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分析与探讨

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分析与探讨

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分析与探讨
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分析与探讨

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分析与探讨

本文叙述了山区公路设计原则,分析各种因素对路线影响及山区选线方法,提出以环境因素为重点路线方案选择意见;着重分析山区公路修建对各项因子环境不利影响。

标签:山区公路环境选线

1 概述

目前我国山区公路设计存在结构不合理、山区断头路多、道路等级不高等诸多问题。山区公路复杂路线通常伴随高填深挖和山体植被破坏。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破坏生态资源。随着我国山区新建和改建公路覆盖区域加大,不引起重视会造成较大生态破坏。

2 山区环保路线研究

2.1 山区环保选线原则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原则: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在山区建设公路时,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关系,预留适当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受威胁。

节约土地原则:不合理地占用利用价值较高的农业用地或者是森林用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或者是有意无意地破坏山区的景观,或穿越靠近人口密集区域,形成大气以及噪声污染等,这些都是山区公路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山区是众多河流的源头,河流的两岸也是人们活动较为密集的地方,因此说山区公路的选线也集中在这里,不免会对该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要注意对当地水资源的保护,切实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保护自然植被及水资源原则:自然环境中植被可以调节系统内环境。保护公路沿线自然植被稳定公路环境。在山区公路进行选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结合山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该地区的保护区、文化遗产区以及较为脆弱和敏感的区域,要分析环保和社会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免线路穿越上述区域。

2.2 山区环保选线步骤

2.2.1 确定和划分研究区域。确定区域界限清晰且满足方案研究和环境评价要求,研究区域包括拟建公路对环境影响所有区域。

2.2.2 评价公路与环境及影响模式。收集规划公路相关信息并确定对环境产生影响。考虑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环境所产生影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环境信息展示在专题地图上,为专家科学确定、描述和评价提供有效平台。

山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总 说 明 书 第一章 概 述 1.1 项目背景 S324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是省道S324浏阳立头岭至溆浦县两江中的一段,也是我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的项目。目前,安化县的县城东坪镇往梅城镇现有的公路走向为从黄沙坪起,沿X046线至茅园、田庄,在从农民村上县道X042至王、青田,至栗林乡,在河山上G207到达梅城镇,总里程约80km ,耗时约2.5小时,交通极为不便。该公路的建设对于优化区域干线公路网络,改善安化县交通条件,推动当地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安化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地地理位置图 安化国省道网现状图 1.2 任务依据 1)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勘测设计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2)《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工可批复。 4)各专项评估报告。 5)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建设部部颁有关规、规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7)初测初勘资料。 7)业主以及各级政府意见。 S225 S217 东坪镇 梅城 平口镇 新化县 宁 乡县 二广高速 G536 马溆高速 G207 G

1.3设计标准 本项目按二级标准建设,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采用水泥砼路面。 项目主要技术标准 1.4建设规模 本项目路线总长65.885km,其中K0+000~K38+000(36.944km)由市交通规划勘测设计,K38+000~K66+888.35(28.941km)由建达道桥咨询设计。全线路基宽度8.5m;概算总金额79915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212.9507万元。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钱橹江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钱橹江 发表时间:2019-09-21T12:04:3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钱橹江 [导读]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目前正在越来越多的开展实施,而公路选线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合理选线对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有直接影响。所以,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工作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重点。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路线设计;研究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 1、科学 科学性主要是指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与技术指标相关的因素要满足规范要求,如直线段长度、最大纵坡坡度、平均纵坡坡度、平面线形组合、平纵面线形组合、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等要满足相关要求,选线要做到科学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都很难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因此平纵横配合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2、环保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局部路段植被稀少,山体土质较差。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特别在植被较少的路段应避免大量开挖山体,尽量少挖多填,路基边坡以及公路路线两旁应种植植被,减少路线周围土体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定路线的走向时,路线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还要避免路线两旁的景观对司机视线的遮挡,要求路线设计要与环境相适应,还要求能够满足合理的行车视线。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多选择螺旋展线,能使行车达到环保且舒适的效果。 3、与地形协调 山区地形的特点是短距离内标高差值大,山高流急,山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指标的选用,采用高指标有利于车辆运行和驾驶员操作,但势必会造成填挖量增大,构造物和拆迁数量增加,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项目成本增加。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但并不是片面追求高标准,还应强调因地制宜,坚持路线与地形相协调。山区选线时应结合迂回曲折的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合理选用各种线形要素,可以采用对称性、非对称型、S型、卵型等多种线形组合,以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在困难地段还可以采用左右分离、上下分离、半路半桥等多种路基形势与地形协调。 4、经济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所需要成本较高,但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以完善山区的公路网,有利于发展山区落后的经济,改变山区贫穷的面貌,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山区地形复杂,公路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困难,其建设成本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所以在选线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要选择符合平、纵、横设计且造价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5、安全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路设计首要关心的问题。山区高速公路,由于纵坡较长、长大纵坡较多、平纵线形指标低、线形选择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在线形较差的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应该在长大纵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避险车道;其次,对条件受限、指标较低的特殊路段,应对线形指标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问题 1、平面直线设计 因山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平面直线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困难较大。在平原区域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如果所设计的平面直线路段较长,会增加驾驶员疲惫感,影响行车安全,在较长平直路段上,容易出现车辆超速情况。如果这时驾驶员精神力不集中或疲劳驾驶,可能会无法及时发现前往道路转向,无法稳定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山区地带,地形复杂,曲线指标较多,所以很少出现长直线路面,但是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也不能太短,必须保证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如果直线长度过短则会呈现快速的线形变化,这样驾驶员

