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得力其尔小学

赵文发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

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四、说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课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

(3)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展示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8页做一做

(1)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29页第1题。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 、小测验

(六)、布置作业

二年级上连加连减竖式计算

78-27+18= 47+19-38= 46-13+27= 76-12+8= 36+27+26= 25+8+46= 55+17-67= 39-19+36= 74-12-27= 38-16+17= 34+58-17= 53+16-18= 43-25+14= 36-14+73= 18-17+44= 52+16-12= 52-30-1= 82-12+36= 49-39+25= 32-10 +62= 29+35+28=

87-25+36= 40+13+63= 98-28+17= 84+9-26= 29+35+28= 45+9+36= 72-11+34= 38-18+48= 47+29-18= 76-14-18= 76-38+58= 46+27-36= 56-34+28= 75-24+47= 75+17-87= 35-15+18= 42-21+26= 74-12+17= 64-12+12= 68-36-18= 52-17+19=

43+28-23= 56+17+8= 53+36-18= 63-22+17= 73+24-18= 56-21+36= 22+28-17= 27+16-23= 62-12+54= 68-34+41= 62-35+13= 63-23+12= 52-17+19= 97-37-23= 81-41-16= 42+13-21 = 98-28+36 = 84+19-10= 39+35-23= 35+19-17= 53-22+17=

47+28-17= 67+29-38= 84-11-24= 79-28+34= 26+17-18= 66-44-13= 85-75-14= 85+7-34= 45-15+26= 72-11+36= 78-24+36= 74-44-25= 68-57+36= 74+18+8= 83+37-18= 46+27-18= 42+59-18= 53-22+17= 63+34-13= 64-40+36= 32+19+36=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说课稿-《同级混合运算》说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侯衍明 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确定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我认为: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

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节课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练习题(450道)

连加连减题练习62-34+41= 62-35+13= 63-49+12= 52-17+19= 91-37-23=22+28-17= 42-37+30= 27+16-23= 62-49+54= 78-39+36= 74-37-25= 68-57+36= 36+26-18= 81-35-16= 84+19-81= 39+35-23= 35+19-17= 82-3+27= 68-39-18= 47+28-17= 67+29-38= 84-29-24= 79-28+34= 26+17-18= 66-48-13= 85-56-14= 72+18-23= 85+7-34=

78-29+18= 47+19-38= 45-16+39= 42-19+36= 74-18-27= 38-16+17= 34+58-17= 53+16-18= 43-25+14=36-27+73= 32+22+18= 52+16-59= 52-34-17= 82-33+36= 61-39+25= 32-17+62= 91-17-29= 36+16+37= 91-25+36=40+13+63= 67-28+17= 84+9-26= 29+35+28= 45+9+36= 46-19+27= 76-18+8= 36+27+26= 25+8+46=

58-29+36= 47-18+48= 47+29-18= 76-19-18= 76-38+58= 46+27-36= 56-38+28= 75-26+47= 45+8+37= 52+23-28= 63-37-13= 44+39-17= 70+19-23= 16+23-13= 57-16+36= 35+17-15= 50+24+28= 22-19+22=46-28+22= 48-19+22= 86-45+24=70-42+24= 72-54+55= 16+27-26= 43-19+42= 63+25+22= 40-12-27= 89-56-31=

小学二年级上_连加连减_数学练习题

78-29+18= 47+19-38= 46-19+27= 76-18+8= 36+27+26= 25+8+46= 55+17-67= 45-16+39= 42-19+36= 74-18-27= 38-16+17= 34+58-17= 53+16-18= 43-25+14= 36-27+73= 32+22+18= 0-17+44= 52+16-59= 52-34-17= 82-33+36= 61-39+25= 32-17 +62= 91-17-29= 36+16+37=

91-25+36= 40+13+63= 67-28+17= 84+9-26= 29+35+28= 45+9+36= 72-17+34= 58-29+36= 47-18+48= 47+29-18= 76-19-18= 76-38+58= 46+27-36= 56-38+28= 75-26+47= 45+8+37= 75+17-87= 35-16+18= 42-29+26= 74-68+17= 64-17+12= 68-36-18= 24+58-17= 53-39+27=

56+17+8= 53+36-18= 63-25+17= 73+24-18= 56-27+36= 22+28-17= 42-37+30= 62-49+54= 62-34+41= 62-35+13= 63-49+12= 52-17+19= 91-37-23= 36+26-18= 42+13-21 77-28+36 84+19-81= 39+35-23= 35+19-17= 82-3+27= 68-39-18=

