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克力基本知识题解解读

巧克力基本知识题解解读

巧克力基本知识题解解读
巧克力基本知识题解解读

巧克力基本知识题解

【35】精炼在巧克力制造中起何作用?

通过精炼有以下明显的作用:

(1)巧克力物料的水分进一步降低;

(2)驱除可可酱料中残留的、不需要的可挥发性酸类物质;

(3)促进巧克力物料的粘度降低,提高物料的流动性;

(4)促进巧克力物料色,香,味的变化;

(5)进一步使巧克力物料变得更加细小光滑,具有良好的口感。

【36】精炼过程中巧克力物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巧克力物料在精炼过程中发生以下变化:

(1)化学变化

①水分和可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在精炼过程中,特别在精炼初期,巧克力物料仍然处于干性和酱体状态,水分的蒸发是在温度50~75℃之间,温度的产生不是单纯的加热和保温,而是精炼时物料的翻转摩擦和剪切所产生的热量,使物料的水分从内部驱散到外部而被蒸发掉的。实际上水分的蒸发在物料较干时,精炼6~8h物料还没有软化到足够使油脂形成连续相之前进行挥发,巧克力物料经过精磨后残留在酱料中的水分约为1.6~2.0%,精炼后要求降到0.6~0.8%。

可挥发性的物质,在水分挥发时,同时与水分一起被挥发出去。可可原料在发酵时生成的醋酸和其它挥发性物质,部分在焙炒和研磨时已经掉失,但未精炼的巧克力物料中每100g仍然含有约140mg。这些挥发性物质不完全都是醋酸,还有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以及其他可挥发性的酯、醛、酮和醇。精炼后大约30%的醋酸和50%以上低沸点的醛被蒸发掉。总之,还有一些非挥发性酸,如柠檬酸、草酸、乳酸和香草酸不发生变化。实际上当精炼时并没有改变浓度的非挥发性物质,还包括有苦味的嘌呤、可可碱和咖啡因,以及带涩味的大部分单宁也是不挥发性的物质,或者仅有很少量的挥发。巧克力物料在干炼时,连续不断搅拌使其从精练机的底部向上翻动,增加了物料与空间的接触面,已经反复地受到空气的影响,能促进水分和其他不愉快物质的挥发。

②色、香、味的变化:

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减少了酸味和涩味,使巧克力味的进一步融洽;促进巧克力物料香味进一步完美是在精炼时由分离出来的游离氨基酸与还原性糖一起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新的芳香物质。巧克力独特香气其中有的是在焙炒时更高温度下产生的,如吡嗪类化合物,而其他香气却是在精炼时较长反应时间下产生的,如美拉德反应是非酶性的棕色反应,促进了巧克力色、香、味的形成。

(2)物理变化

①粘度的变化:

粘度的降低是巧克力物料在精炼过程中明显的物理变化,各种物料精磨时受剪切和研压力形成凝聚的细小粒屑,在精炼时进一步被分散成更加细小的光滑微粒,油脂受热转变成液体状态,分散到糖、可可、乳固体各种微小颗粒的表面成为连续相,均匀地把各种颗粒包围起来,在每个颗粒表面形成油脂薄膜,降低了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界面张力,可以提高物料的流动性。物料的流动性与水分含量也有密切关系,巧克力物料中的水分子,能对物料中的胶体产生水

合作用,从而使胶体吸水膨胀,导致物料变得非常粘稠,通过精炼使水分降低在被分散开来的颗粒之间增加界面活性出现流变参数陡变,进一步提高物料的流动性。

最后流体粘度的变化是在精炼后期添加磷脂时产生的,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起到表面活性作用,把糖和油脂联结在一起,实际上也是使油脂紧紧地分布在糖的表面,增加了界面活性,使物料变得稀薄而降低粘度,提高流散性。

②物料颗粒的变化:

精炼更重要的因素是影响巧克力物料质量的颗粒细度和形态;精炼的第一个作用就是继续把精磨后巧克力微粒进一步变小,使物料的平均细度进一步下降,如平均细度在25μm以下就能产生细腻的感觉。同时物料的颗粒形态也发生明显变化,巧克力物料在精磨机强大的压力下通过长时间精炼,把颗粒不整齐的边角磨平,这样分散在油脂中就有润滑作用,使巧克力吃起来既细腻又润滑,产生独特的口感。实际上精炼时巧克力物料颗粒变小的程度不大,最多的是形态上变光滑。

精炼前巧克力细度小于15μm的占54%,而精炼24h和48h后的细度都是相同占60%,可见精炼24h后细度就没有变化。巧克力平均细度应控制在20μm左右,既有利于口感,也有利于流动性。

【37】精炼工艺的要求与精炼方式有哪些?

精炼工艺与方式:

巧克力精炼方法随着生产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精炼效率,取得最佳的巧克力风味和口感,精炼方式不断提高和改进,倾向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干炼和湿炼的方式变化:(1)精炼时间

传统的精炼方法,巧克力物料在保温下处于液相状态进行长时间精炼,需要48~72h,生产周期长,如何缩短周期而保持原有质量不变,是现代精炼机采用干液相精炼的结果,精炼时间可缩短至24~48h。也有提出可可物料经杀菌、脱酸、碱化、增香和焙烧予处理,即所谓PDAT反应器处理后,精炼时间可减少一半。但精炼时间仍然是保持巧克力质量的重要因素,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巧克力口感细腻润滑的要求。巧克力的种类不同,精炼时间也要求不同,如牛奶巧克力精炼时间较短约24h,而可可含量高的深色巧克力精炼时间较长,约需48h。

(2)精炼温度

精炼过程温度控制有两种倾向:一为在相对低的温度45~55℃下精炼,称为“冷精炼(Cold Conching)”,二为在相对高的温度70~80℃下精炼,称为“热精炼(Hot Conching)”。这两种精炼方式,对不同种类的巧克力如深色和牛奶巧克力都可以应用。但一般牛奶巧克力采用45~50℃精炼,而深色巧克力采用60~70℃精炼。牛奶巧克力在50℃下进行精炼,其含水量从1.6~2.0%减少到0.6~0.8%是很缓慢的,总酸量的降低也是较少的。如果精炼温度提高5℃就能获得粘度的改善,并能缩短精炼时期;精炼温度从50℃提高至65℃时,结果香味、粘度和节省油脂都得到改善,而不影响牛奶巧克力的独特香气。因此牛奶巧克力低于60℃精炼,既不经济又不合理,欧洲国家普遍采用较高的精炼温度。

(3)精炼方式

精炼方式从液态精炼发展至干液态精炼和干塑液态精炼三种方式:

①液态精炼,又称液相精炼:精炼过程中巧克力物料在加热保温下始终保持液化状态,通过滚轮旋转长时间往返运动,巧克力物料不断摩擦翻动与外界空气接触,使水分减少,苦味渐

渐消失,获得完美的巧克力香味,同时巧克力得到均化,使可可脂围绕着每个细小颗粒周围形成油脂膜,提高了润滑性和熔融性。这是最初的传统的精炼方式,现在已经很少采用。②干液态精炼:精炼过程中巧克力物料先后经过两个阶段,干态和液化阶段,也就是干炼和液炼两个阶段结合一起进行;首先是干相状态总脂肪含量在25~26%之间,呈粉状下精炼,这一阶段主要是增强摩擦、翻动和剪切,使水分和挥发性物质挥发。第二阶段在添加油脂和磷脂处于液相状态下精炼,进一步均化物料,使质粒变得更加细小光滑,增进香味和口感。

③干相、塑相、液相三个阶段精炼。干精炼阶段:水分和不需要的化合物成分的减少,如可可豆中残留的挥发性酸、醛、酮,使其达到不影响最后巧克力口味生成的理想程度。塑性精炼阶段:除了消除聚结一起的物料以外,再次产生如传统精炼提高口感质量的作用。液相精炼阶段:最后精炼阶段,进一步提高前段精炼效果,在最佳流动性下形成最适宜的香味。【38】精炼设备有哪几种?

