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练习1: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例题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

练习2: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

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3.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例题3】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5天没有加工。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

练习3:

1.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帽子多少个?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途中乙因修车用了2小时,6小时后甲车到达两地中点,而乙车才行了甲车所行路程的一半。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承包一项工程,共得工资1120元。已知甲工作了10天,乙工作了12天,且甲5天的工资和乙4天的工资同样多。求甲、乙每天各分得工资多少元?

【例题4】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

【思路导航】

练习4:

1.用汽车运一堆煤,原计划8小时运完。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运1.5吨,这样运了6小时就比原计划多运了3吨。原计划8小时运多少吨煤?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10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5千米,行了8小时后,发现已超过乙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8天看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看了4页。这样,用10天才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例题5】王师傅原计划每天做6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20个,结果提前5在完成任务。王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

练习5:

1.食堂准备了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0.8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节约了0.1吨,这样比原计划多烧了2天。这批煤一共有多少吨?

2.造纸厂生产一批纸,计划每天生产1

3.5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5吨,结果提前2.5天完成了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3.机床厂生产一批机床,原计划每天生产15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这样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这批机床一共有多少台?

一般应用题(二)

一、知识要点

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往往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但是,再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因此,我们在解答一般应用题时要善于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正确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工程队要铺设一段地下排水管道,用长管子铺需要25根,用短管子铺需要35根。已知这两种管子的长相差2米,这段排水管道长多少米?

练习1:

1.生产一批零件,甲单独生产要用6小时,乙单独生产要用8小时。如果甲每小时比乙多生产1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2.一班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6人。玩了一会儿,他们觉得每组人数太少便重新分组,正好每组9人,这样比原来减少了2组。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

3.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经过10小时到达了B地,比乙多用了4小时。已知二人的速度差是每小时5千米,求甲、乙二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例题2】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苹果,分配时甲、乙都比丙多拿24千克。结帐时,甲和乙都要付给丙24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练习2:

1.甲和乙拿出同样多的钱买相同的铅笔若干支,分铅笔时,甲拿了13支,乙拿了7支,因此,甲又给了乙6角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2.春游时小明和小军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了6个面包,中午发现小红没有带食品,结果三人平均分了这些面包,而小红分别给了小明和小军各2.2元钱。每个面包多少元?

3.“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做纸花,小华买来了7张红纸,小英买来了和红纸同样价格的5张黄纸。老师把这些纸平均分给了小华、小英和另外两名同学,结果另外两名同学共付给老师9元钱。老师把9元钱怎样分给小华和小英?

【例题3】甲城有177吨货物要跑一趟运到乙城。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跑一趟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和5升。用多少辆大卡车和小卡车来运输时耗油最少?

练习3:

1.五名选手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得404分,每人得分互不相同,并且都是整数。如果最高分是90分,那么得分最少的选手至少得多少分?

2.用1元钱买4分、8分、1角的邮票共15张,那么最多可以买1角的邮票多少张?

3.某班有60人,其中42人会游泳,46人会骑车,50人会溜冰,55人会打乒乓球。可以肯定至少有多少人四项都会?

【例题4】有一栋居民楼,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民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北京日报34份,江海晚报30份,电视报22份。那么订江海晚报和电视报的共有多少家?

练习4:

1.五(1)班全体同学每人带2个不同的水果去慰问解放军叔叔,全班共带了三种水果,其中苹果40个,梨32个,桔子26个。那么,带梨和桔子的有多少个同学?

2.在一次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中,一个方队的同学每人手里都拿两种颜色的气球,共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其中红色有56只,黄色的有60只,绿色的有46只。那么,手拿红、绿两种气球的有多少个同学?

3.学校开设了音乐、球类和美术三个兴趣小组,第一小队的同学们每人都参加了其中的两个小组,其中9人参加球类小组,6人参加美术小组,7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活动。参加美术和音乐小组活动的有多少个同学?

【例题5】一艘轮船发生漏水事故,立即安装两台抽水机向外抽水,此时已进水800桶。一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8桶,另一台每分钟抽水14桶,50分钟把水抽完。每分钟进水多少桶?

