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的学前比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法分析法四种

常用的学前比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法分析法四种

常用的学前比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法分析法四种

1.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眾设备对处于自然状

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使用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的范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观察的目的性;②观察的客观性;③观察的计划性。和其他研究方法比较起来,它有下列特点:①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②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的类型

①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观察,即对要观察的事物的存在的条件不加控制或改变。自然观察法又分为公开的观察利隐蔽的观察两种方式。

实验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验中为验证实验假设而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因观察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控制,有利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观察到的研究对象的行

为表现更直接、客观,还可以反复进行,这为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条件。

②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借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来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③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性观察法就是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参与性观察能使观察者在不破坏研究对象原有的群体结构和活动氛围的条件下贴近地进行直接观察,有利于获得真实可信的资料。

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④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根据是否对观察适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法。

有结构观察法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

和指标体系,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观察记录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法是指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范围,记录简单,对观察过程也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观察。

⑤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根据对研究对象行为取样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事件取样观察法则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3)观察研究的设计

总的说来,设计工作应包括观察内容和标准体系的确定、观察活动方式的选择、观察记录方法的制定和观察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①观察内容的确定。确定观察的内容就是解决在观察活动中应观察什么的问题。

②观测指标的设计。在以量化方法为主的观察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为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设计出科学的观测指标。

所谓观测指标就是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在观察研究中,观察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定类指标、定序指

标和定比指标。

③观察方法的选择。一般说来,选择观察方法时应系统地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观察的目的;研究对象活动的特点;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

④观察记录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三类:描述记录法;仪器记录法;表格记录法。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

①观察的准备。观察的准备工作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做好观察的计划;培训观察人员;获准进入现场。

②实施现场观察。观察者要做好现场观察工作,必须注意和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严格执行观察计划;选择最佳观察方位,并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边观察边思考;防止主观偏见;合理地处理突发事件。

③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④形成研究结论,撰写观察报告。

2.实验法

(1)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的主要类型

①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的场所不同,可以将实验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类型。

现场实验也叫做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能和日常的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方便实用,实验的结果也比较容易在实践中得到推广。

实验室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在经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②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根据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可将实验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前实验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验。

真实验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③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将教育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类型。

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教育规律和新的教育方

法的实验,它以创新为研究目的,是一种富于开拓性的实验研究。

验证性实验是指以验证已取得的认识成果和变践活动方法为目

的的实验。

根据同一个次验中自变量的多少來分,教育实验有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瘦稅。④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是指同一个实验中研究者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多因素实验是指在同一个实验中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

变量的实验。

(3)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实验的准备。这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查研究文献,确立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设计。

②实验的实施。实验的实施阶段研究者应具体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即: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

③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对实验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假设进行检验并得出实验研究的结论;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实验的内、外效度;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3.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数师利用观察调查」作品分析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幼儿园小班里有一个3岁的儿童,人园以来从未哭过。有客人

来参观时,他能在教师的提醒下,主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纸工作品等。据此,教师可以以这个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提高儿童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4.人种学研究法

