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实是三句话:第一句是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第二句是抱怨其实是诅咒,第三句是父母开始转念,孩子就开始转变。总的来说就是:父母不焦虑,孩子出成绩,“学渣”即使到了高三也可以变身学霸。

10:19:00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19:00

我不敢说是专家,虽然工作的内容是专门研究家庭教育,但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在教育孩子上磕磕碰碰摸索着走过来的一个普通的妈妈。其实家庭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功课,只有当孩子进入职场,会做人做事了,进入恋爱婚姻,会相处亲密关系、会做父母了,我们才敢说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可以及格了。

我尽管上的是师范大学,当过中学老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但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流了很多的眼泪,焦虑过很长时间,深感做一个合格的母亲真的不容易,真的不是一件可以无师自通的事,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需要练习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就是希望我曾经的痛苦能成为你们的帮助。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19:11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实是三句话:第一句是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第二句是抱怨其实是诅咒,第三句是父母开始转念,孩子就开始转变。总的来说就是:父母不焦虑,孩子出成绩,“学渣”即使到了高三也可以变身学霸。

【小学】嘉宾中大芋2016-4-8 10:19:41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19:55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女儿小时候一直是个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孩子,烦恼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的,因为班里大多数孩子都在上课外班,像她这样就靠课上学习的孩子慢慢感到吃力了,也慢慢体会到学习成绩关乎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笑容没那么多了,小学毕业前夕居然会担心地问:“妈妈,我有学上吗?”初中的逆反期,学业大幅下滑,最后考上的是第八志愿的高中,如果我们报志愿再乐观一些,就可能没有普高上了。拿到成绩那天她伤心地哭了一场,说实话,那时我的心情很沮丧,也很失望,觉得她三年后能上个本科就不错了。

现在回想起来,女儿上初中那三年,是我管得最多,最费心,也最痛苦的三年,情绪关键词基本就是忧虑,抱怨,纠结。那时的我不明白,既然没有人能用忧虑使寿数增加一刻,谁又能用忧虑使孩子的分数增加一分呢?我不明白抱怨其实相当于诅咒,不明白纠结的后果只能是痛苦,只能是亲子关系越来越恶性循环。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20:32

假如可以无条件满足你对于孩子的三个愿望,你会许什么愿?

请各位家长先回答一个问题:不管你的孩子现在是几岁,也不管他目前的状况如何,假如,假如上帝可以无条件满足你对于孩子的三个愿望,你会怎么许愿?

给大家讲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一对喜欢互相抱怨的老夫妻,临近过年却什么吃的都没有,路过的神仙听到他们吵架,就说可以满足他们的三个愿望,老头子说真希望我们有根大香肠,结果桌上立刻出现了一根香喷喷的大香肠!老太婆非常生气地数落道:“你这个愚蠢的老头子!你就这么点可怜的愿望吗?恨不得这香肠长到你鼻子上才好!”当然,这也是一个愿望,香肠果然长到了老头子的鼻子上,而且怎么拔也拔不下来。一番折腾以后,老太婆和老头子一起喊道:“让这根倒霉的香肠见鬼去吧!”于是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个愿望。

从我得到的愿望统计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位对孩子的愿望,第一高频词是健康,然后是平安,是自信,是快乐,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父母的愿望清单里,没有考试分数,没有成绩排名,没有学历!没有那根大香肠!说明我们不是鼠目寸光的父母,不是只盯着孩子眼下的分数和成绩的愚蠢的父母,不是白白浪费了上帝本来就预备给孩子的祝福的父母!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要分享的第一句话“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和第二句话“抱怨其实是诅咒”了。当我们不满意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孩子的分数和成绩的时候,很难不焦虑、不抱怨、不生气,而这些负面心态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因为孩子天生就会观颜、察色、听音、读心,像雷达一样接受父母内心真实的信息,咱们的焦虑、抱怨和生气就会转化为一种不被信任、不被欣赏、不被肯定的压力。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21:00

接纳、相信和祝福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女儿上高一时,报社安排我上新闻版的夜班,下午4点上班,有时候半夜下班,有时候天亮前下班。生活规律和孩子正好反过来,时间和精力也不够用了。这下子我这个管控型的母亲不得不放手了,不得不努力把原来每天的忧虑、纠结和抱怨,变成对孩子的接纳、相信和祝福。