练习5:

1.一个水池能装8吨水,水池里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管齐开,20分钟能把一池水放完。已知进水管每分钟往池里进水0.8吨,求出水管每分钟放水多少吨?

2.某工地原有水泥120吨。因工程需要,又派5辆卡车往工地送水泥,平均每辆卡车每天送25吨,3天后工地上共有水泥101吨。这个工地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吨?

3.一堆货物重96吨,甲队用16小时运完,乙队用24小时运完。如果让两队同时合运,几小时运完?

一般应用题(三)

一、知识要点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练习1:

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

2.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3.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原计划两队每天共挖100米,实际甲队因有人请假,每天比计划少挖15米,而乙队由于增加了人,每天挖的是原计划的2倍,这样两队每天一共挖了150米。求两队原计划每天各挖多少米?

【例题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求竹竿的长。

练习2:

1.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的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

2.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

厘米。这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

3.两根电线一样长,第一根剪去80米,第二根剪去320米,剩下部分第一根是第二根长度的4倍。两根电线原来各长多少米?

【例题3】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练习3:

1.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这段小坡路全长多少米?

2.食堂里买来15袋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10千克。已知买回的大米比面粉多165千克,求买回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3.老师买回两种笔共16支奖给三好学生,其中铅笔每支0.4元,圆珠笔每支1.2元,买圆珠笔比买铅笔共多用了1.6元。求买这些笔共用去多少钱?

【例题4】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又同时加工4小时后,甲总共加工的零件反而比乙多4200个。甲、乙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练习4: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B地,前3小时,甲因修车1小时,因此乙邻先于甲4千米。又经过3小时,甲反而领先了乙17千米。求二人的速度。

2.师徒二人生产同一种零件,徒弟比师傅早2小时开工,当师傅生产了2小时后,发现自己比徒弟少做20个零件。二人又生产了2小时,师傅反而比徒弟多生产了10个。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

3.甲每小时生产12个零件,乙每小时生产8个零件。一次,二人同时生产同样多的零件,结果甲比乙提前5小时完成了任务。问:甲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例题5】加工一批零件,单给甲加工需10小时,单给乙加工需8小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练习5:

1.快、慢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行完全程快车只用了4小时,而慢车用了6.5小时。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妈妈去买水果,她所带的钱正好能买18千克苹果或25千克的梨。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便宜0.7元,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

3.师徒二人加工零件,已知师傅6小时加工的零件和徒弟8小时加工的零件相等。如果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加工3个零件,那么,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五年级奥数一般应用题(三)

一般应用题(三)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答案。 类型一: 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一共生产102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2、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 3、甲乙两人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零件多少个? 4、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原计划两队每天共挖100米,实际甲队因有人请假,每天比原计划少挖15米,而乙队由于增加了人员,每天挖的是原计划的2倍。这样两队每天一共挖了150米。求两队原计划每天各挖多少米?

类型二: 1、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求竹竿的长度。 2、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着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 3、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厘米,着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 4、两根电线一样长,第一根剪去80米,第二根剪去320米,剩下部分第一根是第二根长度的4倍。这两根电线原来各长多少米? 类型三: 1、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2、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这段小山坡路全长多少米?

初中数学应用题归纳总结完整版

初中数学应用题归纳 列出方程(组)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或几个)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据找出的相等关系选择直接或间接设置未知数 4列方程(组):根据确立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6检验:针对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7作答:包括单位名称在内进行完整的答语。 一,行程问题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二、利润问题 现价=原价*折扣率折扣价=现价/原价*100% 每件商品的利润=售价-进货价=利润率*进价 毛利润=销售额-费用 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 标价=售价=现价 进价=售价-利润售价=利润+进价 三、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税率=应纳数额/总收入*100% 本息和=本金+利息 税后利息=本金*存期*利率*(1- 税率)

