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

关于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

关于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
关于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

关于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的措施。通过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

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方法:强化管理体系,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设置布局合理化。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回收用

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带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等,避免

在消毒清洗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

传递时的相互刺伤,并分别包装,如发生刺伤意外,应立即处理伤口,并及时上

报院内感染科,采取预防处理,做到人人都熟知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结果:近五年来,通过医护人员自觉主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规范医疗技术操作,所

以没有引起医护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强化管理体系,提高医

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设置布局合理化,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据

统计,口腔科医务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机会可增3~6倍。口腔科医务

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1],是感染HIV、HBV、HCV的高

危人群。

【关键词】口腔科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47-01

口腔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点科室,消毒室是口腔科器械回

收发放的重要部位,也是口腔科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

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室护士承担着回收清洗

消毒灭菌工作。工作的严谨与疏忽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健康。所以我们

必须强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把院内

感染控制在零。

1、医护人员危险因素

1.1特殊岗位及器械因素

口腔科作为医院诊疗病人的特殊岗位,在诊治过程中,病人的唾液、血液污

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在

回收分类消毒清洗过程中不慎被刺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据统计医护人员在针刺

伤中占80%,因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1.2生物因素

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口腔科医护人员

在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消毒清洗传

递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乙肝病

人唾液中HBsAg阳性率为50%~60%,说明通过病人唾液、血液而引起病毒感染

的可能性较大[2]。口腔科医务人员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的机会可增加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1],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3]。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

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2、方法和措施

2.1落实管理措施

2.1.1落实岗位责任制,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位,明确院感控制职责,

坚持常规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诊疗室、镶复室、拍片中的感染预防管理,清洗消毒间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置,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等,内容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适合本院实际,按照国家标准及时修订。 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科内各项感染预防措施落实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 三、口腔诊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基本技能。 四、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每治疗一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五、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病人诊疗用的器械、物品按照危险程度分别达到消毒或灭菌,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得用于病人。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如一次性口腔盘、吸唾器等)。 六、诊疗中应预防交叉感染。单人操作时,应注意: 1.治疗中用过的物品应放在盘中,不应随意放置。 2.手部有污染或戴手套时应避免接触治疗台物品。 3.口腔常用的治疗药品分类放置,保持清洁,防止操作中的污染。 七、消毒灭菌物品管理 1. 诊疗室内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定位放置,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用棉签开启有效时间4h;碘酒、酒精瓶一经开启效期为一周;无菌干镊罐开启后效期为4小时。 2.使用万金灭菌器械,应浸泡40分钟,器械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浓度监测每天一次,根据使用频率更换消毒液最长不得超过7天。 3.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不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不超过2小时。 4.一次性器械或耗材如植入耗材、牙周敷料、纸捻、牙胶尖等属高危险性物品,应一次性使用,按无菌物品要求贮存。 5.纸塑包装打开未用的器械,无菌状态保存不超过4h。 八、传染病活动期的患者,如结核、乙肝抗原阳性、HIV感染等禁用超声洁牙机,以免产生的带菌喷雾会造成污染和传播。 九、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器械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科室必须保留“卫生许可批件”和“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附件复印件,熟悉产品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十、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1.万金消毒剂每日浓度监测;每季度生物监测,有记录。 2.消毒液染菌量测定:碘伏、乙醇等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并未检出致病菌,每季一次。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消毒安全。 二、布局、流程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 三、保持口腔诊疗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对污染及可能污染的诊疗物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每周对诊疗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或手消毒;操作前必须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必须戴护目镜;如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五、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六、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冲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七、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如使用化学灭菌剂,应定时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八、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十、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十一、用后的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用黄色医疗垃圾专用袋分装,封闭运送。 十二、各诊室每日应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并登记。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并记录。 十三、浸泡换药碗的含氯消毒液应每日更换监测并记录;浸泡

器械的戊二醛应每周监测记录,浸泡器械的容器应使用1盘(无 菌盘)、2盘(消毒盘)。 十四、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有防护措施。 口腔科门诊个人防护工作制度 一、各类人员都要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须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三、诊室应配备充足安全的防护用品,供工作人员使用,洁污不得混放。 四、小心处理锐器,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回套针帽等危险动作,防止锐器刺伤。 五、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六、用过的污染物品或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

