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源于生活实践的活动观察案例

一次源于生活实践的活动观察案例

一次源于生活实践的活动观察案例
一次源于生活实践的活动观察案例

一次源于生活实践对孩子绘画的意义

初春的天气变化无常,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孩子们对雨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座位上自发的互相讨论交流着自己是怎样来幼儿园的,看见了什么……兴趣盎然的谈着对雨的感受。看到这种现象,我想: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指南》也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我组织了孩子们听雨、看雨、画雨的活动。当我带孩子们来到楼道里看雨时,他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着,“张老师,我看见玻璃上的雨是小点点儿的,好多好多啦!”房树泽边指着边对我说。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随即被吸引过来,我打开了门请孩子们轮流真切的观察外面的雨,我问道:“也不知道这雨是怎么落下来的?怎么我也没看见雨呢?你们看见了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一个个的都认真的观察着,张福延边用手比划着边对我说:“它是这么下来的。”(他的小手勾勒出来斜斜的线)。“张老师,我看到雨像帘子一样这么掉下来。”(乐乐用手画着一段一段的线)我接着问道:“雨水落下来,落到了哪里呢?”“地上!”大多数孩子异口同声的说。“还有滑梯上。”“窗户上也有,树上,房子上面…”孩子们都抢着回答我。“我们一起来看看雨水落到地面上是什么样子的?”我的话刚说完,王晓走过来一个劲儿晃着我的手说:“老师,地上有水坑。”“哦,因为雨水落到了里面,就成了水坑,你仔细看看,雨水落到水坑时是什么样的?”只见王晓回过头用手画着圈,黄思媛抢着用语言告诉我她看到的是小圈圈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像黄思媛说的那样,你们看到小圈圈了吗?”听完

我的话,他们都用手比划了起来“在那里啦。”“那里也有。”……最后,我将孩子们看到的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带着孩子们回到了班里。

孩子们在户外充分观察和感知到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天上落到地面,落到玻璃等事物上的现象,也观察到了春天的小雨下落的状态,他们的兴趣很浓,回到班里仍津津乐道的谈论着在外面看雨的情形,于是在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一次绘画活动《我看到的雨》,活动开始,我把孩子们观察到的现象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调动孩子的原有经验,激发他们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发现。还鼓励孩子们可以到楼道边观察边绘画。在指导过程中我利用提问和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雨的形态。绘画中孩子们还有了新的发现:肖溥均说:“老师,我还看到了下雨天天是黑的。”洋洋说:“老师,下雨了,天上没有太阳,而且雨点大的时候像衣服上的小珠子一样。”经过仔细的观察,孩子们很快用蜡笔把自己观察下雨天的发现、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对雨的表达用很直观的线条,从天上垂直的落下来;有的孩子,用一节一节的短线条呈现雨从天上落下来,长短不一;还有个别的几个孩子,用蜡笔点点儿,七散八落的表现雨点落到地面上的样子;还有的用蜡笔很重的涂擦,把地面上水坑的情景表达了出来。

当孩子们画完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分享,共同感受自己绘画的乐趣。

分析与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在艺术学习领域绘画活动中的提问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或发散式提问,有效支持幼儿对美的个性化感受,促进联想、

想象及创新。打破范例式的说教引导,走进自然生活,搭建孩子自由讲述的平台,充分调动交流愿望,使心灵获得自由,鼓励他们敢于并将自己的感受、发现用语言大胆自由自主的表达出来,并乐于自发的画出来。我们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做孩子自由表达表现的引路人,支持他们的想法,肯定他们的发现,鼓励他们自由自主表达表现的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 本文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yuwenmi小编整理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欢迎欣赏与借鉴。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一: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

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优选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分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与分析 背景分析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由于其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既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喜悦。 (4)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因为它是“三无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可谓一片空白。也正是因为这种空白,才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宽泛的环境,创新的机会。 二、行动目标 1.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课程资源,通过研究构建适合常态教学的综合实践小主题活动,形成具有区域性学生小课题研究内容纲要。 2.形成团队研究的氛围,建立专题网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提高教师开发与设计主题活动的能力。

