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开展医护配合心肺复苏团队演练的必要性

医疗机构开展医护配合心肺复苏团队演练的必要性

医疗机构开展医护配合心肺复苏团队演练的必要性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

·568·

韦建革*陈 新 覃向华

1 我国心肺复苏的现状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作为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经过50余年的探索实践,患者的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2]。文献报道,美国成人复苏成功率,院内为2%~49%[3],院外为0%~19%[4];我国成人复苏存活率院内为8.2%[5],院外生存率仅为l%[1]。

如何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目前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国内尚缺乏规范严格的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机制,不仅大众CPR的普及程度不高,医务人员CPR技术不熟悉或者不规范的情形同样严峻。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心脏骤停患者仍缺乏第一目击者的正确急救,这些是CPR长期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2 医疗机构定期开展CPR培训的必要性

医院是心脏骤停的高风险场所,并且心脏骤停也是医患纠纷的重要导火索。邓活清等统计医院内非新生儿心脏骤停发生率为5.2‰,在心脏骤停地点分布上,急诊科、ICU、心内科等专科占比(35.3%) 少于非专科地点(64.7%), 其中普通病房最多(58.8%)。然而,尽管CPR技术培训的不断深入,医务人员CPR的技能掌握情况仍然不尽人意。孙菁等报道,2010年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现况调查结果发现,持续心脏胸外按压完全符合标准的总合格率为32%。青华等对186 名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57% 的护士按压频率过快,有21% 的人员按压放松的比例不合适,在进行5 组胸外按压中仅有2.7% 的人员按压全部有效。即使熟悉并接受过2010年AHA 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了解2015AHA 心肺复苏指南的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从业人员,其CPR操作也未达到高质量的水平,按压的深度和频率未能达到2015 AHA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医院内部,不同科室医务人员CPR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有差别。对CPR技术较为关注、使用频率较多的科室主要局限于急诊科、麻醉科和ICU,其医护人员也存在着知识陈旧、操作不规范、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不能合理地使用复苏药物等问题,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简洁等报道,深圳市4个级别医院院前科、急诊科和专科病房三个不同岗位医432对医护人员模拟心肺复苏技能操作考核的成绩有较大的差异,从事院前、急诊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专科病房医护人员的成绩。然而,在医院内部,除急诊科、麻醉科、ICU、心内科之外,其它任何临床科室甚至在医技科室,都随时有可能遇到心脏骤停需要抢救的病人。医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CPR操作技能,当遇到心脏骤停病人的紧急抢救时,会出现操作手法错误,步骤遗漏或颠倒,导致心肺复苏无效的情形,而延误了抢救时机。因此,无论从医院管理、医疗安全以及急救医学专业的角度,各级医疗机构均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规范化的心肺复苏培训。尤其是对非急救专业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

3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CPR技能培训重在管理

目前,医疗机构内部心肺复苏操作培训的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各医疗机构的医师们多有“自以为是、动口不动手的陋习”,对CPR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远没有护理人员高。有学者指出,有的医护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参加培训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花精力学习或“只看不练”,认为徒手心肺复苏简单,不进行实际操作,结果出现“一说就会,一做便错”的窘境,致使实践技术和实际要求存在差距。一部分医护人员知识陈旧、更新不及时,尤其在部分中高级职称、年龄较大的医护人员,按压/通气比例还停留在单人5∶1、双人15∶2 的陈旧认识上。这说明,医务人员对CPR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因此,即使医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病人,也不能保证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有报道医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病人,即使88.2%的患者在1 分钟内启动CPR,也没有很好的复苏效果。2015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湖南某县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不力事件” 通报,该院医务人员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的严重不足,也反映了该院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漠视和医院管理的缺位,给全国医疗机构敲响警钟。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要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CPR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急救技能,医疗机构每年要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指定部门(医务或科教部)负责对CPR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由具有培训资质并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要求全员按2015AHA指南的要点进行认真训练,并接受严格的考核。同时,CPR培训工作也应该保持经常性,即使经过训练考核达标,但医务人员在培训9个月后会比6个月时的技能明显降低,所以CPR的常规训练应以每隔半年为佳。

4CPR培训模式需要变革

传统的抢救培训注重单项急救技能培训,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而且,临床抢救时,即使个人抢救技能高,抢救人员也充足,但分工不明、场面混乱,最终延误抢救最佳时机。遇到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救治时,无法保证高质量的心脏复苏。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很多只重形式、不懂内涵的心肺复苏培训仍占主流,绝大多数的一线医务人员仍然缺乏基本的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培训,这也成为阻碍我国心肺复苏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之一。2010年AHA CPR&ECC指南以及同年在(Resuscitation))上发表了欧洲复苏协会(ERC)的心肺复苏指南,两个指南内容大致相同,它们是当今全世界有关CPR与ECC最高水平、最权威、最先进的指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1]。在2010年AHA CPR&ECC指南中强调高质量的胸部按压,强调团队合作开展心肺复苏训练的重要性。2015年AHA CPR&ECC指南中,同样强调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包括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的密切配合。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关于改善院内外心肺复苏预后的专家共识中指出,通过以下措施,团队相互合作以达到最高质量的复苏:①迅速开始胸外按压,尽早达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②复苏小组的领导能够纵观全局、有效指导,确保迅速和最佳的心肺复苏;③在实施高级救治措施和转运时要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4)救治系统(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和其他专业的抢救方案)应该做到建立一支高效合作又能够各司其责的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但目前国内实际执行的状况与理想标准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近年来,以团队形式给予 CPR,将心肺复苏工作流程中医护配合的情景细化,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开始 CPR的时间,也缩短了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以及开始除颤的时间 , 从而提高了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团队理念的精髓是要求在充分保证按压和通气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工具和资源,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团队配合,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其结果是结合实际、重在效能、保证质量。

