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历史系列(24):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美国历史系列(24):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美国历史系列(24):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美国历史系列(24):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美国历史系列(24):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美国历史系列(24):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本文来自美国参考雾谷飞鸿19世纪30年代,居住在美国东部的印第安人,因为种种原因,被强迫迁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在此次大规模被迫搬迁过程中,许多印第安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人因为饥寒交迫或疾病,死在漫长的迁移道路上。根据各种记录推测,在那段被称为“血泪之路”(trail of tears)的大迁徙时期,约有10多万印第安人原住民背井离乡、被迫离开家园;大约有1.5万人在西迁的过程中被夺去生命。印第安乔克托族(Choctaw)领袖因此大声向阿拉巴马州报纸控诉西迁是“眼泪和死亡之路”(trail of tears and death),因此,后人谈起这段悲惨而又不公的往事时,就称之为“血泪之路”。

19世纪30年代初期,约有12.5万土著印第安人居住在现今的佐治亚州、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北卡罗来纳州和佛罗里达州境内,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的土地上。然而到了19世纪末,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很少看到印第安人的踪迹了。

从欧洲移民到美国的白人殖民者,许多人都渴望在原本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开辟种植园,种植棉花及烟草等作物。早

期的建国领袖们,比如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等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简单地“教化”土著印第安人,这个文明活动的目标是使印第安人喜欢白种人,并尽可能鼓励他们皈依基督教、学会读写说英文,并采用欧式方法从事经济生产,以及强化土地和其他财产的个人所有权等。杰斐逊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后,美国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他曾向国会提议,应该鼓励印第安人定居从事农业,方法是鼓励他们放弃狩猎、引导他们从事农业、制造业,并走向文明。

在新大陆的东南部,许多印第安人部族,比如乔克托人、契卡索人(Chickasaw)、塞米诺尔人(Seminole)、克里克人(Creek)和切罗基人(Cherokee)程度不同地接受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及习俗,被称为“五大文明部落”。这些印第安部落组织紧密,居住在主要的农业区内,这些地方土地肥美,有开发过的耕地、草场以及仓舍、住房等,如果买下这些土地,投机者们可以立即从中获利,因此这些土地常常受到外来者的觊觎。

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增加,他们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他们想尽办法想从土著印第安人手中获取土地。一些州政府也通过法律,限制土著印第安人的权利,并侵占了他们的土地,由此引发了几起法律诉讼,比如伍斯特诉佐治亚州案(Worcester v. Georgia)、切罗基人诉佐治亚州案

(Cherokee Nation v. Georgia)等。尽管最高法院的判决保障了印第安人的权利,但巧取豪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趋势却无法阻止。

在印第安人被迫搬迁中,历史学家认为时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要负主要责任。杰克逊很早就有想法,要将印第安人从东部搬迁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曾在佐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与塞米诺尔人、克里克人战斗多年,导致数十万英亩的土地从印第安人手中落入白人农场主手中。当选总统后,他在1830年签署了《印第安人搬迁法》(Indian Removal Act),这个法律授予联邦政府权力,将印第安人从密西西比河以东迁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领地”(Indian Territory),这个领地位于现今俄克拉何马州内。

《印第安人搬迁法》要求政府在与印第安人谈判时,要公平、自愿及和平,不许总统或其他任何人强迫土著居民放弃自己的土地。然而,杰克逊政府经常忽视法律条文,采取强迫手段逼着土著印第安人搬迁。在1831年的冬天,在政府的武力威胁下,乔克托族人成为第一个从自己家园向西搬迁的部族,在他们的漫长旅程中,没有来自政府的任何帮助,缺乏食物、日用品或其他御寒用品,数千乔克托族人因为长时间暴露于野外、营养不良、疲劳与疾病而死亡。

契卡索人早在1830年就签署了迁移协议,但他们对联邦政

府能否保证给予他们赔偿持有疑问,因此自行卖出土地筹措交通经费,因此他们的迁移比起其部落要顺利得多。

克里克人也在1832年完成了迁移协议的签署。不过,在之

后的几年中,他们与迫不及待进入自己家园的白人殖民者发生了冲突,包括土地纷争,迫使克里克人直到1836年才开

始迁移。出发时约有1.5万克里克人,到达目的地后人数不足1.1万,约有3500人死在途中。

塞米诺尔族领袖原本在1832年就签署了迁移协定,但大多

数族人不认同这份协议,联邦政府则坚持认为应该实施协议,于是遭到猛烈抵抗,最终演变成“第二次塞米诺尔族战争”。

不少塞米诺尔人被俘后被送到西边的印第安领地,但也有部分族人继续留在佛罗里达。

在搬迁问题上,切罗基人出现分化:有些人不愿搬迁,要以武力对抗政府,另外一些人则希望以务实的方法,以土地换金钱。1835年,部分切罗基人与联邦政府商定协议,以500万美元的代价放弃他们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所有土地。但该条约没有得到大部分切罗基人的同意,近16000切罗基人签署了请愿书,要求废除该协议,但国会还是批准了该协议。到了1838年,只有约2000切罗基人离开了自己佐治亚州的家乡,总统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派出7000名士兵强迫切罗基人执行协议,在武力压迫下,切罗基人匆匆踏上西迁路途,在2000公里的漫长旅途中,百日咳、伤寒、

痢疾、霍乱流行,加上饥饿,沿途约有5000切罗基人死亡。在抵达新的领地后,切罗基人很快重建家园,一直延续到现在。现今俄克拉何马州还是美国印第安人最多的州。

到了1840年,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被逼离开东南各州,跨过密西西比河到达新的定居区。联邦政府曾经承诺,他们在新的土地上的生活将永不受干扰。但在其后的西进运动中,印第安领地不断受到侵蚀,到了1907年,印第安领地成为俄克拉荷马州的一部分。

