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九糖的性质终审稿)

实验九糖的性质终审稿)

实验九糖的性质终审稿)
实验九糖的性质终审稿)

实验九糖的性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实验九糖的性质

【实验目标】

1.熟悉糖类的化学性质。

2.掌握糖类的化学鉴别方法。

【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点滴板1块、 pH试纸、水浴锅等。

2.试剂:2%葡萄糖、2%果糖、2%麦芽糖、2%乳糖、2%蔗糖、2%淀粉、3mol/L硫酸、1mol/L碳酸钠、碘液、浓硫酸、浓盐酸、吐伦试剂、斐林试剂A和1ml斐林试剂B、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苯肼试剂、Benedict试剂。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糖的还原性

1、与吐伦试剂反应:取4支试管,各加入吐伦试剂1ml,然后分别加入4滴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溶液,摇匀,将试管同时50~60℃水浴中加热,观察有无银镜产生。

2、与斐林试剂的反应:取5支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A和1ml斐林试剂B,混匀,然后分别加入4滴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1%淀粉溶液,摇匀,将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然后取出冷却,观察。

二、糖的颜色反应

Seliwanoff反应[1]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Seliwanoff试剂(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各1ml,再加入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溶液各5滴?摇匀后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仔细观察比较各试管中溶液出现红色的先后顺序。

三、糖砂的生成

取3支试管,各加入2%葡萄糖、2%蔗糖、2%乳糖溶液2ml,再分别加入1ml新鲜配制的苯肼试剂,摇匀,取少量棉花塞住试管口,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煮沸,随时将出现沉淀的试管取出,并记录时间。加热20~30分钟以后,将所有试管取出,让其自行冷却,比较各试管中产生糖砂的顺序,取出少量晶体,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糖砂的晶型。

四、淀粉的碘试验

再试管中加入10滴1%淀粉溶液,再加入1滴0.1%碘溶液,观察现象。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5~10分钟,观察取出冷却后,结果又如何

五、糖的水解

1、蔗糖的水解取1支试管,加入0.1mol/L蔗糖溶液1ml,再加入3mol/L的硫酸3滴,沸水浴中加热约10min,冷却后,用1mol/L碳酸钠调至碱性(pH试纸检查)。加入Benedict[2]试剂1ml,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冷却后观察结果。

2、淀粉的水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0.2g/L淀粉2ml,其中1支试管中加碘液1滴,摇匀后观察颜色。将试管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有何变化再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向另1支试管中加入浓盐酸5滴,在沸水浴中加热约15min,加热时每隔2min用吸管吸出2滴放在点滴板上,加碘液1滴,仔细观察颜色变化。待反应液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变化时,再加热2~3min,冷却后用1mol/L碳酸钠调至碱性,加入Benedict试剂1ml,沸水浴中加热3min,冷却后观察结果。

注释

[1]Seliwanoff反应:酮糖在酸的作用下较醛糖更易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鲜红色复合物,反应仅需20-30秒。醛糖在浓度较高时或长时间煮沸,才产生微弱的阳性反应。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

果糖与Seliwanoff试剂反应非常迅速,呈鲜红色,而葡萄糖所需时间较长,且只能产生黄色至淡黄色。戊糖亦与Seliwanoff试剂反应,戊糖经酸脱水生成糠醛,与间苯二酚缩合,生成绿色至蓝色产物。

酮基本身没有还原性,只有在变成烯醇式后,才显示还原作用。

[2]Benedict试剂是经过改良的Fehling试剂,主要是用柠檬酸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代替了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Benedict试剂稳定,灵敏度高,可检出0.005mol/L 的葡萄糖。

【思考题】

1.如何区别葡萄糖和蔗糖

2.那些糖具有还原性为什么?

