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康复训练精编版

残疾人康复训练精编版

残疾人康复训练精编版
残疾人康复训练精编版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四、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是可能的

通过听觉学习定向:通过对到达两耳声音强度的差别(大、小声)以及声音到达两耳时间上的差别进行声源的定向和定位。

通过触摸觉进行定向

通过触摸觉,个体可以获得物体的温度、硬度、大小、质地、形状、重量、弹性、光滑度、轮廓等物理属性的定向信息,判断物体是什么,再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进行定向。

有时你如果被什么物体碰了一下,你可以通过分析被碰的部位、作用力的强弱、作用面积的大小、物体的硬度、利锐等因素获得定向信息进行定向。

你有时还会利用冷温觉及其派生的冷和,通过面部和头皮温度的变化来获得定向信息进行定向。

第二章如何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一、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原则及工作要求

1.定向行走的原则

⑴定向的原则:迅速、准确

⑵行走的原则:安全、有效、独立、自然

2.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的目的

就是使盲人及低视力者能够掌握一定的、适用的定向行走技术,从而实现其独立、安全、有效地行走,并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对象:盲人及低视力者

4.指导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工作原则

⑴针对性原则

要深入盲人所在的社区和家庭,根据盲人的具体需求,以其生活的家庭和工作地点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逐渐扩大盲人的活动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训练。

⑵盲人安全优先原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先确保盲人的绝对安全。

⑶实用性原则贯彻“急则先学”“实用优先”“效果至上”的思想,讲求实际效果。

二、指导盲人定向行走的方法及技巧

1.指导盲人学习定向行走技能的方法及途径

⑴方法:①动作分解法;②连贯教学法;③总-分-总法。

⑵途径:①生理探索——摸;②口令指示;③语言描述;④强化训练。

2.指导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工作流程

①训练前指导师与盲人彼此的接触、充分了解与接纳。特别要注意对盲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塑走向社会的信心;

同时,要让盲人对训练指导师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这是搞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前提和关键。②训练前评估;③制定训练计划;④组织实施;⑤训练后评估。

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主要内容

1.周围生活环境的熟悉家庭区域环境的熟悉、学校区域环境的熟悉。

2.基本概念的掌握形体的构成、自身形体的方位关系、室外环境概念、方向概念、他人形体的方位、身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动作概念、距离概念、地形概念、地址及关系、时间概念、量的概念、复杂的空间概念、外界环境概念。

3.感觉训练⑴听觉训练包括:风声、雨声、水流声、家庭的声音、学校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交通工具声音、听觉注意、听觉选择、听觉记忆、声音的方向训练、声音距离的训练、音频与音强学、回声教学、混音与间歇音教学、音影。

⑵剩余视力训练包括:视觉辨认颜色、视觉明暗训练、视觉辨认门、视觉辨认窗、视觉辨认家具、视觉辨认餐桌、视觉判断道路、视觉判断障碍物、视觉判断道路旁的亭子、视觉判断围墙、篱笆、栅栏、视觉判断道路旁的大型建筑、视觉判断物体的运动、视觉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视觉追随训练、视觉浏览训练。

⑶触觉训练包括:简单形状的辨认训练、简单特殊形状的辨认训练、复杂形状辨认训练、复杂且特殊形状的辨认训练、大小辨认训练、软硬辨认、粗糙与光滑辨认、干与湿、质地辨别等。

⑷温度觉训练包括:冷与热、温与凉等。

⑸嗅觉训练包括:气味的识别、气味方向的确认、特殊场所气味教学等。

⑹动觉训练包括:肌肉记忆、动觉的时间估计等。

4.定向训练包括:方向辨别、内时钟定向法、外时钟定向法、六点盲文定位法、线索、气流、阴影、气味、声音、热辐射与冷辐射、路标的应用、平路与坡路、直路与弯路、路的质地、常见建筑物的形态、入口定向、楼梯知识介绍、触觉地图、心理地图、阳光定向法、楼内房号编码系统、街道门牌编号系统、街道模式。

5.行走准备训练包括:恐惧心理的克服、冒失心理的克服、害羞心理的克服、自卑感的克服、正确步态的训练、正确行走身体姿态的训练、异常步态的矫正、直线行走、避险与应急防卫、遇到汽车。

