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学分积累和转移的机制,它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或不同国家间灵活地转换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以下是一些国际经验和本土探索。

国际经验:

1. 欧洲学分转移系统(ECTS):欧洲国家在大学教育中广泛采用了ECTS制度,它是一种信用学分系统。学生通过完成课程和考试获得学分,学分可以被转移和累积。这种制度使得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在不同欧洲国家的大学中选择学习,并且学分可以被认可和转移。

2. 美国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大学之间普遍采用学分转移制度,允许学生在转学时将已经获得的学分转移到新的学校。学校通常依据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和成绩来决定是否接受转学生的学分。这种制度使得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和转换学校。

本土探索:

1. 中国学分银行试点:中国在2014年启动了学分银行试点,试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学生可以在学分银行中积累学分,将来可以将学分转移到其他学校或用于职业资格证书的申请。这一试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

2. 港澳台地区的学分银行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有自己的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将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学分相互转换,实现学分的累积和转移。这种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灵活性,促进了地区间的学分互认和学生交流。

总的来说,学分银行制度在国际经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中国也有一些试点和探索。这一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并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分转移的认可标准和程序等问题,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运行。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随着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各种普惠金融模式,其目的是为 了解决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本文将探究国际上几个典型的普惠金融模式,以期 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孟加拉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孟加拉农村合作银行模式是全球最成功的普惠金融模式之一。该模式立足于农村地区,专门为贫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该银行采用了基于社区的组织管理模式,邀请农村社区中 的组织代表加入到其董事会中,这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护。该银行也推出了微 型贷款的服务,这种贷款通常是小额度的,可以帮助那些无法取得传统银行贷款的个体或 家庭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 孟加拉农村合作银行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其完善的组织和制度,同时也得益于政府对其 发展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我国的普惠金融也可以借鉴孟加拉的经验,在推进地方银行和当 地政府的合作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2、印度金融创新模式 印度金融创新模式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普及化。印度的金融服务市场曾 经鲜有涉及贫困人群,这得益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门槛”高,无法服务于大多数低收入人群。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度银行业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等趋势,这些公司 注重技术创新,可以用互联网等方式把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普及到广大的贫困人群中。如今,印度的金融服务行业正在逐步实现普及化,成为独立的业务。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近年来也蓬勃发展,但受限于国内银行监管的限制,互联网金 融模式还未被完全实现。因此,我国政府可以效仿印度政府在技术手段方面的政策,以帮 助贫困地区的居民实现银行服务的普及。 3、非洲“租赁经济”模式 非洲许多国家的贫困人群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大量的现金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农 机具等东西,而银行贷款通常不是很容易得到。因此,非洲一些国家试图从“租赁经济” 模式中寻求切入点。该模式利用社区团体等协作机制,共享一些农机具和生产资料等物品,并按照租赁方式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租用,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缺乏资源的问题,同时 也为贫困地区居民提供了非常必要的资金来源。 我国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租赁经济”模式,为此政府提 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技术支持和管理规范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即学分银行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学分银行(Credit Bank System,CBS)是学校等办学机构模拟、借鉴银行的功能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共同的参照标准,以信息平台为支撑,通过专门的认证服务机构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得到积累或转换。当被认定的学分积累达到规定数额时,可以据此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这是在国际上逐步通行并日趋成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学分银行国内处于探索阶段伴随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世界潮流,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对终身学习各类成果进行科学认定。20多年来,境外兴起的学分银行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有力工具。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首先建立了“资格框架”,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建立分层级统一度量的标尺,助推学分转换。美国、加拿大在机构间达成互认学分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联盟”,全美已有80%以上州的大学按照协议吸纳社区学院学生,实现了各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韩国于1996年实施“学分银行制”,认可来自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果。俄罗斯于2005年起颁布一系列法案,成立国家认证机构(NAA),推广学分体系和评审参数,希望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新趋势。