接纳她,不管她成绩好不好都是我的女儿,不管这世界如何评价她都是我最亲的宝贝;相信她,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想学习好,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相信孩子会力尽所能;祝福她,把担心抱怨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盼着孩子好”的正面情绪,相信孩子是上帝所赐的产业,只是借着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父母,我们只能尽做父母的本分,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10:21:19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21:19

父母开始转念,孩子就开始转变

当我开始转念的时候,孩子慢慢地发生了转变。虽然离我心目中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还很远:高一时她竞聘上了杂志社社长,成天忙着编杂志,直到高三别的同学都放弃了她还在坚持;高二忙着拍微电影,担任张罗拍摄场地、摄影器材、道具、演员等杂事的制片……在我看来,这不都是玩儿吗?跟高考有关系吗?能帮助你上大学吗?到了高三,人家在书桌上贴了一张标语:高考,我要发飙了!我心想,别人苦学了11年,你才开始发飙,行吗?

不管行不行,我都不得不完全放下焦虑,让孩子为自己负责。那段时间我的同事陈中原老师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儿子高中时是上清华的苗子,高二时发起全国中学生网页设计大赛,整整一年沉迷其中。校长教务主任和班主任急了,一起来找家长,希望大家一起做孩子的工作。陈中原老师说:“孩子可以有考上清华的体验,也可以有考不上清华的体验;可以有一次就考上大学的体验,也可以有考几次才考上大学的体验。上清华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路,他自己坚持要做的事情,我支持他!” 后来陈老师的儿子果然没有考上清华,但他在高二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现在从事IT行业,干得非常得心应手。

就像两个人合力抬一桶水,初中的时候我不停地提醒她要走稳、水面要平、要留心脚下,结果水桶离我越来越近,学习仿佛成了我的事情,她好像是为我学的;现在我不问了,水桶慢慢地滑到她那边,逐渐成了她自己的事情。包括后来当她宁可放弃10分的高考加分也要报考外地的大学时,我明知很可惜也支持她;当她决定离开北京去台湾上大学时,我心里明明不舍也支持她,因为我想起了我对上帝要的三个愿望:我希望她善良正直、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只要能成为这样的人,到哪里上大学都一样。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21:49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爱和尊重比物质付出更重要

那么高中三年我这个当妈的管什么呢?每天晚上11点必须睡觉,写不完作业到点也必须关灯;每天早上要吃丰盛的早餐,有水果蔬菜、肉蛋奶和坚果,吃得好才有能量上一天的课;每天分担家务劳动,三间屋子每天扫地、拖地,每天遛狗,高考前一天也不例外;从洗手间洗漱出来要把地上掉的头发绕起来,用过的洗手台要清理干净,睡觉前头发要吹干……一句话:只管生活不管学习,考上什么大学是她的责任,她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的责任。

她在母亲节时给我寄来的明信片上写着,“谢谢您充分尊重我的选择,让我考来这里,我一个人来台北真的长大了许多,也在学着管理时间和钱,努力变成您一样优秀能干的人……”她的话让我知道,孩子感谢的不是父母物质上的付出,而是对她充分的尊重。这尊重流露出的信任,让她有力量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让她有信心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她的话让我知道,家庭教育就是人生的起跑线,父母的爱和尊重才是孩子心底最渴望的起跑线。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22:31

家长们要尽快转变心态,未来的竞争力已经不只是知识

我真心希望现在的家长们不要等到孩子上了高中才开始转变心态,也希望不要被“成绩不理想就是学渣”这样的谎言所蒙蔽。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是竞争力,对知识的好奇、渴望和学习能力才是竞争力。咱们的孩子未来面临的职业环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幸福与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核心。

希望家长们尤其不要把眼光盯在知识学习上,每一年都有25%的知识被淘汰,未来的主人翁第一要有感性的思考力,第二要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不管是否成功都能幸福。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的主人翁需要有6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会玩、能找到意义感。也就是说,未来的成功人士,不是会走路的书架,而是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的人。

