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主要内容及学习重点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填空)

一、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之外的其他信息传递方式:(1)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2)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势等。

二、人际互动功能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思维的定义。

传统:哲学、逻辑学

现代科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二、语言思维的生理基础(选择)

大脑左半球控制语言能力,内有四个语言分区:

大脑左半球前部

说话中枢:失语症,能听懂别人的话,但丧失说话能力

书写中枢:失写症,其他运动功能尚好,但不具有书写和精细绘画的能力

大脑左半球后部

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视觉没有问题,但丧失阅读能力

听觉性语言中枢:感觉性失语症,可以听到别人的话,听力没有问题,但无法理解话语的意思,自己表达也有问题

儿童习得语言的条件

(1)要具有学习语言的先天生理基础,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声的语音条件、听声的听力条件。

(2)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大脑的语言潜能才能被开发。

(3)抓住学习语言的大脑分工临界期。儿童学习语言是有时间限制的,最迟到十二三岁,如果之前没有机会学习语言,此后就很难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运用语言。

聋哑人有没有思维的能力?

第一,聋哑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第二,语言表达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有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解码五个过程。聋哑人虽然无法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但可以通过视觉等其他感官获得信息。聋哑人学习手语和文字,手语和文字都属于语言符号中的一种,在信息传递的五个过程中,利用手语等其他符号完成交流。

所以,抽象思维总是要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的形式就是声音,还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作为依托。思维是无法“赤裸裸”地存在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质

一、说话和语言的关系

说话是把语言中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句句的话。如果不考虑人类记忆的问题,句子的长度可以是无限的,因此语言中创造出的句子就是无限的。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都属于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无穷尽的。

说话要服从语言的规则,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说话人在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都是不自由的。

语言是能够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而具体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系统所产生的结果。

二、语言与符号

1、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

①符号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可以感知的形式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这些形式就具有了符号的功能。

②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

③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或者说是普遍性。如红绿灯,各地红绿灯形式都是一样的,表示的意义也是一样的,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

④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全在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一个符号的形式代表什么意义是经过了人们的约定,具有社会性。

2、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3、符号和征候的区别: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与事物间有必然因果关系的联系。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涉及到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以及语言符号意义的概括性。

客观现实:是思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包括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心理现实:是客观现实经过人的认知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信息的获取可以通

过三个途径,一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二是各种情绪感知,三是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信息论: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4)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约定俗成”——中国战国时的荀子提出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由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二、语言系统的层级体系

1、语言的组成规则

语言组成规则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

语言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2、语言系统的二层性

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个层级系统。这个系统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级:音系层和语法层。

音系层(形式层):音位→音节→音步(有韵律的音节组合)→语调段

语法层(符号层):语素→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

语言系统分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这是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特点

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小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三、语言系统的运转规则

1、语言的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具有一般性,不同的符号可以构成相同的组合关系。

红花、白花、粉花、蓝花

红旗、白旗、粉旗、蓝旗

红苹果、白牡丹、粉玫瑰、蓝房子

大眼睛、小木桥、凉水、热水……

这些组合使用的符号不同,但是构成的组合关系一致。

2、语言的聚合关系

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有同样组合能力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根据组合结构中具有相同的作用而成为一个聚合,这只是语言符号的一种聚合关系。

还可以根据读音相同,词根相同,意义相似或相反,构成的类型相同,变化的规则相同……

组合规则:从语句结构层面来说,反映了汉语语法的“主-谓-宾”。

聚合规则:每个位置上的结构单位都可以用别的单位来替换,可替换的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归为两类“名词、动词”。

语法层的组合规则体现在句子的结构层面,即句子成分间的组合排列;聚合关系体现在句子成分被相同语法功能单位的替换。

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人类语言的特点

人类的语言有六大特点,具备这六点才称得上是“语言”:

(1)任意性,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的,而非本质必然的联系。

(2)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

(3)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包括语音层和语法层。两个层次的单位都以有限的最小单位按照有限的规则组装起来,生成数量无限多的大单位

(4)能产性,人类语言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组合、替换创造出无限多的新的话语,表达无限多的信息。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6)不受时地环境的影响。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三章语言和音系

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1、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

2、语音与声音区别

自然界的声音是连续性的,没有结构和组织,语音则是由可离散的单位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

3、语音的双重属性

语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

(1)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究;

(2)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是人类语言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音位:根据一个语言交际所需的必须区别而确定的语音小单元,叫做“音位”。

