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重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美术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美术

第六单元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第七单元元代美术

第八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上)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之前)

第一章中国美术的开端

第一节工具的演进与发展

(1)重庆巫山龙骨坡巫山人,距今200万年前。

(2)云南元谋人,170万年。

(3)山西苪城,距今180万年。

(4)陕西蓝田人距今约80h年。

(5)北京周口店北京人距今约60万年。

●石器制造业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史起源的启示:

历史上较有影响的美术起源理论有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表演说。美术的创作原因是多

种多样的,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不能根本上阐明美术起源的动力原因。

(1)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类型少,造型简单粗糙,手法单一,呈现出石器制作的原始性。通过对打制石器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原始人在造型技术和造型样式的认识是逐渐发展进步的。(2)而这种发展皆离不开劳动,所以劳动不仅是猿进化到人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美术的起源过程中,劳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讨论美术起源必然要考虑到劳动在人类进化以及美术创造中的作用。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农耕时代和畜牧业的产生以及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纺织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

(1)新石器时代早期(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7000年)

(2)新石器时代中前期(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3)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①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

②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

③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④江汉之间的屈家岭文化

⑤江淮流域的青莲岗文化

⑥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

⑦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的红山文化

(4)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①黄河流域的代表性文化:山东章丘的龙山文化、

河南陕县的庙底沟二期文化、

山西襄汾的陶寺文化、

陕西长安的客省庄文化。

②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文化:浙江余姚的良渚文化、

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文化。

第一节陶器

●制作方法:

早期:泥条盘叠法,较小的器物用手直接捏塑而成。

中期:慢轮制法。

后来:快轮成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中重要的有:①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②马家窑文化彩陶,③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④青莲岗文化的红陶和彩陶,⑥长江流域以南以及台湾地区的几何印纹陶。

(2)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①仰韶文化、②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和③龙山文化的黑陶。

●彩陶:

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底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仰韶文化:

(1)时间: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左右。

(2)仰韶文化主要分布: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3)以半坡、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与纹饰最富有特色、最具有代表性。

(4)因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所以称为“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1)地址: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

(2)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

(3)风格:朴实厚重。

(4)彩绘:①一般施于器物最明显的部位。②多施黑彩,并流行施内彩的装饰风格。

(5)纹饰:①人面、鱼、蛙、鹿。②常见的几何纹:宽带、波折、三角。③单纯而富于装饰效果。(6)纹样较好的地处理了虚实,阴阳,正反,疏密的关系,给人变化丰富的印象。这种从较写实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对探求一些抽象的几何纹的渊源和含义很有启发。

(7)代表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

①内容:a、仰韶文化半坡类型。b、在滚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弯眉,眯成一线

的双眼,头上戴尖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

②艺术特点:这种人面图案或与大鱼并列,或与网纹相伴。这种耐人寻味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堪称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

庙底沟类型:

(1)地址: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

(2)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口部有折沿。

(3)风格:挺秀而饱满,轻盈而稳重。

(4)彩绘:多黑色,一般都装饰在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和口沿上。

(5)纹饰:①两弧线相交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居多。②弧线内侧空白,外填黑色,构成二方连续纹样,有阴阳双关,虚实相生之妙。③以鸟为母题的纹饰较多。

(6)标志着我国原始彩陶进入鼎盛时期。

(7)代表文物:《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①出土地点:a、河南临汝。b、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②内容: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占满了筒型腹部的一半,是目前彩陶上仅见的大幅画面。陶缸

腹部绘一只高脚长喙的白色怪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立的石斧。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眼睛,鱼和石斧用线勾出轮廓,内施白彩。

③艺术特点:a、形象质朴而生动,浅橙色底色衬托下,画面庄重而醒目,鹳鸟和鱼代表不同氏族,

石斧代表氏族首领的权威,简略的形象,表达了复杂的社会内容。b、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缸。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可谓是史前绘画中的一件具有纪念碑性质的作品。

●马家窑文化:

(1)时间: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等地,其年代为公元前3800年~前2000年左右。(2)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以分为先后连续的地域上由东向西延伸的四种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石岭下类型:

(1)地址:甘肃武山石岭下遗址。

(2)器型:以泥条盘叠手制居多,有壶、罐、瓶。

(3)彩绘:多为黑色彩绘,构图疏朗。

(4)纹饰:①几何纹:单线或多线平行条纹。②动物纹:鲵鱼和各种不同姿态的鸟纹。

马家窑类型:

(1)地址: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2)器型:瓮、壶、罐、盆、钵、盂、碗等。制作方式为泥条盘叠手制。

