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2T14:58:28.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钱橹江[导读]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目前正在越来越多的开展实施,而公路选线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合理选线对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有直接影响。所以,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工作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重点。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路线设计;研究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

1、科学

科学性主要是指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与技术指标相关的因素要满足规范要求,如直线段长度、最大纵坡坡度、平均纵坡坡度、平面线形组合、平纵面线形组合、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等要满足相关要求,选线要做到科学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都很难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因此平纵横配合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2、环保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局部路段植被稀少,山体土质较差。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特别在植被较少的路段应避免大量开挖山体,尽量少挖多填,路基边坡以及公路路线两旁应种植植被,减少路线周围土体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定路线的走向时,路线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还要避免路线两旁的景观对司机视线的遮挡,要求路线设计要与环境相适应,还要求能够满足合理的行车视线。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多选择螺旋展线,能使行车达到环保且舒适的效果。

3、与地形协调

山区地形的特点是短距离内标高差值大,山高流急,山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指标的选用,采用高指标有利于车辆运行和驾驶员操作,但势必会造成填挖量增大,构造物和拆迁数量增加,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项目成本增加。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但并不是片面追求高标准,还应强调因地制宜,坚持路线与地形相协调。山区选线时应结合迂回曲折的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合理选用各种线形要素,可以采用对称性、非对称型、S型、卵型等多种线形组合,以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在困难地段还可以采用左右分离、上下分离、半路半桥等多种路基形势与地形协调。

4、经济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所需要成本较高,但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以完善山区的公路网,有利于发展山区落后的经济,改变山区贫穷的面貌,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山区地形复杂,公路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困难,其建设成本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所以在选线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要选择符合平、纵、横设计且造价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5、安全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路设计首要关心的问题。山区高速公路,由于纵坡较长、长大纵坡较多、平纵线形指标低、线形选择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在线形较差的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应该在长大纵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避险车道;其次,对条件受限、指标较低的特殊路段,应对线形指标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问题

1、平面直线设计

因山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平面直线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困难较大。在平原区域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如果所设计的平面直线路段较长,会增加驾驶员疲惫感,影响行车安全,在较长平直路段上,容易出现车辆超速情况。如果这时驾驶员精神力不集中或疲劳驾驶,可能会无法及时发现前往道路转向,无法稳定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山区地带,地形复杂,曲线指标较多,所以很少出现长直线路面,但是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也不能太短,必须保证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如果直线长度过短则会呈现快速的线形变化,这样驾驶员便无法对道路线形变化做出准确有效判断。

2、平曲线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钱橹江 发表时间:2019-09-21T12:04:3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钱橹江 [导读]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目前正在越来越多的开展实施,而公路选线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合理选线对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有直接影响。所以,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工作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重点。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路线设计;研究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 1、科学 科学性主要是指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与技术指标相关的因素要满足规范要求,如直线段长度、最大纵坡坡度、平均纵坡坡度、平面线形组合、平纵面线形组合、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等要满足相关要求,选线要做到科学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都很难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因此平纵横配合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2、环保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局部路段植被稀少,山体土质较差。