三、国际音标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

一、语音四要素

声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1、音高

声音的高低,它与发音体振动所产生的基本频率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发音体长而粗的振动慢,短而细的振动快。语音的高低与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汉语中音高的变化表现在:声调和语调

2、音强

声音的强弱,它与声波的振幅有关。语音的强弱与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用力大,气流强,发出的声音就大,反之则小。

3、音长

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

又称音色或音品,有三方面决定音质的不同。

(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不同

语音的音质体现在:

(1)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是否受阻,如果受阻,在哪里受阻,如果没有受阻,发音时口腔形状怎样——共鸣器的不同;b/p/m/f ——s/sh

(2)碰到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发音方法;m/l

(3)声带是否振动——发音体。轻音、浊音mnl

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三大部分:

1、动力站:肺

2、发音体:喉头和声带

3、共鸣器:口腔

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

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唇、舌冠(舌尖、舌叶)、舌面、舌根、软腭、小舌、声带);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

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元音: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元音和辅音在发音时的区别:

1,发元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声门打开,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到某一发音部位的阻碍,只有克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2,发元音时,各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只有气流受阻的部位紧张。

3,发元音时,气流因没有受到阻碍,所以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受阻,气流要冲破阻碍,所以气流较强。

第四节音位与音系

一、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原则是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

对立原则: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素或词的意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处在对立关系之中,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若干不同音素就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确定音素是否处于对立关系之中,可用替换法。

比如汉语中的b[p]、p[ph]两个音素就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标”[piau]和“飘”[phiau]发音时,仅仅是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的区别,但是汉语母语者一下就能听出二者的区别,而且明确知道是两个不同的词。b[p]、p[ph]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形成了对立关系。

对立关系:语音中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同样的[p]、[ph]在英语中情况就不同了。Sport和port,英语中p出现在s后要发[p]的音,p 单独出现在单词的开头发[ph]的音。但是在英语中[p]和[ph]没有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就是区别词义的作用,只是它们各自有自己出现的固定位置,[p]和[ph]出现的位置是互补的,英语中没有分别列出[p]和[ph]两个音位,[p]和[ph]都写作“p”。

[p]、[ph]在汉语中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是两个音位;

在英语中不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是一个音位[p]

互补原则: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和互相替换,这就是互补。

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

二、音位和音位变体

音位是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的使用受环境的制约。

(1)条件变体:处在同一音位中的几个不同音素,相互处于互补关系之中,且语音上相似,这几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a/下有[a]、[A]和[ɑ]三个音位变体。

(2)自由变体: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几个音素是这个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位与音素的关系

区别: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质不同就是不同的音素;

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意义〕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即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予考虑。

(2)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位则着眼于语音的社会属性。

联系: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归纳形成的,一个音位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也可以由一组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意义〕作用且语音相似的音素(变体)组成。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指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包括元音音位、辅音音位。(2)非音质音位:指从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常见的有调位、重位(势位)、时位等。

第五节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二、音位聚合群

聚合群

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由于一个音位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可以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中。

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

1.音节: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在汉语中,一个音节通常就是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在文字上也通常用一个汉字来相对应。

2.汉语音节的特点

(1)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

声母:由[?]之外的所有辅音充当;

韵母:分为韵头(又叫介音)、韵腹、韵尾,韵头由/i u y/三个音位充当,所有的元音都可以作韵腹,韵尾由/i u n ?/充当。

(2)一个音节至少要有一个元音音素和声调,最多可以由四个音位和一个调位组成。“啊”,元音音素/a/和声调阴平组成。“快”/kuai/音节中有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去声调位五个部分。

(3)没有复辅音;

(4)音位的组合格局比较简单,声母以发音部位与韵母的四呼有较整齐的配合关系。(5)以音节为单位,根据不同组合位置上的音位或区别特征,又可以形成更大的聚合分类。

二、语流音变

1.语流音变:音位与音位组合时,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近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称作语流音变。

2.语流音变与音位变体的区别

(1)音位变体的分布条件一般只限于语素或词的音形内部;语流音变通常可以跨语素或跨词发生;

/a/:/a/、/ɑ/音位变体,只出现在一个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内部,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语流音变是一个音受到了临近音的影响,读音发生了临时性的变化,是一种跨越语素或词的

语音变化。

(2)音位变体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出现的不同,如/a/和/ɑ/的出现条件一定不同,/a/发音靠前,一般与/i/、/n/组合,/ɑ/发音靠后,一般与/u/、/o/、/?/组合;

语流音变的出现则不一定,相同情境下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语速快时变,慢时不变,强调时不变,不强调时变。

