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快速发生质变,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面临着一次重大考验。有青少年初长成的家庭,家长往往有这样的明显体验:一是感到孩子变得陌生,难以知道和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难以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加怀疑地信任尊重家长,并非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三是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现象越来越多。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如何协调,这是很多父母都亟待解答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分析论述。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我们一般把青春期的年龄界定在13、14——17、18岁,相当于我国学制的初高中段,也称为青少年时期。这是孩子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的人生过渡的时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是心理性的断乳期,正如婴儿的断乳期一样,一方面显示出成长的力量,一方面又不适应新的变化,是一个可塑性最大、最不稳定的年龄阶段。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认识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发展,开始用怀疑、审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在亲子关系上体现为不再对家长表现出盲从,而是用自己的标准对家长的形象和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如家长所作所为不合孩子的期

望和标准,家长威信就会大打折扣。二是心理出现了闭锁性,青少年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向长者封闭起来,即使对最亲近的长者也不吐露真情。他们的心事可以向知心的同伴讲,也不愿向父母表白。面对父母关心式的询问,他们的回答往往显得简单、潦草,带有搪塞、应付的性质。三是出现了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他们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希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获得和成人平等的地位。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最近对北京30所中小学近两万名中学生进行一项关于“我们今天最缺乏什么”的问题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约三分之二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着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严厉惩罚、对子女信任、尊重理解不够的误区。孩子于是以各种各样的对抗行为来反抗父母的权威,甚至有的孩子走向极端,做出自残或伤害父母的行为。如发生在去年一月的悲剧——“浙江省金华四中高二学生徐力在其母逼迫他期中考试一定要考取前十名,他回答…不可能?时,母子便由此争吵起来,徐力拿起锤子将母亲活活砸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悲剧的上演是恶劣的亲子关系、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所造成的。让我们来听听杀死亲生母亲的中学生徐力说什么,看看他心目中的好家长是什么样子的。在看守所期间,徐力在一份问卷中这样写道:“我心目中的父母应该是能够理解我的人,而无论家庭的物质生活怎样,只要是能够理解我的,就是好父母。”徐力的母亲视孩子为生命,独自一人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克勤克俭,配合学校,严格要求,把一切好的都给了孩子。作为母亲,她有很多优点,

但是最重要的优点,孩子最看重的优点——“理解孩子”,她没有。她只重视抓孩子的学习,整天就是让孩子学习、学习!连孩子唯一踢足球的爱好也被严厉禁止,稍有不从就是用皮带和棍棒打骂,整天唠叨。徐力顺从母亲,但又非常害怕、怨恨母亲。扭曲的亲子关系,导致悲剧的发生,必须要调整亲子关系。

依据孩子心理特点,调整亲子关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可以对症下药,协调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家长们应把握一个大原则:善于尊重和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特点——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一方面对孩子既要表现出尊重和信任,一方面又要看到他们不太成熟,需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以下介绍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式的家教方式。

家长应致力于和孩子之间建立较为平等的亲子关系,努力在家庭中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气氛,把孩子当作家庭平等的一员,子女和长辈、同辈之间充分沟通,有关家庭的一些决定可让孩子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课余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使他们有机会体验成人的责任感。涉及孩子的大事,如选择专业学科、学校、升学等大主意主要由家长拿,同时也不可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想法;一般的小事可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父母只起参谋的作用。

民主式的家教方式对家长要求较高。她首先要求家长父母做好子女的榜样,支持高雅的情趣爱好,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家庭中绝无赌博、酗洒、观听粗俗黄色音像的制品等现象,其二是家长要有意识、讲方法地引导子女:在生活上自理并认真地帮助长辈做事;在物质消费上与家庭经济条件相协调、合理消费;在学业上追求力可能及的高标准;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习惯,能进行一般的自我调节。其三是家长要经常认真地深入地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在理论的指导下教育子女。在子女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时,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成为孩子的慈亲、良师、益友。其四是家长要主动与班主任保持经常的联系,随时关注孩子校情况及在社会的表现,主动配合学校、班主任共同教育好孩子。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适时的指导。

