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作者:周华车大钿

来源:《上海医药》2020年第21期

摘要为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和卫生技术评估组织官网,共纳入9篇文献,应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对于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奥马珠单抗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的风险,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控制用药剂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但奥马珠单抗目前售价昂贵,与安慰剂或哮喘标准治疗相比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关键词奥马珠单抗快速卫生技术评估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

中图分类号:R974.3; R7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21-0013-04

A rapi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of omal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allergic asthma

ZHOU Hua, CHE Datian*

(Department of VIP,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o quick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economy of omal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allergic asthma. A total of 9 reports were included by search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literature databases and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organization, which were evaluated by a rapi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malizumab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acute severe asthma and the dosage of control medication, and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allergic asthma.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 and the safety was good. Economic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ed that omalizumab was not a costeffective option compared with standard therapy or placebo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allergic asthma because of its high price.

KEy WORDS omalizumab; rapi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severe allergic asthma in children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材料相关)

呼吸系统的各种症状对疾病的诊断 ?咳嗽 1.发作性干咳(尤其夜间规律发作)----咳嗽型哮喘 2.长年咳嗽,秋冬季加重----慢阻肺 3.急性发作咳嗽伴胸痛-----肺炎 4.急性发作刺激性咳嗽伴发热---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 管炎 5.高亢的咳嗽伴呼吸困难----肺癌累及气管 6.持续加重的刺激性咳嗽伴有气促(急)---特发性纤维化 或肺泡癌 ?咳痰 1.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感染 2.白色泡沫或黏液状转为脓性---细菌性感染 3.大量黄脓痰-----肺脓肿或支扩 4.红棕色胶冻样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5.粉红色稀薄泡沫痰-----肺水肿 6.咖啡样痰-----肺阿米巴病 7.肺吸虫病---果酱样痰 8.痰量突然减少,但体温升高-----支气管引流不畅 9.脓痰有恶臭-----厌氧菌感染 10.伴大肠杆菌感染时---脓痰有恶臭

?咯血 1.痰中经常带血是肺结核、支扩、肺癌的常见症状 2.咳鲜血(24小时达300ml以上)--支扩、肺结核、急性 支气管炎、肺炎、肺血栓栓塞症 3.二尖瓣狭窄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咳血 ?呼吸困难 1.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哮喘合并慢阻肺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 3.慢性进行性气促-----慢阻肺、弥散性肺纤维化 4.急性气促伴胸痛-----气胸、胸腔积液、肺炎 5.吸气性喘鸣音-----喉头水肿、喉气管炎症、肿瘤、异物 引起上气道阻塞 6.吸气相或双相呼吸困难----气管、支气管结核 7.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肺血栓栓塞症 ?胸痛 出现胸痛表明壁层胸膜受累,咳嗽、深吸气加剧 1.胸痛伴高热--肺炎 2.胸部隐痛,持续加剧,乃至刀割样痛--肺癌侵及壁层胸膜或骨 3.突发性胸痛伴咳血和(或)呼吸困难--肺血栓栓塞症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 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

《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特征。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2010~2011年在我国8个省市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1.2%,其中约2/3为过敏性哮喘。重症哮喘患者中过敏性哮喘的比例高达50%~90%。哮喘的未控制率高达34.5%。中重度哮喘患者对医疗资源的占有远高于轻度患者,切音哮喘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升高。 2016年中国哮喘防治指南推荐的中重度哮喘患者按第3~4级、即低高剂量吸入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复合制剂、或叠加噻托溴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茶碱。采用第4级治疗仍有持续的哮喘症状或急性发作的患者则按重度哮喘进入第5级治疗,其中抗IgE单克隆抗体推荐用于第4级治疗不能控制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证据等级A)。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哮喘患者是接触过敏原引起的,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是哮喘领域的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在全球以上市十余年,至今已有13万以上哮喘患者的使用经验。 一、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定义和诊断