(3)音位变体只能是一个音位中的几个成员;语流音变可能会一个音位变为另一个音位。3.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加音五种

三、韵律层级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1、什么是语法

(1)语言的结构规则。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是独立于任何人的意志之外的千秋万代的语言运用的积淀,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

3、语法的性质

通常认为,语法具有抽象性、递归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又叫概括性。指的是,语法规则是概括的、抽象的。词法给词以变化规则,但不是指具体的词,句法给句子以造句规则,也不是指具体的句子。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概括了大量的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事实中提炼、概括出来的。

2)递归性:“递归性”是数学和数理逻辑的一个基本术语。它被引入到语言学中,指的是“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的功能。语法的这种性质又叫做生成性,也有人解释为“有限规则的无限应用”。

3)民族性:语法的民族性指的是一种语言的语法在结构规则上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也即是说,各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语法体系。我们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不同之处。

二、语法的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1、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规则

2、聚合规则

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也就是能够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语法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它们能够相互替换。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关系

1)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现象时总结出来的规则,这两类规则互相依存。

2)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

3)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进行

替换,就能造出新的句子。组合的实现依托于聚合,而聚合类的归并又是源于具体的组合。

三、语法单位

1、语素

1)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

2、词

1)什么是词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词的辨析

“独立运用”把词和语素区别开来: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但是,语素并不一定都能够独立运用:自由语素可以独立运用,因此,自由语素是词;黏着语素不能独立运用,必须和其他的语素合在一起,才能运用,因此,黏着语素不是词。词一定能够自由运用,独立成句。

3、词组

1)什么是词组

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大于词的单位。词组由词构成,词组和词组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

4、句子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最小单位,是语法分析的最大单位。

句子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二是有完整的语调。

第二节组合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1、词的构成

1)词由语素构成,一个语素可以成词,有的需要两个或多个语素组合成词。“火”单语素、“朋友”双语素、“火焰山”三语素。

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把它们分为词根和词缀

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汉语绝大多数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

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

3)词缀根据功能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

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的区别:

(1)派生词缀:粘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work---worker read---reader

屈折词缀:粘附在词根语素上只改变了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增加的只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work---works(第三人称单数)/worked/working、book---books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根据组成词的语素的类别,又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A.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构成的词。构成复合词的规则称复合词构词法。复合词有五种基本构词法:

陈述式:地震偏正式:鸟瞰支配式:司令

并列式:朋友后补式:看清

还有两种特殊形式—承接:报考兼语隐含式:请教

B.派生词:由派生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成的词。构成派生词的规则叫做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前缀式:老虎、小王、第一、阿姨、

中缀式:稀里糊涂

后缀式:记者、人员、上家、桌子

汉语从语素到词扩大了五倍的数量。掌握语素和构词法,是以简驭繁,有效扩大词汇量的一种方法。

二、词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汉语构词造句有五种语法形式:主谓、述宾、偏正、联合、述补

每种语法形式都有一定的语法意义:

主谓——陈述;

述宾——支配;

偏正——修饰;

联合——并列或选择;

述补——补足。

三、组合的层次性

组合的层次性指的是语法单位在相互组合时不是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一层一层套合起来的。

四、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

组合的递归性:就是语法的递归性,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

第三节聚合规则

一、词类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前面我们讲了语法的组合规则,通过组合,数量不多的规则和有限的语素组合成词,词又组合成词组和句子,最终创造出无限多的话语。

语法的聚合规则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

1、什么是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在一种语言中,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成一类。

3.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主要依据句法功能标准。

1)功能标准:

词的功能:指的是词的句法功能,既词在句子结构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包括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是词的语法特征的本质体现。

词的组合能力就是一些词能和哪一些词相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相结合。(与其他的词的组合)

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指的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分布能力。(在句子中的分布)在句子中可以占据什么位置的能力。

2)形态标准: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英语中的时态、体态变化。

3)意义标准: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表示实际明确的意义是实词,没有明确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二、形态

1、什么是形态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词形变化,或叫形态。汉语没有词形变化。

三、语法范畴

1、什么是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语法范畴。

book-books(语法意义:单数-复数)

good-better-best(语法意义:比较级)

2、语法范畴的形式: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1)性范畴:指名词的分类,即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一般分阴性、阳性。俄语、德语名词有阴性、阳性、中性三套变格的方式,法语有阴性和阳性两种。名词具有的性范畴是词在入句前就已经确定了的。语法范畴中的性和生物属性中的性是不同的,如德语中的“妇女”和“少女”都属于中性名词。

