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珠海第四中学黎学玲

教学内容:九年级上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三首。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

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词,苏轼对此

也颇为自负。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让学生在反复地、有层次的朗读过程

中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才能真正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逐步形成

语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8 年学习,初三学生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对其中内容基本理解,

但很多时候只是达到背诵默写的层面,没有深层次地鉴赏古诗词。无论

从教材角度,从中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

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已成为每个语文老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感悟作品,鉴赏作品,发挥想象,配乐吟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诗歌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2. 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豁达态度。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词

教学课时:1 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对生字词正音并查阅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请学生找出词的精彩处作赏析,或疑难处作提问。

3.请学生根据词的上下片内容发挥想象画意境图,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可加入合理想象。或者根据词中感情试着给本词配相应的乐曲并吟唱,(二选一)

教学过程:

一?作者导入,弓I出课题

1. 竞猜:“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猜一词人)引出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全才一一苏轼,并回忆苏轼的诗词,幻灯片出示词的知识,引出今天学习的课题。

2 ?快速阅读写作背景(指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来概括写作背景)

(设计说明:由与苏轼内容相关的竞赛导入,既能温故而知新:回忆学过与苏轼有相的诗词,了解词知识,弓I出课题,同时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环节一:初读感知

1.一读,正音。【老师指出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发(f Q、擎(q mg)苍(c mg)、貂

裘(di eqi ?、骑(j i)、为(w 吕)酣(h m)、鬓(b in)、挽(w

fin)。】

2.二读,悟主题。(主题:通过描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三读,找中心句。(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豪情壮志的句子)

(设计说明:第一个环节重点在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感情基调。教学千法读为本,尤其是诗歌教学,诵读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通过诵读可以初步领略诗词的节奏、气势及神韵,为下面的环节为辅垫。)

三.环节二:讨论赏析

1.请同学们读出自认为词的精彩处并作赏析,或着就词的疑难处自由提问。

(在课前《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中已预习)

2.赏析方式:小组讨论一一推选代表班上发言

3.赏析方法提示:(幻灯片展示)

赏析古诗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

(1 )理解诗意。理解词句意义,理解词中的场面、形象和情感,领悟全词的深层含义。

(2 )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形象的词语,体味词句语言的精妙。

(3 )分析技巧。分析词中引用典故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词中的场面描写。

4.教师作补充发言。(引导学生在蕴含情感的关键语句上着力,有感情的朗读,正确的断句及重读)

5.朗读,小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设计说明:此环节是在学生诵读初步感知词作的基础上放开手让学生自

己去领悟词作的精妙处。男女生就词作的精彩处及疑难处自由赏析,每次的句子赏析都可以加分〈课前交代一男女生在下面登记分数,下课后小结分数。〉学生讨论热烈,回答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会在讨论中发现,在讨论中赏析。)

四.环节三;想象吟唱(二选一)

1. 根据词的上下片内容发挥想象画意境图,用简洁的、慷慨激昂的语言描

述画面,可加入合理想象。学生描述后教师再作简单的点评。

2.配乐吟唱:词本身就是用来吟唱的,本词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情。请同学

们试着给本词配上相应的曲调,然后唱出来。

(二选一: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或喜好,选择画意境图,感受苏轼形

象;或者给本词配上相应的曲调,然后唱出来,感受苏轼在词作中抒发的感情)3.展示方式:课前小组内个人展示——上课时小组代表在班级上展示。

4.教师总结:本词上阕记叙出猎的威武场面,引出了主人公;下阕抒情,

抒发雄心壮志的豪情。

5.教师以板书形式对这首词作一个小结,黑板展示: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上片)出猎场面——典故——雄心壮志(下片)

“狂” 豪

(设计说明: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也是诗词赏

析的一种方法,此环节是让学生感知形象,情感体验。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

诘〈蓝关烟雨图〉》中写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者本人也认为诗画是相通的。学生通过展示惟妙惟肖的意境画,并加入了合理想象,表述生动有趣,下面的同学在聆听与欣赏中加深了对作品的喜爱与理解,更具体深层次地感受作品的美妙。同时,文学与音乐也是相通的,词本来就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它渲染了浓浓的诗词赏析的艺术氛围。学生配上节奏强烈的乐曲把词内容吟唱出来,情绪高涨,听到熟悉的曲目时甚至引发全班齐声唱,学生沉浸在慷慨激昂的吟唱中。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仿佛进入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能收到较为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

请以“江城子”为词牌名,以“中考”为词的题目,写一首词来表达自己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感情。