山区公路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总说明 省道S308线黄沙坪至东坪公路改建工程第A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3+000、K4+600~K9+000,全长7.4公里。主要工程量有:路基挖方70.7963万m3,路基填方17.6969万m3;级配砂砾基层6.4541万m2,水泥稳定砂砾基层5.7195万m2;防排工程32449.7 m3;水泥砼面层5.2271万m2;大中桥28.4m/1座,小桥34m/2座,涵洞400.03m/24道及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 该工程属二级公路新改建项目,由于边通车、边施工、加之石方比较多,增加了施工难度。为了较好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我部根据投标文件有关承诺及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按照:“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要求,用务实的态度编制了此施工组织设计。 此设计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考虑了明年雨季到来之前必须完成软土路基处理、清淤、回填及路床顶以下的填方、岩石切方路段盖山土的开挖处理、桥梁等工程的施工任务,当雨季或洪水到来时,路基、路面有施工空间。不会影响整体施工进度,为了不影响明年的春耕生产,在涵洞、水渠施工方面尽量提前和加快对农田灌溉影响较大的涵洞和灌溉渠道的施工。 为了保证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质量,除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外,我们还准备采用“专门的设备、专门的队伍、专门的技术人员”三专进行精心施工。 投标文件编制时,根据当时能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调集的情况,编制了当时的施工组织机构,由于此后一些项目相继中标,人员有所变动,但为了圆满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经公司领导研究,抽调了有管理水平、有施工经验能吃苦耐劳的技术人员,组成了现有的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我们一定会秉承业主提出的“倡一流的管理、保一流的质量、争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以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容美)至宣恩(当阳坪)段路线方案设计为例,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设计理念。路线方案布设的原则及路线方案拟定的方法,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标签:宜来高速;路线设计;设计理念;布设原则;拟定方法 前言 路线方案设计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既要体现项目的使用功能和综合运营效益,也要统筹考虑本项目与沿线各区地方经济和交通的关系,使其有利于交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宜来高速鹤宣段工程概况 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容美)至宣恩(当阳坪)段设计标准为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m,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推荐方案总长54.226km,桥梁占比32%,隧道占比34.96%,设互通式立体交叉4处,总估算73.315亿元。项目区位于山岭重丘区,自然条件较差,区内峰巒叠嶂,峰丛林立,山高谷深,总体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低山地貌。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路线所处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复杂,路线方案经过地段地形多变,地表切割较深,高差较大,地貌复杂,岩土层复杂多变,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发育。 2 路线方案设计理念 在建设方案的拟定中,力求贯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升公路建设的新理念。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要求,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设计理念,坚持安全性原则、服务社会原则、尊重地区特性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和自然性原则,加强总体设计,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确保工程方案研究质量。在鹤来高速公路的研究过程中,要以沿线各村、镇加快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公路路线,为公路交通的发展奠定基础。 3 路线方案布设的原则 项目是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二五”规划的“七纵五横三环”中的第五横,是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沿线地区山岭纵横、地形崎岖、工程复杂艰巨,路线方案的选择主要应结合地形、地质,选取切合实际、经济可行、满足使用功能的路线方案。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保护,做到不破坏或少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方案拟定的基本原则如下:(1)路线总体走向要