2)数范畴: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一般包括单数、复数,如英语、俄语。属于名词、代词的范畴。

我国景颇语、佤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三种形式,有的语言还有单数、双数、三数和复数四种形式。

数的范畴多用于名词、代词。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加“们”表示复数。俄语的动词、形容词,英语的动词也有数的范畴,为的是与有关的名词或代词在数上取得一致。

3)格:即表示名词、代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格直接体现名词或代词在句中的句法功能。不同语言中格的数量是不同的,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种,芬兰语有20几种。英语的代词有主格、属格、宾格三种。

4)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俄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英语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

5)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是动词的语法范畴。

6)人称: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动词词尾加“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

有的语言中第三人称还分近指和远指。

He often comes here.(他常到这里来。)

7)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是动词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动词会

有相应的变化。

John is writing a letter.

A letter is being written by John.

性、数、格是名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时、体、态、人称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

第四节变换

一、变换和句型

2、变换分析采用的手段:移位、删除、添加、替换、改变语调等几种手段。

1)成分移位:我看完了书。——书我看完了。

2)增添成分:今天天气好。——今天天气好吗?

3)删除成分: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支持党委王书记。

4)替换成分:今天他去上海。——今天谁去上海?

5)改变语调:他今天不高兴。——他今天不高兴?

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2、语言的形态类型

按照语言中的词有无形态或有何种形态,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若干类型,这种类型叫形态类型。19世纪西方人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特点将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四类: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

(1)孤立语:又叫词根语。汉语属于这种语言类型。

孤立语的特点主要是:

1)很少有词形(形态)变化,复合词(词根与词根组合构词)多,派生词(词根与词缀组合构词)少;

2)词序严格;我吃饭/饭我吃/饭吃我

3)用词序和虚词来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父亲的书。”父亲和书的领属关系就用虚词“的”来表示。

(2)屈折语: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英语、俄语。

特点:

1)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利用词的屈折(包括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作为主要语法手段来表示词的语法意义;

man(单)men(复) foot(单) feet(复)——内部屈折

book(单)books(复)——外部屈折

2)屈折语的词尾必须和词干结合在一块才有意义,脱离词干,词尾就不能独立存在;working -ing worked -ed

3)词尾多义。

He often comes here.(他常到这里来。)

动词词尾加“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

(3)黏着语:以土耳其语、维吾尔语、日语为代表。

特点:

1)也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但无内部屈折,表示语法意义要通过添加词尾语素实现;

2)一个词尾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尾表示,要表示多个语法意义,就黏着多个黏着语素;

3)词根与词尾结合不紧密。

(4)复综语: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多为复综语。

特点:

1)分不出词和句,词和句合二为一,一个词就是一个句子;

2)词由各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

例:北美印第安人的契努语inialudam

i表示最近过去时n表示代词主语“我”

i代词宾语“它”a表示第二个代词宾语“她

l表前面的代词附加语素是间接宾语

u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d词根“给”

am表示动作的位置意义

我来把这个交给她。

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不同结构类型的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满足语言的基本功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

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经济和简易的结合,比如汉语没有词形变化,这比有词形变化的英语、俄语在使用上要经济,但是不一定简易。“这本书看了三天”(已看完)“这本书看了三天了”(没看完)。

总之,任何语言没有优劣之分,它们都够满足人们交际、思维的需要,满足语言的基本功能。

三、语言的普遍特征

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包括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

语言的结构特征:

1、语言结构的基本原理相同。语言具有两层性,即语音层和语法层。两层中又遵循组合原则和聚合原则。语音层由数量有限的音位组合成音节,为进入音义结合的语法层面提供了表达形式,成为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进入语法层,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级组合出词、词组和句子。

2、一切语言都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的区分;

3、一切语言都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

4、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形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的词组;“小鸟儿”、“很好”

5、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的全部或一部分转变为名词性词语(调查农村—农村调查,喝—喝的);把动词性词语转化为形容词性词语(fly—a flying bird speak—spoken language)

6、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国家和人民),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学习并讨论);

7、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我不去了)和疑问句(你去食堂吗),能把某些句子转变为祈使句(禁止吸烟);

8、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鸟儿飞【自动】,鸟儿吃虫子【他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是语言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符号。利用语法规则组词造句,就可以产生话语中无穷多的句子。

从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上看:词是承载意义最基本的单位

1、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词汇指的不是单个的词,而是一种的全部词和语。

2、词汇的分类

根据词汇体系中词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一般将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种。