巧克力的精炼设备,随着生产发展和精炼形式的变化,精炼机也不断改进,已有多种类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型式:

(1)滚轮式往复精炼机:由精炼缸、连杆、传动轮、花岗石滚动轮构成。巧克力酱料在这种精炼机中经过长时间不断滚动摩擦产生特殊揉和作用,可以去除物料中不愉快与不适宜的气味,使物料成为光滑的流体,具有良好的精炼效果。所以,后来发展的精炼设备仍保留有一种机械揉和作用。但这种精炼机生产能力太小,最小容量每次投料为100kg,最大的为1000kg,精炼时间长达48~72小时以上。

(2)犁状混和式精炼机:这是一种具有高度减湿、脱气作用和增进巧克力香气的精炼机,由半圆形对称缸两个式搅拌柱附有刮板、犁状拌和桨组成。在干炼时能增加与空间接触面,增强充气作用。精炼缸为套层的能迅速进行冷却或加热。

(3)三缸三轴双翻覆式精炼机:由左右侧缸、中间缸、搅拌臂和搅拌轴组成。该机外侧两缸直径小于中间缸的直径,全部为套层保温装置,包括边壁。捏和搅拌臂沿相对方向转动,但转速不同,外侧两搅拌轴转速比中间轴速度快。所有三轴都能作强力运作,由油箱螺旋齿轮传动,搅拌器的转动速度和方向,使精炼机产生双翻动作用。

(4)内外缸四搅拌器精炼机:这种精炼机设有内缸和外缸,内缸为锥形花岗石制成,在中间装有作行星式运转的锥形金属滚轮,内缸安装在外缸中心顶部。外缸为四个圆弧形缸壁组成,有夹套保温装置,并有四组附有叶片和刮板的搅拌器,缸的中央装有蜗杆螺旋器,把外缸物料输送到内缸中间。

(5)精磨精炼机:这种精磨精炼机是把混合、均质、研磨、精炼于一体的通用巧克力精磨精炼机,也有称作圆筒形精磨机,精磨精炼机为双层圆筒组成的夹套圆筒体,直径为960mm,长900mm。夹套可通冷却水或热水。围绕着圆筒的内壁排列有截面呈平锥体的合金钢条。圆筒底部有夹套冷却水的进水口,顶部有冷却水的溢水口和温度计。在缸体背面装有酱料温度计。主轴上装有圆形刀架,刀架上装有刮刀数十把。刮刀与圆筒内壁之间的间隙,可通过主轴上伞形调节器进行调节,在主轴的后端有一刻度标尺,上面的读数表示伞形调节器的前后伸缩状况,亦即刮刀与筒壁间隙的松紧程度。该机己有新的发展,在出料一端中央缸壁上安装双切变推动机,精磨时巧克力酱料油脂含量可低至21%,推动机旋转的叶板横向推动酱料循环周转,进行磨炼,可以促进香气形成和提高细度,并缩短精磨精炼时间,同时也可以直接采用砂糖与其它原料混和后,经双辊予精磨机初磨后,物料落进螺旋输送器送入精磨精炼机,能实现与五辊精磨机精磨、精炼相同的品质效果。

(6)球磨机与精炼:球磨机最早用于油漆工业的精磨设备,约在1960年代已开始应用于巧

克力工业的精磨,称作球磨技术,它是利用一种耐磨蚀的特殊钢球(最早采用卵石),装在夹套的不锈钢圆筒体中,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搅拌使物料经过无数滚动的钢球,不断摩擦和碰撞从而得到磨细的物料。物料的粘度与球磨的进行有密切关系,为了使物料能顺利地通过钢球,巧克力浆料的油脂含量必须在30%以上。巧克力浆料与钢球表面接触面越大,时间越长,颗粒的细度就越细;钢球的直径为0.3~1.0cm,装入量约占混和容积的80%,搅拌器的搅拌速度是根据物料成分对温度要求而定,温度低的速度慢,温度高的速度快,一般搅拌器速度变动范围为100~400转/min;巧克力浆料的不断研磨和混和过程,最终细度达到18~20μm 约需15h。一般物料从底部输入,磨细的物料从上部经筛网卸出;也有从上部输入,从底部卸出进入另一容器中。为了连续进行巧克力浆的研磨、混合与精炼,物料经球磨后通过筛网进入混合精炼器,同时注入经过滤和灭菌的空气与浆料混合,在搅拌下翻动并产生剪切力而有一定的精炼作用,然后浆料再回到球磨机研磨,如此反复循环进行多次,达到细腻融洽的口感要求,提高了球磨机的应用效果。

【39】内外缸四搅拌器精炼机形成巧克力精炼哪三阶段?

巧克力物料通过内外缸形成三阶段精炼:最初阶段物料从精磨机研磨后直接输送到精炼机的外缸,进行干精炼,经搅拌器叶板的强化拌和作用,使物料连续不断地曝露,颗粒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促进水分和挥发性酸的减少;当干炼进行4~6h,粉屑状物料在外缸经过充分搅拌后,变成团块状,此时内缸还未曾运作,添加小部分的磷脂或可可脂后,同样的物料逐渐转变成酱状开始第二阶段精炼,物料从外缸向上通向内缸,精炼机的锥形滚轮和高速开始运转,经数小时精炼后,物料不断受锥形滚轮研磨和摩擦,分散成更加细小的颗粒,提高了流散性,使物料不断从锥形内缸周围溢流下去,再从外缸输送到内缸进行循环运作,这一阶段精炼完全可以获得与传统往复式精炼相同的效果;第三阶段把剩余部分的可可脂和磷脂加入,继续进行最后精炼,使巧克力物料得到最大的流量和光滑、细腻、润和的口感,形成独特的产品质量。

【40】精炼的工艺条件有哪些?

(1)精炼时间:根据不同的品种和质量要求,巧克力酱料在精炼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在24~72h之间。

(2)精炼温度:是影响精炼效果的重要工艺条件,精炼温度过低,不但达不到各种物料良好的搅拌与混和效果,还影响水分和不良气味的挥发以及各种化学变化的进行。

(3)精炼阶段:按不同的设备条件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即干精炼阶段、塑性精炼阶段、液态精炼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随着物料状态发生的变化,其工艺操作条件应作相应的调整。(4)香料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及加入时间:按配方在精炼快结束前加入。

【41】国内常用的巧克力精磨缸工艺程序和生产技术参数有哪些?

在精磨精炼机启动后,首先将融化好的可可脂、可可液块加入机内,保持温度50~55℃,然后慢慢地加入配方中规定量的奶粉、糖粉等原料,混和运转。按配方中油脂用量,不宜全部加入,应留下3~5%在精磨细度达到要求后,在出料前数小时加入。因油脂加入量过多,巧克力酱料稀薄,流散性好,不容易把颗粒磨细,就会延长研磨时间。一般精磨时间为18~22h。投料后分2~3次上紧刮刀,上紧程度参照松紧调节器刻度紧格读数值和电流读数为准。精磨进入正常运转后,整机电流应控制在22~25A之间。巧克力酱料温度应恒定在45~50℃范围内。在精磨精炼完成前一小时,分别加入香兰素和卵磷脂。

【42】精磨精炼机(精磨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按37条的工艺程序和技术参数进行。在开始启动时,电机的负荷较大,应密切注视电流表的

读数,正常运行后方可投料。整机运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温、酱温、电流读数等各项基本数据。投料口盖子要打开,便于水分和不愉快气味的挥发。精磨过程中当巧克力酱料的温度超过50℃时应停机降温,断水时也应立即停机,精磨精炼机绝对不能作逆时针运转。出料前检查巧克力酱料的细度,出料时应关闭各种冷却水阀门,放松刮刀。要保持设备的整洁与干燥,不得用水冲冼。

43】制造巧克力时添加磷脂有何要求,为什么?