【大学】襄陽五中17理飞2016-4-8 10:23:17

孩子逆袭靠什么?最终靠的是家长心态的改变

举个例子,在节假日的时候,很多人会在回家的路上,目的地明确后,高铁可以到家,飞机也可以到家,买不到票的人,拼车也能到家,还有农民工弟兄们摩托大军一路奔波也能到家。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当然高铁和飞机舒服啦,当然的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更容易幸福啦!我想说的是,不一定!你不能代替你的孩子,不同的走法有不同的风景,关键是他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这个能力的获得,需要父母完全的接纳、充分地信任和恒久地祝福。最后,再次和大家共勉: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不要抱怨,因为抱怨其实是诅咒,当你开始转念的时候,你的孩子就开始转变了。

请家长们记得对孩子的愿望,健康,平安,自信,快乐,荣神益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最好的自己…

10:25:24

【高中】襄州一中16理蓝2016-4-8 10:25:24

感谢分享!

10:28:35

身教重于言行 父母的四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父母通常就会 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在教给孩子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知识以外,还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作为父母的我们,家庭教育是第一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刻而持久,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情绪的表达与改变 儿童喜欢模仿大人话语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的方式,常常会在无形中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焦虑和挫败。如果父母用偏激的言语和情绪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孩子看到之后也会往偏激的方向转化。如果父母心烦意乱,况且用激怒的方式来发泄情绪,这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创伤,日后孩子有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来面对遇到的问题。如果父母时常表露出颓废的情绪,孩子在感受到这些情绪波动后,自然也会跟着躁动不安,甚至踌躇颓靡。所以,教育孩子需从自身做起,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

到,一旦让孩子看到,应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以后会改进的。 父母个性开朗,孩子自然也会开朗起来,若父母个性消沉,孩子也会在压抑的状态下变得颓靡。所以,父母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个性以及为人处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明显的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若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彼此冷漠,孩子得不到关爱就会缺少安全感,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那纯真、活泼的天性受到压抑,使他们情绪低落、苦闷、无所适丛,精神上遭受折磨,饮食、睡眠、学习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而且会使幼儿形成懒惰,脾气暴躁等不良的性格,那样的家庭会让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得不到发展。因此,在一个家庭中,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发生任何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知道他想要什么,做什么,和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

《一本书看懂孩子的世界》读后感

《一本书看懂孩子的世界》读后感 《一本书看懂孩子的世界》这本书是一位妈妈育儿经验的分享,书中写着:幸福是一种心态,快乐是一种意境,走近孩子更是一种最直接的亲子接触和交流,所以,我心里一直在说,并且一直在做‘宝贝,妈妈会用心陪着你,和你一起长大。’ 这本书分享宝宝成长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和爸爸妈妈应对的经验,第一章中“孩子的话”作者告诉我们,孩子的话我们要当真,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他们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无所不能的,所以每天发生了有趣或者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他们会不厌其烦地渴望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愿、情绪、感受以及需求,他们强烈地渴望着能将自己见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第一时间与爸爸妈妈分享。可是大人们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吗?孩子两岁半后就能通过简单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受。这个阶段,孩子的表达欲望很强,不管身边有没有人跟他抢话题,他都像充足了电的小马达一样有种争先恐后的精神。也许,有时可能在一瞬间,由于父母不经心的粗心,没有及时分享到孩子的经历,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不小心忽略了孩子惊喜的心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声,珍惜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并且

我们要学会婴儿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当孩子每天在我们身边如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快乐的说话时,我们要学会感谢孩子善意的语言,孩子话更是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很多现象,更能照见父母的不足与缺点,所以平时我们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话!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在他们一两岁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大,有时他们会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第二章的“孩子的画”中作者就提到:‘即使在你眼里只是毫无意义的曲线和圆点,也有他自己的道理。’所以作为父母,不管在孩子的哪个阶段,都要学会保持一种温和的态度来观察他涂鸦的过程,用“童眼”去看他们的“童画”,用赞许与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画,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去了解这个世界。当然,在与宝宝讨论如何画画时,是需要一点儿技巧的。如果你一味的问他:“你画的是什么?是猫吗,还是狗?怎么四不像?书上不是这样画的啊?”相信哪个宝宝都会不高兴的,自己最拿书的小画被最亲的人否定的一无是处,他能没有抵触情绪吗?又比如,你买回一些简笔画、卡通书堆在他面前说:“你看这只小狗多可爱,比着画哦!”然后在一边指手划脚的,干预他的“原创”思想深度打扰他愉快创造的积极性,你觉得他会高兴吗?所以,我们应该赶快脱离照搬照抄,放开孩子的手脚,带他走进生