19世纪前期的印第安原著民大搬迁,实际上是为不断涌入的欧洲白人腾出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和谷物、向外扩张、修凿运河、兴建铁路和新建城市。这个过程一方面充满了欺诈、血腥与暴力,另一方面也充满了苦难、悲愤与无助,这是美国历史上的“血泪之路”,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完全计算出在“血泪之路”上有多少印第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血泪之路”会让人牢记印第安土著遭受过的磨难。1987年美国国会将“血泪之路”定为国家历史之路,以此纪念在迁移中饱受折磨及死亡的印第安人。这条历史之路长约3500公里,有好几个路径,包括陆路与水路,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今昔“血泪之路”(照片:国家公园管理局)

五个印第安部落搬迁路线示意图(地图制作:Nikater)国家历史道路“血泪之路”标示(照片:Yam Nahar)

简释北美印第安人节日和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启示

简释北美印第安人节日 和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启示 王红艳 随着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日趋严重。这一危机迫使我们不得不问:人类在享受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能否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北美大陆的印第安民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从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各种要素来看,尊重生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渗透于他们的节日、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之中。对于他们来说,人类和世间所有其他生物都是“伟大力量”的表现形式,人类自身并不比其他生物优越,而且动物和植物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狩猎会扰乱动物自然繁衍的平衡状态,过度开垦种植也会使“大地母亲”的乳汁耗尽枯竭。因此,他们希望通过众多特定的节日和仪式庆典,来弥补和恢复人与自然的平衡状态。他们认为,这些节日或仪式不仅可以增强印第安人对本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的理解和传承,教育后人要善待自然、保持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还能净化灵魂、祛除疾病。 一、北美印第安人的主要节日和仪式 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民族,是北美大陆最古老的主人。他们在漫长岁月里逐渐形成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不损害大自然的前提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丰富经验,集中而形象地反映在他们的节日和仪式庆典之中。这样的节日或仪式,一般由长老(elders)或年长者主持,唱歌、跳舞和击鼓必不可少,他们的舞蹈与歌声把人们带入悠远、古老的年代。本文将介绍北美印第安人的主要节日和仪式的产生、表现形式及含意等。 1.太阳舞(S un D a nce)。太阳舞是北美平原印第安人最古老的“更新”世界的神圣仪式,在每年仲夏时分举行。该仪式共持续八天时间,包括开幕仪式、树立“圣舞柱”、建太阳舞“祭坛”及歌舞演唱等。在这一仪式中,印第安人围绕着祭坛跳起热情奔放的舞蹈,并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表达他们捕获猎物、遭囚禁、逃亡、苦行等生活经历。其中最重要的舞蹈叫“凝视太阳”(Sun Gaze),舞者尽可能长久地、目不转睛地注视太阳,祈求太阳更新世界和动物的生命,让生活持续繁荣。在这次仪式中,印第安人还专门用一天的时间进行祷告和祈福,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免除疾病和灾难的困扰。 太阳舞既是北美印第安人每年一次的盛典,也是他们释放情感的一次机会。他们利用这次机会,尽情地舞蹈、歌唱、游戏、建立和更新部族关系、约定婚期、交换财物等。 2.“咆沃”(Powwow,意为“巫师”)节。每年8月初,北美印第安人都要举行一次名为“咆沃”的盛大聚会。“咆沃”节的主要活动是唱歌、跳舞和其他庆祝形式。歌曲的主题一般是关于战争、征服、荣誉、宗教、悲恸等。参加者都身着饰满羽毛和珠带的传统服装,表现出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热爱。当印第安传统音乐响起时,大人和小孩情不自禁地开始跳舞,让人感受到印第安人的文化血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13页

新华文摘1992。5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 李剑鸣 一、欧洲文明向美洲的扩张 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实际就是欧洲文明向美洲大陆的移植与扩张,是白种移民对新世界的征服与改造。这一过程以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为起点,历时数百年,其后果与影响均有世界历史意义。欧洲文明体系内部已有的变动,因为与新大陆文明发生接触而加速;另一方面,美洲的面貌在旧世界文明的冲击下也为之一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文化传统乃至种族生存,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5-16世纪以来,新旧世界文明的撞击、冲突与融合,塑造了印第安人新的历史命运。 两个半球文明的接触,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意味着人类在打破闭塞隔绝、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担负这一使命的,既不是新世界的居民,也不是整个旧世界,而是地处亚欧大陆最西端的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国。之所以如此,其根源在于西欧文明的特性之中。那时,旧世界存在的几大文明体系中,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均以内陆农业为基础,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内向凝聚性,缺乏外向发展的刺激与欲求。在西亚北非文明圈中,阿拉伯人的商业贸易很早就十分发达,且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但发现新大陆的却不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的商业以原初贵重物产为支柱,没有国内产业作为基础,故没有向外扩张以建立一体化的贸易网络的必要。西欧诸国虽然也以商业贸易闻名于世,但其贸易的重点不在自然物产,而是国内制成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以国内产业为依托的贸易,必须在原料、加工和市场之间建立牢固而持久的联系,从而形成联结国内外的一体化商业贸易网络,而这一网络的建立,又必须通过外向扩展才能实现。这就赋予了西欧文明强烈的扩张特性。美洲的发现、非洲的殖民、澳洲的开发、亚洲的沉沦,都是西欧文明扩张特性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就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与交换方式发展趋势而言,美洲印第安人卷入世界历史的统一运动中,实在是不可避免的。 当西欧扩张的触角伸向美洲时,两个大陆的文明处于截然不同的发展层次上。西欧诸国自12、13世纪以来,城市和商业以及基于牲畜养殖的毛纺织业,均已获得较大的发展,生产和交换的变革,搬出了打破各种关卡壁垒的要求,外向扩张亦已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同时,国内经济转型所造成的入口、资源、宗教及政治压力,也迫切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减压阀"。所有这些,就构成西欧率先向海外发展的综合动力。