铁路及公路选线习题参考解答

铁路与公路选线习题解答 一、铁路选线设计部分 1.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 答:(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 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3)与其它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进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2.名词解释(有计算公式时,应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密度、货流比、货运波动系数、铁路设计年度、轮周牵引力、车钩牵引力、列车运行基本阻力。 答:货运量: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上、下行分别由下式计算: ∑=i C C (104 t/a) 式中 C i 某种货物的年货运量(104 t/a )。 货物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可根据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C i (104 t/a )与相应的运输距离L i (km )按下式计算: ∑?=)(i i HZ L C C (104 t .km/a ) 货运密度:设计线(或区段)每km 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L C C HZ M = (104 t .km/km.a ) 式中C HZ ——设计线(或区段)的货物周转量(104 t .km/a ); L ——设计线(或区段)的长度(km )。

二级公路设计调研报告

实习(调研)报告 1、课题来源及意义 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选线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解决路线起终点间繁忙交通运输的高速公路,更是现在道路发展的重点对象,而我的课题是祈保高速公路东沟村—西窑村段设计。以“车”为本,侧重于公路建设对交通需求的满足,将交通量作为公路选线的依据。高速公路设计要从结构和几何两大方面进行研究。在结构设计上要求用量小的投资,尽可能少的外来材料及养护力量,使它们在自然力及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使用年限内保持良好状态,满足使用要求。道路的几何设计取决于几何构造,一是道路宽度的构成,二是线形的几何构成。几何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汽车在运动学及力学方面是否舒适、安全;在视觉及运动心理学方面是否良好;与环境风景是否协调;从地形方面看在经济上是否妥当。正确选线的意义在于节省材料资源,保护环境等。 2、国内外道路发展状况 2.1 国外道路发展状况 世界主要大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道路交通系统。高速公路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为汽车交通提供特别服务的基础设施。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0万公里。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构筑起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公路交通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体系,特别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及远郊区的放射线方向上,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在很多的发达国家像美国等等高速公路都是免费的,这就更加促进了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2 国内道路发展状况 我国道路建设历史悠久,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从轩辕氏造舟车、秦始皇的“车同轨”法令、公元前二世纪的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丝绸之路,到清代已形成层次分明,功能较完善的道路系统——“官马大路”、“大路”、“小路”,分别为京城到各省城、省城至地方重要城市及重要城市到市镇的三级道路。但是由于封建统治对生产力的束缚,长期停留在人力及畜力拉车的水平。直到十五期间(2001~2005)才开始迅猛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的运输需求增长迅速。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使公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公路建设在继续扩大总体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逐步扭转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尤其1984年底国务院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高等级公路收费还贷,1985年起国家陆续颁布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探讨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1T16:44:44.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王军 [导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陕西德尚龙路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710016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满足不同区域对交通运输的不同要求,应该合理规划并认真完成高速公路的设计选线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落实。下面本文主要以某山区的高速公路现状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方法。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路线选线 1、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现状 本文主要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此工程的总施工长度为63km,项目所在地的地形较为复杂,属黔西南中山及华南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主要山峰、河谷的走向与背、向斜轴向基本一致,南北展布。