3、增强学生关心自然、保护环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 4、搜集、整理典型活动案例及学生研究成果材料。 三.行动策略 (一)团队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队指导与协同教学。课题的完成需要工作室成员的群策群力相互合作,名师发展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个人都还有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定期组织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理念;作好教学反思工作,每学期撰写一篇研究小论文或者案例。本工作室成员主要由已是市、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参与到课例研究团队中来,并聘请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特级教师李日芳老师以及思明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吴孙勤老师参加指导。工作组成员主要由市、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室建立责任制,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实行每月一次的研修活动或主题沙龙活动,由工作室成员轮流负责主持。 (二)课例研究 1.确定主题: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确定适合学生探究的活动主题是不可忽略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因此,我们确定活动主题关注人与自然

《广告对生活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广告对生活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有一天,我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这样一个词“骑乐无穷”,于是上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骑乐无穷”:“同学们,这样写对吗?”一部分同学说:“不对,‘骑’字错了。”一部分同学提出异议:“电视上的广告就是这样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广告”的影响。于是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广告吗?你们觉得广告到底是好是坏?”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说了很多广告的好处和坏处。那么我们的生活需不需要广告呢?于是,我决定和同学们一起来调查研究这个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同学们能正确看待广告。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调查了解广告对生活的影响,从而能正确看待广告。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筛选、攫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辨别事物的真伪,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价值目标:通过学生在活动中对“广告”这一具体社会现象的正反辨析,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活动步骤 活动一:社会调查 由学生分组收集大家最关心的关于广告的问题,自主设计问卷调查表(表一),展开对“广告”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与探究。 我的问题我的答案 1、你在哪些地方看到广告? 2、你喜欢广告吗? 3、你相信广告吗? 4、你觉得最好的广告是什么? 5、你觉得最不好的广告是什么? 6、广告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7、你觉得生活中是否需要广告,为什么? 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学生也将观察的视角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社会调查,自制调查表(表二)并且形成了一些统计数据,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 表二社会家庭调查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3篇汇总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3篇 设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臵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精)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一、活动背景分析 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蕴含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浓郁的森林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洲植物种子数的1/4,其中不乏珍稀宝贵的树种,素有宁镇山脉植物园之称。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宝华山中绿瑰宝,身为宝华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家乡宝华山自然风光的迤逦,了解我们家乡丰富的物种,尤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镇山之宝——宝华玉兰”,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探究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最终成为创造家乡美的主人。家乡有这样的美景有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应引以为豪,

我们要让家乡这样的美景为更多的人知晓,激发孩子心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时长 使用年级:高年级 第一阶段:2周左右 第二阶段:1节课左右 第三阶段: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宝华上中的植物,欣赏让学生感受宝华山的林麓之美,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2、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并借助有关资料丰富对宝华植物的了解。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4、学会制作叶脉书签,为家乡的风景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最为小导游想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介绍我们的宝华山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体验时间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宝华为我们的骄傲,向人们介绍我们的宝华山,欣赏宝华山的美景,宣传宝华。激发孩子心中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走进生活中地传统文化案例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二)、课程实践 单元与课型设计:“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计9课时。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课余1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4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2周。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八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对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 2、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3、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 2、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 第三阶段 1、活动成果展示; 2、交流体验; 具体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