人种学研究通常和人种学相联系,人种学的本义是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下对特定的文化情境作深入、解析性的描述。而把人种学引入教育研究之后,人种学的含义就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人种学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者着手之前很少有具体的假设,大量依赖于对所研究现象的观察、描述、定性判断或解释,旨在获得对整体的把握。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1.科学研究的步骤:选题——查阅文献,了解情况——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实施研究 过程——整理总结 2.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范围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 的伦理性。 3.教育科学研究的五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评价研究,行动研究。 4.行动研究的特点体现:(1)研究主题为教师或其他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方式适合其工 作实际;(2)研究的问题具有直接针对性,而且可以即时运用于实践工作的改进;(3)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科学育儿的自觉性。 5.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历史法或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当前研究动向 1.幼儿教育实验的开端:(1)以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2)拉伊和梅伊曼创立 了实验教育学;(3)蒙台梭利是开创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先驱(创办了“幼儿之家” ,出版了经典著作《蒙台梭利法》)。 2.中国幼教实验的开创者是陈鹤琴,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创办了南京鼓楼 幼儿园。 3.我国幼教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各类型各层次的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学前教育科研迫切 需要改进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更需注重科学态度的端正和学风的改进;结合国情探讨问题不够,研究的争鸣气氛不足。 历史法与文献资料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其步骤:资料检索(图书、期刊杂志、学术会议资料、文件、档案)——资料收集(确定查找范围,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查找办法)——资料研究与运用。 观察法 1.观察法是幼教科研的最基本方法。 2.观察法的特征: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研究方向;预先有一定的理论准备和较系统的观察计 划;有较系统的观察或测量记录;观测结果可以被重复验证;观察者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 3.观察法应遵循的原则: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观察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观察要消 除干扰;观察记录力求系统、准确;预备性观察和观察信度检验。 4.观察的类型: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 别观察;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 5.叙述性观察包括四种类型:日记描述方法(最早使用这种方法的是瑞士的裴斯泰洛奇第一 部婴儿日记《一个父亲的日记》)、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实例描述法。 6.观察评定法包括两种类型:核对表法与等级评定量法。 调查法 1.调查法是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周密地去了解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的实际情 况,通过调查了解取得的成绩、经验与教训,弄清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随着教育事业的莲勃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以教育科研带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章从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入手,着重阐述教育研究的意义、任务、基本特点、基本分类、基本方法,涉及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经历了一个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经历了从经验思辨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教育研究方法始终伴随着人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对这一过程发展变化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多方面的联系,从而揭示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研究者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对过去的了解,了解教育研究的昨天,它的发展轨迹;二是对现状的把握,即了解教育研究的今天。只有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有较高的起点,研究才有可能有新意,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当然研究如果是对明天的预测,则是研究的更高要求。事实上,也只有在对昨天的了解和对今天的把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准确地预测明天。 一、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有教育就有对教育的研究.教育研究的发展演变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由简单向复杂,由浅层向深层、由思辨向实证、由传统向现代化的方向逐步发展的。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整个世界,可以把教育研究的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划分的显著标志是本世纪初,德国教育家A·拉伊和E·梅伊曼创立的实验教育学。 20世纪以前的教育研究大多是少数哲学家、教育家的设想、推断、直接经验的描述或概括.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等.虽然有时也规定了教育教学的种种准则,但这些研究往往缺乏科学实验的验证,研究的方法是思辨的,研究成果常常归属于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当时教育尚未完全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就是夸美纽斯写的《大教学论》,虽然可以称作是独立体系的教育专著,但从中仍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其和哲学的这种联系。 20世纪初,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教育研究领域的拓宽,教育研究方法在实验教育学的影响下有了新的突破。实验教育学认为:教育学应该是记载并说明教育事实的科学,因此应当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这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使教育研究从思辨向实验、实证方向发展,由定性向定量研究转化。之后,各国相继建立起教育研究所和实验学校,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测量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等先后进入教育研究领域,教育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涉及教育的新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等等不断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尤其是进入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以后,很多比较教育研究者都提出了独特而有效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有: 一、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边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主要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其中比较研究同时面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而区域研究主要只是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研究,它并不是比较研究,而是比较研究的基础和预备。只有把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系统的比较教育研究。他认为,区域研究包括“描述”(description)和“解释”(interpretion)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juxtaposition)和“比较”(comparison)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他用图示的方法简明形象地表述了比较四步法。 (1)描述。贝雷迪认为,对外国教育制度进行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学校实地考察。 (2)解释。在解释阶段,比较教育研究者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在第一阶段得出的关于某一国家教育状况的资料描述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并列。在贝雷迪看来,描述和解释都属于区域研究的范围,还不是真正的比较研究。并列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简单地说,并列就是为比较而对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它允许对材料进行处理,即对各研究对象国基本的教育实践做概括或细致的审视。 (4)比较。比较是比较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所有比较研究的对象国同时进行研究,据此对并列阶段形成的假说作出验证。 二、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诺亚(Harold J.Noah)和纽约市立大学的艾克斯坦(Max A.Eckstein)合著《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们把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 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都要经历这样四个步骤: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问题;建立假说;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选择个案;收集资料;处理数据;检验假说和解释结果。 三、霍尔姆斯的问题法 霍尔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主要是在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的“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下列四个步骤和方法。 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 是通过不同的间接手段收集反映客观现实的材料。 质的研究: 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是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 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 科学方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广义概念中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狭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是科学思维方式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2 横向研究有点在较短时间里能形成研究结论,缺陷在于不能反映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不能全面反映地问题。 纵向研究能系统详细的认识事物变化的过程和质变量变的规律。 但是因为研究周期长,研究对象容易缺失,没有横向研究开 1 / 21

