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传统上,国际贸易的结构分析往往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产品的要

素密集度或技术密集度进行分析。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密集或资源密集产品

占较大份额,而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产品占较小份额,则该经济体出口贸易的

技术结构比较低。产品的要素密集信息来自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而世界各

国(或地区)一般只是给出产业分类的二位数水平的投入产出表,研发支出数据

也一般只能在产业水平上得到,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在产业水平上实施,从而

只能粗略地测度一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第二种方法是简单考察国际

贸易产品分类,例如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一位码下产品的出口份额。因为,SITC分类中的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和第8类杂项制品等大类产品往往被认为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前四类例如第0类食品及活动物、第1类饮料香烟类、第2类非食用原料等被认为是仅仅具有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所以,经济体

第7类或第8类产品的出口份额高,而前四类产品出口份额低,就被认为该经

济体出口贸易具有较高的技术结构。这些传统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在产业水

平或粗略的产品分类水平上分析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从而是迄今经

常被采用的方法(安德逊,2005;WTO,2005;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实践部门的

分析)。

但是,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的条件下,传统的产业水平上结构分析法就不再有效了。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同一类产品上进行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花色品种等,而主要在于技术含量水平。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完全有可能集中在该产业中的低技术含量(或高技术含量)产品。这样,传统的产业水平上国际贸易分析方法,就可能严重高估(或低估)该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世界生产和贸易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垂直专业化分工,而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就源于这种垂直化分工(Feenstra,1998;Yi,2003;Grossman and Helpman,2002,200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增长也来源于这种贸易方式。198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例为4.82%,1990年上升为40.94%,而2004年进一步上升到55.28%,而加工贸易正是一种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高度一致的具体贸易形式。中国的总体垂直专业化程度已经高于韩国等OECD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Hummels and Yi,2001;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平新乔(2005)研究了中国出口中来自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价值比重,结果表明1992—2003年间,中国出口贸易的“来料加工”的价值比率从14%上升到21.8%,即上升了一半多:这说明有效测度一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必须考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深入到产品水平上,或至少在更加详细的产品分类水平上。

传统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是受到投入要素数据可得性的限制,于是,

最近的一些文献提出了一种仅仅基于国际贸易数据和各国(或地区)收人数据的

分析方法。关志雄(2002)用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测度产品的技术含量;樊纲、关

志雄、姚枝仲(2006)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方法。Lall、John and Zhang(2006)(以

下简称LJZ)提出了“复杂性指数”的概念来测度不同产品的复杂程度;Hausmann,Jason and Rodrik(2006)(以下简称HJR)提出用“产品对应的收入水平”(记为PRODY)测度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从而作为产品技术含量的测度指标。由于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可以在很高的分类水平上获得,所以,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产

品水平或更高的产品分类水平上分析国际贸易的技术结构。

这些方法首先为每类产品确定技术含量水平,然后,分析经济体出口(或进口)

贸易的技术结构或整体的技术水平。在确定某种产品的技术含量水平时,这些

方法具有共同点:它们都把该产品的技术含量赋值为各国(或地区)收入水平的

加权和;不同的是,关志雄(2002)和LJZ以各国出口该产品的世界份额为权重,而樊纲等(2006)和HJR以各国在该种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为权重。

以产品的技术含量为基础,樊纲等(2006)构造了2003年与1995年中国出口贸

易和进口贸易的技术高度指数,认为相对于1995年,2003年中国出口贸易的

技术高度得到了提高。LJZ对中国出口贸易篮子的复杂性指数的计算显示,

2000年中国出口篮子的复杂性指数低于1990年的水平,LJZ同时指出该指数在不同的时点上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但通过世界排名也没有发现中国出口篮子复杂性具有明显提高。HJR提出了一个衡量经济体贸易篮子生产率水平的EXPY指数,Rodrik(2006)对该指数的具体计算显示,自1992年到2003年,中国出口产品的精密化程度在不断增加,并逐渐缩小了与韩国之间的差距。