情绪对父母孩子的影响

情绪对父母和孩子的影响 您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你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好?”“我多不容易呀,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要求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有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吗?我们在除了要求孩子外,能不能换个角度,和孩子换位思考呢?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问题,产生情绪的时候,会不会对我们的孩子造成影响呢?我们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对待呢? 听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叛逆,不听话,没办法沟通,其实孩子是没有叛逆期的,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他的认知能力都不一样,一段时期会有情绪波动,特别是敏感期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态度会很敏感,父母不好的情绪会他紧张,忐忑,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所以才会出现有些孩子会特意讨好家长的现象,也会出现沉默不和家长沟通的现象,甚至是对任何事情消极冷漠的态度,这些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陪伴孩子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要以鼓励和赞美为主,但鼓励和赞美是要有针对性的,要真诚,要结合孩子真实情况。比如:孩子碗洗的不干净,我们可以说今天比昨天洗的干净呀,相信你明天一定洗的比今天还要干净,加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鼓励和赞美出来的,比如:爱因斯坦。如果我们的孩子因为某些事情不开心,我们可以

通过肢体动作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然后说出孩子当下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了解他的。比如:怎么看起来你很伤心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和妈妈说说!和孩子产生链接,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的引导,不批判,不责备,不嘲笑,让孩子感受到他的重要和父母的关心。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孩子学习和做事的主动性。 我们做父母在工作中,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一定不要把情绪带到孩子身上,甚至是发泄到孩子身上,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等自己情绪稳定后再和孩子沟通交流,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的出气筒。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就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吧!

我想对妈妈说说心里话作文

我想对妈妈说说心里话作文 “妈妈”是天下最神圣的称呼。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想对妈妈说说心里话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我想对妈妈说说心里话(一) 妈妈,今天是你的节日,也是全天下妇女的节日,在这里我祝妈妈您节日快乐! 妈妈我有好的心里话想和您说说,也许我长大了脾气也大了也不是那样的听话了,懂事了,也开始学会顶嘴了,可是妈妈您做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了吗?天天对我的学习不管不问,不理不睬,只顾我的姐姐,有的时候我心里会委屈有许多的话也是不敢当面对你说只有深深的埋在心里,有的时候自己会常常的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不敢对你和爸爸说,因为我不想再让你肩上的担子再重了,我知道你累了,累了。每天早上你都会睡到七点早上我早早的起来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我怕把你吵醒,只有自己煮点方便面自己对付对付,你告诉过我方便面吃多了不好,可是你又不起来我又不会弄别的,只有天天吃方便面,昨天我和奶奶去上医院检查出了我有胃溃疡我不敢和你说,我怕你担心我。我感冒的时候你从来不担心我,只是说吃点药就好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挺过来了,没有打针吃药。你又要走了这也许是你在中国的最后一个三八妇女节了。

妈妈我不是在向你提意见我只是想让你做个全职太太和一个全职妈妈。 妈妈女儿祝您节日快乐。 我想对妈妈说说心里话(二) 妈妈,一直以来,都是您给予我的关心和照顾,给我希望。而我却从来也没有跟您说过一声“谢谢!”,反而是三番四次的顶撞您,这让我感到惭愧万分。 从小的我,就一点儿也不努力,很多事情都不如其他小朋友做得好。可您却从没有怪罪于我;例如,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写字速度要比其他小朋友的慢上好几倍,字也不如其他小朋友写得工整、规范。记得有一次,老师教小朋友们写“乚”,老师脱口而出的“竖弯钩”,可我不认真听,就把它当成了阿拉伯数字的“5”字,而且还自作聪明的把上边的那一小横改为了一小钩,然后东添西添的放到了“5”的尾巴上。当时,我只见老师不声不响地看着我,似乎要对我大发雷霆。从老师的眼睛里,我似乎看到了一句话:一个不努力、不争取时间、动作又慢条斯理的学生,你就像一堆没用的垃圾!看着老师的眼神,又留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我心虚的低下了头。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您,当时,我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没想到,您不但没有责骂我,还用和蔼的语言来安慰我,那时,我真的感到很欣慰、很幸福。