展的普遍。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发展概况? 1 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更多的相互移用和引进。 2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研究方法的现代化进程。 3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研究要就的问题日益复杂坏。 4 研究方法区域生态化,现场化。 参数: 由来自同一个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 称为参数。 控制变量: 是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控制的。 3 影响确定样本大小的因素? 1 研究的类型 2 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 3 研究的资源和成本。 操作性定义包括具体的情境,相应量化的内容和活动化的操作过程。 4 文献法是怎样继续的? 1 首先分析特定的研究问题,明确文献检索的要求和范围。 2 其次,按图索骥,寻找一些综述文章阅读,了解该领域研究大致情况,要注意其中提及的资料俩元。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 答:比较法是人类确定事物异同关系,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过程和方法。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以确定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对事物做出初步的分类。在对事物的内外各种因素和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以后,我们就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大多是对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从中发现教育发展的某种规律。 2.调查法 答: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或问卷的形式来研究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的方法。实地考察,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这是了解外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问卷法,是研究者用书面形式直接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采用各种通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在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对象之间建立某种直接的联系。 3.文献法 答: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来了解教育情况的重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比较教育的研究资料,一般要经过查阅.抽样.鉴别和整理等阶段。查阅是利用书目.索引、文摘、辞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各种工具书搜集资料。抽样是指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掌握资料状况来选取需要仔细查阅的资料。鉴别就是分析和确定所搜集到的材料的真伪和可靠性。整理是指根据具体研究工作的目的和资料本身的性质,按照某种统一的标准,对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文献法搜集材料,特别注意材料的客观性.典型性和充足性。 4.《比较教育评论》(Compare Education Review) 答:《比较教育评论》是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刊,1956年创刊,每年l卷共4期每逢2月、5月、8月和11月出版。1978年至1988年,编辑部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比较教育中心,主编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1989年以后,编辑部改设在密苏里大学,主编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爱泼斯坦。主要刊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问答题 1.结合实例谈谈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答: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或问卷的形式来研究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的方法。实地考察,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比如在当前的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些学者已经开始采用像人类学在田野研究中采用的那种细致的现场观察法,深入到课堂中去切实了解研究对象的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一、名词 1、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假定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实物的本质或规律的 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P6 2、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件研究法,就是对有关教育资料的收集、整 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主要手段是查阅文献资料。P50 3、研究综述(文献综述):研究者在大量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学、学前教育学 中某一研究领域或整个问题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叙述与评论,即对有关资料文献进行综合述评的简称。P60 4、观察法(科学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被观察对 象或者现象的外部表现做直接解释,获得对所研究的问题认识的研究方法。P63 5、取样:对行为或者事件的选择。P63 6、取样观察法:取样观察法不像叙述性方法那样详细描述行为,而是依据预先确定的标准, 选取行为的若干方面作为样本,即“目标行为”,进行观察研究。P83 7、取样方法分类:1、时间取样观察法;2、事件取样观察法P83 7、时间取样观察法: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P83 8、操作:把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具体的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 现象的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P84 9、帕顿: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是采用时间取样法的最著名的早期研究之一。P85 弗雷德里克和斯坦:1973年所作的一项研究,不同类型电视节目对儿童行为的影响。10、时间取样观察法: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的技术手段方法要求 较高,观察者必须在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严密周详的计划,才能进入正式的观察。 P91 11、事件取样观察法:需要预先选取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样本,但它与时间取样的法不同, 它的测量单位是行为事件本身,而不是行为所发生的时间间隔。P91 12、编码记录:侧重事件的性质、过程及起因如何等,可以是叙述式的观察记录,也可以做 编码记录。P91 13、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周密 的去了解教育工作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P109 14、问卷、是指研究的问题变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 料的调查手段。P112 15、教育实验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观察记录测定与 此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P141 16、单因子实验:指可有多个自变量同时存在,但所要测定的因变量只有一个。P144 多因子实验:可有多个自变量和多个因变量。P144 17、自变量:即实验因子,这是指作为研究对象,人为的加以变化、操纵的条件,以便引起 因变量的变化,给予特定的刺激因素,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P150 18、因变量:指实验所要观测的结果,随实验因子即自变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条件或因素, 即被试对特定刺激作出的反应。P150 19:无关变量:指那些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的其他刺激变量。P151 20:经验总结法:在不受控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P174 二、简答、论述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P25 答:(1)更好的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幼教质量; (2)发展学前教育科学,建立和逐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3)提高教育和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水平; (4)通过学前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推动幼教时间的深入。

