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

Ⅰ.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choose the letter A, B, C or D.

(20%)

“I can refer to Confucius even though was dead 2000 years ago.” This shows that language has the design feature of ___________.

A. arbitrariness

B. creativity

C. Duality

D. displacement

2. “ Don?t end a sentence with a preposition”. This is an example of __________

grammar.

A. prescriptive

B. descriptive

C. transformational

D. functional

3. Using language for sheer joy of using it shows that language has a ____________

function.

A. metalingual

B. recreational

C. informative

D. performative

4. ___________ is the smallest meaning unit in the lexical system of language

A. word

B. lexeme

C. morpheme

D. Stem

5. The “semantic triangle” was first proposed by _______.

A. Plato and Aristotle

B. Ogden and Richards

C. Chomsky and Halle

D. Leech and Palmer

6. Saussure believed that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signs. This sign is the union of a

form and an idea, which Saussure called _______.

A. langue and parole

B.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C. speech and writing

D. system and function

7. Many modern linguists have criticized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for adopting a

_____ approach to language study.

A. synchronic

B. diachronic

C. prescriptive

D. descriptive

8.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words for the same object is good

proof that human language is .

A. arbitrary

B. rational

C. logical

D. cultural

9. Morphemes that represent “tense”, “number”, “gender”, “case” and so forth are

called morphemes.

A. inflectional

B. bound

C. free

D. derivational

10. The English word “modernizers” is composed of morphemes.

A. four

B. three

C. two

D. five

11. “Unless I hear from her, I won?t leave this town” is a sentence.

A. simple

B. coordinate

C. complex

D. compound

12. In the following pairs of words, are a pair of complementary antonyms.

A. old and young

B. male and female

C. hot and cold

D. buy and sell

13. The stimulus-response theory was proposed by .

A. Firth

B. Halliday

C. Bloomfield

D. Chomsky

14. As far as the sentence “My bag is heavy” is concerned, linguists of pragmatics are

more interested in its ______ meaning.

A. literal

B. logical

C. contextual

D. grammatical

15. A speaker?s knowledge of the total set of rules, conventions, etc., governing the

skilled use of language in a society is termed ______.

A. competence

B. performance

C.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D. communicative strategy

16. Language is said to be arbitrary because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_____ and meanings.

A. sense

B. sounds

C. objects

D. ideas

17. Modern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written language as _____.

A. primary

B. better

C. secondary

D. unchangeable

1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A. Arbitrariness

B. Displacement

C. Duality

D. Meaningfulness

19. If 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______.

A. prescriptive

B. analytic

C. descriptive

D. linguistic

20.The branch of linguistic study called _____ is concerned with how speakers use

the sentences of a language to achieve effective and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A. sociolinguistics

B. pragmatics

C. syntax

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Ⅱ.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Write T for true and F for false. (20%)

1.Bound morphemes cannot occur “unattached”.( )

2.“He is easy to please” has the same deep structure as “he is eager to please”.( )

3.According to Palmer, there are no real synonyms in a language.( )

4.English is a tone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an intonation language. ( )

5.Linguistic forms having the same sense may have different re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 )

6.The word “unacceptability” has four morphemes. ( )

7.The word …lead? (领导) and the …lead? (铅) homographs. ( )

8.The word …buy? and …purchase? are dialectal synonyms. ( )

9. The limited range of sounds that are meaningful in human communication

constitute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 )

10. The task of a linguist is to discover the nature and rules of the underlying language system.

( )

11. Phonetics studies human sound patterning and the meaning of sounds in communication. ( )

12. General linguistics deals with the general aspects of language application. ( )

13. Modern linguistics aims at prescribing models for language users to follow. ( )

14. Synchronic linguistics deals with a series of language phenomena at the same time. ( )

15. Duality of language means language is a two-level system. ( )

16. Chomsky regards competence as an act of doing things with a sentence. ( )

17. Displacement of language means language use in a far-away place. ( )

18. Parole is a French word; it means the concrete language events. ( )

19. …His friend is coming.? presupposes …He has a f riend. ( )

20. The five types of associative meaning was given by Ogden and Richard. ( )

III. Fill the blanks (10%)

1. C__________ refers to a group of linguistic items which fulfill the same or similar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such as a sentence, noun phrase, or a verb.