(3)彩绘:①装饰以彩绘为最多,主要是黑彩,部分加施红彩。②彩绘面积大,往往内外均加彩绘。

(4)纹饰:①纹样多为波状纹、垂幛纹或漩涡纹,流利生动。②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化,装饰带有主次之分。有些作品吸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在并列直线之间和波状、垂幢纹单位的两端点缀黑圆点的办法,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5)代表文物:《舞蹈纹彩陶盆》。

①出土地点:a、青海大通县。b、马家窑文化。

②内容:人物下部有四条平行线的线纹,代表地面。舞蹈者分为三组,每组五人,双手互牵成横列,

脑后梳着发辫,腰下腿侧有一斜线似为腰间所系绳带或服饰上的兽尾,两侧舞者的外臂皆画成双线,可能是为了表现反复摆动的感觉。

③艺术特点:五人动作整齐和谐,动态鲜明。每组舞蹈人群两旁又间以数条平行内向的弧线,使画

面集中并具有装饰效果。

半山类型:

(1)地址:甘直和政县半山遗址。

(2)器型:最有特点的是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权衡和外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

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3)风格: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

(4)彩绘:彩绘以黑为主,黑红兼用,装饰面积大。

(5)纹饰:①纹样结构严谨,描画规整而又灵活自然。几何纹居多,螺旋形纹最有特色,波状纹,折线纹,主次分明,多变统一。②巧妙利用纹样和底子相互成形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美妙效果,装饰部位的成功选择和艺术处理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马厂类型:

(1)地址: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遗址。

(2)器型:小口折沿宽肩罐。

(3)纹饰:粗狂简约,流于草率。最有特色的是大圆圈纹,卷曲纹,勾连纹和蛙形纹。大圆圈纹似为后来广泛流行的“开光”法的先驱。卷曲纹和勾连纹可能是夏商两代青铜器和陶器上的云雷纹和回纹的前身。

●龙山文化:

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因1928年首次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遗址而得名。

黑陶:

(1)黑陶是我国新石器晚期陶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是烧成后在窑顶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所致,在陶色上具有特殊风格。

(2)陶器的类型主要有:黑陶、红陶、灰陶、白陶。

(3)器型的种类有:碗、鬲、盘、豆、杯、罐、鼎等。其制作方式为快轮成型,造型规范,而体胎厚薄均匀,特别是乌黑光亮的黑陶技术。

(4)黑陶工艺:黑、光、薄、棱、鼻五个特点。即①色调乌黑。②器表光亮如施釉。③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俗称“蛋壳陶”。④转折关系清楚明确。⑤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5)代表性的器物:高脚杯、陶鬶显示了造型的匠意。

(6)意义:①以造型取胜,不施彩绘,陶色单纯古朴。②它是继彩陶后在制陶工艺上的又一次突出创造,龙山文化黑陶显示了器物造型的崭新意匠。

第三节雕塑

●泥塑女神头像:

(1)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人物雕塑代表作品。

(2)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

(3)其中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写实性强,结构比例准确;眉弓高隆,用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双日深陷,炯炯有力;嘴唇平厚,作微张掀动状,似在喃喃吐语,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神情威严、令人崇仰的人间主神形象。

(4)功能为祭祀所用。

(5)影响:原始宗教不断地唤起先民崇拜偶像的热情,同时也不断激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人像雕像作品。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青铜工艺

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

●青铜器:

(1)定义:青铜是铜和锡及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特点,而且在浇铸中铜液膨胀性加大,填充性好,器型和花纹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青铜器就是这种合金制造的器物。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成熟。

(2)器型: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其中艺术性较强的是食器和酒器。

(鼎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与象征,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花纹:分为动物纹(饕餮纹、夔纹、龙纹),几何纹(云雷纹、绳纹、环带纹),人物活动纹(舞蹈、狩猎)。

①饕餮纹:又称兽面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多位于器腹的突出部位。纹样以鼻为中心左

右对称,有双眼、双耳、双角,兽头又常由两个侧面的龙形纹样构成,结构颇为巧妙。饕餮是古代传说中贪食的凶兽。

②夔纹:夔是一种想象中的近似龙的动物,多作侧面,口张开,尾上卷,多作器物上主纹。

③龙纹:为传说中的动物。其纹样有的表现几条龙相互盘绕,也有作一头二身巧妙结构的。

④云雷纹:青铜器上常见的几何装饰纹样,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作圆形的回旋纹样叫云纹;