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特别在植被较少的路段应避免大量开挖山体,尽量少挖多填,路基边坡以及公路路线两旁应种植植被,减少路线周围土体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定路线的走向时,路线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还要避免路线两旁的景观对司机视线的遮挡,要求路线设计要与环境相适应,还要求能够满足合理的行车视线。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多选择螺旋展线,能使行车达到环保且舒适的效果。 3、与地形协调 山区地形的特点是短距离内标高差值大,山高流急,山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指标的选用,采用高指标有利于车辆运行和驾驶员操作,但势必会造成填挖量增大,构造物和拆迁数量增加,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项目成本增加。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但并不是片面追求高标准,还应强调因地制宜,坚持路线与地形相协调。山区选线时应结合迂回曲折的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合理选用各种线形要素,可以采用对称性、非对称型、S型、卵型等多种线形组合,以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在困难地段还可以采用左右分离、上下分离、半路半桥等多种路基形势与地形协调。 4、经济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所需要成本较高,但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以完善山区的公路网,有利于发展山区落后的经济,改变山区贫穷的面貌,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山区地形复杂,公路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困难,其建设成本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所以在选线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要选择符合平、纵、横设计且造价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5、安全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路设计首要关心的问题。山区高速公路,由于纵坡较长、长大纵坡较多、平纵线形指标低、线形选择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在线形较差的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应该在长大纵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避险车道;其次,对条件受限、指标较低的特殊路段,应对线形指标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问题 1、平面直线设计 因山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平面直线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困难较大。在平原区域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如果所设计的平面直线路段较长,会增加驾驶员疲惫感,影响行车安全,在较长平直路段上,容易出现车辆超速情况。如果这时驾驶员精神力不集中或疲劳驾驶,可能会无法及时发现前往道路转向,无法稳定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山区地带,地形复杂,曲线指标较多,所以很少出现长直线路面,但是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也不能太短,必须保证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如果直线长度过短则会呈现快速的线形变化,这样驾驶员

高速公路的选线与路线设计策略王考 发表时间:2019-12-16T13:41:31.2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6期作者:王考[导读] 伴随着交通业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在一些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当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重点针对高速公路路线布设的原则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提高公路路线布设的水平。王考 陕西建工交通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伴随着交通业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在一些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当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重点针对高速公路路线布设的原则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提高公路路线布设的水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选线;路线设计引言 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车为基础进行高速公路的具体设计。路线作为高速公路的基本结构,路线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通行的稳定性,以及沿线设施的建造规模和投资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布线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的地形因素,对地形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灵活进行运用,才能使高速公路布线设计更加的合理,同时要对施工过程中路线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从而设计出更加经济,又安全的高速公路。 1选线原则分析 (1)地质条件选取:尽可能规避地震断裂带、滑坡及泥石流灾害高频地段; (2)高速公路总体地形选取:高速公路总体形式应顺应地形,使用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同时控制,并结合重要节点构造物,提高路线形式的合理性; (3)高速公路路线环保性:高速公路选线应尽量避开耕地、自然保护区,并在沿线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等工作; (4)高速公路路线安全性:应将不良天气因素纳入设计影响因素内,基于交通安全设计基本理论,配套必要的交安设施,确保通行安全; (5)高速公路选线规划:高速公路总体规划应综合考虑沿线的矿产资源分布、文物资源保护等因素; (6)高速公路选线造价:做好高速公路设计项目中不同分项的造价控制。 综上,在高速公路选线及设计阶段,必须综合考虑路线经济性、安全性及舒适性等因素,最大程度规避潜在的地质灾害,及对耕地、自然保护区、矿产资源、文物进行绕避,尽量顺应地形地势,减少填挖方施工对原地质结构造成的外力扰动。此外,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随时对接现场勘察和长期监测人员,做好设计阶段的方案调整和优化工作。 2完善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必要性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在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因此需要保证路线设计应有的完整性与科学性。从全面优化路线设计的角度来讲,作为高速公路工程骨架的公路路线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路基结构以及隧道、桥梁的坚固性。在此前提下,优化设计特定区域的公路路线首先需要保证符合路面形态与高速公路线形的特征,如此才能体现科学与实用的路线设计方式。公路建设单位只有在全面确定路线设计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后续的公路施工环节。 