67+29-38= 84-29-24= 79-28+34= 26+17-18= 66-48-13= 85-56-14= 72+18-23= 45-36+26= 72-39+36= 78-39+36= 74-37-25= 68-57+36= 74+18+8= 83-49+17= 46+27-18= 42+59-18= 53-35+17= 63+34-13= 64-45+36= 32+19+36= 60-37+8=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得力其尔小学 赵文发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情感与态度: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知道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这是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基础和新知识的增长点。 教学时应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训练,这将对提高笔算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有很大帮助。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

口算。 教具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我最棒 9+8+4= 20-2-6= 7+59+20= 72-6 -40= (2)计算说出计算方法 57+38= 73-26= 35+37= 60-42= 28+15= 39+31= 38+37= 94-44= 57-28= 90-54= (3)出示动画课件复习一年级学过的连加连减导出课题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二、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今年李爷爷家的南瓜好多好多,知道我们二班的同学爱劳动,想给我们二(二)班的同学发电报请你们帮忙摘南瓜,准备运走1.我们二班的同学很快就收到电报,立即分成三组帮李爷爷摘南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 师板书: 第一组摘了28个 第二组摘了34个 第三组摘了23个

《连加连减》说课稿(人教版)

《连加连减》说课稿(人教版)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 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 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二年级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加减法口算

61+24= 20+19= 11+19= 11+34= 10+29= 10+36= 51+16= 11+36= 10+44= 49-8= 48-17= 40+43= 40+19= 43-21= 44-17= 40+22= 40+43= 40+19= 43-21= 44-17= 40+22=

姓名:时间:成绩: 11+24=34-17=73-45=87-49=87-69= 65-27=11+24=34-17=73-45=87-49= 87-69=62+37 =85-79=46-18=55+23= 56+36=67+29=31-24=63-36=75-47=46-27=53-14=68-39=54+36=32+19= 32-26=91-39=25+15=35+59=26+17=65+21=43-27=86-19=77+20=26+44= 76+14=43+35=82-79=63-27=88-69=57+23=78-49=43-16=44-29=49+48=65-38=73-69=72-17=47+45=81-76=

姓名:时间:成绩: 24+36 =39+38=74-25=40+13=15+65= 20+75=43+51=32+21=56-28=58+15=23-19=41+28=45-37=73-49=41-35=65-46=69+30 =55+26=15+80=25-19= 24-15=73+15=87-68=81-52=28+16= 46+14=14+42=80+20=75-47=22+22=44-36=25-18=24+31=54-18=28+54=58-29=26+47 =31-13=62-34=92-65=21+29=50+12=21+49=24+51=64-59=71+15=27+25=60+12=67-19=30+63=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3+41+9= 27+36+3= 25+29+17= 30+23+31= 55+6+10= 49+23+11= 2+56+8= 2+22+16= 35+41+1= 52+7+1= 13+6+10= 12+13+31= 66+7+15= 3+59+16= 5+9+36= 14+37+3= 11+6+16= 7+52+7= 57+5+11= 80+4+1= 6+2+54= 50+46+2= 7+56+20= 13+15+4= 11+56+10= 6+42+29= 43+43+5= 36+16+22= 50+16+18= 2+13+23= 59+10+9= 34+18+18= 2+27+41= 3+43+29= 19+64+6= 54+26+12= 36+5+25= 4+20+48= 47+31+10= 6+41+51= 81-25-35= 55-14-31= 63-40-1= 98-66-3= 77-1-41= 41-4-28= 99-21-32= 94-79-3= 72-17-37= 95-71-11= 96-33-53= 74-12-11= 68-7-32= 97-7-25= 89-59-27= 33-9-12= 79-19-38= 68-8-37= 97-60-19= 58-6-19= 97-15-63= 81-16-3= 95-6-62= 92-17-71= 50-22-10= 92-81-6= 54-30-20= 78-3-37= 61-8-18= 91-43-47= 45-31-1= 82-63-1= 68-5-46= 78-34-14= 86-29-49= 79-39-8= 50-40-1= 61-38-2= 75-16-46= 42-8-13=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刘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性目标:通过参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索性目标: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讨论探索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通过学生出题,学生解决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性目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串”。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加减混合竖式练习题200道

37+46—54= 81—32—27= 42—34+57= 37+34—30=28+35+23=76+18—55= 72—44—14= 19+32+39= 46+29—37= 44—32+68= 78—24+39= 64+20-56= 27+46—54= 61—12—27= 52—34+47= 44—27+16= 60-49+28= 15—6+36= 73—40+20= 20+6—17=