(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设计说明:仿写词,学精神。古典诗歌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精粹,通过仿写可以切身体会其语句的精炼简洁, 意境的悠远旷达,情感的深切动人。苏轼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豁达乐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如今我们的学生面临初三紧张学业,容易被挫折困难吓退,因此他们更需要学习苏轼在逆境中不被打败、坚持理想的精神。)

附: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

学习内容: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的第三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感悟作品,鉴赏作品,发挥想象,配乐吟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热爱中国古典诗歌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 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豁达态度。

学习重难点:学会自品、自析、自赏古典诗词

课前预习:

1. 同学们了解作者及查阅写作背景。

2?请每位同学找出词的精彩处作赏析,或疑难处作提问。

3. 请学生根据词的上下片内容发挥想象画意境图,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可加入合理

想象。或者根据词中感情试着给本词配相应的乐曲并吟唱,(二选一)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知

1正音划分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1)正音:(加黑字注音)

老夫聊发( ____ )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______ )苍( ____ ),锦帽貂( ___ )裘( ____ ),

千骑(—)卷( _____ )平冈( _____ )。为( ____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 ___ )胸胆尚开张。鬓( _______ )微霜( _____ )。又何妨( _____ )!持节云中,何日遣( _____ )冯唐?会挽( _____ )雕( ______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把握词的感情基调,给词划分节奏,标出重读处。

2 ?了解作者。(如:作者朝代、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代表作品、传世佳句等)

3 ?阅读写作背景。(找关键词概括,如: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

4 .个人大声地、自由地、有感情地自读。

二、讨论探究:

1 ?请每位同学找出词的精彩处作赏析,或疑难处作提问。

2. 方法提示:赏析古诗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

(1 )、理解诗意。理解词句意义,理解词中的场面、形象和情感,领悟全词的深层含________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形象的词语,体味词句语言的精妙。

(3).分析技巧。分析词中引用典故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词中的场面描________

词的精彩处赏析或疑难处提问: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想象吟唱:(二选一)

1. 根据词的上下片内容发挥想象画意境图,用简洁的、慷慨激昂的语言描述画面,可

加入合理想象。

(想象词作的画面:闭目瞑想,展开想像,把词作内容由文字变为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进行想像:第一步构轮廓”,将词中出现的景物及人物的大致

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着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第三步,动态化”,使画面动起来;第四步,补细节”,让画面更细致、逼真。)

2. 配乐吟唱:词本身就是用来吟唱的,本词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情。请同学们试着给本词配上相应的曲调,然后唱出来。

(二选一: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或喜好,选择画意境图,感受苏轼形象;或者

给本词配上相应的曲调,然后唱出来,感受苏轼在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3. 展示方式:课前小组内个人展示一一上课时小组代表在班级上展示。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品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作者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密州: 今山东诸城。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发:(fā)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6)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ji):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1.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之情,也委婉地表达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狂。1.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2.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 3.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 4.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3.“老夫聊发少年狂”品析“聊”“狂”的妙处。 这一“聊”一“狂”,既表现出作者潇洒豪放、不受羁绊的气势和姿态,也隐约的透露出悲愤之情。 4.品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刻画太守威风凛凛的形象和出猎队伍雄壮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5.描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6.赏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运用孙权的典故,自比孙权,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明作者虽年老但仍有少年狂气,过人的胆略和勇气。 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比喻,把鬓边白发比作霜。表现词人虽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运用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现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立功的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用典,用天狼星借指西夏军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关怀国家命运,希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比喻,把雕弓比作满月。) 10..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11.主要内容:上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1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 密州出猎》古诗词赏析题 202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词赏析题 2020.2 全词赏析: 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词。 【答案】:13.(2分,每空l分) 词牌名题目豪放 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上的阕重在__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__ 。 【答案】1.叙事(描写)抒情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描写出猎壮观场面。 下阕抒写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分) 4.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5.这首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4分)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5分) 示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1分) 上阙赏析: 6.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 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从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7.“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2分) 答案:姑且,略微 8.上阕中“”、“”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_______”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4分) 答案:狂(1分)卷(1分) 倾城随太守(2分)只答倾城或者答为报倾城随太守只给(1分) 9.词的上片有一个字笼罩全篇,你认为是哪一字?说说它的好处。(请作简要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鉴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中考鉴赏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分)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C 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D 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豪放派。 9.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0.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华美鲜艳的帽子穿好貂皮裘衣,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劲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分)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下阕重在抒情。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4、词的上片记叙了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答: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5、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答:出猎时英姿潇洒,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 7、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答: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8、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9、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江城子 密州出猎历年题型总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 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 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 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 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 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 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 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 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 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及注释】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 1、江城子:词牌名。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驾着苍鹰。 6、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从骑很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亲射虎, 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⑦ 西北望, 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

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品评】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作者:佚名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t,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 ”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