税后利息=利息*税率利率-利息/存期/本金/*100% 利率的换算: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 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 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四、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五、增长率问题 若平均增长(下降)数百分率为x,增长(或下降)前的是a,增长(或下降)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 =b或a(1-x) =bn 六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工作效率 七赛事,票价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种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种方法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就是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组)求出未知量的过程.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其方法很多,现结合实例给出几种解法,以供参考. 一、直译法 设元后,把元看作未知数,根据题设条件,把数学语言直译为代数式,即可列出方程组. 例1(2007年南京市)某农场去年种植了10亩地的南瓜,亩产量为2000kg ,根据市场需要,今年该农场扩大了种植面积,并且全部种植了高产的新品种南瓜,已知南瓜种植面积的增长率是亩产量增长率的2倍,今年南瓜的总产量为60 000kg ,求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 分析:若设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x ,则南瓜种植面积的增长率为2x .由此可知今年南瓜的亩产量为2000(1)x +kg ,共种植了10(12)x +亩南瓜,根据总产量是60 000kg 即可列出方程. 解:设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0(12)2000(1)60000x x ++= . 解得10.550%x ==,22x =-(不合题意,舍去). 答: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50%. 二、列表法 设出未知数后,视元为未知数,然后综合已知条件,把握数量关系,分别填入表格中,则等量关系不难得出,进而列出方程组. 例2(2007年沈阳市)甲、乙两个施工队共同完成某居民小区绿化改造工程,乙队先单独做2天后,再由两队合作10天就能完成全部工程.已知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 是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的45 ,求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分析:解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间的关系,工作总量通常看作单位1. 根据题意,将关键数据分别填入表格即可列出方程. 解:设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x 天,则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45x 天. 由题意得1012145 x x +=.解得25x =. 经检验,25x =是原方程的解. 当25x =时,4205 x =. 答: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分别需25天和20天. 三、参数法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 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 从条件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 例题如下: 某五金厂一车间要生产11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产150个,还需几天完成? 思路分析: 已知“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就可以求出已经生产的个数。 已知“要生产1100个机器零件”和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就可以求出还需几天完成。 典型应用题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中,有的题目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典型应用题。 (一)求平均数应用题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规律是:总数量÷对应总份数=平均数 注: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要抓住的是对应,可根据总数量来划分成不同的子数量,再一一地根据子数量找出各自的份数,最终得出对应关系。 例题一如下: 一台碾米机,上午4小时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时碾米1096千克,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 思路分析: 要求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这一天总共碾了多少米?(一天包括上午、下午)。 2、这一天总共工作了多少小时?(上午的4小时,下午的3小时)。 3、这一天的总数量是多少?这一天的总份数是多少?(从而找出了对应关系,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二)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的题目结构是: 题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条件,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题目的后半部分是问题,也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其中有一个量是未知的。 解题规律是,先求出单一的量,然后再根据问题,或求单一量的几倍是多少,或求有几个单一量。 例题如下: 6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300亩,照这样计数,8台拖拉机7小时可耕地多少亩? 思路分析: 先求出单一量,即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的亩数,再求8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的亩数。 (三)相遇问题 指两运动物体从两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运动。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是: 1、相遇时间=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和。 例题如下: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 2、相隔距离(两物体运动时)=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例题如下: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20﹪,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3、甲速=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相遇时间-乙速

第7讲 一般应用题

第7讲一般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6(人)。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那么,96人就相当于原来(6-4)个班人人数,所以,原来每班96÷2=48(人)。 练习1: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例题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3+120=288(个)。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56-50=6(个)。因此,原计划加工的天数是288÷6=48(天),实际加工了50×48+120=1520(个)零件。 练习2:

小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和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 ? ? ? ? ? ?? 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相差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题中的等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较大的量或几倍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条件选择解题方法

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解法一:快车 4小时行程+慢车4小时行程=总路程解法二: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 4小时=总路程4X+60×4=536 (X+60)×4=536 4X+240=536 X+60=536÷4 4X=296 X=134一60 X=74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 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 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 ③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几小时两车相遇