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19027415.html, 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 作者:汤诗华等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05期 【摘要】“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如何,是相关各方都关心的。本研究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为主线,基于学术文献、报纸报道和政策文本,梳理国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进展。理论探究方面,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构建策略。实践探索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推动、合作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试点探索。理论研究值得深入的领域还很多,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进入期待视野。本研究为相关各方整体了解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进步、实践进展提供了历时述评和思考借鉴。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先前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5—0016—06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立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之后,学分银行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展开。 据CNKI、百度搜索和政府门户网站检索,国内最早以“学分互换(学分互认)”、“学分累积(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转移)”、“学分银行”、“学分认证(先前学习)”为相关主题词的文献,分别始见于1991[1]、1991[2]、2002[3]、2003[4]、2006[5]年。近年来,以这些关键词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报道不断增加。迄今的相关文献报道量见表1。 从现有研究看,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进展如何?相关方有着怎样的认识、态度和反应?学分银行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呈现怎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回溯梳理与反思述评,将有利于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不断深入。2012年5月,在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学分银行: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上,我们曾从政府、学者、用户三个视角对这些文献作了多维观察与探究分析[6]。这里,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维度,对我国学分银行相关文献作进一步的内容分析, 以期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相关方提供若干借鉴。 二、理论探究 (一)国外经验借鉴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策略共3篇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与我 国策略共3篇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策略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策略,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商业银行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和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可以让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因此,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国际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趋势,许多国际银行已经开始推进数字化转型。例如,瑞士银行UBS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了业务的全球化,汇丰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并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花旗银行也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客户体验和银行运营效率的升级。 在国际经验的借鉴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字化转型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数字化战略、平台化建设、客户体验提升。 首先,数字化转型需要有明确的数字化战略。银行需要根据自

身的市场地位和发展需求,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战略,并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规划。在数字化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银行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并制定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来应对不同的市场变化。 其次,银行需要进行平台化建设。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平台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充分考虑银行的业务特点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同时,银行需要建立数字化生态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银行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优化银行的业务流程和服务体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最后,数字化转型需要实现客户体验的提升。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银行技术的更新和升级,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银行需要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客户的习惯和喜好,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客户体验与银行业务的升级。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必须选择。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从国际经验中借鉴成功经验,并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转型策略。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体验,实现银行的数字化服务升级。同时,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实现客户体验与银行业务的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总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数字化转型需要把握好数字化战略、平台化建设、客户体验提升等关键点,以便将数字化转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 【序号一】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 【序号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该主题。 【序号三】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概念及作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其作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指国家对职业教育培训中获得的学分进行积累和管理的机构或系统。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供学分认定服务,确保学分的权威和规范性。 - 为学员提供学分积累和转换的便利渠道,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 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序号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的主要内容。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学分管理规定:明确学分的获取、使用和转换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保障学分管理的公平公正。 - 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学分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 信息共享评台构建:建设信息化评台,实现学分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查询。 - 相关政策法规支持:明确国家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序号五】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的实施路径及挑战 在实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时,我们还会面临一些挑战。如何更好地与职业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和学员等各方合作,以及如何保障学分管理的权威和规范性等。我们需要在实施路径上不断探索,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学分积累和转移的机制,它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或不同国家间灵活地转换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以下是一些国际经验和本土探索。 国际经验: 1. 欧洲学分转移系统(ECTS):欧洲国家在大学教育中广泛采用了ECTS制度,它是一种信用学分系统。学生通过完成课程和考试获得学分,学分可以被转移和累积。这种制度使得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在不同欧洲国家的大学中选择学习,并且学分可以被认可和转移。 2. 美国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大学之间普遍采用学分转移制度,允许学生在转学时将已经获得的学分转移到新的学校。学校通常依据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和成绩来决定是否接受转学生的学分。这种制度使得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和转换学校。 本土探索: 1. 中国学分银行试点:中国在2014年启动了学分银行试点,试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学生可以在学分银行中积累学分,将来可以将学分转移到其他学校或用于职业资格证书的申请。这一试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 2. 港澳台地区的学分银行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有自己的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将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学分相互转换,实现学分的累积和转移。这种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灵活性,促进了地区间的学分互认和学生交流。 总的来说,学分银行制度在国际经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中国也有一些试点和探索。这一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并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分转移的认可标准和程序等问题,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运行。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发展路径 作者:李玉琴 来源:《职业》2021年第1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标准体系资格框架 于2020年1月上线试运行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一条中正式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技术技能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从一开始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有较为系统的想法,到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对其进行摸索筹建,再到平台最终搭建完成并上线运行,这一过程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逻辑的再把握。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这个平台来之不易,我们要理清它的发展逻辑,最大化地保存它的成果。 我国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领域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让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真正成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道路上的“助燃剂”。 一、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内涵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职业教育领域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的特点,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学分可以累计,最终可转化为学生需要的学历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打破职业教育内部壁垒,实现职业教育领域的大融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最充分的运用,加快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就是模仿商业银行进行系统管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全过程的管理,这个平台不同于以往学校管理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而是在更广义的范畴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定,打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藩篱,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广泛参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实现职业教育不同层级之间的互相贯通。 二、国外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一)欧盟学分转换系统