周女仕是电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在数不清的夜晚里,她深沉动听的声音通过夜风,慰藉了多少颗苦闷的心。很多人崇拜她,包括她亲爱的女儿。女儿一直以妈妈为骄傲,在学校属于出类拔萃一族。在未发现女儿的秘密之前,她觉得自己活得问心无愧了。然而有一日,她给女儿收拾房间,偶然发现了女儿的日记本,偶然翻到的那一页竟是那样的触目惊心:我讨厌妈妈!犹如五雷轰顶,周女士被击倒了。一连好几天,她都处在惊惶失措之中,她一忽儿自责:我是否做错了什么,让女儿这样恨我呢?一忽儿绝望:难道这一代人就是这样没良心、没有感情吗,我为她付出这么多,她竟恨我!

对于这样的母亲处境,我是见过不少的,因为几乎所有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必须经历成长过程的一段——“心灵的断乳”,即孩

子开始摆脱成年人在精神上的束缚,走向精神独立。很多家长都不理解孩子的这一次人生的飞跃,把它看成孩子的背叛。因此有些人会因为孩子的突然疏离而惊惶失措。他们或者对孩子比以前管得更严,或者为这种疏离表现出极度伤心,这些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会更让孩子反感,从而给他们的成长带来障碍。面对孩子因“心灵断乳”而造成的疏离,作为家长一定要处之泰然,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聪明的父母最好是采取“共同度过”的态度。对待女儿突然产生的疏离感,父母万万不要责怪,而应给予更多的关心,比如和女儿谈心,谈自己年轻时的趣事,谈自己成长过程的一些失误;和女儿一起去听音乐,去旅游,去看电影,推荐一些好书给她。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扶着你的手慢慢脱离对你的依赖。对于男孩子,此时最好是给他找一些榜样。比如,介绍他认识一些比他年长的优秀青年,让过来人给他最具体的指引。也可以把一些成功人物的传记放在他的书柜里,让他阅读,借着这些成功人士的经历,给他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使他能在你貌似放纵的支持与关怀下完成对人生正确路向的选择。

即使孩子在这一时期出现“早恋”倾向,家长也切忌用简单的方式去处理,要冷静地以同情者的身份去理解他、体谅他,耐心倾听他的述说,然后循循善诱,让孩子知道这一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明白它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哪些,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帮助孩子顺利走出情感的迷惘期。

此外,教子时间要巧妙安排。不少家长在一天的忙碌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准备吃饭时,便开始说“正事”了,问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考试情况,问孩子一天的过错,再加上夫妻双方的教育观点不同,这顿饭的火药味是在所难免的。经调查反映,中学生在家中最不高兴的时刻是什么,最多的是说:“晚饭最难熬”。这样的交谈、教育会影响食欲、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亲子关系。专家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放在饭前饭后进行,餐桌上应尽量创造一个有说有笑的气氛,大家可以谈谈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每次学校家长会后,不论孩子表现是好是坏,一定要用半小时左右的集中时间(也可在两三天之后进行)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和孩子一起分析班级和个人的情况,充分肯定优点,启发孩子自己多说,找出取得成绩或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计划。

掌握批评的艺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才。”当孩子有了过失行为时,家长们不可放任不管,要通过批评的方式去纠正,但须掌握批评的分寸和原则。接受批评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在批评之前要帮助他打消这个顾虑,这样他对批评才听得进去。打消他人这种顾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表扬后批评。批评的最高境界在于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使孩子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过和内疚,进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改正错误的愿望。因此,批评要公正,要注意场合,切忌在众人面前批评孩

子,也忌讳用挖苦、讽刺、翻旧帐的方式批评孩子,批评时避免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和人格的语言。在这儿,向家长们推荐一种“三明治”式的批评策略,我以为这种方式较为可取,易被孩子接受。它是这样的:批评时首先肯定孩子的长处、优点方面,然后针对具体事情提出批评意见,必要时还可征询孩子对此批评意见的看法,最后,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和期望,相信孩子能改正错误并在下次做得更好。当然,这样做时,如采用委婉、和蔼的语气表达出来,效果则会更好。