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 背景分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他们在家中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懂得节俭,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家务活更是不会做,再加上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父母更不让孩子参与。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一个班的学生中没有几个孩子洗过袜子、手绢的,整理屋子和洗碗就更别提了!了解到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我很担心,家长们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忽视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据一项统计表明,孩子小时在家中承担的家务劳动越多,长大后越能很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反之,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悟,没有理解。结合我班实际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劳,知道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参加家务劳动自己也有份,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财、买菜、做简单的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子等。孩子在参与中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体会家长当家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体谅家长。 涉及的教育内容: 开展了“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培养他们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抓住重要日子,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长辈的生日等机会进行爱的教育;小组值日分工协作,争创劳动优星组;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开展“人人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的活动。 采用的方法: 讲解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用名人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孩子在家的劳动情况,以便教育更有针对性。 实践法:设想落实在具体操作上,如,洗袜、炒菜、买东西等等。 记录法:把自己在参与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问答法:通过家庭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生活小常识。 实施的步骤: 问卷调查了解现状——与家长商量定家庭劳动角色——具体实践操作——家务劳动汇报展示(讲解、录象、日记、竞赛等)——总结反思 活动案例简介: 一、家庭活动 在家长帮助下学做家务活,通过家长信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 活动主题:设计课间游戏 一、问题发现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大多数学生都有零用钱,学校周边又有很多的商店和摊点,纵观各学校缩影,每天放学后,堵塞的校园门口,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啃着小摊上的炸鸡腿,煎火腿;中午时分,拥挤的各小店门口,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小薯片,棒棒冰……有些零食纯属三无产品,无质量保证,影响正常营养的摄入,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而随手丢下垃圾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校外地上果皮纸屑到处都是,楼梯口零食包装袋随风飘起,造成了校园环境污染。校园整洁一直是令学校最头疼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我思考:何不在班就此问题展开一次班队活动?老师的提议在班会课上通过。经全班同学讨论决定,此次活动就定为“与零食说bye bye”。 。 二、活动准备全班学生搜集整理各种各样的零食包装袋,对自己喜爱的各种零食进行了解。分好小组在校园外作调查,掌握有关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并进行统计。 1、准备记录本、A4卡纸、钢笔、照相机、 2、活动容提示: (1)搜集整理各种各样的零食包装袋 (2)对自己喜爱的各种零食进行了解。分好小组在校园外作调查 (3)掌握有关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并进行统计制作成表 3、要开始我们的游戏主题活动了,大家分工合作吧,自由组合小组,大家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 三、活动实施 搜集整理收获丰硕:这一活动一倡议,全班同学就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先是从家中搜集有关零食的包装袋,对家中的零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通过向父母、长辈询问,查阅有关资料,甚至上网查询,了解、分析有关零食的危害性,用表格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同时同学们还走进超市、小店,观察街头小摊,掌握有关零食的具体种类及来源,同学们走出了家门,收获就更加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利用在学校的时间,课余进行细致地观察,发现有同学吃零食了,他们会暗中调查该同学零食的来源,并且关注他是怎样处理零食残骸的。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 twinkle0622 11级分类:中小学作业被浏览2376次2013.09.04 1 最好是以过马路时横冲直撞无视斑马线红绿灯存在为线索, 不按这个也可以但尽量要原创。 2 令求学习计划,一份是学习比较好的,一份是学习比较差的。 完成一项100分,全写了我追加。 yxhwan125 采纳率:50% 11级2013.09.04 人生设计从现在开始 --关于高中生及大学生自我人生规划问题的社会调查 一、调查研究背景 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人生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事先规划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学,更经济。 古语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做好自我人生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人生规划的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事先的人生规划,确定其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按照长期性、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持续性的原则,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使大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对于高中生,不少人专注于学习而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过规划,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做生涯规划最合适的时间便是高中时代,因为这时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的重要因素,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然后以此为据,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高考专业,这是最佳方案。相应的,做出全面的人生规划为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乃至社会生活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2.调查内容的基本概念解释 人生规划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发展规划、身心健康规划、生活管理规划及素质拓展规划五个方面。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关于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报告宜丰县黄岗中学 指导教师:林升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电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大,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热水器品种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各种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热水器制造中。但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通过课题研究及市场调查的学习方式对电热水器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经济核算、环保、技术性能指标等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接触社会,能够学会收集、阅读、整理资料、实验、调查访问等研究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一些所学的电学知识解释电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从而丰富学生一些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研究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并在研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亲身体验科学结论探索的乐趣,进而培养和树