解决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解应用题的方法 策略一:“直译法”----将普通语言逐步转化为数学语言 有些应用题中,能直接找到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针对解这样的应用题,其关键是将实际问题中的普通语言逐步转化为数学语言,即用数学符号或式子去表示事物的状态或特征,并且从普通语言中寻找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将其表示出来。比如:比的问题 例1:已知六年级(6)班45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5:4,求这个班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步骤1:先找出有用的关键语句:“六年级(6)班45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5:4”。 步骤2:然后把文字语言直译成等式: “六(6)班45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45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5:4”→男生人数:女生人数=5:4 步骤3:然后再来决定,用其中一个等式关系来设元,则用另一个等式来列方程或比例。或者,直接列出一个方程组。 策略二:“公式法”----充分利用公式逐级逼近已知数据 对于涉及某些特定概念的应用题,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往往会产生很大困难。在教学中一定要求学生逐个明确每个已知数据所对应的数学名称,然后选定一个名称,利用公式把已知数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式。比如:存款问题例4:银行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2.25%,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法是:利息税=利息×20%,储户取款时由银行代扣收。小明的妈妈取出两年到期的本金及利息时,扣除了利息税54元,问小明的妈妈存入本金是多少元? 步骤1:先明确“2.25%”是“年利率”,“54元”是“利息税”,求“本金”。 步骤2:然后选定一个数据来列等式:利息税=54元 步骤3:背公式,用“利息×20%”代替“利息税”:利息×20%=54元 步骤4:继续背公式,用“本金×利率×期数”代替“利息”: 本金×利率(年)×期数(年)×20%=54元 步骤5:直到题目中的已知数据都可以代入,列出方程。 策略三:“代换法”----把几个等量关系转变成一个等量关系 有些应用题,各个数据之间有一连窜的联系,把普通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时有多个等量关系,这时有些学生就束手无策了。教师要指导学生用“代入消元”数学思想方法把多个等式变成一个等式,难点就可解决了。比如:打折问题例6: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加价40%作为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服装仍可获利15元,问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步骤1:把关键句依次转化成等式:①成本+成本的40%=标价; ②标价的80%=售价; ③售价=成本+15元; 步骤2:找出每个等式中的共同名称,进行代换。 先②代入③:标价×80%=成本+15元; 再①代入②:(成本+成本×40%)×80%=成本+15元 步骤3:设元列方程:

一般应应用题

一般应应用题 1. 甲乙两辆卡车运煤,乙车运了8次,甲车运了5次,甲车每次比乙车多运1.6吨。结算时,甲车比乙车少运10吨,求乙车每次运几吨? 2. 10000米的越野赛跑,当第一名到达终点时,第二名距离终点还有2000米,第三名距离第二名也是2000米,问当第二名到达终点时,第三名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3. 甲乙两位师傅共同做一批机器零件,共用24天完成了任务。在这24天之内乙请假9天,于是,乙所完成的零件数恰好是甲的一半。又知甲每天比乙多做6个。求这批零件的总数是多少个? 4. 张师傅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工厂上班,如果每小时行8千米,则迟到5分钟,如果每小时行9.6千米,则可早到10分钟,张师傅家离工厂有多少千米? 5. 小玉从小静那里借来一本故事书,每天看5页,7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以后每天多看2页,正好在借期看完。这本书的借期是多少天? 算数平均数问题 1. 甲、乙、丙三个学生各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同样规格的练习本。买来之后,甲和乙比丙多要6本,因此,甲和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9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 2. 有8个数,最小的是11,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都比它的前一个数多5,求这8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3. 有三块菜地,第一块4亩,共产菜2440千克,第二块2.5亩,每亩产菜524千克,第三块1.5亩,每亩产菜632千克。求这三块地的平均产量? 4.小明从山脚到山顶,平均分钟走10米,他又原路返回,每分钟走15米。求他往返的平均速度。 相遇及追及问题 1. 从甲站向乙站开出一列快车,速度为每小时62千米,经过1小时后,又从甲站向乙站开出一列慢车,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当快车到达乙站时,慢车还离乙站195千米,求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 甲乙两港相距440千米,早上6点一只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1点一只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到下午9点两船相遇,货船每小时行驶16千米,求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 邮车与运货卡车同时由甲镇开往乙镇。邮车每小时行4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邮车到达乙镇时,因装卸邮件停留30分钟后立即返回甲镇,在返回的途中与货车相遇。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过5小时30分。求两车相遇时离乙镇多少千米? 4. 一列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1小时候,离甲地40千米。这时快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快车开出2小时30分钟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65千米。求快车的速度。 5. 兄弟二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从家道学校距离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进200米,弟弟步行每分钟行80米。在行进中弟弟与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的哥哥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弟弟走了几分钟?相遇处距学校多少米? 6. 一辆汽车从甲地道乙地。如果每小时行驶45千米,就要延误0.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驶50千米,就可提前1.5小时到达。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及原计划行驶的时间。 7.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同时从学校出发,同方向前进。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出发半小时后,甲因事又返回学校,到学校后又耽误了1小时,然后动身追乙,求几小时可追上乙?27. 学生的自行车队出发10分钟后,学校的通讯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传达命令。在距离出发地点6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然后通讯员立即返回出发点,到原出发点后又立即返回去追自行车队传达命令。当通讯员再追上自行车队时恰好距离原出发点12千米。求自行车队和摩托车每分钟各行多少千米?8. 某部队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夜行军,在队尾的首长让通讯员以3倍于行军的速度,将一命令传到部队的排头,并立即返回队尾。已知通讯员从出发到返回队尾共用了9分钟,求行军部队队列的长是多少米? 和倍、差倍及和差问题 1. 有两袋大米,甲袋比乙袋少13千克,如果再从甲袋往乙袋里倒入6千克,这时甲袋的米相当于乙袋的一半,求两袋米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2. 哥哥和弟弟两人3年后共24岁,今年弟弟的年龄恰好与哥哥、弟弟两人的年岁差相等。问哥哥和弟弟今年各多少岁? 3. 一种盐水是用盐和水按照1:9配成的。要配制这种盐水90千克,需要盐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仓库共有化肥44吨,如果从甲仓库运出 5.2吨,往乙仓库运进2.8吨,那么甲、乙两仓库中的化肥量正好相等,求甲、乙两仓库各有化肥多少吨?5甲乙两人共存人民币1790元,甲取出540元后,乙的钱数比甲的3倍还多50元,求甲乙二人原来各储蓄多少元? 6.六一班学生种的向日葵是蓖麻的3倍,又知向日葵比蓖麻多84棵。求向日葵、蓖麻各种多少棵?7计划将一条长108米的绳子剪成两段,长的一段比短的一段多18米,问剪成两段的绳子各是多少米?8.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795,甲数是乙数的2倍多40,乙数是丙数的2倍多30。求三个数各是多少?9. 两仓库共存棉花4030包,后来从第一仓库运出300包,往第二仓库运进270包,结果第一仓库的棉花还比第二仓库多100包,两仓库原有棉花多少包?10. 买来8支圆珠笔、5支钢笔共需31.5元,已知每支钢笔比每支圆珠笔贵2.4元,求每支钢笔、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11甲水池里有水3000立方米,乙水池里有水1200立方米,现在从甲水池往乙水池里引水,流速为每分钟50立方米,求多少分钟后,乙水池里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12.父亲现年43岁,儿子现年13岁。问几年以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13.甲油库原存油量是乙油库的6倍,若两油库各增加60吨油后,则甲库的存量是乙库的3倍。求两油库原存量各多少吨?14.学校有甲乙两个体育小组,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8:3,如果从甲组调10人去乙组,则两组人数相等。求甲乙组各多少人?15.甲乙丙丁4个自然数,依次少16.,已知甲数是丁数的3倍。求这4个数各是多少?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怎样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找相等关系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比…少…”、“…是…的几倍”、“…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例2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 例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得x=17 所以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售价=基本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例2: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c平方厘米,求上底。 例4: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应打几折出售? 相等关系: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解:设最低可打x折。据题意有: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全套汇编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超人资讯 百家号06-0921:40 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 和差问题

五年级数学 一般应用题(三)

第9讲一般应用题(三) 一、知识要点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练习1: 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

2.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例题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求竹竿的长。 练习2: 1.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的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 2.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厘米。这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

【例题3】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练习3: 1.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这段小坡路全长多少米? 2.食堂里买来15袋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10千克。已知买回的大米比面粉多165千克,求买回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例题4】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又同时加工4小时后,甲总共加工的零件反而比乙多4200个。甲、乙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一般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精)