作方形的回旋纹样叫雷纹。大多以二方或四方的连续性组织构成底纹,以衬托主要花纹。

⑤绳纹:由弯曲的波状线结成绳索状的花纹,盛行于西周后期。

⑥环带纹:由起伏曲折的波浪纹组成,凹处常填以像眉口形的花纹,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⑦人物活动纹:流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多反映农桑、戈射、宴乐、舞蹈、狩猎、水陆攻占等贵族礼

制生活情景。

(4)装饰意匠:

①首先表现在纹样的造型、结构与铸造工艺密切结合方面。

②其次是适应器物的形体构造特点,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装饰面或装饰周区,并根据不同的装饰面或

装饰周区施以不同装饰母题和不同组织形式的纹饰,从而使纹饰与器形密切结合,形成统一完整的艺术整体。

③装饰面的划分,也因器物造型的不同而异。

④为了使主要装饰面上的装饰纹样鲜明突出,常常采用三层重叠的组织结构。作为次要装饰面的装

饰带,大都只有主纹和底纹两个层次,并与鲜明强烈的主体纹样相互呼应或衬托。

③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为了达到器物造型特征突出和完

整的艺术效果。

(5)制作工序:采矿、冶炼、浇铸、成型。

(6)加工工艺、装饰手法:铸模法、失蜡法、焊接法、冷锻法、热锻法、印纹、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

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用蜡塑成所需器型,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泥范铸铜技法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第二节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

●青铜器的发展:

第一个高峰期:商代晚期到西周初期。

第二个高峰期:春秋至战国时期

(1)二里头文化青铜器:

①地区:豫西和颖水上游,晋南汾河下游。

②特点:处于初期阶段,其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③代表:最具代表性的是爵和兽面纹牌饰。

(2)商代青铜器:

①种类:a、相当丰富,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

b、鼎、鬲、爵、尊等诸多品种。鼎是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

②特点:可分为前后两期。

a、前期:种类渐多,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

b、后期:器种很多,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

狞厉和神秘的特色。

③纹饰: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④代表:

a、前期:杜岭方鼎。

b、后期: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

(3)西周青铜器:

①造型:西周中期起,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鼎腹呈长方扁形,簋多鼓腹有盖。

②种类:盘、匜、壶(壶为西周后期及春秋时流行之酒器)等新器种出现。

③特点: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④纹饰: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⑤铭文:铭文开始逐渐增多,并出现了长篇铭文。

⑥代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

(4)春秋时期青铜器:

①种类:鼎、壶、鉴三器流行,形制有新变。

②特点:诸器风格上各有千秋,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呈现出繁缛精巧、华丽活泼的崭新面貌。

③纹饰:饕餮、夔纹等繁缛纹饰被淘汰,代之以蟠螭纹和蟠虺纹。

④技术:大有进步,春秋中期出现了制模印花和失蜡法的新工艺,细线刻纹、金银镶嵌的装饰手法开始

应用。

⑤代表:王子午鼎(目前发现最早用失蜡法铸造)、立鹤方壶。

(5)战国时期青铜器:

①种类:礼器的成分已大大减弱,日常生活用品得到发展,如灯、炉、镜、奁、带钩等。

②特点: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一扫前代的凝重沉闷之气,增添了生活情趣,器物具有辉煌灿烂的效果

③纹饰:表现农桑、戈射、狩猎、宴乐、舞蹈、攻战等人事活动及动物的装饰纹样。

④技术:鎏金、镶嵌工艺流行,增加了青铜器富丽华贵的程度。

⑤代表:十五连盏灯。

●杜岭方鼎:

(1)河南郑州出土,商代前期所铸,共两件。

(2)器身硕大,装饰复杂。立耳,鼎腹上部和转角处有饕餮纹装饰,以纤细的立体线纹刻画形象,并突出其双眼圆睁的威严气概。

●司母戊方鼎:

(1)河南安阳出土,为商代后期所铸。是现在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2)鼎由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整体的。

(3)鼎身为长方形,四个柱形足的外侧有突起的兽面纹装饰带,直立的鼎耳上铸有双虎相向而立,中间夹有一浮雕的人头形象。

(4)艺术特点:司母戊鼎以其超重、超大、超强的体量感,和谐、均称的比例关系以及具有神秘、狞厉的装饰风格,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给人精神以巨大的震撼,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政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四羊方尊:

(1)湖南宁乡出土,商代晚期所铸。

(2)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蕉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四角以立雕形式各铸出一羊,羊头犄角卷曲,神态安详,四脚挺立,支持者尊体,将动物形象与器形巧妙结合起来。(3)艺术特点: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是商代青铜器乃至铸铜雕塑中的成功之作。