具体在优化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高速公路所在地的路面结构特性,并且还要充分结合各种构造物以及基础设施的特征。对于高速公路平面、纵向断面,与高速公路的横断面都应当纳入路线设计的范畴,其中前提在于高速公路整体线形的确定。在目前的现状下,相关部门针对高速公路路线还能做到借助信息科技手段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减少路线设计成本以及优化高速公路建设综合效益的目标。 3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3.1关于设计高速公路的横断面与纵断面 目前在布置各条高速公路线路时,都要确保遵照现行的工程设计规定,并且遵循该领域现有的技术标准。针对横向与纵向的高速公路断面如果要进行优化布置,那么前提在于结合高速公路所在区域的真实地质状况,并且还要关注当地气候与当地地形。因此可见,关于优化设计横向断面以及纵向断面都要做到因地制宜来进行优化,同时对于坡度限制等各项要素应当予以全方位的考虑。 具体针对坡段的特殊线路部位如果要予以优化布置,那么关键在于现有的高速公路改建以及高速公路拓建空间。在此基础上,作为设计人员有必要全面明确各路段现有的陡坡长度限制、纵向坡度值、坡长的最小值及其他设计指标,避免在设计纵向的高速公路断面时存在误差。在优化布置坡段线路的基础上,应当预留必要的高速公路改建余地,而不要局限于考虑高速公路修建消耗的成本,以免后期无法再次拓宽现存的纵向高速公路断面构造。 此外,对于地面线以及横断面共同构成的公路横向断面部位而言,优化设计高速公路线路的核心要素应当体现在路幅的合理确定,并且还要做到兼顾当前的高速公路施工等级以及当地的车流量。关于横断面的高速公路线路布置必须保证符合特定的高速公路设计规划,后期还应当灵活调整原先的横断面设计方式,如此才能保证达到最基本的高速公路安全通车标准。各地对于现阶段的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需要更多着眼于高速公路用地的有效节约,并且因地制宜实现工程整体投资的灵活控制。 3.2平面设计 高速公路周围自然景观往往比较单调,这就需要做好直线设计。当驾驶员行驶在具有良好视线条件的路段上时,为快速抵达目的地,往往都会持续加速,这会使动视力明显下降,视野范围减小。车速和视野范围成反比,比如车速为40km/h时,有100m的视野范围;车速为60km/h时,视野范围减小至75m;车速为110km/h,视野范围只有30m。针对这种特点,路线设计时,直线段长度不宜超过2km,必要时可采用大半径曲线进行设计,同时结合地形地貌条件,通过技术论证确定可行的方法。若必须设置长直线段,应按照一定间距布置警示标识、减速标线等工程设施,这样能引起驾驶员注意,避免产生视觉疲劳而引起交通意外事故。 3.3其他的高速公路线路设计要点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以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容美)至宣恩(当阳坪)段路线方案设计为例,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设计理念。路线方案布设的原则及路线方案拟定的方法,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标签:宜来高速;路线设计;设计理念;布设原则;拟定方法 前言 路线方案设计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既要体现项目的使用功能和综合运营效益,也要统筹考虑本项目与沿线各区地方经济和交通的关系,使其有利于交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宜来高速鹤宣段工程概况 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容美)至宣恩(当阳坪)段设计标准为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m,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推荐方案总长54.226km,桥梁占比32%,隧道占比34.96%,设互通式立体交叉4处,总估算73.315亿元。项目区位于山岭重丘区,自然条件较差,区内峰巒叠嶂,峰丛林立,山高谷深,总体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低山地貌。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路线所处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复杂,路线方案经过地段地形多变,地表切割较深,高差较大,地貌复杂,岩土层复杂多变,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发育。 2 路线方案设计理念 在建设方案的拟定中,力求贯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升公路建设的新理念。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要求,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设计理念,坚持安全性原则、服务社会原则、尊重地区特性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和自然性原则,加强总体设计,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确保工程方案研究质量。在鹤来高速公路的研究过程中,要以沿线各村、镇加快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公路路线,为公路交通的发展奠定基础。 3 路线方案布设的原则 项目是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二五”规划的“七纵五横三环”中的第五横,是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沿线地区山岭纵横、地形崎岖、工程复杂艰巨,路线方案的选择主要应结合地形、地质,选取切合实际、经济可行、满足使用功能的路线方案。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保护,做到不破坏或少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方案拟定的基本原则如下:(1)路线总体走向要

铁路与公路选线习题解答 一、铁路选线设计部分 1.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 答:(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 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3)与其它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进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2.名词解释(有计算公式时,应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密度、货流比、货运波动系数、铁路设计年度、轮周牵引力、车钩牵引力、列车运行基本阻力。 答:货运量: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上、下行分别由下式计算: ∑=i C C (104 t/a) 式中 C i 某种货物的年货运量(104 t/a )。 货物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可根据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C i (104 t/a )与相应的运输距离L i (km )按下式计算: ∑?=)(i i HZ L C C (104 t .km/a ) 货运密度:设计线(或区段)每km 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L C C HZ M = (104 t .km/km.a ) 式中C HZ ——设计线(或区段)的货物周转量(104 t .km/a ); L ——设计线(或区段)的长度(km )。