学前比较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 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利利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康午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 (1)“报导—描述”目的 (2)“历史—功能”目的 (3)“借鉴—改善”目的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文学科,是以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各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局部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另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主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 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全,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接触的日益频繁,各国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意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对象:从研究领域来说,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涉及学前教育整个领域,从研究时间来说,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 方法: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比较法为主。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2文献法3比较法4分析法 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2、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1区域研究(整体研究、局部研究) 2问题研究(主题比较,总体比较)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观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2、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静止的、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3、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像来分析和判断问题。 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幼儿学校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了保育学校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1933年,颁布了《哈多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极为重要的文献。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分布了一项耗资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名解)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教育和照顾4-7岁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先驱的教育家凯果玛。 1881年8月2日,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 19世纪最初20年,为解决妇妇劳动就业,幼儿无人看管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且多为季节性设施,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保育所。 20年代中期以后至40年代末,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出现了以弗利托娜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 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 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 保育学校:保育班为儿童提供免费的保育。 有两种人事儿童教育工作的职业群体:教师和托儿所保姆 英国官方首次在1967年的《普洛登报告书》中肯定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法国学前教育的机构承担着多种职能: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 1924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福利法》。该法案基本上定下了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 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委员会在讨论《教育结 构计划》也把学前教育纳入计划的构想之中。 德国学前教师训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训练学 院、技术学院、大学 情境论的主要特点是: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中 心、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建立混合组以取 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禽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 与、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灵活的教学安 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 1825年,欧文在美国印度安纳州创办的共产主 义公社“新和协村”的教育机构中,设有幼儿学校。 30年代的美国曾出现了“家庭教育运动” 1860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 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场以发展初 等教育为目的的公立学校运动。 1873年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出现了美国 的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美国学前教育的类型:幼儿园和保育学校。 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 课程模式,银行街模式,直接指导模式,发展适宜 性课程,显性课程和零点计划课程。 1860年,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 1971年苏联解体。 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 刊物《幼儿园》 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 和《幼儿园教养园工作指南》 前者规定了教育目的、任务、组织,幼儿园的 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其 中包括以本民族语言进行工作和实行一长负责制 等。《幼儿园教养园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 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 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了。 幼儿教育通常指的是7岁以前的儿童教育,属 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前教育则是指义务教育开 始年龄5岁以前的儿童教育。 1964年,文部省再次修订并颁布了《幼儿园教 育大纲》 1964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 计划。 