2. A m__________ pair is such a pair of different forms as identical in every way except for one

sound segment which occurs in the same place in the strings (as …pill? and …till?).

3. P____________ linguistics is a linguistic study which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and standard” behavior in using language, i.e.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say.

4. S_____________ linguistics is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story.

5. Antonyms include (a) gradable antonyms (old/young), (b) c____________ antonyms

(alive/dead; male/female), (c) converse antonyms and (d) relational opposites.

6.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word meaning, or dissecting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to meaning c____________, called semantic features (such as …man? analyzed as …+HUMAN, + ADULT, + ANIMATE, +MALE?).

7. The c____________ theory of meaning is a view that relates words and things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concepts of the mind.

8. The naming theory, proposed by the ancient Greek scholar P________, is one of the oldest

notions concerning meaning

9. D____________ morphemes refer to morphemes (such as …-ic? and …-ism?) that can be

conjoined to other morphemes or words to derive a new word.

10. __________ morphemes are morphemes (such as …boy? and …play?) that can occur

independently and freely.

IV. Explain the following linguistic terms or notions in English. (20%)

1. semantic triangle

2. 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3. syntax

4. applied linguistics

5. competence

V. Short Answers Questions. (30%)

1. What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aphors of language as far as you know? (clue:

give as many as possible)

2.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course of linguistics in this semester? ( clue: you can say whatever, linguistic or non linguistic, you have learned from this course. But make sure your answer is clear and logic)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范围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 1. diachronic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also known as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up to the present. 2. arbitrariness Language is arbitrary for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semblance to their mean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igns and their meanings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 and conventions differ radically across languages. 3. langue 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s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It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generalized rules of the language that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seem to abide by. 4. compete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abstract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ccording to him, anyone who knows a language has internalized a set of rules about the sequences permitted in his language. This internalized set of rules is termed as a person's competence. 5. morpheme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meaning is traditionally called morpheme. 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unit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 a unit which can not be divided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6. Morphology Morphology studies morphemes and their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y they combine in word formation. So it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7. Semantic triangle According to Ogden and Richard's semantic triangle,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or between the symbol (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the word, the sentence) and referent ( the object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The link is via thought or reference, the concepts of our minds. 8. Lingua franca Lingua franca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a language that serves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speakers. 9. componential analysis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lexical meaning, and i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a lexical element in terms of semantic components. 10.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was proposed by Paul Grice, under which there are four maxims: the maxim of quantity, the maxim of quality, the maxim of relation and the

福师考试《语言学概论》题目及参考答案

1自言自语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行为,这说明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高”与“矮”有无明确的界限?应如何辩证地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二论述(40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在使用中的规范与不规范,试举例具体阐述。 第一题答:1)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2)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3)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4)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 第二题答:.“高”与“矮”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具有概括性,它把一类现象与一个名称联系起来,从而使这类现象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词义的概括性有3个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没有明确的界限。辩证地看待这类现象,就是要既看到词义对一类有相同特征的现象的界定,又要看到词义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样的事实。

第三题答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社会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求语言有稳定的成分,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否则就会影响交际。因此,语言规则在语言稳定中起了“语言纠察”的作用,人们使用语言得遵守语言规则,一定的语言规则得维持相当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稳定并不等于排斥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没有变异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也就看不出变异。”变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新词大量产生。如“下岗”,“下海”,“代沟”等。再如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一些有关的专业述语,如“登陆”,“下载”,“连接”,“点击”,“聊天室”,“宽带”,“浏览器”,“服务器”,“搜索引擎”等,有的甚至进入全民语言的词汇库。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有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又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又成为规范的用法。 义乌张佳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 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本题 2.0 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u, ε] B、[α, Λ] C、[α,y] D、[o, a] 3.( 单选题 ) 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 单选题 )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本题 2.0 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5.( 单选题 )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 ,“我的”发音是 [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 2.0 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 单选题 )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C )(本题 2.0 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 ( 单选题) 英语“ students”中的“ -s”是 ( C)(本题 2.0 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 ( 单选题) 从词的构造方式看, 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 2.0 分)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9.( 单选题 ) 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 (A )(本题 2.0 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0.( 单选题 ) 下面词组中 ,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 2.0 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下 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本题2.0 分) A 、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 、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 、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D 、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下 卜列兀音音素都是后兀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u, £] B 、 [a , A ] C 、 [a ,y] D 、[o, a] 3. (单选题) 下 F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k, 1] B 、[p, k] C 、[p, n] D 、[t, v] 4. (单选题)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本题2.0分) A 、音位 B 、 曰素 C 、 音节 D 、 音渡 5.(单选题)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 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本题2.0分) A 、顺同化现象 B 、 逆同化现象 C 、 弱化现象 D 、 异化现象 6.(单选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C )本题2.0分) A 、物理属性 B 、 生理属性 C 、 社会属性 D 、 心理属性 7.(单选题)英语“students”中的“-s”是(C)本题2.0分)