18+4—15= 45+25+27= 90—56—25= 12+30—23= 56—42—8= 56+43—89= 23+65—18= 98—76—14= 63—48+26= 63+17—28= 63—28+17= 42+6—29= 40+19+12= 92-47-18= 37+34—14= 86—37—25= 69—20+37= 83—20—35= 67—8+16= 58—26+12=

65+28-46= 85-70+16= 60-13+27= 68-35+49= 76+18-56= 67-23+37= 69-4+23= 91-87+57= 65+28-46= 85-70+16= 60-13+27= 68-35+49= 15+68-39= 59+31-51= 82-69+77= 46-26+14= 81+13-44= 62-57+94= 64-39+13= 99-34+18=

1+99-68= 80+12-69= 97-36+32= 77+17-20= 77+15-54= 37+26-28= 77-64+67= 13-7+61= 17+80-47= 77+11-54= 59-33+46= 67+23-78= 30+45-69= 1+90-81= 47-35+63= 45-44+48= 98-35+27= 5+88-38= 38+34-59= 51+29-67=

二年级数学上册.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爽爽文库汇编之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材及学情分析 “加减混合运算”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上下车的情景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验运算顺序,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练习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练习 69+10-36= 27+12-28= 67+27-37= 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100-76+2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3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6+11= 42-37+54= 77-64+22= 12+30-23= 56-42-8= 56+43-90= 23+65+10= 98-76-14= 63-48+26= 63+17-28= 63-28+17= 100-70-23= 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 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二年级上册数学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材及学情分析 “加减混合运算”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上下车的情景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验运算顺序,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

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上连加连减竖式计算

二年级上连加连减竖式 计算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78-27+18= 47+19-38= 46-13+27= 76-12+8= 36+27+26= 25+8+46= 55+17-67= 39-19+36= 74-12-27= 38-16+17= 34+58-17= 53+16-18= 43-25+14= 36-14+73= 18-17+44= 52+16-12= 52-30-1= 82-12+36= 49-39+25= 32-10?+62= 29+35+28= 87-25+36= 40+13+63= 98-28+17= 84+9-26= 29+35+28= 45+9+36= 72-11+34= 38-18+48= 47+29-18= 76-14-18= 76-38+58= 46+27-36= 56-34+28= 75-24+47= 75+17-87= 35-15+18= 42-21+26= 74-12+17= 64-12+12= 68-36-18= 52-17+19= 43+28-23= 56+17+8= 53+36-18= 63-22+17= 73+24-18= 56-21+36= 22+28-17= 27+16-23= 62-12+54= 68-34+41= 62-35+13= 63-23+12= 52-17+19= 97-37-23= 81-41-16= 42+13-21???= 98-28+36????= 84+19-10= 39+35-23= 35+19-17= 53-22+17= 47+28-17= 67+29-38= 84-11-24= 79-28+34= 26+17-18= 66-44-13= 85-75-14= 85+7-34= 45-15+26= 72-11+36= 78-24+36= 74-44-25= 68-57+36= 74+18+8= 83+37-18= 46+27-18= 42+59-18= 53-22+17= 63+34-13= 64-40+36= 32+19+36= 72+26-13= 52-22-13= 54-33+36= 89-37-23= 51-40+17= 52-12+36= 63-13-13= 61-21-23= 48+23-17= 57-12+36= 54+29-11= 62+19-18= 47+19+36= 42-12+41= 54+28-13= 27+36-17= 65-31-18= 54-45+23= 35+27-23= 84-44+17= 40-29+36= 60+25-17= 75-45+17= 46-38+8= 56-28-17= 78-45-13= 72-31-23= 53+28-18= 75+17-33= 54+37-32= 59+19-17= 55-47+22= 73+29-45= 56-27-17= 12+59-23= 35+17-10= 60-38-13= 36-25+17= 86-54-13= 58-16+36= 59-19+17= 86-45+24=

连加连减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上

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重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挂图 七、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铺垫: 出示西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地)你们想不想去西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1 、竖式计算:78+14= 72-28= 指名板书 2 、口算:4+8+5= 17-8-4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1、出示摘西瓜情境图 (1)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3 个西瓜。 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应该怎么样列式? (2)列式计算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28+34+23= (3)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指名学生板书:28 6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6 加减混合 说课稿