●大盂鼎:

(1)陕西岐山出土,为西周前期所铸。

(2)圆腹三足,口沿下装饰一条兽面装饰带,花纹庄重疏朗,足部亦有兽面装饰,其他部位则光洁无

饰。口沿方折,鼎腹下部略向外凸张,颈部向内收。

(3)艺术特点:造型匀称丰满,具有庄严典雅之美。

(4)鼎腹内铸有长篇铭文,记康王对贵族盂的册命与赏赐。

●虢季子白盘:

(1)陕西宝鸡出土,为西周中晚期所铸。

(2)盘为长方形,为当今所见最大的青铜盘。盘身以环带纹装饰,两侧铸有兽头及圆环,

(3)艺术特点:造型典雅庄重。

(4)盘内铸有长篇铭文,记虢季子白立功受赏之事,铭文为韵文体,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克鼎:

(1)陕西扶风县出土,为西周晚期所铸。

(2)鼎颈下铸有窃曲纹,腹部装饰环带纹,雄浑粗壮,口沿方棱突出。

(3)艺术特点:造型气宇轩昂,装饰洗练典雅。

(4)鼎腹内铸长篇铭文,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毛公鼎:

(1)陕西岐山出土,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

(2)口沿方折,双耳稍向外移,口沿下装饰一条简单的重环纹,圆腹,三足作兽蹄形。

(3)艺术特点:全鼎朴实无华,形成优雅朴素的艺术效果。

(4)鼎内的长篇铭文记王室对毛公的册命,不仅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遗存。

●立鹤方壶:

(1)河南新郑出土,为春秋中期所铸,一对。

(2)器身上遍饰卷曲缠结的龙纹,两侧有龙形双耳,四角装饰有兽形,圈足下有两个回头的怪兽承托,

壶顶四周装饰盛开的双层莲瓣,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形象生动,气宇轩昂,自由舒展,使庄重的铜壶添加了昂扬活泼的情调。

(3)艺术特点:与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风格大异其趣,寓示着新时代的变革。

●十五连盏灯:

(1)河北平山出土,为战国时期所铸。

(2)整体设计成树形,有大小八节连接,可以拆卸。其主干上端雕有蟠龙,顶端立着金鸡,树杈上有群猴嬉戏和栖鸟鸣啼,枝端置灯盘,共15个,下端为三只虎驮着灯座,座上有两人向上抛食戏猴,设计上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

(3)艺术特点:战国时期青铜灯呈多样化面貌,此灯可称其中之杰作。

第一章青铜工艺

●《考工记》:

是战国时期记录总结古代制作工艺的一部专著。

第四章绘画

第一节工艺品上的装饰性绘画

●宴乐攻战纹铜壶:

(1)成都百花潭出土,战国时期所铸。

(2)以镶错工艺的形式在器物上分层表现了采桑、射乌、宴会宾客和水战陆战等多种人事活动情节。(3)艺术特点:这些画面虽然还是图案性的平列组合,并缺少细部的描写,但在对重大主题的表现、对生活情节进行生动而精彩刻画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显示出那个时代不平凡的绘画技艺。

第二节战国帛画

●战国帛画特点:

(1)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

(2)比铡匀称,仪态肃穆。

(3)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人物龙凤帛画:

(1)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时期楚墓出土。

(2)内容:画一位穿着华美衣裙的女子,她双手拱拜,空中有蜿蜒游动的龙和展翅飞翔的凤,动态相当鲜明突出。

(3)表现主人祈求龙凤援引下飞升仙界。

(4)画法比较古朴,具有一定的装饰风格。

(5)反映出战国时期人物画艺术成就,无疑为秦汉绘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物驭龙帛画:

(1)长沙子弹库战国时期楚墓出土。

(2)内容:画着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佩宝剑的男子,正站立在一条巨龙的背上,手中执缰绳牵引,仪态端庄,眉清目秀,神情潇洒,身躯微向后仰。表现了乘龙遨游飞驰前进之疾速。(3)表现主人将神力巨大的巨龙踩在脚下,用缰绳牵引,乘风劲驰,更具有积极意义。

(4)①技巧上比较成熟,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仅追求外部形貌的相似,更注重通过对外貌的描写揭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②用笔劲挺优美流畅,已在注意发挥线描的表现力。③构图上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意匠。④设色用平涂法而略作渲染。⑤在造型及用笔技巧上都已脱离稚拙期而进入了新的阶段。

(5)反映出战国时期人物画艺术成就,无疑为秦汉绘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章书法

第一节甲骨文

●甲骨文:

(1)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2)最早大量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是殷商都城的废墟。

(3)当时奴隶主贵族祟信鬼神,遇有大事必先求助于祖先和上帝,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出圆孔,用火烧烤,视其裂纹以卜吉凶祸福,而把占卜的卜辞和事件刻在甲骨上,故名甲骨文。

(4)艺术特点:由于甲骨文是用刀镌刻的,所以笔画以直线为多,也有微带曲笔的,字形多作长方,结构变化多姿,布局错落有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

(5)意义:甲骨文是最古老的篆书,对研究商周的社会历史、文字发展及早期的书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它的发现对近代书法有相当影响,从而为篆书开辟了新的领域,丰富了传统的篆书艺术。

第二节金文

●金文:

(1)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2)青铜器上铸造文字起于商代。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多为族徽或图像文字。

(3)至晚期开始出现三四十字的铭文,文字结构中象形意味仍然很深。这些文字是用陶范铸上去的,布局疏朗,有的气势雄健,结体开张,有意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如司母戊鼎上的铭文即如此。(4)至西周金文有了重要变化,文字明显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

第三节石鼓文

●石鼓文:

(1)迄今为止所知传世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因石成鼓形并刻字其上而得名。

(2)大篆书体,布局匀称齐整,字形作长方或方形,端庄凝重,笔力稳健遒劲,结体平正中求变化。(3)开小篆之先河,属籀书系统的文字。

(4)在考察文字演变及研究古代书法史上均有极高的价值。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第一章绘画

第二节画像石画像砖

●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

(1)河南洛阳出土,为西汉后期作品。

(2)内容:在狭长的主室脊顶上绘墓主人升仙图。有游动的龙,飞奔咆哮的白虎,和展翅的朱雀等神异形象。

(3)艺术特点:在白色壁面上勾图,勾线涂色,线条奔放流畅,加强了形象的生动性和画面的气势。

色彩有红、赭、紫,绿四种,技法以近纯熟,构图活泼,富有变化。

第二节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

(1)指雕饰有图像的石制品,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兴始于西汉,中期流行于东汉时代,主要有阴线刻,减地加线刻,浅浮雕等形式,也有运用综合多种技法的,具有很强的绘画性。

(2)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

(3)主要构图方式及以平面的散点与分层方式布局,图像丰富,结构严谨。

(4)人物形象敦实厚重,高度提炼,细节表现生动。

(5)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

(6)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雕凿技巧精湛,风格凝重沉稳。

●画像砖:

(1)模印或刻画图像于泥坯,并经过烧制而成的砖,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用于建筑物装饰。(2)始于战国形于秦及西汉,早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西汉中期以后用于装饰墓室有的兼施彩绘。(3)西汉初期有回字纹与菱格纹的铺地方砖,以及浮雕感强的青龙,白虎的四神画像砖,西汉中期后,出土的模印空心砖多采用阳模。

(4)东汉画像砖以河南南阳地区£四川成都平原出土的最具代表性。

●武梁祠画像石:

(1)分别为武梁祠、前石室和右石室。均采取平面减地又加线刻的技法,即将形象以外的石面铲去一层,使之突出,然后细部用阴线刻画,具有明快醒目的艺术风格。

(2)几乎包括了汉代画像石中流行的题材,布局也比较固定,并且有严格的空间方位意义。如顶部刻天上神灵、日月星象和祥瑞图像;侧面墙壁上部安排西王母或东王公等仙人画像;祠壁其他部位,从上而下依次刻出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

(3)武氏祠画像以历史故事画像最为丰富。武氏祠画像石对历史故事的描绘,注重选取代表性情节及突出故事发展高潮进行艺术处理。

第三节帛画

●马王堆汉墓帛画:

(1)湖南长沙出土,西汉时期。

(2)整幅画面呈“T”字形,出殡时具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作用。是表现葬墓人对死者的祈愿即飞升仙界成仙的愿望。

