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在口腔科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都存在着感染控制问题。病毒比细菌、霉菌更易引起临床上的感染。在口腔医学中,病毒交叉感染的最普通方式是通过污染针头的刺伤。一般病毒比细菌对干燥、消毒要敏感,如乙肝病毒在室温下停留在表面上可存活几天,而在同一环境中艾滋病病毒(H IV)只能存活几小时;霉菌一般在干燥、无生命的环境中存活性差;原虫对干燥与消毒剂很敏感。微生物的毒性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个可变因素。据估计,由于针头刺伤,感染HBV携带者的血液, 10% ~30%的人有患乙型肝炎的危险,而感染H IV携带者的污染血,患艾滋病(A IDS)的危险性小于1%。在临床环境中,感染的传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通过污染物。有急性感染的病人通常不会首先寻求口腔临床治疗口腔疾病,而通常是伴有感染前驱症状的病人来到口腔专科接受治疗。口腔临床的感染源大多来自那些尚无明显症状的感染者,他们的血液或唾液可能有传染性。具有疾病传播威胁的致病因子携带者可分为恢复期携带者与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就是个典型例子,临床工作者可能遇到这两种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据统计,在英国开业牙医中,估计在每天就诊病人中有400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美国, 1名牙医每天治疗20个病人,每7个病人中有1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约有10% ~12%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艾滋病的

流行日趋严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 3名牙患者因治疗被1名患A IDS的牙医所感染。因此,在口腔临床工作中,普遍采取预防措施很重要。

口腔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

1 医患传播医生或患者是某种疾病的感染者或病源携带者。国外曾报道许多乙肝患者感染与牙医有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牙医对患者最初传染的发生率为

1 /400~1 /40。而HBsAg阳性的牙医传播危险性更高。

2 诊室环境与空气带菌人群的流动、受污染的器械或材料、治疗台是口腔诊室存在的与交叉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悬浮微粒这一途径传播,而细菌性疾病则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的途径传播。有研究表明,车针或磨石高速运转时产生含有细菌的悬浮微粒在大约1m2 的距离内都有活动,一次治疗完成后治疗台或器具表面、辅助用具、治疗灯把手、头托、座椅扶手以及医生工作服都已受污染,若在空调环境下、通风条件差,许多细菌如军团菌、霉菌等在空调设备里极其迅速地繁殖,易造成交叉感染。

3 口腔综合诊疗椅水、气管道系统造成的污染诊疗中,口腔综合诊疗椅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接受治疗的患者口腔内液体直接进人与治疗器械相连接的诊疗椅水道中,如水枪、汽喷枪、高速涡轮机等。①口腔综合诊疗椅向治疗器械输送水的管道受到污染。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口腔内的细菌,

通过唾液、眼沟液或血液被回吸到水管内,通过水管进入口腔综合诊疗椅,在停滞的水中生存、繁殖。治疗中被污染的水回吸到水管中,在下一个病人的治疗中水又被排出,造成污染。②口腔高速涡轮手机机头停止转动瞬间形成的负压,可将病人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回吸到手机内部,并经过手机接头进人综合治疗椅的水、气管道系统造成污染,若管道、机头消毒、灭菌不彻底,往往可将上一个病人的口腔污染物排放给下一个病人。有研究表明,在实验中模拟临床操作环境,当涡轮机停止工作时,液体立刻被回吸,而这些被回吸

的污染物需要5~7min才能得到完全排清。

4 口腔诊疗器械造成的传播有关诊疗器械如牙科涡轮手机、牙钳、刮匙、探针、拔髓针及充填器械等受到血液、唾液污染,用后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乙肝、丙肝、H IV等疾病的传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人群中

HBsAg阳性率为20% ~30% , H IV病毒携带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牙科涡轮手机是直接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涡轮手机属于空腔的精密器械,内部部件配合精密,结构复杂,管路细长,有的直径< 1 mm。这种特殊的结构造成传染性致病菌容易隐匿,很难去除和灭菌。而在口腔治疗中手机的使用频繁,几乎要进人每一个患者的口腔,与病人的唾液、血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如果灭菌不彻底,很容易引起交叉感

染。而手机价格昂贵,很难普遍成为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另外,手机高速旋转切割时产生的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气雾和飞沫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