根据2016年中国哮喘防治指南,中度哮喘定义为经第3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重症哮喘的定义是:在过去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和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高剂量ICS和LABA 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茶碱),才能够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的哮喘。符合中重度哮喘的诊断标准至少一项过敏原检测指标阳性者即可诊断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 二、IgE病理生理学和过敏性哮喘发病机制 当个体暴露于过敏原时,活化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合成并分泌IgE。 IgE受体包括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和低亲和力受体(FcεRⅡ)两种类型,前者表达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后者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IgE主要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结合,介导过敏性炎症级联反应。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IgE与过敏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Fc片段部分的重链构象发生改变,使过敏原-IgE复合物与效应细胞如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FcεRⅠ结合,释放促炎介质,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及分泌黏液等(速发相反应),肺通气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出现急性快速的下降,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和气短等症状。IgE还与树突状细胞FcεRⅠ结合,促使Th2细胞分化并分泌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炎症细胞的附着和浸润,级联扩大IgE生成,导致慢性炎症、气道收缩、软组织损伤以及气道重塑,FEV1在短期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7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严重程度的分级: 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 度持续4级。 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

预防哮喘病的三大主要方法

预防哮喘病的三大主要方法 哮喘的发病在平时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春节,更是哮喘的高发时期,主要是由于很多人本来就对春季的花粉等过敏,导致过敏性哮喘的出现。哮喘不仅要注意治疗,预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对于哮喘的预防方法我们在下文做详细的介绍。 预防哮喘病的三大主要方法; 方法一,体育锻炼。许多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担心受凉、感寒后哮喘发作,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而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导致体质下降,反而发病增多。其实,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例如:①从夏天起坚持冷水洗脸、洗脚甚至洗擦全身,循序渐进进行耐寒锻炼;②每天坚持慢跑40分钟以上,或打太极拳,既能调整身心,又能提高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③练气功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还能提高支气管功能和呼吸道清除废物的能力,是较好的预防手段。 方法二、避免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过敏源有密切关系。发作过后,应细心寻找和分析诱发因素,尽可能加以避免。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敏物质,如花粉、粉尘、皮毛、牛奶、鸡蛋、鱼、虾、螃蟹、油漆和药物等。每个患者有不同的过敏源,有的是一两种,有的多达几十种。另一个是身体和精神状态,如情绪不好、劳累、怀孕和月经前期等。 方法三、注重气候温度的骤然变化。哮喘的发作与气候环境温度的变化常密切,哮喘患者更应该注意气候温度的骤然变化,及时加减衣物,尽量减少感冒的次数。 专家温馨提示:上述详细介绍了关于“预防预防哮喘病的三种方法”的知识,对于哮喘这种疾病,在平时要多加重视,尤其是不能过量运动,避免呼吸困难,穿衣服不要穿毛茸茸的那种,避免毛毛吸到鼻孔,引发哮喘。