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起到表面活性作用。一方面把油和水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紧紧地吸附了糖的分子,把糖和油脂联结在一起,实际上也是使油脂紧紧地分布在糖的表面,增加了界面活性,使物料变得稀薄而降低粘度,提高流散性。磷脂对巧克力物料流散性的变化,每一份60~65%纯度的商品磷脂可以代替大约9~10份的可可脂所起到的作用,因此磷脂既可降低粘度,又可降低成本是巧克力十分受欢迎的成分,但磷脂用量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通常用量为0.3~0.5%。磷脂在精炼过程中应分阶段添加,如果加入太早物料变得稀薄就会影响物料的翻动和摩擦,不利于水分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发。现代精炼过程一般都有三相精炼,或分为三个阶段,即:干相精炼、酱相精炼和液相精炼。干相精炼时不能添加磷脂,酱相精炼时只允许添加少量磷脂或可可脂,而大部分磷脂和配方中留下的可可脂,是在最后液相精炼阶段快结束时加入。

【44】为什么精炼时间不宜过长?

精炼24h后细度就没有变化。如果砂糖颗粒继续变得非常细小,就会对巧克力的流动性起到相反作用,因为细度的降低等于增加砂糖颗粒的表面积,就需要更多的可可脂分布到它的表面,反而提高巧克力酱料粘度;反之可可质粒继续变小则有利于粘度降低,因为可可质粒变小使保存在可可颗粒中间的可可脂分离出来,等于增加油脂提高巧克力物料的流动性。所以巧克力平均细度应控制在20μm左右,既有利于口感,也有利于流动性。

【45】用五辊机精磨巧克力要注意哪些环节?

首先将配方规定的各种物料在混合机中混和均匀,检查并调整好空压机使空气压力在适当的范围内;检查水压,调整好水压推力计的范围;开启空压机,调整好辊筒的压力,当消除滚筒压力后再启动主电机,待整机正常运行后即可投料精磨。要根椐不同的品种调整好辊筒的工作温度,随时注视各级辊筒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调整工作。五辊机是大型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6】造成精磨缸电机烧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主要是精磨时的负荷太大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酱料的粘度过高或缸体内有坚硬的物体将刮刀卡死,前者是配料不当,如含粘度较大的麦芽糊精过多或含脂率不够,再者是精磨时物料的温度过高,导致巧克力酱料粘稠。此外,电机受潮造成电路短路,也是原因之一。【47】精磨缸精磨过程中发现物料稠厚怎么办?

在精磨过程中发现物料稠厚时,切忌不能加热,而应该视其情况适量添加表面活性剂——磷脂即可。

【48】巧克力酱料保温的目的和工艺条件是什么?

巧克力精磨精炼后在进入下道工序前,一般都有一个保温过程。保温目的有二:一是为下一工序——巧克力调温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贮备一定量的酱料便于连续化生产。保温应视其酱料情况调节温度,一般保温温度为35~40℃。

【49】如何测试巧克力酱料的细度?

测试巧克力酱料的细度,常用的方法有:称为第一法的千分卡法和刮板细度计法。

(1)千分卡法:取巧克力酱料5g左右,置于50ml烧杯中用水浴法将其溶化成浆状,其温度控制在31~33℃,置于精密的千分卡的测定头上,然后迅速转动卡盘,直至发出吱声为止,此时的千分卡的读数即为样品的细度。测定5次,取平均值。

(2)刮板细度计:先将刮板和刮刀用软布擦净并保持温度40~45℃,滴少量的40~45℃的巧克力酱料在刮板槽的最深处。将刮刀横置在刮板斜槽最深的一端,保持刀口与刮板成垂直状态。徐徐将刮刀向刮板斜槽最浅的一端拉去。观察槽内颗粒均匀显露处的刻度线。该数值为样品的细度。测定5次取平均值。

【50】什么叫巧克力的调温?调温有何作用?

控制巧克力酱料中可可脂晶型的变化过程称为调温。调温的主要作用是:

(1)可可脂中低熔点的多晶体很不稳定,低熔点的晶型趋向高熔点稳定的晶型演变,这一过程是通过调温工艺来实现的.

(2)因为可可脂中的甘油酯分子会使自己形成多晶型物,这些不同晶型体的存在会导致巧克力在冷却凝固时影响其收缩性,以及物理性质的变化,如表面粗糙、发花发白、缺少光泽。因此调温便于巧克力脱模,能使巧克力具有良好的光泽,形成质构坚脆、组织细腻润滑的巧克力特征,增强巧克力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51】调温的方法包括哪几个步骤?

通常巧克力调温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把巧克力完全融化;(2)冷却到结晶的温度点;(3)产生结晶;(4)融去不稳定的结晶;(5)保留亚稳定和稳定的晶核和晶体。【52】影响巧克力调温的因素和条件有哪些?

影响巧克力调温的因素和条件是:(1)巧克力的物料组成;(2)巧克力的物料粘度;(3)调温的应用温度;(4)调温过程步骤;(5)巧克力的成型的方式。

【53】深色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调温度曲线有何不同?

巧克力调温曲线为:第一温区是40~45℃,第二温区是32~27℃,第三温区是27~32℃。不同巧克力的调温也不完全一致,一般牛奶巧克力最终调温温度稍低些,为29~30℃;深色巧克力则稍高些,比牛奶巧克力高2~3℃。因为牛奶巧克力中乳脂肪会影响调温温度,乳脂肪含量越高,调温温度越要低些。

【54】巧克力调温工艺程序有哪些?

在实际生产中,经过精炼的巧克力温度一般都在45℃以上,在保温缸中保温的巧克力温度也在40~45℃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油脂的结晶。因此,调温的第一阶段就是把影响油脂结晶的敏感热移除,也就是通过冷却将巧克力物料从40~50℃冷却至32℃。调温的第二阶段,物料从32℃继续冷却至27℃左右,油脂开始形成稳定的B晶型和不稳定的B晶型。调温的第三阶段是调温的最后阶段,又称温度回升阶段,物料温度从27℃回升至30~32℃。回升的目的是把不稳定的B晶型通过加热重复融化掉,留下最稳定的晶型。

55】巧克力调温设备有哪几种?

(1)调温缸:一种间歇式的圆桶形调温设备,称为巧克力调温缸,其外层设有夹套层。在缸体的下端,分别设有冷热水进水口,可通入冷水或热水对缸体进行温度控制,并有放料阀;夹套上端设有溢水口。缸体中心安装有带刮板的搅拌器,可翻动加入缸中的巧克力物料,转速为14~15转/min。调温时先通冷水降温,通过搅拌促进其形成结晶,然后通入热水回升温

度至所需要求。这种调温缸调温速度缓慢。

(2)卧式连续调温机:连续调温机的主体为一不锈钢制的夹套圆筒体热交换器,可通入冷热水,分冷却和回升两个阶段不同温度区。热交换器中间设有一根配合比较紧密的螺旋推进器主轴,巧克力浆料随螺旋槽运进,经冷水区冷却和热水区回升温度,达到调温所需温度要求,直接送到浇注成型机浇注料斗。

(3)板式立型连续调温机:当巧克力浆料由泵输入该连续调温机时,在冷却表面连续不断地被刮去并带去热量,使温度降低并受到控制;其中可多至7个冷却区,由电子数控器按设定的温度完全自动地进行控制,不需要管理。连续调温机是由精确的机制型钢焊接而成,刮板元件仔细地在所有的热交换面移动。为防止仃机时调温机冻结,从热水系统通过活化开关对全部调温部件进行热水循环。巧克力进料温度为45℃,从底面输入经每个冷却区通道到最后温度回升区上口输出,冷却水温度为16℃,巧克力浆温度约下降15℃。

