竞争同质化

全球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已形成农机生产巨头规模化竞争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竞争并存的局面。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国际农机竞争市场出现了重组并购浪潮,行业集中度大为提高。欧美地区形成了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和赛迈道依兹五大农机集团,其中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和爱科占据了全球农业机械市场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日本则形成了以久保田为首的四大农机生产巨头。这些农机巨头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涵盖宽、销售收入高,建立了全球的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上述主要的农机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5.2农食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则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包括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肉类制品加工、禽

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烟草加工及茶叶加工等。

(1)行业状况

当前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已进入转型关键时期。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至1992年之前为滞缓阶段。这一时期成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经历几十年的优胜劣汰后,当前仍在生产经营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2.9%。1992年至2001年为兴起阶段。由于不断化改革影响,该阶段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呈现企业数量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这10年中登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21.4%。2002年至2011年为高速阶段。受居民食品消费社会化供应步伐加快、加入WTO等因素影响,此阶段新建企业呈爆发式增长,登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66.5%。由于企业增长快,竞争激励,从2010年起小麦制粉、玉米淀粉等部分子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初显。2012年至今为转型阶段。受成本增加、产能过剩、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新建企业增速明显放慢,现存企业加快了设备、技术的改造升级步伐。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能力不强。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量小,主要产品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生产原料半成品和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骨干企业带动性不强,粮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装油,禽畜产品基本是简单分割分装,膨化食品、白酒等产品面对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产蔬菜、水果等加工几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特色农产品不突出。由于人才缺乏,企业缺乏技术支撑,核心技术靠与外商协作,缺乏自我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加工粗放、工艺落后。如我县膨化食品加工业2010年前后在本省乃至华东地区均有一定影响和市场占有率,由于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逐年在开始萎缩。

3、企业原材料缺乏稳定的保障,消耗外地的企业原材料,与当地农民利益联系不密切,乡镇及农民对企业认知程度不高,对地产品销售没有积极性。消耗本地原材料的企业,原材料供应基本上是小商小畈销售给企业,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严重缺乏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原材料基地。

4、支持服务企业体系不强,一是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检测、质量认证、食品研发中心服务有限;二是技术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手段和农产品加工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技术对企业的贡献率低;三是信息化服务不强,没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服务平台;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融资量大的特点明显,而企业可供银行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企业主土地证、房产证)单一,抵押物评估较低,授信额度较小,加之审批手续繁琐,难以满足企业季节性强资金量大的需求;五是物流滞后,农产品集聚,抛装较多,乡村道路普遍较窄,超高、超宽、超重的限制对企业影响较大。

(3)乳制品行业行业现状

1.进入壁垒高大,中小型企业难以生存。新兴企业较少

在2010 年12 月,《关于在乳品行业开展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质检总局、发改委、工信部三方联合发布)正式下发,由此,乳制品行业的审核清理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依照相关规定,撤销其生产许可证。相比较以往的《企业出产乳制品许可前提

审查细则》,2010 年新发布的更为严格,除了增设了许多常规性的审核项目之外,要求企业必须配合与之相应的检测设施,对于64 项指标展开自我检测,其中就包含三聚氰胺、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作为生产企业,必须要有相应的检测设施,拥有符合标准的检测水平,同时,不可委托他方进行检测。2012 年初,中国质检工作会议正式召开,在本次会议上,质检总局作了相应报告:在2011 年,共注销、吊销工业产品及食品企业的许可证1.5 万多张,依照相关规定,乳制品行业被注销、吊销许可证的共有426 家,淘汰的企业达到40.4%。这一政策的落实,许多中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而这对于大型的龙头企业来说,是进行自身扩张的良机。

2.行业壕沟广阔,进口商品市场占领有限

长期以来,啤酒、葡萄酒等行业都面临着强烈的行业竞争,尤其是来自外国品牌的冲击,但是作为乳制品行业,并未受到严重的冲击。在最近几年,许多国外公司都进驻到了国内,比如美赞臣、雀巢等,但是,奶源受到了相当严格的限制,所以,这些国外公司的主打产品依旧是奶粉,而液态奶的生产及销售,主要是和国内的企业合作,建立合资公司进行运营、从当前情势来看,国内液态奶的终端市场依旧被几大巨头企业所占据,比如蒙牛、伊利、光明,而外国产品所占的比重较轻。