美国现状

3亿人拥有2.5亿支枪 美国社会暴力犯罪严重,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 每10万人中有198.2人因暴力犯罪被捕 美国12岁以上公民2008年共经历490万起暴力犯罪 1630万起财产犯罪 13.7万起个人盗窃犯罪 其中暴力犯罪的发生率为每千人19.3起。 2008年,美国共逮捕了1400多万名犯罪分子,其中每10万人有198.2人因暴力犯罪被捕。 2009年,费城共发生了35起家庭凶杀案,比2008年同比增长67%。纽约市有记录的谋杀案为461起,平均10万人中的犯罪案为1151起。 美国人2008年购买90亿发子弹 美国私人拥有枪丄支数量居世界第一。 美国3.09亿人口拥有近2.5亿支枪,美国人每年购买70亿发子弹,2008年上升到90亿发。每年3万人死于枪击事丄件 2008年,美国共有14180人死于枪杀案。 每198位美国人中就有1人在服刑 2009年7月8日报道,纽约市有315名警察因在执法过程中滥施暴力而受内部监管计划的监督。 2007年,受监督的警察只有210人。过去两年来,纽约警察局因招致过多民众不满而接受内部审查的警察人数上升了50%。纽约警察局2009年11月17日的报告显示,纽约市警察2007年发射588发子弹,造成10人死亡;2008年发射354发子弹,造成13人死亡。 2009年7月,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了首都华盛顿地区4名连续几年从当地毒贩开设的赌场收取保护费的警察。9月,芝加哥一名休班警察以巴士司机妨碍其自行车道为由对其进行殴打。 2009年12月8日报告,到2008年底,美国共有730万人被关押在监狱、比2007年上涨了0.5%。其中,230万人在监狱服刑,即每198位美国人中就有1人在服刑。从2000至2008年,美国监狱人数平均每年上涨1.8%。由于加州监狱人满为患的压力和越来越差的财政状况,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拟将上万名非法移民送往墨西哥的监狱。 关于经济 美国的贫困、失业、无家可归者等问题严重,劳动者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不到保障。 每1000个美国人中就有4人申请破产 美国失业率创26年新高 美丄联社2009年4月报道,过去12个月内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和个人总数近120万。 贫困人口创11年新高 2008年底,美国贫困人口达3980万人,比2007年增加26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3.2%,贫困率是1998年以来最高的一年。18至64岁贫困人口上升到2210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 一、建国前美国印第安人的发展历程 1、起源 北美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居民。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多数学者认为,美洲印第安人是在大约 25400年前分多批从西伯利亚经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一直抵达美洲最南端,散布于整个美洲。 印第安人的祖先迁入美洲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美洲大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得印第安人的祖先在美洲居住下来。随着人类生物体的进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批迁入的印第安人由北而南在美洲各地建立起各种生活和社会制度,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团体。 2、古代文明 古代印第安人曾经在北美大陆上创造了很高的文化,如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西方殖民者人侵以前,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大印第安文化在建筑、绘画、雕刻、诗歌、音乐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大量古代印第安人的遗迹,岩壁上斑驳的雕刻绘画,都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辉煌。

3、殖民者的入侵 然而,16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据统计,殖民时期,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有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巴西地区有大约1000万被杀,美国西进运动中又有100万左右印第安人被杀。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杀。《世界通史全编》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里指美国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可想而知当时印第安人被殖民者侵略与奴役到了何种地步。 二、建国后美国印第安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文明开化政策 在美国建国之初,印第安人力量还相当强大,是当时北美大陆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美国仍然需要印第安人作为盟友以应对国内外危机。因此,从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利益出发,联邦政府承认土著民族部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美国政府之间维持着一种特殊关系,由国会单独处理土著民族事务。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

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 我是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 背景 早晨,孩子们和我正在操场上做操,他们发现负责幼儿园绿化的老伯伯正在修剪绿叶,一枝枝的绿叶躺在了地上。正正捡起一枝绿叶在身上笔划着,颉颉马上有所反应:“你这样就像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一样,用树叶来打扮自己。”其它小伙伴们也纷纷效仿了起来,捡起绿叶在身上笔划,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教师意识到孩子自发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教育价值,为此提出了问题:“你们记得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的样子吗?他们是怎样用绿叶打扮自己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于是孩子们将老伯伯剪下来的绿叶捡回了教室,自发的在资料库中寻找有关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的信息。就这样,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的活动由此诞生了。 回到教室,大家迫不及待地在图书角、语音室中寻找相关资料,与大家分享(尽管不太多):菲菲找来了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装扮自己的图片,寅寅找来了有关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的文字资料——“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居民,主要从事狩猎、采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唯唯从 VCD中找到了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庆祝的场面,我也在电脑中找出了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的图片,并在桌面上建立一个文档,方便孩子观看。这些资料都是平时零散的放在教室中的,但孩子对这些都有一定的印象与经验,现在再这样分散着观看图片、录像的资料,则激发了他们更大的探索欲望。 过程

◆绿叶的消毒 看过了那么多的资料,孩子们就想马上动手进行装扮。 非常讲究卫生的月月马上阻止:“这个树叶没洗过,上面有细菌,就这样放在衣服上是不卫生的。” 几个女孩立即表示:“对,这样是不卫生的。” 大大咧咧的男孩认为:“这又没什么关系,把树叶抖一抖,抖掉点灰就行了。” 男孩和女孩互不相让,于是他们要求请出我们班的消毒专家——大妈妈来评判。大妈妈请男孩们仔细观察树叶,他们发现树叶上的确有许多灰尘,再通过尝试,抖一抖,并不能将灰尘抖干净,这下他们明白了——树叶应当消毒:他们请大妈妈调配了消毒水,观察大妈妈是怎样消毒的,自己再尝试。男孩可认真了,在浸消毒水前还会使劲地甩甩灰;女孩比较仔细,浸完消毒水后会用干毛巾将树叶擦干,防止把衣服弄湿。 ◆树叶的裁剪、分类 幼儿装扮时所使用的工具都是自己准备的。开始时只局限于丝带和双面胶,但当正正找来剪刀后,许多幼儿也开始纷纷效仿。 正正:有的树叶太大太长了,贴在绳子上和旁边的树叶比长短不一样,我觉得不太好看。 夏天:幼儿园印第安人教案会把树叶剪成各种好看的形状,贴在脸上、胸口,看上去很威猛。 严影:把树叶插在头发上,很漂亮,如果再有红色的花就更好了。 幼儿还将树叶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分类摆放,供应不同的需要:寅寅:它的树叶是一串一串的,绑在腰上很方便。(黄杨) 高楚寒:它的树叶多,跳舞的时候摇起来声音很好听。(黄杨)鹃鹃:它的树叶是一长条的,绕在头上用夹子一夹就好了。(紫藤)