A 、虚词语素 B 、 词根语素 C 、 构形语素 D 、 构词语素 8.(单选题)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D)本题2.0分) A 、木头 B 、 念头 C 、 苦头 D 、 山头 9.(单选题)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本题2.0分) A 、分布标准 B 、 意义标准 C 、 形态标准 D 、 逻辑标准 10.(单选题)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冋的一组是(D)本题2.0分) A 、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 、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题 2009年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 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 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 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语言学概论》期末B卷 答案解析

丽水学院 —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答案(B卷)课程语言学概论使用班级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空格,每空格1分,共14分) 1.在中国,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汉字的字义、字音、字形进行的,产生了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三个分支,统称为“小学”。 2.被尊称为“19世纪的亚里土多德”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预设的概念,他的理论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3.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3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4.语言的变异可以分为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和功能变异等3类。 5.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奥斯汀,他认为,语句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两层意义。 二、判断是非题:对的写“√”,错的写“×”(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肺是人类发音的动力站,声带是发音体。 (×)3.元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4.超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或“非音质音位”。 (×)5.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b]和[p]是两个音位。 (√)6.福建“沙县县”简称为“沙县”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机制。

(×)7.词序和虚词是俄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8.语法手段中的“零形式”也表示语法意义。 (√)9.就其实质而言,语法规则表现的就是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10.湖南江永的“女书”体现了语言的性别变异。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②)1.语言符号的符号是: ①声音②文字③它所代表的事物④发音器官(④)2.我国青海五屯话是一种: ①皮钦语②洋泾浜③新美拉尼西亚语④克里奥尔语(③)3.合作原则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①奥斯汀②利奇③格赖斯④莫里斯(④)4.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异根式②重音③词缀④内部屈折(③)5.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正确的描述是: ①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②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③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④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④)6.俄语、汉语、日语3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①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②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③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④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③)7.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 ①阳光的温暖②马上开始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语言学概论考试B评分标准与答案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B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本大题共10 分)1.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2.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3.历史稳定性(稳固性)全民常用性(全民性)构词的能产性(能 产性) 4、增添删除(删减)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清浊,舌位高舌位低 7.时位调位重位8.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圆与不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本大题共10 分)1.语音:2. 历史比较语言学: 3. 条件变体: 4. 性: 5. 方言词: 三、分析题: (本大题共30 分,每小题6 分) 1. 分析下列句法结构中歧义出现的原因并加以分化(6 分) A 爱慕的是小王:分化:别人爱慕的人是小王;小王爱慕的是别人。歧义出现的原因是 “小王”的施受关系不明。 B 王熙凤也不知道哪儿去了分化:别人也不知道王熙凤哪儿去了,王熙凤也不知道别 人哪儿去了。歧义出现的原因是“王熙凤”的施受关系不明。 C 修了一条乡村公路分化:把一条(坏了的)乡村公路修好了;修出(成)了一条乡村公路。 歧义出现的原因是“路”到底是表示结果还是表示受事关系不明。 D 这个灯笼挂了一天了 分化:这个灯笼已经挂上去了,挂上去的时间是一天。这个灯笼挂了一天了还没有挂上去。 歧义出现的原因是动词“挂”既有“持续”的语义特征,又有“完成” 的语义特