樊纲等(2006)通过将产品分组归类为不同的技术等级而研究了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通过比较2003年与1995年中国各技术等级产品上的出口份额,认为中国中等偏上技术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大幅增加,而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大幅下降。LJZ则比较了2000年与1990年中国出口各技术等级产品的世界份额,并认为中国在中等技术产品上出口的世界份额增长最快,在最高端和最低端产品出口的世界份额也有大幅增长,而中等偏上技术产品出口的世界份额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对产品的分组归类,樊纲等(2006)和LJZ方法都是根据产品类别数进行简单归类的。

综上所述,以上完全基于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和国家(或地区)收人数据的分析方法,将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的分析推进到产品水平,而克服了在产业水平上传统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新近出现的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对产品技术含量的赋值完全建立在国际贸易数据和各国(或地区)收入的基础上,即根据产品在各国(或地区)的贸易分布决定产品的

技术含量,忽略了产品的贸易分布与生产分布之间的差异;另外,产品的技术含量赋值权重也存在争议。第二,仅仅根据产品的数目对产品进行分组归类,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而具有随意性。各子类产品之间规模不同,所以按照相同数目的子类产品归总得来的大类产品规模本身不具有可比性。第三,经济体出口贸易篮子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技术结构高度没有进行严格地区分,容易误将技术水平的提高看作技术结构的提高。第四,以上文献仅仅分析了中国个别年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不能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及其变迁的全貌以及在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的不同特征。

本文试图建立产品技术含量的新测度指标,并以该指标为基础,建立分析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一套工具,以克服上述方法存在的缺点,并应用这些工具分析自1980年到2003年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及其变迁过程。

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新的分析方法

一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步骤:第一步,确定每一类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第二步,根据经济体在不同技术含量产品上的出口份额,分析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这样对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析就是建立在产品水平上,克服了传统的产业水平上分析方法的缺陷。经济,国内宏观-[(一)产品的技术含量指标——新假设和新方法

LJz提出的计算产品复杂性指数的假设为:一类产品越由高(低)收入国家出口,该产品的复杂性越高(低)。但是,确定某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不能仅仅根据

由哪个国家出口,而应该根据由哪个国家生产。本文将计算产品的技术含量的

假设重新确立为:一类产品越在高(低)收入国家生产,该产品越具有高(低)技术

含量。其基本逻辑是,高收入国家生产的产品如果没有高技术含量,其生产就

难以支付高的劳动力成本,最后就会被转移到低收入国家生产。在该假设下,

产品的技术含量指标仍然是生产该类产品的各国收入水平的加权和,但权数为

各国在该产品的世界总产出中的份额,即产品j的技术含量指标TC j为:

其中,Y i为国家(或地区)i的人均收入,Ps ij为国家(或地区)i生产产品j的世界份额,即赋值权重。

产品的技术含量指标与“复杂性指标”的不同在于,前者以产品的总生产在世界

各国的分布为计算权重,而后者以产品的总出口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为计算权重。两种权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比如美国的国内市场大,其生产的产品就会有较

大的比例在国内市场上进行交易,而越南国内市场小,其生产的产品就会有相

对较高的比例在国际市场上交易。前者的大部分生产不能体现在国际贸易份额中,而后者的大部分生产却体现在国际贸易份额中,即各国产品的对外贸易倾

向不同。这就造成了贸易份额与生产份额之间的差异。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规

模和国内市场都相差悬殊,各国产品的对外贸易倾向就会有巨大差异,从而各

种产品的贸易分布必然与生产分布相差悬殊。所以,根据产品在各国间的贸易

分布,不能准确地得到该类产品的平均技术含量。

在实际计算中,生产的世界份额Ps ij的数据不能直接得到,但可以采用近似计算。某类产品的世界总产出在各国的分布之所以与总出口在各国的分布不同,

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的出口倾向不同。所以,在各国的出口份额的基础上,经

过出口倾向调整,可以得到各国生产份额。由于不能得到每一类产品的出口倾

向的数据,而只能得到国家总产出的出口倾向,即出口贸易依存度,所以,以

出口贸易依存度近似代替各类产品的出口倾向。于是,各国在各类产品世界总

生产中的近似份额Ps′ij为:

Ps′ij=es ij/td i

其中,td i表示国家(或地区)i的贸易依存度。由于近似计算的原因,该指标的总

和不等于1,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得到计算产品技术含量中的权重ωij即:

故产品j的技术含量指标的实际计算公式为:

本文称之为可计算的产品j的技术含量指标,它可看作是对产品复杂性指标的

修正,简称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记为TC。这样得到的是产品技术含量的美元值。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成绩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结构分析 专业09届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文章通过对2002-2011年1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一、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30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创出历史新高。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全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 在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平衡也取得重要进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今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估计将比去年减少3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占G D P的比重在2%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从结构上看,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63.5亿美元、775.6亿美元、720.5亿美元和414.5亿美元,分别增长33.8%、36.7%、44%和82.5%,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同时,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倍、78.4%、56.3%和68.1% 。

但是,寒流来袭,前高后低成定局。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有两张外贸进出口走势图,清晰地勾勒出今年外贸进出口前高后低的走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不久前指出,今年9、10、1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每个月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个百分点,12月份,外贸出口增幅将继续延续前几个月回落的趋势。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进出口主要呈现5个特点:一是一般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加工贸易比重下降明显,顺差规模收窄;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快于整体,外资企业增速进一步放缓;三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较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四是对欧盟出口增长乏力,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五是部分沿海省市出口放缓,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 二、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密集型产品仍是一大出口项目,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呈现出极大竞争劣势的态势 2.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虽逐步上升,却没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3.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虽在上升,但产品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仍然不高,表现为低竞争优势 4.加工贸易方式仍占有最大出口比例,加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加工程度低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但在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单一,出口贸易渠道结构不畅,出口贸易经营主体失衡,贸易体制结构不完善等。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上述问题,我国应加大对农产品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指导;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战略;完善多元化市场格局;提高渠道效率;开展多样化经营等。本文运用数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理论,并从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应该如何解决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 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Structure Abstract Since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has grown,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structure, 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product export structure, the single export market, the weak export trade channel, the imbalance export trade operating subject, the incomplete trade structure system, et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survival of material, a stabl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ace of all these problems, China should give agricultural support,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djust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strategy, perfect diversified market patter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annel and establish various management. The paper uses data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structure and states how to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s faced b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structure.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变化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分析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因此,对进出口商品的构成以及各商品在进出口总贸易中所占比重以及其比重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将其发展与变化与本国国内产业结构变化等想结合思考,可以更清楚的探究引起外贸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从而给进出口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简单的参考。 出口商品构成分析 出口商品构成 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分为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其中初级产品包括: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X1 ;饮料及烟类X2;非食用原料X3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X4;动、植物油脂及蜡X5。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及有关产品X6;轻纺织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X7;机械及运输设备X8;杂项制品9;未分类的其他商品X10。 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分析 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1。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表1 1980年-2003年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单位:亿美元 1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1980一1989年数据来自外经贸部统计数据,1990一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4年 表2 1980年-2009年初级产品中各类产品占出口额比重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我国在2001到2010年间都出现了顺差,即商品出口总量大于进口总量。在2001到2008年间顺差逐渐增加,尤其从2005年开始顺差增长速度加快。但是在2009年滑落。具体数据如图一所示: 总体来看我国出口总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率在2001-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以35.358%的增长率达到顶峰。在2004到2008年略有下降,尤其是2008-2009年度下降严重,甚至在2009年时呈现负增长。具体增长情况如图二所示:

在2002到2009年间中国进口总值持续增长,其中2002-2003年增长率升高,随后有所下降。2005到2008年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在2009年时呈现负增长。具体数据如图三所示: 进口初级产品基本都是上升趋势,其中非食用类原料以及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增长明显但是在2009年仍有所下滑。具体数据参照图四:

出口初级产品也都是呈上升,但是动植物油脂及蜡和饮料烟类并不明显,较为稳定,视频活动类的出口表现活跃,其中矿物类在2007-2008年有个突跃,在2009年回落。具体数据参照表五: 进口工业制品方面,其他商品较为平稳,机械及运输设备上升势头明显,在2008年到达顶峰。其他类别基本涨幅在500左右。

具体数据参照表六: 出口工业制品依然是机械及运输类上升较快。与之不同的是杂项制品和按原料分类制品涨幅也都分别达到2500和2000。其他商品依然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具体数据参照表七:

2001年进口商品分布与2009年相比基本相同,其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类比率提高,按原料分类的制品和化学品的比率下降。9年间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一直是进口商品的主要成分。

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结构比重

越南: 越南出口中国的商品结构 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食品和动物15.1% 11.9% 15.4% 11.6% 12.4% 饮料和烟草0.6% 0.7% 0.8% 0.6% 0.6% 原材料,燃料31.5% 27.5% 20.0% 22.3% 29.4%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材料26.8% 28.3% 29.0% 22.3% 28.0% 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0.5% 0.7% 0.4% 0.2% 0.4% 化工及相关产品 5.0% 4.3% 5.3% 6.3% 4.7% 制成品 5.9% 8.4% 9.7% 14.1% 12.0% 机械和运输设备 6.1% 9.0% 9.1% 13.6% 8.7% 杂项制品 3.6% 3.9% 3.5% 4.0% 3.3% 越南进口中国商品的结构 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食品和动物 2.8% 2.4% 2.6% 2.0% 2.4% 饮料和烟草0.2% 0.2% 0.5% 0.3% 0.3% 原材料,燃料 1.2% 1.2% 1.1% 1.6% 1.3%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材料 6.3% 6.2% 10.6% 8.6% 10.4% 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0.0% 0.3% 0.0% 0.0% 0.1% 化工及相关产品12.6% 12.7% 11.6% 11.6% 12.3% 制成品39.6% 34.4% 23.7% 29.5% 33.2% 机械和运输设备31.6% 36.4% 43.5% 39.6% 35.1% 杂项制品 4.2% 4.3% 5.0% 5.7% 4.8%

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

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 郭伊心 外语系602班 2009130602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口快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特色,随着出口比例的变化,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从而带动出口行业的全方位发展。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了工业制成品长期以来主导的局面,贸易结构不断调整趋于优化。然而,由于我生产、出口企业众多,秩序极其混乱,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不但导致企业无利可图,造成亏损,还招致国外大批企业对我国进行掠夺式的倾销。另外,我国的资本项目虽然迅速增长但还不稳定,为抵销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新增货币发行压力,我们要进一步促进了经济体系的"外向化"发展。本文便就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通过分析这一系列特点,从而了解出口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一系列商品结构优化。 一.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且远远高于初级产品 从图一种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年以来,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是逐年递减的,工业制成品确是一年高过一年。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