(1)基本词汇

1)基本词汇中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2)特点:具有全民使用,稳固,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全民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

构词能力强: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

“人”——人民、人们、人口、人心、人才、人事、人力、人丁、人工、人世、人大、人子、人母、人员

在语言发展变化的进程中,部分基本词汇被新词替代,但是原来的基本词汇大多任以词根的身份参与后起词语的构成。这种构词材料的稳固性,保证了语言交际的连续性。(2)一般词汇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特点:

不是全民常用,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位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主要类型:

新词(电视、电脑、反应堆、话筒)

古词(若干、迤逦、摒弃)

外来词(沙发、葡萄、瓦斯)

行业用词、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等。

一般词汇中的大多数词语都是以基本词汇中的词为材料构成的。

二、词的词汇意义

1、词汇意义

词的意义分为两类: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表示语法关系的意义,包括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态),词类配列的语法意义(支配、修饰、补充、联合)。

词义是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简称词义。它

是语义研究的基础。

2、词和词汇的关系

从概念意义的表达看,一个语言中包括词汇和词。词汇的范围要远远大于词。词汇和词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只有一个词汇,可以有几十万个词。

3、词义的构成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1)词的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词的理性意义

1)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

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共同的

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词的理性意义有的反映主观心理现象或主观的观念。“喜怒哀乐”、“神仙”、“玉皇大帝”、“鬼神”。

(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词的附加色彩意义,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词的象征意义。

1)感情色彩:包含褒义、贬义、中性义。褒义色彩是以赞扬、肯定的态度去反映现实现象的特征,贬义是以鄙视、否定的态度反映现实现象的特征。英雄、走狗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包括口语、书面语、通用语。口语色彩的词多利用当代仍在通用的语素及语素义来建造,书面语色彩的词多为历史用法的沉积。妻子、拙荆、执帚、孩子妈

3)词的象征意义: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

喜鹊:在汉语文化体系中是吉祥的象征;在捷克语中是小偷小摸的代表。

三、词义的概括性

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1、什么是单义词

单义词指一个词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即一个词只表示一个意义。

2、多义词

多义词指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一个词同时表示两个或多个相关的意义。

一个词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成为了多义词。这样一个词同时兼有几个相关的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实现一词多义的基础:语境的支持和词义的模糊性。词义具有模糊性,使得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向外延伸,兼表相关的事物。

二、同义关系

1、什么是同义词

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2、同义词的分类:等义词和近义词。

(1)等义词指的是意义完全相同的词。

(2)近义词指的是意义基本相同的词,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它们的理

性意义或附加意义不完全相同。

3、同义词的判定

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将两个词的意义分别用甲和乙表示:

甲乙完全重合,二者是同义关系;

甲乙部分重合,还有部分不重合,二者是同义关系;

甲乙是包含关系,甲包含全部的乙,则二者不是同义关系。

三、反义关系

1、什么是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3、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

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同义关系中的“同”和反义关系中的“反”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1)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

(2)同义词也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在“大同”中显示出“小异”,而这“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对立双方的细微差别。

皮——革城——郭

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1、什么是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下位义比上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

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第三节句义

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

2、语义角色

句子中的名词与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关系,语义学中称之为“语义角色”。

3、语义角色的种类

(1)谓词的语义角色种类:

1)表示动作:猴子玩苹果/他跑了/我送了小张一本书

2)表示性质、状态:花很红/眼睛大大的/冰融化了

3)表示使动:惨案震惊了世界

(2)体词的语义角色种类

1)施事:主动性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妹妹吃了一个馒头。

弟弟正在看电视。

2)受事: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

老陈吃了一个苹果。

弟弟打了一个茶杯。

韩老师批评了小刚。

老兵常常欺负新兵。

3)与事:施事所发动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最常见的是因施事的行为而受益或受损者。张三给了李四一本词典。

老板对雇员发火。

小孙问了老师一个问题。

你向当事人打听一下。

4)主事:性质、状态或变化性事件的主体。

锅里的水开了。

小孩儿掉沟里了。

后村的桥塌了。

5)致事:某种致使性事件的引起因素,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老师的夸奖使孩子们很兴奋。

他的成就令同行羡慕。

这种局势让大家惶恐不安。

6)感事:非自主的感知性事件的主体;

老王认识李校长。

哥哥喜欢武打片。

这孩子又困了。

7)结果:由施事的动作、行为造成的结果;