第八章高速公路选线、定线 第一节概述 定义: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影响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 1 .地形: 1)平原、微丘地形 (1)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 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 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2)山岭、重丘地形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 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 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3)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多 在20°以上。 2.气候: 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3.水文及水文地质: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 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 4.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决定地基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确定有无滑坍、 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方工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5.土质: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的决定,也影响 着路面型式和结构的确定。 6.植被情况:地面的植物覆盖影响暴雨逞流、水土流失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路基土壤的水理和热理状况。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1T16:44:44.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王军 [导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陕西德尚龙路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710016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满足不同区域对交通运输的不同要求,应该合理规划并认真完成高速公路的设计选线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落实。下面本文主要以某山区的高速公路现状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方法。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路线选线 1、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现状 本文主要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此工程的总施工长度为63km,项目所在地的地形较为复杂,属黔西南中山及华南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主要山峰、河谷的走向与背、向斜轴向基本一致,南北展布。背斜宽坦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大部分地势起伏较大,山体浑厚,局部陡峻,造成沿线大填大挖段落较多。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和溶蚀槽谷及溶蚀峰丛相间地貌。沿线地质病害主要有岩溶、采空区、滑坡、危岩体、顺层边坡、软土、高液限土等,地质情况复杂。项目沿线植被较好,对环境要求高。项目沿线村落数量多,分布广,在适当增加工程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拆迁,以确保后期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2、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原则 (1)安全原则 综合考虑社会影响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困难、大填大挖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路段,尽可能采用桥梁或隧道形式;对大型岩溶、采空区、滑坡等地质病害路段,尽量采用避绕方案,以减少工程造价,确保运营安全。 (2)生态环保原则 合理选择路线走廊带,严格保护耕地、保护自然环境。尽量选择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展线,少占用良田,与沿线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干扰较小。 (3)经济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耗资巨大,为了尽可能节省工程成本,在路线走廊带布设阶段,需加强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尽可能的把当地的经济体都穿起来。具体设计阶段应加强路基设计,切实减少占用耕地、减少征地拆迁。 3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线方式 3.1 地质选线 一般情况下,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方法选用地质选线方式,这种选线方式的主要原理就是借助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公路设计、方案决策以及建设。地质选线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费用及后期运营成本,对减少高速公路工程造价,提高公路的安全运营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例所示,路线需横穿南北向长八公里的煤矿采空区,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通过地质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对路线方案及初步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采空区段线路经过偏坡院南侧,经上克细南侧,向西北展线,至杨雀寨附近,之后以路基、隧道的形式通过原杨柳冲、永顺、福兴煤矿矿区。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出,该路线的绕行距离短,纵断面指标相对较高,但后段约5km穿过煤矿及采空区,且采用隧道通过采空区,工程建设受采空区影响大,潜在风险高。 对路段上下范围进行详细踏勘,收集采空区相关资料,摸清采空区边界范围,以勘察资料为基础,对路段每处采空区的危险性进行合理性评价,同时,充分了解熟知采空区对线路布设和治理的影响。然后对相关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在优化过程中,应将优化主要工作放在减少及避让采空区路段的设计上,在设计平面时,尽量避开采空区区域通过。优化方案采空区路段路线自董弄南侧向西展线,经冗立设置高寨隧道,从团坡村北侧通过,之后主要沿原福兴煤矿遗留的采空区边界外通过;之后从湾河和大树脚两个村庄之间通过,至岜茅冲南侧。此方案路线绕行距离长,但桥隧规模、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避绕了采空区,后期施工和运营期间潜在风险低。优化方案符合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2 环境选线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选线是公路设计阶段的主要选线方式。公路设计阶段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尽量减少对工程实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段路线总体设计全面考虑了路线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充分结合山体的曲折与地形的起伏情况,尽量做到宜曲不宜直,对各种地形要素进行充分利用,以满足相关规范为基础,合理地与当地地形地貌进行结合。填挖土石方尽量减少、避绕大的地质病害路段等,努力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环境的影响。 下例所示,路线经过石头寨、大坡等村庄密集区,根据实际地形、地物情况,通过环境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原方案向西经石头寨、大坡至牛滚塘北侧。