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展览背景资料: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607 5 月14 日:104 名欧洲移民抵达北美,建立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 尼亚的詹姆斯顿. 1609 受荷兰东印度公司雇用,亨利·哈德逊在后来被称为哈德逊河的河流上航行, 勘探 1619 7 月30 日:弗吉尼亚伯吉斯议院召开美洲第一次选举出的立法会的首次会议 海盗船"珍宝"号(英国)和"白狮"号(荷兰)运抵第一批非洲奴隶到美洲 1620 12 月26 日:"五月花"号携102 名朝圣者抵达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 1626 彼得·米纽特以60 荷兰盾(24 美元)从美洲土着人手中购得曼哈顿岛 1652 罗得岛施行殖民地首部法律,宣布奴隶制非法 1675–76 飞利浦国王战争期间,殖民者与美洲土着人在新英格兰发生历史上最血腥冲突1692 在马萨诸塞的塞伦市的魔法审判中,19 个人(包括男人和女人)被判绞刑疯 狂迫害达到顶点 Section 1 1704 4 月24 日:约翰·坎贝尔编辑印刷美国第一份报纸《波士顿时事通讯》第一期 c. 1730 殖民地经历了由乔纳森·爱德华兹,乔治·怀特菲尔德和吉尔伯特·特南特发 起的"大觉醒"宗教复兴运动(约至1745 年) 1765 英国议会实施印花法案对美洲输入物征税,激起货物抵制与骚乱(1766 年撤销) 1770 5 月5 日:英国士兵在波士顿大屠杀中杀死5 个殖民者,煽动起独立情绪 1773 12 月16 日:塞缪尔·亚当姆斯发起的"自由之子"组织,在波士顿茶会上将进 口茶叶倾倒在波士顿港,抗议英国征税 1775 4 月18-19 日:保罗·瑞维尔星夜骑马提醒莱克星顿人抵御英国军队,美国革命 开始 1776 1 月:托马斯佩恩的《共同的感觉》点燃了要求脱离英国获取独立的革命情绪 7 月4 日:国会通过了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宣言》,包括未来总统约 翰·亚当斯(1797-1801)和托马斯·杰斐逊(1801-1809)以及起草人本杰 明·弗兰克林在内的56 个人签名 1783 英美签订《巴黎条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革命战争正式结束 1787 《西北法令》铺平殖民之路,为俄亥俄河北部和密西西比河东部疆土的合 并打下基础 1787–90 国家大会批准《美国宪法(1787 年9 月17 日制定)》,取代了《联邦条款》; 特拉华最早批准(1787 年12 月7 日),新汉普郡的批准使其达到9 个州的 数量,《美国宪法》生效(1788 年6 月21 日),罗得岛在13 个州中最后一 个批准(1790 年5 月29 日) 1789 4 月30 日:乔治·华盛顿被一致选举为美国第一位总统(1789-1797),是美 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全票选举的总统候选人 1791 12 月15 日:美国施行《权利法案》,对宪法第一次作了10 处修改,保障全 体公民基本权利 1793 《逃奴法案》实施,助长了对逃跑奴隶的追捕,规定对帮助奴隶者给予严惩 1794 3 月14 日:埃利·惠特尼为轧棉机申请专利,刺激了南部农耕地区经济发 展 1800 国家首都由费城迁往由法国建筑师皮埃尔·埃芬特仿照巴黎和凡尔赛设计的

印第安语与美洲地名文化摘要

印第安语与美洲地名文化摘要 摘要地名的由来,与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影响和文化发展等息息相关。剖析美洲地名 这块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领悟到美洲印第安民族特有的文化风貌。 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它通常能反映出当时的某些自然 特征和历史背景的状况,甚至史事本身的某些侧面或具体细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 该地的历史地理特征。本文主要介绍美洲各地以印第安语命名的一些地名,从而让读者了 解当时的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一、印第安人与美洲文明 美洲大陆神奇美丽而又辽阔富饶,它蕴育和滋润了古印第安文明。印第安人是美洲最早的 主人,他们在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生息在整个美洲大陆上。数万年下来,生活着以易洛魁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为主的部落众多的印第安人。易洛魁人 是北美洲印第安人中最为令人瞩目的。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发表了关于易洛魁人的社会制度的著作———《古代社会》,这使得易洛魁人闻名于世。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 生活在中美洲。玛雅人具有“美洲的希腊人”的美誉,他们创造的灿烂文明,被视为美洲 印第安人文化的摇篮。阿兹特克人则因为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铁诺奇 蒂特兰和气势恢宏的金字塔,而使世人钦羡。印加人生活在南美洲,自国家出现后,很快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具有“新世界的罗马人”的称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 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和高度发达而又举世闻名的古代美洲文明,成为世界六大文明之一。 二、印第安语与美洲国家的名称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丰富与繁荣,表现在语言上,主要在于它的语系的复杂和繁多。古代印 第安人使用的语言约有300种,每个语系之中又包含着众多的部落语言和纷繁复杂的方言。经过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和迫害,很多印第安部族连同他们的语言都消失了。不过,直到1940年时,仍有149种印第安语言还在美国各地的印第安居留地中使用。印第安民族的语言,大致由72个较大的语系构成,其中北美印第安人便有58个独立的语系,中、南美洲 大约有14个较大的语系。因此有很多的美洲国家是以印度安语命名的。在以印第安语命 名的美洲诸国中,大多是以当地的自然特征或者是外部形状来命名的。 巴拉圭(Paraguay)在印第安古瓜拉尼语中意为“有一条大河的地方”,其国名由于境内 有一条叫巴拉圭的大河而得名。河名则来自当地一个印度安部落名称“巴拉瓜”(Paragua)。而部落的名称又源于印度安语的para,意为“水”。 巴拿马(Panama)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蝴蝶之国”。16世纪初,哥伦布在巴拿马沿海登陆以后,发现这里到处是成群飞舞的彩色蝴蝶。于是,使用了当地的语言,把这个地方 命名为“巴拿马”。