5 医疗机构CPR培训要充分发挥急诊科的作用

由于工作的性质不同,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普遍超过其它部门医护人员。同时,随着急诊科团队实战演练的不断开展,由急诊科主导的心肺复苏时效性明显提高,韦建革等报道,开展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后,5分钟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总有效率达64.3%,5分钟后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总有效率达39.5%。因此由急诊科负责对医疗机构内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是有必要的,按设计的工作流程开展实战演练,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心肺复苏实际操作能力、医师的协调指挥能力、医护人员的团队配合能力,保证医护人员在院前、院内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将初级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紧凑、连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目前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普遍不理想,与医务人员的认识不足有关,更与医院的管理缺位有关,开展CPR培训是必须的。以团队形式开展的CPR演练可以克服传统单纯技能培训的缺点,用流程化将复苏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医疗机构通过制度化,由有实战经验的急诊科医护团队负责培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Hua W,Zhang LF,Wu YF,et a1.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4 regional populations[J].J Am Coll.Cardiol,2009,54(12):1110—1118.

[2] Hazinski M F,Field J M.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J].Circulation,2010,122(suppl 3):S639一S656.

[3] Meaney PA,Nadki VM,Kem KB,et a1.Rhythms and outcomes 0f adult in—

hospital cardiac arrest.Crit Care Med,2010,38(1):10l—108.

[4] Eisenberg M,White RD The unacceptable disparity in cardiac arrest

survival among American communities[J].Ann Emerg Med,2009 54:258—260.[5] 郭风梅,邱海波.十年循证与心肺复苏的发展.邱海波,于海江.重症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一12.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6033)(2)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S2017007)

通讯作者:

1 韦建革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545002)

王宏杰 方 源*

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 护理部 300142

关键词:放射治疗 皮炎 新进展

皮肤对射线的耐受量与所用放射源 照射面积、部位、年龄、机体的整体状态等多种因素,高达90%一95%的患者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皮肤反应,如不进行及时和恰当的处理,病情迁延会引起损伤逐渐加重,并发症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放疗的进度,因此,采取有效预防和护理改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针对放射性皮炎护理方法及进展进行相关阐述。

1 相关发病机制

射线通过电离在人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可导致正常的皮肤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射线主要是 X、β、γ射线[2]。X、γ射线穿透能力强,除皮肤损伤外,皮下组织,甚至骨骼也会不同程度的受损,有时产生溃疡可能长期不愈。由于β射线损伤浅,在外照射时主要作用于皮肤,因此皮肤损伤是主要的临床表现[3]。主要是上皮细胞和皮下血管发生的变化,受照射部位影响,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组织充血,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血管损伤、上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不良,导致伤口愈合不良[4]。

2 评估标准

皮肤反应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的0级~Ⅳ级判定[5]。0级:没有发生皮肤改变;1级:轻微的滤泡样红斑,暗红斑,干性脱皮,汗液分泌减少;2级:

2016心肺复苏演练脚本

2016合川人民医院心肺复苏应急演练(带高级生命支持) 场景:一病人家属在护士站办理入院手续时突然倒地, 护士A:上前一步,双手平举,手掌向前,看天看地看左看右(上下左右),报告:“现场环境安全(如 不安全,请消除危险因素) 护士A:做看表动作记时。(判断患者意识)跪于患者右侧,左膝平肩,双膝与双肩等宽,先附于患者左侧耳旁呼叫“喂喂,你怎么啦”;拍打患者双肩并附于右耳呼唤: “喂喂,你醒醒!按压双肩两次并喊“对疼痛刺激仍无反应”。 护士A:“快来人啊,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准备抢救车、简易呼吸器和AED。 护士B(同时听到呼救):回答:“是”,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1和2、住院总医师、二线医师到现场查看 病人、麻醉科至现场准备插管。 护士C(同时听到呼救):通知D护士离开现场准备物品(抢救车、除颤仪、建议呼吸器)送往现场,护 士E:建立静脉通道。 护士A(守在病人身旁):判断心跳呼吸:右手食指中指触摸颈动脉搏动(喉结旁开1-2cm处)10秒, 数数“1001、1002、1003...1010”【前6 秒低头观察呼吸,俯身脸颊贴近患者口鼻,目光扫向患者胸部,后 4 秒起身抬头巡视四肢】随后报告:“没有循环征象,立即心肺复苏”“取平卧位,同时解开患者衣服,开始按压,要保证力度与频率(按压深度5-6cm,频率控制在100-120次/分钟)。【由护士A实施单人法 CPR,按30:2交替做胸外按压,由此时带来简易呼吸器及除颤仪的D护士口对面罩人工呼吸两圈】”。 D护士:将球囊面罩放于患者头部右上方后,将AED放于患者左侧备用) 值班医师1(赶到):持续按压(与护士A交替心脏按压),并下口头医嘱:“打开AED,粘贴电极片,” 护士C:“是”,打开AED开关,擦干净贴电极处,并粘贴电极片,将插头插好, AED提示室性心动 过速。 护士A与值班医师1交替按压直至值班医师2放好除颤仪位置等除颤仪充电完毕后提示:“准备除颤”,此时二线医师做手势并口诉“暂停按压,大家都离开”。护士A和值班医师1才停止按压并起身转到 患者头顶侧就位“大家都离开”。 值班医师2:“大家都离开。”按下除颤键后,立即由护士A和值班医师1继续按压(5个轮回开始电脑计分),D护士继续简易呼吸器30:2配合捏球囊。 二线医师在旁指挥并同时口述①快速按压,②用力按压,③使胸廓充分回弹,④减少中断按压时间,⑤避免过度通气”。 值班医师1按压5个轮回后交换位置,由护士A口述“交换角色”并转至患者右侧开始按压接下来5个 轮回, 二线医师第一次复检患者的心跳呼吸,数数计时 6 秒,假设心肺复苏不成功,二线医师回答:“心电仍 示室性心动过速,继续按压,护士E经静脉通道推注胺碘酮150mg。” 护士A及值班医师1:“是”。由值班医师1继续实施新一轮的胸外按压。五个轮回完成后,值班医师1检查患者呼吸心跳(10秒完成),报告:“病人呼吸心跳恢复,心肺复苏成功。” 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操作完毕。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10-25T14:48:16.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作者:罗春梅[导读] 心肺复苏主要是对各类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进行急救和护理的过程,通过心肺复苏可以防止心脏骤停患者发生死亡。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5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临床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与护理,总结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4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有25例死亡、8例成功、7例存活;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时,复苏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结论:由于心脏骤停患者极其容易发生死亡,因此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与护理,保证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临床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主要是对各类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进行急救和护理的过程,通过心肺复苏可以防止心脏骤停患者发生死亡。在患者复苏以后,还要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应处理,防止患者发生并发症。本文以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临床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的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8岁,平均年龄为(51 3.26)岁;20例患者为冠心病、3例患者为风湿性的心脏病、13例患者为脑卒中、44例患者为电击伤。 1.2心脏骤停诊断 第一,突然丧失意识,双侧的瞳孔散打且固定;第二,大动脉的搏动出现消失;第三,呼吸骤停;第四,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直线或是心室颤动。 1.3复苏时机与方法 (1)在10秒以内做出相应判断以后,及时进行心肺的复苏,每分钟按压频率需要超过100次,深度在4-5厘米之间,然后对胸骨的中下部进行按压,放松和按压比例是1:1,在必要时需要行气管插管,再连接上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呼吸和按压比例为2:30。(2)心肺复苏的时间。在40例患者中,复苏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患者有9例、复苏时间在6-10分钟之间的患者有14例、复苏时间超过10分钟的患者有17例。如果患者出现室颤情况需要及时除颤,同时和心肺复苏进行交替。首次注射1毫克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后按照患者并且对剂量进行调整。患者心肺复苏结束并且恢复自主呼吸与自主心律以后,转到重症的监护病房,予以进一步护理与治疗。 1.4心肺复苏的成功特点 自主心律完全恢复;患者的面色渐渐红润;出现自主的呼吸;患者瞳孔从大变小;心音与大动脉搏动渐渐恢复,并且收缩压超过60 mm Hg,1mm Hg等于01.33 kPa。 1.5护理方式 1.5.1瞳孔和神智意识的观察 在心肺复苏以后,脑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心跳骤停患者的脑功能恢复属于当前的一个难点与重点。因此,一旦心肺复苏以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对光反应、神志与瞳孔大小等,一些脑缺氧引发昏迷的患者,需要及时使用脑复苏措施,避免延误复苏时机。 1.5.2准确评估病情状况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体征、疾病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全方位检查,重点查看其肢体活动性、意识形态以及瞳孔状况等,同时对患者呼吸指数、血压指数、脉搏指数以及心率指数等进行监测,结合观察指标评估患者病情,再选定适用药品。 1.5.3呼吸干预及对症处理 第一,将患者转换成平卧体位,于其背部放置一块硬板,使患者皮带以及衣领保持松弛状态,确保其头部呈现出侧偏状,并充分清除机体口腔组织中的分泌物成分,避免误吸。第二,如果患者戴有义齿,还需将其义齿取出,再展开吸氧程序。第三,给予患者创建两条静脉通道,予以静滴250.0ml甘露醇+静注20.0mg呋塞米,确保机体颅内压指数维持常规水平。第四,如果患者血压指数出现异常,还需应用降血压类药品,在有效控制给药速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避光。 1.5.4转运干预 第一,对患者进行转运时,需对其病情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并对患者血糖指数以及瞳孔状况进行测定,确保机体呼吸道的通畅性。第二,对患者用药速率进行严密监测与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调整给药速率,避免用药过快。第三,嘱咐司机保持车速的同时,需严格控制行车平稳性,防止过于颠簸加重患者病情。第四,加强与急诊科接诊医师的密切沟通,详细介绍患者状况与表现,并告知其救护车行驶方位,嘱咐医师做好各项交接准备,以提升急救工作有效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 4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有25例死亡、8例成功、7例存活。 2.2心肺复苏术开始时间和复苏的结果 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时,复苏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见表1。表1 心肺复苏术开始时间和复苏的结果(n) 3.讨论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术由医护人员(医生角色A、护士角色B和角色C)组成。 一、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 例如:一位50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3、氧气瓶或氧气袋1个; 4、除颤监护仪1台; 5、导电膏1瓶; 6、输液架1个。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检查意识的方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步—检查循环和呼吸: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规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步—启动BLS: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