雷珠单抗和阿瓦斯丁的治疗区别

雷珠单抗和阿瓦斯丁的治疗区别 Dr. Peter Kaiser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两种抗VEGF药物的开发 Genentech公司的Dr. Napoleone Ferrara最初设计的是鼠源性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1996年开展抗VEGF药物治疗人体疾病的尝试时,研究者为保持药物与VEGF抗体的亲和力,只能通过定点固定突变将Fab片段上部分区域保留为鼠源性成分,其后将该Fab片段与Fc片段组合为全长抗体,即贝伐单抗。此外,由于贝伐单抗是一种抗肿瘤药物,研究者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使药物能长时间作用于肿瘤组织的需要,将全长抗体进行了糖基化,从而使其不易被清除。但这引起的全身VEGF水平降低具有增加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贝伐单抗的说明书上即对此有所警告。 与此同时,Genentech公司也在进行眼科用抗VEGF药物的研究。雷珠单抗是定点选择性突变的人源性Fab片段,在6个氨基酸关键位点,定点随机突变,构成海量文库,竞争性筛选亲和力最佳品种,最终雷珠单抗与VEGF受体结合的亲和力相比贝伐单抗提高5~20倍。此外,雷珠单抗这一Fab片段并未被糖基化,目的是使其进入体循环时在数小时内很快被清除,相对贝伐单抗在人体停留20余天而言,这一设计能减少全身安全性事件风险。 清除慢≠起效时间长 Dr. Kaiser谈到常有人误解贝伐单抗在体内清除较慢,意味着药物起效时间更长。实际上对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生物活性水平的研究显示,药物的生物活性由半衰期和亲和力二者共同作用,虽然贝伐单抗的半衰期更长(3.2天vs. 6天),但雷珠单抗的亲和力高于贝伐单抗5~20倍,因此玻璃体腔内注射后两者起效时间相似。 PRN与按月治疗的效果不完全相同 CA TT试验显示,雷珠单抗按月治疗组与PRN组的主要终点BCV A变化在52周时结果相似,但在BCV A提高≥15个字母及OCT检查所见液体完全吸收的患者比例上,按月治疗组表现更佳,综合看4组OCT结果,雷珠单抗按月治疗组液体消失的患者比例最高(P=0.03),这在该研究随访的第一个月时即初见端倪。此外雷珠单抗PRN组的平均注射次数在少于贝伐单抗PRN组的情况下,BCV A提高更多。 抗VEGF药物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VEGF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对保证缺血组织的灌注十分关键。贝伐单抗的说明书上明确指出,静脉给药与严重动脉血栓栓塞(A TE)事件增加相关。Matsuyama K等的试验提示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将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足以使血浆VEGF水平显著下降,长达1个月左右。 虽然雷珠单抗为玻璃体腔内注射的药物,但Dr. Kaiser指出对于有过卒中和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仍需注意,如有可能,尽量选择联合治疗的方案以减少注射次数,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多项对比雷珠单抗与贝伐单抗的研究显示了两种药物的全身安全性并不相同:Curtis LH 等发现贝伐单抗的全因死亡和卒中风险分别比雷珠单抗高16%和28%,Gower EW等同样发现贝伐单抗的全因死亡(高11%)和出血性卒中风险(高57%)均高于雷珠单抗,此外眼部炎症风险贝伐单抗也比雷珠单抗高80%。 分装的贝伐单抗并不可靠 基于单次静脉给药的设计,贝伐单抗内不含防腐剂,稳定性较差,不能进行冷冻和融解,因为这些处理可能将改变有效成分。此外,贝伐单抗为静脉用药,其制造标准与雷珠单抗不同,允许其含有更高浓度的颗粒样物质,这使贝伐单抗注射进玻璃体腔内时更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全球已发生多起涉及分装贝伐单抗的群体性眼内炎事件,除分装的药物被污染外,也