背斜宽坦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大部分地势起伏较大,山体浑厚,局部陡峻,造成沿线大填大挖段落较多。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和溶蚀槽谷及溶蚀峰丛相间地貌。沿线地质病害主要有岩溶、采空区、滑坡、危岩体、顺层边坡、软土、高液限土等,地质情况复杂。项目沿线植被较好,对环境要求高。项目沿线村落数量多,分布广,在适当增加工程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拆迁,以确保后期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2、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原则 (1)安全原则 综合考虑社会影响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困难、大填大挖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路段,尽可能采用桥梁或隧道形式;对大型岩溶、采空区、滑坡等地质病害路段,尽量采用避绕方案,以减少工程造价,确保运营安全。 (2)生态环保原则 合理选择路线走廊带,严格保护耕地、保护自然环境。尽量选择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展线,少占用良田,与沿线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干扰较小。 (3)经济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耗资巨大,为了尽可能节省工程成本,在路线走廊带布设阶段,需加强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尽可能的把当地的经济体都穿起来。具体设计阶段应加强路基设计,切实减少占用耕地、减少征地拆迁。 3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线方式 3.1 地质选线 一般情况下,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方法选用地质选线方式,这种选线方式的主要原理就是借助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公路设计、方案决策以及建设。地质选线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费用及后期运营成本,对减少高速公路工程造价,提高公路的安全运营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例所示,路线需横穿南北向长八公里的煤矿采空区,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通过地质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对路线方案及初步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采空区段线路经过偏坡院南侧,经上克细南侧,向西北展线,至杨雀寨附近,之后以路基、隧道的形式通过原杨柳冲、永顺、福兴煤矿矿区。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出,该路线的绕行距离短,纵断面指标相对较高,但后段约5km穿过煤矿及采空区,且采用隧道通过采空区,工程建设受采空区影响大,潜在风险高。 对路段上下范围进行详细踏勘,收集采空区相关资料,摸清采空区边界范围,以勘察资料为基础,对路段每处采空区的危险性进行合理性评价,同时,充分了解熟知采空区对线路布设和治理的影响。然后对相关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在优化过程中,应将优化主要工作放在减少及避让采空区路段的设计上,在设计平面时,尽量避开采空区区域通过。优化方案采空区路段路线自董弄南侧向西展线,经冗立设置高寨隧道,从团坡村北侧通过,之后主要沿原福兴煤矿遗留的采空区边界外通过;之后从湾河和大树脚两个村庄之间通过,至岜茅冲南侧。此方案路线绕行距离长,但桥隧规模、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避绕了采空区,后期施工和运营期间潜在风险低。优化方案符合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2 环境选线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选线是公路设计阶段的主要选线方式。公路设计阶段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尽量减少对工程实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段路线总体设计全面考虑了路线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充分结合山体的曲折与地形的起伏情况,尽量做到宜曲不宜直,对各种地形要素进行充分利用,以满足相关规范为基础,合理地与当地地形地貌进行结合。填挖土石方尽量减少、避绕大的地质病害路段等,努力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环境的影响。 下例所示,路线经过石头寨、大坡等村庄密集区,根据实际地形、地物情况,通过环境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原方案向西经石头寨、大坡至牛滚塘北侧。路线顺直,但拆迁规模大。原方案路线长4.9km,设置桥梁1410m/5座,设置隧道1162m/2座。优化方案从花石头附近向西北展线,向北绕行经荒地展线,避绕拆迁后至牛滚塘北侧。该段路线长5.5km,设置桥梁1713m/4座,隧道932m/3座。优化方案较原方案路线里程长约0.6km,桥梁长303m,隧道短230m,桥隧规模基本相当;优化方案对密集村庄进行了避绕,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少占用基本农田。优化方案符合生态环保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3 安全选线 安全选线方式是借助几何线性指标进行安全选线,实际上就是结合不同地形选择不同的结合指标,灵活应用技术指标,不片面追求高标准,保持全路段线形标准的连续。在视觉上对驾驶员进行引导。 在平面线形上,严格遵守规范确定的同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0.2~0.8范围、反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l~l/2范围的要求,做到地形复杂路段的较低标准与地形舒缓路段的较高标准的平顺过渡,保持全路段线形指标的连续、均衡,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相差不超过20km/h。 路段连续纵坡指标较低,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内容:连续下坡路段坡顶位置上游段根据大型车运行速度控制平曲线指标,避免货车进入连续下坡路段的运行速度过高,在连续连续下坡路段上,平曲线指标宜适中,避免货车运行速度过高;纵面设计宜保持坡度均衡,