(3)内容:①一号墓铭旌全图共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

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整理 一章:史前中国美术 1. 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划分及特点。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人们将稍加打制的天然石块 (半成品)作为生产工具,目前发现200多处化石和遗物。 初期(300万年--20万年前)猿人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 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21-17 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新人广西柳江、内蒙河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 出现了很多饰品,鸵鸟蛋皮,山西朔县峙峪遗址石墨磨制的的装饰品,骨针,钻孔贝壳,石珠等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4000年左右),以磨制石器为典型代表的 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已经 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和畜牧,陶器和原始纺织业出现,原始建筑 和村落出现。 陶器:用红土、沉积土、黑土、黏土、瓷土等作为胚胎,用或低温烧 制而成,有横穴式、竖穴式,850度到1000度左右。 1921 河南(红陶和彩陶)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型壶),庙底沟型(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 甘肃(彩陶)石岭下类型(叶形纹彩罐、鲵鱼纹小口平底瓶),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四系双耳才陶瓮),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小口折沿宽肩 罐) 龙山文化1928 山东(蛋壳黑陶,红陶、灰陶、白陶)蛋壳杯、陶鬶 大汶口文化(黑陶) 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红陶和彩陶)河姆渡文化(黑陶)、良渚文化 绘画:图案和图画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彩陶上的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其他器物纹饰刻画等。 《鹳鱼石斧图》仰韶半坡彩陶,墨彩,中国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画幅最大的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现代艺术史》课程学习心得、艺术感悟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中国现代艺术史》课程学习心得、艺术感悟 导读: 艺术教育意义深刻,因为人类的生存不只是吃饭、睡觉,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着对艺术,对美本能的需要,人类在精神上的要求从来就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的。 最近通过网络看了那特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课程,了解到了很多过去想学而没有学习到的知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简单、方便、不出家门就可以学习。我已经看完吕澎老师全部的关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课程。吕澎老师的讲述系统、全面、生动、清晰。让我在不长的时间内了解了现代中国艺术史的脉络与发展,人物与作品。为我补上了从1900年—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艺术史过去了解不多的知识。同时我也观看了那特学院录制的其它艺术教育课程,受益非浅。 那特艺术学院所有的课程设置与安排,聘请老师的资质与讲授,教学的方式与影像的品质都是非常好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一种创举,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其全球范围的普及性和教育水平的高标准,都是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这要归功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更要归功于那特艺术学院人敢想、敢做的魄力和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艺术修养与文化水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素质体现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会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和整体发展。今天,不能想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体艺术修养低下,文化水平不高而这个国家却有着高度的社会文明和强大的经济发展,事实上这已经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觉得那特艺术学院做了一件大好事,做了一件对世界人类文明进步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的大好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的文化先趋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用“美育代宗教”,可见美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吴冠中先生说“今天我们的社会文盲不多了,但美盲还很多”,这是当今社会的现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而接受教育绝不仅仅是从十几岁的小孩到二十几岁年轻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应该是人一生从始至终的事情! 我会把那特艺术学院所有安排的课程全部学完,重点部分、重点段落、关键人物、重要作品会反复听,反复看。做到记得住、说得出,最终完全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存。同时我也会把这套教学片介绍给我的朋友们,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并观看学习,让这些学习课程使更多人受益! 艺术教育意义深刻,因为人类的生存不只是吃饭、睡觉,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着对艺术,对美本能的需要,人类在精神上的要求从来就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的。世界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一再为我们证明着这一点。今天经济的增长、科技的创新,同样也在提高着人们审美的理念和新的艺术需求。 感谢那特艺术学院,感谢你们用心做了这样一件好事,感谢你们做了这么全面系统的课程设置。感谢你们选择了这么多资深的教师讲解这些课程内容。我将是你们永久的学生,我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整理稿)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 红色可能考论述蓝色可能考名解 一、绘画艺术史(填空、名解、论述) 1.半坡文化彩陶艺术特征(人面鱼纹彩陶盆)P1 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因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从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继承老官台文化发展起来的。半坡文化以动物图像为主,鱼纹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纹样。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纹的形象较写实,以单独的鱼纹为主,形象多为展开的侧面形象,造型上以直线塑形,比例准确但形象质朴;另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是人面纹。半坡早期的彩陶上有两种形式的鱼与人面结合的形象:一种是人面寓于鱼的结合形象,将人面图像以适合的方式添加在鱼纹头部圆框中;另一种是鱼寓于人面的结合形象,人面嘴两旁对称的各自衔一鱼,鱼头与人嘴外轮廓共构成整鱼形。描绘人面与鱼相连的图像,人面皆呈圆形,眼鼻形象明确,头像似戴着尖顶高帽,双眼眯成一线。这类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特征(舞蹈人物彩陶盆)P2-3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1石岭下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东部。彩陶以鲵鱼纹为特色。早期的鲵鱼纹多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呈弯曲状。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彩陶上的鲵鱼图像,形象写实逼真,细部画得较具体,脸部、鱼爪和身上的花纹都用劲挺的细线勾勒,绘画水平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中部青海省东北部。此类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绘制螺旋纹,产生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流畅,富有动感。与半坡的庙底沟型相比,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1973年初,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舞蹈纹盆,内壁绘舞蹈花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彩陶盆的装饰独具匠心,舞蹈队列在盆的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舞蹈群则似舞于池边、柳下,并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这里展示的原始舞蹈,尽管非常简略,但那明朗质朴的动作,仍然透露着原始人的纯真的感情和炽热的情绪。这种舞蹈或许属于原始巫术活动,或许仅是劳动之余的游戏歌舞。 ○3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把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了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4马厂类型: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到简。常见的有回纹、折线纹,而以人形纹最有特色。 3.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汉代T字形帛画) 帛画介绍:帛画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出土的地点大都位于当时的边远地区。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西汉早期帛画延续战国时期楚国帛画传统,是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有图画的旌幡,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覆盖在棺上。在墓中所出的“遣策”中奖这种帛画称为“非衣”。 a)汉代T字形帛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13号汉墓,内容丰富,色彩绚烂,以左右对称、 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这幅帛画是这一时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汉代的绘画水平。 b)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中一贵妇着宽袖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总结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器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 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有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于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和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淘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大口小底曲腹盆》 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 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类型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 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1. 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2.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 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4. 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 《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 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主要的原始岩画: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填空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51. 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_” __杨惠之_____ 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52.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文化家是___李成____ 熙____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5 3. “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望的别号。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____ 5 4. 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宗李世民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王蒙_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林泉高致集》一书。5 5.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30. 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殷贵族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记》_____ 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的故事。5 6. “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 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5 7. 《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梁楷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5 8. 《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郭若虚夜宴图》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青铜器_____ 59. 《重屏会旗图》描 写的是南唐皇帝___麟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周文矩____的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第一章.原始美术 1 .原始美术的特征:混沌性 ①原始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②原始美术尚未有明确的门类划分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1.早期: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鱼纹盆》 2.中期:庙底沟类型: 3.晚期: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 3. 玉器刻纹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 构图匀称 形象具有威慑力 4. 陶器的发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也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它表明,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是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6、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型公用建筑,被认为是后代宫殿建筑和宗庙建筑的开端。 第二章.先秦美术 1.三代青铜器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武器和生产工具 2.生活用品 3.乐器 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3.青铜纹饰的造型特点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最后,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4.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1.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还明显具有陶器的某些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无纹饰,大型铜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无底纹。 2.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体现出鲜明的“祭器”“礼器”性质,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特别庄严、古朴,纹饰繁缛精美。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人面盉》 3.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时的青铜艺术开始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美。青铜器的形制较以前简便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代表作品:《毛公鼎》、《散氏盘》、《颂壶》 4.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青铜艺术所承载的的社会、宗教、政治意义消失了。青铜器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气象代表作品:《立鹤方壶》、《宴乐攻战铜壶》 第三章秦汉美术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陶器 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 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 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彩陶 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 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 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 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 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 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 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 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 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 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 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 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环114 姓名甘露 学号 110605092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指导教师张银川 2012年 6 月 20日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一.萌生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青铜器数量和种类已不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 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由简单的几何纹装饰。荣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其组合的雏形表明青铜礼器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萌芽生长的阶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的主要装饰题材已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运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比较普遍。青铜器上