加减混合 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和例4。这个知识点是在上一课时《连加、连减》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提升和知识点的整合。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 3、让学社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演示法、比较法、谈话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问题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请看情境图给大家讲讲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的情境图) 学生讲故事,关注学生们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主要的数学信息 师: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 师: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老师现场解答,如果有学生提出来“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教师注意引导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提不成这样的问题,教师参与启发学生提出。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计算式:67-25+28 启发学生们都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部分学生列出的两个算式67-25=42(人)和42+28=70(人)要给学生肯定,师生一起引导把两个算式改成一个算式:67-25+28,这时强调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试一试?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应用的算法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的交流。 师:把你们小组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学生的一般方法是:先算67减25,再加上28,结果等于70。如果学生出现先算67加28,再减去25,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师强调: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时候学生多数会用两个竖式来计算,如果发现有学生出现用一个竖式计算的,老师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的,教师直接主动介绍: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教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点指导。 2、教学例4 师:同学们看着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看你会了吗?(多媒体呈现例4:72-(47+16)=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巡视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提示:在有小括号的算是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完成后让几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三)小结提升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布置课后习题:56+34-20= 78-(24+19)=

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练习题道

连加连减题练习62-34+41=62-35+13= 63-49+12=52-17+19= 91-37-23=22+28-17= 42-37+30=27+16-23= 62-49+54=78-39+36= 74-37-25=68-57+36= 36+26-18=81-35-16= 84+19-81=39+35-23= 35+19-17=82-3+27= 68-39-18=47+28-17= 67+29-38=84-29-24= 79-28+34=26+17-18= 66-48-13=85-56-14= 72+18-23=85+7-34= 45-36+26=72-39+36= 78-29+18=47+19-38= 45-16+39=42-19+36= 74-18-27=38-16+17= 34+58-17=53+16-18= 43-25+14=36-27+73=

52-34-17=82-33+36= 61-39+25=32-17+62= 91-17-29=36+16+37= 91-25+36=40+13+63= 67-28+17=84+9-26= 29+35+28=45+9+36= 46-19+27=76-18+8= 36+27+26=25+8+46= 55+17-67=72-17+34= 58-29+36=47-18+48= 47+29-18=76-19-18= 76-38+58=46+27-36= 56-38+28=75-26+47= 45+8+37=52+23-28= 63-37-13=44+39-17= 70+19-23=16+23-13= 57-16+36=35+17-15= 50+24+28=22-19+22=46-28+22=48-19+22= 86-45+24=70-42+24= 72-54+55=16+27-26=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教材选择了服装店购物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口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连加、连减. 52+30+7 57-30-5 55+30+6 75-40-8 72+10+7 86-20-7 教师谈话导入 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应用题专题训练

1.根据表格完成下面的题目 (1)苹果比香蕉贵多少元?(2)雪梨和香蕉一共要多少元? □○□=□()□○□=□() 答:苹果比香蕉贵元答:雪梨和香蕉一共元。(3)苹果比葡萄贵多少元?(4)葡萄比雪梨贵多少元? □○□=□()□○□=□() 答:苹果比葡萄贵元答:葡萄比雪梨贵元 (5)苹果和葡萄一共要多少元?(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问题: ?答:苹果和葡萄贵一共元□○□=□() 2.填表完成下列题目 李华家上半年用电开支如下:一月份:68元;二月份:50元;三月份:70元;四月份:75元;五月份:75元;六月份:80元。 (1)()月份电费最多。(2)()月份电费最少。(3)()月份和()月份电费同样多。 (4)最多电费比最少电费多()元。□○□=□() (5)一月份比六月份少多少元?□○□=□() (6)六月份比四月份多多少元?□○□=□() 1、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 答:第三小组修理了把。 2、一双拖鞋8元,一双袜子4元。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 答:应找回元。

3、图书馆有故事书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30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 答:现在还有本书。 4、花丛中有蜻蜓和蝴蝶共35只,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12只。现在花丛中蜻蜓和蝴蝶有多少只? □○□○□=□() 答:现在花丛中有蜻蜓和蝴蝶只。 5、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 答:现在有辆车。 6、小明做了18面绿旗,又做了32面红旗。送给幼儿园14面,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面? □○□○□=□() 答:小明现在还有面。 7、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你还可以买几个? □○□○□=□() 答:你还可以买个面包。 8、三个小队一共捉了42条虫子,第一队捉了18条,第二队捉了16条。第三小队捉了多少条虫子? □○□○□=□() 答:第三小队捉了条虫子。 9、车上有乘客46人,到站后下车了19人,又上来了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 答:现在车上还有人。 10、二(2)班有51人,跳绳的有25人,拍皮球的有8人。其余的踢球,踢球的有多少人? □○□○□=□() 答:踢球的有人。 11、果园里有73棵树,苹果树有26棵,杏树有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 答:桃树有棵。 12. 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