妊娠期支气管哮喘的管理及药物治疗进展

妊娠期支气管哮喘的管理及药物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7-15T11:44:23.49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作者:龚晓红[导读] 如何改善妊娠结局是临床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 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四川成都 611130支气管哮喘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患者在临床上以咳喘作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而妊娠期间合并支气管哮喘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缓慢、胎儿畸形与宫内窘迫等不良影响,也会造 成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改善妊娠结局是临床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 1 妊娠期哮喘概述 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为了满足胎盘、孕妇以及胎儿的代谢需求等,其心血管系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并且为分娩做准备工作。通常情况下,妊娠期孕妇的通气量增加会造成其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症状,致病原因在于潮气量的增加,进而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对于健康孕妇而言,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般不会出现较大变化,于14-16w后也仅会出现轻度变化,鉴于此孕妇在临床上出现肺活量参数的明显下降,则需加强临床监测。除此之外,孕妇在妊娠期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血浆容积,降低及减少白蛋白及胃蠕动,从而对药物的吸收以及清除造成不良影响,需适当增加药物剂量。同时由于大多数的药物均会透过胎盘,所以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变化便决定了妊娠期间哮喘患者需予以更加有效的用药指导及管理措施。 2 妊娠期支气管哮喘管理 对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的最佳方式在于控制哮喘,通过预防母体缺氧以维持胎儿氧合,从而确保妊娠孕妇健康以及胎儿正常发育,管理方式如下: 2.1健康教育 在控制及改善哮喘症状中,健康教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在健康教育中可通过对哮喘技能与知识的讲解,旨在确保患者能够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装置、避免养宠物、自我监测、严格遵循哮喘长期治疗、发现症状加重及时处理等。 2.2 避免病情加重 在日常生活中需尽可能地避免接触以及准确识别过敏原以及刺激物等,旨在避免哮喘加重,特别是尽可能地防止接触吸烟。上述措施可有效减少药物的应用。 2.3 药物治疗 需对患者的哮喘程度进行分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增减用药剂量与次数,。 2.4 病情评估与监测 对于绝大部分的妊娠期伴有支气管哮喘患者其病情会发生一定程度改变,因而需每月对其肺功能与哮喘病史采用肺量测定法进行评估。针对门诊患者也可采用肺量测定法、峰速仪测定呼气峰流速,同时还需指导胎儿的活动。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中重度哮喘以及哮喘控制不理想者,可于孕32w时予以连续超声监测。除此之外,产科保健人员也许参与到妊娠妇女产前检查、哮喘评估状态等哮喘照料过程中。 3妊娠期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3.1 糖皮质激素 在妊娠期支气管哮喘中ICS作为临床治疗主要药物,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ICS的应用并不会增加妊娠期间支气管哮喘患者围产期的死亡率,叶炳辉增加胎儿先天畸形、剖宫产以及死产发生风险。其中布地奈德是作为ICS应用作为的妊娠安全数据药物,因而作为临床治疗药物首选。同时在另一项研究中,早期采用孕妇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妊娠期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与其他药物相比,并未增加治疗风险。因此,可以继续考虑使用其他ICS控制较好药物。但也有研究报道,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能会增加胎儿唇腭裂的发生率,但与病情发展与妊娠结局相比该病发病率风险更小,因而可尽早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2 白三烯受体调节药物 白三烯作为5-脂氧合酶来源的炎症递质,能够参与到哮喘以及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其中孟鲁司特、扎鲁司特均是临床广泛用于哮喘维持治疗药物,与未使用该药物的孕妇相比,并未增加婴儿先天畸形发生率,属于安全有效治疗药物。 3.3 吸入用β2-受体激动药 妊娠期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首选药物为吸入用β2-受体激动药,其中首选的药物为吸入用沙丁胺醇。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于患者怀孕期间采用支气管扩张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食管闭锁、腹裂、唇裂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某些特定先天性缺陷风险。但在另一项研究表明,妊娠期间合并支气管哮喘者,采用吸入用β2-受体激动药治疗的哮喘患者,并未增加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 3.4 免疫疗法 研究表明妊娠期间采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并未增加其早产、先天畸形以及低体质量儿风险,但因其存在过敏风险,因而并不推荐奥马珠单抗治疗。在免疫疗法上,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继续予以舌下或皮下免疫疗法均具有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免疫疗法诱导的IgG抗体可通过母体胎盘,进而降低胎儿的过敏几率,但其是否能够起到预防哮喘以及胎儿过敏上尚未得到证实。总结 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若控制不佳,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胎儿胎盘发育异常状况概率,同时也会对母婴的预后造成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对患者的孕期用药管理与教育,通过规范化药物治疗来对患者临床症状予以控制,旨在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胎儿畸形、死胎以及剖宫产发生率。

医学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心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心得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T淋巴结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 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支气管痉挛、黏 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及黏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气道炎症引 起易感者广泛气道狭窄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可或经治疗而缓解,并可导致气道高反应 性。 1.病因病因 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的双重影响。(1)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 因遗传病,其遗传度在70%~80%。哮喘者可能存在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2)激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变应原、室尘螨(在床上用品、地毯和 有化纤垫充的家具上)、有皮毛的动物、蟑螂、花粉和霉菌、烟草 烟雾、空气污染、运动、剧烈的情绪表达和化学刺激物。有 70%~80%的哮喘病人在剧烈运动后可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 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病例是在运动6~10min,停止运 动后1~10min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病人在30~60min内自 行恢复。有些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类等可引起哮喘发作。 2.3%~20%哮喘病人因服用阿司匹林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 哮喘。病人因伴有鼻息肉或副鼻窦炎和对阿司匹林耐受低下,因 而又将其称为阿司匹林三联症。 2.发病机 制(1)变态反应:目前被公认的哮喘的发病主 要为I型变态反应。根据过敏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可分为 速发型哮喘反应(IAR)、迟发型哮喘反应(LAR)和双相型哮喘反应