救!”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开始第一次按压)。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比赛时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由考官通过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操作过程进行主观评分),而不进行客观评分;医生也不用边按压边计数,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次数有多少,下完五个医嘱便暂停按压。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乳头连线交汇处,建议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置于胸骨上方,中指在乳头连线上”。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动作交代清晰、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掌根部应始终紧贴患者的皮肤,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

应急演练脚本

2013年武城县重大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活动情景脚本 一、演练启动仪式 (一)8:30-9:00,参加演练人员及车辆集中列队 场景: 全体参加演练人员在急诊科门前列队,医护人员顺序自北向南3列12人;救护车1-4号车头向北依次排列。伤病员演员不列队,直接到指定位置就位。 (二)9:00分,主持人任玉方副院长介绍参加演练活动的各位领导等 主持人:今天,武城县人民医院在这里举办以医疗救援为主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演练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 县卫生局副局长吕新哲同志、县卫生局副局长应急办主任周凤柱同志、县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范承岗同志 下面,进入演练程序。 场景: 1、现场指挥张国柱同志向参加演练的人员发出指令:请大家各就各位、做好准备,开始演练。 2、参演人员和车辆疏散,到待命点准备。 视频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场景和救援场面,PPT播放(四个种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参加此次演练的有急救中心12名工作人员,急救车4辆,医疗救援物资保障车1辆。本次演练是我县医疗卫生系统响应市卫生局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演练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事故发生和救援

2016年急诊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应急预案演练脚本及图片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 一、演练目的:熟练掌握对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组织及处理应变能力。对各种抢救设备、药品使用,心肺复苏掌握程度。 二、演练时间:2016年7月 30 日 三、演练地点:急诊科抢救室 四、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五、演练的组织: 指挥:科室护士长陈玲 负责人:科主任曹坤 参加人员:值班医师2人、护士5人、患者(模拟人) 三、演练过程: 情景一:出诊医生王凤平、护士文虹接回一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途中心肺复苏及球囊辅助通气。 情景二:急诊护士袁术银:急诊科大厅接诊护士袁术银及刘洋与医生立即送往抢救室清除口腔异物,急诊专科护士黄州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护士张智慧:全程做好抢救记录。 专科护士护士刘洋:立即准备抢救车、气管插管盘、除颤仪、吸痰器、呼吸机等,做好物品准备。 情景三:医生再次确认大动脉搏动消失,指导使用球囊辅助 呼吸、继续心肺复苏,监护显示病人发生室颤,医生立即进行电 除颤,专科护士刘洋: 立即推除颤仪、气管插管用物至床旁,配合医生进行电除颤, 除颤完毕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情景四:曹主任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情景五:王医生指导专科护士袁术银持续使用抢救药,患者复苏成功,持续维持血液循环和有效呼吸。 (1)维持血液循环,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维护血压在正常水平。 (2)维持有效通气功能继续吸氧。如自主呼吸尚未恢复,

继续用人工呼吸机;如自主呼吸恢复但不健全稳定,可酌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肌注或静滴;还要积极防治呼吸系统感染。 (3)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酌情处理。 (4)积极进行脑复苏如心肺复苏时间较长,大脑功能会有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遗留智力与活动能力障碍,甚至形成植物人,因此脑复苏是后期的重点。 ①如意识障碍伴发热,应头部冰帽降温;如血压稳定还可人工冬眠,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静滴或肌注。 ②防治脑水肿:酌用脱水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白蛋白等。 ③改善脑细胞代谢药:如ATP、辅酶A、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 ④氧自由基清除剂。 ⑤高压氧舱治疗。 (5)保护肾功能密切观察尿量及血肌酐,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演练共分5项,主要由7名医护人员参与完成,其它科室人员观摩了演练。预案前期进行了精心的脚本编排、组织策划。主任曹坤和护士长陈玲在演练结束后进行了预案关键内容的复述和点评。 通过本次演练,强化了医护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和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急诊科每位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下一步医院将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和抢救技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模拟急救情景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急诊模拟情景 1. 接诊环节。 病人家属按床头铃呼叫护士,护士及时到达病房,发现病人意识丧失,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摆正患者体位,解开患者衣领,另一护士前来协助抢救工作,轮流为患者胸外按压。同时绑上袖带,吸氧、上心电监护。 值班医生为患者查体: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无呼吸、无心跳、无血压,考虑心脏骤停。 立即心肺复苏: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开辟静脉通道,给肾上腺素1mg 静推,必要时5-10 分钟重复一次。同时急查心电图。 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请ICU、心内科医师会诊。 2.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处理。 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发病心脏骤停前有无诱因,既往有无心脏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结膜是否充血、水肿、苍白,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范围、程度,有无震颤、心包摩擦音;心脏的左右浊音界;心脏的心音、额外心音、杂音。 目前患者病情危急,况且年岁已高,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治疗措施,在救治过程中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死亡。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到ICU治疗,救治更加方便。由于本院医疗技术和技术力量与上级医院有一定差距,您与其他亲戚商量,可以往大医院转院治疗,我们会积极陪护,但在转院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后果,我院概不负责。如留院治疗,我们会积极治疗,现已告知上述风险,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病危通知单签字。 对病人处理: 1. 吸氧2.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体温、心律、血压、脉搏3. 开辟第二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维持有效呼吸、防止脑水肿与缺氧、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肾衰竭及预防感染。 护士核对值班医生医嘱,重复确认,执行医嘱。 值班医师按照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3. 会诊与处理。 ICU心内科医师5分钟到达病房。 心内科医师:继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与予以治疗。 ICU医师:患者病情危急,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角色A、护士角色B 和角色C)组成。 一、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 例如:一位50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3、氧气瓶或氧气袋1个; 4、除颤监护仪1台; 5、导电膏1瓶; 6、输液架1个。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检查意识的方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步—检查循环和呼吸: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步—启动BLS: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