妈妈给我织了一件毛衣。

孩子在桌子上踩了一个脚印。

爸爸挖了一个菜窖。

8)对象:感知行为的对象和目标。

爸爸认识刘校长。

小王熟悉广告业务。

妹妹喜欢芭蕾舞。

9)系事:在事件里跟主事相对的事物。

老赵是仓库管理员。

许先生有三个孩子。

这些房子属于嘉兴学院。

三、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

四、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

第四节语用

一、语境和语境义

二、话题和说明

话题: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实体。

说明: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

2、话题的句法表现

话题的句法表现有两种形式:

(1)用专门的虚词标记,如日语有专门的标记话题的助词“は”(wa);

(2)用句子中特定的位置来标记。如汉语中,在使用正常语调和一般句式,从句首开始往后看的第一个担任语义角色的成分就是话题。

3、话题的意义

话题是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所关涉的实体,选择不同的句子成分做话题则所传递的信息也不同。

5、话题与施事的关系

话题体现说话者选择哪个句法成分作为向受话者传递信息的基点,并且与整篇话语的组织有关;

施事则只体现句法成分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动程关系的对应关系。

6、话题与主语的区别

主语和谓语动词有直接的密切关系,由担任施事、受事等中心语义角色的成分承当;话题可以由担任外围语义角色的成分(时间、方所、工具等)承当,话题可以与动词完全没有关系。

三、焦点和预设

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五、言语行为

1、什么是言语行为

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3、言语行为的类型

阐述、命令、请求、询问、感谢、道歉、祝愿、承诺、宣告等。

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都是:句型+语境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依赖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进步、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

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会向语言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语言就会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义从单义到多义等(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会推动语言的发展变化

(3)社会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发展(内因)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要素经常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的一个要素因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平衡受到破坏,其他各要素就得随之做出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打破→平衡过程的不断出现,就促使语言不断地发展。

(1)语音演变引起词汇变化,词汇演变反过来引起语音、语法变化

(2)词义的相互影响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一)渐变性。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语言的发展非常缓慢,它的变化在当时是很难被感知的。

(二)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第二节语言的分化

社会方言:

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宗教等方面的社会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变体。

不同的社会变体的语言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出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语言的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谱系分类可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个层次。

世界上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大致可分为九大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最初的社会本是各自独立的,随着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迁徙、战争、海外殖民造成了社会的接触。社会的接触带来了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分为五种类型

(一)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不同的社会或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不紧密,语言的变动仅限于吸收自己语言中没有的事物或观念名称。

(二)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的若干民族,许多人口会成为双语或多语者。但各个语言仍保留相当数量自己语言的核心词根。

(三)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上占优势的民族的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为唯一的胜利者。被替换的语言不再使用,只在优势语言中留下自己的一些特征,这是所谓的“底层残留”。

(四)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通过书面语和文字学习、政令制定与发布、外交等政治活动,具有高于地方土语的地位,联系不完全分化的社会。如汉语普通话。

(五)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洋泾浜”;如果后来作

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叫“混合语”。

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一、借词

也叫外来词。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

意译词不是借词,意译词是用本民族语言的词和语法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借词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借用词语的方向由两个社会接触时文化传播的方向决定。

(1)文化双向传播,语言就双向借用:汉代中国与西域的联系,汉语借入了“葡萄”、“苜蓿”等西域语言中的词语,汉语中的“丝”等词语也进入到西域语言中。

(2)文化单向传播,语言就单向借用:梵语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进入到汉语中,但是梵语没有借入同期汉语的词汇。

(3)语言借用过程有借出去再借回来的现象:

汉语“百姓”——蒙古语[pai?i?]“土房子”——汉语“板生”—“百姓”。

魏晋时期,日本从中国借入大量汉字作为书写工具。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用这些汉字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中国又从日本成批地以汉字的形式借用这些词表示新事物。

思想、具体、资本、政治、政府、侵略、劳动、学士、硕士、博士、助教、卫生、封建、乐观、悲观、自由、节约、警察……

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一、语言联盟与社会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系统感染,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各语言间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经济水平低的一方向高的一方借用文化政治方面的词汇,而经济文化水平高的一方向低的一方借用当地事物、风俗或观念的名称,但都各自保持自己的核心词根。

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一、语言替换

语言替换,是更深程度的语言接触。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语言替换社会原因:

(1)深度接触,指在同一片区域内不同民族交错居住,属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或经济文化圈。