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一) 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诊疗室、镶复室、拍片中的感染预防管理,清洗消毒间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置,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等,内容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适合本院实际,按照国家标准及时修订。 (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科内各项感染预防措施落实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 (三)口腔诊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基本技能。 (四)诊疗操作时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每治疗一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五)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病人诊疗用的器械、物品按照危险程度分别达到消毒或灭菌,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得用于病人。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如一次性口腔盘、吸唾器等)。 (六)诊疗中应预防交叉感染。单人操作时,应注意: 1.治疗中用过的物品应放在盘中,不应随意放置。 2.手部有污染或戴手套时应避免接触治疗台物品。 3.口腔常用的治疗药品分类放置,保持清洁,防止操作中的污染。

(七)消毒灭菌物品管理 1. 诊疗室内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定位放置,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用棉签开启有效时间4h;碘酒、酒精瓶一经开启效期为一周;无菌干镊罐开启后效期为4小时。 2.控制照相室拍片过程的交叉污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3.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进行消毒; 4.使用万金灭菌器械,应浸泡40分钟,器械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浓度监测每天一次,根据使用频率更换消毒液最长不得超过7天。 5.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不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不超过2小时。 6.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程序,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储存等工作程序。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先清洗、加酶浸泡、再清洗保养、干燥、注油、灭菌。 7.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一次性器械或耗材如植入耗材、牙周敷料、纸捻、牙胶尖等属高危险性物品,应一次性使用,按无菌物品要求贮存。 9.纸塑包装打开未用的器械,无菌状态保存不超过4h。 八、传染病活动期的患者,如结核、乙肝抗原阳性、HIV感染等禁用超声洁牙机,以免产生的带菌喷雾会造成污染和传播。

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5-12-23T10:48:39.8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0期供稿作者:王亚明 [导读]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口腔科诊疗工作实施严格标准化预防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陇西 748100 【摘要】对口腔科诊疗工作实施严格标准化预防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严格执行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控制口腔医院感染是预防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口腔医院医务人员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其传播途径,从而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 1、口腔医院感染的特点 1.1口腔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 在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没有对污染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足够的无菌操作观念,缺乏足够的消毒隔离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与临床医生相对比,护理人员对于感染的防控意识更加强,而与医技人员相对比,临床医生具有更加强的感染控制防范意识,缺乏防范感染意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带着手套直接触摸公共物品,没有及时更换工作服以及没有谨慎处理医疗污染物品等等。 1.2口腔疾病患者传染病具有复杂性 在口腔疾病患者中,其患有传染病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极高,该疾病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此外艾滋病的感染传播情况也逐渐严重化。现在在我国口腔疾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难以完全掌握患者的传染疾病情况,同时随着亿元流动性的增大,复诊次数的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1.3空气传播感染因素的存在 在医院内,口腔科本身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也更加多,病原菌比较集中,空气传播感染也成为医院感染的一大原因。即使定期进行消毒,但是一旦消毒停止,空气的污染物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随着口腔治疗器械的运转和使用,大量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药物产生,进入空气中,尤其在治疗台周围更是造成严重的污染。 1.4医务人员通过手来传播污染物 在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容易被患者的分泌物污染,虽然穿上工作服和带上医疗手套,但是手套本身也存在微小的空隙,而且质料比较薄,容易发生破损,因此容易导致医生的手和污染物直接有所接触。同时,口腔治疗中需要进行比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如果医务人员的手接触过污染物,容易导致病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 1.5口腔治疗器械没有做好消毒灭菌的措施 在口腔治疗器械中,主要是含腔器械,对这些医疗器械进行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某些结构精密、外层具有金属外壳严密封闭的仪器,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细菌容易粘附在这些医疗器械上,对于医疗器械内部死角难以进行彻底的清洗,一旦再次使用,容易在另一为患者的口腔内发生交叉感染。在这个过程中,口腔诊疗器的管道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回吸,微生物在管道内难以得到彻底的清除,随着污染物的积累,管道容易受到慢性持续性的污染。 2、口腔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1重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参与人员主要包括了在职员工、实习生以及卫生保洁人员,对这类人员进行培训,主要的内容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写消毒技能操作有关,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充分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的知识以及个人防护的有效措施等。 2.2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在医院管理层的角度上,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必须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予以建立和完善,要求口腔医务人员和其他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制度,促使口腔科医院感染防范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制度化,操作更加常规化,从而为患者安全诊疗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促使医疗质量的提高,减少医院性感染的发生。 2.3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针对患有慢性传染病患者,难以仅仅通过简单的门诊或者口腔检查来确定,因此应当对每一位患者都必须进行单独的治疗,在诊疗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范来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每一位患者在诊疗之前,应当使用过氧化氢来进行口漱,对于人流量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持一人一诊,及时做好消毒的工作。 2.4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和患者的血液唾液有直接的接触,也容易被诊疗器械所伤,因此发生感染的机会也会更加大。因此,针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体检,对乙肝阴性者进行接种疫苗防范乙肝感染。在治疗操作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穿上工作服,戴上护目镜,戴上医疗手套,要求患者意外的人员远离诊疗区域,最大程度的减少空气污染传播的发生,并且可以借助强力吸引器来对飞溅物进行吸取,避免飞溅物进入空气中的机会。 2.5医务人员必须注重个人卫生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手是导致口腔感染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吸收,使用消毒液对手进行认真的搓洗,必须使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使用无菌纸巾进行擦干。戴手套的医务人员应当对每一位患者都更换一副新手套。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在操作开始前合理评估患者的病情,诊疗物品应当进行妥当的处理,戴着手套避免随意触摸公共物品等,如果需要在治疗的过程