3.行业供需不平衡,未来几年供给不足

由于成本增长速度过快,散户养殖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短期又难以快速推进,奶牛存栏量和单产短期内都难以得到快速提高,短期内国内乳制品市场供给将维持偏紧局面;与此同时,国内乳制品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乳制品市场仍然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供需矛盾的客观存在使得我国乳制品企业有充分的施展空间。

5.3养殖业

(1)当前行情

一、生猪养殖:有限的弹性,确定性的增长,配置首选

在经历了两年猪价低迷后,行业持续去产能,能繁殖母猪存栏量较高点下降 24%,创历史新低。同期扣除繁殖母猪的生猪存栏量下降 20%,也创下历史新低。2015 年 10 月份能繁殖母猪环比下跌 0.3%,跌幅较上月有所收窄,去产能接近尾声。但是从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需要 10 个月,即使考虑补栏 2016 年生猪供应量难以根本改善。

2016年1季度,母猪、仔猪、生猪、猪肉价格创新高,季度涨幅分别为29%、62%、18%、14%。我们发现,从近4年1季度猪价的走势看,16年1季度与13-15年同期猪价走势发生背离。受节季节性因素影响,一季度猪价往往表现为节后回调,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却超预期的形成淡季不淡的局面。

近4 年1 季度母猪、仔猪、生猪、猪肉价格涨跌幅

1季度涨跌幅母猪仔猪生猪猪肉

2016年29% 62% 18% 14%

2015年-3% 54% -6% -5%

2014年-3% -1% -28% -24%

2013年1% -3% -23% -13%

2013-2016年1 季度母猪价格(元/公斤)

我们认为,造成猪价淡季不淡主要原因是散户受2012-2014 年养殖亏损持续退出(2015 年散户退出500 万)和受2015 年各地环保压力(禁养令和限养令)而难以复业,造成生猪产能持续去化。截止16 年2 月,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创历史新低并仍在下滑,同比降幅分别为5.5%和7.9%,环比降幅分别为1.8%和0.6%。

2012-2014 年猪粮比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线6 之下,其中2014 年全年处于亏损状态,养猪行业经历了3 年损失惨重时期;地方提出禁养令和限养令,对于在禁养区的猪舍实行强制拆除,限养区猪舍严禁规模扩大,只供当地生猪市场

二、肉鸡养殖:大周期底部反转

2014年“三公消费”因素开始衰减,鸡肉消费降幅收窄。2015 年以来,猪肉价格攀升,猪鸡价格比维持在 2 以上的高位,替代效应明显,预计明年鸡肉消费量有望企稳回升。微观上看鸡肉消费大户 KFC 在中国大陆仍然有 5.8%左右的增长。长期来看,鸡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动物蛋白,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我国肉类消费中禽肉占比 21.6%,显著低于美国的 40%,仍有1倍提升空间。按照每年消耗1300万吨鸡肉计算,我国祖代鸡引种量需求约为80-100 万套。在白羽鸡肉鸡联盟协调下,2015 年计划将祖代鸡引种量将控制在 110 万套以内。

但是 2015年1月,美国禽流感爆发,国家发文禁止进口美国种鸡,因此进口量大幅下降,预计 2015 年全年引种量仅为 70 万套。同时按照白羽鸡联盟共识,组代种鸡满 50 周(科宝 52 周)必须淘汰。由于从祖代鸡引种到商品鸡出栏共需 14个月,2016年鸡价将步入景气通道。

此次法国 H5N1 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和致病性比去年美国的更强,农业部已经禁止从法国进口。2015 年 1-10 月,我国共进口祖代白羽肉种鸡 50 万套,其中96.8%的祖代鸡均从法国进口。目前与我国签订检疫条款的除美国和发国外只剩下新西兰,而新西兰祖代鸡产能只有 20-30 万套。如果2016 年美国继续禁运,祖代鸡引种量将大幅下降,进而影响 2017-2018年商品肉鸡供应。而美国目前部分州仍有零星疫情,中美双方持续谈判,最早或于2016年下半年解禁。因此,法国禽流感至少导致祖代鸡引种断档 6个月,行业景气周期被拉长。

2016 年与 2011年供求情况相比,我们发现供给方面 2015 年祖代鸡引种量低于 2010 年至少20%;需求方面 2016 年预计与 2011 年鸡肉消费类持平,在宽松的流动性和猪肉高价位催化下,2016 年鸡肉价格涨幅有望超越 2011年。