6.随行技巧包括:接触、抓握、站位与随行、一人导多盲、换边、向后转、过狭窄通道、进出门、上下楼梯、落座、接受和拒绝帮助等。

7.独行技巧包括:上部保护、下部保护、顺墙行走、沿物慢行、垂直定位、穿越空间、寻找失落物体、请求帮助、上下楼梯等。

8.了解与使用盲杖

⑴了解盲杖知识

盲杖的历史、盲杖的种类、盲杖的构成、颜色、盲杖的长度、盲杖的重量、强度、传震性、视残学生对盲杖的选择、简易盲杖的制作等。

⑵使用盲杖技巧

斜握法、直握法、斜杖而行、持杖沿边缘线行走、盲杖触地辨别、盲杖探索障碍物、进出门、左右点地式行走(两点式触地行走)、三点式触地行走、持杖上下楼梯、携杖上下滚梯、校内持杖行走、携杖置杖、短杖技术等。

9.走向社会了解外界

⑴了解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的熟悉、行人交通知识教学、道路教学、人行道、安全岛、人行横道、十字路口、护栏、盲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立交桥、公交车站等。

⑵外出活动包括:活动计划安排、简单的外出活动等。

⑶异常天气下行走包括:晴天教学、风天行走、雨天行走、雨后行走、下雪天行走、下雪后行走等。

⑷乡村道路的行走包括:乡村道路、土路、砖路、石子路、山路、回家路线教学等。

⑸公共场所应用包括:公共场所概况教学包括:购物场所、医院、餐馆、邮局、银行、电影院、公园、图书馆以及地铁、公交车等。

10.助行方法介绍

⑴简易助行器的制作与使用:小推车类、呼啦圈类。⑵导盲犬介绍。⑶电子助行器介绍。综上所述,我们在指导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时,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训练其听觉、触觉、嗅觉、平衡觉、运动觉等以提高其感受性、在各种物体与其各种属性之间建立联系,以达到使其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平衡觉、运动觉进行定

向的目的;

第二,通过概念教学使其掌握一些与定向行走相关的身体、动作、方位、距离等概念,为定向训练和行走技巧教学奠定基础;

第三,通过对其进行平衡能力、姿势、步态、应急与避险、心理素质等行走前训练,为其独立、安全、自然行走奠定基础;

第四,通过随行技巧、独行技巧、盲杖技巧的教学,使其真正实现无论是在熟悉的环境里还是在陌生的环境都能安全、自如、独立、有效、自然地行走。

上述各种训练主要是充分依靠视力残疾人其他感知觉的代偿作用,通过机械记忆、动作模仿、建立条件反射、行为改变技术、行为塑造、操作学习、感觉运动学习等原理与方法来完成的。实践证明,如果对视力残疾人进行专门的定向行走训练,会使个体的定向行走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个体无论是在熟悉的环境里还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都能实现安全、独立、有效、自然地行走。

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程序

前期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并注意要掌握培训原则)→组织实施训练→建立培训档案→终期评估

1.前期评估

在盲人的家属、亲友共同参与下,对盲人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生理特点(性别、年龄、视力、智力水平)、

心理特点(是否有冒失、恐惧、自卑等心理)、

基本概念(与行走有关的)、

交通常识(此项可在行走训练过程中与讲解训练相结合)、

定向能力、行走能力、行走需求(盲人及其亲友主诉、训练师询问、实地考察三种形式);实地考察盲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生活中经常行走的路线(工作、购物、就医、汇款、进餐、探亲访友等);

了解可利用的训练时间、地点及可参与的亲友;评估针对此盲人需培训的内容,确定训练内容是以使用盲杖独行为主还是以导盲随行为主等。

2.制定训练计划

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同心理素质、不同生活环境的盲人有其独特的定向行走需求,培训内容也各有不同,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个人特点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安排切实可行的训练内容。

3.组织实施训练①训练时间、地点根据前期评估了解到的被训练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②训练内容室内训练包括:

辨认环境室内定向定位独立行走技术导盲随行、使用盲杖的技术等。

室外训练包括:1环境辨认 2 定向定位3导盲随行4使用盲杖技术5生活技能训练等。

③户外实地社会生活定向行走培训

有针对性地解决盲人的行走需求;

在训练师的辅导下进行日常生活行走训练;

在实际环境中确定盲人行走的位置、路线、定向标志物、特定地点的线索(过人行横道的凭据,地下通道的寻找,行走、转弯的位置,公交车站的位置,乘车的方式等等)。

注意:训练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师要逐步放手,直到被训练者能独立完成行走

过程;