总之,青春期亲子关系改善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家长们的手中,只要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心理变化的特点并适时做出调整,和谐的亲子关系会伴随着每一个家庭。

9种不同类型母子相处之道

9种不同类型母子相处之道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 2天前 | 阅读原文 早点了解孩子的性格,有助于父母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有科学家将人的性格根据其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种倾向,那么,不同性格的妈妈该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宝宝相处与互动呢? A类:积极活跃的行动派 宝宝:这类宝宝往往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玩具、新事物都兴趣十足,但常常很快就会厌烦。 妈妈:这类妈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朋友众多,善于平衡人际关系,但常会强制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B类:敏感消极的内向派 宝宝:这类宝宝比较认生,喜欢缠着大人,习惯一直依附在妈妈身边。动不动就会哭,每次哭闹的时间很长。 妈妈:这类妈妈对于压力和刺激比较敏感,容易苦恼,情绪一旦低落,就需要调整很长时间才能振奋起来。 C类:从容自主的思考派 宝宝:这类宝宝即使看到旁边的孩子哭,也不会受到影响。与新玩具相比,他更看重自己一直喜欢的玩具,常会一个人乐在其中。 妈妈:这类妈妈通常是“慢性子”,总是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付诸行动。

最佳育儿法:妈妈应时常留意宝宝的情绪变化,试着多给宝宝的生活增加些小变化,譬如做些新的辅食,或是进行一些复杂的亲子游戏等,让宝宝在紧张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C类妈妈和B类宝宝 特点:这类妈妈一般不会与宝宝粘在一起,因此,妈妈也就很难理解敏感型宝宝细腻的情感以及哭闹的原因了。 最佳育儿法:当宝宝哭泣时,不妨把宝宝抱起来哄哄。让宝宝在肌肤接触中获得安全感。比较适合他们的游戏是妈妈读画册给宝宝听,或者妈妈和宝宝一起画画。 C类妈妈和C类宝宝 特点:由于妈妈和宝宝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类型,所以,很容易形成妈妈和宝宝各自沉静在自己世界里的现象。有时,妈妈还喜欢把自己的行为通过语言告诉宝宝。 最佳育儿法:妈妈应创造机会,带着宝宝和其他母子一起外出游玩,试着与各种人保持联系和接触,从而帮助宝宝增强交际能力,并逐渐调整“慢性子”的性格。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说课材料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三大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亲情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亲子关系的研究和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引起全体教育工作者、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亲子关系的教育要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学生开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指导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调查证实: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良好,情绪平稳,能较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乐于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得到积极发展。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结合起来,把学生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作为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融入学生教育和成长的全过程。要形成以班主任老师为核心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指导教师队伍,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进行记载和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学习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特点,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必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做

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和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学校把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工作渗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议,使学生处理好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亲子冲突和矛盾,使学生了解处理亲子关系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要做的事情,能够主动、积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二、教师要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师生关系决定其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儿童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弥补作用,并影响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交往能力及社交地位等,是儿童发展与适应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在促进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方面的培养,使全体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最新的处理好亲子关系的知识与方法,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采取多种形式,以丰富生动的活动,增强教师和家长、学生的交流,把亲子关系的指导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努力使班主任老师包括全体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亲子关系的指 导,帮助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要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代大学生亲情状况研究