5.4畜牧业

(1)发展现状

1.畜牧业生长周期长,行业波动大

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存在时间进入壁垒和高成本退出壁垒,容易造成价格的大幅波动。一般来说畜禽的繁殖、生长、生产周期都要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在现阶段生产技术条件下,畜禽从曾祖代到祖代,从祖代到父母代,从父母代到商品代的扩大生产需要更长的周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畜禽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越来越小,是一类典型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产品。这种经济特性符合典型的蛛网不稳定模型,价格与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市场均衡点越来越远,结果导致产品价格的巨大波动。

2.畜牧业增长迅速,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1978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为15%,2008年占比已达到37%。2008年我国肉类产量达7278.7万吨、禽蛋2702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成了名副其实的畜牧业大国。

3.猪肉在畜种结构中比重最大

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基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排序都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有63.5%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为29%,而中国的比重仅为19.7%。

4.畜产品区域化格局已形成

我国各畜种主产区已基本形成。生猪产业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肉牛产业带主要是在以黄海、淮海平原为中心,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4省的肉牛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肉羊产业带主要在新疆和内蒙古,两省产量占全国肉羊产量的四分之一;奶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大中城市郊区。家禽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其中山东、广东为最大,两省产量占比20%左右。禽蛋集中在长江以北,山东、河北、河南为最多,3省产量占全国的44%。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农业产业链短且窄;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 标签:农业;产业链;农产品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但是,在新的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要素等新的制约,农民增收的难度也更加巨大;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培育农业产业链为破解“三农”问题开辟了现实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农业产业链短且窄 链条短且窄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问题。农业产业链的长度是指链条起点到终点的环节的多少,链条越长,中间环节就越多;反之,链条越短,中间环节就越少。农业产业链的长度与产业的深度成正比,延长农业产业链就是加深农产品的开发深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一个高级的农业产业链应该是加工环节较多且复杂、采用现代储运手段、销售渠道网络健全,各环节的服务与配套健全完善的链条网络。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短主要表现为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几乎还是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产品的开发深度,有资料显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2:1,全国平均值为1:1[1]。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产品只有200-300种,80%的中小企业产品比较单一,只能生产3-10个产品,不能形成产品链条和系列产品开发。加工环节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附加值的形成环节,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宽是提高农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二、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 产业链断裂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突出问题。农业产业链是由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不同产业的各环节/节点有机构成的,链条作用的发挥,链条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各环节/节点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产业链的核心是产业间的供给与需求,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关联关系。产业链的顺畅运行要求供给与需求协调,各环节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协调。任何一个环节/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链的运行效率和结果,只有产业链各环节/节点之间匹配与协调才能保证整个农业产业链健康运行。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doc

2017 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农业生物》(满分 100 分)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装卡上,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 号考的() A. 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 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场订 考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n=21B.2n=46C.2n=30D.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名 姓级班 A.孟德尔B.贝特生C.达尔文D.摩尔根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A.姊妹染色单体之间B.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线 C.同源染色体之间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

为 A.相对性状 B .变异性状C.表现性状 D.差异性状 7. DNA 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C 、同向交叉 D 、反 向交叉 8. 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 个子细胞 A、1 B、2 C、4 D、8 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A.偶线期 B .粗线期 C .双线期 D .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c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 末期 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 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 、前者是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B、人的身高与体重 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 全部是红花豌 豆,让 F1 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 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 代表() A、胸腺嘧啶 B 、胞嘧啶C、鸟嘌呤 D 、腺嘌呤 15.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42 D、46 16、杂种 YyRr 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 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农业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