关于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

关于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 发表时间:2012-11-01T14:48:20.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李亮仙 [导读] 科室护士长对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进行综合监测及自查,及时发现并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强院感质控。李亮仙(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30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的措施。通过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方法:强化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设置布局合理化。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带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等,避免在消毒清洗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的相互刺伤,并分别包装,如发生刺伤意外,应立即处理伤口,并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取预防处理,做到人人都熟知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结果:近五年来,通过医护人员自觉主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规范医疗技术操作,所以没有引起医护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强化管理体系,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设置布局合理化,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据统计,口腔科医务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机会可增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1],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 【关键词】口腔科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47-01 口腔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点科室,消毒室是口腔科器械回收发放的重要部位,也是口腔科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室护士承担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工作的严谨与疏忽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健康。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把院内感染控制在零。 1、医护人员危险因素 1.1特殊岗位及器械因素 口腔科作为医院诊疗病人的特殊岗位,在诊治过程中,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在回收分类消毒清洗过程中不慎被刺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据统计医护人员在针刺伤中占80%,因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1.2生物因素 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消毒清洗传递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乙肝病人唾液中HBsAg阳性率为50%~60%,说明通过病人唾液、血液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2]。口腔科医务人员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的机会可增加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1],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3]。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2、方法和措施 2.1落实管理措施 2.1.1落实岗位责任制,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位,明确院感控制职责,坚持常规消毒隔离制度。 2.1.2严格洗手制度。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医院感染高达30%。[4]而彻底洗手可以使医院感染下降50%。[5] 2.2加强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教育、培训,提高预防院感管理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流程,强化防护意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结合口腔科诊疗的特点,严格控制院内感染,落实岗位责任制。 2.3加强自我防护和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护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戴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避免接触消毒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回收的物品分类处理、存放、浸泡在指定容器内防止交叉感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集中浸泡锐器盒内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4合理布局,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口腔科在结构设置及环境方面有别于医院其他科室,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定期做好各种监测,减少感染的几率。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相互刺伤,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注意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双方防护。在进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用药物预防处理。 2.5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定期做好各种监测 (1)化学监测:对各种器械包、纱布、棉球等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或3M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用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高压灭菌器每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定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实施;(3)使用的物品严格标明开启时间;(4)质量控制组随时检查、评估,发现问题随时修改并落实,对各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3、小结 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和控制预防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医院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就诊病人抵抗力低下的密集场所,因此,我们要积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撒,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既加强了自身的防护,也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口腔科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要求分类处置,医疗废物可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五大类,应严格区分管理,分类收集,密闭运送。带血的针头或玻璃制品等用后置利器盒内盖紧,用双层黄色塑料袋扎紧,注明标签,有保洁员送往专用垃圾通道处理。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感染性废物置有标志的黄色黑字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每天一次焚烧处理。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在口腔科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都存在着感染控制问题。病毒比细菌、霉菌更易引起临床上的感染。在口腔医学中,病毒交叉感染的最普通方式是通过污染针头的刺伤。一般病毒比细菌对干燥、消毒要敏感,如乙肝病毒在室温下停留在表面上可存活几天,而在同一环境中艾滋病病毒(H IV)只能存活几小时;霉菌一般在干燥、无生命的环境中存活性差;原虫对干燥与消毒剂很敏感。微生物的毒性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个可变因素。据估计,由于针头刺伤,感染HBV携带者的血液, 10% ~30%的人有患乙型肝炎的危险,而感染H IV携带者的污染血,患艾滋病(A IDS)的危险性小于1%。在临床环境中,感染的传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通过污染物。有急性感染的病人通常不会首先寻求口腔临床治疗口腔疾病,而通常是伴有感染前驱症状的病人来到口腔专科接受治疗。口腔临床的感染源大多来自那些尚无明显症状的感染者,他们的血液或唾液可能有传染性。具有疾病传播威胁的致病因子携带者可分为恢复期携带者与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就是个典型例子,临床工作者可能遇到这两种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据统计,在英国开业牙医中,估计在每天就诊病人中有400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美国, 1名牙医每天治疗20个病人,每7个病人中有1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约有10% ~12%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艾滋病的