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形在这一时期已基本齐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见,且比较多的运用动物形象作为纹饰。器物组合关系明确,礼器中重酒的体制在商代晚期臻于完善,到西周早期则开始向重食的体制转变。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满饰花纹,平雕与浮雕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铭文在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出现,商代晚期已使用者的氏族徽记为主,稍晚也出现了记事体铭文。到西周早期,青铜器普遍铸有铭文,出现长达数百字的记事铭文。 四、转变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从西周中期开始,中国青铜艺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习俗所致。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中国美术史复习总结

第一章史前美术 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图彩陶瓮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器高47 厘米、口径 32.7厘米。陶瓮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仵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瓮外壁绘出鹳、盘、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2.黑陶 黑陶工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坏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称彻骨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底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4.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太通上孙家寨。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

并肩携手,欢快起舞。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圈猎野兽的生动场景,或为氏族成员围着火堆欢庆的场面。 5。岩画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上的图画。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东到黄海之滨,西至昆仑山田,从东北的太兴安岭到西南边陲都有分布。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作品分析题 1.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杰出代表。盆内壁绘有两两相对的两种图案,一为口衔两尾鱼、双耳分别饰以鱼形团的圆形人面,有头饰。另一图案为独立鱼纹,简括而形象。画面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其含义目前尚不明确,有图腾符号说、祈求渔猎丰产或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看法。 2.C形玉雕龙。 C形玉雕龙,1 97 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属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囝,头颈鬣飘摇。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3.试析泥塑女神头像作品。 图中所示为泥塑女神头像,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头像与