53.4%跌到2010年的5.3%,其中2001年首次将至10%以下,达到9.9%。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从1980年的46.6提高到94.8 ;85年以前,这俩种出口产品所占总出口产品比重相差无几,但从90年开始,工业制成品产量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初级产品,仅仅是从1985年到1990年这短短5年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便从85年45.8%增长到74.3%,骤增了28.5个百分点,此后的几年里工业制成品多于初级产品的这种差距一直保持在8到9倍左右。 在中国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下,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得到了长足发展,发展至今,工业制成品两位数的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总体增长速度。 2.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从图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总的来说成下降趋势,所占比重已从81年的17.3%下降至10年的13.1%,下降了4.2个百分点,而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带表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逐年增长,早在1996,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就首次超过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11.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此后增长势头更加突飞猛进,一直到2010已经高达9334.3美元。此外,我国从91年开始,开始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到了2010年,也以增长到4924.1亿美元的数额,所占比例更达到了31.2%,并且有继续大幅增长的势头。虽然,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并不算很富足,但和中国这样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劳动密集性产品为主导的国家自己比,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依靠劳动力丰富又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进行出口,这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积累,和国家侦测的调整,我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反映在对外贸易上就是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特别是2003年加入WTO以后,客观上更加要求我郭不断提高本国经济实力,改善贸易结构,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中。作为一个国际上的大国,我过主观上也在力图改变仅仅作为一个劳动加工厂的局面,这些因素联系起来,才使得会不断加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二.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措施 1.问题:(1)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出口利润也较低。 (2)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不高且缺乏自主品牌: 我国工业制成品就出口总额而言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绝大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 (3)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且贸易保护严重: 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度仍然较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仍然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加工企业只是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处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最末端。 (4)服务贸易比重有所增长但技术含量低: 服务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一直具有就业容量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少的优点,而服务贸易的发展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服务贸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5)对外资依赖严重而抗风险能力不强: 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厂从事加工贸易,利用劳动力价值便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设计)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系别:外贸 学生姓名:李斯特 学号:08575216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2级 完成日期:2014年5月6指导教师:李雨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截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建设完成,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商品出口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剖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的比较优势,挖掘二者贸易发展的空间,指出约束双方贸易的诸多现实因素,最后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一条以现有比较利益为基础、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拓展路径。 关键字:经济合作;比较优势;出口贸易;优势互补

目录 一、比较优势理论 (1) 二、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概况及特点 (1) (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概况 (1) 1.概况 (1) 2.特点 (2) (二)东盟出口贸易概况。 (3) 1.概况 (3) 2.特点 (4) 三、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5) 四、加强中国和东盟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优势互补的对策及建议 (10) (一)实现资源性产品的优势互补 (10) (二)避免同质 (10) (三)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和合作 (10)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以联合开发为突破口 (11) 参考文献: (12)

一、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 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 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 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 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从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 1790)到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如果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 都占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都处于劣势,但是他们在不同的产品上的优劣程度是不一样的, 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按照李嘉图的观点来说,应该依据 “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后来产生的赫克歇尔-饿林定理: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 相对缺少的要素产品。在赫克歇尔-饿林模型基础之上,巴拉萨提出了阶段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 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该国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进而使出口商品构成和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一国的要素禀赋在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 的要素会发生变化,资本积累在增加,技术在改进,在出口商品的构成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将发生变化。本文就以上理论分析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概况及特点 (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概况 1.概况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阶段性,大致是这样分段的。建国后致1978年,是改 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国家垄断的 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体制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国家管理主要通 过进出口许可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货运监督与查禁走私制度和出口 商品检验制度等。进口受到很大的限制,出口由国家垄断和控制。不可否认这样的贸 易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不再适应 经济形势了。管的过死、缺乏利益激发机制、产销脱节,这样就使的对外贸易整体发 展缓慢。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额的0.75%,在世界贸易排名32 位。

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结构及主要动因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动因分析 (2010级电子商务王辰霖学号1012124)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并以此研究变动的原因。并且会根据原因对未来的商品结构变动进行预测。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动因分析 一、我国从1978-2010年间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动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从出口方面来看,总额从初期的97.5亿美元发展到了2010年的12016.1亿美元,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下图为1978-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2000-2005年之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那么,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结构在这30年中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下图为1980-2010年间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变化(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社科院金融统计数据库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增加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是2002之后,而初级产品的增加速度比较缓慢,基本可以忽略。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初级产品包括食品、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动植物油脂和蜡。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的商品。 具体说来,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和润滑油的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下表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及比重(单位:亿美元)