读《读懂孩子》有感

读《读懂孩子》有感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张洪亮 最近,阅读了的《读懂孩子》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大多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分析孩子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导孩子的路标。 说到《读懂孩子》这本书之前,我突然想起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和我们说“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又譬如一些书上说有些孩子能在很吵闹的环境中专心的看书,在还是小孩子时我也尝试去排除周围的干扰,但事实我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成功。当时我认为我就是一个天生容易被干扰的人,我也因没这种能力,烦恼了很久。以上是我童年的一些有趣回忆,但确实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假如有时光机,我应该把《读懂孩子》这本书带回去给我小学的老师看看,书中有一个篇幅讨论了孩子“注意”的问题。首先我并不否认世界上有超强专注力的人存在,但那绝对是个例,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即使是我们成人也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孩子呢?很显然要求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因为3-6岁儿童的“注意”还主要是“无意注意”,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是如此,我们不能违背幼儿生长过程中心理特点,至于那些美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是苦了孩子累了自己。但是通关观察,班上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一些孩子能比较容易专注完成一件事,而有些孩子需要不断的去提醒,这个存在个体差异,但我们也不能否定环境因素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去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而去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很专心的看书,到吃饭时间了,家长通常会觉得吃饭比较重要,就会打断他,其实这样做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去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而去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很专心的看书,到吃饭时间了,家长通常会觉得吃饭比较重要,就会打断他,其实这样做对幼儿的专注力有很大影响。专家建议孩子在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时,应该让他做完,其他事情可以稍微推迟。同时我们在一些活动中还需要提供利于专注的环境,让幼儿进行活动,我发现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时,开始时非常专注,但是当教室里老师开始谈论时,孩子们也开始分心。由以上两点可见环境因素同样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写给妈妈的心里话

写给妈妈的心里话 2017-05-07dearmather,您好!从小到大,我基本上没有和您有一个单独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这是第一次给您写信,有一些激动与害羞,借着这封信我向您吐露XX年来的我的心声。 我从小就是让您特别担忧与操心的一个孩子,小学时不懂您的心意,只知道教您生气伤心。 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这是百份之百的实话),因为老师对我就好像放弃了一样,我有时说出的想法被老师驳回,还说我一天到晚想一些不正当的,而我也不想接受同学那种藐视的奇怪眼光,为了发泄,一天没事就看漫画,故事集。 而我不愿意告诉您,是害怕您向着老师,说我错了,或许是因为这样,你对我临近考试还不认真感到很生气,而我则是因为您不体谅我十分愤怒,于是,那段时间就成了您我的战争专场”,在那段时间里,我记得最深的一次是我放字条的那一次,那是我一时冲动,请您原谅我。 原谅我这个不懂事的女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妈,我对您的感激之情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很感谢你,您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第一名,但是,妈妈,我想对您说一些我心里的真心话。 您在朋友的眼中或许是一个仗义守信,诚恳待人的朋友,但是,

在我们小孩的眼里,你却是一个不守信用,还特别不讲理的人。 不守信用是因为你答应过我们的事从来没有做到过,就像二姐说的,你总是欺骗我们,假如你认为孩子被欺骗是无所谓的,那您就错了,你的每次欺骗我们的行为总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影响。 这是你们大人的普遍思想,都认为孩子不懂事,只是您们却没有发现我们正在悄然长大,我们已经知道了受伤的滋味了,所以请您对我们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您的满不讲理是因为你认为成绩高于一切,包括我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我们知道学习,只不过我们想学习得更有创意,更快乐,所以,请您不要一天都在念叨,还有,请您对我们更有耐心,让我们有时间证明我们长大了。 话就止了,妈妈,无论您看见这封信是什么表情,我都永远是你最亲的女儿。 iloveyou祝:万事如意母亲节快乐!你的女儿:陈薪宇(文文)XX。 5。 3

父母自身坏习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自身坏习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所有的一切都将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父母在日常中可能存在不少不良习惯,看清楚这些坏习惯,别让它们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生。 一、父母可能影响孩子的20个坏习惯 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家长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2、不回避 结婚多年,父母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父母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3、太“大方” 家长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父母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4、不关心 每天家长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父母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家你答案”。于是,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5、不认错