中国工艺美术史结课报告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班级:建1102-4 姓名:曹雅静 学号:20112160 指导老师:张文松

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 ——蜡染技艺 一.简介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装饰趣味很强,富有民族特色。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二.历史起源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

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三.工艺流程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 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 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 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绘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汇总

1、彩陶/仰韶:绘黑红色装饰。装饰法则:适应使用条件,注意视线接触面最佳效果,根据部位和曲率装饰;对比分割双关多效法。 黑陶/龙山文化: 1、新石器晚期。早期龙山:粗灰陶,蓝纹绳纹;河南龙山:绳纹,多单把陶鬲;陕西龙山:鬲绳纹罐;良渚文化:圈足镂孔;典型龙山文化以山东中心,采用轮制,弓玄纹划纹或素面磨光。大而光的蛋壳黑陶。、鬼脸式腿的鼎。 2、陶轮、封窑技术。坚实耐用,灰色或黑色。黑薄光纽。以造型见长,、、鬲、豆、杯、鼎。 纹样发展: 1、原始-彩陶几何纹生产编织,商周至六朝-动物纹天神宗教观念,隋唐后-植物纹思想解脱生产发展。 2、商饕餮,周窃曲,战蟠螭,汉四神云气,六朝莲花,唐牡丹,元松竹梅,明串枝莲。 明式家具: 1、硬木家具。花梨、紫松、楠木优质硬木。椅凳、几案、箱柜、床榻、台架、屏座6类。 2、造型洗练,庄重敦厚,精工巧作,典雅大方。古代家具典范。 3、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适用耐用,色调深沉,质感坚实,情趣高尚);材料美(优质木材,本身色纹,不用油漆,自然之美);结构美(榫卯构成,结实精细,构架合理,不用钉胶,攒边做法使面不变形,增加美观);工巧美(面的处理,优美比例,恰当尺度,线流畅自然,牙子、卷口形成曲线,曲直对比。

泥面塑: 1、泥人张:天津张氏泥塑工艺,源于清代,现第5代。鲜明的现实主义,真实刻画形象神态。用色敷彩,自成特色体系。 2、惠山泥人:江苏无锡惠山,400年。浓厚的装饰性和民间特色。不强调如实描写,大胆的省略夸张。简:突出主题刻画重点,满:虚实相生,明:色彩明快对比强烈。 2、陶瓷砖石 未干工具压花纹,胎质灰黑,山形螺旋—烧陶 合纹样,二方连续,红黄黑白灰交替。—胎骨坚硬,紫或紫黑,泥条圈叠成型。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名词 翰林图画院: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时又增设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才,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出自画院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院体画多做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时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体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绘画以深远的影响 南宋四家:指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靖康之变后,随着宋室南渡,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风由此改变,以此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峻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秀雅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其特征在于:以清奇峻拔的形象、简括的笔墨章法、截景式构图,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 郭熙与《林泉高致》:郭熙是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的山水画能真实而微妙的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图远近深浅、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不同,创造出极其优美动人的意境。他的技法特征表现为:线条浑柔,皴笔多变、用墨淋漓、湿勾淡染,其山石被称为“乱云皴”、“鬼脸皴”,画树轮廓线条灵活多变。 《林泉高致》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其认为山水画是君子游心游目之消遣,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并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的方法。主张凡画山水,须远近深浅,风雨明晦、四时朝暮有所不同,要注意不同角度、季节、气候等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士夫画:特指业余爱好绘画的士大夫绘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已抒发个人的意兴为重点,体现画家的主观性情。苏轼最先提出这个概念,后来发展为文人画的概念,成为重新划分艺术史的特别类型。 禅画:由禅僧绘制的作品,兴起于宋代,主要表现禅的境界,具有启悟心智的功能。禅画没有固定的题材,但通常借助南宋院体中水墨一路的画法,以疏简为尚。禅画的参悟功能使它区别于士夫画,所以并没有在画坛上形成很大的影响。 元四家:指元代中晚期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如意,艺术上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善于山水画,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意气、自娱,而不趋附于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薄和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黄公望专工山水,以水墨或者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吴镇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色,喜作渔父图,抒发其安于贫乐,自鸣高雅的情怀。倪瓒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意境清幽而荒凉萧索,带有孤寂感。王蒙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悠然深秀,并能画人物。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他们强调以画自娱,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得画面效果更复合文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范。 赵孟頫 宋朝皇室后裔,进元入仕,不得志。但是赵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在艺术主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