对山区公路设计的几点看法

对山区公路设计的几点看法 刘家俊,米良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岸区400067)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公路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山区道路的地形和地貌变化很多,地质结构复杂,岩土种类繁多,给山区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多不便,增加了道路勘测和设计工作项目的数量,施工难度也增大,项目成本要高于非山区高速公路很多。根据笔者多年勘察、设计山区公路的经验,对山区公路的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设计;探讨 1公路设计的指导思想 公路建设会对破坏周边线路的生态环境,影响植被的生长,导致水土流失,造成土地分割,尤其表现在在山区公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中。现在需要做的是减少这些破坏性的影响,将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综合考虑,协调发展山区公路建设。 1.1节约用地 土地中特别是耕地,是极其珍贵的天然资源。但山区道路建设会加速减少用来种植的耕地,只剩下很少的耕地,其需要承担的压力就会变大,所以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应当尽量不利用有价值的耕地。 1.2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建设山区道路的时候,很容易改变当地的地貌,比如开挖路基或者是堆填区,这么做可能会导致山体的倒塌或者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的严重地质灾害,这在地质结构脆弱的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从现在来看,山区公路的选线会受到地形的影响,选择线路时要综合考虑地形控制和工程地质。遇到更复杂的情况时,在多山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下,选线要做到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并选出最佳方案,将周边不好的地质路段避开不作考虑。 1.3注意生态保护区 生态系统会贯穿一条山区公路,其中有自然保护区,也有野生动物栖息地,水土流失防治区,以及森林公园,其中有成片林地与草地、水域水源区、湿地等。山区公路在这些区域附近存在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环境原貌。所以,山区公路道路在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生态平衡性,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特别是在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 1.4减少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会导致植被破坏,由于施工中的各种原因造成了土壤表面裸露的土壤,降低了土壤的抗腐蚀性。此外,高速公路的建设会产生大量废弃土,对周边土地的借用,破坏了土地原本的面貌,留下许多松散的岩土,这些岩土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破坏水土的保持性。在解决这些环境破坏问题的时候:①要知道的是选线时要尽可能地不使用不良地段,避开潜在损失的来源,如易滑坡山体以及流沙地段。②要保持土方平衡,减少废弃的土方。设计适当的排水设施,以确保平稳和快速在道路两侧区域排水,以降低整体坡度。修引水沟渠溢洪道,注意消除径流,加固边坡的时候利用土壤结构改造剂,利用生物护岸工程的斜坡措施。此外,采用集中取废土的方式,取土之后及时恢复原貌,减少对土壤表面的破坏,保护森林植被。做好弃土场的保持大坝和排水保护设计;给高速公路土地征用范围内的空地做绿化设计。 2公路设计的重点 山区地形的特点是起伏大,沟壑纵横,平面位置窄,水平和垂直配合困难。 多山地路线,应当适应地形,水平曲线较多。平面曲线有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山区公路的主要道路上曲线设计思想特别强调,做到路线和地形、景观的协调,因此应该选择一个合理的圆曲线半径,并设置过渡曲线长度。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地形,避免破坏覆盖物。考虑到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对于不同速度的车来说,一般最小半径基本上可以保证。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采用等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值设计;通过的最小半径的限制要特别小心,只有在自然条件特别困难的地反可以使用。 山区公路的道路缓和曲线利用率回旋线,回旋加速器线理论上和放宽的轿厢的运行轨迹相同,这条曲线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对地形来说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在利用小半径的时候,我们必须讲究设置过渡曲线的长度。设置平曲线的长度应满足规范所规定,尽可能设置为最大值,其长度应为指定的值的2~3倍。较长的过渡曲线不仅有圆滑流畅的线性,也使超高过渡段增长,有利于行车的安全。 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看,纵向设计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从垂直面来看,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变化的频率不高,与平原地区的公路相比,每公里的纵向坡度改变的次数差别并不大。这是因为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很多,桥梁和隧道对纵向坡有很高的要求,在纵坡设计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到这两方面,以适应地形。而且山区公路上拉碎坡度并不能减少的工程的量。 因此,合理设置变坡点是山路外形设计中的重点,设置不正确的梯度变化会产生大量填挖方,破坏植被和表土,同时也增加了不稳定的斜坡和路基,并有可能造成地质灾害和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减少的填挖方量是山区公路垂直面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的安全,舒适,山区公路设计中除了要注意良好的平面及纵面设计,在线形设计中要避免急弯和陡坡,考虑到视线不良的路段,重视配置的安全设施。 3公路边坡的治理 公路边坡深路堑中因为高边坡失稳导致滑塌山体滑坡,是公路边坡设计中经常发生的病害,滑高填方路堤压实不足会造成滑移和深陷。在山区公路勘测设计中,路基设计尤其是在高路堤,与一般的路基设计不同,特别是陡峭的部分和深路堑要精心设计,使边坡在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状态。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边坡的处理问题,在一般情况,高 (下转第51页) 交通建设 70 广东科技2013.1.第2期