(DAR)。IAR几乎在过敏原吸入后即刻发生反应,15~30min达高峰,在2h左右逐渐恢复正常。LAR则起病较迟,6h左右发生,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2)气道炎症: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参与的,释放50多种炎性介质和25种以上的细胞因子,造成血管通透性改变,黏膜水肿、渗出、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道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和阻 塞。(3)气道高反应性(AHR):AHR为哮喘病人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迟发反应后炎症继续长期存在形成慢性哮喘症状。(4)神经因素: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和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对气道平滑肌张力、气道黏液腺分泌、微血管血流、通透性和炎细胞释放介质有调节作用,炎性介质与神经递质之间相互关联,通过神经机制可加重或减轻气道炎 症。 1.诊断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2.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慢性持续期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 上。 3.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早期左心功能不全常出现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呼气性喘鸣时症状酷似支气管哮喘。此类病人常有明显心脏病史和体征,多呈端坐呼吸,可有双肺底弥漫性细湿啰音等体征,鉴别有困难时,可吸入选择性β2受体兴奋药作诊断性治

哮喘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哮喘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避免诱因 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包括 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等过敏原,以及烟雾、冷空气等刺激。 2、控制急性发作 通过缓解期抗炎治疗来控制呼吸道慢性炎症,需长期、主动、规律给药,以维持足够 的抗炎活性,从而预防急性发作。 3、合理用药 哮喘发作时应兼顾解痉、抗炎、去除气道粘液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继发感染。 一般可单用或联用下列药物。 1拟肾上腺素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 2茶碱黄嘌呤类药物 3抗胆碱能类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和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等。 4钙拮抗剂:地尔硫草、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入,对运动性哮喘有较好效果。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6色甘酸二钠 7酮替芬:本品在发作期前2周服用,口服6周如无效可停用。 4、促进排痰 1祛痰剂:溴已新或氯化铵合剂。 2气雾吸入 3机械性排痰:在气雾湿化后,护理人员注意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用导管 协助吸痰。 4积极控制感染 5、重度哮喘的处理

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必须及时合理抢救。 6、缓解期治疗 目的是巩固疗效,防止或减少复发,改善呼吸功能。 1脱敏疗法 针对过敏原作脱敏治疗可以减轻或减少哮喘发作。 2预防用药 色甘酸二钠、必可酮雾化剂吸入、酮替酚口服,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对外源性哮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他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曲尼斯特等均属H1受体拮抗剂,且无中枢镇静作用,可作预防用药。 3增强体质 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提高预防本病的卫生知识,稳定情绪等。 7、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应用一般平喘药物包括静脉滴注氨茶碱而仍不能缓解在24小时以上者。 1补液 根据失水及心脏情况,静脉给等渗液体,用量2000~3000ml/d,以纠正失水,使痰液稀释。 2糖皮质激素 是控制和缓解哮喘严重发作重要治疗措施。常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次40~120mg静脉注射,在6~8h后可重复注射。 3沙丁胺醇舒喘灵雾化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 ⑴雾化吸入:浓度为0.5%W/V,5mg/ml的沙丁胺醇溶液1ml,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雾化吸入。以后可根据病情在2~6h后重复用药。 ⑵皮下或肌肉注射沙丁胺醇:500&mg/次每次8mg/kg体重,4~6h可重复注射。 ⑶静脉注射沙丁胺醇250mg/次94mg/kg体重/次,注射速度宜慢约10min左右,必要时重复用药。 4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

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篇一: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专业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呼吸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哮喘是一种由多基因参与的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据估计,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有3亿之多,对整个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 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全球相关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哮喘也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1993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哮喘工作报告,即“哮喘预防和治疗的全球策略”,也即后来著名的“全球哮喘防治创义”(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国学者也据此创义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哮喘诊治指南。 一、控制性药物 1. 吸入性皮质激素(ics) ics是最有效的哮喘抗炎药物,可减少哮喘的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或恶化频率。但ics并不能治愈哮喘,当中断吸入后,约25%哮喘患者在6个月内遭遇哮喘的急性发作。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的ics有多种,根据治疗的需要,将ics的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表1列出了常用不同ics及其剂量类型。 表1 成人哮喘治疗的低、中和高剂量ics(ug/d) 吸入皮质激素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二丙酸倍氯米松(cfc) 200-500 500-1000 1000 丙酸倍氯米松(hfa) 100-200 200-400 400 布地奈德(干粉剂) 200-400

