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贸易额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贸易额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贸易额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贸易额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贸易额

————基于1995-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以1995年1月-2011年8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于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不同的商品类型对于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程度不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对出口额的影响大于初级产品对其的影响,从而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大出口贸易额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ADF;回归模型

一,引言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增加

到2009年的12016.1亿美元,增长超过66倍。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

贸易顺差中,作为带动我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出口贸易为我国经

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出口贸易在我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也说明了我国现阶

段仍需要依据出口导向战略发展对外贸易,增加贸易出口额,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善出口贸易法律制度,创造更加有利的外贸环境。因此,

在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形式下,如何提高商品质量,优化出口产

品的结构,关系到未来我国对外贸易长远发展,而出口商品结构反映了一个经济体

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差异,我国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成为我国经济快

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出口商品结构的经济贸易研究已有很多,其中不乏对于我

国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贸易的定量研究。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对于我国出

口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定量的分析研究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商品和工

业制成品对于出口贸易额的具体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探讨出口商品结构的改

善。

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2.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到1995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85.6%,达到一个相当高

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并在2005年上升到93.5%,表明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的,从横向比较来看,与

国际水平相比,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00年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为88%,比国际

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高5个百分点,比中低收入国家高30个百

分点。因此,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不论是与国内历史水平对比,还是与国际水平比

较,都是相当高的,这与我国生产能力提高,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资源丰富,以

及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都有关系,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结果。初级

产品比重下降,说明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逐渐注重对于制成品的出口,提高产品

的附加值,逐步向出口产业链的上层转移,而不只是出口农产品及原材料这些利润

空间很小的初级商品。

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出口占比迅速上升

由于很好的利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迅速上升,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自20世纪90年代

后期开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加。从1995年到2006年,我国的

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从6.8%上升到29%,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制成品。

横向比较,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和许多技术先进

国。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主体多为外资公司,三资企业在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具有绝对优势,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的份额都非

常低。因此可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由外资公司主导

的。

二,数据描述和变量说明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分类,把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其中初级产品包括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其他商品等。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采用1995年1月到2011年8月的月度数据来分析出

口商品结构和出口贸易额的关系,数据由各期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采用共260个月度数据来研究,使得我们的模型更加的准确,更贴近两者之间的实际关系。

我们把出口商品分为初级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商品用Pproduct表示,工业制成品用Mproduct表示,出口总额用Export表示。为了便于分析,且考虑到数据的平稳性,尽量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方差,我们对原时间序列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表示为LPproduc LMproduct LExport。

三,计量分析

1,对LPproduc LMproduct LExport分别做变量趋势图,发现三变量皆向右上方倾斜,具有一定的时间趋势。

表1

表2

表3

所以为了使得数据平稳,首先要去除时间趋势,通过回归分别定义去除时间趋势的三个变量相对应的变量为LExport1,LPproduct1,LMPproduct1。LExport1对应的是LExport去除时间趋势后的因变量,LPproduct1对应的是LPproduct去除时间趋势的自变量,LMPproduct1对应的是LMproduct去除时间趋势的另一个自变量。

2,平稳性检验

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不满足多元回归对数据平稳性的要求,因此在回归之前,首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Dickey-Fuller检验提供了对序列平稳性的正式检验。由表4,5,6可知,即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T统计量明显大于这时的临界值,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得出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从而说明我们所关心的变量都是平稳的,符合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的数据要求。

表4

表5

表6

2,回归分析

经过对数据的平稳性调整和检验,各项数据均符合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的条件,因此,我们便可以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具体考察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如何影响我国

出口总额的。利用stata计量软件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方程:

LExport1=8.43+0.1081LPproduc1t+0.9018LMproduct1

(0.0003)(0.0058)(0.0059)

n=200 SSR=0.0035 R2 =0.9975

调整后的R2=0.9975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各统计量均统计显著,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而且拟合优度也很高,说明了回归方程非常符合变量之间的实际的相互关系。