农业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 生物技术是战略高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生物技术产业也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是当前国际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已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能源、环境、粮食等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将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生物技术与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支持和投资的重要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生物技术进入第三次浪潮,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投资的战略高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与产业已成为国际科技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工业生物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5670亿美元,利润1005亿美元。2004年全球1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植物面积达8100万公顷,8年增长40倍。生产近200种生物药物,防治200多种疾病的370余种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全球3.25亿人受益。2003-2004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价值达到439亿美元,其中中国为39亿美元,预计在十年后将达到2110亿美元,增长5倍。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作物分子育种体系正在形成;转基因植物发展十分迅猛,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进入新阶段;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已经形成,进入实用阶段;利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特殊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分子诊断技术和基因工程疫苗成为畜禽重大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成为产业化的重点;生物可降解材料开始进入市场;农林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方兴未艾。从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要满足以下需求: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需求;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品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态安全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综合国际竞争能力的需求;提高重大畜禽疾病防控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的需求。 针对以上需求,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方面:共性关键技术及平台;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作物品种设计;转基因植物及产业化;新型畜禽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等产品研制;农业微生物工程及产品;生物质能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人畜共患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及产品。目前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运用功能基因组学进行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蛋白质组和功能蛋白的大规模表达技术;对生物信息的收集、加工、利用;RNAi技术及其应用;生物芯片及产品开发;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Knock-out和Knock-in技术及应用;化学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 最终的目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农业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获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建立一批基地,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培养一批人才,增强创新能力;研制一批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突破点与应用前景 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水稻基因组研究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完成籼稻全基因组测序和粳稻第4号人染色体测序,结果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我国已建成转基因牛生物反应器基地;初步建立了棉花

农业行业研究分析

农业行业分析

————————————————————————————————作者:————————————————————————————————日期:

农业行业分析 一、宏观分析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属于第一产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2.行业分类 细分行业行业定义 种植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 水产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又叫渔业 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 畜牧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 3.农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现代农业产业链是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它是一个规模巨、结构复杂的网状要素系统,贯通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3大领域,含括各种农产品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4大链条,链接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5大环节。其中,由5大环节构成产业链主链,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次级链。同时,组成链条的每个环节都对应农业生产领域不同的功能,实施这些功能的主体包括企业、合作社或农协、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以及农户等。 农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游是生产部门,即种植和养殖,地理分布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土地是生产的必要条件,具有资源稀缺性,包括耕地资源、水面资源、林地资源、牧场资源等。 下游是服务和食品加工部门,农村生产服务部门包括农村金融以及谷物的仓储、运输、粗加工、贸易等。 4.我国农业现状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用各种指标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农业作为解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尽管农业增加值在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_一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一 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微生物: 2、培养基: 3、菌落: 4、碳源: 5、纯化 二、填空(每小题0.5分,共25分) 1.微生物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简单的分类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9年,塔克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线菌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菌体能相互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成为____________。 7.微生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部分营养。 8.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能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营养类型。 9.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形式。 11.食用菌母种的制作过程中纯种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金针菇是一种____________的食用菌,有性阶段产生 ____________,每个担子产生____________个担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交配型。 13.金针菇消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 法。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

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1、生物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 3、简答: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举例 P5_19 第一章植物遗传育种技术——第一节植物遗传的基础知识1、遗传—— 2、变异—— 3、同源染色体—— 4、有丝分裂—— 5、减数分裂—— 6、受精—— 7、连锁遗传—— 8、质量性状—— 9、数量性状—— 10、遗传力—— 11、细胞质遗传——

12、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3、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14、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是什么? 15、遗传力在育种应用中有哪些规律?

P19-20第二节植物品种概念和育种目标1、品种—— 2、物种—— 3、简答新品种有哪些特点? P20-23第三节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 P23-25第四节引种 1、引种—— 2、简答引种的基本原理。 3、简答引种的一般规律。 4、简答引种的注意事项。

P25-30 第五节选择育种 1、选择育种—— 2、选择育种的实质是,其要点是,连续的定向选择可以显著改变。 3、选择育种的选择方法有和。 4、简答:系统育种一般程序是什么? 5、简答:混合选择育种程序是什么? P30-36 第六节杂交育种技术 1、杂交育种—— 2、简答:亲本选配有哪些原则? 3、简答:杂交技术环节有哪些?

P36——42 第七节杂种优势的利用 1、杂种优势—— 2、简答:杂种优势有哪些特点? 3、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杂交种种子的生产有哪些方法? 5、杂交制种的技术环节是什么? P42-47 第八节良种繁育 1、引起植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进行原种生产?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成都农商通研究中心

前言 (5) 一、什么是“互联网+”? (7) 二、“互联网+农业”基本概况 (7) (一)什么是“互联网+农业”? (7) (二)“互联网+农业”现状分析 (7) (三)“互联网+农业”SWOT分析 (9) 1、S(优势) (9) 2、W(劣势) (10) 3、O(机会) (11)

