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庭筠词全集

温庭筠词全集

温庭筠词全集
温庭筠词全集

温庭筠词全集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定西番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杨柳枝

南内墙东御路帝,须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杆半入楼。

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一作同)芳草绿萋萋。

杨柳枝

两两黄鹂色似色,袅枝啼露动芳音。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

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玉胡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清平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怎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一作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遐方怨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肠断(一作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一作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一作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番女怨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番女怨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荷叶杯

镜水夜来秋水,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原作想)。

荷叶杯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存疑词]

菩萨蛮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按:此首见《尊前集》。原注:一作袁国传。

木兰花

家临长信往来道,浮燕双双拂(一作掠)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容(一作红)颜镜中老。

按:此首见《温飞卿诗集》卷三,题作《春晓曲》。

杨柳枝

一尺深红蒙(一作胜)麹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杨柳枝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按:以上二首见《温飞卿集外诗》卷九,题作《新添声杨柳枝辞》。

温庭筠词风

温庭筠词风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由于庭筠才思艳丽,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庭筠词风一 一,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效果。《更漏子》其一:“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写思妇梦回初醒之际听雨声产生的错觉,把雨声当成漏声。在她想象中,远近的惊飞了,连画屏上的金鹧鸪也飞起来了。这些惊飞的鸟暗示着思妇不安心情。画屏华丽,心境凄凉。 《菩萨蛮》其六:“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用柳丝暗示季节,暗示离别,用春的无力暗示女主人的失情失绪。 二,意象跳跃,意象之间脉络隐伏,需读者去想象补充。 《菩萨蛮》其二: 水晶帘里破黎枕,暖香惹梦鸳鸯枕。奖赏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翦。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 上阕写女子生活的环境。首二句写其女子居室明净,温馨,华丽,引人入梦,是女子生活的小环境;后二句写室外,由近景拉开成远景,疏淡,是女子生活的大环境。

下阕写女子生活景况。从下阕可以看出,一个正剪彩制“人胜”的女子,穿藕丝色衣服,双鬓被绯红的面庞隔开,插在头上的玉钗象春风吹来一样。 写环境只是把室内室外两种富有对比性的景况并列地摆在一起,意象之间好像是跳跃的,中间留出一片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脉络神理俨然自在,写得自然融合。 温庭筠词风二 年轻时, 初读温庭筠词, 觉其天光云影, 清丽可爱, 然思其脉络, 则有不知其踪迹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读叶嘉莹先生《温庭筠词概说》一文, 深感其文笔优美, 分析细腻。遂复取温词及诸家评说读之, 则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其疑难之处仍未贯通。二零零六年秋冬之际, 闲暇偶尔思及温庭筠词作, 恍然悟之。盖温词之所以难解者, 实因温词构思之法与常人相异。千年以来, 其词因之一直被人视为晦涩难懂。要之, 温庭筠词的构思之独特处有二: 曰组合意象。曰词中有画。 一、组合意象 一般诗词作品的阅读, 作者先按一定的时空线索为情造文, 读者阅读时则按一定的时空线索被文以入情, 故所作诗文, 不难理解, 这是一般为文的常例, 温庭筠的词作却不同, 他在词中常隐去一般的时空写作线索, 按照画面形象的要求, 直接组合不同时空的意象, 构置成词境。这是温词构思的一贯特色, 也是温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贡献。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介绍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介绍 《菩萨蛮十四首》是唐代文学 家温庭筠的组词作品,小编整理的古诗 内容,供参考! 菩萨蛮 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其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其十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1-2] 作品鉴赏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 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十四首》乃温 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 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菩萨蛮》是温词中最受关注的词作之一,历来对它的赏析和解释也是众说 不一。清代词人张惠言认为《菩萨蛮十四首》是联章体,现代评论家叶嘉莹也认