山区二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石棉县广元堡公路(巨丰粉体有限公司对处连接道路)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施 工比选文件。 2、本项目的施工设计图。 3、工程现场情况和本地道路的施工经验。 4、我公司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5、现行颁布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范》等。 (二)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比选人提出的要求,以及比选文件的规定,即将石棉县广元堡公路(巨丰粉体有限公司对处连接道路)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建设成一流质量的原则编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我单位近年来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先进施工方法、工艺设备。 2、调集我单位精锐的管理人员和最雄厚的技术力量,并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 3、树立优良工程为合格工程的标准,一定要在石棉县广元堡公路(巨丰粉体有限公司对处连接道路)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创一流施工水平。 4、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臵、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时留有余地。 5、针对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难点着重考虑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二、工程概况 该项目全长0.46307km。 1、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15Km/h 路基宽度: 7.5m 路面宽度:7.0m 路面面层类型:20cm砂砾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砼面层2、自然地理条件 该项目位于雅安市石棉县,侵蚀堆积地貌,为浅丘地形,地表水系较发达。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来均所温15~18℃,极端最高气温35~37℃,极端最低气温-5.7℃,各月平相对湿度在70~8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相对湿度最小在冬季。多年降雨量1200~1400mm,一般5~10月为丰水期,11月 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 3、水文地质条件 覆盖层广泛分布。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之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土中,具微承压性。地下水位一般夏高冬低,随季节变化明显,水位年最大变 幅约1~3.5m 4、施工条件 A、施工和生活用水 经经现场考查在施工范围内有多条溪流和小河,施工用水在溪流和小河内提取。生活用水较为方便。 B、通讯和供电 该标段,经实地考查通讯设施信号较好。生活和生产用电较方便。 C、交通运输及施工便道 该标段,经实地考查交通运输条件较好。从G108线经2.2公里水泥砼路可直接到达工地。 D、材料 施工中所用材料均可在石棉采购,在材料进场前应送业主指定检测部门检 测,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6、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川南地形复杂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研究