立学生“科学技术社会”STS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知识准备: 1. 知识点:初中物理第二册电学焦耳定律和电热知识,家庭电路的基本常识及材料与结构学、环境学、市场营销学的有关知识。 2. 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南京城区各大、中、小型商场的电热水器销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价格、购买人群、品牌及种类等。 (2)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到学校图书馆、金陵图书馆查找各类电热水器的相关资料,能进行初步的文字分析并推导一些结论。 (3)网络信息法: 通过社会服务中心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电热水器的文字、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各类电热水器的性能、选购、维护、保养和安装的方法。(4)比较归纳法: 通过采集市场信息和数据分析,比较各种电热水器的不同构造、工作过程以及向用户和厂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电热水器”是以电为能源,加热冷水为家庭、企业、医院、事业等单位提供热水源的一种电器装置。它是一种新兴消费品,以快捷、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5篇)

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5篇) :教师评价兴趣培养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枫叶风筝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第1篇: 主题:饮食与健康 实施学校:吉林省吉林市实验区龙潭双语实验小学 学生年级:四年级 指导教师:季星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儿童的饮食问题一向是所有家长倍受困扰和关注的问题。有的儿童偏食、厌食、身体瘦弱;有的儿童暴饮暴食、挑食、身体过胖……些都引起家长们的忧虑。于是家长用各种手段去控制儿童饮食,却从不曾想怎样才能引起儿童从对自身的关注,帮忙他们构成自我保健意识。同时,饮食又是儿童每一天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料,离他们自身很近,但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就说明了在我国,饮食保健的意识还很淡漠。综上所述,我想,如果引导学生自我去调查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不仅仅能够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同时又能让学生带动家长,构成饮食保健的初步理念,使活动课程真正起到实际的作用。所以,我在初步设计了本课的活动体系后,又找来一些学生商谈,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学生对此兴致很浓。于是,师生共同确定了”饮食与健康”的主题研究活动。 二、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 (一)学生经过调研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饮食的营养结构,明白膳食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构成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均衡而又科学的进食习惯。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收集、处理信息的本事,同时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本事,并以资料为依据构成具有初步理论价值的小论文。 (三)学习配置一些合理有营养的食谱,并能依据食谱制作美味的菜肴,培养劳动技能技巧。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启发引导、提出主题 以某天的课程作为与学生攀谈的开始:教师发现我们班有许多同学越来越胖,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教学内容、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成长需要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了五个类型的活动内容:亲自动手制作动画片,体验扮演不同角色的乐趣;共同关注校园公共设施;一起走进家乡,品味特产,考察古迹,领略风土人情;参与改善社区消防设施的活动,积极为社区服务;进行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观测预报天气情况。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走进家乡这一部分。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垃圾》活动方案设计 周原镇军辉中心王爱国 一、课题的产生 开学初,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短短一个中午的时间,教室中的纸篓已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包装袋、塑料瓶之类的垃圾。我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后,让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学校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洮西镇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产生的垃圾数量竟会如此之巨。接踵而来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往哪儿放?这些垃圾会产生多少危害?……面对这么多 的问题,同学们研究的热情高涨,我们的学生就自由组成了三个组,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调查研究垃圾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垃圾的数量,垃圾处理的现象,垃圾的危害,懂得一定关于处理的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垃圾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研究的方法 查阅资料,网上浏览,走访访问,动手实践,整理分析……

四、活动时间 长线活动,十课时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而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实践活动的关键。选题时,教师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在上述选题活动中,老师仅充当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把活动的选择权、决定权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 五、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 学校: 1、学生通过自己的值日工作总体了解学校产生垃圾的数量,以及垃圾的种类,产生垃圾的主要渠道。 2、针对学校的情况,对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为活动开展提供方向。调查内容:1)调查同学对学校的垃圾现状的了解。2)调查同学对垃圾的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3)对同学不清楚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收集。 家庭: 1、结合周原镇的具体人口数,算一算每天、每月……产生 多少垃圾?为下面的调查作依据。 2、调查现在家庭中人们处理垃圾的方式。(出示调查表)