最新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摘要:本文从观念转变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研究出发,分析了调整产业结构、树立竞争优势观念、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大幅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出口商品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等。因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如何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谈谈对策: 一、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传统贸易观念认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其所得不过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有很多企业在为诺基亚、摩托罗拉、英特尔等跨国巨头贴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片面追求“出口创汇”,使出口企业竞相杀价“肥水流入外人田”,造成我国出口利润率低下,给中央财政造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传统上,国际贸易的结构分析往往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产品的要 素密集度或技术密集度进行分析。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密集或资源密集产品 占较大份额,而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产品占较小份额,则该经济体出口贸易的 技术结构比较低。产品的要素密集信息来自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而世界各 国(或地区)一般只是给出产业分类的二位数水平的投入产出表,研发支出数据 也一般只能在产业水平上得到,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在产业水平上实施,从而 只能粗略地测度一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第二种方法是简单考察国际 贸易产品分类,例如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一位码下产品的出口份额。因为,SITC分类中的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和第8类杂项制品等大类产品往往被认为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前四类例如第0类食品及活动物、第1类饮料香烟类、第2类非食用原料等被认为是仅仅具有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所以,经济体 第7类或第8类产品的出口份额高,而前四类产品出口份额低,就被认为该经 济体出口贸易具有较高的技术结构。这些传统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在产业水 平或粗略的产品分类水平上分析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从而是迄今经 常被采用的方法(安德逊,2005;WTO,2005;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实践部门的 分析)。

但是,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的条件下,传统的产业水平上结构分析法就不再有效了。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同一类产品上进行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花色品种等,而主要在于技术含量水平。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完全有可能集中在该产业中的低技术含量(或高技术含量)产品。这样,传统的产业水平上国际贸易分析方法,就可能严重高估(或低估)该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世界生产和贸易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垂直专业化分工,而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就源于这种垂直化分工(Feenstra,1998;Yi,2003;Grossman and Helpman,2002,200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增长也来源于这种贸易方式。198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例为4.82%,1990年上升为40.94%,而2004年进一步上升到55.28%,而加工贸易正是一种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高度一致的具体贸易形式。中国的总体垂直专业化程度已经高于韩国等OECD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Hummels and Yi,2001;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平新乔(2005)研究了中国出口中来自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价值比重,结果表明1992—2003年间,中国出口贸易的“来料加工”的价值比率从14%上升到21.8%,即上升了一半多:这说明有效测度一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必须考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深入到产品水平上,或至少在更加详细的产品分类水平上。

中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

中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按国别、商品种类 日本对中国出口十大商品类别: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8701至8705所列机动车辆的零件、附件,环烃,84章未列名的具有独立功能的机器及机械器具,半导体器件等;已装配的压电晶体,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印刷用辅助机器,专用或主要用于8525至8528装置或设备的零件,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医疗等设备, 主要载人的机动车辆,(8702的车辆除外),石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油类及其制品;废油, 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有;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钢铁,有机化学品,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电器,数码相机,电脑,汽车,化妆品等,汽车 手机计算机 照相机,塑料及其制品,铜及其制品,钢铁制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贱金属器具、利口器、餐具及零件,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照相及电影用品,针织物及钩编织物,浸、包或层压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杂项化学产品,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短纤,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等的化合物,铝及其制品,鞣料;着色料;涂料;油灰;墨水等,玻璃及其制品,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 日本从中国进口十大商品类别有哪些? 男西或便服套装,上衣、长短裤及工装、马裤,衣箱、手提包及类似容器,绝缘电线、电缆及其他绝缘电导体;光缆,专用或主要用于8469至8472机器的零件、附件,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印刷用辅助机器,女西或便服套装,上衣,裙,裙裤,长短裤及马裤,游艺场所、桌上或室内游戏用品,针织或钩编的套头衫、开襟衫、外穿背心及类似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出口至日本最多的 可以说就是服装了还有就是他们那没有的蔬菜或海鲜之类的, 中国煤炭出口价涨21.53美元/吨 日本不接受,动力煤交易谈判于4月28日获实质性进展。中日双方敲定中国北方动力煤(不包括山东煤)2008年的出口FOBT价格为131.4美元/吨(5,800 Kcal/Kg N.ARB),比上一年度上涨93.52%,低于日澳动力煤125%的涨幅。 中国的石油不再向日本出口,因为发现我们自己的都不够用。 中国的煤炭却疯狂的向日本出口。我国仅有四家煤炭企业拥有煤炭出口权--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五矿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但参与中日煤炭长协谈判的只有中煤集团和神华集团两家,而五矿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会与日本进口煤企业单独谈判各自的年度合同以及现货合同,"但一般也会以上述基准价作为标准"。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大豆、鸡肉、新鲜蔬菜、冷冻蔬菜、新鲜和干燥水果和酒精饮料等。 美国对中国出口十大商品类别有哪些?