川南地形复杂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研究 摘要:川南地区处于云贵高原北麓,地形整体呈南高北低态势,是四川盆地向 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喀斯特地形分布较广,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交通太落后,山区丰富的资源不能够及时地输送出去,因此, 加强山区的公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山区百姓 生活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山区的地形条件极为复杂,且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地 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都成为制约山区公路建设的瓶颈。本文分析了川南地形复杂山 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关键词:川南地形复杂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选线方法; 近年来,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并逐渐向着山区延伸,但由于山区的地形 地貌较为复杂多样,易发生地质灾害,再加上公路建设人员对山区复杂地形认识 不足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致使普通公路在山区建设时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公路 设计的不断发展进步,公路设计标准也大幅度提升,公路建设对于当地的地质、 周边环境、线路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同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这也是当前急需 解决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当前问题,就必须从源头上解析问题根本。 一、路线设计基本思路 1.山区公路选线的原则。山区公路选线要遵循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最核心 的一项就是能够进行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条件,通常来说,如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 形和地势等因素,能够降低工作量,则可以进行利用;如果利用现有条件施工难 度较高,成本费用也随之提升,则需要灵活变通,进行改造。这个过程需要掌握 适度的原则,过分改造必然会是一种浪费,过分利用又会制约公路的整体质量和 水平。 2.山区公路设计思路。第一,沿线群众的态度影响整个山区公路建设的进度,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之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周边的群众进行教 育和动员,并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农田的使用,尤其是优等农田,我国的土地资源 越来越贫瘠,因此,山区公路建设更要少占农民用地。第二,山区公路建设施工 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山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便于山区民众出行。因此,山区公路的 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要尽量少打扰山区百姓, 最大限度便于他们出行。第三,每一个地区都有其自己的规划和设计,山区公路 建设施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难免会与地方政府的一些 规定和计划发生冲突,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情,在进行施工建设前,需要充分 调查政府机关的工作方向,尽量配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政府工作。第四,在平面 设计中,注意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并与纵面线形相互配合。例如,如果选取 了曲线的设计思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定圆形的半径,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和指标,在圆形周围辅助必要的直线等图案,以保证整个山区路线畅通。第五, 在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首先,需要保证各项设计符合国家的基本规定,文明施工、合法施工。其次,要尽量做好回填土的工作,降低环境污染。最后,为了降低纵 断线设计过程中人员和资金投入,必要时可以采用支线上跨的方式,降低二者之 间的相对高度。虽然以上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比较复杂,但是其共同点 是为了全面提高山区公路施工的质量,降低公路行驶的安全隐患,保护人民群众 的基本财产和人身安全。在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路线驾驶透视图方法,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加漠公路(K232+625.183-K238)施工图设计 摘要 当今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20世纪末,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本次设计的加漠公路就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而建设的。 本项目经过对外业数据的整理和对当地地质情况、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的熟悉,依据《公路工程设计标准》(JTG D30-20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等技术规范并应用纬地道路综合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经过以下步骤最终完成设计:1.公路设计等级的确定;2.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3.路线平面设计;4.纵断面设计;5.路基路面设计;6.小桥涵说明;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8.造价编制及分析;9.总说明书。 本设计为二级公路,本次设计中注意了平、纵线性的结合,尽量做到平面线形直捷、连续、顺畅,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证施工图设计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既考虑了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同时也考虑了该工程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设计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class Road K232+625.183~K238 SectionFrom Jiagedaqi to Mohe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road infra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weakest part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re has been full of tension. After the 1990s, the central cause regards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as the overall, strategic and urgent task, s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develops rapidly. The design of Jia Mo highway is to meet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after external industry data collation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lo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terrain, terrain, 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based on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s (JTG D30-2004), "highway route design specification (JTG D40-2006)“The highway roadbed design specifications (JTG D30-2004),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pecification (JTG D40-2011)and oth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application-wai, road design software to design, the final completion of the design through the following steps: 1. Highway design level determined; 2.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Route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5. Subgrade and pavement design; 6 small bridges and culverts Descrip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facility design along;cost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9. Principal Brochure. The design is the secondary road.It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leve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linear, and it is continuous, smooth, and compatible with the terrain as far as possible.The design is in harmon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ensur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is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ot only to consider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project on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route;subgrade;pavement;design