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家长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家长想:父母言行要前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父母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6、爱抱怨 朋友爽约,家长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家长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父母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家长给他讲故事,可家长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父母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8、爱争执 家长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家长的前面,家长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9、撒谎、推托 家长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家长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家长一直很忙,后来家长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家长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10、说配偶坏话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家长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家长对孩子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我们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读书笔记

心理学读书笔记之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在天涯论坛中,关于这个话题,有个网友的评论十分震撼。 网友“繁华成落叶”说: 我也一直在想这类事。那么多人,好古怪,他们自己为啥不好好活,为啥硬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附着在别人身上, 别人荣,他们便荣;别人失败,他们便失败。仔细一想,简直就是变态。每个人的光荣与耻辱,为什么不由自己来定,为什么要放弃, 很多人爱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女”,那儿女又为谁呢,如果儿女也继承同样的想法(事实往往如此),也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女”,那不就是老鼠会,不就是传销,不就是谎言一堆, 一环扣一环,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 几年前回家乡,和一个女同学见面,她的话让我吃惊的很。她很满足地看着自己七岁的儿子说,我孩子很聪明,我要好好培养他,我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了。为何我会吃惊,因为她是一个编辑。 我有时和人聊天说,中国为何发展不起来,你看看父母一心培养一个上大学的、学问好的,就算大学毕业没几年,父母催着结婚 嫁人,生孩子,然后这个被父母培养的人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开始培养,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 有次我开玩笑跟女友说,你干吗这么费力费心地培养你的女儿,什么钢琴什么画画什么舞蹈,到了她二十多岁,又得开始培养她的下一代,你培养她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嘛,还不如用那些钱培养自己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首先得说一个话题:利己与利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我们的文化将利他和集体主义捧上神坛,一直将利己和个人主义视为邪恶。我们总是认为,利己和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利他和集体主义则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奉献。 这个逻辑落实在生活中,就成了这样的人生观:我要为别人而活~ 问题出来了,我要为你活着,你配得上吗, 于是,我会紧紧盯着你,看你是否值得我的付出。因此,我势必变得很挑剔,而且我会轻易的看到,我都把一切付出给你了,但看看你,缺点到处都是~反过来,你既然为我而活,会一样挑剔我。 结果,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非常挑剔,容易盯着别人的道德缺陷,说三道四。 这个逻辑进入家庭,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这样做的后果在于,一代为了下一代活,下一代为了下下一代活。于是,每一代人都没有为自己而活,都没有很好地去创造独特的 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很少活出自己的精彩。 当父母喊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时候,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 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爱护,实在是不够及格。听上去,“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且很多父母也真的牺牲了很多,但他们换取的,是孩子“一切都得听父母的”。 说得难听点,一切为了孩子,可以说成是“一切都是为了繁殖”~ 不敢活出自己,这种心理在很多地方都有表现。比如说,一位女性在大学时参加了GMAT英语考试,轻松考出高分,大家来祝贺她,她的回答是:“我就是运气好,侥幸。”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 摘要: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本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健康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儿童人格家庭教育影响建议 正文: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人格的形成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本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而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一.概念理解 人格的形成与重要性人格就是与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有关的比较稳固的各种个人特征儿童从出生就表现出这些个性特征,例如,饿了、尿湿了、身体不舒适、要睡觉、想让抱等,婴儿的这些需要都是用哭来表达,引起家长的注意,达到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表现就是人最初的个性特征。 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经常的、多方面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指的是家庭中能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 二.家庭教育对人格养成的影响 (一)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

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由于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待人接物、处人处世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最核心的是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是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这是对儿童性格最直接的影响。最后是父母的行为方式,这是性格的表现方式。父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用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对孩子的性格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不论孩子的性格是否与父母相同或相异,都能折射出父母的人格特点。例如.父母热情和蔼、作风民主,孩子容易养成独立、协作、直爽、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父母冷淡严厉、独断专制,就容易造成孩子胆怯、顺从、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的性格。所以说,家长人格的特点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家庭的教养方式是父母人格、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的整合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儿童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第一类是专横型,常常强调辈份,过分严厉,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往往独断专制,稍有不听从就会受到惩罚。一般说来,专制下的儿童容易形成自卑,他有一个强大的超我,严厉的父母往往剥夺了孩子独立发展的能力,踏入社会往往没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观点孩子往往依赖性过强,独立性差。第二类是溺爱型的,孩子有求必应,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使孩子适应能力差,不能养成独立的能力,依赖感强。第三类是放任型的教养态度,忽略孩子,不关注孩子的发展。第四类是以民主平等的教养态度教育儿童,孩子的错误给以正确的引导,在家庭里把孩子当做与父母平等的朋友,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不