400-800 800 环索奈德(hfa) 80-160 160-320 320 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 100-250 250-500 500 丙酸氟替卡松(hfa) 100-250 250-500 500 糠算莫米松 110-220 220-440 440 曲安奈德 400-1000 1000-2000 2000 ics的临床副作用较少,程度也较轻。常见者有咽部真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可减少这些副作用发生。 2. ics/laba 在ics/laba混合制剂上市之前,未能获得良好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 常常需在应用ics的同时加用其他控制性药物,如laba。现如今, ics/laba混合剂型业已成为临床哮喘治疗的主导药物。应用这样的混合制剂可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减少住院率。同时,可减少ics剂量,减少临床副作用发生。目前市场上ics/laba混合 制剂有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糠酸氟替卡松 /vilanterol trifenoate(每日1次)、丙酸氟替卡松/福莫特罗、丙酸氟 替卡松/沙美特罗和莫米松/福莫特罗等。近期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还有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3.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包括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普仑 司特、扎鲁斯特)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齐留通)。这类药物有支

第七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GINA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不等,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显示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30%,我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同龄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3%~5%。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 1.免疫-炎症机制 免疫系统在功能上分为体液(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均参与哮喘的发病。 (1)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主要是Th2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和IL-13等进一步激活B 淋巴细胞,后者合成特异性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哮喘病人麻醉处理与预防

哮喘病人麻醉处理与预防 原创:麻醉联盟:黄哲明民营麻醉联盟交流昨天 关注我们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月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麻醉故事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哮喘病人麻醉处理与预防 01

支气管痉挛的麻醉影响 (一)麻醉药物 1.静脉麻醉诱导药物 ⑴硫喷妥钠/得普利麻:常用诱导剂量硫喷妥钠可保留大部分气道反射完整,如果充分麻醉之前实施气道操作,则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得普利麻似可降低COPD患者气道阻力,可能包括哮喘患者。 ⑵氯胺酮:研究建议氯胺酮作为支气管痉挛患者的诱导用药,特别是必需快速诱导时。预防性应用抗催涎剂如胃长宁可抑制氯胺酮的气道粘膜分泌增加作用。加大胃长宁剂量(0.5~1.0mg,iv)可进一步防止刺激性支气管痉挛反射。不少学者认为氯胺酮可能是治疗支气管痉挛患者可选用的药物,尤其是需要快速气管内插管的急诊患者。⑶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可通过迷走神经诱发轻度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痉挛。一般认为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可能类似于其抑制心血管反射的方式阻断气道反射。但是大剂量吗啡与血浆组胺增高有关,因此全身麻醉辅助应用芬太尼或苏芬太尼似乎更合理。氧化亚氮与麻醉性镇痛药平衡麻醉较浅,可能并不适合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患者。 2.吸入麻醉药 麻醉浓度下的氟烷可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以往认为这种作用是由于β-肾上腺素能反应增强,但是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气道反射抑制和气道平滑肌直接松弛作用亦是其重要机制。氟烷的心肌抑制作用以及儿茶酚胺应用下心律失常作用令人担忧。氨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达到明显麻醉水平(1.5MAC)时亦具有防止和逆转支气管收缩作用。然而气道疾病患者存在显著的通气-灌注不匹配,妨碍了麻醉药摄入,所以气管插管前可能难以达到上述麻醉深度。

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共识

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1],且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 作为哮喘领域的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2018年3月18日,首批奥马珠单抗经过国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正式进入临床。 1 奥马珠单抗来了——临床医生“甜蜜的烦恼”? “我国呼吸领域一直期待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能够减少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随着奥马珠单抗在中国上市,我们临床医生却遇到了另一个“甜蜜的烦恼”——如何才能正确规范地 使用奥马珠单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靖教授说道。 “很多呼吸科医生对过敏性哮喘的认识并不清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周新教授说。 “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机制是怎样的?该如何诊断过敏性哮喘?另外,我们知道奥马珠单抗是用于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的,临床上又该如何界定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奥马珠单抗具体的适应证是怎样的?临床的用 法用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一线医生。” 为了规范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应用,建立适用于中国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由钟南山院士牵头组织了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专家组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数十位专家结合国内外循 证医学证据,对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于是,《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应运而生,并于今