救!”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内开始第一次按压)。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比赛时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由考官通过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操作过程进行主观评分),而不进行客观评分;医生也不用边按压边计数,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次数有多少,下完五个医嘱便暂停按压。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乳头连线交汇处,建议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置于胸骨上方,中指在乳头连线上”。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动作交代清晰、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掌根部应始终紧贴患者的皮肤,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

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 副本

妇产科应急演练脚本(晚上版) 本次演练科目:双人徒手心肺复苏 指导人: 参与人员: 角色扮演: A:值班护士 B:值班医生 C:紧急调配护士 角色分工: A:与医生配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B;推抢救车,调配人员,组织抢救,正压通气,与护士轮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C: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给药,负责跑外,与A与B交替胸外心脏按压,收拾用物 一、演练场景:妇产科患者突然出现生命体征消失,A在第一时间发现后,立即呼叫科室医护人员等,B推抢救车至床旁,迅速赶到进行现场急救,经过初步判断后,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经过抢救后,患者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复苏成功。(一)A发现患者出现生命体征消失,呼之不应,立即呼救。 (二)B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同时通知产房值班护士,上级医生、急诊科、ICU及心内科医师,第一时间推来急救车。 二、心肺复苏的步骤 (一)A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看、面感、耳听,三步骤来完成。 眼看:胸部有无起伏;

面部:有无气流流出; 耳听:有无呼吸音。 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 立即大声呼救,计时开始 (二)B,,到现场 A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器官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s。 不能确认有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 1、A将床放平,(如软床)胸下垫胸外按压板,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 露胸部。 2、A确定按压部位:胸骨下1/3部。左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右手平行重叠与该 手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以胸骨下陷5厘米为宜,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 (三)B;开放气道,并口头医嘱,建立双静脉通道 1.清理呼吸道,取下义齿 2.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颌法) (四)人工气道 1.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气流量8-10升/分(有氧源情况下) 2.B一手固定面罩于患者口鼻部,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吹气两次,每次持续1秒,吹气量以见到胸部起伏为宜 3.A,B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 (五)建立静脉通道(C到现场) C根据医嘱建立双通道,给药?(请补充药品),抽血,跑外,并与A或者B进行轮流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 (六).安置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形态、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 三、经过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患者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进行下一步生命支持。

医院火灾与心肺复苏应急演练方案

骨三科消防与心肺复苏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提高我科医护人员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消防安全知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应急能力。同时有针对性的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水平,当科室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沉着、有序处理,熟悉掌握医院火灾时的紧急行动程序和疏散路线,及时传达并迅速组织救援,熟练掌握逃生时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住院患者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次消防与心肺复苏应急演练方案,具体如下: 二、演练时间:2016年7月 三、演练范围:演练路线:从住院楼疏散至大楼以外安全 地方,并对心脏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四、演练内容(1)火情报警演练;(2)住院楼火灾时的疏散、逃生演练;(3)常见的消防灭火演练。附:骨三科灭火器及消火栓的位置及逃生路线灭火器使用方法 五、组织机构成立临时指挥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指挥整个演练。演练影像资料收集工作由宣传员负责。总指挥:由**具体指挥。秩序疏散组:组长:** 成员:** 任务:负责疏散现场的秩序、指挥、设置警戒线。消防灭火组:组长:** 成员:保** 任务:负责实施灭火。医

疗救护组:组长:** 成员:病区医护人员任务:负责现场救护和转移病人,对心脏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 六、演练程序现场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阶段一:报警假设情景:当天中午的午休时间,病房内病号已经休息。突然,住院楼某病区某病房因病号家属使用电器不当,易燃物被引燃,引起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值班护士巡查时发现火情。演练科目:报警;启动《火灾处理和人员疏散应急预案》。应急措施:情况紧急,发现火情人员立即拨打保卫科电话,向保卫科报告火情,请求救援;迅速将失火情况向总指挥部报告,并及时利用现场附近灭火器灭火,采取相关应急措施。总指挥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启动《医院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向院消防及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小组下达命令,要求各岗位人员接通知后迅速在制定岗位待命,做好各项准备。 病区医护人员通知“病人及家属、陪护”等。做好“病人”的转移疏散指挥工作,疏散时按疏散示意图的标示就近疏散撤离病区及先期灭火,即东面的“病人及家属、陪护”由东面楼梯撤离,西面的“病人及家属、陪护”、由西面楼梯撤离(疏散人员分两组,每组约20人); 保卫科向“119”报警,报院领导,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辆。并召集院内义务消防队紧急集结;现场总指挥命令拉响消防警铃、启动消防水泵并立即通知供水、供电、供氧、供