浅析美国毒品的由来及现状

浅析美国毒品的由来及现状 美国是全世界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据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统计数字,80年代及90年代初,美国的吸毒者人数已稳定在年4000万人左右;每年至少使用一种毒品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6以上。198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45岁以下的人当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销售市场。仅大麻、可卡因、海洛因这三种毒品的销售量每年就高达近1.6万吨。90年代以来,毒品的年销售额已达1000亿美元以上,美国人每年用于购买毒品的支出为500亿美元以上。 毒品问题已成为美国公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在1985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只有1%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但四年之后的1989年,已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自60年代末尼克松总统发动大规模的禁毒行动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打击毒品走私,控制毒品泛滥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联邦政府的禁毒开支连年上升,到克林顿主持白宫的1995年,此项专款已上升到140亿美元,比1977年增长了20倍。不仅如此,克林顿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他将提出一项“有始以来数额最大的缉毒预算”,并呼吁国会和美国公众同他一道“作出一种开创性的努力与恐怖分子、国际犯罪分子和毒品贩子所造成的邪恶的新威胁作斗争”。 毒品在美国并非一开始就有着迅速的蔓延和强大的危害力和破坏力,相反,在毒品传入美国的前几十年中,毒品的传播是非常缓慢的,其存在价值也多为药用,吸食毒品也并未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主流问题。毒品在美国肆虐发展的转折就是60年代的那场青年人所掀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 Movement)。在整个60、70年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如黑人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争取权利的运动……等等,似乎一夕之间,人们纷纷站出来要打破旧的社会模

殖民者带来天花让印第安人几乎灭绝

欧洲殖民者带来病毒 瘟疫让印第安人几近灭绝 最近,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国甲型H1N1流感肆虐,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其实,在美洲历史上,瘟疫大传播并不是第一次。美洲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就和欧洲殖民者带来的瘟疫密切相关。 1.美洲原住民减少近1亿 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其中,中美洲玛雅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约2500万减少到150万,印加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约900万减少到60万,今天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口从500万减少到6万。这只是相对保守的估计。而据克罗斯比和利维·巴锡等学者估计,新大陆的人口从1亿减少到500万人。 英国学者伊恩·珍尼佛·格雷恩的流行病学著作《天花的历史》一书,引述了英国第一位公共卫生官员约翰·西蒙的报告,称在欧洲人开始向西探险后,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 总之,美洲原住民在欧洲人及其后裔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下,人口减少了数千万甚至近亿,这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其规模远远超过了纳粹德国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暴行。介绍美国崛起历程的美国学术著作《登上主宰之路》(RisetoAscendancy)也承认,清教徒们并非继承了上帝许诺给他们的空旷大陆,而是他们把这片大陆变得空旷了。 那么,导致印第安人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北大历史系副主任高岱写的《殖民主义史》一书,列出了三个原因:一是很多人死于殖民征服战争:二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提到的,美洲金银产地发现后,当地印第安人“被奴役和埋葬于矿井”,即在奴役过程中被折磨致死;三是欧洲人带来的疾病的流行。记者认为,这三者是互相促进的。瘟疫不仅直接杀死大量印第安人,而且便利了殖民者的征服和奴役,殖民者的奴役则加速了瘟疫的流行。 2.天花随黑奴登陆美洲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踏上美洲的日子,就是印第安人苦难的开始。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威尔科姆·E.沃什伯恩编写的《印第安人和白人》一书记载,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圣塞尔瓦多岛上第一次看到印第安人时就说:“他们应当是反应灵敏的好仆人,因为我发现,他们很快能说出对他们所说的话,我相信他们很容易成为基督教徒,因为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教派的。” 哥伦布这个野心勃勃的冒险家当然不是说说而已。1494年,哥伦布就在海地围捕了1500个印第安人作奴隶加以贩卖。1495年,哥伦布在海地推行贡税制,印第安人必须每3个月交出一定数量的金砂或棉花,凡已经纳税的印第安人脖子上挂一个小牌子,没有挂牌子的都要处死。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都想让印第安人成为驯顺的奴仆并皈依基督教,从来没有平等对待过土著居民。当印第安人拒绝这种安排时,殖民者就屠杀、迫害他们。然而,当时西班牙、葡萄牙都是欧洲小国,人口、军队有限,当时欧洲的航海技术和武器装备也谈不上有多先进,人数很少的殖民者要征服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的美洲大陆并非易事。此时,天花等瘟疫为殖民者充当了帮凶。 1507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 3.天花等瘟疫助殖民者征服美洲 1521年,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被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天花的历史》一书认为,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天花等瘟疫对殖民者征服美洲起了三个方面的作用。

20世纪美国印第安人的同化教育

20世纪美国印第安人的同化教育政策 [摘要]唯英语教育政策是美国联邦政府在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时期,即20世纪初期开展的以终结印第安人原有生活方式,让他们接受“文明的洗礼”“步入文明之路”为目的的运动。其实质是通过强制的政策和手段,让美国印第安人废弃其传统文化并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员。这也是美国第一次对外来移民实行的同化运动。但这一运动所采用的手段违反了民族发展的规律并带有侵略性质,在任何时期都不可能得到尊重和推崇,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关键词]唯英语教育强制同化美国印第安人 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联邦政府发起的对外来移民,主要是印第安人的强制同化政策是美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强制同化运动。美国政府打着使“野蛮”的印第安人接受文明教育的旗号,其根本目的是将印第安人原有的文化形态消灭,从而使其成为美国社会的忠实一员。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采用了非常强硬的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不切合实际,还违背了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任何时期都不可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拥护,因此,失败是其必然的结果。 一、唯英语教育的由来 唯英语教育政策源于1887年美国政府颁布的《道斯单独占有土地法案》。这一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将原美国印第安人部落所拥有的保留地土地转化为个人所有,并以按户分配的方式分配给印第安

