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尤其是进入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以后,很多比较教育研究者都提出了独特而有效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有:

一、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边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主要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其中比较研究同时面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而区域研究主要只是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研究,它并不是比较研究,而是比较研究的基础和预备。只有把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系统的比较教育研究。他认为,区域研究包括“描述”(description)和“解释”(interpretion)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juxtaposition)和“比较”(comparison)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他用图示的方法简明形象地表述了比较四步法。

(1)描述。贝雷迪认为,对外国教育制度进行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学校实地考察。

(2)解释。在解释阶段,比较教育研究者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在第一阶段得出的关于某一国家教育状况的资料描述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并列。在贝雷迪看来,描述和解释都属于区域研究的范围,还不是真正的比较研究。并列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简单地说,并列就是为比较而对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它允许对材料进行处理,即对各研究对象国基本的教育实践做概括或细致的审视。

(4)比较。比较是比较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所有比较研究的对象国同时进行研究,据此对并列阶段形成的假说作出验证。

二、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诺亚(Harold J.Noah)和纽约市立大学的艾克斯坦(Max A.Eckstein)合著《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们把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

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都要经历这样四个步骤: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问题;建立假说;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选择个案;收集资料;处理数据;检验假说和解释结果。

三、霍尔姆斯的问题法

霍尔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主要是在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的“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下列四个步骤和方法。

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

问题,如几国教育投资问题的比较研究等。

寻求解决办法(政策)比较教育研究的任务不是寻求某种能适应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时代的万能之策,而是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

验证有关因素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验证应注意三个方面:详尽地描述、分析教育制度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背景;筛选出与具体问题紧密相关的决定性因素;严肃评判这些决定性因素。

为了更好地收集资料,验证问题,霍尔姆斯根据波普的批判二元论和自己的见解,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四种模式。

(1)规范模式:包括研究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2)体制模式:包括研究对象国的教育制度,教育领域内部组织结构的模式和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政府组织、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的体制结构以及左右国家和地方方针政策的各种强力集团的组织结构。

(3)自然模式:包括地理、地质、气候、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4)精神状态模式: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预测在综合分析各国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作出某种切实的预测。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的质量。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指用来解决教育问题、获取教育知识和途径的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本文将比较常见的几种教育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客观数据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实证研究方法基于科学统计原理,强调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其优点是数据准确、结果可靠,有利于获取客观真理。然而,实证研究方法可能忽视了一些非测量、非可见的因素,对人文社科类的研究不够适用。 2.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和综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发掘和总结有关教育问题的信息。文献研究方法能够系统地整理和梳理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汲取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其优点是节省时间和成本,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依据。然而,文献研究方法容易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的影响,且依赖于既有研究的质量和范围。 3.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回顾和分析过去的教育事件和现象,了解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轨迹和原因。历史研究方法提供了对于教育问题深入的理解和多样的观点。其优点是可以揭示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背景,有利于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然而,历史研究方法容易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和历史文献的限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4.实践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实际的教育实践并进行反思,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践研究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教育实践的反思和评估。其优点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教育场景,并提供改进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然而,实践研究方法容易受到个体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适用性可能有限。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实证研究方法注重客观数据分析,能够提供准确可信的结果;文献研究方法能够整理前人研究成果,提供理论依据;历史研究方法能够了解教育问题的背景和根源;实践研究方法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教育场景。因此,在具体的研究项目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研究目的和研究资源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适合的教育研究方法。同时,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以综合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自考比较教育第三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考者应当了解一些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提出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同时了解国内外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和学术期刊。 考核内容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联系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本体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二)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1.调查法 (1)实地考察 (2)问卷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第二节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一)贝雷迪的简况 1.生活年代 2.国别 3.代表作及其发表年代 (二)比较四步法 1.描述 2.解释 3.并置 4.比较 第三节诺亚和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一)诺亚和艾克斯坦两人的简况 1.生活年代 2.国别 3.代表作及其发表年代 (二)科学量化法 1.界定问题 2.提出假说 3.明确概念和指标 4.选择个案 5.收集数据资料 6.处理数据资料 7.说明结果和验证假说 第四节霍尔姆斯的问题法