路线顺直,但拆迁规模大。原方案路线长4.9km,设置桥梁1410m/5座,设置隧道1162m/2座。优化方案从花石头附近向西北展线,向北绕行经荒地展线,避绕拆迁后至牛滚塘北侧。该段路线长5.5km,设置桥梁1713m/4座,隧道932m/3座。优化方案较原方案路线里程长约0.6km,桥梁长303m,隧道短230m,桥隧规模基本相当;优化方案对密集村庄进行了避绕,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少占用基本农田。优化方案符合生态环保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3 安全选线 安全选线方式是借助几何线性指标进行安全选线,实际上就是结合不同地形选择不同的结合指标,灵活应用技术指标,不片面追求高标准,保持全路段线形标准的连续。在视觉上对驾驶员进行引导。 在平面线形上,严格遵守规范确定的同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0.2~0.8范围、反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l~l/2范围的要求,做到地形复杂路段的较低标准与地形舒缓路段的较高标准的平顺过渡,保持全路段线形指标的连续、均衡,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相差不超过20km/h。 路段连续纵坡指标较低,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内容:连续下坡路段坡顶位置上游段根据大型车运行速度控制平曲线指标,避免货车进入连续下坡路段的运行速度过高,在连续连续下坡路段上,平曲线指标宜适中,避免货车运行速度过高;纵面设计宜保持坡度均衡,

浅谈道路路线设计 一、摘要 从狭义上来说,道路运输是指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地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在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道路运输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机动灵活、运输方便、适应性强、商品流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运输损耗少的特点,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输量增大,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先于世界各国。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公路运输体系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并且还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数量少(公路通车总里程少、公路密度偏低)。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3、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4、通行能力低(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形成)。 5、服务水平低(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二、关键词 原则、要求、结构组成、设计 三、正文 (一)线形设计原则 公路的线形设计本着“安全、先进、经济、环保、美观”的总体设计思想,路线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应用曲线为主的平面线形以适应地形,减少对自然破坏,提倡环保设计。 2、重视平面、纵面与地形横断面的结合,部分困难路段可采用分离式路基。 3、本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古迹”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破坏。 4、结合沿线城镇发展规划,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确定路线走向。既要适当选用较高技术标准,也要合理控制投资。 5、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二)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使用标准,确保线形的均衡。 2、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3方面应综合设计。 3、路线设计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线形设计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5、路线设计应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6、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应遵循便民而不扰民的原则。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设计 摘要:高速公路是一种高等级公路,车辆最高时速能达到120公里/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4个及以上车道的宽度。高速公路交通量大而且车速高,路面磨损和消耗相比于普通公路更大,作为最高等级公路,其等级和特点决定了其设计要求与普通公路的差异,选线是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的关键,平纵横断面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整个论证,选线,设计,施工等方面必须遵循更高要求的标准。 关键词:设计曲线断面高速公路 一:选线 (1)选线调查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确定之前,选线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选线是指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影响选线的因素有许多,例如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经济社会政治条件要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旅游景点,风景名胜的联系,尽可能缓解交通压力,或者能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且选线又要注意与其他已建网路相连,注意整体交通网络的构建。 (2)选线原则 高速公路选线非常重要,所以在选线时应遵循一定原则。应根据公路使用性质,综合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合理选定路线方案,在能够保证行车安全、迅速前提下,使路线短捷。应该要适应当地地形、气候、土质、水文等自然情况,选线也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尽量使平面短捷舒顺,纵面平缓均匀,横面稳定经济。同时,选线应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结合的原则,也要考虑施工条件对选定路线的影响。 (3)选线步骤与方法 a)收集有关资料 在路线选择以前,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方案有关的资料。比如:规划设计资料、交通资料、地形图、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发表时间:2008-10-31T14:35:53.4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者:王璐 [导读]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摘要: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公路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平面线形自线形设计曲线形设计 1公路选线的原则 1.1控制路基填挖高度 (1)山区公路的选线除应关注重点桥隧工程外,还要特别注重避免高填深挖路基,为此,要尽量避免沿地形陡峭的狭窄山谷布设路线。(2)路基填挖工程量、填方高度、挖方深度及挖方边坡高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和环保景观,应对其进行合理控制。 