3.多糖中最常见的是什么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

实验九糖的性质

实验九糖的性质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实验九糖的性质 【实验目标】 1.熟悉糖类的化学性质。 2.掌握糖类的化学鉴别方法。 【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点滴板1块、 pH试纸、水浴锅等。 2.试剂:2%葡萄糖、2%果糖、2%麦芽糖、2%乳糖、2%蔗糖、2%淀粉、3mol/L 硫酸、1mol/L碳酸钠、碘液、浓硫酸、浓盐酸、吐伦试剂、斐林试剂A和1ml斐林试剂B、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苯肼试剂、Benedict试剂。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糖的还原性 1、与吐伦试剂反应:取4支试管,各加入吐伦试剂1ml,然后分别加入4滴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溶液,摇匀,将试管同时50~60℃水浴中加热,观察有无银镜产生。 2、与斐林试剂的反应:取5支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A和1ml斐林试剂B,混匀,然后分别加入4滴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1%淀粉溶液,摇匀,将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然后取出冷却,观察。 二、糖的颜色反应

Seliwanoff反应[1]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Seliwanoff试剂(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各1ml,再加入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溶液各5滴?摇匀后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仔细观察比较各试管中溶液出现红色的先后顺序。 三、糖砂的生成 取3支试管,各加入2%葡萄糖、2%蔗糖、2%乳糖溶液2ml,再分别加入1ml新鲜配制的苯肼试剂,摇匀,取少量棉花塞住试管口,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煮沸,随时将出现沉淀的试管取出,并记录时间。加热20~30分钟以后,将所有试管取出,让其自行冷却,比较各试管中产生糖砂的顺序,取出少量晶体,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糖砂的晶型。 四、淀粉的碘试验 再试管中加入10滴1%淀粉溶液,再加入1滴%碘溶液,观察现象。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5~10分钟,观察取出冷却后,结果又如何 五、糖的水解 1、蔗糖的水解取1支试管,加入mol/L蔗糖溶液1ml,再加入3mol/L的硫酸3滴,沸水浴中加热约10min,冷却后,用1mol/L碳酸钠调至碱性(pH试纸检查)。加入Benedict[2]试剂1ml,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冷却后观察结果。 2、淀粉的水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g/L淀粉2ml,其中1支试管中加碘液1滴,摇匀后观察颜色。将试管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有何变化再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五 酶的基本性质

实验一酶的性质研究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因此也叫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多样的酶,从而使生物体在温和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完成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酶有的是单纯蛋白质,有的是结合蛋白质。因此,凡是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丧失活性,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叫做辅酶或辅基。习惯上,将与蛋白质结合的紧而不易分离的非蛋白部分称为辅基,辅基不能通过透析的方法从酶分子中除去;而将与蛋白质结合的不紧而易分离的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酶,辅酶可以通过透析的方法从酶分子中除去。目前许多酶已经能够制成结晶。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特异性)。温度和pH对酶的活性有显著的影响。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的作用称为酶的激活作用,使酶的活性增加的一些物质称为酶激活剂;能使酶的活性减弱的作用称为酶的抑制作用,使酶的活性减弱的一些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激活剂与抑制剂常表现某种程度的特异性。, 物质代谢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在机体中了解温度对没活性的影不断进行着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绝大多数都是在酶的影响下进行的。所以,生活机能在某种程度内可以说是由机体内酶类的含量及活性决定的。食品、发酵、制药、制革、造纸、纺织等工业部门以及临床检验等都和酶有密切关系。因此,酶的研究在生物化学理论上及生产实践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检验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最适温度的概念。 二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通常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就加快一倍左右,通常用温度系数表示,一般情况下的温度系数约等于2,最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另一方面,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反而逐渐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应。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反映速度逐渐降低。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但是,一种酶的最适温度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与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反应时间增长时,最适温度向数值较低的方向移动。通常测定酶的活性时,,在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下进行,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了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恒定,一般利用恒温水浴等恒温装置。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与其存在的形式有关。大多数酶在干燥的固体状态下比较稳定能在室温下保持数月以至一年,在低温下保存的时间更长,因此,酶制剂一般以冻干粉状在低温下冷冻保存。溶液中的酶,一般不如固体的酶稳定,且易为微生物所污染,通常很难长期保存而不丧失其活性,溶液状态的酶,在保存时都要加入等体积的甘油,并贮存在4℃冰箱中,酶活性可保持两周至几个月。酶在高温下就更不稳定了。 酶的活性通常是用测定酶作用基质在酶作用前后的变化来进行观察的。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与建筑科学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首先,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其二,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征和风格;其三,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亦受到其发展的推动;其四,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 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形状和大小 3、材料的养护温湿度 4、试验时的加载速度 5、材料的龄期(主要是混凝土) 6、试验时的含水状况 天然大理石板材为什么不宜用于室外? 大理石一般都含有杂质,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类矿物,在大气中受硫化物及水气的作用,容易发生腐蚀。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所产生的SO2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生成亚硫酸、硫酸等所谓酸雨,与大理石中的方解石反应,生成二水硫酸钙(二水石膏),体积膨胀,从而造成大理石表面强度降低、变色掉粉,很快失去光泽,影响其装饰性能。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H2SO4+H2O=CaSO4?2H2O+CO2↑ 在各种颜色的大理石中,暗红色、红色的最不稳定,绿色次之。白色大理石成分单纯,杂质少,性能较稳定,不易变色和风化。所以除少数大理石,如汉白玉、艾叶青等质纯、杂质少、比较稳定耐久的品种可用于室外,绝大多数大理石品种只宜用于室内。 石灰石主要有哪些用途?