预防感染的措施

预防感染是提供给病人的所有护理中的一个基本方面,不仅可为所有病人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而且由于保护性护理,亦可使感染病人逐渐减少。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级医护人员树立高度重视的思想观念,提高和重视医源性交叉感染在口腔治疗中的危害性,制定和完善防范措施,严格监督和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2 保持综合治疗台的洁净。综合治疗台(包括治疗面板、控制面板、三用气枪及手柄、扶手、助手台、吸痰器接头和漱口盂等)是医、患者接触较频繁和容易受污染的部位,因此必须保持清洁干净,特别是医生、助手在治疗操作中的触摸处均应使用一次性消毒纸或一次性薄膜套进行包扎“隔离”,每个病人治疗后拆除更换;每项治疗计划完成后对漱口盂及附属区均应做一次简易清洁,保持无污水残留。这样,一方面可保持综合治疗台有关用具不受污染,达到控制交叉感染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给患者一个干净清洁的印象,对医护产生信任感,放心接受治疗,这对整个诊疗计划有着积极的影响。

3 操作前做好病人监测工作,尽可能采集一份完整的病

史,将所有就诊者看成是可能的传染病患者,口腔就诊者常常是已经带菌(或病毒)或慢性传染病人。口腔临床的感染源大多来自那些尚无明显症状的感染者,具有疾病传播威胁的致病因子携带者又可分为恢复期携带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乙肝就是典型的例子,口腔临床上有可能传播多种疾病,故做好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牙科治疗椅套上椅套,做到每周更换消毒及随脏随换。传染病人使用后即用0. 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检查及治疗器械做好终末消毒处置,防止交叉感染。

5 注重各种检查、治疗器械的消毒。①牙科器械、车针等微型器械及小手术器械包括剪刀、缝线、针,凡能用高压灭菌的均采用高压灭菌; ②塑料开口器用高效灭菌剂,采用二步消毒法浸泡消毒; ③手机头用微波牙科手机消毒器消毒处理; ④调拌板改为一人一用一消毒。尽量增加每种牙科器械数量,避免重复使用和发生交叉感染。

6 严格洗手制度。每天工作前及每次治疗患者后均用肥皂彻底洗手,然后用1∶200施康消毒小毛巾擦手。为传染病人诊疗时戴手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护、医患间相互传播感染。

7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及管理。使用一次性口腔治疗盒、口杯、一次性胸巾、洁牙用的吸引管,彻底解决了交叉感染。

使用后用1∶200施康消毒液浸泡再集中烧毁。

预感防染的工作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更是医生的责任,其意义是深远的。其工作应是长久不懈的。我们应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得尽量完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及时切断各种传染的传播途径,消除感染源,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隔离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切实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 2.所有就诊病人均使用一次性检查盘。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消毒灭菌物品标识齐全,按要求专柜专区有序存放。 3.使用后诊疗器械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SOP”进行预处理、回收清洗、灭菌流程进行。 4.三用枪、光固化、洁牙机手柄、椅位拉手等使用一次性套子。干罐持物钳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台面治疗巾每日更换,预污染随时更换。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6.高速手机部件、低速手机部件:每次使用后要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内腔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然后由供应室统一收集处置。 7.消毒浸泡液管理:全部消毒、灭菌浸泡液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定期更换,每天监测消毒液浓度,每个容器均要贴上消毒液名称、浓度、有效使用时间,并设立登记本,对每次更换时间、每天监测所得消毒液的浓度、每次浸泡物品的起始时间均要进行登记。 8、修复科、正畸使用的印模托盘每次使用后清洁处理,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60分钟消毒后清水清洗、干燥。金属托盘实行高压蒸汽灭菌。

9.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清洁,每天进行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针对气、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以及用后的器械粘有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是细菌繁殖的重要培养基的原因。要求护士要及时回收医生使用后的器械,密闭存放送供应室统一处理,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并登记。地面、物面每天清洁打扫、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10.防护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在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时,医生必须戴手套。诊治每例病人前须洗手和更换新手套,医生在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防护镜,在操作时被液体污染或沾湿时立即更换,防护镜则先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毛巾擦净,再用清洁剂洗涤。 11.严格做好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等长效管理。 12.加强监控: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口腔科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项目的微生物监测,如:空气、物表、无菌物品、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每半年一次,高压消毒灭菌效监测:化学监测每包每锅,生物监测每周一次,以及随时检查无菌操作的执行情况,并将监测、检查结果及时向科室进行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整改措施达到持续改进。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清洗、消毒室。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从事口腔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三)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四)每间诊室、清洗消毒室必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等,医务人员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佩戴防护镜。 (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手机、车针、扩大针、牙钳、解剖刀、挺子、骨凿、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根管器械、银汞充填器等)、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