与此同时,在训练中要讲解所遇到的基本概念、心理术语、交通常识等及注意事项。

4.终期评估

当训练结束后,再做一次评估:明确训练成果,树立信心;找到不足之处,作为制定下轮训练计划的基础。

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基层档案用表

在训练前为每一位盲人准备一套表格,为其建立档案,并在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就及时填写相关内容。下面介绍社区中可以推广使用的五种表格。

低视力康复训练残余视力训练非视觉途径的视觉训练

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

残余视觉训练

辨认颜色:了解室内各种颜色,书、纸、桌子、玻璃、墙的颜色

了解室外各种颜色,植物、树干、电线杆、砖路、水泥路、沥青路、宿舍楼、教学楼、出租车、公交车、街道路牌颜色等。

利用颜色进行方向定位

视觉明暗训练:

物体受光部分明亮,背光部分灰暗。

明亮对颜色的改变亮→白,暗→黑

辨别斑驳、树影、水坑亮度利用明暗进行方向定位

门是低视力最常用的参照物,了解门的作用、位置、质地、形状、门框、门面、把手、旋转轴、锁、插销等。通过把手、插销、锁定向。

视觉追随训练:学习物体运动的轨迹,如:人和车都是沿着道路走。在室内练习运动的光源的追随。追随物体运动轨迹以辨认方向。

低视力与听力

视力残疾人有较强的听力选择和较高的听力记忆能力。

听力训练:

风声定向训练:不同物体被刮风时声音不同。

听觉选择训练:在多种声音中选择对定向行走有意义的声音,排除干扰。

听觉记忆训练:有意识地记忆环境中各种声音。

声音方向的判断:利用听觉判断声音的方向。

声音距离判断:利用听觉判断声音距离。

回声训练: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懂得回声的规律

触觉训练

最敏感部位:嘴唇、指尖、舌尖、手掌、脚掌。“以手代目”

1形状的辨认,认识日常生活中物品的复杂形状,利用形状定位。2大小辨认训练,学会用手脚判断物体大小。3软硬辨认,生活中物体总有软硬之别。如草地、泥土、石头。4粗糙与光滑辨认。5干与湿辨认。6质地辨别,如纸、橡胶、塑料、铁等。7温度辨认。

嗅觉训练

气味识别酱油、醋、酒、香油、奶油、肉、鱼、水果、电器烧糊味、食物烧糊味、汽油、柴油味。

气味方向辨认

风力越大,气味散发越快,味道越淡。

气味从上风而来,问到味道可以判断上风有相关的环境。

特殊场合气味闻到环境气味说明我们离环境很近了,如:菜市场、垃圾堆、污水沟、厕所等。动觉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知识交流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中医康复保健在残疾人功能锻炼中的作用 主讲人: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学说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康复医疗特点;采用独具风格的康复方法如针灸、气功、按摩、拔罐、牵引等传统的运动方法;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康复医疗体系。

残疾人往往不仅仅是躯体伤残,而且同时伴有心理的紊乱,即心理上的残疾,因此,要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就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诊断、治疗和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义。诊断就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属正确评估自己的残疾程度;治疗就是帮助残疾人医治躯体以及心理机能的创伤;训练就是帮助残疾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使之向着“成为社会的积极的一员”的目标前进。 疾人的心理康复,应该采取下列各项措施:①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 ②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事业。③继续抓好残疾人的教育工作,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④积极开展残疾人的医疗、文娱、体育等各种活动。⑤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⑥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⑦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⑧鼓励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社会活动,以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价值。 针对残疾人的上述心理特征,开展心理保健工作。 首先让残疾人明确认识消极的心态是造成不良情绪的根源,是人类心灵的毒素。如残疾人较为典型的抱怨,怨恨心理,它对人的心灵、生活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怨恨犹如一种心灵毒素,它使人心志若化、情绪波动、精神压抑,严重的可以使人钻进怨恨的牛角尖、心理异常,行为反常、丧失理智。这时,当一个人不采取行动时,使自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服务站)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年度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 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以上几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如康复服务记录内容不详,在服务中存在不实现象。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是很常见的,这样人群受到很大声保护,对这样人群需要注意,一定不能有歧视的现象,否则对残疾人心理会造成损害,使得残疾人有一些心理疾病产生,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都有什么呢,残疾人康复训练上也是有很多方面,对这些残疾人也是需要进行了解,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中学]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中学]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 主讲人:李红明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一、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者的方法。通常所称的物理疗法是指利用人工物理能的疗法(如电、光、声、磁、冷热等)常简称为理疗学,而利用力能(身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的物理疗法~常称之为运动疗法或医疗体育(简称体疗)。若根 据治疗中病人的主、被动状态~又可分类为以体疗为主的主动性物理治疗和理疗为主的被动性物理治疗。 二、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使用工具和或设备来进行作业训练~帮助因躯体、精神疾患或发育障碍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生活自理、恢复工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 三、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来改善其言语功能~提高交流能力。若经系统的言语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可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替代言语交流的方法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言语疗法又称言语训练或言语再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有 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医治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问题。它是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法~通过解释、说服、支持来改变病人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痛苦~促使病人较好地面对人生和生活~适应社会。 五、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学说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康复医疗特点,采用独具风格的康复方法如针灸、气功、按摩、拔罐、牵引等传统的运动方法,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康复医疗体系。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的方案(试行) 乡镇残联: 为了有效提高和改善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由于经济困难而无法得到正规机构及时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耽误改善和补偿部分身体功能的最佳时机等问题。经研究,利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场地,试点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康复训练(保健)对象 脑出血、脑梗塞、脑瘫、脊髓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残疾人,居住在县城或县城周边,能方便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首期康复训练对象暂定15-20人,重点是轻度能自理的残疾人,已办证残疾人优先。 二、康复训练(保健)内容: 1、对患者实现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按摩、器械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进行规范的、不少于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的能力。 2、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帮助家属树立全面康复理念,掌握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康复训练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促进患者实现康复最佳效果。 三、康复训练(保健)时间:

首期康复训练时间暂定二个月,每个星期二、四的上午进行半天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安排按摩师2名。 四、其它事项: 1、对参加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暂不收取任何费用,县残联组织康复保健人员免费提供康复训练。 2、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提供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建立个人康复训练档案(见附表)。 3、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按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时间内自己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室,参加康复训练活动。县残联对康复训练对象酌情给予交通补贴。 4、试点结束后,其他乡镇参照执行。 附件: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改良巴氏指数) 2、康复训练情况个案表 东至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4月26日 发送:各乡镇残联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才能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为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中心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残疾人康复工作设计以下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加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中心辖区内共有残疾人1394人,在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康复服务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一、康复服务工作形式 康复服务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将赋予这项工作具有生命力,我们将在三个层面上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康复服务,避免出现重复单一的机械式的工作而被残疾人否认。三个层面分别为“中心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关爱”。 1、中心康复 中心康复是指适用于一些具有生理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大且功能恢复后对提高生命质量有很大帮助的残疾人,但是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康复器材而且这些器材是不可能上门提供的,需要残疾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站来进行康复训练的。

2、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适用于大部分残疾人,这些残疾人一般不需要专业的康复器材,可以通过参加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健康行为指导、个性化心理疏导等各种形式的服务,从而达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康复。这类形式的康复服务由社区康复指导医生及残联专干共同完成。 3、家庭关爱 家庭关爱可分为二个阶段循环地进行。首先,每年在确定康复服务人群前进行一次摸底,了解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及特殊需求,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这项工作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另一方面为我们确定被康复对象有了科学的依据。其次,我们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卧病在床且到中心康复有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对各类残疾人提供相应社区康复服务: 1.为辖区内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残疾人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1— 二、分级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 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 2—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得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得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得定义:视力残疾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与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得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 二、什么就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就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得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她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得心理过程。 2、行走:就是个人在定向得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得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因为定向得主要目得即为行走服务,定向就是行走得前提,就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得根本保证,没有定向得行走就是典型得“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就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得地,所以,行走也通常就是定向得目得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得?使学员形成正确得时间与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得必要性 行走得基础就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得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得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得存在;促进其她概念得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得广度与深度,使其获得更多得信息;形成个体得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得发育、发展,强化身体得机能,提高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得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得社会学习,丰富其得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得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得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得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得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1

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㈠镇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BWQ-LM-A肋木 2、BWS-JT肩梯 3、BWB-ZXQ双轮助行器 4、BWB-SJG四角拐 5、BWB-SZ手杖 6、BWX-GJY股四头肌训练椅 7、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 8、BWS-ZXZ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 9、BWQ-FSQ放松按摩器 10、BWQ-PQ偏瘫康复器 11、BWO-OT可调式OT桌 12、BWQ-SD-B系列沙袋 13、BWO-REC认知图形插板 以上各4套 ㈡社区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BWQ-LM-A肋木 2、BWB-ZXQ双轮助行器 3、BWB-SJG四角拐 4、BWB-SZ手杖 5、BWQ-FSQ放松按摩器 6、BWQ-PQ偏瘫康复器 7、BWO-OT可调式OT桌 8、BWQ-SD-B系列沙袋 9、BWS-HD-A滑轮吊环训练器