一、粉刷墙壁和配臵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 二、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三、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各指什么? 亲水材料是指亲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泥的细度是指什么,水泥的细度对水泥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实际上水泥厂生产各种标号的水泥是同一操作方法,但在最后分级时,通过筛分,将细度最小的定为最高级,细度最大的定为最低级。细度3-5的定为42.5,细度5-8的定为32.5,小于3的定为特种水泥。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矿物组成直接影响水泥水化与凝结硬化,此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实验 酶学性质研究

实验四酶学性质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H、温度、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机理; 2、掌握如何选择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温度和获得最适pH条件的确定、以及Km常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速度受介质pH的影响,一种酶在几种pH介质中测其活力,可看到在某一pH时酶促效率最高,这个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pH影响酶分子的活性部位的解离,另外,也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结合与底物或催化。其次,有关基团解离状态的改变影响酶的空间构象,甚至会使酶变性。酶的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如缓冲液的种类与浓度,底物浓度等均可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变性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在进行酶学研究时一般都要制作一条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即保持其他条件恒定,在不同pH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速度,以pH值为横坐标,反应速度为纵坐标作图。由此曲线,不仅可以了解反应速度随pH值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求得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的实验方法和pH类似。 酶促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素,而米氏常数K 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般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其值大小与酶的浓度无关,是酶促反应的特征常数。不同酶的K m值不同,同一种酶与不同的底物反应

时,其Km值也不同,Km值反映了酶和底物亲和力的强弱程度,Km值越大,表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越弱;Km值越小,表明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强。 酶的活力就是酶所催活的反应速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增加来表示。酶反应过程中产物的生成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进程曲线来说明,曲线的斜率就是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度。从进程曲线来看,在一定时间内反应速度维持恒定,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速度逐渐降低,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为了准确表示酶的反应速度必须采用初速度,即保持恒定时的速度。同样,不同酶浓度下的反应进程曲线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V=Vmax[S]/Km+[S],Vmax 指该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S]为底物浓度,Km是米氏常数,V是在某一底物浓度时相应的反应速度。双倒数作图(将米氏方程两边取倒数,可转化为下列形式:1/V=Km/Vmax.1/[S]+1/Vmax,可知,1/V对1/[S]的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是Km/V,在纵轴上的截距为1/Vmax,横轴上的截距为-1/Km。此作图除用来求Km和Vmax值外,在研究酶的抑制作用方面还有重要价值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试剂:磷酸二氢钠、柠檬酸、ABTS、酸性靛蓝。 2、器材: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试管、酸度计 四、操作步骤 1、配置缓冲溶液 按下表配置缓冲溶液,其溶液pH值以酸度计测定值为准。