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 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作为高等教育学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分积累与转移的机制,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本文将从学分银行的目标和原则、学分银行的管理流程、学分银行的数据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的管理制度。 二、学分银行的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学分积累、转移和认证服务,促进多元学习体系建设、助力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2. 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学分银行的管理应坚持公平、公正,保证学分积累和转移的公平性,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2)灵活性原则: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应具备灵活性,允许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3)可持续发展原则:学分银行应与课程设置、学分制度等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相衔接,保持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变革的需求。 三、学分银行的管理流程 1. 学分积累流程

(1)学生入学:学生被录取入学后,系统生成学生学籍,并与学 分银行账户相绑定。 (2)课程报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专业要求选择课程,并进行 课程报名。 (3)学习和考核: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并通过学校指定的考核方 式进行考核。 (4)学分认证:课程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学分认证,并进行学分的积累。 2. 学分转移流程 (1)学生申请:学生申请学分转移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并填写学分转移申请表。 (2)认定审核:学校学分管理中心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与 相关学校或机构进行沟通与确认。 (3)学分转移:审核通过后,学分管理中心完成学分转移的操作,并更新学生的学分账户。 四、学分银行的数据管理 1. 数据采集与存储:学分银行通过学校信息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进 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我国学分银行应加速和统筹建设——《中国学分银行建设进展调查报告》读后感

我国学分银行应加速和统筹建设——《中国学分银行建 设进展调查报告》读后感 我国学分银行应加速和统筹建设 近年来,学分银行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一种便捷的学分管理和转移方式,学分银行有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然而,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目前进展缓慢,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学分银行建设进展调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强调我国学分银行应加速和统筹建设。读完报告后,我深感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首先,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应该加速推进。报告指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起步较晚,进展较为缓慢。相较于国外,我们在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不仅限制了学分银行的推广和应用,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学分银行建设的投入力度,加速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实施。 其次,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应统筹规划。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尚处于试点阶段,地区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这种分散的现状导致了学分转移的难度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报告建议,学分银行建设需要确定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学分的互通和认可。通过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可以有效促进学分转移和学分积累,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得以实现。 再次,我国学分银行建设需要与其它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学分银行不仅仅是学分管理的工具,它还应承载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报告指出,学分银行应与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改革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学分银行也应与就业市场紧密对接,为毕业生提供更精准的职业发展指导和服务。通过与教育改革和就业市场的结合,学分银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最后,我国学分银行建设需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国际合作。学分银行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经验和实践对我国的学分银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报告强调,我国学分银行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的学分银行建设更好地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学分银行可以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提高国际化水平,为我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学分银行建设进展调查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我国学分银行应加速和统筹建设,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只有加快学分银行建设的步伐,并与其他教育改革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学分银行的建设,我相信我国高等教育将开启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发展新时代 综上所述,学分银行的建设对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改革相结合,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并与就业市场对接,为毕业生提供更精准的职业发展指导和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和参与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动学分银行建设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国际化水平。因此,我国应加快学分银行建设步伐,加强与其他教育改革的结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动高等教育进入更灵活和多样化的发展新时代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在1+X证书制度下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在1+X证书制度 下的实践研究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使“1+X”证书制度及其衍生 问题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自2019年起,教育部相继推出4 批次共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行该制度,而如何有序开展“X”证书对应的 学习成果在学分银行中的认定与转换,为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拓宽渠道,使其学习 成果得到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的普遍认可,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对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在1+X证书制度下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实践 引言 职业教育不是孤立、封闭的自我循环体系。它是开放的,是与各级各类教育 和社会各方面密切联系的一种教育类型。我国的职业教育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 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先后 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建设学分银行”等方案。 一、“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提出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称。其中“1”是指学生在完成相应学制系统内的学习任务后所获得的 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文凭,受教育者需完成规定学制系统内学习任务,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人才培 养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1+X”证书制度自2019年 开始试行,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其中高职院校对应中级证书。