征。 2. 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6 分)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答案略 3. 分析下列各词的结构类型,并指出各语素的性质:(6 分) 学员:附加式(派生词);词根+后缀。烟头儿:附加式(派生词);词根+词根+后缀。秋千:单纯词;双声词。 Returns:附加式;词干+词尾。blackboard :复合词;词根+词根。 抗菌素:复合词;前缀+词根+词根。 4. 下列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试将它们进行分类(6 分)印欧语系:西班牙语、波兰语、印地语、德语、意大利语;阿尔泰语系:哈萨克语、满语、蒙古语; 南岛语系:高山语;南亚语系:佧瓦语;闪——含语系:阿拉伯语汉藏语系:苗语。评分标准:错一项扣一分。 5. 用语音术语描述下列辅音(6 分)(1)[v] 唇齿浊擦音。 (2)[L] 舌尖中浊边音。 (3)[ts]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4)[p h] 双唇送气清塞音。 (5)[x] 舌面后(舌根)清擦音。 (6)[z] 舌尖前浊擦音。 四、简答题: (每小题10 分,本大题共30 分) 1. 请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别(10 分)共时语言学,又叫静态语言学。它以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状态中的语言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律,分析各种语言单位,描写语言规则,而不考虑时间的因素。 (3 分) 历时语言学,又叫动态语言学,它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描写和研究语言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演变方式,研究这种演变在语言内部和外部的 原因。(3 分) 举例4 分,各举两个以上,分别得二分。仅各举一例,分别得一分。 2. 请简要回答洋泾浜与克里奥尔的区别(10 分) 洋泾浜是指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地区,因语言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2 分) 克里奥尔又叫混合语,指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的自然语言。(2 分) 二者不同的是: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4篇)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4篇) :语言学概论万题库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篇: (二): 一、术语解释题 1、孤立语 孤立语:不经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现各结构意义,而是经过虚词和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 【考点】语言和语言学――认识人类的语言 【下载自考万题库对答案看直播解析】 2、语言借用 语言借用:一种语言用了另一种的语言的成分,另一种语言又用了这种语言的成分。例如汉语中”沙发”从英语借入的借词。 【考点】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下载自考万题库对答案看直播解析】 3、正迁移 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规则是一致的,那么语言迁移会对第二语言迁移有进取的影响。 【考点】语言的获得和学习――语言学习的类型 【下载自考万题库对答案看直播解析】 4、串对 串对:对偶句的一种形式,前后两句意义相关联,又叫做”流水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考点】语言与文学写作 【下载自考万题库对答案看直播解析】 二、分析题: 1、”甲:今日午时去逛街吧。乙:今日晚上要英语考试。”违反了会话原则的哪些 【答案】 (1)该会话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准则,相关准则要求会话要说跟话题有关