对回归方程的解释:

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初级商品的出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的增加都会对出口总额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符合现实中的基本情况,同时可以观察到,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对于出口总额的影响是不同的。

保持工业制成品不变,初级商品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加0.1081%,同理,工业制成品每增加1%,出口总额增加0.9018%,明显高于初级产品出口对于出口总额的影响,从而,我们得到,增加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例,更加有力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创造更多得外汇,对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也可以创造更多得附加值,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发挥我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目前的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我国丰富非劳动力资源,开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已收集数据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初级产品,但是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尚处于较低层次,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基本上是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来扩大出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工业制成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研发所占比重小,由碍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国自主研发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是很低的,这是我国被动地利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所造成的,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和压力,在技术上依靠外资公司使得我国外贸发展受制于人,存在脆弱性,不利于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建立健全自主研发,鼓励创新的法律法规。政府给予企业更多得政策支持鼓励其研发自己的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使之不再受制于人。减少因产权等纠纷造成的损失。总之,需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外贸出口环境。

参考文献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成绩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结构分析 专业09届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文章通过对2002-2011年1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一、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30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创出历史新高。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全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 在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平衡也取得重要进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今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估计将比去年减少3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占G D P的比重在2%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从结构上看,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63.5亿美元、775.6亿美元、720.5亿美元和414.5亿美元,分别增长33.8%、36.7%、44%和82.5%,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同时,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倍、78.4%、56.3%和68.1% 。

但是,寒流来袭,前高后低成定局。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有两张外贸进出口走势图,清晰地勾勒出今年外贸进出口前高后低的走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不久前指出,今年9、10、1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每个月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个百分点,12月份,外贸出口增幅将继续延续前几个月回落的趋势。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进出口主要呈现5个特点:一是一般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加工贸易比重下降明显,顺差规模收窄;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快于整体,外资企业增速进一步放缓;三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较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四是对欧盟出口增长乏力,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五是部分沿海省市出口放缓,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 二、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密集型产品仍是一大出口项目,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呈现出极大竞争劣势的态势 2.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虽逐步上升,却没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3.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虽在上升,但产品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仍然不高,表现为低竞争优势 4.加工贸易方式仍占有最大出口比例,加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加工程度低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但在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单一,出口贸易渠道结构不畅,出口贸易经营主体失衡,贸易体制结构不完善等。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上述问题,我国应加大对农产品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指导;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战略;完善多元化市场格局;提高渠道效率;开展多样化经营等。本文运用数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理论,并从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应该如何解决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 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Structure Abstract Since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has grown,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structure, 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product export structure, the single export market, the weak export trade channel, the imbalance export trade operating subject, the incomplete trade structure system, et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survival of material, a stabl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ace of all these problems, China should give agricultural support,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djust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strategy, perfect diversified market patter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annel and establish various management. The paper uses data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structure and states how to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s faced b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structure.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变化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分析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因此,对进出口商品的构成以及各商品在进出口总贸易中所占比重以及其比重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将其发展与变化与本国国内产业结构变化等想结合思考,可以更清楚的探究引起外贸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从而给进出口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简单的参考。 出口商品构成分析 出口商品构成 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分为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其中初级产品包括: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X1 ;饮料及烟类X2;非食用原料X3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X4;动、植物油脂及蜡X5。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及有关产品X6;轻纺织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X7;机械及运输设备X8;杂项制品9;未分类的其他商品X10。 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分析 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1。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表1 1980年-2003年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单位:亿美元 1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1980一1989年数据来自外经贸部统计数据,1990一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4年 表2 1980年-2009年初级产品中各类产品占出口额比重