4、T(威胁) (12) 三、“互联网+农业”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哪些问题? (13) (一)市场决策问题 (13) (二)产品流通问题 (15) (三)品牌培育问题 (15) (四)高效生产问题 (16) (五)精准管理问题 (16) (六)质量安全问题 (17) 四、“互联网+农业”可以带来哪些商机? (17) (一)跨界农业 (17) 1、产品跨界 (18) 2、营销跨界 (18) (二)定制农业 (19) 1、认筹定制 (19) 2、个性定制 (20) (三)平台农业 (20) (四)精准与智能农业 (22)

1、农产品市场与产量的精准预测 (22) 2、精准营销 (23) 3、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 (23) (五)安全农业 (24) 1、农产品质量追溯 (24) 2、农产品“第三方”检测 (25) (六)众筹农业 (26) (七)数据农业 (27) 五、“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生产关系变革 (28) (一)“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 (28) 1、实时了解农产品供需平衡状态 (29) 2、有效监管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 (30) 3、提供优质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 (32) (二)“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民 (33) 1、有效管理农业生产,提高产出率、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3) 2、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34) (三)“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消费者 (36)

山东春季高考农业生物技术复习题(含计算题)

遗传部分习题 简答题 1.述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接体现了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的本质。间期时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基因交换),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边,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一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连锁在一起(基因连锁);减数第二次分裂重复一次有丝分裂。这样形成的配子中各自含有双亲的一套遗传信息,又有交换的遗传信息,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发育成的个体既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又有变异的遗传物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答: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2.5分)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2.5分) 3,大豆的紫花基因H对白花基因h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答:∵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紫花为显性。(1分) 可以设亲本中紫花基因型为HH,白花为hh, 则 F1为Hh,即全为紫花(1分)∴ F2的基因型比例为:HH:Hh:hh=1:2:1 (1分)又∵紫花为显性。∴ F2的表现型比例为:紫花:白花=3:1 (1分)∴本实验的F2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约为3:1,是符合分离规律的。(1分) 4.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1分)交换值在0%~50%之间变动,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基因之间距离越小;(2分)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基因之间距离越大。(2分) 5.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小麦AABBDD×黑麦RR (2分) ABDR (2分) 小黑麦AABBDDRR (1分)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

2017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 《农业生物》(满分100分) 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 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 ) A.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 .n=21 B .2n=46 C .2n=30 D .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 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A .孟德尔 B .贝特生 C .达尔文 D .摩尔根 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 A .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B .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C .同源染色体之间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装 订 线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为 A.相对性状 B.变异性状 C.表现性状D.差异性状 7. DNA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 C、同向交叉 D、反向交叉 8.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个子细胞 A 、1 B、2 C、4 D、8 9.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 c 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末期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前者是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 B、人的身高与体重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 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是红花豌豆,让F1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代表()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 、鸟嘌呤 D、腺嘌呤 15. 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 、42 D、46 16、杂种YyRr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农业市场分析

农业市场分析 2016年中国农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即土地集约化程度逐年增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为农业集中化服务创造了契机,通过为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提供农机耕种收割、粮食收储、金融贷款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等综合性农业服务,提高种植效率,提升种植收益,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势在必行,农业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信息化将成为趋势。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2015 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63%。农业部提出要力争 2020年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68%。 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分析: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

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 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①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②农业部长杜青林的概述: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试卷一

2013级种植专业高二上学期《农业生物技术》复习题一 (满分100分,90分钟)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解词(每题2分,共10分) 1、农业生物技术: 2、品种的混杂 3、杂种优势 4、母系遗传: 5、品种: 二、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摩尔根发现的和孟德尔的、共称为遗传学的三 大经典定律。 2、黄果番茄与红果番茄杂交,F1表现为红果,则红果的性状称为,黄果的性状称为。 3、系统育种的程序有、、、 、。 4、杂交种子生产中的隔离方法有、、和、。 5、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和两种。 6、杂交的方式一般有、和。 7、良种繁育的三级程序是、、。 8、引种的原则是、、。 三、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减数分裂中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A、前期Ⅰ B、中期Ⅰ C、后期Ⅰ D、末期Ⅰ 2、独立遗传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中AaBB 占群体的() A、、1∕16 B、2∕16 C、4∕16 D、9∕16 3、引种时首要和先决的条件是() A、气候因素 B、土壤因素 C、生物因素 D、都不是 4、在独立遗传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类型种类有()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5、下列杂交组合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B×C B、(A×B)×C C、{(A×B)×C} D、(A×B)×(C×D) 6、玉米南种北引,表现() A、生育期延长,应引早熟种 B、生育期缩短,应引晚熟种 C、生育期延长,应引晚熟种 D、生育期缩短,应引早熟种 7、下列作物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油菜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介绍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1961年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蛋白质这秘密。1972年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行重组后导入其它生物或细胞,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入细菌,由细菌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也可以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现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植物育种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使得EFE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成功限制了乙烯的生成,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一个月以上不会软化、不会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将大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10:16来源: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粮食种植面积分析 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11303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了约31万公顷(合约472万亩)。 2、粮食产量情况分析 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61625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19万吨(104亿斤)。2016年的粮食生产虽然止步于“十二连”增,但仍是历史第二高的产量,连续4年站上了1.2万亿斤的平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