的话,不说无关的话。 (2)”甲”说的是逛街,而”乙”回答的是考试,是与话题无关的话。 【考点】语用――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 【下载自考万题库对答案看直播解析】 2、说说下头这些字声符、意符、记号 箕汉鱼裁 【答案】 (1)箕:意符:其、 (2)汉:声符:氵;意符:又 (3)鱼:意符 (4)裁:声符: ;意符:衣 【考点】文字――文字的形式和类型 【下载自考万题库对答案看直播解析】 三、简答题: 1、多义词同音词的区别 【答案】 (1)现时意义有联系的是多义词,现时意义没有联系的是同音词。 (2)如”花钱”中”花”表示”耗费”,”花费”中”花”表示”可供观赏的植物”,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为同音词。”浓茶”中”浓”表示”含某种成分多”,”兴趣浓”中”浓”表示”程度深”,意义之间有联系,它们为多义词。 【考点】语义――词语的意义 【下载自考万题库对答案看直播解析】 2、语音的物理四要素 【答案】语音的物理四要素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波的振幅 (3)音长:声音的长短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语言学概论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6分) 1.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就是语言,用声音说出来的就是言语 B.语言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不同,很难找到一致的规律 C.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 D.言语具有个人特点,因此不同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 2.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一般理论的著作通常认为是德国学者( C )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A.黑格尔 B.康德 C.洪堡特 D.歌德 3.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下列( B )决定的。 A.发音 B.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C.发音源 D.发音部位 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双唇音的一组是( A )。 A.[p][p…] B.[p][f] B.[p][n] D.[b][k] 5.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D )。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心理属性 D.社会属性 6.北京人把“分配”[f n55p…ei51]说成[f m55p…ei51],这种语音变化形象是( A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7.下列四组合成词中,( D )含有不成词语素。 A.火车 B.热爱 C.心疼 D.端详 8.一般说来,前缀在构词中通常( B )。 A.只改变词的具体意义、不改变词的词类 B.只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不改变词的词类 C.只改变词的词类、不改变词的具体意义 D.只改变词的词类、不改变词的抽象意义 9.“一张上海”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词语搭配不当,其实是“买一张去上海的车票”这句话在特定场所(售票处)对话省略。这种现象说明了( A )。 A.语境对语法的作用 B.修辞对语法的作用 C.语汇对语法的作用 D.语音对语法的作用 10.“学习外语”和“政治学习”中的“学习”是( D)。 A.边缘类的词 B.兼类词 C.同音词 D.词性完全相同的词 11.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 C )。 A.扩展法 B.二分法 C.对比法 D.描写法 12.“她在喂孩子”这个句子中,“她”是施事,“孩子”是受事。这种施受关系属于( D )。 A.语汇意义 B.语境意义 C.附加意义 D.语法意义 13.已有的自源文字,从字符跟 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 的标准来归纳,都是( B )。 A.音节文字 B.词语 文字 C.音位文 字 D.语素文字 14.在下列四种古老的自源文 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是 ( C )。 A.古埃及文字 B.苏美 尔文字 C.汉 字 D.马雅文字 15.在下列四种行为中,与文字 起源直接有关的是( C )。 A.结绳 B.串贝 C.图画 D.以上各种行为 16.现在公认的汉字的最早源 头是( A )。 A.甲骨文、金文 B.甲骨 文、篆书 C.金文、隶 书 D.甲骨文、隶书 17.下列各组汉字中都属于会 意字的是( B )。 A.课桌 B.众兵 C.新闻 D.电灯 18.语言的统一只能通过以下 ( C )方式来实现。 A.消灭现有方言 B.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相互融合 C.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用它 来取代方言 D.推广方 言,使之取代共同语 19.从词义发展上看,下面 ( B )组词的词义指称范围扩大 了。 A.江、河 B.闻、香 C.臭、脚 D.江、风 20.下列各组词中,都是借词的 是( B )。 A.吉普、电脑 B.尼龙、 电视机 C.沙发、绷 带 D.冰淇淋、冰棍 21.语法上,( C )是句子中最 小的能独立活动的单位。 A.语素 B.词组 C.词 D.合成词 22.下列关于“概念”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 A.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B.概念是从千千万万的个体属性中 抽象出来的 C.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的 本质属性 D.概念就是语 汇 23.( B )受到损害后,患者会 出现语言障碍,基本上不能说话, 但能听懂说话。 A.大脑右半球前部 B.大 脑左半球前部 C.大脑右半球 后部 D.大脑左半球后部 24.现在一般认为,人学习语言 的最迟临界点是在( C )左右,就 是说在这个年龄之前如果不接触 语言,此后就几乎无法学习语言 了。 A.两岁 B.五岁 C.十二岁 D.二十岁 25.“熟”语料库是指( D )。 A.经常使用的语料库 B.经过批准发行的语料库 C.经过使用证明较为成熟的 语料库 D.标注了一定附 加信息的加工文本 26.“语言迁移现象”指的是 ( A )。 A.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 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现象 B. 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 过程 C.随着人口迁移而带来的语言 变化现象 D.学 习母语过程中语言水平提高或降 低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4 分) 27.非音质音位包括(ABC)。 A.调位 B.重位 C.时 位 D.音段音位 E.语调 28.下列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 范围的是( BCD )。 A.对语言基本理论的研究 B.第二语言教学 C.机器翻 译,自然语言理解 D.为语音合成服务的实验语 音学 E.现代汉语的句法理 论研究 29.下列五个元音,( BCE ) 都是后元音。 A.[i] B.[o] C. [u] D.[a] E.[γ] 30.基本语汇具有的特点有 (ACD )。 A.产生的历史长 B.民族性 强 C.使用的范围广 D. 构词能力强 E.概括性强 31.下列词组中,(ABC ) 都是主谓关系。 A.饭没有了 B.火车开走了 C.我很累 D.教室里没有人了 E.冰棍!(叫卖)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 A.汉字是意音文字 B.汉字是 音节文字 C.汉字是音位文字 D. 汉字是词语文字 E.汉字是表意 文字 33.下列语言中来自拉丁语的 有(ADE )。 A.意大利语 B.土耳其语 C.俄语 D.法语 E.西班牙 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 12分) 34.词形变化:是指通过词的形 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四种。 35.派生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 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 成词又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 36.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 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 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 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 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 称之为语言替换。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 18分) 37.使用国际音标应注意哪些 问题? 答:使用国际音标应注意以下 几点: 第一,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 母区分开来。一个字母可以有大写 和小写的区别,还可以有手写体和 印刷体的不同,国际音标则没有这 些区别。在国际音标中,一个字母 的不同形体就是不同的音标,代表 不同的音素。比如国际音标中的[N] 和[n]、[Y]和[y]等都表示不同的音。 一个字母在具体语言中和借用到 国际音标中,会代表不同的音素, 切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比如汉语 拼音方案中的b,p,d,t,g,k与 国际音标中形体相同的[b]、[p]、 [d]、[t]、[g]、[k]所代表的音素就 并不相同。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 别,国际音标在使用时通常在符号 外别上方括号。 第二,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 标区别开来。国际音标中有些音标 符号是对同一个字母进行不同的 变形而产生的,应加以区分。