【56】板式立型连续调温机结构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1)多调温区;(2)最大的冷却表面;(3)完全的刮去冷却表面的物料和有效的混合;(4)冷却时间;(5)精确的温度控制。

【57】简述巧克力调温测试方法。

热变电阻调温测量计:为了检查通过调温后稳定晶型的程度,现在有一种调温测量计,可以测量巧克力中的油脂按指定的方法下冷却时产生的冷却曲线,根据记录器上的曲线图形确定调温程度。

测试方法:将调温后巧克力浆样品放在一个金属管中,一个热变电阻器探针插入巧克力样品中,置于冰水浴中,以恒定的冷却速率使其冷却。不同的调温情况可以测得三种典型的不同的调温曲线:调温不足,调温正确,调温过分,说明了三种调温状态。当巧克力中油脂固化时结晶热的析放显示出曲线斜度的变化,如果调温不足,巧克力固化时析放出十分多的热,析放的热量大大地超过了所控制的冷却速率,因而产生了第二部分的温度上升的温峰曲线;反之,如果调温过分在测试以前已经发生了很多结晶,因此在测试时产生很少的结晶热,由于结晶热的不足就不会导致温度上升的曲线斜度变化;而调温完好的巧克力所产生的结晶热与冰水中冷却所移去的热量达到平行,就可以观察到平坦的温度曲线。

【58】巧克力成型有哪几种方式?

巧克力酱料经过正确调温以后,要立即进行成型,然后冷却使其组织固定下来转变为稳定的固体状态。巧克力的花色品种很多,不同的产品要求不同的成型方法,就其工艺特点可分为模制成型或称浇模成型、涂衣成型、滚压成型、滚衣成型和注带成型等多种成型方法。【59】巧克力浇模成型有何特点和要求?

浇模成型就是将经过正确调温的巧克力酱料,浇注在有一定大小形状的模型里,经过合理地冷却凝固成有良好光泽,一定形状和一定重量的固体巧克力。浇模成型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必须保持巧克力酱料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流散性,可随着模板形状和容积的不同,形成大小形状和规格不同的产品,因此浇注机必须保持巧克力酱料恒定的浇模温度和粘度。(2)浇模后,经过合理地冷却,巧克力酱料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必须具有明显的收缩现象,能从模板中顺利地脱落下来,因此模板要求平面光洁,并有一定倾角,强度好,耐冲击,坚固耐用。

(3)在浇模时模板温度必须与浇料温度相吻合,使巧克力酱料在模板中经振动后,酱料中气泡容易析放出来。

(4)必须正确控制浇模后巧克力酱料的冷却温度,继续保持调温时所出现的稳定晶型,由于大部分巧克力在进入冷却器前仍然处于液体状态,第一阶段空间的温度非常重要,不能太冷,否则会形成不稳定的晶型。时间也是冷却过程重要因素之一,在第一阶段要缓慢冷却,以助长稳定的晶型的持续,然后进入第二阶段冷却凝固成型过程,冷却温度要相对低些。(5)巧克力固化后进入第三阶段温度相对的较高的阶段冷却,必须保证巧克力表面不会发生水汽的冷凝。

(6)巧克力脱模后进入空间的室温与巧克力的温差应尽量小,以免出现露水现象。

【60】巧克力浇模成型应包括哪些程序?

(1)调温后的巧克力物料喂入注模机料斗,由料斗的夹套加热装置保持物料的温度,通过活塞和球阀将物料准确定量注入下端的模盘内;

(2)模盘进入由一组振动装置组成的振动区,模盘在可调频率和振幅的振动器上脱除物料中的气泡,并使物料均匀分布在模盘内;

(3)模盘进入多层运行的冷却隧道,隧道上方装有制冷机组与鼓风机,冷风循环于隧道,从而降低物料温度。冷风温度是可调节的,以保持各区段的不同冷却度;

(4)巧克力固化并产生收缩后模盘进入脱模区,脱模前再经一次振动,模盘翻转,巧克力和模盘分离,由传动带将巧克力输往包装系统;

(5)空模盘复位后运行至烘模加热区,模盘加热干燥,温度控制略低于注模温度,再运行至注模机下方进行下一循环的注模成型过程。

【61】浇模成型有哪几种型式?

通常的主要有三种:

(1)片或块成型:纯巧克力成型;

(2)壳模成型:夹心巧克力成型,包括倒模制壳和冰锥制壳;

(3)空心成型:包括合模和书本模成型。

【62】巧克力连续浇模成型线组成有哪些?

连续浇模成型线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巧克力连续浇模成型线是根据以上生产程序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装置系统上进行的生产线。它包括模板传送、烘模、定量浇模、模板振动、冷却凝固、脱模出料等部分组成。

(1)模板。传统的模板大多采用金属模,现代都已改用聚碳酸酯注塑模,模板大小随着生产量的大小而不同。模板传送有的固定在链条上随链条平行运送,有的放在链条上由链条带动运送,但纯巧克力浇模成型一般是固定在链条上运送的。

(2)烘模。模板安装在链条上后或巧克力脱模后,在进入浇注机前,要经过电热烘模,电热器预行设定恒定的温度,使模板温度上升,达到与巧克力酱料的温度相符。

(3)浇模机。浇模机缸体设有夹套温水循环保温,或电加热保温,在开机前应预行设定保温温度。缸体中心设有搅拌器,以保证巧克力酱料恒定的温度。缸体底部有物料分配板,巧克力酱料经旋塞启闭和两侧活塞作推拉运动,与旋塞匹配吸取和推注巧克力酱料进行注模。(4)振动器。模板经浇注巧克力酱料后都要通过振动器的震动,以排除保存在巧克力酱料中的大小气泡,并使酱料分布均匀,然后进入冷却室或冷却隧道进行冷却。

(5)冷却隧道。一般模板固定在链条上运行的都采用冷却隧道,冷却部分由槽钢组成的多层机架,机架上有数层链条及模板导轨,使链条在轨道上沿着冷却隧道上下来回运行,以达

到冷却成型的要求。冷却部分按照冷却温度要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冷温度约为10~15℃,第二阶段冷却温度约为4~6℃,第三阶段回升温度约为12~15℃。因此,温区的设置冷冻压缩机和风机安放在成型线的终端或终端顶部,冷风沿着模板运送链条反向吹入冷却隧道分隔成的上区道,然后进入下区道,回路循环。

(6)脱模。巧克力经冷却凝固后,模板随链条运行出冷却区翻转过来,反面经敲打器敲打脱落或振动脱落,直接落在运送带上或由另一组链条装有框架的盛料板上输送出来。模板回到电加热器下烘模,进行循环生产。

【63】巧克力连续浇模成型的必备的工艺条件有哪些?

将巧克力酱料浇注入定量的模板内,降低物料温度至一定有范围,使已形成一定晶型的脂肪严格按结晶规律排列成晶格,形成致密的组织结构,体积收缩,巧克力能顺利地从模板中脱落。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具备这几个工艺条件:

(1)巧克力酱料必须达到调温工艺要求,具有正常的粘度和良好的流变性。

(2)模板必须符合浇注要求,严格浇模工艺条件。

(3)选择性能良好的浇注器,保持巧克力酱料在浇注过程中应有的温度和分配的准确性。(4)正确调控冷却过程的温度,保证巧克力能够正常地脱模。

【64】巧克力连续浇模成型的工艺技术参数有哪些?

巧克力连续浇模成型工艺技术参数是:

(1)浇模温度一般保持在28~30℃,酱料粘度不宜超过20Pa.s。

(2)巧克力固化冷却温度为5~10℃,固化时间一般在25~30min。

(3)室内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65%以下。

【65】块状巧克力浇模成型为什么要进行振动?