流行日趋严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 3名牙患者因治疗被1名患A IDS的牙医所感染。因此,在口腔临床工作中,普遍采取预防措施很重要。 口腔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 1 医患传播医生或患者是某种疾病的感染者或病源携带者。国外曾报道许多乙肝患者感染与牙医有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牙医对患者最初传染的发生率为 1 /400~1 /40。而HBsAg阳性的牙医传播危险性更高。 2 诊室环境与空气带菌人群的流动、受污染的器械或材料、治疗台是口腔诊室存在的与交叉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悬浮微粒这一途径传播,而细菌性疾病则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的途径传播。有研究表明,车针或磨石高速运转时产生含有细菌的悬浮微粒在大约1m2 的距离内都有活动,一次治疗完成后治疗台或器具表面、辅助用具、治疗灯把手、头托、座椅扶手以及医生工作服都已受污染,若在空调环境下、通风条件差,许多细菌如军团菌、霉菌等在空调设备里极其迅速地繁殖,易造成交叉感染。 3 口腔综合诊疗椅水、气管道系统造成的污染诊疗中,口腔综合诊疗椅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接受治疗的患者口腔内液体直接进人与治疗器械相连接的诊疗椅水道中,如水枪、汽喷枪、高速涡轮机等。①口腔综合诊疗椅向治疗器械输送水的管道受到污染。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口腔内的细菌,

论口腔科感染途径感染管理

论口腔科感染途径感染管理 摘要 口腔科感染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 项重要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关系到医患人员的健康 , 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做好这项工作不在于医院是否具备高精尖的设备 , 而关键在于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 , 尤其高危科室――口腔科应值得我们大家关注。许多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口腔科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可能通过血液、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到多种微生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口腔科医务人员要了解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以减少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科;感染途径;感染管理

前言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到医生和病人的健康,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这项工作不是医院是否装备精良,关键是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施工,特别是高危部门- 牙科部门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各种牙科仪器,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容易造成污染,加上昂贵的设备,消毒灭菌, 特别是涡轮电话,直头,弯头等复杂结构,更多流明,难度大细菌,涡轮手机在 瞬间停止旋转,鼻子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可导致口腔唾液,血液,微生物等回到 手机手中,微生物可以在车内死亡结束后,材料可以喷洒到另一个病人的嘴里, 导致交叉感染。因此,口腔感染的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病人,患者和患者在口腔治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患者口服治疗出血,伤口易感染,医院感染高风险地区

1口腔科感染的主要途径 口腔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接触传播。正常人口腔含有大量细菌,口腔诊断和治疗环境污染环境,牙科手术很多技术手术都是创伤性手术,因此造成医院感染的机会很大。口腔手术系更多类型的设备,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容易导致污染,消毒杀菌也难,加上鼻子,腔体结构复杂,但也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容易导致口腔唾液,血液,微生物在鼻端的死胡同繁殖,当水雾进入其他患者口腔时再次使用,会引起交叉感染。