实验四-酶的特性实验

说明:本实验由四个小实验组成,其中第一个实验(酶的专一性)必做,其他三个小实验选做(至少做一个) 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只写需要做的实验内容! 实验四酶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由酶的专一性实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4个小实验组成。 (一)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例,来说明酶的专一性。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有还原性二糖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用班氏试剂检查糖的还原性。班氏试剂为碱性硫酸铜,能氧化具还原性的糖,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2、材料、仪器与试剂 (1)材料:新鲜配制的唾液及其稀释液 (2)仪器:恒温水浴;沸水浴;试管及试管架; (3)试剂:2%蔗糖溶液;溶于0.3% NaCl的0.5%淀粉溶液;班氏试剂。 3、实验操作 (1)稀释唾液的制备 ①唾液的获取 用一次性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漱口以清洁口腔,然后在嘴中含10-20ml饮用水,轻漱2min左右时间,即可获得唾液的原液,内含唾液淀粉酶。 ②不同稀释度唾液的制备(用大试管) 本实验需制备1:1、1:5、1:20、1:50、1:200等五个不同浓度的稀释唾液。

举例说明:1:5指的是稀释了5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原液+4份蒸馏水。 1:20指的是稀释了20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1:5的稀释液+3分蒸馏水。(2)唾液淀粉酶最佳稀释度的确定(严格按表1添加顺序做实验,用小试管做实验) 表1 唾液淀粉酶稀释度的确定 (2)淀粉酶的专一性 表2 淀粉酶专一性实验 (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1、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其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或红色。最简单的糊精遇碘不呈颜色,麦芽糖遇碘也不呈色,在不同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

实验九糖的性质

实验九糖的性质 【实验目标】 1.熟悉糖类的化学性质。 2.掌握糖类的化学鉴别方法。 【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点滴板1块、 pH试纸、水浴锅等。 2.试剂:2%葡萄糖、2%果糖、2%麦芽糖、2%乳糖、2%蔗糖、2%淀粉、3mol/L硫酸、1mol/L碳酸钠、碘液、浓硫酸、浓盐酸、吐伦试剂、斐林试剂A和1ml斐林试剂B、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苯肼试剂、Benedict试剂。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糖的还原性 1、与吐伦试剂反应:取4支试管,各加入吐伦试剂1ml,然后分别加入4滴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溶液,摇匀,将试管同时50~60℃水浴中加热,观察有无银镜产生。 2、与斐林试剂的反应:取5支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A和1ml斐林试剂B,混匀,然后分别加入4滴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1%淀粉溶液,摇匀,将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然后取出冷却,观察。 二、糖的颜色反应 Seliwanoff反应[1]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Seliwanoff试剂(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各1ml,再加入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麦芽糖溶液各5滴摇匀后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仔细观察比较各试管中溶液出现红色的先后顺序。 三、糖砂的生成 取3支试管,各加入2%葡萄糖、2%蔗糖、2%乳糖溶液2ml,再分别加入1ml新鲜配制的苯肼试剂,摇匀,取少量棉花塞住试管口,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煮沸,随时将出现沉淀的试管取出,并记录时间。加热20~30分钟以后,将所有试管取出,让其自行冷却,比较各试管中产生糖砂的顺序,取出少量晶体,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糖砂的晶型。 四、淀粉的碘试验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