(一)霍尔姆斯的简况 1.生活年代 2.国别 3.主要著述 (二)问题法 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 2.提出假说 3.验证相关因素 4.从所提出的假说逻辑地预言可能的结果 5.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 第五节比较教育的重要文献 (一)重要工具书 1.《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制度百科全书》 2.《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探索与研究》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 4.《教育大辞典·比较教育》 (二)重要学术期刊 1.《比较教育评论》 2.《比较教育》 3.《比较》 4.<展望》 5.《比较教育研究》 6.《外国教育资料》 重点、难点 一、比较教育研究应当遵循的原则。 二、比较教育研究可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四、诺亚和艾克斯坦提出的“科学量化法”。 五、霍尔姆斯提出的“问题法”。 六、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七、贝雷迪“比较四步法”的说明。 八、诺亚和艾克斯坦“科学量化法”的说明。 九、霍尔姆斯“问题法”的说明。 十、霍尔姆斯“问题法”与诺亚和艾克斯坦“科学量化法”之间的区别。 同步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2.调查法 3.文献法4.分析法 5.比较四步法6.科学量化法 7.问题法8.《比较教育评论》 9.贝雷迪10.诺亚和艾克斯坦 11.霍尔姆斯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内容 方法 阶段研究法假设研究法问题研究法洞察研究法 形成背景出现于二战之 后,自20世纪 60年代起逐渐 成为比较教育研 究的一种主要方 法。受实证主义影 响,把自然科学 研究中的假设、 实验测定、研究 分析、验证等一 般程序,运用于 比较教育研究。 问题研究法是英 国比较教育学家 霍姆斯将波普尔 的“批判二元论” 运用到教育的比 较研究中的结 果,也是霍姆斯 对杜威的反省思 维过程进行改造 的产物。 出现于20世纪 60年代比较教 育方法论争论的 高潮时期。 代表人物希尔克、贝雷迪诺亚、埃克斯霍姆斯埃德蒙·金 主要特征一方面关注教育 现象与其他现象 的广泛联系,主 张把其他社会科 学,包括社会学、 心理学、历史学、 哲学、人类学、 政治学、经济学 及统计学用于比 较教育研究领 域;另一方面, 努力寻找更为精 确的研究技术, 设计更为精密 分析程序和模型 来研究比较教育 问题;把较方法 的的分析程序划 分为描述、解释、 并置和比较四个 阶段。具体操作程序包 括以下五个方 面:一是提出问 题,确定假说; 二是明确概念, 量化指标;三是 选择个案进行例 证;四是收集和 处理资料;五是 分析数据和验证 假说 遵循以下四个阶 段:一是问题的 选择和分析。在 选择问题时要通 过对世界及本国 教育发展的现状 选择那些多数国 家共同存在且与 研究者的目的相 一致的教育问 题。二是政策建 议的形成。考虑 各国不同的政 治、经济、文化 和其他方面的情 况。三是相关因 素的识别。在对 各种解决办法可 能出现的结果进 行预测之前,要 把与选择问题和 确定解决办法有 关的各种因素, 系统的集中起来 进行识别和验 证。四是预测。 为了保证预测的 准确性,必须对 分析框架可以归 纳为由背景、概 念、结构或制度、 操作、决策和执 行五个环节组成 的统一整体。 背景:一是对象 国的历史背景的 研究,二是对当 前教育问题背景 的研究。 概念:概念是比 较教育研究的前 提,概念分析实 质上也是为了使 各国间的教育具 有可比性。 结构或制度:即 有关研究对象国 的教育体制及其 结构,相对于概 念而言它是比较 稳定的,能够反 映社会环境的要 求。 操作:这一阶段 是埃德蒙·金的 教育洞察法中最