(2)不平衡接触,是指所接触的诸民族中有一个民族在人口和文化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这一优势民族一直保持有聚居的人口而其他民族的聚居人口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3)语言深度但不平衡的接触的一般结果就是优势语言排挤和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交际工具,弱势语言则因被替换而停止使用。

三、语言替换的过程

语言替换的过程是一个从双语或多语,优势语言排挤、替代其他语言,产生语言的替换。

《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 ?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 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 学两个领域。 3 ?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 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 1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5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的两个有限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 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 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 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 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一- 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 大脑左右半球分工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 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 不足。 5. 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 就不能独立存在。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 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多了一些成份) 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 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犹太民族) (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满族、汉族) (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 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字)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流露。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和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杰出的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1.什么是语言、言语? (1)言语:指说话这种行为和说出来的具体的话。 特色:a.具有个人因素(嗓音、用词等)。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语言学整理

语言学模拟题(干明版)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2.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3.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 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4.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 和(聚合关系)。 5.(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线性序列的同一位置上不同结 构单位的替换规则。 6.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四个要素,汉语的声调,就是由于(音高)的 变化形成的。 7.人类发音器官分(动力)、(发音体)、(共鸣器)三大部分,(共鸣器)部分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许多不同的音 素,就是这一部分的变化形成的。 8.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是否(受阻碍)。 9.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嘴唇圆展)三个方面决定的,例如[A]是(舌位低)(舌面中)(不 圆唇)。 10.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决定的。例如[p]是(双唇)(清)(塞)(不送气)。 11.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音位)。 12.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自由变体)两类,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 个音位就是(自由变体)。 13.汉语音节可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可分(韵头)、韵腹和(韵尾)。 14.汉语i和y 的区别是(圆唇与否)不同,其它两个方面都相同。 15.人们在说话时,常常把[toufu](豆腐)说成[touf],这种音变现象叫做(脱落)。 16.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17.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们分为三类,例如happinesses中,es是(词尾),ness是(后缀), happi是(词根)。 18.合成词“发指”的结构方式是(陈述式)。 19.“西瓜大”和“大西瓜”的(词序)不同,结果语法意义也不一样。 20.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方式,例如“研究问题”是(述宾结构),“跑得很快”是(述补结构),“火速准备”是(偏 正结构),“我们努力”是(主谓结构)。 21.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22.基本词汇具有(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三个特点。 23.(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24.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中心意)。例如“老” 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本义),其余的是(派生意)。 25.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隐喻)和(换喻)两种。 26.反义词可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与“少年”是(相对反义词)。 27.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8.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29.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30.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形声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31.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3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33.语言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34.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家共同语),我国的(普 通话)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

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语言学复习资料

下定义 1.(P3)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The studies of all the soci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its relation with society is called sociolinguistics. 2.(P7)Language(语言):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3.(P8)Arbitrariness(任意性):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4.(P2)Phonetics(语音学):Phonetic refers to the study of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5.(P16)Voicing(浊音化):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results in a quality of speech sounds. 6.(P26)Assimilation rule(同化规则): The assimilation rule assimilates one sound to another by “copying” a feature of a sequential phoneme, thus making the two phones similar. 7.(P29)Intonation(语调): Whe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are tied to the sentence rather than the word in isola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intonation. 8.(P42)Syntax(句法): Syntax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 9.(P42)Category(范畴): Category refers to a group of linguistic items which fulfill the same or similar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such as a sentence, a noun phrase or a verb. 10.(P48)Complementizers(补语化成分):Words which introduce the sentence complement are termed complementizers. 11.(P53)Head movement(中心语移动): The movement of a word from the head position in one phrase into the head position in another is known as head movement. 12.(P64-65)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境): The linguistic contex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 word’s co-occurrence or collocation with another word. 13.(P66)Reference(所指):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语言学概论大纲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认识语言和民族、语言和种族的关系;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认识语言符号的诸特征;了解语言学的性质、作用及发展梗概。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识记: 1、口语: 2、书面语: 领会: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思考: 1、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5、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识记: 1、符号; 2、能指; 3、所指; 4、聚合关系; 5、组合关系: 领会: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4、语言符号的可变性; 5、语言是一个系统; 6、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 8、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9、组合关系的含义; 10、聚合关系的含义; 1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思考:

1、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 2、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三节语言学 识记: 1、语言学; 2、普通语言学; 3、理论语言学;。 4、应用语言学; 5、传统语言学; 6、结构主义语言学。 领会: 1、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 3、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 4、古代的语言本体研究;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6、普通语言学的产生; 7、索绪尔的主要贡献; 8、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 9、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 10、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 11、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 12、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 思考: 1、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 2、语言学研究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角度。 第二章语音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语音的各种性质,了解描写元音和辅音发音特征的方法,理解音位学的基本理论和音位分析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了解音位组合和韵律特征的基本形式,提高认识语音现象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 1、语音; 2、声音的四要素; 3、振幅; 4、频率; 5、音高; 6、音强; 7、音长;

语言学概论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第三章) 一、填空 1、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 2、国际音标遵守音素和音标一个对应一个的原则。 3、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自由变体两种。 4、汉语的调位可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 5、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6、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6参考答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 一、填空 1、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层方言。 4、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下半部分

【语言学概论备考精要-下半部分】 语素文字、表意文字是理论上的分类,至今没有发现实例。 ●已知的资源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文字、古汉字、玛雅文字,都 是词语文字,都是意音文字。 ●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音位文字。

由意音文字换用表音文字,属于文字类型改革。 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阶段。 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经历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音位文字阶段。 人类有声语言的产生大约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 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是:渐变性、不平衡性。 世界各语言按亲属关系可分为九个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昆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 语言的谱系分类由高到底依次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克里奥耳语。 语言接触的结果包括: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语言的混合。 语言转用的社会条件:民族融合,经济、文化水平和人口数量。 关于语言起源的说法有:神授说、人创说、摹声说、社会契约说。 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心理条件、生理条件、社会条件。 对大脑的研究催生了神经病理语言学,包括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两个分支。人类学习语言的临界期是十二至十三岁的青春期。 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分为6个阶段: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单词阶段、双词阶段、简单句阶段、复杂句阶段。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包括:模仿说、强化说、天赋说、认知说。 关于大脑构造与人的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成果包括:单侧化现象研究、左半球分区研究、语言遗传机制研究、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研究、大脑构造的独特性研究。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帮助完成认知过程、储存认知成果、改造认知能力。 《永乐大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百科知识辞典。 《现代汉语词典》、《新英汉词典》是典型的语言词典。 《词源》是语言词典、语文词典、历史词典。 《辞海》是百科辞典、语文词典。 最早的信息处理研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机器翻译开始的。 语言学应用于信息处理领域的成果有: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语料库和语料分析、语音试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语言学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 中介语的错误类型:系统前错误(不会)、系统错误(记错)、系统后错误(忘记)。外语教学的特点:基础性(从零开始)、交叉性(母语干扰)、多元性(情况复杂)。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何本质区别? 动物之间也有相互用来交际的信号,但这跟人类的语言有本质的区别,人类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开放:米、分米、厘米、微米、纳米 2、构造灵巧:音位,音节语素,词,句子 3、需要学习 2、人类语言构造灵巧的三个条件: 任意性:保证任何事物都能用语言表达 离散性:保证了语言单位自由拆装 层次性:电+影电影彩+色彩色 电影+彩色彩色电影 3、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你如何 理解? 语言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动选择的可能性。因此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但命名一旦成立就具有强制性。因此说,“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你如何理解?请联系语言事实加以论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1、形式内容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如“马”“车”对这两个语素本身的例句,现代词源学还没有找到一致的认识,因此他们是任意约定的。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

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人、鸡、鸭。布谷鸟。联系是成立的,但不是本质的。 5、关于幼儿是如何习得语言的有哪几种假说?试加评述。 1、模仿说:认为幼儿是通过摹仿听到的语句而学会说话的。通过成人的重复,更 正、赞许等反馈,正确的说法得到强化,由此而形成幼儿的说话习惯。 2、天赋说:以乔姆斯基为代表,认为有一种可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后 天具体语言输入刺激下,经过语言习得机制习得一种具体的语言。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儿童习得母语学的是抽象的规则,即语言能力,虽然他们接触到的是具体的语言行为。 3、认知说: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是伴随着认知能力而发展起来,语言习得能力仅 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斯洛宾、皮亚杰认为,不能脱离智力发展的全局来考查语言习得。如先有判断事物大小的能力,然后才会有“狗比猫大”直螺纹ideas 语言表达。儿童学话的早期似有此种情况,但两者都比较发达后,关系就比较复杂,语言也可影响认知能力。 各学说局部真理,互相补充。 6、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有哪些特性? 1、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 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准则。 1)形式内容的恋歌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 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 2、线条性 3、层次性:语言单位具有层层“套装”的性质。小的组成大的,大的组成更大的: 我们学习语法。 4、系统性:语言符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的性质。其中聚合关系和 组合关系是两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7、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