当代大学生亲情状况研究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王同晓杨世蓉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180名在校本科生为样本,以性别、年级,户籍为自变量描述和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认知、与父母的感情以及在平时与家庭的联系状况。结果表明:男女同学对亲情的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同学对亲情的重视程度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户籍对亲情的重视程度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亲情亲子关系 一、引言 上大学了,恋爱了,离家远了,要为学业奔波了,过年不回家了,我们的父母沉默了,无奈了,我们的亲情怎么了…… 2005年11月10日的《现代快报》上登了一则新闻:一个名牌大学的优秀生无视家里负债累累的情况,为了应酬而频繁地向家里要钱,当家里给他凑了30多万元买房子之后,他居然还嫌少而对年迈的父亲说出“我一脚踩死你”的狠话。 上海外贸学院2004级新生军训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写一封家书给父母,家长最好也可以回信。 “春节高校漂一族”的出现,一些父母对此深感担忧:“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亲情观念淡漠,我们对孩子也没有其他

要求,只希望他们逢年过节回家看看。不过,孩子大了,我们也不好管他。”连春节这个本该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都忽略了,那么更别说平时“常回家看看”,“有事没事给家里打个电话,即使他们说不想你。” 新浪网上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跟自己的疏远表示理解:孩子长大了,变得懂事了,不需要我们太操心。“孩子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习也很辛苦,只要孩子能在人生的正轨上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做父母的就放心了。”这位父亲说,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要求回报的,只要孩子能偶尔写封信,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就非常满足了。但是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已经把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抛在脑后,更别说写家书这类“原始”联系方式。“你每周和父母通话几次?”“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是否会记得给他们打电话?”“你多久给父母写一次信?”面对这些亲情提问,不少大学生反省:现在交通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但情感上却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亲情观念也越来越淡薄。 那么,究竟是通讯发达导致了亲情的淡漠,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让父母太骄惯孩子,还是当代的教育在变质以致于让孩子忘记了关怀自己的父母,抑或是个人素质所致?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展了这次调查,以性别、年级、户籍、是否是独生子女为自变量来进行分析与探讨。我们按照大学生对亲情的认知、与亲情的相关行为、对父母的情感三个维度制作了调查问卷。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亲情到底怎么了?在你享受浪漫的爱情地时候,拿起电话,拨通那熟悉的电话号码,道出你最衷心的感激,即使没有千言万语,却是发自肺腑,真心实意。在你

第三节 幼儿的亲子关系

?第三节幼儿的亲子关系 ?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最早,也是最稳固的爱的对象,以及今后所有的爱的关系的模式,母婴关系一旦建立,就一生不变。” ?亲子关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社会关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 ?亲子关系本质的情感模式是依恋。(P150) ?早期亲子关系的核心是依恋。 ?一、什么是依恋?(P150) ?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关系。 ?依恋一旦形成,会有以下行为: ?1、主动寻求依恋对象; ?2、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紧张; ?3、会主动寻求依恋对象,对依恋对象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及时反应; ?4、与依恋对象重逢时表现出轻松与愉悦。 二、依恋的类型 a.安全型(70%) b.回避型(10%) c.矛盾型(20%) 三、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1、父母的教养方式 ?2、婴儿的气质 ?A:5个月大的宝宝放声大哭时,妈妈急忙跑到摇篮边,抱起幼儿轻声哄,放回摇篮后不到一会,宝宝又大声哭起,妈妈再次跑过去抱起宝宝; ?B:5个月大的宝宝放声大哭时,妈妈仍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过了一会,宝宝不哭