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上课讲义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材料密度、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掌握材料吸水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3、掌握材料强度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4、了解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用途 二、实验内容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使用设备:案秤(量程6kg,精度50g);直尺(精度1mm);干燥箱。 实验步骤:首先,将试件放入105 ℃的干燥箱并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质量m;用直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其体积。对六面体的试件,需在长、宽、高各个方向测定三处,取其平均值并计算体积V。材料的体积密度=m/V; 单位kg/m3。(精确至10 kg/m3) b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质量吸水率: 使用设备:天平;干燥箱。 实验步骤:将试件放入干燥箱在105 ℃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初始质量m0;将试件放入容器并逐次加水,以使得试样中的开放空隙均被水所填充;30分钟后,取出试件,抹去表面水分以使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称量其质量m1,然后用排水法测出试样的体积V0;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精确至0.01%): 2、观察承压面状态(环箍效应)对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破坏状态的影响: 测定在不同的加荷速率、试件尺寸和承载面状态下对混凝土试件极限抗压强度得影响。 用加载机在0.5MPa/s以及1.0MPa/s两种加载速率,在直接接触和垫胶片两种不同的承压面接触方式上,对100*100*100、150*150*150、100*100*300三种C30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观察试件的极限强度以及破坏方式,并分析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原因,总结加载混凝土试件的规律经验。 3、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C30素混凝土、C30轻骨料混凝土、CF30掺入钢纤维的混凝土、C80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弯折加载,用计算机绘制不同品质混凝土试件的挠度-荷载曲线,并用日本JSCE - SF4标准分析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和弯曲韧性指数,依据混凝土试件挠度-荷载曲线峰值后的面积占曲线总面积的百分比来分析混凝土试样的韧性,并观测强度等级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断面形态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实验数据处理:

生化实验六酶的基本性质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 指导老师: 史影 成绩: 实验名称: 酶的基本性质实验——底物专一性、激活剂和抑制剂、最适温度 同组学生姓名: 陈莞尔,潘盛警 Ⅰ.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酶的专一性。 2.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 二、基本原理 酶是具有高度专一性的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促反应要比无机催化反应快数十倍。 酶催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一种或一类底物其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反应。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可分成下列几种: 1.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物质。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有些酶只有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D-型糖而不能作用于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用Benedict 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edict 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铜沉淀。 Na 2CO 3+ 2H 2O 2NaOH + H 2CO 3 专业:____生物工程 姓名:_____陈传鑫 学号:___3090104963 日期:____2011.3.22_ 地点:_生物实验楼306 实验报告

实验1 酶的特性

实验1 酶的特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H、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2、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酶的特点之一对环境酸碱度敏感,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值称为酶的最适pH值,一般酶的最适pH值在4~8之间;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大多数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有些酶的干燥制剂,虽加热到100℃其活性无明显变化,但在100℃的溶液中却很快的完全失活;低温能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酶失活。 淀粉与各级糊精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在不同pH、温度以及激活剂、抑制剂存在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水解活力的高低可通过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颜色的不同来判断。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恒温水浴锅、pH试纸等 2、试剂: 新配制的溶于0.3%NaCl的0.5%淀粉溶液; 0.2mol/L Na 2HPO 4 溶液、0.1mol/L柠檬酸溶液 KI-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及碘10克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3、材料:唾液淀粉酶溶液:用矿泉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矿泉水,半分钟后流入量筒并稀释200倍(稀释倍数可调节),混匀备用。 四、实验步骤 1.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最适温度测定 温度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取试管5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摇匀,将2号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1号试管放入冰水中,3号管放入沸水浴。用KI-碘溶液检验各管内淀粉被水解的程度。记录水解时间。

2.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1)反应时间的确定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0.5%淀粉液(0.3%氯化钠)和2滴KI-I溶液,加入1ml唾液淀粉酶,37℃保温,记录颜色褪去的时间。 然后按下表所列的次序操作: 摇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检测淀粉水解程度,并测定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按照第(1)步试管的保温时间保温后将各管迅速取出,并立即加入KI-碘溶液1滴。观察各管呈现的颜色,观察pH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pH。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pH值、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六、思考题 1. 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有何实践意义? 2. 什么是酶的最适pH?它是否是一个常数?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种性质对于选择测定酶活力的条件有什么意义?