10、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 11、BWO-REC认知图形插板 以上各38套 ㈢残疾人家庭用康复训练器材及辅助器具配备清单 1、BWS-HD-B滑轮吊环训练器(120套) 2、BWS-ZTK-B简易肢体康复器(100套) 3、BWB-SJG四角拐(100支) 4、BWB-SZ手杖(100支) 5、BWB-YZ腋杖(100支) 6、天乐牌9812型助听器(300只) 7、闪光门铃(200只) ㈣0—6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钱丽芳中医诊所)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ZDZ-5台式经络导频治疗仪 2、PJ/1-9S小儿脑瘫专业设备基础训练器材(小#) 3、示范光盘 4、BWR-ZJ-A儿童站立架 5、BWR-ZJY坐姿矫正椅 6、BWR-YYT儿童液压踏步器 7、BWR-ZXQ-A儿童双轮助行器 8、PJ/11足部内翻矫正器 9、BWR-ZK肢体康复器 10、BWR-KD010羊角球 11、BWR-CXB磁性板 12、BWR-BSQ-B巴氏球 13、BWR-LEL641创意接龙 以上各1套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 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 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 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 展 ),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 出 现( 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 现) ,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 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 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 碍, 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 其 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 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 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 ( 语言或动作均可 )。 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 )、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 (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 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 5 的最基 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 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 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 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 (包括儿童与成人 ) 交往的能力,作为社 会 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 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 习, “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

残疾人康复知识、技能讲座(搞定2)

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残疾人日康复知识讲座 在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12月3日上午,火车站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举办了“12?3”残疾人康 复知识讲座,社区31位残疾人 参加了此次活动。 社区残疾人专干、康复站专职委 员分别向大家介绍了有关残疾 人康复器材、辅助器具的相关知 识,总结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 作。社区残疾人安艳玲讲述了因 疾病导致其左半身偏瘫,自康复站成立以来,长期到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炼,身体功能明显恢复;社区残疾人曹飞龙的家人介绍了曹飞龙以前不跟人说话,经过康复训练已能和他人进行简单交流,身体机能也有明显改善,其家人非常满意。为了让残疾人对所学的康复知识记忆更深刻,发放了相关的宣传手册,并发放了环保购物袋。社区主管副主任希望社区残疾人能积极参加街道、社区为残疾朋友组织的各类活动,用丰富的业余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参与到社区,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

康复教育培训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残疾人康复工作方案

***市*******镇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力确保**市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任务顺利完成,认真做好我镇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力以赴,确保**市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各项工作标准,圆满完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创建任务。 二、任务目标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我镇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卫生管理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形成“镇为主导、卫生院配合、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使我镇残疾人、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康复服务。 三、基本原则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实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

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2、坚持**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3、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得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推行社区与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康复对象主动参与。与康复对象积极沟通,鼓励、动员他们树立自我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认真康复、掌握劳动技能,早日自食其力,贡献社会。 四、工作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做好我***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残疾人康复知识相关资料

残疾人康复知识相关资料 什么是白内障? 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代之以其他相应的透明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低视力康复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助视器;到哪里去选配助视器?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 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 (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 (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 低视力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和配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后者的对象指学龄及学龄前的儿童。上述训练工作由验光配镜人员或特教老师承担。低视力者可以去当地医院眼科低视力门诊或定点眼镜店,进行助视器的验光、配镜和训练。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 判断听力是否正常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在耳聋的分级标准中规定,听力损失小于26分贝(听力级)以内视为正常人,不影响正常言语交往。粗略估计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人,可采取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坐位或侧后位,避开视觉,间隔一米,测试者用正常声音说话(约70分贝),被试者能听清听懂,并能复述听到的内容可视为听力正常;对无言语能力的被试者能听到机械手表声也视为听力正常;对婴幼儿则通过观察其对不同声音的听性反射或听觉反应,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戴助听器为什么要配耳模 配戴助听器必须配制耳模,耳模有使助听器配戴稳固、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防止助听器反馈啸叫等作用。实践证明,在为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效能方面,助听器和耳模各占50%,耳模的作用不可轻视。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岁-12岁是可塑期。如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言语发育,如在上述时期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 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提高康复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早期干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 (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