了; ?C:5个月大的宝宝放声大哭时,妈妈不耐烦的走到摇篮边,抱起幼儿大声呵斥:“怎么这么烦人,天天哭!讨厌死了。” ?婴儿的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于1986年根据婴幼儿心理发展五个方面: ?①生物节律性和可预测性; ?②对新异刺激的趋避性; ?③对新经历和常规改变的适应性; ?④情绪反应强度; ?⑤典型心境。 根据这五个方面的不同组合,归纳出了三种气质类型: 1、易照看型:儿童的大多数属于这一类,约占75%,他们吃、睡等生理活动有规律,节奏性强。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新食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总是情绪愉快,爱玩,对成人的招呼反应较强。他们容易受到成人的极大的关怀与注意。 2、难以照看型:这一类孩子的比例较低,约占10%。他们总是在哭,不易抚慰。进食时烦躁不安,睡眠不规则。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他们的心情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由于成人的抚爱经常得不到正面反馈,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不密切,孩子缺乏教养。 3、发动缓慢型:这一类孩子约占15%。他们安静退缩、对新事物适应缓慢。如果坚持与他们积极地接触,他们会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反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对新刺激会渐渐地产生兴趣,慢慢地活跃起来。 ?得出以下结论: ?1、容易抚育型的儿童通常形成安全型依恋; ?2、难以照看的儿童往往容易形成矛盾型依恋; ?3、缓慢发动型则容易形成回避型依恋。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Part1 好的亲子关系, 从好的亲子观念开始 -孩子需要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情绪及很多重要的生活能力的技巧 -家长必须明确:要想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 -亲子关系的目标: 帮助孩子思想成熟,使其能够更好的照顾自己,同时让他的能力不断提升. 家长要记住10个基本要诀: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孩子和你是两个人. 尊重独特之处.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 最有机会使他接受你的观点. 3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4 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5 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6 有更好的方法, 每个人定会追随 7 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8 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9 帮助孩子成长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10 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信念系统是行为原始力 Belief system, 可以分为信念(beliefs), 价值(values),和规条(rules). 简称BVR. 我们对人与事物的反应, 做或不做某些事, 心的推动力等原动力,都来自于我们心的一套信念. -自我价值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 价值和规条. 简单来说, 自我价值就是自信, 自爱, 自尊. 自我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用种种办法寻找增加外表的分数. 比如买名牌, 崇拜歌星, 标新立异等.

-当孩子带着问题来找家长该怎么办时, 家长最能够帮助孩子的回答是:你说呢. 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孩子的素质教育包括: 1 与人沟通的能力2 团体合作的能力3 创造性学习和思考的能力4 认识和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5 完善人格(自我价值)的建立 Part2 培养优秀孩子的技巧 每个人的大脑里都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 一个孩子是否聪明不是因为神经元的数量比别人多, 而是取决于神经元连接网络的稠密程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的数量). 孩子因为次次不同而发展出更多的神经网络, 从而更聪明. 对顽皮孩子家长要做到好的引导: 1, 引导的方向不得减少孩子的动力释放可能性,若减少了他便会感到无趣而放弃 2, 必须容许孩子保留部分时间可以”自由发挥” 在12岁之前, 由神经元组成的连接网络会不断的发展出一些特别的组合,去配合某些学习或者成长所需的条件, 这些组合快速形成, 若没有被好好运用, 就会快速消失, 这些特别组合, 就是儿童”天份”的显示. 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去不断尝试新事物, 也许正巧能碰上合适的”学习窗口”, 孩子会有异常的表现. 如果孩子有兴趣并继续学习, 加上家长的不断鼓励, 孩子便找到了未来成就的方向. 6-12岁孩子: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比较.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的批评或忽略孩子, 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的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亲子关系五大原则