(整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试验一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试验日期: 试验人: 同组人姓名: 组号: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等概念以及材料的强度与材料的孔隙率大小及孔隙特征的关系,验证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预习思考题: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软化系数的概念是什么? 一、密度试验: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 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比重瓶,烧杯,小勺,漏斗,天平(称量1kg ,感量0.01g )。 2. 方法步骤: (1)试样制备:将试样研碎,通过900孔/cm 2的筛,除去筛余物,放在105~110℃烘箱中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2)在比重瓶中注入水至突颈下部刻线零以上少许,记下初始读数V 1。 (3)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将试样徐徐送入比重瓶中,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 刻度左右。 (4)排除比重瓶中气泡,记下液面刻度V 2;称取剩余的试样质量,算出装入比重瓶内的试样质量m(g)。 (5)计算:密度)/(3cm g V m = ρ (精确至0.01g/cm 3) 式中: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 3) 3. 记录及结果计算:

注:按规定试验应做两次,两次结果相差不应大于0.02g/㎝3。 二、表观密度试验: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内部孔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主要仪器设备 游标卡尺(精度0.1mm ),天平(感重0.1g ),烘箱,干燥器。 2、方法步骤 (1)将试样放置在105~110C ?烘箱中烘至恒重。 (2)用卡尺测量试件尺寸(每边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计算出体积Vo (㎝3) (3)称取试样质量m (g )。 (4)计算:表观密度)/(3cm g V m o o = ρ(计算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式中:m :试样质量(g ) v 0:试样体积(㎝3) 3、记录及结果计算: 注:按规定试样表观密度取三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定结果。 三、孔隙率计算: 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将已经求得的密度ρ及表观密度o ρ代入下式

糖类的性质实验

糖类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糖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某些糖类物质的鉴定方法。 3.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4.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还原糖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醇羟基,醛基,在化学性质上具有醛的性质和醇的性质。能和菲林试剂,Benedict试剂和Tollen试剂发生反应;非还原糖不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还原性糖能与过量的苯肼作用生成脎,糖脎是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三.实验试剂 10%a-萘酚、间苯二酚、菲林试剂A和B、Benedict试剂、Tollen试剂、5%硝酸银、稀氨水、苯肼、浓盐酸、10%氢氧化钠、碘-碘化钾溶液、硝酸、酒精-乙醚液(1:3体积比)、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纤维素 六.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糖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某些糖类物质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还原糖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醇羟基,醛基,在化学性质上具有醛的性质和醇的性质。能和菲林试剂,Benedict试剂和Tollen试剂发生反应;非还原糖不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三.实验物理常数 四.实验过程

五.注意事项

1.在Molish实验中,由于反应极为灵敏,如果操作不慎,甚至将滤纸毛或碎片落于试管中,都会得到正性结果。但正性结果不一定都是糖,因此,不可在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2.添加Molish试剂时切记充分摇匀 3.加浓硫酸时用移液管沿管壁缓慢加入,切勿摇动 4.注意观察各管紫色环出现时间的先后、环的宽度、颜色的深浅,并做好记录。 5.如果试验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话,则要注意药品量要准确,并要同步进行。

实验八_酶性质——最适PH选择

酶性质——最适PH选择 姓名:任建南 学号:201300140073 班级:13级生科四班 同组者:周光明 时间:2015年5月25日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用酶最适PH选择的方法。 2、学会寻找酶最适反应时间的方法。 【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在一定PH范围内才有活性,酶活性最高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高于或者低于此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值得指出的是,不同的酶最适PH也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0。 酶的最适PH不是一个特征性的物理常数,而对于同一个酶,其最适PH因缓冲液和底物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但在磷酸缓冲液中,其最适PH为6.4-6.6,而在乙酸缓冲液中则为5.6。 【实验试剂】 1.0.3%NaCl‘ 2.0.5%的淀粉 3.用0.2M Na2HPO4和0.1M的柠檬酸溶液配制的PH为5.4、6.0、6.4、6.8、7.2、7.6、8.0的缓冲液 【实验步骤】 1、确定合适的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是指从加入酶液开始到从水浴中取出试管加入碘液的一般时间。 取一支试管,加入0.3%NaCl、0.5%淀粉各2ml,PH6.8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3ml和稀释