四种教育研究方法简述

四种教育研究方法简述 第一内容分析法 一、概述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并加以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析”,包括定质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作趋势分析、意向分析、比较分析。 内容的定质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在于: 1.在选择样本上,定量分析是以频率分配的状况为基础;注重类目的统计。定质分析虽然也做粗简的数量分析,但通常侧重于性质方面的分析。 2.在方法上,定量分析注重比较机械的系统的方法,可靠性较高;定质分析是一种叙述性的研究,方法有较大的伸缩性,但其有效性较高。 3.在内容上,定量分析比较注重于纯粹传播内容本身的分析;定质分析则是把传播内容当作分析的工具,其重点不一定在内容本身,也许在传播者的动机,或传播的效果上。定量分析确定类目后,每一字句或段落就形成独立的单位,给予量化的意义;定质分析注重整个内容系统结构的分析,注重字里行间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的设计 (一)同一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A一X一T) 这种设计是比较同一资料来源,不同时间的内容资料是否有差异。这种模式适用于趋势分析。A代表同一资料来源,X代表相同的分析类目,T代表从不同时期中抽取的样本。例如,若分析某著名教育家学术思想发展过程,可采用上述模式进行分析。 (二)同一来源而不同情景的内容分析模式(A—X—S) 这种设计模式是比较同一资料来源的不同情景的内容资料是否有差异。这种模式适用于意向分析。A代表同一资料来源,X代表相同分析类目,S代表对象在不同情景时所显示的资料内容。 例如,若分析总结某优秀教师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经验。 (三)同一资料来源,不同内容样本的内容分析模式(A一X一A1一A2) 这种设计模式是分析同一资料来源的不同内容样本的异同关系。这种模式也适用于意向分析。A代表同一对象同一资料来源,A1、A2代表两方面不同的内容分析样本,X代表分析类目。 (四)两个不同资料来源,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A-B-X) 这种设计模式是对两个来源不同的内容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这种模式适用于比较分析。A、B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资料来源,A1、B1分别代表来自A、B两种不同来源的内容样本,X代表相同的分析类目。 例如,比较分析同一学科中,不同编者的两种教材,以便了解其异同,各自的特点。 (五)几个不同资料来源,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A—B-C—D—X)不同资料来源、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除了上述的A—B—X模式外,还有另一种设计模式,即A—B—C—D—X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两个以上不同来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 答:比较法是人类确定事物异同关系,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过程和方法。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以确定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对事物做出初步的分类。在对事物的内外各种因素和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以后,我们就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大多是对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从中发现教育发展的某种规律。 2.调查法 答: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或问卷的形式来研究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的方法。实地考察,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这是了解外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问卷法,是研究者用书面形式直接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采用各种通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在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对象之间建立某种直接的联系。 3.文献法 答: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来了解教育情况的重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比较教育的研究资料,一般要经过查阅.抽样.鉴别和整理等阶段。查阅是利用书目.索引、文摘、辞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各种工具书搜集资料。抽样是指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掌握资料状况来选取需要仔细查阅的资料。鉴别就是分析和确定所搜集到的材料的真伪和可靠性。整理是指根据具体研究工作的目的和资料本身的性质,按照某种统一的标准,对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文献法搜集材料,特别注意材料的客观性.典型性和充足性。 4.《比较教育评论》(Compare Education Review) 答:《比较教育评论》是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刊,1956年创刊,每年l卷共4期每逢2月、5月、8月和11月出版。1978年至1988年,编辑部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比较教育中心,主编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1989年以后,编辑部改设在密苏里大学,主编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爱泼斯坦。主要刊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问答题 1.结合实例谈谈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答: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或问卷的形式来研究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的方法。实地考察,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比如在当前的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些学者已经开始采用像人类学在田野研究中采用的那种细致的现场观察法,深入到课堂中去切实了解研究对象的

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

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 教育比较研究是一种通过对不同教育系统、实践和政策进行比较,以促进知识和理解的研究方法。它旨在帮助教育决策者和学者了解和评估不同教育系统的效果,为改善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指导。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育比较研究方法。 1.国际比较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实践进行比较来获得跨国教育洞见的研究方法。例如,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是一项通过对全球各国15岁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试的计划,以评估不同国家的教育质量和学生表现。 2.跨区域比较研究:跨区域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地区或地理区域内的教育制度和实践进行比较来获得跨区域教育洞见的研究方法。例如,对比不同州或省份的教育政策和实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3.跨学科比较研究:跨学科比较研究是通过将教育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等进行比较,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的研究方法。例如,将教育和经济学进行比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4.纵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是通过对同一教育系统或实践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变化和发展情况的研究方法。例如,对比一个国家在几十年前和现在的教育政策和实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其在教育方面的进步和挑战。 5.横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教育系统或实践在同一时间点进行比较,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的研究方法。例如,