12 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建议让爸爸们来看看 一年前,北京市几家教育研究调研机构对1600个家庭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发现受访中母亲占到整个受访人群的70.2%,而父亲只占1/5。由于这次调查是针对父母双方中对孩子更加了解的一方进行的,这表明,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处于主要地位,扮演主要的教育角色。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形成、智慧培养、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1998年6月的《parents》杂志中, 父亲被认为对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那么父亲是如何在生活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呢? 第一:父亲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在家庭交往中,相对于把更多时间花费在照料孩子生活上的母亲,父亲更多的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父亲用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把孩子举得高高的,来回悠,或往下扔。这些大动作、激烈的身体游戏使孩子快乐地“咯咯”大笑。孩子在头3年内与父母形成不同的关系类型,痛苦时,他更多地到母亲那儿去寻求安慰;而想玩时,则更多地会想到父亲。孩子在散步、游戏时,喜欢和父亲在一起。20个月时,父亲就成为孩子的基本游戏伙伴;30个月时,则成为更主要的游戏伙伴。20个月的婴儿对父亲发起的社会交往游戏明显地感兴趣,反应积极。30个月的婴儿能兴奋、激动、投入、亲近、合作而有兴致地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会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父母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地语气影响孩子一生成功地家教与父母地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地语气,将对孩子地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地影响. 信任地语气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地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地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地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地.”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地是挖苦地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地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地能力产生不自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尊重地语气从两三岁起,孩子地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地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地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地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地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地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地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商量地语气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地.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地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地,你是尊重他地.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地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地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地语气:“你怎么搞地,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地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赞赏地语气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地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地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地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地语气肯定他地作品:“想不到我地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地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地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鼓励地语气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地.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地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地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地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地信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给家长地条建议 教育篇:.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让孩子养成爱卫生地好习惯..多听听孩子地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地!.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地伤疤..严肃指出孩子地错误!.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地教育意义..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地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地惩罚也是需要地,不要护孩子地短..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地措施..结合孩子地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地问题..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地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地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地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地..对于幼儿时期地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地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注意培养孩子地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地一切,微笑面对人生..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地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地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地话,我将会怎样?.给孩子一定地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地压力和责任!.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从来不说孩子比别地孩子差..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在孩子干地事情中,不断寻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篇一: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 ——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 作者:王庆环《光明日报》( XX年01月13日 15版)摄影:杨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记者日前采访了《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一书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 误区一: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 建议:摆脱起跑线的束缚,把握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记者: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故事,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

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边玉芳:其实,孩子识字并不是越早越好。首先,过早识字不符合孩子的思维水平,因为学龄前孩子的思维方式偏好直观、形象、可感知的事物,尤其是3岁之前,识字太枯燥、太抽象,容易造成较大的负担。其次,过早识字后,孩子反而被文字“束缚”,在阅读图文并茂的信息时更多的是读字,而不是积极观察图画细节、发挥想象,这种让孩子过早进入符号阶段,开始时收效甚快,但到后期就会出现想象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当孩子上学后,过早识字的孩子会觉得课堂的内容很无趣,学习兴趣不浓,且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比如: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关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阶段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成长 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周围,许多优秀的父母的子女却表现平平是因为父母忙于事业疏于引导还是父母在照顾好子女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处于无效说教的状态? 家庭的幸福,不仅需要爱,更需要理性与科学管理。一、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再特别说说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

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正确理解了作为父母的教育内涵,那么,我们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我们特别解读一下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教