100-300倍的唾液2ml,充分摇匀,放入37度水浴保温。 计时,每隔1min滴一滴混合液于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检验淀粉水解程度,呈橙黄色时,加一滴碘液于试管中,若为橙黄色表示反应完全,记录保温时间。 若2-3min内,保温液与碘液作用呈橙黄色,则说明酶活力太高,应再稀释唾液淀粉酶,记录稀释倍数。若保温时间超过15min,说明酶活力太低,需要提高酶的浓度。最佳保温时间为8-15min内。 2、确定最适PH 取7支试管按下表操作,保温时间参考步骤1 从各管呈现的颜色,判断不同PH对淀粉水解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PH。 【实验结果】 实验用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为200倍,PH 6.8 37°C水浴的时间7min,各试管最终试剂颜色依次深→浅→深,且PH为6.8时颜色最浅,可见唾液淀粉酶最适PH在6.8左右且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其活力下降 【思考讨论】 结果分析: 由颜色梯度可以看出,在PH=6.8时,加入碘液后混合液的颜色最浅,因此,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PH值高于或者低于6.8,唾液淀粉酶的活力都会受到抑制。 注意事项: (1)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就是缓冲溶液,一定要保证加入的Na2HPO4和柠檬酸的体积完全符合要求,并且充分混匀。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唾液淀粉酶酶液一直处于低温状态,这样有利于保证酶的活力,可以防止酶失活。

材料的基本性质2017

材料基本性质 一、判断题 1、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小于5,可以直接舍去,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2、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大于5,可以直接舍去,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3、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为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零的数字则进一。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4、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为5,而其后无数字或全部为零,则进一。()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5、数字1.958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1.96。()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6、数字1.6975修约成四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1.698。()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7、数字25.65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25.7。()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8、数字0.8763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0.876。()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9、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1.569g/cm3,修约后为1.57g/cm3。()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10、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1.795006g/cm3,修约后为1.79g/cm3。()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11、含水率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3.3487%,修约后为3.4%。()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12、含水率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3.0501%,修约后为3.1%。()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13、实验室计算结果为0.5169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0.517。()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材料密度、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掌握材料吸水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3、掌握材料强度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4、了解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用途 实验内容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使用设备:案秤(量程6kg,精度50g);直尺(精度1mm);干燥箱。 实验步骤:首先,将试件放入105 C的干燥箱并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质量m ;用直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其体积。对六面体的试件,需在长、宽、高各个方向测定三处,取其平均值并计算体积V。材料的体积密度=m/V ; 单位kg/m3。(精确至10 kg/m3) b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质量吸水率: 使用设备:天平;干燥箱。 实验步骤:将试件放入干燥箱在105 C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初始质量m0;将试件放入容器并逐次加水,以使得试样中的开放空隙均 被水所填充;30分钟后,取出试件,抹去表面水分以使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称量其质量m1,然后用排水法测出试样的体积V0 ;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材料的质量吸水 率和体积吸水率(精确至0.01%): 2、观察承压面状态(环箍效应)对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破坏状态的影响: 测定在不同的加荷速率、试件尺寸和承载面状态下对混凝土试件极限抗压强度得影响。 用加载机在0.5MPa/s以及1.0MPa/s两种加载速率,在直接接触和垫胶片两种不同的承 压面接触方式上,对100*100*100、150*150*150、100*100*300三种C30混凝土试件进 行加载,观察试件的极限强度以及破坏方式,并分析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原因,总结加载混凝土试件的规律经验。 3、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C30素混凝土、C30轻骨料混凝土、CF30掺入钢纤维的 混凝土、C80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弯折加载,用计算机绘制不同品质混凝土试件的挠度-荷载 曲线,并用日本JSCE - SF4标准分析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和弯曲韧性指数,依据混凝土试件挠度-荷载曲线峰值后的面积占曲线总面积的百分比来分析混凝土试样的韧性,并观测强度等级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断面形态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糖类的性质实验