“馆屋共建”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馆屋共建”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结合农家书屋文献资源建设与运行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馆屋共建”促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 展的几点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农家书屋;发展 “十一五”期间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基础设施已基本上实现了全民覆盖。然而,由于各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 化底蕴、村干部认识重视程度不一,造成书屋建设良莠不齐。 一、农家书屋的现状和问题 (1)农民的书屋意识淡薄。在我们下乡分编图书的过程中,经过听到农民说:“送这些书来干嘛,没哪个看的!”且在最初下乡开展是否需要设立农家书屋的调研中,问如果村里有图书室你愿意去借书看书吗?有不少农民答:不去,没时间。说明农民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基础的认识。 (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有80%以上是由退休村老年干部或干部亲属担任,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图书管理业务无法掌握,给培训、辅导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也为“通借通还”的资源共享的推行增加了障碍。部分管理员是由村妇女主任兼职,她们往往以工作忙为由,做不到位,书屋经常是“铁将军”站岗,只在应付上级或领导检查时才开门。管理人员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被动服务,不能主动与读者沟通等问题,导致读者不愿光顾, 影响了书屋的社会形象。

(3)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在管理制度上,有的图书登记账物不相符合,有的借阅手续不规范造成图书流失,更有甚者,担心图 书流失,索性关门了事,造成农家书屋有名无实。 (4)藏书渠道与品种单一。农家书屋的书由国家出资、地方政府配套一次性购买配送后,书源主要来自文化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帮乡帮村单位的赠送,村委会很少有资金、有意识自主选购。且每个村配置图书的种类基本相同,农家书屋之间互借互换的资源共享,流于形式。 二、“馆屋共建”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资源共享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最有利的途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区(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县)、乡图书文献共享。”所以,现阶段,最有利于农家书屋发展的模式应是实行以区(县)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构建以区级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图书馆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的二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区图书馆成立图书采编配送中心,统一管理文献购置经费,全面负责乡镇图书采编和数据处理,通过图书流动车定期配送、交换到分馆及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点.城乡文献信息资源统筹运作,业务上对农家书屋进行指导,在资源上互帮互享,读者通借通还,实现社会投入效 益的最大化。 三、“馆屋共建”服务网络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1)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剖析-共9页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含义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商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或者比重来表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产业结构状况来决定的,因此,它可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出口商品结构的分类 按照各种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大致可分为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等。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工业制成品分为化工产品,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其中,化工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可归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其他产品则可归为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其他产品则可归为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呵呵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所占出口比例的变化。 劳动密集型产品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产品。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产品。在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我国出口商品的主导地位。 机电产品是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子产品、电器产品和仪器仪表等及其零部件、元器件。机电产品的出口一直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占重要地位,既要看到机电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机电产品中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高端机电产品的出口。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 黄彦琳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总量上的不断增加,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受到广泛重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拥有一定的特征,该特征对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分析和探讨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思路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进口的基本情况 (一)有形商品进出口一般分析 1、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1980年至2008年,中国出口额从181.2亿美元激增至14307.0亿美元。1980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仅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0.9%,在世界出口国排名为第26位。2009年,中国商品在世界出口国的排 名跃居第二位。1980年中国商品进口总额仅为200.2亿美元,在世界商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0.98%,2008年,中国商品进口总额增长至11325.6亿美元。 2、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大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通常是本国或本地区的对外贸易额除以GNP或GDP,西方经济学家经常使用“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来测定对外贸易对经济 的增长作用。从我国的数据来看,如果不考虑中国GDP被低估等因素,中国进 口和出口依存度虽然有所波动,但依旧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特别 是出口在经济增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占G D P 百分比% 19 80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单位(亿美元) 199 2 199 3 199 4 199 5 199 6 199 7 199 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200 8 20 08 对外贸易依存度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进口 出口 时间1980-2008 (二)无形产品方面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总体水平不高。 2、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的服务几年来出 口结构虽有所变化,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在旅游、建筑、咨询等方面 有竞争力,但是在金融、保险、专利费等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 3、进出口不平 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 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4、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中具有 比较优势的是旅游、海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 业发展滞后。 图 2: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00 出口额 进口额 年份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现状分析 1、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 重不断上升,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2)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 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从 1995 年到 2006 年,我国消费品出口所