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结构比重

越南: 越南出口中国的商品结构 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食品和动物15.1% 11.9% 15.4% 11.6% 12.4% 饮料和烟草0.6% 0.7% 0.8% 0.6% 0.6% 原材料,燃料31.5% 27.5% 20.0% 22.3% 29.4%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材料26.8% 28.3% 29.0% 22.3% 28.0% 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0.5% 0.7% 0.4% 0.2% 0.4% 化工及相关产品 5.0% 4.3% 5.3% 6.3% 4.7% 制成品 5.9% 8.4% 9.7% 14.1% 12.0% 机械和运输设备 6.1% 9.0% 9.1% 13.6% 8.7% 杂项制品 3.6% 3.9% 3.5% 4.0% 3.3% 越南进口中国商品的结构 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食品和动物 2.8% 2.4% 2.6% 2.0% 2.4% 饮料和烟草0.2% 0.2% 0.5% 0.3% 0.3% 原材料,燃料 1.2% 1.2% 1.1% 1.6% 1.3%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材料 6.3% 6.2% 10.6% 8.6% 10.4% 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0.0% 0.3% 0.0% 0.0% 0.1% 化工及相关产品12.6% 12.7% 11.6% 11.6% 12.3% 制成品39.6% 34.4% 23.7% 29.5% 33.2% 机械和运输设备31.6% 36.4% 43.5% 39.6% 35.1% 杂项制品 4.2% 4.3% 5.0% 5.7% 4.8%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我国在2001到2010年间都出现了顺差,即商品出口总量大于进口总量。在2001到2008年间顺差逐渐增加,尤其从2005年开始顺差增长速度加快。但是在2009年滑落。具体数据如图一所示: 总体来看我国出口总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率在2001-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以35.358%的增长率达到顶峰。在2004到2008年略有下降,尤其是2008-2009年度下降严重,甚至在2009年时呈现负增长。具体增长情况如图二所示:

在2002到2009年间中国进口总值持续增长,其中2002-2003年增长率升高,随后有所下降。2005到2008年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在2009年时呈现负增长。具体数据如图三所示: 进口初级产品基本都是上升趋势,其中非食用类原料以及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增长明显但是在2009年仍有所下滑。具体数据参照图四:

出口初级产品也都是呈上升,但是动植物油脂及蜡和饮料烟类并不明显,较为稳定,视频活动类的出口表现活跃,其中矿物类在2007-2008年有个突跃,在2009年回落。具体数据参照表五: 进口工业制品方面,其他商品较为平稳,机械及运输设备上升势头明显,在2008年到达顶峰。其他类别基本涨幅在500左右。

具体数据参照表六: 出口工业制品依然是机械及运输类上升较快。与之不同的是杂项制品和按原料分类制品涨幅也都分别达到2500和2000。其他商品依然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具体数据参照表七:

2001年进口商品分布与2009年相比基本相同,其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类比率提高,按原料分类的制品和化学品的比率下降。9年间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一直是进口商品的主要成分。

出口贸易额的增长趋势

题目:41. 出口贸易额的增长趋势☆☆☆☆ 1981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请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出口贸易额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关数据请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中统计年鉴并加以整理,网站地址为:.cn/tjsj/ndsj/。 作者: 历年出口贸易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网址:.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单位:亿美元 年份总额 1980 181.19 1985 273.50 1990 620.91 1991 719.10 1992 849.40 1993 917.44 1994 1210.06 1995 1487.80

1996 1510.48 1997 1827.92 1998 1837.09 1999 1949.31 2000 2492.03 2001 2660.98 2002 3255.96 2003 4382.28 2004 5933.26 2005 7619.53 2006 9689.78 2007 12204.56 2008 14306.93 2009 12016.12 2010 15777.54 摘要 目前,预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伴随着预测科学的发展,非线性预测方法的使用及组合预测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同时也随之出现了很多的非线性方法和组合预测方法,但是,不同的事物因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规律,而不同的组合预测方法因其构成机理的不同而导致适用条件的不同预测模