年3月12日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供临床医生在使用奥马珠 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时参考。 “奥马珠单抗的中国III期临床研究[2]在全国中国12个城市,42 家医院以及38个研究中心开展,研究证明奥马珠单抗可以明显改善中国 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哮喘症状,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奥马珠单抗治疗16周应答率大于70%,明显降低冬季急性发作率,此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李靖教授补充道。 2 “中国规范”干货满满,带你一睹为快! “本次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定义和诊断,IgE及哮喘发病机制,抗IgE的简介,奥马珠单抗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给药及给药后注意事项以及其安全性和特殊人群使用介绍等内容”,周新教授介绍道。 ■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如何定义和诊断? 根据2016年中国哮喘防治指南[3],中度哮喘定义为经第3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 重症哮喘的定义是:在过去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和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高剂量ICS和LABA或白三烯受体拮 抗剂/茶碱),才能够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的哮喘。 哮喘的过敏原检测包括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总IgE和 过敏原特异性IgE。SPT阳性(至少1种过敏原所致风团直径大于阴性对 照直径3 mm以上)、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升高(特异性IgE>0.35

单抗的研究和应用

单抗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单克隆抗体技术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人-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这些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克隆抗体鼠源性等问题,使单克隆抗体凭借自身高度特异性和均一性的特点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方面显出了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故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药物癌症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McAb),简称单抗。30年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人免疫系统产生人源性单抗来制备特异性强的人源抗体药物,从而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2]。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是免疫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病变组织或细胞表面抗原,已成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药物类别的不同取决于单克隆抗体药物最后4~5个英语字母,momab是鼠源单抗,如Ibritumomab,Tositumomab;ximab是嵌合抗体,如Basiliximab,Infliximab,Rituximab,Abciximab,Cetuximab;zumab

是人源化单抗,如Daclizumab,Trastuzumab,Trastuzumab,Trastuzum -ab,Bevacizumab,Alemtuzumab,Palivizumab,Natalizumab;umab是人源化单抗,如Panitumumab。但是也有例外,如Muromonab是鼠源性单抗[3],Morab-003是人源化的单抗[4]。近年来单抗治疗药物迅速发展,一些已经被应用于临床。 一.作为肿瘤治疗药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良性肿瘤在通过手术治疗后一般能够恢复健康,但是恶性肿瘤因为其顽固性不容易被治愈。恶性肿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症,目前通用的方法就是放疗、化疗、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虽说很有效,但对机体的损害非常大,若可以借助单克隆抗体,就可以减少对机体的伤害。 利妥昔单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形成过程中,B细胞起重要作用。CD20是前B细胞向成熟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的表面抗原,参与调节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单抗。进入人体后可与CD20特异性结合导致B细胞溶解,从而抑制B细胞增殖,诱导成熟B细胞凋亡,但不影响原始B细胞。它能通过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作用和抗体与CD20分子结合引起的直接效应,包括抑制细胞生长,改变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等方式杀死淋巴瘤细胞[5]。 1.2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为一种针对HER-2/neu的重组人源化IgG单克隆抗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 3 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 万人。(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 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 严重程度的分级: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 级。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 2. 急性发作时的分级:程度轻重不一。 四、哮喘的评估 (一)评估的内容 1. 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 2. 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 3. 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4. 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 (二)评估的主要方法1. 症状:2. 肺功能:3.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4.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5.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五、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一)哮喘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群体水平,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 (二)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⑴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 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⑵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

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观察组同时注入雷珠单抗(Lucentis)0.5mg(0.05mL),对照组注入曲安奈德4mg(0.1mL),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 A)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 A)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2、12周,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 A)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 A)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提高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雷珠单抗;最佳矫正视力(BCV A) 糖尿病眼部的并发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造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黄斑局限性或格栅样激光光凝、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及玻璃体切除术等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雷珠单抗(ranibizumab)是目前治疗DME所致视力损伤的有效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均依据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ou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检查确诊。其中男44例(60眼),女36例(40眼),年龄在55~84岁,平均(63.4±9.6)岁,病程1~12年,平均(9.42±1.75)年,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次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术前3d予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托吡卡胺眼液点眼,轻度散瞳至5~6mm。盐酸奥布卡因眼液滴眼3次,间隔5min,行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后以5%聚维酮碘溶液行结膜囊消毒,再以生理盐水冲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