对比几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 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6.定性比较研究:定性比较研究是通过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如访谈、 观察和文献回顾等,对不同教育系统、实践和政策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不同教育系统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 7.定量比较研究:定量比较研究是通过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 查和统计分析等,对不同教育系统、实践和政策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这 种方法可以提供大规模数据和数量化的比较结果,以支持教育政策和决策 的制定。 总结起来,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包括国际比较研究、跨区域比较 研究、跨学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定性比较研究和 定量比较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不 同教育系统的效果和影响。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理论方法 理论方法从理论上对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展开分析、综合、抽象化归纳,以辨 认出其内在规律和一般性结论,主要包含概括、诠释、投影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 归纳等。 2.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牵涉对过去出现事件的介绍和表述,包含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文献法 主要指收集、辨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构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内 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数据叙述去同时实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这两种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和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 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的不同:内容分析法将非定 量的文献材料转化成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做出关于事 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和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 下的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 究方法。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 而探索规律。 4.观测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教 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考查和探究,从而获取教育事实、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5.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研究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 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测量 调查法。 6.实验研究方法

常用的学前比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法分析法四种

常用的学前比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法分析法四种 1.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眾设备对处于自然状 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使用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的范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观察的目的性;②观察的客观性;③观察的计划性。和其他研究方法比较起来,它有下列特点:①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②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的类型 ①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观察,即对要观察的事物的存在的条件不加控制或改变。自然观察法又分为公开的观察利隐蔽的观察两种方式。 实验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验中为验证实验假设而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因观察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控制,有利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观察到的研究对象的行

为表现更直接、客观,还可以反复进行,这为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条件。 ②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借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来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③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性观察法就是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参与性观察能使观察者在不破坏研究对象原有的群体结构和活动氛围的条件下贴近地进行直接观察,有利于获得真实可信的资料。 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④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根据是否对观察适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法。 有结构观察法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尤其是进入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以后,很多比较教育研究者都提出了独特而有效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有: 一、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边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主要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其中比较研究同时面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而区域研究主要只是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研究,它并不是比较研究,而是比较研究的基础和预备。只有把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系统的比较教育研究。他认为,区域研究包括“描述”(description)和“解释”(interpretion)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juxtaposition)和“比较”(comparison)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他用图示的方法简明形象地表述了比较四步法。 (1)描述。贝雷迪认为,对外国教育制度进行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学校实地考察。 (2)解释。在解释阶段,比较教育研究者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在第一阶段得出的关于某一国家教育状况的资料描述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并列。在贝雷迪看来,描述和解释都属于区域研究的范围,还不是真正的比较研究。并列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简单地说,并列就是为比较而对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它允许对材料进行处理,即对各研究对象国基本的教育实践做概括或细致的审视。 (4)比较。比较是比较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所有比较研究的对象国同时进行研究,据此对并列阶段形成的假说作出验证。 二、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诺亚(Harold J.Noah)和纽约市立大学的艾克斯坦(Max A.Eckstein)合著《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们把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 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都要经历这样四个步骤: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问题;建立假说;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选择个案;收集资料;处理数据;检验假说和解释结果。 三、霍尔姆斯的问题法 霍尔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主要是在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的“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下列四个步骤和方法。 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

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是为了了解和改进教育实践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研 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以下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研究者可以设计一 份包含有关主题的问题的问卷,然后将其发放给受访者。通过分析问卷回收的数据,研究者可以获取到受访者的观点、态度和意见。问卷调查通常用于了解教育参与者的看法和经验。 2. 访谈:访谈是一种与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的方法。研究者可以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或电话访谈与受访者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经验、观点和观察。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受访者的思考过程,并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和见解。 3. 观察:观察是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教育实践中的行为、事件和情境来收集 数据的方法。观察可以是直接的,即研究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的环境中,并观察相关行为和事件。观察也可以是间接的,即通过观察录像、照片或文档等资料来收集数据。观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捕捉到那些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细节和信息。 4.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通过查阅已有的研究文献,对特定问题进行整理、总 结和评估的方法。研究者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并把其中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整合和综述。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前人的研究进展,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这些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或者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推动教育发展和改进实践。

教育比较研究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没有准确的认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只有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才能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比较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一节教育比较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比较研究法的概念与特点 1、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含义 比较一词的意思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一般来说,比较是一种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智力活动。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法。 2、教育比较研究法的特点 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教育比较研究法有以下特点。 (1) 对比性 教育比较研究法以比较作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手段,对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是整个研究活动的中继环节。它决定了研究者对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也是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事物间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对比的角度和内容也相当繁复,但作为比较研究活动的比较对象却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正如黑格尔所说,“能识别一支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一般来讲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具有共同的评判标准。