1.2 合理选择路线平面线形指标 路线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形势相吻合,强拉直线将会硬切山梁,横过山谷应尽量避免长直线线形。 平曲线线形指标过高也会因切山填谷而造成深挖高填,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选择恰当的平曲线半径及其组合线形,使其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开挖量要尽量少,将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到最小。 凡是路线平、纵组合得当、线形较均衡、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即使平曲线半径采用一般最小半径的1~2倍。线形组合用“S”形或卵形的路段,也能达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的要求,但路段过长时,驾驶员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易感到疲惫,舒适条件稍差。当平曲线半径选用一般最小半径的3~5倍、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驾驶员操作轻快,感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半径一般选用最小半径的3~5倍为宜,特殊困难路段可选用最小半径的1~2倍,尽量避免极限值。但连续低标准路段不宜大于20km,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一般控制在2以内,不应忽大忽小,随地形变化逐渐过渡较好;线形组合应顺适地形,可用基本形、“S”形或卵形,尽量避免“C”形或凸形;尽量避免在较长的直线两端设置小于或略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平曲线,必要时在长直线与小半径平曲线之间设置R>L(直线长度)的过渡曲线。 2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2.1平面线形直线设计方法 (1)根据地形特征(主要是对山岭重丘区而言),以地形为控制因素,以纵断面线形为主导,综合平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2)根据地物特征(主要是对平原微丘区而言),以平面地物障碍为控制因素,以路线平面为主导,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3)根据地质特征(主要是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貌地区而言),以避让和防止不良地质病害为主导综合平、纵、横来布设路线。 2.2 平面线形曲线形设计方法曲线形的具体设计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较为成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但总的设计思路大致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5步实施。(1)确定控制点。根据路线的走向、地形地物和环境的约束条件以及线形布设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在现场或纸上确定一系列线位控制点,粗略定出路线所要经过的位置。(2)采用曲线形成线形骨架。在地形图上绘制若干直线段和圆弧段,或者选择拟合曲线来控制路线的总体线位形成路线的基本线形框架。(3)确定合理的线形参数。反复设计拟定各线形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参数值,或反复拟定拟合函数的参数值,确定最为合适的拟合曲线,直到满足规范和控制位置的要求,并认为是理想线位为止。(4)曲线计算和调整。采用各种具体曲线形设计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曲线计算,对线形总体技术指标是否均衡,以及局部能否满足控制要求进行审定,对曲线进行修正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5)绘制平面线位图。根据曲线计算数据,利用有关软件生成平面线位图。 3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运用 3.1 直线直线是两点间最简捷的路线。过去在设计中往往偏重于设置较长的直线。特别是设计山区公路时,争取有较长的直线,往往是工作的重点。但是直线的几何形态灵活性差,有僵硬而不易协调的缺点,所以难以适应地形的变化。而且特别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感觉迟钝,反应缓慢,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增加夜间车灯眩目的危险,还会导致超高速行驶状态,这些均易造成事故。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下称《规范》)中,对直线的长度给予了限制,要求直线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设计车速的20倍,并要求在长直线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采取栽植不同树种、设置风格各异建筑物等方式减轻景观单调的感觉。同时,在强调线形设计以曲线为主的情况下,要从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生搬硬套一味地追求以曲线为主,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在107国道湖北段设计中,一段路沿铁路平行,根据地形条件,设置了7km多的直线,这比《规范》要求的最大长度更长一些,但是客观情况无法改变。因为沿线立交、交通道较多,道路纵向又有所起伏,减弱了长直线的单调性,通过绿化,增加了一些景观效果,使得这段道路运营效果较理想。 3.2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一般情况下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2)自然条件受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3)只有在自然条件特殊、不得己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以满足汽车运动学上的安全要求,但必须在一定路段设法使曲线半径逐渐变小或者在布置上设法使驾驶人员能事先意识到前面有急转弯。4)圆曲线半径过大以致使驾驶员感到与直线并无区别时,也无实际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一般不宜超过10000m。 选用半径时,为适应地形,应尽可能采用大半径曲线,并必须研究前后线形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考虑线形所有指标的均衡。同时要特别注意斟酌平曲线同纵坡的关系,勿使小半径曲线与陡坡重合。 为了使汽车从直线段到曲线段或从大圆曲线到小圆曲线平顺地行驶,使曲率及路面横坡变化缓和等,必须设置缓和曲线。汽车按等速行驶,转向盘等速转动所产生的轨迹与回旋曲线基本一致,所以在公路上用回旋曲线作为缓和曲线。其优越性为:①容易适应自然地形,并且增加了线形设计的自由度。②增进线形美观,线形变得平顺,适合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有利于安全、舒适运行,增加乘车人的舒适感。因此,在线形设计中应把回旋曲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 为了视觉上获得协调而又平顺的线形,在确定回旋曲线参数时,一般应在下述范围内选定:R/3≤A≤R式中:A为回旋曲线参数,A2=LhR;Lh为回旋曲线长度;R为与曲线相连接的圆曲线半径。 为了适应地形、地物圆曲线两边的回旋曲线参数可不相等,设计成非对称型的曲线。平曲线半径越大,回旋曲线越长,其长度与平曲线半径成正比。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曲线的长度之比最好设计成1∶1∶1。 在设计高等级公路时,也遇到如何设置缓和曲线及其与圆曲线的关系问题,开始也只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设置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经过学习国内外的经验,逐步提高了对缓和曲线作用和应用的认识,采用了结合地形设计缓和曲线,如在京珠(北京—珠海)公路湖南段的设计中,就采用了