“1+X”证书制度旨在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特点,通过课证融通,培养出适 合行业需要的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分银行概念和价值意蕴 学分银行,即仿照银行作业模式,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固定传统模式变成弹 性可变的一种管理模式。学习者获得的学分模拟银行货币的形式可以实现弹性的 储蓄、支付、兑换和信用等功能。具体学分可以是通过社会认可等方式已获得的 学历、非学历、竞赛、实践等成果,按照一定标准转换成需要的学历证书或资格 证书或技能证书的一种制度或模式,包含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化三个环节。国 外对学分银行的研究工作起步早于国内,目前澳大利亚的资格框架、加拿大的学 分转移制度以及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等均可以借鉴参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 获得的各类资格或部分资格、学习经历都能兑换适当的认证或学分,减少学习者 的重复学习,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完善课程间学分转换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学 分银行建设较晚,尚未形成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制度与模式,没有统一标准且缺少 权威大众认可度的学分转换规范。我国行业分类有20个门类、1380个小类,建 设资历框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虽部分行业完成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等的建设标准,但教育部学分银行网站的转换主要提供的是部分专业的1+X专业 技能证书的转换标准,许多行业无据可依,致使各级各类教育“学分银行”实现 困难。 三、1+X与学分银行关联性分析 1 + X认证系统中的“1”是指在教育的特定阶段考虑完成学校系统中的教育 任务的证书,并反映了职业学校的培训质量“x”是指考虑到经过专业培训后获 得的技能水平的证书,这一切都是指,因此,专业活动及其职业生涯发展对于1 + X认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其基本价值和实践要求,以及不同类型和不同学习成 果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联系,1 + X认证体系为专业教育银行顺利创建1.1 + X信 用额度奠定了基础,而1+x认证体系的试点项目则是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创新,从制度属性的角度来看,不同教育成果类型和水平之间的有效和便利的沟通是微 观和中等的,因为其中包括学生对专业教育信贷银行个别教育过程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的评估结果是宏观经济体系,用于为社会所有成员创建终身教育。专业教育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校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校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通过学分认证、积累和兑换,“学分银行”可以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主要阐述“学分银行”的制度内涵,探讨“学分银行”在高校间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体现,并进行“学分银行”的组织框架建设与管理系统设计。 标签:学分银行;学分累积;学分兑换 一、“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界定 “学分银行”是一种使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的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包括学分认定、学分累积、学分转换以及个性化学习服务。学分认定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正规学习成果的认定;其二,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定。高校间正规学习成果认定是一个相对比较简便的过程,原因在于高校间正规学习成果互认主要依据的是双方课程中的相同知识点(技能点),一般不考虑课程的名称和课程数是否相同。此外,针对较高层次的学校难以认同相对较低层次学校的学分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等“学分银行”运用比较成熟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探寻“学分银行”学分认定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和具体实施策略。 二、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意义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使分散在各校的教师资源、设备资源、课程资源重新得到合理的配置,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跨学校选课或者跨专业选课,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在教师资源以及设备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其所需的高质量课程。 2.提高非正规教育的社会地位 “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客观上可以提高非正规教育机构的社会地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这增加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困难程度。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实现各类教育的横向链接与纵向沟通,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能。在这一制度体系下,学习者从一些非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中获得的学分,可以被正规大学认可,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原先正规大学包揽高等教育资源的狭隘局面。 三、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设计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1.制度设计不完善。学分银行的制度设计需要考虑学分转移、积累和认证等问题,建 立相应的政策和规范。目前我国在学分银行制度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 这导致了各高校在学分银行建设中缺乏共识和统一的操作标准。 2.信息共享不畅。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高校之间进行学生学分的转移和共享,但是由 于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兼容以及数据交换流程的不统一,高校之间无法有效地实现学分的共 享和认证,阻碍了学分银行的建设进程。 3.认可度不高。学分银行对于高校和社会的认可度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学分银行的政 策和规范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分银行的实际运作效果还不明显。许多高校和用人 单位对学分银行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对学生学分的转移和认证持保留态度。 二、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和法规制定。政府应制定学分银行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学分银行的功 能和运作机制,同时建立学分银行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加强对学分银行建设的指导和规范,为学分银行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学分银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高校之间学分信息的共享 和交流。政府应积极推动高校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鼓励各高校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提高学分银行信息共享的效率和安全性。 3.加强学分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学分认证的标准和程序,明确学分的认证和转移规则,为学生学分的认证提供统一的标准和程序。高校应加强学分管理和认证的培训,提高学分 认证的质量和效率,增加学生学分的认可度。 4.提高学分银行的知名度和推广力度。政府、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 举办论坛、研讨会、宣传片等方式,宣传学分银行的意义和价值,增加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对学分银行 的参与度。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学分银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学分的互认和转移。政府应积极组织高校和专家代表团参加国际学分银行相关的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提高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面临着制度设计不完善、信息共享不畅和认可度不高等困境。为了 推动学分银行的健康发展,政府、高校及相关部门需加强制度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学分认证体系建设、宣传推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学 分银行建设中的困境,推动学分银行的健康发展。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 本成果以建设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宗旨,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目标,立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要求,聚焦解决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融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以及职业院校学生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问题,依托教育部立项、委托的一个项目(“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和两项试点(“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140多项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在以周远清、杨进领衔的专家团队指导下,对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系统构建和验证性实践。 一、成果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很多国家都将建设学分银行制度视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抓手”。本质上讲,学分银行制度就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