人。通过这一法案,美国政府把美国白人的社会生活模式强行灌输给印第安人,其目的在于使印第安人逐渐被同化从而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员。而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在美国主义的强制势力下,在资本家的投机取巧下,美国印第安人并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而是将土地逐步转到了美国白人的手中。 在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后,美国社会对这一运动的推崇者开始思考如何能让这些“蒙昧”的印第安人在思想上、道德观念上和习俗上彻底脱离其原有的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从而转化为完全的美国社会的生活形态。为了进一步实行同化政策,为了实现彻底的美国化,让移民成为百分之百的美国公民,美国政府想到应从教育入手,让美国化这一思想逐渐被印第安人所接受,因此提出了“英语第一”的口号。语言问题是美国强制同化时期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因此,美国政府对这一举措非常重视。强制同化的支持者强烈要求颁布禁止所有非英语报纸出版物的印刷和出版。其结果是非英语的出版物数量陡然下降。 为了维护英语的地位,美国政府强制实行对印第安本族语言的打击与破坏,意图在印第安人后代的身上实现唯英语教育的政策。在“英语第一”这一口号提出后,各州为了积极响应联邦政府的号召,开办了各类教育机构,如在白人社区开办寄宿学校、教授移民英语和开办夜校等方式来实现同化印第安人的目的。开办夜校和教授移民英语主要是对成年印第安人所设置的教育机构,而白人区的寄宿

美国各州介绍

美国各州介绍 (2011-03-30 21:20:53) 转载 标签: 房产 美国各州介绍 美国分为十大地区:(1)新英格兰地区、(2)中央地区、(3)中大西洋地区、(4)西南地区、(5)阿巴拉契亚山地区、(6)高山地区、(7)东南地区、(8)太平洋沿岸地区、(9)大湖地区、(10)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美国由50个州和1个直辖特区——首都所在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州议员和州长都由普选产生。州以下设县或市(镇、村),共有3042个县。联邦领地包括波多黎各自由联邦和北马里亚纳;海外领地包括关岛、美属萨摩亚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等。州名(州名缩写)首府名 亚拉巴马 Alabama -- AL 蒙哥马利Montgomery 阿拉斯加 Alaska -- AK 朱诺Juneau 亚利桑那 Arizona --AZ 菲尼克斯Phoenix 阿肯色 Arkansas -- AR 小石城Little rock 加利福尼亚 California -- CA 萨克拉gate托Sacramento 科罗拉多 Colorado -- CO 丹佛 Denver 康涅狄格 Connecticut -- CT 哈特福德 Hartford 特拉华 Delaware -- DE 多佛 Dover 佛罗里达 Florida -- FL 塔拉哈西 Tallahassee 佐治亚 Georgia -- GA 亚特兰大 Atlanta 夏威夷 Hawaii -- HI 檀香山 Honolulu 爱达荷 Idaho -- ID 博伊西 Boise 伊利诺伊 Illinois -- IL 斯普林菲尔德 Springfield 印第安纳 Indiana -- IN 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 艾奥瓦 Iowa --IA 得梅因 Des Moines 堪萨斯 Kansas -- KS 托皮卡 Topeka 肯塔基 Kentucky -- KY 法兰克福 Frankfort 路易斯安那 Louisiana -- LA 巴吞鲁日 Baton Rouge 缅因 Maine -- ME 奥古斯塔 Augusta 马里兰 Maryland -- MD 安纳波利斯 Annapolis 马萨诸塞 Massachusetts -- MA 波士顿 Boston 密歇根 Michigan -- MI 兰辛 Lansing 明尼苏达 Minnesota -- MN 圣保罗 St. Paul 密西西比 Mississippi -- MS 杰克逊 Jackson 密苏里 Missouri -- MO 杰斐逊城 Jefferson City 蒙大拿 Montana -- MT 海伦娜 Helena