1876年,文部省决定成立以培养幼教师为目的 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并建议在女子师范学校内建 立附属幼儿园。 日本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 属幼儿园正式开办。 日本一向有重视幼教师资培养的传统,幼儿园 和保育所的教师均称为“保姆”。1899年,文部省 制定了《幼儿园保育所设备规程》 1949年,文部省公布了《教谕许可法》,将幼 儿园的保姆改称为“教谕”和“助教谕”。 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幼儿园》 1966年将《保育公约》作了修改,并改称为《幼 儿园教育》 七章:1938年,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 领域,并在此领域作出了第二项大的举行——成立 了高丽夫人儿童中心。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纪 念高丽夫人对澳大利亚幼儿教育组织所作的巨大贡 献。 皮克报告先于米德报告,在某种程序上,米德 报告受到了影响。因为两者试图紧密配合以建立一 个符合逻辑的整体的教育结构。米德报告吸收了皮 克报告中的一些建议,但它更多地认为学前教育服 务的目的是为家长为家庭提供教育帮助。米德报告 建议政府公平地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增加资金投 入,建议政府关注家庭、社区和国家学前教育中的 相对作用。它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所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运动。 政府的报告《5岁之前》采纳了米德报告的许 多建议,米德报告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政府设立了 由当地的家长语言会管理的保育中心。但《5岁之 前》宣布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变,这就意味着目前的 社区组织保持不变,私人的学前教育机构拥有者不 能成立管理委员会,米德报告与《5岁》之前的另 一个区别在于,米德报告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教育 需要的儿童提供顾问。然而,《5岁之前》认为特殊 教育服务应该在所有的教育机构内设立。 1972年开始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和保育所 《幼儿园教育大纲》几次修改而成新的《幼儿 园教育大纲》 90年代,朝鲜实行“幼儿公育”,比较重要的 是在1996年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 教养法》 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了下属部门学前教育 协调局,它的主要目标是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的国 家规划。 八章:1982年,韩国制定了并颁布了《幼儿教 育振兴法》,该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新 村幼儿园”;承认文教部和内务部领导下的二元化的 幼儿园和新村幼儿园均为学前教育机构;取消附设 在小学的公立幼儿园,在中小城市,农村及偏远地 区增设公立幼儿园。该法还制定了振兴学前教育基 本计划,其内容和方法的改善、教材和教具的研究、 开发和普及,教师的培养和进修以及其他支援措施 的基准和文献。 学前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艺能 和语言五个方面。 韩国幼儿教育的途径有两条:1、充分利用幼儿 园的内部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2、有目的、有计划 地利用社区资源。 朝鲜的托儿所、幼儿园的行动资源体制依据 1976年4月29日公布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儿童保育教养法》规定,由中央的教育保健机关 和地方行政机关负责,只有农业部门的托儿所,幼 儿园由指定相关负责。 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 1、重视礼仪教育 2、重视艺术情感教育 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4、通过集体对儿童进 行教育 5、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善 6、办园形式多样,支持体制健全 朝鲜学前教育的不足: 首先,朝鲜尚未实施开放政策,对国外,尤其 是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采取排斥态度,由此 其教育处于一种较封闭的状态。 其次,朝鲜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并将之放在十 分突出的位置上,致使教育活动中忽视教育本身的 规律,形式化现象较多。 再次,片面强调集体教育的作用,忽视儿童个 性的发展,“齐步走”的印迹较重。 最后,采用单一的正面教育方法,忽视儿童人 格发展的层次性和立体性,单一化的影响较广。 朝鲜学前教育呈现的趋势 1、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呈现出从教 育内容,教育形式到教育管理的高度规范化,格式 化。 2、在幼儿园普遍增设电化教育器材,使电化教 学逐步成为幼儿园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 3、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朝鲜的幼教工作 者尝试着从托儿所开始,通过音乐组织孩子的一日 活动并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 发挥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的 作用。 1939年南非成立了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南非学前教育的两难境地: 南非幼儿教育联合会,德兰士瓦学前教育协会 和“日间母亲看护所”协会在州、社区和学校中发 挥作用。然而,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南非的 人口背景。南非由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语言群 体组成。他们在经济上也是有差异的。南非不仅在 政治上发生变化,而且在向城市化方向发展。因为 它的市场主要被英国和西方世界所占领,都市场的 进程包括对西方价值文化和语言的接纳。此外,经 济上最穷困的黑人群体的人口数目急剧增长。这对 学前教育提出了挑战。 九章:1909年,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 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胚胎期——人不仅有 和运动共有的同一个细胞发育成胎儿过程“生理胚 胎期”,更有独有的从出生时的“精神空白”到1 岁以后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心理感受点和器官的“心 理胚胎期”。 “工作”的主要作用促进儿童发展,同时兼有 愉悦儿童身心的作用。 “有准备的环境” 1、必须是能够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的环 境 2、必须是儿童能够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 境 3、必须是对活动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 4、必须是有秩序的环境 5、必须是与成人环境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 6、必须是能够保护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 7、必须是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1、蒙台 梭利教育法和生物学研究2、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实 验心理学研究3、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缺陷儿童研究 4、蒙台梭利教育法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伊塔和塞根是19世纪训练心理缺陷儿童的著 名人物 “导师”——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 支持者和资源者