比如 [z]、[ ]和[ ],[n]、[ ] 、[ ] 和[ ] ,[h] 、[ ]和[ ]。 第三,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 音有宽式与严式的区别。粗略地 说,“宽式音标”是一种比较概括 的音标,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 征和差别可不必反映,又可以叫做 “音位标音”。“严式标音”则是一 种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 音,又可以叫做“音素标音”。比 如汉语普通话的“党”和“电”, 按宽式标音分别记为[ta ]和[tian] 就可以了;按严式标音则可分别记 为[tα]和[tiεn]。严式和宽式是 相对而言的,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 的界限。记录语音时采用宽式标 音,还是严式标音,要依需要而定。 38.划分文字类型有哪几种标 准? 答:文字的类型可以根据两种 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来分类:一种是 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 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 来分类,另一种是根据字符跟语言 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 准来分类。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 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 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 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 “单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 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 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 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 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 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是语素文字。 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 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全部 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 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 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 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 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 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 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 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 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是表意 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 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双称为 拼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 部分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39.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有什 么不同? 答: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 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 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 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 意义”。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不同, 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 义,一个词语即使孤立存在,也会 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而关系意义 则是词语进入组合之中才会产生 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 构之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 义的。 五、问答题(每小题9分,共 18分) 40.为什么说口语是第一性的, 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举例说明。 答:因为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 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 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 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比如汉语、 英语等世界通用语言,都是先有口 语,后有书面语;但是我国的部分 少数民族至今只有口语而没有书 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 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 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 变。比如我们的汉语,书面语产生 后,随着口语的演变由古汉语发展 演变成今天的汉语普通话。任何一 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 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 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模拟的 书面语。比如现今世界上只有汉 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 语等少数语言有书面语。 41.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基础 方言?汉民族共同语为什么是以北 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语 音为标准音? 答: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 语言形式就是民族共同语,简称 “共同语”。而共同语是在某一个 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 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的是共 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是来 自基础方言的。在一种语言的诸方 言中,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 言,是由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的。现代汉 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言为 基础方言,这主要是由政治上的原 因决定的。北方方言区的代表点北 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 城,近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政治中 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言几百 年来被用作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管 理的工具,被称作官话;加之近千 年来,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宋 人话本、元曲和明清的白话小说 等,大多是用北方方言或者是以北 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而且使用北 方方言的人也最多,这些因素使北 方方言在汉语众多方言中地位最 为重要,影响也最大,因而它就成 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北京语音就成为共同语的标准语 音。 六、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 12分) 42.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词的 异同: 看:〔+用眼—视线凝聚 —用力〕 望:〔+用眼+视线凝聚 —用力〕 盯:〔+用眼+视线凝聚 +用力〕 43.分析下列歧义句属于哪种 类型,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歧义 的,每句表示哪几种不同意义。 昨天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下了雨。 答:该句歧义属于组合歧义, 是由不同的层次构造引起的歧义。 层次构造可以是“昨天江苏/和浙 江的部分地区下了雨”,意思是 “昨天整个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 区都下了雨”。层次构造也可以是 “昨天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 了雨”,意思是“昨天江苏和浙江 两个省的部分地区都下了雨”。 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 小题,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