口腔院感管理制度汇总

目录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消毒药械的管理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 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后附) 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手工清洗清洗、保养流程(后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制度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 2、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应出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验看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并索取其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持有商的印章。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不得使用。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 6、应有植入物、高值耗材管理制度,购入时索取相关证件,有购入、使用记录,粘贴条形码,并可追溯。 7、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消毒药械的管理 1、医疗机构统一采购消毒剂。 2、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 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定期培训,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方法。 3、配有方便医务人员洗手的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使用皂液或肥皂,皂盒应有良好的滤水功能。 4、医务人员当手部有污染时,应洗手。当不便洗手或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直接接触每个顾客前后;接触患者粘膜、伤口、血液、体液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内(见图A.1)、外(图A.2)、夹(图A.3)、弓(图A.4)、大(图 A.5)、立(图A.6)、腕。

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 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诊疗室、镶复室、拍片中的感染预防管理,清洗消毒间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置,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等,内容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适合本院实际,按照国家标准及时修订。 (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科内各项感染预防措施落实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 (三)口腔诊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基本技能。 (四)诊疗操作时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每治疗一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五)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病人诊疗用的器械、物品按照危险程度分别达到消毒或灭菌,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得用 于病人。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如一次性口腔盘、吸唾器 等)。 (六)诊疗中应预防交叉感染。单人操作时,应注意: 1.治疗中用过的物品应放在盘中,不应随意放置。 2.手部有污染或戴手套时应避免接触治疗台物品。 3.口腔常用的治疗药品分类放置,保持清洁,防止操作中的污染。(七)消毒灭菌物品管理 1. 诊疗室内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定位放置,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用棉签开启有效时间4h;碘酒、酒精瓶一经开启效期为一周;无菌干镊罐开启后效期为4小时。 2.控制照相室拍片过程的交叉污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3.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进行消毒; 4.使用万金灭菌器械,应浸泡40分钟,器械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浓度监测每天一次,根据使用频率更换消毒液最长不得超过7天。 5.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不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不超过2小时。 6.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程序,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储存等工作程序。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先清洗、加酶浸泡、再清洗保养、干燥、注油、灭菌。 7.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一次性器械或耗材如植入耗材、牙周敷料、纸捻、牙胶尖等属高危险性物品,应一次性使用,按无菌物品要求贮存。 9.纸塑包装打开未用的器械,无菌状态保存不超过4h。 八、传染病活动期的患者,如结核、乙肝抗原阳性、HIV感染等禁用超声洁牙机,以免产生的带菌喷雾会造成污染和传播。 九、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器械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和省食品

口腔科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口腔科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2016.9月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T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T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0.3-2009》《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修订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一、医院感染管理总要求 1.各科室均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传染病人或特殊感染病人隔离诊治的消毒隔离制度;全院各临床与医技科室应根据各自所用医疗材料性能制定相应的消毒灭菌措施。 2.各临床与医技科室设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负责,相关人员组成,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记录;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工作会议,记录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落实的情况。 3.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实施规范 4.执行医护人员分级防护制度,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6.执行手卫生制度和实施规范。 7.发生医院内感染及传染病例及时上报疾控处。执行口腔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 8.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二、消毒隔离制度和实施规范 1.工作间应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无异味,环境整洁无杂物堆放,每周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 2.空气消毒:诊疗以其他医疗操作区域每日应通风、空气消毒,确保空气质量达到监测标准。 1)紫外线灯管直接照射:在每日开诊前或工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门诊手术室在手术前后需进行空气消毒。每次照射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80%酒精棉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对紫外线灯管需进行日常监测,记录照射日期、累计时间,并且使用人签名。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需更换新灯管,要注明启用日期。 2)空气净化器应在工作时每日按时开启。 3.诊椅、诊桌、诊床、平车、轮椅、操作台面、治疗车面及各种监护仪器的台面要每日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 4.消毒及无菌物品存放柜应保持清洁,专柜专放,存放物品应按消毒先后顺序摆放;灭菌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有效日期;灭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5.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 6.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须注明开启日期;常用无菌容器(棉球、纱布、器械等)一经打开,需注明开启日期,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时,每日更换灭菌,有条件可以采用小包装。 7.抽出的药液以及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各科使用的双氧水棉球罐及盐水棉球罐、酒精棉球罐,每日更换消毒,棉球要现用现配。 8.持物钳或持物镊与罐容器尺寸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使用中污染应及时更换;干镊子罐每4小时更换灭菌一次。 9.报修医疗器械必须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后方可送修理。 10.进入患者口腔或刺破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必须做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灭菌器械应现用现开启。 11.灭菌器械使用纺织材料和牙科器械盒包装时保存7天;一次性纸袋保存30天;一次性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和一次性纸塑袋保存180天。裸露灭菌及一般容器包装的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灭菌后应立即使用,最长不超