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活动案例

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活 动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活动案例 单位:第五师八十一团学校 姓名:张晓玲 时间:2015年11月5日 《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活动案例活动背景: 绿色校园指学校在实现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环境素养的校园。绿色环境是健康的一种象征。绿色不但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而创建绿色校园不单只是口号,我们更应该从实际行动中来表达自己做绿色校园的主人的决心。近几年来,八十一团学校在上级领导和湖北援建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绿化、美化已然成为校园建设的主旋律。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化学习场地,而是全方位满足学生们的感官及精神文化需求的乐园。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体会“绿色校园”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系,更加了解、热爱我们的学校;意识到“绿色”这两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它同样也代表一种活力,一种愉悦的心情。做

为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举手之劳,来创建和保护我们的校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护校园绿色植物和热爱学校进而热爱祖 国山河的情感。 活动实施过程: 一、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学生认知 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组织了“爱护校园环境争做文明学”系列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对校园的绿化,使校园四季绿意昂然,花团锦簇。另一方面,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宣传,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等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一系列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学生对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热爱地球、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形成了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组织环境调查加强学生体验 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进行环境教育,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对校园环境卫生问题展开调查,让学生明确环保的意义,认识到“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卫生的影响。结合学校实际,组织部分学生代表了解校园环境卫生的现状,观察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和习惯,书写感想反馈到每一个学生。学生进一步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整合——《我让鸡蛋撞地球》案例分析 一、设计意图: 《保护鸡蛋》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6课。本课属于“材料”单元,是在前几课研究材料的特征、材料的选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节约使用 材料的意识。“材料”单元前面的内容学生即使没有学习,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都知道,拿鸡蛋去撞地球,无疑鸡蛋会粉身 碎骨。而且本活动注重学生的设计、制作、反思、交流过程, 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适合综合实 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因此将本 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 把课题设为富有挑战性的《鸡蛋撞地球》。 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更好地体现在借 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因此设计中增加了活 动前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为有效方案 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还加强了方案制定与交流,实 验与反思的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层思考,深入研究。把整个活 动过程设计为“提出问题----设想方案----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实验验证----全程反思”六个环节。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如何使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碎?”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明白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途的基础上,能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能对材料进行加工,能把材料的应用与技术进行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在各小组不断讨论、设计、改造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动手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并能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将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调查了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假如让一个鸡蛋去碰撞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 2、任务驱动: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如何加强我们的品德 北城回民小学林中胜 一、活动目标: 1、品德发展目标(活动的文主旨所在)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即具有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 (2)品德践行能力。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2、能力发展目标 (1)社会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的能力。 3、知识发展目标 (1)了解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并能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2)整合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学以致用,将课内外、校内外联系起来,用“学习” 指导实践,以实践促动学习。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修养的古今中外的故事。 2、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修养的真正涵义。 3、通过调查,了解陋习的种种现象。 4、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到有关修养的文章、诗歌、顺口溜等。 5、制作“优秀文明学生”、“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奖章。 三、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采集资料,透视陋习 1、采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或上图书室采集各种陋习资料。 2、讨论资料 (1)小组之间展示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附小组交流的资料: 赌博、随礼、劝酒、不排队、打赤膊、吃野味、放鞭炮、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重男轻女、互相歧视、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草坪、随地大小便、说话带脏字、爱占小便宜、不保护隐私、公共场合抽烟、不用使用公筷、随意打骂孩子、公共场合脱鞋、不看管好宠物、手蘸唾液点钱、乘电梯不靠右站、不遵守交通规则、上洗手间不冲水、吃饭发出很大声音、咳嗽打喷嚏不掩饰、共用洗漱等卫生用品。