亲子关系五大原则 最后我想给大家几大原则,五大原则. 一个就是方向比努力重要,方向搞错了,你做得再多,等于你犯的错误就最多,犯的罪就最多,欠的债就越多。 第二个,关系比对错重要,你会经常发现婚姻里面,两个人为什么吵架,只有一个人老说他对,你错了。你对,他错,所以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所以我想在家庭教育当中,你不要老是谁对谁错,重要的是关系。让孩子喜欢你,只有有了很好的关系,才会有很好的教育,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靠嘴巴来解决的,要靠感情来完成,观念比技巧重要。各位,有时间再给你们讲儿童观,非常深刻的,可能我讲了一点点的开始。 观念很重要,怎么看待人,怎么看待孩子,为什么要允许孩子犯错呢?犯错误是孩子的资源,他必须犯,他不犯错误长不大,你要不允许他犯错误这才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观念比技巧重要,做到比知道重要。所以一上来我说那个“智”是知道,“慧”才是做到,你们跟我做一个体验。来,把手举起来,像我一样,把它放在自己的下巴上,把它放在自己的下巴上,好啊,你们都看一看,你们有多少人放在下巴上了?都学我,因为我说放下巴上,我没放,我放这了,你们都在这,赶紧搁这了,你们家孩子也都这么看你呢,知道吗?所以你说的,这是下巴吗,这是腮帮子,做到比知道重要,你光说不练没有用的,未来比现在重要。 各位,你的孩子今天可能并不优秀,但人生真的是一次长跑,不要信那句鬼话“输在起跑线上”目标在哪都不知道,起跑线在哪啊?最简单的道理,目标在哪里,你们告诉我。我给你讲件真事,去年美国一个常青藤的校长,到中国给高中生的父母讲怎么上美国上大学,讲了两个小时,然后中国家长举手,说校长,你讲了半天我也不明白,我们家孩子应该上美国哪所大学。校长问你的孩子将来做什么?家长说这不重要,你就告诉我美国哪所大学最好。美国校长说不是这样的,我们美国的孩子是你要从政,你去耶鲁,你从商去哈佛,你从军去西点,你要干什么?家长说这不重要,你告诉我哪个最好,最后打起来了。人家花200多块钱呢,听这个讲座。然后我站起来,我说各位,我来给你们确认下吧,不怨美国校长,美国校长不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中国的父母根本不在乎他孩子将来干什么,只在乎哪个大学有名,他觉得上有名的大学,就等于怎么样,就实现了梦想。所以今天大学生为什么毕了业就失业?因为他的目标就是上大学,再往后没有规划了。 我遇到一个英国搞中介的一个CEO,我也问他,我说,中国的孩子上英国上大学,和其他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吗?他一下子就乐了,他说你真的问到点子上了,他说我告诉你,中国的父母在英国给孩子选大学,就选排名,排前十名的我就让孩子去,我说其他国家呢?他说印度的孩子在英国选大学,哪个大学学费便宜,哪个大学允许打工,他去哪个大学,他穷人多。那日本和韩国的孩子呢?哪个大学有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哪个大学。接下来还不同,他说上了大学以后,中国的

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都是独生子女,不好管教,这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在建立亲子关系的时候,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系太亲密了,恐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又恐孩子抱怨。真是难为做父母的不知如何是好。 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破碎的家庭往往给孩子残缺的爱,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放任自由,缺少监护,孩子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更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 亲子关系的含义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亲子关系主要有三大影响 1、对语言发展之影响(语言的发展更多收益于母亲) 2、对人格形成之影响(家庭失和协造成幼儿、紧张、易怒,长大后有神经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家庭冷淡、无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易相信别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亲子关系论文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能相互支持;在家庭里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家人共同分担家务,可以互相表达感激、赞赏之情,感觉彼此亲近、和睦,相互尊重隐私;家庭中充满幽默、欢乐的气氛;家庭使孩子有成长的机会,孩子有一个可以回忆的快乐童年等。和谐家庭应是生活气氛宽松民主,家庭取向健康积极,成员之间互助奉献、和睦友爱、尊重理解、充满活力的新型家庭。 关键词:亲子关系,定义,法律规定,特点 目录 引言 (1) 一.亲子关系定义和分类 (2) (一)亲子关系定义 (2) (二)亲子关系分类 (2) 二.亲子关系的法律规定 (3) (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3) (二)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和教育的权利义务 (3) (三)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3) (四)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3) 三.亲子关系的特点 (4) (一)亲子间的血缘性与权威性 (4) (二)教育中的长期性与渗透性 (4) (三)情感的无私性与亲切性 (4) 四.亲子关系产生的问题 (4) (一)亲子在发展阶段上的适应困难 (5) (二)父母对子女特殊或过分的期待 (5) (三)长辈与后辈之间之间的一些不同的看法 (5) 五.提高亲子关系的途径 (5) (一)包容孩子的行为 (6) (二)了解孩子的需要 (6) (三)放手让孩子去活动 (6) (四)进行耐心的辅导 (6) (五)加强亲子沟通 (6)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使孩子有成长的机会,孩子有一个可以回忆的快乐童年等。和谐家庭应是生活气氛宽松民主,家庭取向健康积极,成员之间互助奉献、和睦友爱、尊重理解、充满活力的新型家庭。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一般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我们最早的安全感,信任感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让我们对父母有足够的安