口腔科预防感染措施

口腔科预防感染措施 1.口腔科医师在进行操作时应加强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 2.器械消毒,(或灭菌)的程序按消一洗一消(或灭菌)的程序进行; 3.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钻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片、缝针、牙周刮冶器、洁牙器、敷料、镊子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口镜、开口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4.器械能耐热、耐湿、耐压力的,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不耐热耐温的可用化学灭菌剂,如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所有器械灭菌前须先用普通消毒剂浸泡,并反复冲洗,去除残留的血液和唾液;如用化学灭菌剂,必须定期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5.手机应根据不同品辟、不同制造商的要求而进行灭菌; 6.麻醉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7.口腔修复及正畴治疗中使用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各种修复体及正畸矫正器等,应使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8.X线照相宝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9.在布局上应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10.应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1.用于各种伤口及口腔的污染棉球、纱布切忌乱扔乱放,一律装入黄色污物袋中,密闭转运至医用垃圾处理站处理; 12定期进行诊疗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其他公共设施的消毒与监测,室内安装紫外线灯、三氧消毒机或净化装置,以净化空气,消除病原微生物;诊疗室地面及工作台面每日用消毒剂拖和擦拭; 13口腔门诊患者在诊疗操作前,应使用1%过氧化氢或500mg/L洗必泰漱口,减少口腔内微生物的数量,从而使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减少; 14.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有急性炎症时应先给予抗感染治疗,如免疫功能低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术前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术后根据情况继续用药1一3天,预防心内膜炎等感染发生。 15.医务人员为病人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口罩及帽子。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与设备 (一)设诊疗区、治疗室、清洗室、消毒室、技工室、X线摄片室、侯诊区等,分区无逆流与交叉。 (二)诊疗区域环境整齐,通风良好,诊室独立单间。 (三)有明确的无菌物品、清洁物品贮存柜。器械回收盒、医疗废物包装容器(袋)及锐器盒放置合理。 (四)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池数目与牙椅数目比例为1:1。 (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二、工作人员要求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熟悉医院感染诊断、预防原则、报告程序。 (二)上岗前及工作中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受预防接种。 (三)建立操作标准程序与安全的工作方法。 (四)不得在工作间进食、吸烟或用手触摸眼、口鼻等。 (五)职业暴露防护:诊疗护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 三、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 (一)每日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空气60分钟。 (二)每日治疗前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桌椅及地面,被体液、血液污染时随时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三)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椅子、门窗、地面等,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四、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 (一)口腔诊疗操作遵循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原则。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五)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六)治疗过程中采用避污隔离技术,更换手套,加戴塑料薄膜手套,使用后即弃。 (七)取用调拌材料时,容器内材料不能污染,用无菌器械取出未用完的材料不能回收。