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永兴县中医医院 永兴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急演练脚本 本次演练科目:双人徒手心肺复苏 演练方式:急诊科所有医务人员均参与,两人一组,进行演练。指导人:急诊科科主任雷嗣海 参与人员:雷嗣海,史淑珍,熊灿,林灿,刘建刚,梁志辉,邓书翔,郭标,李晖,王光惠,陈晓红,谢巧霞,谢恋琴,李慧琳,许琳。 一、演练场景:急诊科患者(张三)突然出现生命体征消失,检查者(或者家属)在第一时间发现后,立即呼叫科室医护人员等,医护人员(甲)迅速赶到进行现场急救,医护人员(甲)经过初步判断后,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经过抢救后,患者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复苏成功。 (一)医护人员(甲)发现患者(张三)出现生命体征消失,呼之不应,立即呼救。 (二)医护人员(乙)第一时间赶到,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其他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上级医生、急诊科、ICU及心内科医师。 (三)医护人员(乙)第一时间推来急救车及氧气筒。 二、心肺复苏的步骤 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看、面感、耳听,三步骤来完成。 眼看:胸部有无起伏; 面部:有无气流流出; 耳听:有无呼吸音。

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器官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s。不能确认有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 1、将床放平,(软床)胸下垫胸外按压板,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 1 永兴县中医医院 2、确定按压部位:胸骨下部。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与该手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以胸骨下陷4-5厘米为宜,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开放气道1(清理呼吸道,取下义齿 2(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颌法) 人工气道 1(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气流量8-10升/分(有氧源情况下) 2(一手固定面罩于患者口鼻部 3(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吹气两次,每次持续1秒,吹气量以见到胸部起伏为宜 4(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 5(安置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形态、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

(2015)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现场心肺复苏演练脚本 旁白:这是一个周末的上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大学生娟娟和同学小琴相约在外面玩耍。 娟娟:哇,风景真漂亮!小琴,快来快来,我们去那边照相(掏出手机)。 小琴:好的,等等我。 娟娟&小琴(小琴在一旁摆出各种姿势,娟娟帮她拍照)旁白:突然,小琴发现不远处有人晕倒在地。 娟娟:呀!好像有人晕倒了。 小琴:快!我们去看看。 旁白:娟娟和小琴立刻冲上前去查看情况。发现一位年约50岁的男性仰躺在草坪上。 娟娟:叔叔,叔叔,快醒醒,你怎么了,你能听到我说话吗!(动作:俯下身,呼唤病人,观察呼吸,摸颈动脉)糟糕,没有反应了,好像也没有呼吸了。 小琴:那你赶紧做急救吧。我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旁白:小琴和娟娟发现晕倒在地的人对她们的呼唤没有任何反应,观察病人的胸口,没发现明显的起伏,摸颈动脉也没有跳动,于是她们按照之前社区医院到学校里培训的现场急救方法,由娟娟为病人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小琴拿

起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小琴:喂,你好,是120吗,我们这里有人晕倒了,请赶快派救护车过来。 120接线员(蓝岚):好的,病人现在怎么样。 小琴:病人是一位50岁左右的叔叔,他在路上突然晕倒了,我们谁都不认识,怎么叫他都没反应,呼吸和脉搏都不明显,我的朋友学过心肺复苏,现在正在对他进行急救。 120接线员(蓝岚):好的,知道了,你们现在的位置在哪里。 小琴:我们在九龙坡区石桥铺兰花小区广场上,旁边有一个农业银行和一个加油站,我就在农业银行门口等你们。 120接线员(蓝岚):明白了,请保持电话通畅,我们立刻出发。 小琴:好! 旁白:在危急关头,小琴冷静拨打了120电话,清楚的表达了病人的相关信息、简要病情和正确的地址,并在120询问完相关信息且先挂电话后才挂机。同时娟娟在现场正确的心肺复苏也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救护团队达到现场,并开始抢救。蓝岚医生、秦光珠1助、赖荣霞2助、赵天玉护士) 小琴:快快快,在这里。医生医生就是这个病人。 (娟娟起身让开)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护士A: 1、当病人送入抢救室时,首先判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床边呼救或叫旁人呼救,使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 2、当病人平卧后,立即松开病人紧身衣裤,迅速行胸外心脏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②按压深度:成人4~5cm,儿童3~4cm,婴儿1.3~2.5cm③按压频率:100次/分④按压与呼吸频率:30:2。(医生A、医生B、护士B进入抢救室) 3、由B医生接替按压后,推抢救车于床尾,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复苏药物(严格查对,复述2次,保留安瓿,记录用药)。 4、抢救完成后,同B护士一起核对空安瓿。完成抢救登记,和医生一起,携带急救物品和药品,护送病人至病房。 护士B: 1、将气管插管盘、呼吸气囊、吸痰盘放至床头治疗车或床头柜上。 2、使用简易呼吸器行面罩球囊控制呼吸(给氧12~15L/min,可使氧浓度达40~60%,与气管插管同样有效),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 3、连接吸引器、打开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测,连接呼吸机。 4、使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了解心跳骤停类型,准备除颤和起搏用物。 5、准备冰帽,行头部降温,留置导尿,观察尿量。 6、保持呼吸道通畅。 7、维持抢救秩序。 8、抢救完毕,终末处理,补充急救物品及药品,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医生A: 1、再次判断病情,下抢救医嘱。 2、使用除颤、起搏仪了解心脏骤停类型根据病情给予除颤、起搏等处理。 3、气管插管。 4、医生A和医生B交替行胸外按压。 5、观察复苏效果。 医生B: 1、接替护士A胸外心脏按压。 2、做好用药、各项抢救措施及病人病情变化记录。