因为巧克力酱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不时地混入空气,如不及时排除,巧克力固化后会出现气泡和空穴,所以在巧克力酱料浇模后应立即采用机械振动将气体排出。振动频率1000次/min,振幅5㎜,脱气最佳。

【66】巧克力浇模成型为什么不能急速冷却?

巧克力浇模后应得到有效的冷却才能凝固成型,才能顺利地脱模。巧克力固化过程实际上是热交换过程,每千克巧克力在冷却凝固过程中,总热量降低约167.44~209.35KJ,除去这些热量如采取急速冷却的方法,则因过低的温度会使模板内上方和内侧酱料迅速固化,影响散热的速度,不能及时散发内部的热量,将影响巧克力的成型及其品质。急速冷却固化巧克力也无助于脂肪晶格的排列,不利于巧克力的收缩,反而影响脱模。急速冷却是造成巧克力脂霜的原因之一,所以不宜采用此方法。

【67】连续壳模成型,巧克力物料和心体必须具备哪些特性?

(1)作为夹心巧克力壳层和壳底的巧克力物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并能在短时间内成型;

(2)作为夹心巧克力心体料,应具有较低粘度和流动性,适应输送、浇注;

(3)作为夹心巧克力心体料,应具有较低的注模温度,不损坏已成型的巧克力壳模;(4)作为夹心巧克力心体料,应具有适应巧克力壳层脱模收缩特性;

(5)夹心巧克力心体必须具有较长的货架寿命。

【68】巧克力冰锥成型技术原理及特点是会么?

现在一种新的壳模成型方法已经代替了传统倒模制壳成型,即以超冷柱塞直接压制壳模,称为冻锥成型技术,也有人称作冰锥技术。冰锥壳模成型先在巧克力模板中,浇注少量巧克力料,然后以冷冻至-15~-25℃的柱塞锥头下压,锥头的斜边紧贴住模口,避免巧克力外溢,由于柱塞锥头温度低,被接触到的巧克力料很快凝结,当柱塞提升时,即可形成完美的巧克力模壳。

冰锥成型较之倒模成型的优点,除了简化工艺外,巧克力壳模厚度均匀,可减少巧克力总耗用量的8.7%。(未完待续)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年至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

最新钻石基本专业知识培训资料资料

一,钻石的定义和成分: 钻石的来源:钻石又名金刚石,矿物名称为金刚石,英文:Diamond。源于古稀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 钻石是金刚石的一种。自然界出金刚石因其品质的优劣不同,只有20%可作为钻石镶嵌,其余大部分只能用于:切割玻璃或航空用途等工业上。 钻石的成份:钻石是一种单晶体矿石,含99.95%纯碳和微量的氮、硼、氢等元素。 钻石含氮多,颜色会发黄;钻石含硼多,颜色会发兰;钻石含氢多,暂时无纪录。 钻石被寓意爱情的象征。钻石的纯度能达9999像万足金一样的纯度 钻石是世界上最纯、最坚硬的天然物质(纯净、纯洁、坚石无比)二,钻石的形成 形成的地点:钻石一般形成地点是在地球地表底下150公里---200公里 形成的时间:(1)最古老的钻石年龄是33亿年至40亿年(地球年龄大约46亿年)。 (2)最年轻的钻石年龄是3500万年。 (3)大部分钻石形成于33亿年和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 形成的条件:(1)那个地方必须含纯碳物质; (2)那个地方必须具有高压条件; (3)那个地方必须具有高温条件。 只有以上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结晶而成钻石,所以钻石是很稀少, 很有升值的空间。 三,钻石发现过程、开采和产地 产地:金伯利岩---地震、火山喷发出来的含有钻石的岩浆到达地表,冷却后,就形成金伯利岩。 冲击矿藏:矿山经过风化,雨水的冲击,流进地表区域,沉积下来,形成的冲击矿藏。 备注:平均约每250吨含金刚石的矿石才能获得1克拉的钻石原胚(原胚:就是还没有经过切割,形状就像普通的石头钻石结晶体),其中达到宝石级的(就是可以用于镶嵌的)大约为20%,其中20分钻石只能出品总量的2%。这个数据也在显示着钻石的稀有和它的保值升值的价值。 四,钻石的发现和主要的产地及产量: 第一颗钻石发现于印度,大约3000年前; 18世纪初巴西也发现了钻石; 19世纪晚期南非也发现了钻石(产质最高、库利南钻石的发现地); 现在澳大利亚(产量最高)。 世界上前五名钻石产地及产量: 澳大利亚:3700万ct 扎伊尔:2000万ct(刚果民主共和国)非洲中西部 博茨瓦纳:1500万ct(南部非洲国家)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概述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概述 一、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最初表现为法的正式性。法的正式性又称法的官方性、国家性,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从形成方式来看,法总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非经法定机关按程序产生的文件,不具法的效力。从实施方式来看,法总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一般而言,法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但国家强制不可缺少。从表现形式看,法总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近代以来法的表现形式日益趋于规范化,包括法律文件的格式、名称、术语、结构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法的正式性表明法与国家权力存在密切联系,法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的本质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首先,从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中立性。这种意志由于形成于与社会相脱离的国家,因而具有统摄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性优势,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意志一旦获得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立即具有了由公共权力保证的、全体社会成员一体遵循的效力;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由于国家形成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历史时期,因此,它必然反映阶级对立时期的阶级关系。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就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法的社会性是指法的内容是受一定社会因素制约的,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中心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这就提供了一个将法律置于物质的、能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的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按照这种观点,国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所以,法的本质存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三、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准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交往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维系社会本身的存在的制度和价值。法律就是社会规范之一。 作为社会规范,法律不同于自然法则和技术规范。自然法则是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自然现象的存在与人的思维和行动无关。社会规范是理性的个人行动的结果,是一种文化现象。技术规范的调整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规定人们如何使用自然的力量和生产工具以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doc

工业通风基本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1标准大气压二101325 Pa= 760 mm汞柱10 m水柱。 2.全面通风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和投资。当自然通风达不到 卫生要求时,则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和机械相结合的联合通风。 3.凡是散发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优先考虑布置风部通风系统。 4.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5.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 符合防护距离要求。 6.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笙最小风 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7.高温车间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热源尽量夏季主导风向下 风侧。 8.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 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逐 9.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1.2叩,以便空气 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 o 如低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I讪工作地点的有效 措施。 10.当工作地点气温235°C肘,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 11.高温的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