温庭筠诗词鉴赏

温庭筠诗词鉴赏 学习辅助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623537.html, 温庭筠诗词鉴赏 《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鉴賞】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鉴賞】这首诗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梦江南?千万恨》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鉴賞】此首叙飘泊之苦,开口即说出作意。"山月"以下三句,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咸阳值雨》 唐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两句点题,描写咸阳桥雨景。咸阳桥,即西渭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在唐代,西渭桥 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写的就是渭城 送别的情景。既然是送别之地,定目睹了古往今来许多次的离合悲欢,多少带些哀伤,不过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并无悲伤之情,反而充满闲 适悠然。咸阳桥上的雨在作者笔下是“如悬”的,好像是千万条细丝 从空中垂下来的一样。这个“悬”字,将雨足绵延如虚悬空际的帘箔 之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令人神往。下一句,紧承上句,把视角从 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更为开阔的角度来写这茫茫雨色。“万点” 言雨丝之密集;“空蒙”二字渲染出云行雨施、水气迷离的特别景象,点出这场春雨为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 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钓船”是实景描写,烟雨 钓船本来就是一幅唯美的水墨画,诗人还用一个“隔”字,更把水墨 的那种隐约梦幻感进一步强化。 这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后两句转入虚境,从咸阳 的雨景,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作者描写洞庭湖之景,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之更 为突出。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 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不过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 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 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 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成就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 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 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 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 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 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 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 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

温庭筠的诗词全集

温庭筠的诗词全集 温庭筠,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温庭筠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出生 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 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 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1温庭筠的诗词全集《侠客行》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一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伤温德彝》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 天山。《弹筝人》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是小山重叠金明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 所写只是一件事。下面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 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 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 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 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 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 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 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 下无内在联系; (2) 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 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 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 为状词; “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既以“小山”为屏, 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 不但“屏”“日”全无着落, 章法脉络亦 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 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 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 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 待起, 其眉蹙锁, 而鬓已散乱, 其披拂之发缕, 掩于面际, 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 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 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 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 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 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 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 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 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

温庭筠《猎骑辞》原文及注释

温庭筠《猎骑辞》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猎骑辞》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7卷。 原文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注释 ①平扆殿:朝觐之宫殿。《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扆)南向而立。”扆,户牖间画有斧形之屏风。《论衡·书虚》:“户牖之间曰扆,南面之坐位也。” ②湘南:县名。汉属长沙国,南朝齐属衡阳郡。故城在今湖南湘潭县境。 ③仿龙鳞形状之扇。 ④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使君从南

来,五马立踯躅。”蚕:全诗校:“一作仆。” ⑤流黄:绢。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赤县:唐代县的等级之一。京都所理曰赤县,京之旁邑称畿县。 ⑥霰:雪珠,雨点下降遇冷凝成的微小冰粒。 ⑦宴:全诗校:“一作燕。”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繁体对照 《獵騎辭》溫庭筠

温庭筠古诗送人东归赏析

温庭筠古诗送人东归赏析 【诗句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出处】唐·温庭筠《送人东归》。 【意思】大意是说:就要分别了,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呢?请饮一杯酒作为离 别的安慰。作者温庭筠(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每人 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鉴赏】 此后我和你何时才能够再相见呢? 到那时候我要拿一杯酒,慰藉 你别后的容颜。 【全诗】 《送人东归》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注释】 ①荒戍:荒废的古营垒。落黄叶:点明秋天季节。②此句用《孟子·公孙丑 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句意,写友人浩浩然有远志而离开故关东归。故关: 故塞,即上句的“荒戍”。③二句写归途景色。东归当先经郢门山,然后到汉阳 渡,因声律需要而倒装。高风:高爽的秋风。汉阳:今属湖北省。初日:旭日, 初升起的太阳。郢门山:即荆门山,见李白 《渡荆门送别》 注。 ④二句意谓你从天涯乘孤舟回去, 家乡还有几个故人? 江 上:泛指长江下游的家乡。孤棹(zhao):孤舟,棹为船边划水的桨,此处代舟。 ⑤二句写难以预期的重聚。何当:何时。尊(樽)酒:杯酒。离颜:离别后忧愁的 面容。 【全诗鉴赏】 尾联写当此远行之际,开怀畅饮,不禁生出 “何当重相见” 之感叹,惜别 之情力透纸背。 全诗写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诗人只在开笔稍事点染苍凉气氛,便笔 锋一转,绘出一幅山高水远,扬帆万里的雄壮图画,以回应首联的 “浩然”, 结尾又以日后重逢的遐想,一虚一实,可谓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1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一般来说,我自己对于讲课本来就是没有准备讲稿的习惯。这倒还不只是因为我的疏懒的习性,而且也因为我原来抱有一种成见,以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更能体现诗词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写下来再去讲,我以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她平生喜欢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出生于1924,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 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柳永: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推崇他用生命写诗,用内心的意志理念流露,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沙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苏辛不同之处,辛是英雄豪杰之气,苏是逸怀浩气之怀,是旷达的襟怀。苏: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秦少游,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轻柔叙写,无一重字。】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先看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这个形象,在花间集的时代有几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可以指山眉,说女子眉毛的形状象山。在这首词里面,它指的是不是眉呢?我以为不是的。词中说小山重叠,眉毛可以象小山,但如何重叠呢?还有,