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答案附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答案附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词牌名题目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 叙事(描写)、抒情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倾城 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

《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 1.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凄婉的歌唱;“一蓑烟雨任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平生”是苏轼面对风雨坎坷的坦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中,()一句,体现出的是苏轼老当益壮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的万丈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1.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凄婉的歌唱;“一蓑烟雨任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平生”是苏轼面对风雨坎坷的坦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 到重用的心情两句:(),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体现出的是苏轼老当益壮的()?万丈豪情。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渴望得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到朝庭重用的一句是“(),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了典故,表明希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句子是:到重用的心情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渴望得 6 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到朝庭重用的一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了典故,表明希()”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句子是:(持节云 重用的愿望。中),(何日遣冯唐)? 7.《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 6 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7.《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想做出一番惊天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动地的事业来报效祖国,成就自己的人生,他们心中的豪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情可以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句子表达:(射天狼)。 ·····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及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

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中考预测】 1.本词主旨:路程经过过程描写密州出去打猎的宏大壮观的排场的描写,表达笔者渴求重用、报效国家的感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排场?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次众多、气氛热闹的打猎排场。虽鬓已微霜却大志勃勃、威武豪迈、欲保家卫国、交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全面赏析)

江城子①密州出猎宋苏轼 选自《东坡乐府笺》 老夫②聊③发少年狂④,左牵黄,右擎苍⑤,锦帽貂裘⑥,千骑卷平冈⑦。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⑧。 酒酣胸胆尚开张⑨,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⑩?会挽雕弓如满月⑾,西北望,射天狼⑿。 注释: ①江城子:词牌名。 ②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③聊:姑且。 ④狂:豪情 ⑤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驾着苍鹰。 ⑥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⑦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从骑很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⑧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⑨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 ⑩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⑾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 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⑿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典故 1) 孙郎 - 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2) 冯唐 -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

《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练习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练习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练习及答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 2。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3。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豪情壮志、(2分)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6、用您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7、依照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讲讲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9、“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显示抱负不凡。 10、“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________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个地方指________。 12、这首词用一个“_______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______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________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 13、讲讲“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不表达词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14、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与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解析与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古诗文提示语默写(一) 1、《马说》中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 ,。 2、《马说》中写千里马悲惨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中讽刺食马者,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示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 6、《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7、《岳阳楼记》抒发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8、《岳阳楼记》表明君子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能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9、、《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 10、《醉翁亭记》中作者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11、《醉翁亭记》中全文核心命意的的名句是: ,。 古诗文提示语默写(二) 12、《醉翁亭记》中,作者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 13、《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光美妙的句子是 ,,。 14、《记承天寺夜游》集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感情的语句是: 。 15《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为什么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 ,。 16、《三峡》中侧面表现夏水湍急“猛浪若奔”壮景的句子是: ,。 17、《三峡》中寥寥数笔绘尽春冬美态富有情趣的句子是 ,。 18、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 “,” 19、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20、《出师表》表明诸葛亮的本志(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21、《出师表》诸葛亮劝诫后主要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二:说教学方法及学法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说课流程: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说课标与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在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应注重积累、感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本单元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是因为他们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流派可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上时作的。苏轼才华横溢平时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自请外任,创作本词时已四十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军队时有进扰。上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太守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全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豪情壮志,读来铿锵有力。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学习了不少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文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自学合作能力有一定提高;有一些品读诗词的能力,这是优势,但学生该项能力与积累量是良莠不齐的,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生平、词的风格;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并当堂成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鼓励学生从语言角度析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词人面对生活和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和观念,能对自己有启发。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将本课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全词,抓住“狂”字,通过品味、朗读来体会作品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练习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练习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填空题 1.上阕中“狂”、“卷”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倾城随太守”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姑且,略微。 3.全词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4.词中有一个字贯穿全篇,这个字是”狂”。 5.词人以“太守,孙郎,魏尚”借指自己。 6.“黄”在词中的意思是黄犬。 7.“天狼”在词中意思是西夏。 8.“狂”在词中的意思是豪情。 9.“遣冯唐”在词中是指希望朝廷派人来,让他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10.“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1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文学常识: 1.“江城子”为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弟苏 ,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60篇中还包括了他的文章《黠鼠赋》、《记承天夜游》,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1.聊:姑且。 2.狂:豪情。黄,黄犬。苍,苍鹰。 3.锦帽貂裘:这里指随从穿戴华美。 4.千骑:古代一人一马成一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5.太守:指作者自己。 6.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7.尚,更。 8.霜:白。 9.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挽,拉。 10.天狼:隐指西夏。 典故: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ì):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解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中心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围猎后所写。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赏析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