心肺复苏演练报道

为提高我院临床医护人员急诊急救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5月5日开始,马蹄藏族乡中心卫生院组织中心卫生院、卫生分院、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院前、院内急救知识培训、“心肺复苏术”和“创伤救护”术的演练。5月14日,进行了现场演练和比赛,这次培训和演练是我院认真贯彻《关于肃南县开展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肃卫发〔2012〕47号)要求和落实县卫生局2012年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一项重大举措。整个活动历时9天,从培训到演练,紧张有序,以人为本,规范操作,严肃认真,团结协作。通过此次培训与急诊演练,进一步加强了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检验了医务人员对急诊流程和急诊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各相关科室协调配合能力,药品和设备准备、保养情况及卫生院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及时发现急诊抢救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尽快完善,在今后应对各种突发卫生事件时,用最短的时间挽救伤病员的生命。 本次院前急救知识讲座及心肺复苏术演练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急诊急救能力,有助于加强院前急救的规范化、自主化、标准化。 为了规范急救操作技能、提高急救业务水平、增强医院义务人员的急救反应能力,使医院医护人员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要求演练涉及各专科疾病的抢救,对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准备,龙王镇卫生院医务科组织全员职工开展了一次急救演练技能训练。培训内容包

括:成人气管插管操作、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医务人员认真参与,积极提问,通过学习及演练强化了医院医生、护士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了义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龙王镇卫生院共12人医护人员参与培训演练。

住院病人突然发生心脏猝死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修改版说课材料

住院病人突然发生心脏猝死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修改版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突发猝死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相关定义:平时看起来健康或病情稳定的人,突然发生一想不到的非外因引起的死亡,医学上通常称之为猝死或急死。世界卫生组织将症状出现后6小时以 内死亡者,均称为猝死。 猝死的原因:猝死者生前体内存在潜在性疾病或病变,体内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或机能障碍所引起猝死。能够引起猝死发生的潜在性疾病很多,较常见的有:1、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动脉栓塞等) 2、呼吸系统疾病(喉头水肿)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癫痫等)4、消化道系统疾病(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诱发猝死的因素:感染、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酗酒、劳累等。 猝死的临床特点:突然的、快速的、意想不到的、自然性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一、演练时间:2016年3月31日 二、演练地点:内一科病房 三、演练事件:11床病人王丽突然发生心脏猝死(患者年龄48岁,女性,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演练过程统称王阿姨) 四、演练目的:提高护士对住院病人突然发生心脏猝死的应急能力,使护士遇到病人突发猝死时能及时采取抢救及护理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挽救病人生命。 五、参加演练主要人员:黄丽霞(饰A1护士,站左侧位,主要负者循环系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执行所有口头医嘱用药,必要时协助除颤,心外按压)、黄艺(饰A2护士,站头位,负者呼吸系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辅助通气,配合气管插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负者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赵碧淋(饰A3护士,站床位,抢救临时记录及联络工作)、农兰海(饰值班医生,站病人右侧)、 配合人员:A4班护士农露新责通知科室主任、护士长和麻醉科,院内抢救小组人员,必要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慰工作。梁凤丽(饰病人)、黄彩丽(饰病人家属)、黄丽宾(饰主持人) 六、演练负责人: 当班医护人员:值班医生1人, A1、A2、A3、班护士共3人。 六、场景布置: 病床一张、输液架一个、心电监护仪一台、供氧装置一套、氧气筒一个、抢救车一台、除颤仪一台(必要时用) 七、演练流程: 第一步:3月31日13时40分,内一科病区A1班护士正在常规巡房,突然听到11床病房内传出“护士,快来啊!护士快来啊”!A1班护士立即快步走到11病床旁,发现病人意识丧失,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电波成一直线。陪人哭喊着说,“护士快看看她,刚才还和我说话好好的的,怎么现在就不动了”。护士立即给予判断患者意识及呼吸、大动脉搏动情况,判断患者发生猝死。(看表→大声呼救:11床患者情况不好,医生护士快来帮忙抢救),一边为病人去枕平卧,松衣扣裤带进行胸外按压,一边对病人家属说:快去护士站叫人来帮忙。病人家属立即跑去护士站求助。A2班护士接获求助信息后立即起身通知值班医生,并与A3班护士分别推抢救车及除颤仪、吸痰器等抢救物品及设备到

有限空间应急演练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 一、演习时间地点 演练地点:公司环保窑炉有限空间 演练时间:2018年08月18日下午15:00 参加人员:全体员工 三、演练物品 1、演练物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1台 隔离式呼吸器 1台 紧急逃生器 1台 全身式安全带 1付 2、应急物资:担架,药箱 3、3、应急车辆:1辆 四、演练成员以及职责分工 1、总指挥: 安丰运 负责应急演练方案得审批,演练进度得监督与控制,演练后得点评。 1.演练队员:付全太 负责事故演练预案得编制、演练准备工作、现场监督管理工作、演练。 2.现场救援小组:付兆云、张在强、付迎广、张秀华 负责现场急救工作,兼任救护车辆司机 3.现场记录:张杰德 负责现场记录 五、模拟演练情况 假设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在环保窑炉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人员付全太违章