型的建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不同的预测问题,因此对不同的组合预测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组合预测模型的不足之处根据事物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组合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旨在构建合适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我国快速发展的区域出口贸易额进行预测,为未来的区域出口贸易发展和调控提供依据本文在对组合预测、及出口预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本文对区域出口贸易额预测模型的构建机理进行分析,在结合组合预测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区域出口贸易额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混合预测模型为区域出口贸易额的预测模型然后构建了由误差校正一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混合的区域出口贸易额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所建立的区域出口贸易额的混合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为例,选取1981-2010的出口贸易额,首先运用误差校正一向量自回归模型,选取工业总产值、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相关的汇率指标、中国的出口贸易额等指标等建立了中国国内出口贸易额的回归预测模型,并运用SVM方法对模型中的协整向量进行非线性化,从而建立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回归预测模型,并对2009-2010期间的中国出口贸易额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线性VEC模型、BP方法、SVM方法最后对未来一年的中国年度出口贸易额进行了预测,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出口贸易额也呈上升趋势!而且上

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

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 郭伊心 外语系602班 2009130602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口快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特色,随着出口比例的变化,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从而带动出口行业的全方位发展。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了工业制成品长期以来主导的局面,贸易结构不断调整趋于优化。然而,由于我生产、出口企业众多,秩序极其混乱,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不但导致企业无利可图,造成亏损,还招致国外大批企业对我国进行掠夺式的倾销。另外,我国的资本项目虽然迅速增长但还不稳定,为抵销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新增货币发行压力,我们要进一步促进了经济体系的"外向化"发展。本文便就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通过分析这一系列特点,从而了解出口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一系列商品结构优化。 一.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且远远高于初级产品 从图一种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年以来,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是逐年递减的,工业制成品确是一年高过一年。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

53.4%跌到2010年的5.3%,其中2001年首次将至10%以下,达到9.9%。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从1980年的46.6提高到94.8 ;85年以前,这俩种出口产品所占总出口产品比重相差无几,但从90年开始,工业制成品产量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初级产品,仅仅是从1985年到1990年这短短5年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便从85年45.8%增长到74.3%,骤增了28.5个百分点,此后的几年里工业制成品多于初级产品的这种差距一直保持在8到9倍左右。 在中国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下,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得到了长足发展,发展至今,工业制成品两位数的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总体增长速度。 2.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从图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总的来说成下降趋势,所占比重已从81年的17.3%下降至10年的13.1%,下降了4.2个百分点,而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带表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逐年增长,早在1996,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就首次超过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11.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此后增长势头更加突飞猛进,一直到2010已经高达9334.3美元。此外,我国从91年开始,开始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到了2010年,也以增长到4924.1亿美元的数额,所占比例更达到了31.2%,并且有继续大幅增长的势头。虽然,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并不算很富足,但和中国这样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劳动密集性产品为主导的国家自己比,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依靠劳动力丰富又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进行出口,这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积累,和国家侦测的调整,我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反映在对外贸易上就是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特别是2003年加入WTO以后,客观上更加要求我郭不断提高本国经济实力,改善贸易结构,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中。作为一个国际上的大国,我过主观上也在力图改变仅仅作为一个劳动加工厂的局面,这些因素联系起来,才使得会不断加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二.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措施 1.问题:(1)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出口利润也较低。 (2)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不高且缺乏自主品牌: 我国工业制成品就出口总额而言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绝大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 (3)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且贸易保护严重: 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度仍然较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仍然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加工企业只是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处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最末端。 (4)服务贸易比重有所增长但技术含量低: 服务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一直具有就业容量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少的优点,而服务贸易的发展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服务贸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5)对外资依赖严重而抗风险能力不强: 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厂从事加工贸易,利用劳动力价值便