(2)合作性 尽管比较法在教育比较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比较法本身难以独立地完成研究活动,因为它无法独立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所以比较研究法必须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依靠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测量等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研究者方能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尽管在教育研究中完全独立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多,但合作意识最强,对其他研究方法依赖性最高的还属比较研究法。 (3) 深刻性 教育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比较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可以追溯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跨越时空,将历史上的教育现象同现实中的某些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比较研究法与实验法、统计测量法、调查法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事物间数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上的异同,探讨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二、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研究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相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运用比较研究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横的方面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认识身边的教育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纵向的比较,把握教育事件演进的某些规律。教育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更好地了解他国教育的长处与短处、经验与教训,更准确地辨别本国同别国在教育领域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例如在关于课程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课程在古今中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主要类型,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其今天发展的特质。比较教育

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

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对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分析,以获得关于教育的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或新模型的一门学科。在教育研究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进。 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行动研究等。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生动、全面的介绍,并指出其在教育研究中的指导意义。 首先,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验证或推翻某个假设或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注重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关系,以及对教育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这种方法的指导意义在于提供了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结果,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案例研究是对一个特定实例或群体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案例的详细描述和解释,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复杂性。案例研究的指导意义在于为教育实践提供具体的经验,并启发教育者对于特定情境下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思考。 再次,问卷调查是通过向大量受访者发放问卷,收集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从而了解他们的看法和行为。问卷调查通常可以覆盖较大的受众范围,并且数据分析相对较为简单。问卷调查的指导意义在于提

供更广泛的声音和多样性的观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期望。 此外,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对被访者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获取被访者的主观感受、思想和经验,对个体的特质和观点有更深入的理解。访谈法的指导意义在于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意义和差异性,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诠释性数据。 最后,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和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调整措施,并产生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从而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行动研究的指导意义在于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并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反馈,不断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方法各有其特点和指导意义,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不同方法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并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之因素分析法

2008年第 1 期 因素分析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 , 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它体现了建构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 , 反映了如何对教育中各种因素的数量、质量关系进行整合的动力特征 , 提供了一种分析教育的特定认知参照系、认识角度 , 决定着研究方向、设计及对结果的阐释。一般来说 , 有什么样的理论分析框架 , 就会进行什么样的理论分析观察。所以 , 因素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框架建构并维系着比较教育学科的运转、发展 , 解决现代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 阐释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 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反映比较教育发展对现代教育运动的作用 , 是比较教育学科用以表现其价值、功能的根本特征。 一、因素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 萨德勒提出因素分析法 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 因素分析时代” 的先驱 , 也是一位跨“ 全盘借鉴” 和“ 因素分析” 阶段的中介性学者 , 对学科的转型、升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他是发现单纯移植中的问题而积极倡导因素分析的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认为 :对比较教育来说 , 重要的是花大力气来考察影响这个国家教育制度发展的诸因素或动力 ,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因 , 才能对教育改革做出最有力的反映 , 真正认识教育并推动其发展 ; 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应当是直接地借用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 , 而是在研究别国教育的基础上 , 以改善本国教育为目的。基于以上观点 , 萨德勒提出了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 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二 康德尔大力发展因素分析法 康德尔继承和发展了萨德勒提出的因素分析法 , 他认为 :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特别要对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 ,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其著作《比较教育》中 , 康德尔提出:“ 探究一国民族特性与教育的关系 , 是了解本国教育制度意义的唯一法门。” 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最根本目的应是“ 发现教育问题 , 探讨问题产生的 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方法 , 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 。康德尔的方法论受三种目的论支配 :一是报道———描述的目的 , 主要是收集资料 , 分类整理并提供关于各国教育制度的信息 , 是研究的开端 ; 二是历史———功能的目的 , 主要是深入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 注重找到构成一种教育制度基础的精神和文化的巨大动力 , 从中看到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紧密联系的纽带 , 是比较教育的重要特征 ; 三是借鉴———改善的目的 , 主要是强调通过比较研究 , 借鉴经验 , 改进本国教育制度 , 并培养国际主义精神。他坚信对各国教育制度间差异的比较和因素分析 , 可以找到一种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 并认为这种力量就是民族性。所以他主张比较教育要努力去找到“ 民族特性的内涵 , 因为这是教育制度的基础 , 否则比较教育便是无意义的。” (三 施奈德、汉斯进一步发展因素分析法 施奈德也提倡因素分析法。他的特点是提出了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这一因素 , 这与强调外部影响的英美比较教育学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的学者吉田正晴称他的方法为“ 辨证法的因素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