一般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用小数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问题找条件。 (1)已经做了多少套? (2)剩下多少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第一单元测验×××同学得了60分,×××同学得了96分,? (2)×××同学骑自行车上学用了0.25小时,如果他每小时行12千米,? (3)小明第一单元测验目标取90分,实际上她取得了96.5的好成绩,? 二、新授。 1.引入新课:刚才我们补充了几道应用题,并且解答了。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个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引题: 为了提高计算能力,老师原计划要求同学们一周内做120道口算题,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20道,剩下的现在要2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道? 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学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已知条件,教师指导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图上计划做660套,用一条线段表示,看计划做660套分成几个部分?图上哪一段指5天做的?剩下3天要做的在哪一段上? (3)分析数量关系: 〖1〗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后3天平均每做多少套,就必须要知道什么?(3天还要做多少套) 〖2〗要求3天还要做多少套?又必须要知道什么?(一共做了多少套和已做了多少套)〖3〗要求已做了多少套必须知道什么?(做了5天,每天做75套)而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 〖4〗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这道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4)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式计算。 〖1〗已经做了多少套?75×5=375(套)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660-375=285(套) 〖3〗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285÷3=95(套) 〖4〗列综合算式: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析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这就是说,“倍”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核心问题是对“倍”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从同样多入手。教师在第一行摆了2个△,第二行摆了2个○,启发学生说出○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二步引出差,使差与比的标准同样多。接着教师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这时○比△多1个。然后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使学生说出○比△多2个;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比△多的部分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三步从份数入手建立“倍”的概念。接上面,如果把2个△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呢?○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 把“倍”的概念理解透了,那么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就比较容易了。例如教“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数量关系时,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应用题: 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几只?

五年级奥数一般应用题1

第7周 一般应用题(一) 例1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 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例2 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3,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例3 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5天没有加工。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1,甲、乙二人加工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帽子多少个?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途中乙因修车用了2小时,6小时后甲车到达两地中点,而乙车才行了甲车 所行路程的一半。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承包一项工程,共得工资1120元。已知甲工作了10天,乙工作了12天,且甲5天的工资和乙4天的工资同样多。求甲、乙每天各分得工资多少元? 例4 服装厂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 1,用汽车运一堆煤,原计划8小时运完。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运1.5吨,这样运了6小时就比原计划多运了3吨。原计划8小时运多少吨煤?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10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5千米,行了8小时后,发现已超过乙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8天看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看了4页。这样,用10天才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从近几年的中题看,列方程解应用题型的出现在上,其目的 是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将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如何解决这类题目其很多,现结合实例给出几种,以供参考。 .直译法 设元后,视元为数,根据题设条件,把语言直译为代数式,即可列出方程初中英语。 例1. 〔2019年山西省〕甲、乙两个建筑队完成某项工程,假设两队同时开工,12天就可以完成工程;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比甲队单独完成该工程多用10天。问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乙队需要多少天? 解:设乙单独完成工程需x天,那么甲单独完成工程需〔10〕天。根据题意,得 去分母,得 解得 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根,但当时,,当时,,因时间不能为负 数,所以只能取。 答: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30天。 点评:设乙单独完成工程需x天后,视x为,那么根据题意,原原本本的把语言直译成代数式,那么方程很快列出。 二.列表法

设出未知数后,视元为数,然后综合条件,把握数量关系,分别填入表格中,那么等量关系不难得出,进而列出方程〔组〕 例2. 〔2019年海淀区〕在某校举办的足球比赛中规定:胜 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班足球队参加了12 场比赛,共得22分,这个队只输了2场,那么此队胜几场?平几场? 解:设此队胜x场,平y场 由列表与题中数量关系,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此队胜6场,平4场。 点评:通过列表格,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显露出来,使人明白, 从胜、平、负的场数之和等于12,总得分22分是胜场、平场、负场得分之和。建立方程组,利用列表法求解使人易懂。 .参数法 对复杂的应用题,可设参数,那么往往可起到桥梁的作用。 例3.从A、B两汽车站相向各发一辆车,再隔相同时间又同时发出一辆车,按此规律不断发车,且知所有汽车的速度相同, B间有骑自行车者,发觉每12分钟,后面追来一辆汽车,每隔 分钟迎面开来一辆汽车,问A、B两站每隔几分钟发车一次? 解:设汽车的速度为x米/分;自行车的速度为y米/分,同 车站发出的相邻两辆汽车相隔m米。A、B两站每隔n分钟发一次车。那么从A站发来的两辆汽车间的距离为12〔〔汽车行进速度〕 —〔自行车行进速度〕:,从B站发来的两辆汽车间的距离为:4 〔〔汽车行进速度〕+〔自行车行进速度〕]。由题意,得 得: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5.9 解应用题的一些特殊方法