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总贸易体系与对外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对外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对外贸易依存度: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 或GDP 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生产货物与服务的劳动分工。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值用货币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指标。 国际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表示的反应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 贸易差额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差额。出口〉进口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出超反之,贸易逆差贸易赤字入超。相等时,贸易平衡国际收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对比。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各州各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国际贸易的作用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2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3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国际分工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 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矿大生产能力,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5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国内需求。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6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世界经济以及国际金融的发展 从事国贸具备条件 1全球化视野以及良好的商业信誉。 2从业人员要具有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3建立国际贸易信息系统 4适应竞争需要的企业组织体系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1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最新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摘要:本文从观念转变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研究出发,分析了调整产业结构、树立竞争优势观念、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大幅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出口商品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等。因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如何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谈谈对策: 一、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传统贸易观念认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其所得不过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有很多企业在为诺基亚、摩托罗拉、英特尔等跨国巨头贴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片面追求“出口创汇”,使出口企业竞相杀价“肥水流入外人田”,造成我国出口利润率低下,给中央财政造

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结构及主要动因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动因分析 (2010级电子商务王辰霖学号1012124)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并以此研究变动的原因。并且会根据原因对未来的商品结构变动进行预测。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动因分析 一、我国从1978-2010年间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动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从出口方面来看,总额从初期的97.5亿美元发展到了2010年的12016.1亿美元,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下图为1978-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2000-2005年之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那么,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结构在这30年中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下图为1980-2010年间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变化(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社科院金融统计数据库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增加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是2002之后,而初级产品的增加速度比较缓慢,基本可以忽略。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初级产品包括食品、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动植物油脂和蜡。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的商品。 具体说来,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和润滑油的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下表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及比重(单位:亿美元)

2009年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排名

2009年世界各国货物对外贸易额排名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估计,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为248950亿美元,比2008年的323650亿美元下降23.1%。 其中,出口(包括转口贸易)123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2.7%;进口(包括欧盟内部的进口及进口再出口)125770亿美元,同比下降23.4%。 分地区来看: 北美洲出口16021.5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13.0%;进口21663.45亿美元,占比17.2%。 南美洲出口4632.00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8%;进口4407.00亿美元,占比3.5%。 欧洲出口49981.5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40.6%;进口51466.85亿美元,占比40.9%。 独联体出口4382.3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6%;进口3301.60亿美元,占比2.6%。 亚洲出口38669.00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1.4%;进口36547.00亿美元,占比29.1%。 其他地区出口9484.11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7.7%;进口8383.00亿美元,占比6.7%。 从对外贸易总额来看,世界贸易前20强依次是: 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俄罗斯、墨西哥、印度、中国台湾、瑞士、澳大利亚。

从出口总额来看,世界出口前20强依次是: 中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法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英国; 中国香港、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墨西哥、西班牙、中国台湾、沙特阿拉伯、瑞士、马来西亚。 从进口总额来看,世界进口前20强依次是: 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中国香港; 韩国、加拿大、西班牙、新加坡、印度、墨西哥、俄罗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瑞士。 从贸易盈余额来看,世界顺差前20强依次是: 中国、德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荷兰、爱尔兰、挪威、韩国、科威特、马来西亚; 日本、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伊朗、新加坡、巴西、比利时、泰国、瑞士、阿根廷。 从贸易赤字额来看,世界逆差前20强依次是: 美国、英国、印度、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中国香港、葡萄牙、埃及; 摩洛哥、罗马尼亚、黎巴嫩、越南、波兰、墨西哥、约旦、菲律宾、白俄罗斯、保加利亚。

2012~2016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

2012~2016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 表:2012-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变化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 1 2016年只有1~10月份的数据 图:2012-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变化情况 变化情况: 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2%,达到4715亿美元。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0.86%,较上年提高约1.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5%;服务贸易进口额增长17.8%。贸易逆差额高达8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3%,创历史新高。 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39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17.5%,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由上年的897亿美元扩大至1184.6亿美元,增长32.1%。 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7.6%;服务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15.8%;服务进