温庭筠-菩萨蛮词十四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释 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注释 ①当午:月在中天。 ②帘:疆村本《尊前集》作“门”。 ③麝烟:火燃麝香所散发的香烟。唐人成彦雄《夕》:“台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烛透虾须。”烟,雪本作“香”。 ④卧时:雪本作“梦魂”。 ⑤薄妆:淡妆。 ⑥锦衾:锦制的被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译文 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 深闺里缥缈的烟絮,缭绕着又理还乱的思绪。 她独卧在床上,还留着淡淡的妆红。 当年,多么珍惜花一样的面容,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欢情。 当花含露泪、残月西逝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那浸透锦被的阵阵寒意(风)。[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1-2] ? 人物关系 ? ? 本名温庭筠 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 字号字飞卿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01、824)年

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70、882)年 主要作品 《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目录 1 人物生平 ?年幼失怙 ?才高累身 ?流落而终 2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其他成就 3 个人作品 4 轶事典故 ?科场救人 ?悔读南华 ?拒爱才女 5 历史评价 6 亲属成员 7 史料记载 8 各种争议 ?生卒时间 ?贬谪事由 9 后世研究

温庭筠《芙蓉》原文注释

温庭筠《芙蓉》原文注释 芙蓉 作者: 唐·温庭筠 剌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芙蓉》注释 ①碧:全诗校:“一作绿。” ②吴歌:吴地之歌,盛行于南朝,始为徒歌,后被之管弦。 ③湘庙:娥皇、女英二妃庙,也世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 ④青:全诗校:“一作清。” ⑤南楼:泛指南面之楼。 ⑥练塘:在江苏丹阳县西北。 《芙蓉》作者介绍 温庭筠 (约 812 年-866 年) , 是唐代诗人, 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 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 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 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 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 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 《握兰》 、 词集 《金荃》 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 66 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 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 310 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 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芙蓉》繁体对照

芙蓉 刺莖淡蕩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艷香露裏,美人青鏡中。 南樓未歸客,壹夕練塘東。

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析

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 析 《梦江南·千万恨》 唐代: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注释】 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

恨:离恨。 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

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新添声杨柳枝词 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 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第一首前两句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一尺系概数,深红 指裙色。曲尘本酒曲所生细菌,色微黄如尘,因为称淡黄色,此指衣色。起句言深红裙上蒙以浅黄之衣。裙与衣,深红配浅黄,红黄谐调,两相映衬,绚丽多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少女衣饰,讲究色彩美,正是情移于衣的自然流露,或者说衣饰之艳丽正是少女情窦初幵之表象。谁也不愿老穿破旧衣服。故次句言天生旧物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后二句说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桃核由两半相合而成,故曰合欢桃核”,喻男女相遇合,或可作表达爱情之信物。 《烟花记》载,炀帝以合欢水果赐吴绛仙,就是适例。堪,可也。里许即里面,许系助词。元来,即原来,元”通原”。人”字当本作仁”。诗人用谐音 双关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第二首一二句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谐音双关嘱”。长行,古博戏名。唐代李肇《国史补》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 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此处读作 游子的长行”,隐喻长别”。围棋,音同违期”。诗人仍使用谐音双关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隐语,使读者通过联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即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莫违期”是“深嘱”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的“入骨相思”埋下伏笔。 三四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即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

温庭筠拼音

温庭筠拼音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花间词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温庭筠诗花间词的大师。温庭筠(812-870)的发音 wēn tíng yún 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他诗词兼工。虽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远不及李商隐。其词多写闺情,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是《花间集》的重要作家之一,对早期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谈谈温庭筠“筠”的读音 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被誉为“花间鼻祖”。抛却历来人们关于飞卿的两极评价,他名字中的“筠”字的读音似乎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看“筠”。“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读作yún时,意思的“竹子的青皮”。《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又引申为竹子的别称。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柴门空闭