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相继提出要“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在职业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立足职业教育现实需求,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二)研究意义 学分银行制度对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实现职业教育教育现代化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有重大意义。它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学分银行制度通过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融通,促进各级各类教育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银行”实施方案(试行)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银行”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20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实行学生“学分银行”制度,设立奖励学分,开展奖励学分的存储与兑换,一方面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更好地满足其学习意愿和就业意愿,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借助外部的学习资源,提高相关制度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现结合《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特拟定本方案。 一、学分银行的定义 我校的“学分银行”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职业能力发展需要,通过在线学习取得的各类证书、获得的专利、发表的作品、竞赛获奖、创新创业成果、志愿者服务等进行认定,并根据不同的级别、档次、难度制订学分转换标准。学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开展学习成果认定,存入学生学分银行,用于兑换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的课程学分。 二、学分奖励的范围 对在全国和省、市级的各种竞赛(包括职业技能竞赛、双创活动、学科知识、科技、体育及文学艺术竞赛等)中获

得奖励者、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中发表研究论文者及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 三、学分奖励的方法 (一)竞赛类 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主办的技能竞赛获奖项目学分奖励办法如下表,其他各类竞赛奖励,比照技能竞赛降一档执行。 奖励级别 奖励学分数 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 (校级) 7学分 一等奖 6学分 二等奖 5学分 三等奖 一等奖 4学分 二等奖 3学分

三等奖 一等奖 2学分 二等奖 1学分 三等奖 竞赛类奖励学分审核部门: 职业技能竞赛、学科知识、文学艺术竞赛相关学分由教务处负责审核; 双创活动相关学分由学生处负责审核; 科技相关学分由科技处负责审核; 体育相关学分由基础教育学院负责审核。 (二)论文、专利类 学生在校期间,以“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一单位,以学生本人为第一作者,能在网上查到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在四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奖励2学分;在三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奖励4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以“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一单位,以学生本人为专利申请者。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第一、二发明人分别奖励3分、2分;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证书,第一、二、三发明人分别奖励10分、8分、6分。

学分银行积分制度

学分银行积分制度 学分银行积分制度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积累学分并进行管理的制度。下面是对学分银行积分制度的详细描述: 学分银行积分制度是一种基于学分的管理系统,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和综合素质活动,并以学分作为评价标准和奖励手段。学分银行作为一个中央化的系统,学生可以在其中通过参与校内的各种学术、文化、技术和社会活动来积累学分。 在学分银行积分制度中,学生的每项活动都会被赋予相应的学分值。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课程学习、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学术竞赛、社团活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与不同的活动,积累学分。 积累的学分可以用于多种用途,比如满足课程学分要求、获得奖学金或者获得学位证书等。学分银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参与校园生活。 学分银行积分制度的优势在于: 1.激励学生:通过学分银行积分制度,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 参与各种活动,并且得到相应的奖励和认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助力学习计划:学分银行积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 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来满足学分要求,

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学习。 3.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学分银行积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 合素质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非学术技能。 4.灵活选择:学分银行积分制度提供了多样性的活动选择,学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学分银行积分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育体系而有所不同。学校需要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来确保制度的公正和有效,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分银行积分制度,实现自身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