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由上年的1184.6亿美元扩大至1599.2亿美元,增长34.9%。 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9.2%;服务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缩减至1366.2亿美元,相比上年减少了14.6%。 2016年1—10月,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6221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3.6%;服务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23.7%。贸易逆差扩大至1981亿美元,同比增长45%。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进口国和第三大服务出口国。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增速仍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传统上,国际贸易的结构分析往往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产品的要 素密集度或技术密集度进行分析。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密集或资源密集产品 占较大份额,而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产品占较小份额,则该经济体出口贸易的 技术结构比较低。产品的要素密集信息来自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而世界各 国(或地区)一般只是给出产业分类的二位数水平的投入产出表,研发支出数据 也一般只能在产业水平上得到,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在产业水平上实施,从而 只能粗略地测度一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第二种方法是简单考察国际 贸易产品分类,例如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一位码下产品的出口份额。因为,SITC分类中的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和第8类杂项制品等大类产品往往被认为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前四类例如第0类食品及活动物、第1类饮料香烟类、第2类非食用原料等被认为是仅仅具有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所以,经济体 第7类或第8类产品的出口份额高,而前四类产品出口份额低,就被认为该经 济体出口贸易具有较高的技术结构。这些传统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在产业水 平或粗略的产品分类水平上分析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从而是迄今经 常被采用的方法(安德逊,2005;WTO,2005;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实践部门的 分析)。

但是,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的条件下,传统的产业水平上结构分析法就不再有效了。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同一类产品上进行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花色品种等,而主要在于技术含量水平。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完全有可能集中在该产业中的低技术含量(或高技术含量)产品。这样,传统的产业水平上国际贸易分析方法,就可能严重高估(或低估)该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世界生产和贸易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垂直专业化分工,而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就源于这种垂直化分工(Feenstra,1998;Yi,2003;Grossman and Helpman,2002,200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增长也来源于这种贸易方式。198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例为4.82%,1990年上升为40.94%,而2004年进一步上升到55.28%,而加工贸易正是一种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高度一致的具体贸易形式。中国的总体垂直专业化程度已经高于韩国等OECD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Hummels and Yi,2001;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平新乔(2005)研究了中国出口中来自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价值比重,结果表明1992—2003年间,中国出口贸易的“来料加工”的价值比率从14%上升到21.8%,即上升了一半多:这说明有效测度一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必须考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深入到产品水平上,或至少在更加详细的产品分类水平上。

各省进出口贸易额

1陕西省对外贸易 年份进出口总额(千美元)出口额(千美元)进口额(千美元)199313.14 7.35 5.79 199414.20 4.58 4.62 199516.84 12.70 4.14 199617.45 10.85 6.59 199717.31 12.28 5.03 199820.51 11.76 8.75 199920.06 11.51 8.55 200021.40 13.10 8.30 200120.62 11.08 9.54 200222.24 13.76 8.48 200327.83 17.34 10.48 200436.42 23.98 12.46 200545.77 30.77 15.00 200653.60 36.30 17.31 200768.87 46.75 22.12 200883.29 53.81 29.48 200984.05 39.89 44.17 2010121.02 62.08 58.93 2011146.47 70.35 76.12 2012147.99 86.52 61.47 2013201.28 102.26 99.03 2甘肃: 年份进出口总额(千美元)出口额(千美元)进口额(千美元)1993399050 219080 179970 1994502860 346870 155990 1995599520 360270 239250 1996473620 273310 200310 1997478440 359400 119040 1998447880 344750 103130 1999406270 317030 89240 2000569530 414950 154580 2001778880 476320 302560 2002877400 548910 328490 20031327140 877200 449940 20041763145 996377 766768 20052630274 1090995 1539279 20063824932 1509601 2315331 20075523670 1658657 3865013 20086095433 1601354 4494079 20093865550 735510 3130040 20107402935 1637785 5765168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剖析-共9页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含义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商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或者比重来表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产业结构状况来决定的,因此,它可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出口商品结构的分类 按照各种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大致可分为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等。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工业制成品分为化工产品,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其中,化工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可归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其他产品则可归为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其他产品则可归为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呵呵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所占出口比例的变化。 劳动密集型产品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产品。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产品。在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我国出口商品的主导地位。 机电产品是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子产品、电器产品和仪器仪表等及其零部件、元器件。机电产品的出口一直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占重要地位,既要看到机电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机电产品中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高端机电产品的出口。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2007-2016 年 1-9 月