第七章道路与铁路交叉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7.1.1条道路与铁路交叉的位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调整时,应报有关部门确定。 第7.1.2条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 一、快速路与铁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铁路交叉,当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而封闭道口累计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三、主干路、次干路与铁路交叉,在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内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四、行驶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的道路与铁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 五、中、小城市被铁路分割,道口交通量虽较小,但考虑城市整体的需要,可设置一、二处立体交叉。 六、地形条件不利,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第7.1.3条道路与铁路交叉,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但非机动车交通量和人流量较大时,可设置人行立体交叉或非机动车与行人合用的立体交叉。 第7.1.4条道路与铁路交叉宜采用正交,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 第二节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第7.2.1条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道路线形应为直线。直线段从最外侧钢轨外缘算起应大于或等于30m。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曲线切点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30m。无栏木设施的铁路道口,停止线位置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5m。 第7.2.2条道口的位置不应设在铁路的道岔处或站场范围内,也不宜设在道路与铁路通视条件不符合行车安全要求的路段上。 第7.2.3条道口两侧应设置平台。自最外侧钢轨外缘到最近竖曲线切点间的平台长度规定如下: 通行铰接车和拖挂车的道口应大于或等于20m;通行普通汽车的道口应大于或等于16m。

山区公路选线和设计要点简析 发表时间:2018-11-09T11:11:21.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叶茂 [导读]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浙江省松阳县交通勘察设计所浙江松阳 323400 摘要:在新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出行需求的加大,公路交通的发展开始向山区大量发展。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山区公路在选线和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有助于山区交通建设。 关键词:山区公路、设计、原则 1、前言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对于交通出行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交通建设不断向山区推进,需要我们既要建设好公路项目,又要控制好总体造价,在两者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因此,山区公路设计要因地制宜,做到合理选线和科学设计,既确保设计质量又经济合理。笔者在总结国内一些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于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部分归纳了山区公路的设计要点。 2、山区公路的设计原则 要降低山区公路工程建设的难度与投资,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路线走廊带,使线形适应其山区的地形。山区公路应结合功能定位、交通量、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具体技术指标的选用要充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安全经济的条件下,线形布设应尽量减少环境的破坏为原则,其安全等级和投资经济性要做到均衡,极力避免因控制山区公路工程造价指标而忽略安全性。 3、山区公路的选线要求 公路作为一项三维存在线性工程,在路线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平、纵、横的组合关系,选择各方相对均衡的方案。 山区公路选线要依据不同的地形因地制宜,对于首先选择的沿河走廊带内的路线方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掌握河岸选择、线位的高低、跨河换岸地点三者之间关系,利用沿河有利地形,取长补短,力求工程简单化避开不合适地质路段,例如:一些泥石流、坍塌等给予避开对策,特殊路段要对多个路线进行详细比较、择优选取。 4、山区公路的选线特点 山区公路选线存在以下特点: (1)地形的高度差异会使路线选择受到约束,也制约了公路的技术标准; (2)地质上山区土层稀薄,岩层较厚,地质构造复杂,变化大,会影响线路定位; (3)气候上山区暴雨较多,导致水位变化幅度大。 因此,在山区建设道路时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要善于利用地形布线并实地踏勘核实。 4.1路线与技术指标的关系 在设计速度的选用上应结合当地建设条件合理选择,如某山区二级公路,一般路段设计车速采用60km/h,局部困难路段则结合地形条件采用40km/h。 在具体技术指标上不必片面追求“高大上”,受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的局部困难路段可采用规范最小指标,如对路基宽度作灵活的分段设计,有条件的路段采用标准宽度,受限制路段可缩减硬路肩和土路肩宽度。 在路线走廊带确定后,路线平面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山区地形,经过地形困难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反复论证,对各专业有争议的路段应提出不同的路线方案,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作同等深度的论证比选后择优选择。 4.2路线与环境的关系 山区公路无疑会经过山区的许多人迹罕至的地区,例如溪流、森林等。这些自然环境十分容易受到破坏,而山区公路的建设施工无疑会带去一定的工作人员、机械设备与生活生产垃圾,因此,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需要考虑到对于山区公路周边的自然环境的保护。 许多山区公路需要穿山越岭,所经之处的自然生态体系较为脆弱,不但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破坏,并且在破坏之后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同时,山区内还存在一些古树名木,因此在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要注意回避环境敏感地带,保护古树名木,合理选择施工场地,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自然山林田地。 5、山区公路的设计特点 5.1山区公路地质复杂 路线沿线分布着大量不同类型、规模的地质不良路段,如区域断裂、滑塌和崩塌、泥石流等,路线需避开影响大的地质不良体,回避不了的路段应有专门的处治手段和防治措施,影响小的做好相应的防护设计。 5.2路基防护 对于路堑边坡防护,山区公路往往开挖边坡高,路基边坡分级高度一般为10m;各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边坡平台。 设计挖方边坡坡率视开挖高度、地质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而定,同时结合绿化环保要求,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0.5~1:1.5。 