操作,在未经审批得情况下,进入窑炉有限空间作业中毒晕倒,情况十分危急。 1、一名人员在检查窑炉内不明原因倒地被发现(现场),监护人员凭经验 初步判断作业区域存在有毒气体或缺氧,不敢贸然进入,立即向总指 挥拨打电话报告。 报告人:“总指挥,现场有人受伤,可能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或缺氧窒 息,内部原因不明不敢贸然进入,快来处理。” 2、总指挥:“不能冒险进入,保证自身安全,现场监护,等人到来。” 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申请提供防毒、隔离防护器具并迅速赶至事 故地点,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成立临时救援小组,疏散现场闲杂人员, 布置警戒任务,了解事故大致情况,合理安排初期救援(包括现场安 装大功率通风设备)。同时,向公司领导、安全部报告(讲清事故地点、人员伤害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初期救援等情况)并通知甲方安全管 理部门。 总指挥:“安全部,环保窑炉施工现场发生人员中毒,受伤人员在环 保窑炉有限空间中,解救需用隔离式长管呼吸器,快安排人员送来, 具体情况稍后汇报。” “张秀华、张在强、付迎广您们3个人疏散闲杂人员,周边拉上警戒 带。付兆云去工具房领取轴流风机按上。” “汇报事故情况” 3、安全部接到报告后,立即根据现场要求安排人员领取并运送防护器具, 迅速成立应急救援小组领取相应器材赶赴现场,同时通知救援领导小 组成立事故指挥部并简介事故概况。根据事故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

实验一:心肺复苏

第一部分急救护理实验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项目背景】 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也是急救人员必备的急救医疗措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实验的重要部分。心肺复苏术是无数医学专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而来,本节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本实验课围绕一位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岁男性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展开,进一步学习现场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理论知识简介】 心肺复苏 1.定义: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2.分期: (1)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basic life support 紧急供氧期主要是向全身重要器官提供氧气使机体耐受死亡的时间延长。首先应判断患者是否心搏骤停,根据《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非专业人士可不用扪及大动脉的搏动,一旦意识丧失即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以下4个步骤: A: Airway 开放气道患者一旦意识丧失,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极易使咽喉阻塞,造成舌后坠。通过仰头抬颏法或托下颌法可使气道开放,托下颌法由于较费力且有一定技术难度,所以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推荐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有颈部损伤或已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采用托下颌法。气道开放是心肺复苏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在开放气道前应该注意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 B: Breathing 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通过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部,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在进行呼吸支持前先判断患者是否呼吸停止,常用的呼吸支持的

心跳呼吸骤停预案及演练脚本

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部,在手术开始前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必要时准备开胸器械,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2、术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先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必要时再开放一条静脉通道。 3、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保留各种药物安瓿及药瓶,做到真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4、护理值班人员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5、急救物品定位放置,班班清点,完好率100%,保证应急使用。 6、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手术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模拟场景一:患者入室后,手术还未开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模拟场景二: 手术进行过程中,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场景一: 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 场景二: 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 场景三: 必要时准备开胸器械,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场景四: 外科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保留各种药物安瓿及药瓶,做到真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场景五: 经过紧张忙碌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相关人员及时补记医嘱及填写抢救记录。 场景六: 1、上报:护士长按要求填写演练记录,上交护理部。 2、负责人总结演练情况,总结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 3、演练结束。

2018应急演练方案(徒手心肺复苏)

甘州区妇幼保健院 超声科心肺复苏应急演练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医技科室医护人员应急处置意识,提高医技科室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应急演练方案:目的: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强化应急处置意识,为患者提供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降低院内死亡率,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次演练科目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本次演练的方式:科室所有的医护人员均参加,现场就地进行,安排两组现场进行实操演练。 时间:月日下午5:00 (星期四) 一、演练场景:我院彩超室内一患者突然应答不能,检查医生在第一时间发现后,经过初步判断,生命体征消失,遂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经过抢救后,患者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复苏成功。同时,科室其他人员进行呼叫医院急救小组人员参加急救,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科室协助进行现场救护。 (一)在检查过程中,医师发现患者出现生命体征消失,呼之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呼叫一名医护人员现场协助抢救,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 (三)有一名科室人员立即拨打电话呼叫临床科室人员或急救小组协助抢救。 二、心肺复苏的步骤 事件设定:2018年10月18日,17时整,我院彩超室一名男性患

者正在做心脏超声检查时,突发心跳骤停,检查医生发现后,观察患者表情并呼唤无反应,立即将患者移至平地,并启动紧急意外应急预案,进行心肺复苏。 (一)识别判断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双肩,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观察有无反应。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看、面感、耳听三步骤来完成。眼看: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有无气流流出;耳听:有无呼吸音。无反应即呼吸停止,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3.检查循环: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不能确认有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呼叫、求救 发现患者无反应、无意识及无呼吸(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呼叫: 1.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 2.请XXX帮忙拨打120 3.有会救护的请帮忙 (三)心肺复苏 救护人员位置:位于被复苏者的右侧,近胸部部位。 心肺复苏体位:将患者放于硬板床或平地,头、颈、躯干位于一条直线。 1.胸外心脏按压 (1)将患者置复苏体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 (2)确定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