小班生活活动的案例反思

小班生活活动的案例反思 篇一 一、细节描述: 在请个别孩子来喂娃娃时,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好吃的东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 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解 决问题的愿望。 我准备分发幼儿的衣服,让他们自己学会折叠。可是,刚刚将这些衣服准备分发,幼 儿却已经一拥而上。一个孩子大声地叫了起来:“老师,那是我的衣服,还给我!”另外 几个孩子也大声嚷嚷:“老师,她的一件是我的,不是他的”“老师,我的衣服上有米老 鼠的呀,我要米老鼠衣服”“我不要这件!我要我自己的衣服”,有几个孩子则一声不响 地离开位置到别人手中去抢自己的衣服,于是“抢夺衣服”大战开始上演。呵,原来这些 衣服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班孩子来说,根本不能容忍老师擅自把它们分发给其他小朋友。活动开始了,我先进行示范:这只袖子盖上来,那只袖子盖上来,中间折一折。 可没想到这些孩子根本不愿意好好配合我,回应者寥寥无几,他们拿着自己的衣服, 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似乎对失而复 得的衣服更加的珍惜,很少有孩子在关注老师的示范。 二、评价分析: 现在的幼儿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穿衣、吃饭都是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代劳, 这对于他们将来接触这个社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这个必要要开展这个活动。可是看到幼儿的这种反应,我知道自己的这套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活动还没有开始,他们已经闹成这样了,哪还有时间来讲怎样折叠衣服呢?于是,我换了几种方法: 1、我重新选择了时间,不是选在课堂上,而是选择在吃好饭,即将要午睡之前,因 为午睡的时候,幼儿本来就要将自己的外套脱下。午睡前的场景不就是孩子学折衣服的最 佳教育情景么,而且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更自然一些更随意一些。 主持人:是的,从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我们,再培养到现在,父母操碎了心,花费了 不少的心血。你们父母额上的皱纹,年纪不老头上就长出的几根白发,就见证了父母的艰辛。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同学们,那你们说他们是不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2、让幼儿尝试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折外套,目的是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学以哪儿为起点。我想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种不同 帮助,这样,我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家乡的变化

主题:我看厦门新变化 年级:四年级学科:品德与社会 活动背景: “家乡的变化”原本是语文课本上口语交际内容,如何使学生交流更有素材,更有感受和体验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收获多多?只有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接触网络……因此,《我看厦门新变化》这一综合实践课题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多途径收集资料、信息,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价值情感。 2、领悟到家乡的变化是祖国变化的缩影,让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接触网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3、在了解厦门变化的基础上,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展示,发展自己的特长、个性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 4、学会展开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尝试写出社会调查分析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确立三大主题: (1)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 (如道路桥梁、城市绿化、环岛路、会展中心等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建设) (2)高品质的人民生活 (如居民住房、公共交通、穿着时尚、环境卫生、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等变化)

(3)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国际马拉松比赛、万人献爱心、无偿献血、中秋博饼文化节等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确定搜集资料的途径 (1)可以查阅报纸、网络、图书;利用数码相机或摄象机获取资料; (2)请教父母或有关人员了解厦门过去的情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搜集到的资料记录下来,你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声音、小报等各种方式。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分组,收集资料 1、根据三大主题,确立小主题:交通、饮食、居住、通信、消费。作为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主题。 2、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成5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设置组长、策划员、采集员、制作员。 3、可以采用人物访谈、查阅历史资料、问卷调查、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文字图片资料等形式进行。 第二阶段:实施,活动内容 1、调查内容应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部分,未来的发展前景。 2、编制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列出考查具体内容和资料的采集。 3、人物访谈、查阅历史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文字图片资料。 第三阶段:交流,献计献策 1、你们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家乡的?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3、选择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4、播放有关家乡的录像。 5、从故事中、录像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6、在自主、合作、的交流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7、抒发情怀,祝福家乡,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活动成果: 1、从厦门的交通、饮食、居住、通信、消费看变化 2、五个小组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及一些活动记录,一一展示自己的成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修订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分析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与分析 背景分析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由于其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既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喜悦。 (4)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因为它是“三无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可谓一片空白。也正是因为这种空白,才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宽泛的环境,创新的机会。 二、行动目标 1.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课程资源,通过研究构建适合常态教学的综合实践小主题活动,形成具有区域性学生小课题研究内容纲要。 2.形成团队研究的氛围,建立专题网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提高教师开发与设计主题活动的能力。 3、增强学生关心自然、保护环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 4、搜集、整理典型活动案例及学生研究成果材料。 三.行动策略 (一)团队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队指导与协同教学。课题的完成需要工作室成员的群策群力相互合作,名师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