印第安人的现状

美国印第安人现状:徘徊在现代与传统边缘1831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来到美国,被这个新兴国家蓬勃的朝气所吸引。他回国后写了一本名为《美国的民主》的书,对美国在政治制度和社会进步上的成就赞不绝口。但在讲到印第安人问题时,他的笔调抑郁了起来,“欧洲人从各个方向把印第安人包围在一个日渐缩小的地域内,印第安人在一种自己并不擅长的竞争中被侵害,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孤立,成为强大的、人数占优的外族人海中弱小的异类。” 事隔170年,美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第安人今天的处境如何呢?4月底,记者借参加印第安“帕瓦节”的机会,到印第安部落较为集中的新墨西哥州进行实地采访,目睹了一个徘徊在传统与现代边缘的矛盾的民族。 政府特许开赌场族人大多还很穷 在飞往新墨西哥阿尔布科克的飞机上,记者身旁正好坐着一对印第安夫妇。他们住在纽约州水牛城的印第安保留区内。他们也是去参加“帕瓦节”的。夫妇两人保持了印第安人淳朴、热情的性格。他们说,在阿尔布科克会住凯悦酒店。记者颇感惊奇,凯悦酒店消费颇高,房费都在200美元以上。他们说,他们的部落是一个比较富裕的部落,丈夫在赌场工作,妻子开了一个网上香烟店,每年收入很高。为了帮助印第安人发展经济,美国政府特许印第安人在保留区内开赌场,对烟酒等专卖商品不征收联邦专卖税,因而很多印第安人在网上开烟酒店,卖的香烟、名酒特别便宜。一些州还对印第安人实施特惠免税政策。 然而,夫妇两人说,大部分印第安人还是很穷,像他们在阿尔布科克的亲戚经济条件非常不好,经常没有工作。虽然那里也有赌场、烟酒店,但新墨西哥是个偏远州,生意不好,又找不到其他事做,只能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形象遭媒体扭曲自治权仍不完整 在印第安村落文化中心,记者有机会与几位当地负责印第安社区报道的记者交谈。其中,布万妮和舍贝拉都是印第安人,布万妮现在新墨西哥大学当兼职讲师,舍贝拉在美洲本土人记者联合会任职。在交谈中,记者明显感到两人作为印第安知识分子,对印第安文化及自治权的强烈意识。布万妮激烈地批评美国媒体和影视作品对印第安形象的扭曲,她对印第安文化历经这么多年仍不为美国社会所了解和尊重感到不解。 舍贝拉则更多地从政治自治权的角度谈印第安人目前的处境和困难。美国的法律规定,印第安人享有独立的对保留区内事务的管辖权,印第安部落有独立的行政和司法体系,各部落政府与州政府平行,其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是政府与政府的关系。部落内的司法管辖权在部落法院,但联邦法院对部落内的法律事务仍有管辖权,印第安人受双重司法管辖,涉及非印第安人的案件由联邦法院审理。舍贝拉认为,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印第安部落的自治权是不完整的,印第安部落的许多事务仍受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制约。 文化符号抽象化历史传统在消亡 布万妮和舍贝拉都说,印第安要保留自己独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政治和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印第安人的文化正面临消逝的危险。她们说,美国政府没有真正关心印第安人的生存问题,更没有关心印第安文化的保留问题。印第安文化仅仅被符号化、抽象化,而印第安的语言、历史和传统正在失去。 在阿尔布科克的印第安村落文化中心,新墨西哥大学美洲本土人研究所主任卡耶特教授介绍印第安文化与杰出的手工艺品。在谈到印第安人的信仰时,卡耶特说,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但是卡耶特承认,印第安人相当程度上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今天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 在阿尔布科克市郊印第安阿寇玛保留区的一个村落,眼前已经完全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印第安人人口迅速下降的原因

印第安人人口迅速下降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以前美洲印第安人总人口大约是4000万左右,但在新航路开辟以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95%,加勒比海地区及热带沿海地区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只有一些自然条恶劣地区,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保存下。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肯定是欧洲人入侵美洲的结果,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欧洲殖民者入侵后直接和间接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用屠杀回报热情款待他们的印第安人,他们屠杀印第安人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利用印第安人不同部落间的矛盾,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另一手段是直接采用暴力战争屠杀武力极其落后的印第安人。西班牙贵族出身的赫南多·科泰斯远征阿兹特克帝国时在武力进攻其力不支的情况下,他就和与阿兹特克帝国为敌的其他印第安人部落的人达成协议,一方面得到该部落的物质资助,一方面得到该部落的武力支援。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地均是武力征服该殖民地土著居民后建立起的。整个美洲几乎全部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第二,欧洲殖民者带的瘟疫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欧洲人到美洲,无意中把欧洲的一些瘟疫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鼠疫等带到美洲,给对这些瘟疫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以致命的打击。西班牙的赫南多·科泰斯远征阿兹特克帝国时由于双方力量过于悬殊,赫南多·科泰斯在攻入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特诺奇翟特兰后,在阿兹特克人顽强的抵抗下力量严重削弱后仓皇而逃,但阿兹特克帝国并没有反击追踪,原因是就在阿兹特克人把科泰斯逐出首都时,科泰斯他们带的天花就在阿兹特克人的首都蔓延开,天花使阿兹特克人损失了一半人口,其皇帝也因天花丧了命。阿兹特克人无力反攻西班牙人,给了他们喘息和反攻的机会,最后整个阿兹特克帝国被100多人的科泰斯的队伍征服了。1532年皮萨罗率领168人进攻印加帝国,天花泛滥夺取印加帝国大量人口后皮萨罗征服了印加帝国。英

美洲印第安人文化

第二节美洲印第安人文化 一、古代美洲文化的起源 1、美洲地理概况:美洲是亚美尼加洲的简称,包括北美洲和拉美洲两大部分。北美洲由加拿大、美国和一些岛屿组成;拉丁美洲系指由墨西哥湾格兰德河以南直至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地理上分为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四个地区。 美洲印第安人是辽阔的美洲土地上最早的主人,是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南北美洲各族人民的总称。印第安人因1492年哥伦布将美洲误认为印度而得名。印第安人原意为“印度的居民”或简称“美洲人”。葡萄牙、西班牙等入侵后,他们又被称为拉丁美洲人。 2、关于印第安人的来源 关于印第安人的来源,学术界曾有四种观点: 北来说:即从亚洲经白令海峡到美洲后逐渐南下; 南来说:即由马来亚、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玻利尼西亚经伊斯忒岛到达秘鲁、或经夏威夷到达或经火地岛到达南美南端; 西来说:即从西班牙或英国经冰岛、格陵兰进入加拿大; 土著说:玉米是印第安人的主食,秘鲁也盛产玉米和马铃薯,还有棉花。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这些农作物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3、美洲印第安人的团体 16世纪以前的美洲印第安人,其社会形态没有超出原始公社的时期。15世纪时,居住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100万人。按照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大致分成七个集团:

1)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语意为“吃生肉的人”)和阿留申人是北极圈内的猎人和渔民,他们定居雪屋,以渔猎经济为主,主要生产工具是鱼叉和镖枪。 2)北美西北沿海以特林基特人和海德人为代表的部落,是以使用镖枪、矛和网来猎捕海上动物为主的猎人和人。他们大多处于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不同阶段。 3)加拿大和美洲北部原始森林地带的部落主要有阿塔巴斯克人和阿尔工金人等。他们使用弓箭、长矛和粗棒,过着狩猎生活。 4)北美东部和东南部是以穆斯克吉人、易洛魁人和部分阿乐工金人为主的各部落。从事锄耕农业,同时兼营狩猎和采集。 5)美国中西部大摹(密西西比河以西)上居住着达科他又名“西鸟”)、科曼奇、夏廷等各集团。他们以弓箭和狗猎取大动物,处在由母系氏族过渡的阶段。 6)美国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人集团。他们是野生食物的采集者,兼事狩猎和捕鱼,过着半游牧不定居的生活。他们的氏族还保留着浓厚的母权制。 7)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普韦布洛(意为“村庄”)印第安人。他们从事发达的灌溉农业,种植玉米、豆类、棉花等作物,用砖土地建造房屋,有良好的制陶术各发达的纺织技术。处在由氏族公社向农村公社过渡的阶段。 二、玛雅文化 从墨西哥到秘鲁是美洲古代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里的些印第安人中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才辈出,先后在墨西哥、中南美洲建立了三个印第安文化的中心。

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案

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案 《十个小印第安人》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美国儿歌,在英语课上曾学过英文版的《十个小印第安人》。歌曲生动活泼、贴近学生性格特征,易于学生主动参与。下面是十个小印第安人的教案,欢迎阅读。 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案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 《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重难点: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了解印第安人的基本生活特色,能够流利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Preparation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复习和导入 用歌唱旋律的形式,作为课前问候语。 Explain and activities(Read、 think、discuss in groups、share) 讲解和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播放《十个小印第安人》伴奏音乐,老师引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练习

1、游戏引入:今天有一个神秘的客人将要出现在我们中间,这个客人还给我们小朋友出了几个任务,如果大家能出色到地完成任务,这个客人就会来到我们中间了。任务就藏在我们呢的小凳子旁边,请找找看! 2老师带领同学完成手号和节奏的练习。 任务一: 1 3 5三个音的手号和音高的练习 任务二:节奏1 ×××××× 2 ××××××××××× 三新歌学习 1请出印第安人 事先准备2个精美的盒子,一个装6个印第安人头像,另一个装4个 让学生自己把小印第安人贴在黑板上 2 让学生用英文数数印第安人的个数。教师板书数字 3 出示课题:《十个小印第安人》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十个小印第安人》 4、播放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欣赏歌曲。 5、学生哼唱旋律 6、歌词学习,教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模仿 7、小声随琴演唱

论美国的人种现状及未来发展

论美国的人种历史、现状及未来 美国地广辽阔,从大西洋海岸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往南,它几乎伸进热带;往北,它到达北部的冰原。地域的辽阔也造就了美国拥有多种多样的人种。 美国并不像在欧洲那样,形成为同一种族的数个分支。恰恰相反,他是一个人种混杂的国家,世界各地的人都聚集在这一片土地上。但总的来说,他们大致分为三种人——白人(即移民来的欧洲人)、黑人(即被当作奴隶买卖而来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人:81.7%; 黑人:12.9%; 亚洲人:4.2%; 印第安 人:0.2%。 在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之前,这片大陆并不是荒无人烟的,而是生活着一群依靠打猎为生的印第安人。野蛮,这可以称的上是对于这个种族的完整解释。当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时,欧洲人带来了大量的文明,但是天性觉得劳动是耻辱的印第安人并不怎么接受来自异地带来的高端文化,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比欧洲人的文明来的更加的伟大。于是不思进取的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的统治也就此结束。在欧洲人开始肆意掠夺起,印第安人的地盘就一天一天的减少,从整个美洲大陆,变成落基山脉的森林和少数的河流丛林山脉周围,人口也每况愈下。而现在,印第安人的人口只占美国人口的0.2%,有562个特征鲜明的部落得到了联邦承认,还有其他数十个部落只得到了地方上的承认,或者根本没有得到承认。他们分布在美国的各个州,有些严格地按照传统生活,有些更喜欢司法办公室或操作间里的现代工作。印第安人长期与美国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但他们在美国军队中服役的比率高于其他所有种族群体。尽管保留地和传统居住地仍然在印第安人的民族特性认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在接受2000年人口普查的410万印第安人当中,有66%生活在城市地区。①可见,现在的印第安人正在一点一点的进入美国的城市。他们的未来,就我个人观点,并不是怎么看好,对于美国而言,印第安人,这个种族更多的可能是增加美国的历史的文化气息,让美国有历史可言罢了。但是相反这对于印第安人而言,也是一个机遇,毕竟现在印第安人的地位和人口还是处于一个上升趋势,怎么把握好这个机会,懂得放下那些野蛮的习惯,懂得尊重和学习那些高端文明,这可能才是印第安人的最好出路。虽然持久的变化不会骤然发生,但它确实在产生影响。 伴随着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站稳脚跟,紧随着而来的就是黑人,他们并不是主动自愿来到这一片大陆上来的,而是通过奴隶的买卖,被转移到了这一片土地。就如他们来到这片大陆的原因一样,作为奴隶的他们,可以说基本是没有任何的权利可言,甚至有些黑人往往在娘胎里就被人出卖,可以说在出世之前就成了奴隶。他们既没有需要,又没有享受,这些对他们均无用处。他们从出生后懂事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别人的财产,应当为这个人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生。他们认为,照料自己的生活,不必由自己操心。甚至用头脑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都是上苍的无用恩赐。他们对于自己处于卑贱的地位,感到心安理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蓄奴制的废除,黑人在这片大陆上不再只是奴隶的代名词了。他们拥有了跟白人一样的权利,但是可惜长期的奴役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所有美国人的心中,黑人拥有着自卑心理,而白人依旧歧视黑人。黑人在司法领域遭受的歧视状况令人触目惊心,黑人被囚禁的比例是白人的7倍。在就业和工作方面黑人同样遭到歧视。2007年11月美国黑人的失业率为8.4%,是白人失业率的两倍。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很多权利对于黑人来说,只是徒有虚名。但是有一个重大的转折在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