适用班级:园林 科目:《农业生物技术》分数: ??? 一、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某生物细胞 ??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占 ??那么胞嘧啶占全部碱 基的 ( )?、 ???? ?、 ?? ?、 ?? ?、 ??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 ?、形成四分体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单体分开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全部都是红花豌豆,让??与隐形亲本测交产生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 ) ?、 ?? ?、 ?? ?、 ?? ?、 ?? ? 杂交育种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人工诱变 ?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 (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酒精灭菌 ??紫外灯灭菌 ?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 ?、核苷酸 ?、核小体 ?、核糖体 ?、脱氧核苷酸 ? 雄性不育系 (??)的保持系是 ( ) ?、?(??) ?、?( ?) ?、 ( ?) ?、?( ?)或 ( ?) ? 可作为改良本地品种宝贵的品种资源是 ( )?、本地品种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 ?、野生品种资源 ?、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 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表现为 ( )?、生育期延长,提早成熟 ?、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 、生育期延长,抽穗延迟 ?、生育期缩短,抽穗延迟 ?? 下列作物中,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 ) ?、水稻 ?、玉米 ?、油菜 ?、棉花 ??关于细胞全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 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部功能 ? 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是 ( ) ?、超净工作台 ?、显微镜 ?、培养箱 ?、天平 ??超净工作台在每次接种前先用紫外灯照射 ( ) ?、 ???? ?、 ???? ?、 ? ?、 ?~ ???? ??熏蒸灭菌时,常用的熏蒸剂甲醛用量为 ( ) ?、 ???●? ?? ?、 ?●? ?? ?、

农业行业分析

农业行业分析 一、宏观分析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属于第一产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2.行业分类 细分行业行业定义 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又叫渔业水产业 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畜牧业 3.农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现代农业产业链是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它是一个规模巨、结构复杂的网状要素系统,贯通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3大领域,含括各种农产品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4大链条,链接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5大环节。其中,由5大环节构成产业链主链,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次级链。同时,组成链条的每个环节都对应农业生产领域不同的功能,实施这些功能的主体包括企业、合作社或农协、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以及农户等。 农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游是生产部门,即种植和养殖,地理分布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土地是生产的必要条件,具有资源稀缺性,包括耕地资源、水面资源、林地资源、牧场资源等。 下游是服务和食品加工部门,农村生产服务部门包括农村金融以及谷物的仓储、运输、粗加工、贸易等。 4.我国农业现状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用各种指标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农业作为解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尽管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 教案

绪论 一、授课章节 绪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定义。 2.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 3.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农业生物技术概念。 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难点: 农业生物技术内涵。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生物技术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本次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II新课 一、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 1.生物技术的内涵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和分子过程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成为推动世界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农业生物技术这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孕育于古老悠久的农业生产技术之中。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不断驯化选择野生生物进行栽种和饲养,这便是生物学、栽培学、耕作学、饲养学等学科的萌芽。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先揭示了发酵作用的实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奠定了发酵工程的科学基础。遗传学三大规律发明者之一孟德尔,根据8年(1857~1865)的豌豆杂交试验结果,在1866年“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中阐述了性状遗传是受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并首次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人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规律,并把他假定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以直线定位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进而创立了基因论。这样,摩尔根发现的连锁与交换规律和孟德尔的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共称为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遗传学。 1944年阿委瑞等人用生物化学方法证实了染色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Watson )和克里克(Crick )通过X 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而明确了基因是DNA 分子上的一个区段,从而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 1973年,转基因的技术问题被解决。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至今已有35科120多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 )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为多种细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