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混汞机、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控制照相室拍片过程的交叉污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备用或使用避污袋一次性使用;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使用中效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6、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瓶装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7、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 8、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六)配备器械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的器械清洗池、超声清洗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或干热灭菌器。有条件的可配备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剂、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七)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程序,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先清洗、加酶浸泡、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特殊污染器械(炭

2015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试题(医疗组)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4、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2、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报告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5、医疗废物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6、免冲洗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7、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8、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单间)安置,不能单间时,应将同一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9、伤口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10、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染疾病病人的直接诊疗工作,如必须参加,应(戴双层手套)。 三、单选题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2、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 A.住院病人 B.门诊病人 C.病人家属 D.探视者。 4、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门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0个

门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求: (一)、工作人员衣帽整齐,给患者检查及操作前后洗手。 (二)、无菌操作戴口罩,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三)、普通患者和特殊感染患者分室就诊。 二、清洁处理和空气消毒 (一)、坚持每日的卫生清洁和每周大扫除制度,每日开窗通风。 (二)、每日擦拭诊断床、更换床单和枕套。 (三)、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 三、医疗废物处置: (一)、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口杯、手套、床单等用后放入黄色塑料袋,集中回收。 (二)、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棉棒、橡胶手套、棉球放入黄色塑料袋,针头、刀片、镊子等锐器放入锐器盒内,加药后的玻璃安瓿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集中回收。 (三)、与回收人员做好交接登记。 四、专科特殊消毒隔离制度 (一)、妇产科 1.患者用后的检查床垫和漏斗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洗一次,检查患者用一次性手套,窥器一人一用一灭菌。 2.检查阴道出血患者需戴无菌手套,外阴用%碘伏棉球消毒后进行内诊。 (二)、眼科 有流行性结膜炎时设专病诊室,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眼压计用后消毒。

(三)、甲状腺科: 协助患者服药时,用后的手套、试管等放入黄色塑料袋内,集中回收处置。 (四)、疼痛科: 用注射器抽吸三氧前用碘伏棉签消毒连接处,预防感染。 五、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急诊科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 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1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每季度空气培养一次。 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六、呼吸机管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使用中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七、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液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配制方法,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八、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