2007-2016 年 1-9 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总值12204.614306.912016.115777.518983.820487.12209023422.9 初级产品618.5778.5631.1816.91005.51005.61072.81127.1 食品及活动物307.4327.6326.3411.5504.9520.7557.3589.2 饮料及烟类1415.316.419.122.825.926.128.8 非食用原料91.2113.581.5116149.8143.4145.7158.3 203316.4203.7266.7322.7310.1337.9344.5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3 5.7 3.2 3.6 5.3 5.4 5.8 6.2 工业制成品11562.7135071138514960.717978.419481.621027.422300.4 化学品及有关603.2793.1620.2875.71147.91135.71196.61345.9 按原料分类的2198.82617.41848.22491.13195.63341.53606.54003.8 机械及运输设5770.46733.35902.77802.79017.79643.610392.510706.3 杂项制品2968.43346.12997.53776.54593.75346.65814.56221.7 未分类的其他21.817.216.514.723.414.217.322.7

中国贸易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现状分析 1.1 出口额和贸易差额绝对量 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到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2024.4亿元,到2008年首次突破100000亿元(当年是100394.9亿元),再到2011年的123240.6亿元,这期间出口额也形成了快速的增长。但是2006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产品贸易较前一年出现了下降,2009年,产品出口可能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贸易差额也是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负增长。2010年和2011年,出口额较上一年都是增长的,但是贸易差额却出现了下降,这表明我国进出口条件受到限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贸易对象国对我国产品出口实施了壁垒限制,阻碍了贸易额的净增长。 1.2 中国产品出口额增长率 2001到2011年,中国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较大,全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基本都在20%以上。从每个年份单独的增长率来看,除2006和2009年的负增长,2001年、2008年和2011年增长低于20%,其余年份都超过了20%。自2001年以来2008年和2009年的总体出口增长有所减缓,2008年仅为7.43%,而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虽然2010年有所改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却又增长缓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部分计算得出。

1.3 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计算得出。 从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看,亚洲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22%左右;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 1.4 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 表3 中国产品出口主要的贸易伙伴国 从表3可以看出,首先,中国产品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中国的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香港、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占了近14%,美国占18%左右。这样较高的出口市场集中度,就给中国相关出口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风险,同时也有可能由于中国特定产品对进口国的高度依赖,诱发进口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由中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还可以看出,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国一般是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水平较高,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进出口产品贸易纠纷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出口贸易总额影响分析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不仅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一。中国在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即使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2002 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依旧势猛,达到527 亿美元,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引资国。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仅得益于我国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我国的市场属于新进的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外国投资者正是看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广阔发展前景。据商务部统计,至2012 年底,我国共计成立外资企业74.5 万家,实际利用外资额1.2 万亿美元。根据统计,不难发现,我国在外商投资项目数及实际金额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长足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1979 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额仅为136.60 亿美元,但到了2012年,达到了18989 亿美元。国际贸易的增长不及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作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省份,2012 年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达595.5 亿美元出口总额达3126.2 亿美元。不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出口总额,都在全国独占鳌头,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2国内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学者开始从不同的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该类研究一般有以下两个个问题:一是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产生了影响;二是外商直接投资能否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产生影响。 1998 年,裴长虹在其研究专著《利用外资与产业贸易》中的研究结果表明,FDI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推动了某些产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得到发展。刺激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刘恩专于1999 年在研究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出口总额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时发现,外资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改善出口结构不可或缺的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