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发表时间:2008-10-31T14:35:53.4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者:王璐 [导读]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摘要: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公路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平面线形自线形设计曲线形设计 1公路选线的原则 1.1控制路基填挖高度 (1)山区公路的选线除应关注重点桥隧工程外,还要特别注重避免高填深挖路基,为此,要尽量避免沿地形陡峭的狭窄山谷布设路线。(2)路基填挖工程量、填方高度、挖方深度及挖方边坡高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和环保景观,应对其进行合理控制。 1.2 合理选择路线平面线形指标 路线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形势相吻合,强拉直线将会硬切山梁,横过山谷应尽量避免长直线线形。 平曲线线形指标过高也会因切山填谷而造成深挖高填,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选择恰当的平曲线半径及其组合线形,使其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开挖量要尽量少,将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到最小。 凡是路线平、纵组合得当、线形较均衡、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即使平曲线半径采用一般最小半径的1~2倍。线形组合用“S”形或卵形的路段,也能达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的要求,但路段过长时,驾驶员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易感到疲惫,舒适条件稍差。当平曲线半径选用一般最小半径的3~5倍、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驾驶员操作轻快,感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半径一般选用最小半径的3~5倍为宜,特殊困难路段可选用最小半径的1~2倍,尽量避免极限值。但连续低标准路段不宜大于20km,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一般控制在2以内,不应忽大忽小,随地形变化逐渐过渡较好;线形组合应顺适地形,可用基本形、“S”形或卵形,尽量避免“C”形或凸形;尽量避免在较长的直线两端设置小于或略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平曲线,必要时在长直线与小半径平曲线之间设置R>L(直线长度)的过渡曲线。 2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2.1平面线形直线设计方法 (1)根据地形特征(主要是对山岭重丘区而言),以地形为控制因素,以纵断面线形为主导,综合平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2)根据地物特征(主要是对平原微丘区而言),以平面地物障碍为控制因素,以路线平面为主导,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3)根据地质特征(主要是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貌地区而言),以避让和防止不良地质病害为主导综合平、纵、横来布设路线。 2.2 平面线形曲线形设计方法曲线形的具体设计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较为成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但总的设计思路大致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5步实施。(1)确定控制点。根据路线的走向、地形地物和环境的约束条件以及线形布设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在现场或纸上确定一系列线位控制点,粗略定出路线所要经过的位置。(2)采用曲线形成线形骨架。在地形图上绘制若干直线段和圆弧段,或者选择拟合曲线来控制路线的总体线位形成路线的基本线形框架。(3)确定合理的线形参数。反复设计拟定各线形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参数值,或反复拟定拟合函数的参数值,确定最为合适的拟合曲线,直到满足规范和控制位置的要求,并认为是理想线位为止。(4)曲线计算和调整。采用各种具体曲线形设计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曲线计算,对线形总体技术指标是否均衡,以及局部能否满足控制要求进行审定,对曲线进行修正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5)绘制平面线位图。根据曲线计算数据,利用有关软件生成平面线位图。 3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运用 3.1 直线直线是两点间最简捷的路线。过去在设计中往往偏重于设置较长的直线。特别是设计山区公路时,争取有较长的直线,往往是工作的重点。但是直线的几何形态灵活性差,有僵硬而不易协调的缺点,所以难以适应地形的变化。而且特别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感觉迟钝,反应缓慢,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增加夜间车灯眩目的危险,还会导致超高速行驶状态,这些均易造成事故。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下称《规范》)中,对直线的长度给予了限制,要求直线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设计车速的20倍,并要求在长直线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采取栽植不同树种、设置风格各异建筑物等方式减轻景观单调的感觉。同时,在强调线形设计以曲线为主的情况下,要从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生搬硬套一味地追求以曲线为主,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在107国道湖北段设计中,一段路沿铁路平行,根据地形条件,设置了7km多的直线,这比《规范》要求的最大长度更长一些,但是客观情况无法改变。因为沿线立交、交通道较多,道路纵向又有所起伏,减弱了长直线的单调性,通过绿化,增加了一些景观效果,使得这段道路运营效果较理想。 3.2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一般情况下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2)自然条件受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3)只有在自然条件特殊、不得己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以满足汽车运动学上的安全要求,但必须在一定路段设法使曲线半径逐渐变小或者在布置上设法使驾驶人员能事先意识到前面有急转弯。4)圆曲线半径过大以致使驾驶员感到与直线并无区别时,也无实际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一般不宜超过10000m。 选用半径时,为适应地形,应尽可能采用大半径曲线,并必须研究前后线形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考虑线形所有指标的均衡。同时要特别注意斟酌平曲线同纵坡的关系,勿使小半径曲线与陡坡重合。 为了使汽车从直线段到曲线段或从大圆曲线到小圆曲线平顺地行驶,使曲率及路面横坡变化缓和等,必须设置缓和曲线。汽车按等速行驶,转向盘等速转动所产生的轨迹与回旋曲线基本一致,所以在公路上用回旋曲线作为缓和曲线。其优越性为:①容易适应自然地形,并且增加了线形设计的自由度。②增进线形美观,线形变得平顺,适合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有利于安全、舒适运行,增加乘车人的舒适感。因此,在线形设计中应把回旋曲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 为了视觉上获得协调而又平顺的线形,在确定回旋曲线参数时,一般应在下述范围内选定:R/3≤A≤R式中:A为回旋曲线参数,A2=LhR;Lh为回旋曲线长度;R为与曲线相连接的圆曲线半径。 为了适应地形、地物圆曲线两边的回旋曲线参数可不相等,设计成非对称型的曲线。平曲线半径越大,回旋曲线越长,其长度与平曲线半径成正比。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曲线的长度之比最好设计成1∶1∶1。 在设计高等级公路时,也遇到如何设置缓和曲线及其与圆曲线的关系问题,开始也只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设置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经过学习国内外的经验,逐步提高了对缓和曲线作用和应用的认识,采用了结合地形设计缓和曲线,如在京珠(北京—珠海)公路湖南段的设计中,就采用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