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一)答案

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一)答案

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2.朱利安 法国著名教育家。在1817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后人称誉朱利安为“比较教育之父”。 3.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适当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所研究问题有一个实质性的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4.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是比较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 5.参观访问法 比较学前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8.皮博迪 美国学前教育家。1860年在波士顿比库尼街创办了美国第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1868年在自办的幼儿附设幼儿园教师培训所,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9.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10.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11.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12.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常用的学前比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法分析法四种

常用的学前比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法分析法四种 1.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眾设备对处于自然状 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使用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的范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观察的目的性;②观察的客观性;③观察的计划性。和其他研究方法比较起来,它有下列特点:①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②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的类型 ①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观察,即对要观察的事物的存在的条件不加控制或改变。自然观察法又分为公开的观察利隐蔽的观察两种方式。 实验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验中为验证实验假设而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因观察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控制,有利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观察到的研究对象的行

为表现更直接、客观,还可以反复进行,这为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条件。 ②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借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来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③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性观察法就是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参与性观察能使观察者在不破坏研究对象原有的群体结构和活动氛围的条件下贴近地进行直接观察,有利于获得真实可信的资料。 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④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根据是否对观察适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法。 有结构观察法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全部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 1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在于对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2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法的体系。 3科学方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狭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 4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5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6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7研究现象是指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时间、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8分析是将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并分别加以考察,而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不同的方式。

9综合是将有关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连联接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从对整体的认识上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10比较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但相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 11归纳是从已有的众多事实或结论中,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12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13教育研究报告就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过程、成果等地概括和总结。 14学前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过程。 15教育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应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宗旨,有效的发现和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提高。 1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方式。它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研究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17规律是指事物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8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理论方法 理论方法从理论上对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展开分析、综合、抽象化归纳,以辨 认出其内在规律和一般性结论,主要包含概括、诠释、投影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 归纳等。 2.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牵涉对过去出现事件的介绍和表述,包含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文献法 主要指收集、辨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构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内 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数据叙述去同时实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这两种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和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 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的不同:内容分析法将非定 量的文献材料转化成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做出关于事 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和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 下的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 究方法。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 而探索规律。 4.观测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教 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考查和探究,从而获取教育事实、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5.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研究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 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测量 调查法。 6.实验研究方法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张绪论 名词解释: 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起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早期学习标准》:《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0-5岁教育计划: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收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高瞻课程:高瞻课程(High Sc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发展适宜性实践》:《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比较学前教育学》期末考核必备(含参考答案)

《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练习题 一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2.朱利安 3.分析法 4.现场研究法 5.参观访问法 6.文献法 7.比较法 8.皮博迪 9.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10.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11.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12.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13.蒙台梭利学校 14.先行教育 15.日托 16.有准备的环境 17.保育学校 18.《国防教育法》

19.美国幼儿园 20.“提前开始”计划 二、简答题 1.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日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3.比较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保育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5.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价值是什么? 6.简述日托和保育学校的异同。 7.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在课程方面的教育原则是什么? 8.美国学前教育沿革的特点是什么? 9.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方面的原则是什么?10.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11.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是什么? 12.美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3.蒙台梭利学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4.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职前教育的层次是什么? 15.先行教育的构成因素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论述美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沿革的基本特点。 3.论述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名词解释 20% 简答题: 40% 论述题: 40% 二 一、名词解释 1.日本保育所 2.日本幼儿园 3.和田实 4.仓桥物三 5.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6.克鲁普斯卡娅 7.前苏联托儿所-幼儿园 8.福辽莉娜 二、简答题 1.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时期的幼儿教育。 2.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整备期的日本幼儿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