口腔科诊疗中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79811057.html, 口腔科诊疗中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作者:李立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23期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诊疗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分析易感因素与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自身职业防护,从根本上减少甚至避免诊疗中造成的医院感染发生。结论扎实落实感染控制措施,规范诊疗行为,增强无菌观念,做好自身防护,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诊疗;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作者单位:137000吉林省白城医高专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在口腔科的诊疗过程中,医院 感染可发生在多个环节,如患者间、医患间、医护人员自身等,因此,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质量管理,严格诊疗操作规范,保障医疗器械的有效消毒与灭菌,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就口腔诊疗行为中潜在的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口腔诊疗中存在的医院感染易发因素 环境因素口腔诊疗中牙钻高速旋转使患者口腔内的唾液、飞沫、血液,甚至携带着 病原体向空中飞溅,从而造成空气及物品污染。口腔科诊室内的空气污染较重,如易感者接触到携带致病菌的飞沫,极易引发感染。 诊疗器械口腔诊疗器械是重要的潜在的传染疾病的工具。这是因为口腔诊疗器械种 类多,行状异,且多为含腔器械,尤其是高速手机在治疗中进入患者口腔内,机头部位呈现负压状态,使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若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就会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口中,从而造成交叉感染。此外拔牙钳子、牙挺、凿子、根管治疗器械等均可是疾病传播的工具。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是控制感染发生的最主要的环节,医护人员如自我 防护意识淡薄,无菌观念不强,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及他人,操作后又不能正确及时洗手或更换手套,医生的行为及手就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危险媒介。 2口腔感染的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口腔诊疗中产生的雾化微粒,如携带致病菌漂浮在空气中,即可通过 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感染的发生。 接触传播使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医疗器械为不同的患者进行诊疗时;医务人员的手 受到污染而未正确处理时,均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传播。

口腔科感染控制措施

口腔科感染控制措施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威远同心医院 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戴手饰,不留长指甲。 2.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眼镜。 3.每治疗一个病人前后,必须认真用消毒皂液洗手或更换手套。 4.治疗特殊感染病人(丙肝、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等)后,应先用消毒液消毒后浸泡双手1-2分钟,再用流动水清洗干净。 二、环境管理: 1.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通风二次,以使室内空气新鲜。每天空气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2.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桌、治疗椅、窗台、门把,用消毒液拖地。每周大扫除一次。 3.保持流水痰盂清洁,每治疗一个病人后均应冲洗干净,每天下班前用消毒液刷洗。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弯机头涡轮机用75%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擦拭消毒,牙钻头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2.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

拨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3.各种灭菌物品如纱布、棉球、手套等,应按日期顺序分类存放于清洁专柜内,标志清楚(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有效期7-14天。 4.使用一次性口腔专用包,一次性针筒和手套,应分类收集,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5.无菌容器及持物钳(镊)、筒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消毒液液面在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关节轴上2—3 CM处,或浸至持物钳2/3以上。 6.牙科专用药液要注意保护,防止污染,用后盖好瓶盖,用完后加药液前应消毒容器。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7.无法高温高压消毒的器械如牙用扩大针、车针、成形片等应浸泡于2%戊二醛中浸泡10小时以上,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 8.进行穿刺、拔牙或小手术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9.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口腔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找出口腔科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增强防范意识。严格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加强诊室的空气消毒,严格口腔器械的消毒与灭菌,规范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加强教育力度及监控。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保障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结论通过严格执行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口腔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口腔卫生保健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口腔科就诊人数与日俱增。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唾液随时污染诊疗器械、设备及医护人员的手,同时使用洁牙机、牙钻等诊疗器械时,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口腔科存在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1.1医务人员手污染医务人员直接与患者接触,手易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污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操作后医生手HBsAg 污染率可达9.38%[1],如果不及时的洗手或更换手套,医生的手就变成了很好的传播媒介。另外口腔科的医疗器械多有锐利的尖或刃,很容易损伤手指或皮肤,造成感染。 1.2环境污染口腔科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以及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这些因素均可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感染。同时,口腔科患者就诊时间长,次数多,诊室内通风不良,换气不够可致使空气污浊,环境污染加重。 1.3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器械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可以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而且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若清洗不彻底、与口腔中血液、唾液直接接触,污染严重,如水气枪、车针、磨头、手机、吸唾器等器械未进行彻底的灭菌,只是使用了化学消毒剂做了简单的表面消毒,其内部可能残存大量的微生物,再给下1例患者治疗时往往导致交叉感染。另外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消毒液浓度不合适、灭菌不合格、紫外线消毒不规范,都可成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4口腔科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污染口腔科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治疗盘、镊子、口杯、注射器、以及一次性手套等,在防止医院感染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初消毒、分类回收、毁形、运输过程中管理不严,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