锁松筠。” 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 “筠连”县名。在四川省宜宾市南部,邻接云南省。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唐置羁縻筠州、连州,元并为筠连州,明改筠连县。《大明一统名胜志》:“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四山皆竹,一色相连,故名。”农产以稻、玉米、油菜籽、苎麻、茶叶为主。矿产有煤、铁、磷、萤石。工业有采矿、机械、缫丝、造纸、制茶等。名胜有巡司温泉,边石坝。 “筠州”。(1)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得名。治高安(今市)。次年即废入洪州。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樟树等市县地。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于今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名讳,改名瑞州。(2)唐置,治今四川筠连南。元改置筠连州。 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难道有父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吗?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 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菩萨蛮》十四首浅析温庭筠词的意象

香軟冷豔訴閨怨飄渺空靈寄哀思 ——透過《菩薩蠻》十四首淺析溫庭筠詞的意象 中文系200101班辛娟指導老師:趙升平 摘要意象是產生詩詞意境的基礎。溫庭筠在對意象的選擇性運用中創造了各種不同的意境,表達主人公的情意和感受真實貼切,詞作所選意象色彩斑斕、濃豔綺靡,構成了以思婦為中心的意象群和自然山水意象群,兩大意象群的組接始終貫穿思婦之情,虛實相生,兼長並美。透過《菩薩蠻》十四首力求從意象的角度對溫詞有新的感悟和體會。 關鍵字溫庭筠意象虛實情 一引言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1]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意境是藝術價值最高的審美評價。意象,作為產生詩詞意境的基本要素,是詞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的複合體,它是詞人為了表現某種內心情感,通過精心的選擇, 提煉客觀物象,加工後而形成的有特定情感意義的一種主客觀相統一的產物。“因此可以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2]簡言之,即是寄意於象,以象盡意。 如果把一首詞的意境比喻為一座建築物的話,那麼意象就是構成建築物的磚石。高妙的詞人總是通過對現實生活細緻的觀察體驗,精心的選擇出適合於他表情達意的藝術表像,創造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意象,以組合成為一個真實生動,含蓄蘊藉,引人無限遐思,具有無窮藝術魅力的境界。前人論溫詞,或謂“唐之詞人,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3]或謂“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然美不出乎綺怨。”[4]諸如此類,皆與作者善於選擇意象,以創造獨特的藝術境界密切相關。 “溫庭筠者,太原人,本名歧,字飛卿。能逐管弦之音,為側豔之詞。”[5]他是晚唐第一個大力作詞的文人,古人譽之為“花間鼻祖”。溫庭筠開創的以側豔為主要特色的花間詞風代表了當時整個詞壇的創作傾向和審美趣味,成為當時文人作詞紛紛追摹學習的典範,詞作影響深遠。溫詞有富貴氣,也有華麗之色,但綺而不俗,類似鄧麗君的歌,含蓄委婉,雍容華貴,哀而不傷,蘊著濃的化不開的幽幽之情。有趣的是鄧麗君的歌也曾被歸入“靡靡之音”的豔曲,《菩薩蠻》的意境類于《在水一方》或《南海姑娘》,《夢江南》好似《船歌》(《星星索》),《更漏子》則可比《何日君在來》。溫詞在意象的選取運用上精美獨到,特色鮮明,字裡行間透露出香軟冷豔之怨,意象組合中不乏飄渺空靈之思。《花間集》收錄的《菩薩蠻》十四首最能代表溫詞特色,因此,若能對這十四首詞的意象進行重新認識與分析,或許能對溫詞產生新的感悟與體會。 二綺麗多姿的形象世界 溫庭筠一生經常出沒于歌樓舞榭之中,觸目所及的都是華麗富貴的陳設和錦繡滿堂的深閨。前人多用“側豔之詞”來指稱溫庭筠的詞作,以“才思豔麗”來指稱溫庭筠的才情,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豔”。“豔”的本義是指女性容色妍麗,體態豐美。由此引申,“豔”也用以指代和形容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