写给妈妈的心里话.doc

写给妈妈的心里话 dear mather, 您好! 从小到大,我基本上没有和您有一个单独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这是第一次给您写信,有一些激动与害羞,借着这封信我向您吐露XX年来的我的心声。 我从小就是让您特别担忧与操心的一个孩子,小学时不懂您的心意,只知道教您生气伤心。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这是百份之百的实话),因为老师对我就好像放弃了一样,我有时说出的想法被老师驳回,还说我一天到晚想一些不正当的,而我也不想接受同学那种藐视的奇怪眼光,为了发泄,一天没事就看漫画,故事集。而我不愿意告诉您,是害怕您向着老师,说我错了,或许是因为这样,你对我临近考试还不认真感到很生气,而我则是因为您不体谅我十分愤怒,于是,那段时间就成了您我的"战争专场",在那段时间里,我记得最深的一次是我放字条的那一次,那是我一时冲动,请您原谅我。原谅我这个不懂事的女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我对您的感激之情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很感谢你,您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第一名,但是,妈妈,我想对您说一些我心里的真心话。 您在朋友的眼中或许是一个仗义守信,诚恳待人的朋友,但是,在我们小孩的眼里,你却是一个不守信用,还特别不讲理的人。不守

信用是因为你答应过我们的事从来没有做到过,就像二姐说的,你总是欺骗我们,假如你认为孩子被欺骗是无所谓的,那您就错了,你的每次欺骗我们的行为总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影响。这是你们大人的普遍思想,都认为孩子不懂事,只是您们却没有发现我们正在悄然长大,我们已经知道了受伤的滋味了,所以请您对我们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您的满不讲理是因为你认为成绩高于一切,包括我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我们知道学习,只不过我们想学习得更有创意,更快乐,所以,请您不要一天都在念叨,还有,请您对我们更有耐心,让我们有时间证明我们长大了。 话就止了,妈妈,无论您看见这封信是什么表情,我都永远是你最亲的女儿。 iloveyou 祝: 万事如意 母亲节快乐! 你的女儿:陈薪宇(文文) XX。5。3 2017-05-07 dear mather, 您好! 从小到大,我基本上没有和您有一个单独说说心里话的机会,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 长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

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 “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1234>>>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在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倾听孩子,多了解他们的近况,多与他们交流,哪怕不能帮他们解决人生中的诸多烦恼,也要做他们的坚强的后盾,永远的知心朋友。书中所言的都是孩子成长的规律,正所谓办事情必须遵照事物本身的规律,违背规律便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养孩子也是一样,必须遵循他们发展的天性,绝不能揠苗助长,否则会得不偿失。读完书本,结合实际,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比如: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故事,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比如: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关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阶段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过早培养,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会影响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其中最让一些家长后悔的是导致孩子走向厌学。 第二,许多家长甚至教师重智商,轻情商。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情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源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种个人潜

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影 响(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则是家庭中最早、最直接与孩子接触的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亲情使其对父母怀有高度依恋,也使得父母亲成为子女教育最直接、最权威的力量。通过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时事事来进行的。家长的个性品质、受教育程度、言谈举止、价值取向、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国家栋梁的重要保证。在儿童身心健康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一、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夫妻双方多会用一致的积极行为方式对待孩子的行为。相比来说,家庭不合的父母往往由于受到婚姻的困扰,在与孩子相处时可能会带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和行为,生活中常会忽略儿童的感受与需求,更多是运用提问、命令及强制性的建议来控制或干扰孩子的活动,有时

甚至会把孩子作为“出气筒”,过后感觉到自己的过失时又想通过溺爱来补偿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易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倾向,同伴关系发展较差。 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结构可根据其特点分为三大类:核心家庭、大家庭及特殊结构家庭。 1.核心家庭,即独生子女家庭。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在认知方面具有优势。独生子女特别是男孩,任性、怯懦等不良习性较严重。 2.大家庭,即几代同堂的家庭。这种多代人同住家庭的优点是孩子受爱抚和受成人教育的时间多,但不同辈份的人教养方式与教育观念常常会存在分歧,易出现隔代溺爱,从而形成家庭矛盾,使孩子产生无所适从、不安、恐惧等现象,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3.特殊结构家庭。包括不良的婚姻关系的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及离散家庭。 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是指只有父母一方和孩子所组成的家庭。不良婚姻关系家庭指父母婚姻关系恶劣的家庭。离散家庭则指那些因特殊原因父母与子女分居多地的家庭,如不同类型的留守家庭等。在这类家庭中,或因父母角色的暂时或长久缺失,或因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或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