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12.当空气温度低于5°C和高于35°C、大气压低于98. 8 kPa和高于 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13.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风向的被保 护对象的上风侧。 14.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 15.高温、热加工车间或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骐 16.控制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保障达到接触限值的根本措施是去毒害化 或低毒害化。 17.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然补凶的 可能性。当自然补风达不到室内卫生和生产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排风罩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密闭罩、柜式罩、外部罩、接收吸气罩、吹吸罩等:按用途可分为除尘罩、排毒罩等。 18.室内通风量的测定,通常采用示踪气体法,使用耍作为示踪气体时,其 释放量以0.5?/蛆为宜,使用勉作为示踪气体时,其释放量以2?4g /挤为宜。 19.通风除尘管网在布置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弯头的数目,弯头的曲率半径一般应取管道半径的2?2.5倍;三通应设在渐扩管处,其夹角在30?45。。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阅读测试 一、填空题(35分) 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改编自的同名儿童小说。 2、旺卡巧克力工厂出产的牌巧克力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3、威利·旺卡先生宣布了一个告示,他将向位幸运的孩子开放充满“奥秘和魔力”巧克力工厂,只要发现藏在包装纸里的就是幸运儿。 4、查理一家决定让陪伴他一块度过精彩纷呈的冒险时光。 5、威利·旺卡打算把整个巧克力工厂送给查理,让查理和自己回工厂,当自己的继承人。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 6、旺卡认为家人只有唠叨和管教,没有真正的亲情,后来查理陪同威利·旺卡去拜访,最后旺卡终于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二、选择题(40分) 掉进巧克力河里,被吸进了制糖间的是,被送进了垃圾道的是,不听劝告,进入传送装置,变成了信号微粒,出现在电视里的是,变成了蓝莓(特大号)送去榨汁的是。 A奥古斯塔斯B紫罗兰博雷加德C维鲁卡·索尔特D迈克 三、简答题(25分) 14页最后一段中共列举了旺卡先生能够做出的六种巧克力糖:威利.旺卡先生能够做出有紫罗兰香味的软糖、添下去每十秒钟变一次颜色的牛奶糖、进口就会甜津津地融化的棉花糖。他能做出永不失去甜味的口香糖,只要不用针刺破,不用口咬破便可以吹得其大无比的泡泡糖。他还用最秘密的办法制造出带黑点的蓝色鸟蛋,你把这样一个蛋放到嘴里,它会愈变愈小,最后一下子,舌尖上只剩下一只很小很小的粉红色糖鸟。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都想拥有这样的巧克力?现在旺卡先生要招聘巧克力设计师,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计划设计出什么样的巧克力,有什么奇妙之处?看看你能不能被旺卡先生选中,记住:越神奇越好!越奇特越好!越夸张越好!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写作基本理论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价值 无论是以报道为主的新闻文体(消息、通讯),还是以评论为主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选择的对象都必须具有某种价值,应该值得报道或者值得评论,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或者明理欲望。 新闻报道的对象要有价值,主要是说要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一般认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与它所体现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密切相关。事实(事件)越是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或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或诸多要素同时具备),就越是具有新闻价值。事实(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记者进行新闻选择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都可以报道,还必须考虑它是否具备社会价值。所谓事实(事件)的社会价值,是指它被批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有利的功用。因此,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事件),才具有报道的价值。

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四、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1、真实:准确而客观,感人而形象 2、简洁:简洁而生动,鲜明而深刻 3、时效:新鲜而富动态,快速而富有个性 五、新闻写作的语言: 1、准确简练。 2、浅显易懂。单位 (二)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构成要素 “五W”和“一H” 新闻的“五W”和“一H”是消息写作所要具备的六要素。“五W”指的是英语中以“W”为开头的五个单词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一个H(how)”即何果。 二、消息的结构: 一篇消息大致有如下几部分组成:标题、消息头(一般分成“讯”和“电”两类)、导语(包括自成段落或几段联结的复

琥珀基础知识

国内分布 产辽宁、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 世界分布 琥珀诞生于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属于地质学上所称的始新世纪 (Eocene),是珍贵的松树脂在历经地球岩层的高压、高热挤压作用之后,产生质变的化石。琥珀属于非结晶质的有机物半宝石,玲珑轻巧,触感温润细致。大部份的琥珀是透明的,颜色种类多而富有变化,以黄色最普遍,也有红色、绿色和极为罕见的蓝色。 不透明的琥珀,传统上习惯称之为“密蜡”,我们还常碰到有关琥珀的其他名称: 老蜜——指出土年代久远的不透明琥珀,红橙色。 血珀——指出土年代久远的透明琥珀。颜色如同高级红葡萄酒的颜色。 骨珀——指白色的琥珀。 金珀——指金黄色透明的琥珀。 蜜蜡——半透明至不透明,可以呈各种颜色,以金黄色、棕黄色、蛋黄色等黄色为最普遍,有蜡状感,光泽有蜡状—树脂光泽,也有呈玻璃光泽的。 金绞密——指透明的金珀和半透明的蜜蜡互相纠缠在一起的琥珀。 香珀——指具有香味的琥珀。 虫珀——指包有动植物遗体的琥珀。 石珀——指有一定石化程度的琥珀,硬度比其他的大。 花珀——多种颜色相间、颜色不均匀的琥珀 原矿——指已采出而未经选矿或其他加工过程的矿石。 蓝珀——多米尼加共和国产的一种体色为淡黄色,对着阳光光的表面呈蓝色的琥珀 黄蜜——黄色的蜜蜡 半蜜半珀——又叫珍珠蜜或鸡蛋蜜,是指透明的琥珀包裹着不透明的蜜蜡。 白蜜——白色的蜜蜡 水胆珀——琥珀中空,内有水分的琥珀。是非常少见和珍贵的琥珀

翳珀——一种用肉眼垂直平视呈现黑色,在光线照射下则呈现红亮光点的琥珀 品种价值 中国根据琥珀的不同颜色、特点划分的品种为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密腊、红松脂等,其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例如,虫珀和灵珀应该算是一种,都是指含有动物遗骸的琥珀。花珀是指经过人工爆花工艺的琥珀,其中要注意,压制琥珀的泡花特别细碎,无序,背景浑浊。蜜腊是指不透明的琥珀,“千年琥珀,万年蜜蜡”之说乃谬误。香珀是指摩擦后香味明显的蜜蜡,因为通常蜜蜡的处理程度小,所以香味浓郁。水珀是指内含水滴的琥珀,也叫水胆琥珀。 琥珀的价值不高,除非是古董、精湛的艺术品或含有生物遗体。琥珀依昆虫的清晰程度、形状大小、颜色决定其经济价值。颜色浓正,且杂质不多者为佳。颜色以蓝、绿色和血红为好,但绿色琥珀发现在多米尼加、墨西哥以及中国抚顺等地,波罗的海绿珀多为高温下置于在化学药剂中所致。透明血珀大多为高温烤色所致,天然血珀会有可见的内含物。通常,颜色浓正通常伴随少量可见杂质,有种说法是,微小的内含物是琥珀的致色因素,也是来源于此。最贵重的品种是包裹含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质地上乘、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 琥珀的鉴定方法 鉴别琥珀的标准是质地坚密、无裂纹和颜色漂亮。最名贵的琥珀是透明度较高并带有昆虫的,依昆虫的清晰度、形态和大小而有档次区别,档次最好的可被列为宝石。金黄色、黄红色的琥珀是上品。有昆虫的琥珀用于制作戒面石和胸坠,价值很高。而裂纹较多,质地较松软,颜色暗淡,或颜色与一般石色相仿的琥珀,没有使用价值。 去伪存真,是鉴别琥珀以及其他珠宝玉石的最主要的目的。所以,了解真琥珀和其仿制品的特点,尤为重要。仿制品主要有几类:玻璃类、塑料类、树脂类(年份不够的树脂,如柯巴树脂)和合成类。仿制品之所以称之为仿制品,因为它们是模仿了真品的某些特性,观感和手感上与真品类同,使经验不足的人勿认为真。 琥珀是有机宝石,触摸起来是温暖的、轻的,这使得它可以和玻璃区分开来。天然琥珀块在盐水中浮起,清水中沉下。天然琥珀的气味很特殊——当摩擦、受热或燃烧的时候,天然琥珀会发出一种怡人的树脂气味,这种基本的特质可以帮助辨别琥珀。用刮擦样品表面的方法也可帮助识别——刮擦天然琥珀的表面会产生细小的粉末,而刮擦塑料类的仿制品表面会呈螺旋状刮痕。与人造树脂块相比,天然琥珀更容易起粉末。琥珀中如果有尺寸大、稀少而很珍贵的内含物,那很有可能是仿制的。优化处理过的琥珀,包括那些有内含物的琥珀仿制品的其特征之一,是它们仅仅在表面有鲜亮的颜色,而里面几乎是无色的。琥珀原料很珍贵——如果它的价格大大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我们必须意识到它可能是仿制品。 天然琥珀对乙醚和各种溶剂的反应很弱,由柯巴树脂制成的仿制品,对乙醚和丙酮(指甲油去光水)产生反应。在很短的时间里表面会变得无光泽和变粘。 柯巴树脂有强烈的香味。用热针头接触柯巴树脂时,它会熔化,粘在针上形成长“线”。