糖类的性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糖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某些糖类物质的鉴定方法。 3?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4?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还原糖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醇羟基,醛基,在化学性质上具有醛的性质和醇的性质。 能和菲林试剂,Ben edict试剂和Tolle n试剂发生反应;非还原糖不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 a -萘酚生成 紫红色物质。还原性糖能与过量的苯肼作用生成脎,糖脎是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三.实验试剂 10%a-萘酚、间苯二酚、菲林试剂A和B、Ben edict试剂、Tollen试剂、5%硝酸银、稀氨水、苯肼、浓盐酸、10%氢氧化钠、碘-碘化钾溶液、硝酸、酒精-乙醚液(1:3体积比)、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纤维素 四?物理常数 六.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糖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某些糖类物质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还原糖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醇羟基,醛基,在化学性质上具有醛的性质和醇的性质。 能和菲林试剂,Ben edict试剂和Tolle n试剂发生反应;非还原糖不含有半缩醛(酮)的结构。三?实验物理常数 四?实验过程

1. 在Molish 实验中,由于反应极为灵敏,如果操作不慎,甚至将滤纸毛或碎片落于试管中,都会得到正性结果。但正性结果不一定都是糖,因此,不可在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2. 添加Molish 试剂时切记充分摇匀 3. 加浓硫酸时用移液管沿管壁缓慢加入,切勿摇动 4. 注意观察各管紫色环出现时间的先后、环的宽度、颜色的深浅,并做好记录。 5. 如果试验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话,则要注意药品量要准确,并要同步进行。

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项目名称: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报告日期:2011-11-02 小组成员:

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 2 - 1. 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1 试验原理 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石料试样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 /cm 3): gfdgfbg 感d 式中: t ρ──石料密度,g /cm 3; 1m ──试验前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 2m ──试验后剩余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 1V ──李氏瓶第一次读数,mL (cm 3); 2V ──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 (cm 3)。 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比重瓶(如图1-1)、筛子(孔径0.25mm )、烘箱、干燥器、天平(感量0.001g )、温度计、恒温水槽、粉磨设备等。 1.3 试验步骤 (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的粉料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放在温度为(t ±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部分进入水中,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 1(准确到0.05mL ,下同)。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的部分擦净。 (4)取100g 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 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 1。用牛角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入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妨碍粉末的继续下落),使液面上升至20mL 刻度处(或略高于20mL 刻度处) ,注意勿使石粉粘附于液面以上的瓶颈内壁上。摇动李氏瓶,排出其中空气,至液体不再发生气泡为止。再放入恒温 咽喉部分 2 12 1V V m m t --= ρ比重瓶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Molisch 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 醛衍生物,后者能与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 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 莫氏试剂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淀粉溶液0.1% 糠醛溶液浓硫酸 4、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 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内各1ML。再向5 支试管中各 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 硫酸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 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实验二糖的还原作用

一、目的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原理 许多糖类由于分子中含有自由的醛基及酮基,故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铁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衍生物。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测定。 本实验进行糖类的还原作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 特试剂。他们是含铜离子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颜色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沉淀颗粒大小不同引起的,颗粒越小呈黄色,越大则呈红色。 三、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竹试管架水浴锅电炉 四试剂 斐林试剂本尼迪克特试剂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 五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再向各试管分别加入1% 葡萄糖、1%果糖、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各1ML。置水 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观察各管溶液的 变化。另取6支试管,用本尼迪克特试剂重复上述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