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洗手:医务人员洗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2.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海大等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填空题:(每题5分)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无菌物品按依次放入专柜,逾期应重新。 2.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 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4. 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或者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好工作。 5. 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或者。 6.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7. 医疗废物分,,,, 应当执行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8. 碘酒、乙醇应保存,容器每周灭菌更换次,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打开超过 小时不能再用。未用完的内容物应。抽出的药液超过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小时不得使用。 五、简答题(4题) 2、简述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操作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 手或者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应一人一用一更换并洗手或手消毒。 3、有哪些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答: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诊疗器械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标准预防 一、基本原则 1.认定所有液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液体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能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安置患者时应考虑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认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染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品,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八、安全注射 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 九、呼吸防护 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来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区病毒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5-12-23T10:48:39.8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0期供稿作者:王亚明 [导读]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口腔科诊疗工作实施严格标准化预防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陇西 748100 【摘要】对口腔科诊疗工作实施严格标准化预防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严格执行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控制口腔医院感染是预防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口腔医院医务人员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其传播途径,从而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 1、口腔医院感染的特点 1.1口腔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 在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没有对污染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足够的无菌操作观念,缺乏足够的消毒隔离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与临床医生相对比,护理人员对于感染的防控意识更加强,而与医技人员相对比,临床医生具有更加强的感染控制防范意识,缺乏防范感染意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带着手套直接触摸公共物品,没有及时更换工作服以及没有谨慎处理医疗污染物品等等。 1.2口腔疾病患者传染病具有复杂性 在口腔疾病患者中,其患有传染病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极高,该疾病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此外艾滋病的感染传播情况也逐渐严重化。现在在我国口腔疾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难以完全掌握患者的传染疾病情况,同时随着亿元流动性的增大,复诊次数的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1.3空气传播感染因素的存在 在医院内,口腔科本身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也更加多,病原菌比较集中,空气传播感染也成为医院感染的一大原因。即使定期进行消毒,但是一旦消毒停止,空气的污染物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随着口腔治疗器械的运转和使用,大量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药物产生,进入空气中,尤其在治疗台周围更是造成严重的污染。 1.4医务人员通过手来传播污染物 在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容易被患者的分泌物污染,虽然穿上工作服和带上医疗手套,但是手套本身也存在微小的空隙,而且质料比较薄,容易发生破损,因此容易导致医生的手和污染物直接有所接触。同时,口腔治疗中需要进行比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如果医务人员的手接触过污染物,容易导致病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 1.5口腔治疗器械没有做好消毒灭菌的措施 在口腔治疗器械中,主要是含腔器械,对这些医疗器械进行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某些结构精密、外层具有金属外壳严密封闭的仪器,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细菌容易粘附在这些医疗器械上,对于医疗器械内部死角难以进行彻底的清洗,一旦再次使用,容易在另一为患者的口腔内发生交叉感染。在这个过程中,口腔诊疗器的管道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回吸,微生物在管道内难以得到彻底的清除,随着污染物的积累,管道容易受到慢性持续性的污染。 2、口腔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1重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参与人员主要包括了在职员工、实习生以及卫生保洁人员,对这类人员进行培训,主要的内容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写消毒技能操作有关,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充分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的知识以及个人防护的有效措施等。 2.2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在医院管理层的角度上,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必须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予以建立和完善,要求口腔医务人员和其他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制度,促使口腔科医院感染防范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制度化,操作更加常规化,从而为患者安全诊疗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促使医疗质量的提高,减少医院性感染的发生。 2.3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针对患有慢性传染病患者,难以仅仅通过简单的门诊或者口腔检查来确定,因此应当对每一位患者都必须进行单独的治疗,在诊疗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范来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每一位患者在诊疗之前,应当使用过氧化氢来进行口漱,对于人流量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持一人一诊,及时做好消毒的工作。 2.4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和患者的血液唾液有直接的接触,也容易被诊疗器械所伤,因此发生感染的机会也会更加大。因此,针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体检,对乙肝阴性者进行接种疫苗防范乙肝感染。在治疗操作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穿上工作服,戴上护目镜,戴上医疗手套,要求患者意外的人员远离诊疗区域,最大程度的减少空气污染传播的发生,并且可以借助强力吸引器来对飞溅物进行吸取,避免飞溅物进入空气中的机会。 2.5医务人员必须注重个人卫生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手是导致口腔感染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吸收,使用消毒液对手进行认真的搓洗,必须使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使用无菌纸巾进行擦干。戴手套的医务人员应当对每一位患者都更换一副新手套。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在操作开始前合理评估患者的病情,诊疗物品应当进行妥当的处理,戴着手套避免随意触摸公共物品等,如果需要在治疗的过程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完美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 2、无菌操作: 3、飞沫传播: 4、隔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医疗废物的分类为:()、()()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开启的各种溶酶超过()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3、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cm的柜内,过期物品应()灭菌。 4、新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 )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6、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7、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不得使用。 8、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消毒剂。 9、()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普通集尿袋为()。 11、能够扎(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锐器物称为()。 12、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12、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就立即()。

13三种隔离标示中,蓝色表示()隔离,黄色表示()隔离,粉红色表示()隔离。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 48小时; E、72小时。 3、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4、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5、终末消毒是指:()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五、回答题:20分。 1、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分 2、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0分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在口腔科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都存在着感染控制问题。病毒比细菌、霉菌更易引起临床上的感染。在口腔医学中,病毒交叉感染的最普通方式是通过污染针头的刺伤。一般病毒比细菌对干燥、消毒要敏感,如乙肝病毒在室温下停留在表面上可存活几天,而在同一环境中艾滋病病毒(H IV)只能存活几小时;霉菌一般在干燥、无生命的环境中存活性差;原虫对干燥与消毒剂很敏感。微生物的毒性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个可变因素。据估计,由于针头刺伤,感染HBV携带者的血液, 10% ~30%的人有患乙型肝炎的危险,而感染H IV携带者的污染血,患艾滋病(A IDS)的危险性小于1%。在临床环境中,感染的传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通过污染物。有急性感染的病人通常不会首先寻求口腔临床治疗口腔疾病,而通常是伴有感染前驱症状的病人来到口腔专科接受治疗。口腔临床的感染源大多来自那些尚无明显症状的感染者,他们的血液或唾液可能有传染性。具有疾病传播威胁的致病因子携带者可分为恢复期携带者与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就是个典型例子,临床工作者可能遇到这两种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据统计,在英国开业牙医中,估计在每天就诊病人中有400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美国, 1名牙医每天治疗20个病人,每7个病人中有1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约有10% ~12%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艾滋病的