巧克力流变学

4.5 食品流变学的应用 4.5.1食品流变学在巧克力生产中的应用 巧克力的种类很多。但是总的来说,占其体积35%的物质是可可脂等油脂,其余的物质基本上是处于悬浮状态的固体。在体积大约占65%的固体物质中,一部分是糖,另一部分是可可粉,巧克力中通常还含有一些少量的调味物质,如乳粉等;或者含有少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作为增塑剂的卵磷脂。此外,油脂和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胶体物质和油脂本身的分子物质直接影响巧克力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及保存性。 巧克力的风味主要取决于其口溶性。巧克力在口中的融解速度越快,风味的放出速度也越快,巧克力就越好吃。好的口溶性是由于在很小温度范围内巧克力的固体脂比例急速下降而产生的,这个性质取决于可可脂的融解特性。可可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酷,一般地说,甘油酷形成结晶多形,不同的结晶其融解速度也不一样。可可脂可以分成融解温度在17.3℃~36.3℃范围的I形到Ⅵ形的六种结晶多形,其中最稳定的结晶是36℃下融解的Ⅵ形结晶。 在巧克力生产工艺中常用的是用34℃左右急速融解的V形结晶进行接种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巧克力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液体状态的巧克力是具有屈服应力的假塑性物质,此时对其特性的实验室检验就可借助于流变学的测量方法。 1 巧克力生产中表观粘度的控制 巧克力的表观粘度一般用旋转粘度计测量,但要求粘度计的测量间隙足够大。当微粒平均直径约为30μm时,粘度仪的测量间隙应在lmm以上。 巧克力属于高粘度流体。粘度太大时,搅拌困难,输送管道阻力增加,泵的负荷增大,原料的流动性下降造成填充成型性能变差,供给原料的喷嘴堵塞等故障。所以,在巧克力的加工工艺中,必须注意控制表观粘度的变化。 巧克力的表观粘度与原料种类有关。引起液态巧克力表观粘度变化的原因是油脂含量、固体粒子的粒度、原料水分含量、乳化剂用量和种类以及油脂的结晶化等。油脂含量越大,流动性越好,砂糖等固体粒子的粒子越细小,与脂肪接触的总表面就越大,相对地减少了游离脂肪,故粘度会增大。巧克力增加水分,可以促进亲水性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非牛顿流体的性质。添加乳化剂粘度会减小。混合后的液体巧克力原料,一般保存在稳定结晶不融解的温度(30-31℃)。但由于稳定结晶也随时间引起结晶化,所以液态巧克力的表观粘度也随时间增大。 工艺中粘度的上升速度与液态巧克力的品温、种晶量、接种法中种晶的多形和油脂的种类有关,图4一55表示深色巧克力中接种0.2%的V型可可脂结晶粉后,表观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图可知,初始阶段粘度增加缓慢,接种30min后的粘度急剧上升。这是由于搅拌中引起晶体的相互碰撞产生二次核,导致油脂的结晶化显著增加的缘故。我们把开始接种到粘度急剧上升为止(3mV)的时间称为结晶化时间。图4一56表示结晶量与结晶化时间的关系。由图可以预测工程中表观勃度突然上升为止的时间。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复习题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25通讯重于(叙述、描写?);? 26述评新闻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 27、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成。?28、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式。? 29、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30、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31、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 32、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33、新闻导语的“导”字有?(开始、启发、引导)三个涵义。?34、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35、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36、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 37、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横断面综合报道)?,二是(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8、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39、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 40、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特)。? 41、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是(约翰·里德)。? 42、通讯写作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 43、综合新闻的特点是(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笔记,重点。

导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法 法: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宪法为基础,各个不同法律部门组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法律体系。 二.新闻传播法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含义: 1.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一权利的时候,必须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 2.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义务,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公法和司法: 公法 包含:宪法,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司法 包含:民法,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平等,自愿,公平,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 新闻传播活动法律关系中既有公法关系,又有司法关系,有时还会发生重合和交叉(eg:公民通过媒介批评政府官员引起的名誉纠纷) 第三节:我国新闻法的渊源 我国法律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我国参加或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当然也是新闻传播法的基石) 法律:在我国,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律一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调整社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 刑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作为最高的禁止性规范,包含了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约束和对妨害新闻传播活动犯罪的制裁。 民法: 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通风安全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 西 安 科 技 大 学2009—2010学 年 第一学 期 期末 考 试 试 题(卷)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 装 订 线 科 目 矿井通风与安全 考试性质 考试 命题 审批 3000 n=630 n=560 2000 1000 40 Q 60 Q/m .s R R' M M 3 -11H /P a 01 =51.5 题3 题4 4 如图所示的并联风网,已知各分支风阻:R 1=1.18,R 2=0.58 N ·s 2/m 8,总风量Q =48 m 3/s ,巷道断面的面积均为 5 m 2,求:(10分) (1)分支1和2中的自然分配风量Q 1和Q 2; (2)若分支1需风量为15 m 3/s ,分支2需风量为33 m 3/s ,若采用风窗调节,试确定风窗的位置和开口面积。 5 某矿通风系统如图所示,各进风井口标高相同,每条井巷的风阻分别为,R 1=0.33,R 2=0.2 ,R 3=0.1,R 4=0.12,R 5=0.1,单位为N 2S/m 8。矿井进风量为100 m 3/s :(15分) (1)画出矿井的网络图; (2)计算每条风路的自然分配风量; (3)计算矿井的总风阻。 试卷类型 A 考试地点 雁塔校区 学生班级 采矿06级 成绩 1.命题时尽量采用计算机激光打印,手写必须字迹工整、清晰。审批由教研室主任负责; 2.(考试)科目应与教学计划保持一致,不能用简写或别称,考试性质为"考试"或"考查"; 3.试卷类型注明A 、B 、C 、D 等字样,考试地点注明雁塔(校区)或临潼(校区); 4.试题(卷)内容不要超出线格范围,以免影响试题印制和考生阅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2分) 1专用回风巷;2 瓦斯积聚;3 被保护层;4煤的自然发火期;5 外因火灾 6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7相对瓦斯涌出量;8瓦斯爆炸感应期;9等积孔;10自然风压 二、简答题(35分;每个7分,任选5题) 1降低通风阻力的措施有哪些? 2简述中央式通风系统及其适用性. 3防止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有哪些? 4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6地面防水措施主要有哪些? 三、计算题(35分) 1某矿瓦斯风化带深170m ,采深240m 时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2m 3/t ,300m 时为11.6 m 3/t ,预测360m 时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为多少。(5分) 2已知一进风斜井口1处的大气压P 01=101342Pa ,1-2段的空气平均密度为ρ=1.25kg/m 3 ,Z 1-2=400m,测得h R1-2=45Pa,h v1=h v2=5Pa,求2点的绝对静压P 2。(5分) 3某矿使用的离心式通风机的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转速为n 1=630r/min ,风机工作风阻R=0.53657N ·s 2 /m 8 ,工况点为M 0(Q=58m 3 /s ,H t =1805Pa ),后来,风阻变为R ’=0.7932N ·s 2 /m 8,导致进风量(Q 1)减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拟采用调整转速方法保持风量不变,求转速调至多少?在图中绘出新转速下的风量风压性能曲线,求工况点的风压将是多少?(10分)