在我县某省道项目设计时,根据地质采用以下相对应的路基边坡防护设计: (1)对于组成山体的岩石多为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沉凝灰岩、层状凝灰岩等硬质岩、坚硬岩,岩质硬,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不一,在岩质坚硬,节理稀疏路段,采用光面爆破,适当放陡边坡。 (2)对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节理组合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完整性差的路段,采用放缓边坡并结合加强防排水的措施;局部有泥岩、粉砂岩性质较差,边坡为顺层边坡,采用放缓边坡,若放缓边坡困难时采用加固措施。 (3)坡顶5m外设截水沟。用地界为截水沟外1m。对于路堤防护,当路堤边坡高度小于4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防护;当路堤边坡高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发表时间:2012-12-05T09:46:15.5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7月供稿作者:闫战良 [导读]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现代化的标志,它是需要高额投入、长期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 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闫战良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高速公路的路线是“纲”,桥、遂、交叉等附从于路线。因此线形几何设计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适用、经济以及美观与否,决定着整条高速公路的设计成败。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安全;舒适;经济;美观 1. 前言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现代化的标志,它是需要高额投入、长期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它一经规划和修建,将现在没有影响国家的城市化布局、国土的整治和利用、区域规划和建设以及经济带的形成,尤其对周围环境景观有巨大影响,所以对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应高度重视。公路线形设计包含两个方面,即公路线形本身的协调以及公路与沿线周围环境的协调。前者是指公路线形本身要连续、均衡与协调,即平、纵、横三个方面的良好组合;而后者是指路线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2. 安全性原则 公路的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快了人流物流周期,刺激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交通事故与道路线形条件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1)突变的几何线形不是驾驶员所期望的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往往因车辆行驶速度发生急剧改变(超速、过度减速)而引发,而引发行车速度较大改变的本质原因是不均衡的线形要素组合。例如,山区高速公路某曲线半径采用2000米,而相邻的曲线半径由于受到地形条件限制采用500米,从技术标准看可能并没有超出规范要求,但由于两曲线设计要素使用不均衡而存在安全隐患,因为驾驶员对线形的急骤变化不能相适应而经常发生事故。 2)线形组合、视线诱导以及明确度是衡量线形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行驶距离和车速变化易使车辆引导错误方向,以致对前方线形产生疑惑现象,甚至误导到完全错误的方向。例如:短凹纵断面、陡峭凸形纵断面、起伏频繁的纵断面、过分曲折路线、短平曲线、两平曲线间夹过短直线(即断背曲线)等等。这些有缺陷的线形对高速驱车行驶驾驶员来说,其转动方向盘的反应时间只有短暂的瞬间,很容易产生视觉错误与迷惑,这种线形对于高速行驶车辆有着不安全感和危险性。其原因是由于平面线形虽只有一个要素,但其纵断面线形可能分解成若干个要素;或者纵断面虽只有一个要素,而平面线形却有若干个要素。之所以特别强调高速公路线形要设计成为以连续曲线组成的立体空间线形,就是将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的变曲点,特别要求在同一点上,以消除不安全感。为此,高速公路要按“平纵组合原则”去进行设计,要“平包竖、竖包圆”,这是在线形设计上确保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平纵组合设计原则(见图1)。a是最理想的平纵组合方式,对较困难路段,可采用b、c竖曲线形式,d、e竖曲线形式应避免。 图1 平纵组合设计 3)运行速度运用到公路路线设计中 运行速度是针对设计车速的不足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准确地说,由于不同的地点、驾驶员水平的高低、车辆的不同、气候的变化、交通流状况的差异等因素均导致运行速度不可能一致,因而运行速度本质上是一个统计值,考虑到满足大多数情况的要求,目前国际上均采用85%的车辆能达到的最高安全时速作为运行速度,计为v85。 3. 舒适性原则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要特别考虑到高速公路功能需要。对驱车高速行驶的驾驶员来说要求有更良好的视线诱导,使之在高速驱车行驶过程中感到心情轻松与愉快,不感到紧张和危险,从而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感,增加驾驶人员的舒适性。 舒适感包含视觉环境和运动感觉两个方面。视觉舒适来源于:一是线形本身的平顺、连续、均衡,二是与道路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其景观优美。对于运动感觉即平衡感觉,如在曲线上行驶时的离心力感觉;对在不同半径曲线段上行驶时曲率变化的感觉;对加减速时加速度的感觉;这些对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尤为重要。 4. 经济性原则 设计带来的节约,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大的节约,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永远是勘察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保证山区高速公路舒适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必须在路线设计的全过程中贯彻“经济选线”的原则。 1)利用HintCAD软件进行路线优化设计 高速公路的平、纵、横的设计与组合,关系到路线使用功能,也关系到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山区复杂地形高速公路平面定线的合理与否更是如此。公路平面线形与纵面、横断面的形式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平面定线中注重平、纵、横立体线形的综合设计,注重路线的多方案比较选择。 HintCAD公路设计软件凝聚了许多当前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思想,其灵活多样的轴线设计工具和方法帮助设计人员流畅、准确的表达设计意图,诸如在山区高速公路平面定线中灵活、快捷的敷设“S”型、卵形、复合型曲线,以使平面线型更好的适应地形条件,达到设计上的合理。山区高速公路的平面定线就是一个不断调整、比较、优化的重复过程,采用HintCAD软件进行路线设计正可帮助广大设计人员从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方案设计上。 2)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最合理方案 做好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比选与工程方案比选,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影响。路线方案与工程方案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相辅相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