近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电子教案

近十年我国对外贸易 结构变化

近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体现为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蒸蒸日上。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主。为优化出口结构,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工业制成品优先的出口产业政策,对工业制成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以及有利于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总体竞争力的产品给予出口优惠政策。为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提出“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略,以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思路和要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国正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外贸主打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两个重要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我国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一个转变,即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初级产品。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的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46.5%。199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比重转变为25.6%和74.4%,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大幅提高。2008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进一步转变为5.4%和94.6%,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打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从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向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产品为主的转变。 197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5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90年机电产品出口1亿美元,占17.9%。1995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连续保持我国第一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2007-2016 年 1-9 月

2007-2016 年 1-9 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总值12204.614306.912016.115777.518983.820487.12209023422.9 初级产品618.5778.5631.1816.91005.51005.61072.81127.1 食品及活动物307.4327.6326.3411.5504.9520.7557.3589.2 饮料及烟类1415.316.419.122.825.926.128.8 非食用原料91.2113.581.5116149.8143.4145.7158.3 203316.4203.7266.7322.7310.1337.9344.5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3 5.7 3.2 3.6 5.3 5.4 5.8 6.2 工业制成品11562.7135071138514960.717978.419481.621027.422300.4 化学品及有关603.2793.1620.2875.71147.91135.71196.61345.9 按原料分类的2198.82617.41848.22491.13195.63341.53606.54003.8 机械及运输设5770.46733.35902.77802.79017.79643.610392.510706.3 杂项制品2968.43346.12997.53776.54593.75346.65814.56221.7 未分类的其他21.817.216.514.723.414.217.322.7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市场经济纵横 进一 ● 摘要:改革开放5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在总结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未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中应支持中西部内陆省份外贸和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引导和支持私营企业出口发展以及发展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等来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结构失衡;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贸易模式一直是经济学领域所争 论的关键问题之一,迄今为止,围际 贸易研究仅有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俄林和克鲁格曼获奖的主要原 因都与其对贸易模式的开创性研究有 关。贸易结构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贸 易模式的分析,这是同际贸易理论和 经验研究中延续最久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利用翔实的数据,全面考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剖析其存在 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未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演变 过程及发展趋势 为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 问题及产生原因,本文首先从围内国 际市场结构、所有权性质和贸易方式 结构以及商品组成和运输方式结构等 六个方面,全面考察1978~2009年(如 无特别说明,2009年度为1~3月数 据)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演变过程及 发展趋势。 1.从国内市场结构看,主要集中 在东南沿海地区,但其内部占比变动 趋势不一。 从出口企业经营所在地市场结 构看,中国出u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地区十省市,表现出明显的省际失衡 特征。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改革开 放30多年来,中国前十位出口省份 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且 其出口占据着全国出口的绝大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