流行日趋严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 3名牙患者因治疗被1名患A IDS的牙医所感染。因此,在口腔临床工作中,普遍采取预防措施很重要。 口腔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 1 医患传播医生或患者是某种疾病的感染者或病源携带者。国外曾报道许多乙肝患者感染与牙医有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牙医对患者最初传染的发生率为 1 /400~1 /40。而HBsAg阳性的牙医传播危险性更高。 2 诊室环境与空气带菌人群的流动、受污染的器械或材料、治疗台是口腔诊室存在的与交叉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悬浮微粒这一途径传播,而细菌性疾病则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的途径传播。有研究表明,车针或磨石高速运转时产生含有细菌的悬浮微粒在大约1m2 的距离内都有活动,一次治疗完成后治疗台或器具表面、辅助用具、治疗灯把手、头托、座椅扶手以及医生工作服都已受污染,若在空调环境下、通风条件差,许多细菌如军团菌、霉菌等在空调设备里极其迅速地繁殖,易造成交叉感染。 3 口腔综合诊疗椅水、气管道系统造成的污染诊疗中,口腔综合诊疗椅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接受治疗的患者口腔内液体直接进人与治疗器械相连接的诊疗椅水道中,如水枪、汽喷枪、高速涡轮机等。①口腔综合诊疗椅向治疗器械输送水的管道受到污染。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口腔内的细菌,

口腔科医院感染试题

2015 口腔科医院感染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 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 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2、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手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前必须达到消毒。_ 3、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____ 4、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 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5、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6、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对 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 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8、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 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 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9、一次性使用的碘类、酒精等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使用的时间w !周。 10、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1、外源性感染以称为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_ 从其它住院病人、工作人员或陪护家属获得的感染 12、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清洁、辿 _、灭菌和隔离技术。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答: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 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 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防保科。 2、简述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几类及比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内活动室:每天1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1次。 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 /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次拖地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2、处置室配置: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特制定我院医院感染隔离 与预防控制措施。 一、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在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主要用于预防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 PDR-AB艰难梭菌)等的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要求如下: 1、应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5、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脱手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11、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论口腔科感染途径感染管理

论口腔科感染途径感染管理 摘要 口腔科感染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 项重要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关系到医患人员的健康 , 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做好这项工作不在于医院是否具备高精尖的设备 , 而关键在于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 , 尤其高危科室――口腔科应值得我们大家关注。许多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口腔科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可能通过血液、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到多种微生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口腔科医务人员要了解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以减少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科;感染途径;感染管理

前言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到医生和病人的健康,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这项工作不是医院是否装备精良,关键是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施工,特别是高危部门- 牙科部门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各种牙科仪器,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容易造成污染,加上昂贵的设备,消毒灭菌, 特别是涡轮电话,直头,弯头等复杂结构,更多流明,难度大细菌,涡轮手机在 瞬间停止旋转,鼻子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可导致口腔唾液,血液,微生物等回到 手机手中,微生物可以在车内死亡结束后,材料可以喷洒到另一个病人的嘴里, 导致交叉感染。因此,口腔感染的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病人,患者和患者在口腔治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患者口服治疗出血,伤口易感染,医院感染高风险地区

1口腔科感染的主要途径 口腔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接触传播。正常人口腔含有大量细菌,口腔诊断和治疗环境污染环境,牙科手术很多技术手术都是创伤性手术,因此造成医院感染的机会很大。口腔手术系更多类型的设备,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容易导致污染,消毒杀菌也难,加上鼻子,腔体结构复杂,但也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容易导致口腔唾液,血液,微生物在鼻端的死胡同繁殖,当水雾进入其他患者口腔时再次使用,会引起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一)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二)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保护。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 飞沫隔离。 (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1、接触隔离: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 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空气隔离: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 础上,还应采取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3、飞沫隔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 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应脱掉,每周更换清 洗一次,污染严重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及时更换。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去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 2、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医护人员应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4、卫生员使用的清洁工具与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5、各科室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室内环境及桌椅、门把手、诊查桌、工作台等用清洁抹布擦拭或消毒剂擦拭。地面每天拖擦1-2次,遇污染要随时消毒。 6、病房内要保持卫生整洁,空气新鲜,医院各科不得有蟑螂、苍蝇、蚊子、老鼠等有害动物。 7、严格执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化验室污水、传染病患者排泄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医院要有污水净化措施,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 8、非洁净区域(如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每天2次空气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有记录,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要求做细菌培养。 9、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0、传染病患者污染的环境、家具、用品、被服、餐具、便器等必须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其排泄物、呕吐物、引流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倒入下水道。 11、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装黑色袋,医疗废物装黄色袋,分类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