9 解应用题的一些特殊方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画线段图,熟练掌握画图的技巧,并知道用线段图可以帮助理解题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线段图、矩形图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相关应用题及变式问题;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解题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即画线段图、矩形图来帮助分析题意,解答一般应用题。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线段图帮助解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PPT展示图片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图中看到的内容吗?你知道其中蕴含了什么数学方法吗?生1:图片讲的是曹冲称象的故事; 生2:曹冲是称出石头的重量之后才知道大象的重量。 实用文档

师:对的,曹冲是将大象的重量转换成石头的重量,转换法就是数学当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数学当中,要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除了转换法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吧。(板书:解应用题的一些特殊方法)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展示例1 例1:小明和小华有若干张邮票,小明给小华35张邮票后,小华则比小明多11张,原来小明比小华多多少张邮票? 学生读题 师:遇到这种较复杂的应用题,我们不妨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 师边讲解边画图:根据问题“原来小明比小华多多少张邮票”,可知原来小明的邮票多些,画一条较长的线段表示小明原来的邮票数,画一条较短的线段表示小华原来的邮票数。用一条虚线表示出小明比小华多的那部分线段。因为小明给小华35张邮票,小明就要减少35张,而小华就要增加35张(参考PPT画图)。这时候小华比小明多11张,同学们能在线段图中表示出这11张邮票吗? 学生思考发言 师:对的,此时小华比小明多出的这部分线段就表示多出的11张邮票。根据线段图可 知,红色部分的线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1张,则另一部分就是35-11=24(张),实用文档

第9讲 一般应用题(三)

第9讲一般应用题(三)(作业)基础练习 1、甲买了一箱苹果和一箱梨,共付55元;乙买了一箱梨和一箱橘子,共付50元;丙买了一箱苹果和一箱橘子,共付45元。求三种水果每箱的价钱。 2、爸爸买一套西服、一条领带和一双皮鞋共用了1425元,已知西服的价钱比领带贵703元,西服和领带一共比鞋贵809元,求西服、领带、皮鞋的单价。 3、甲、乙两个车间织布,原计划每天共织700m,现技术改进,甲车间每天多织布100m,乙车间的日产量提高一倍,这样,两车间一天共织了1020m。甲、乙两车间原计划每天各织布多少米? 4、一根铁丝,截去四分之三,剩下部分正好做一个边长5cm的正方形框架,这根铁丝原长多少? 5、甲、乙两人加工某种零件,甲先做了3分钟,而后两人有一起做了2分钟,一共加工610个,已知甲每分钟多加工10个,那么,甲比乙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6、720人外出参观,1辆大客车比1辆面包车多载20人,6辆大客车和8辆面包车载的人数相等,如果都乘面包车,需要几辆?如果都乘大客车呢? 提高练习 1、有160个机器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乙车间比甲车间晚3小时开工,所以比甲车间晚20分钟完成。已知甲车间加工1个零件和乙车间加工3个零件的时间相同,甲、乙两个车间加工1个零件各需要多长时间? 2、有红、白球若干,若每次拿出1个红球和1个白球,则拿到没有红球时,还剩下50个白球;若每次拿出1个红球和3个白球,则拿到没有白球时,还剩下50个红球;问这堆红球、白球共有多少个? 3、老师和学生共100人去植树,老师每人栽3棵,学生每3人栽1棵,一共栽了100棵,问:老师、学生个多少人? 4、师、徒两人合做264个零件,徒弟先做4小时后又和师傅合做了8小时才完成了任务。已知徒弟每小时比师傅少做3个,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 5、一次竞赛,其中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0人获奖,在获奖者中又16人不是五年级的,又12人不是六年级的,该校又多少人获奖? 6、甲、乙、丙三人都以均匀的速度进行60m赛跑,当甲冲过终点时,比乙领先10m,比丙领先20m,当乙到达终点时,比丙领先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