巧克力知识

巧克力知识 被赋予浪漫爱情的巧克力成了最近的热点,它是表达爱意的主角,由于好邻居巧克力的柔滑如丝绸的质感,芬芳如酒香的醇甜,时时刻刻都带给味蕾美妙的体验。《阿甘正传》中的主角曾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进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形象的寓意生活就像巧克力中加入了牛奶,坚果甚至液体酒,充满幻想和未知,在剥离糖纸后它的味道萦绕在苦与甜乊间,而最初的苦涩也是为了成全最后的甜。 一、巧克力的发家史 最早的巧克力是源于墨西哥地区印第安人的一种可可粉食物,西班牙的探险家到墨西哥腹地探险,由于旅途艰险,队员们筋疲力尽,友善的印第安人用可可豆碾碎的粉末煮水后放入树汁和胡椒粉给探险队队员饮用,由于加入的调料味道又苦又辣又难喝,但却让他们很快恢复了体力。西班牙人将这种神仙饮料带回本土,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调料换成了蜂蜜,制成块状。而后又传到英国,英国人又在原料中添加了牛奶,诞生了牛奶巧克力。直至今日,一代代巧克力的巧克力问世,就这样传开。

好邻居奶贝多巧克力 二、“爱”的表现形式 1.外观——千姿百态 现今,DIY的门店很多可以由顾客自己制作完成,与时下流行的各种卡通形象,经久不衰的桃心、枫叶、玫瑰等造型,还有在巧克力上刻字或用奶油挤字“献语”等五花八门的表达方式,也成了另一类艺术形式。 2.口味——丰富多滋 市面上的巧克力色主要分为三类:黑色,棕色和白色。黑色巧克力也是纯巧克力,可可脂含量很高,味道偏苦;棕色巧克力是由于其掺入了牛奶,糖分,香料香精等等;而白色巧克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巧克力,因为它不含有可可粉,是可可油与奶和糖混合制成的。颜色各异的巧克力是在白巧克力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香料和油性色素就支撑了各种水果口味的巧克力了。 3.“心”花样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及常用体裁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及常用体裁 公司机关xx 一、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 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可以分为浅与深两个层面。浅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深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指的是: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基本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指的是: 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3、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二、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用典型事实说话。“坡大不如场大,场大不如仓大”,意思是满坡的庄稼经过收割、打场后,其“精华”全浓缩在仓里。这句谚语很有哲理,它启示我们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 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在新闻写作时,要学会使用这些“精华”说话。 典型事实的特点: 1、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未知的事实; 2、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二)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亲眼所见,自然就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三)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要善于联想、善于对比、用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以及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它的作用体现在: 1、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的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 2、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的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是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

初中历史知识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素材

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 1908年3月14日,清廷颁布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该律由清廷民政部会同法部,以“各国通例”为基础,经由宪政编查馆审核后颁布。该律规定凡开设报馆、发行报刊,均须事先呈报官府;出版前须按规定时限,交由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检查。如违法刊登“诋毁宫廷”“混淆政体”“扰乱公安”“败坏风俗”“诋毁他人”等内容,对该发行人或编辑人分别处以罚金或监禁,直至禁止发行。 《大清报律》颁布于清末的修律期间,体现出以法学家沈家本为代表,倡言资本主义“天赋人权”新观念、具有近代意义的一系列新法律。当然,随着清末报刊的发行势头不断高涨,国人办报热潮的兴起,清政府试图通过颁布《大清报律》来加强对社会的思想控制。《大清报律》的起草和颁布经历漫长的历程,早在1904年8月清廷就开始起草《报律》,后来经宪政编查馆对报律的草案进行多次修改,加强对舆论的控制和对新闻自由的钳制。如规定报刊发行前的送审制度: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玩十二点钟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清廷对报刊刊登“诋毁宫廷之语,淆乱政体之语”加以重罚,《大清报律》的内容暴露出清廷镇压人民革命的用意,暴露了清廷修律的本质所在。 时代毕竟在前进,清廷统治集团内部,对于言论、集会、结社问题的态度发生变化。一些开明官员反对一概排斥集会、结社,甚至呼吁清廷开放党禁,对学生的爱国热情采取宽容态度。《大清报律》颁布本身就是对千年冰封的开裂,便意味着清廷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尽管是有限制地承认—言论、集会的合法性。辛亥革命后,限制言论自由的旧报律废止。1914年,袁世凯政府制定了《报纸条例》,又恢复了清廷《大清报律》的有关禁制条文,并查禁了一批报刊和图书。直到1916年7月,段祺瑞政府“申令废止报纸条例”,中国人才在十一年间基本享有言论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赖以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透过清政府主持修订《大清报律》,应当说,清末修律时间虽不足十年,但却在新的法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取得的成就十分明显。从此传统的封建法系终结,中国法制与世界法制文明接轨,开始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程。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吴兴人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的巨大功绩。以沈家本为首的清廷法学家,从“会通思想”出发,在秉承“中学为体”(维护专制君主)基础上,引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法理,在新旧交替之际竭力融通中西法律,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通风基础知识题解

一、瓦斯浓度、体积、涌出量计算 1、某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达2.0%以上,用瓦斯检定器测得在长0.9m,宽0.8m, 高1.2m的范围内瓦斯浓度在2.1%—2.5%之间,试计算该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并说明是否产生了瓦斯积聚? 答:瓦斯体积:V=0.9 X 0.8 X 1.2=0.864m3 CH浓度超过2%体积大于0.5M3,该处产生了瓦斯积聚,应及时处理。 2、某掘进工作面正常掘进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是0.65%,掘进工作面供风量为 380nVmin,问该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是多少? 答:瓦斯涌出量:q=380X 0.65%=2.47m3/min 3、已知某矿一个综采工作面总风量为1000nVmin,回风瓦斯浓度为0.5%,月工作28天,月产量45000t,试求工作面的绝对和相对瓦斯涌出量。 答: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q绝=Q XnX 1440 = 1000 X 0.5%X 1440=7200 m3/d 工作面的相对瓦斯涌出量:q相=q绝X t/W=7200X 28/45000=4.48m3/t 4、某矿实测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4.97m3/min,该月产煤149730t,月工作30天,试求该矿本月的相对瓦斯涌出量。 答:相对瓦斯涌出量:q 相=q 绝X t/W =44.97 X 24X 60X 30/149730= 12.97 m 3/t 5、某矿瓦斯带内-100米的瓦斯涌出量为10nVt , -400米的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0nVt ,试 求该矿瓦斯梯度和-500米的相对瓦斯涌出量。 答:该矿的瓦斯梯度为:a = (h 2-h”/(q 2-q 1) =(400-100)/(20-10) =30 (m/(m 3/t)) -500的瓦斯涌出量为:q=q1+(h 3-hJ/a =10+(500-100)/30 = 23.2(m3/t) 6、如测得某工作面风量为850nVmin,进风流瓦斯浓度为0.2%,回风流瓦斯浓度为0.8%, 问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是多少?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 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新闻,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 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宏,大千世界的风云,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人们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 2、实证性 实证性,就是说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新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 律,主要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话。写出确定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应交待清楚有关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 3、及时性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那么就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否则,写人家已写过过人家早已知道的过时的事实、过时的内容,或者一条新

闻写上十天半月才报道,那就不叫新闻了。要突现新闻的“新”,就得要及时地捕捉,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可以说新闻是一种极重时效的文体。新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迅速及时地采 写与报道。新闻是今天生活的快摄,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前天的新闻。 4、广泛性 新闻是由新闻机构发布的,它是面向全社会,对广大群众传播最 为广泛的信息形式。正因为新闻具有这样的广泛性,所以新闻一经发布就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影响。 5、开放性 由于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它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由于有了迅速灵敏的新闻传播,使当今世界每个角落发生变化的重要消息,能在瞬间传遍全世界,于是遥远 的距离得以缩短,孤陋寡闻者得以开扩视野,居于斗室,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宇 宙星云,天下大事。 6、变动性 新闻以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作为归依。而生活中的 事实不断地有所变动,新闻所要反映的正是变动中的客观事实。 三、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