青少年亲子关系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关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又叫亲子关系,亲指父母,子指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 2.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有了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就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他们解决女儿的心理障碍,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竟决定采用“离家出走”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的

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亲子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 年 8 月 25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3) 三.调查对象 (3) 四.调查步骤 (3) 五.调查内容 (4) 六.时间安排及人员安排 (4) 七.数据分析 (4) 八.结论 (8) 附1:调查问卷 (10) 附2:问卷分析 (12) 附3:心得体会 (13)

一、前言 很多心理学研究认为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有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通常最先接触到的人便是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对父母有极大程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且我们会将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很自然的迁移到和其他人的关系上,相反,不好的亲子关系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这个世界产生焦虑。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调查目的:通过我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实践调查报告,更加全面地对大学生的亲子关系问题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同时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利于我们日后对亲子关系方面进行研究时将会起到帮助的结论。 调查意义:通过我们此次的实验调查,我们将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寻找到解决方案。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普遍心声,还将会找到不少可以参考的经验以提升自我,我们不仅能收获喜悦及快乐,同时也可以学会怎样去和父母沟通,怎样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乐园。 三.调查对象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全体本科生 四.调查步骤 A,确定选题: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以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B,人员分配、问卷设计与定稿; C,发放问卷、回收整理问卷,数据分析; D,撰写心得体会与实验报告。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的整体素质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整体素质 -――听尹晓予教授讲座有感今天听了尹教授关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整体素质》的讲座,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尹教授用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主导在于父母,父母的科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父母的毅力和耐心,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都会对孩子整体素质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尹教授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对孩子更有影响力。学校教育有其局限性,传道授业解惑靠学校,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比如孩子的阅读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睡觉习惯、洗脸刷洗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采取方法、制定措施,去监督,去落实,久而久之,孩子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 尹教授认为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培养孩子的成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培养。实际上这个观点对父母关系、家庭环境和父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父母之间要互爱,关系要和谐,父母之间关系融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要有一个安静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嘈杂之音,最好有一个读书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最后,父母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有关教育孩子成长的书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和特点,掌握教育孩子的本领,形成一整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通过听讲座,对照自身,查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学习不足。关于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书籍读的少,不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不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二、监督不到位。对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监督不力,大打折扣,下不了狠心,以致流于形式。三、缺乏耐心和沟通。在辅导孩子作业方面缺乏耐心,对孩子感兴趣的事不想参与,缺乏和孩子沟通。四,教育技巧欠佳。欠缺灵活的教育方法和缺乏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要做到: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相配和,共同提升孩子的整体素质。第二、制定措施,监督到位。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在阅读、作业、看电视、睡觉、刷牙、家务等方面制定出惩罚措施和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不折不扣。第三、要有耐心和善于沟通。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善于引导孩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积极参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做孩子的好朋友。要坚持不懈的抓好教育,不半途而废。第四、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要说到做到,树立诚信。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父母之间要有互爱和谐的关系,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疾病解读

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疾病 正值中年的你,是否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原本温顺、乖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却脾气火爆、不愿与父母交流、离你越来越远?为什么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越来越内向、孤僻、并出现一些您难以理解的言语与行为?为什么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他或她),大考前却总是头疼脑热、发挥失常?这个周末,请您参加我们的亲子课堂——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患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1%。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67亿,受到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青少年约300万。据全国22个省市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明显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为3%至5%。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因此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

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以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也是终身受益的财富。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插图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或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恶劣心境) 三:亲子关系类型: 孩子交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需求,支持孩子的兴趣 善于自我控制地解决问题,自尊感,自信心强,善于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专制型:父母权威意识,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靠惩罚和强制性迫使孩子服从,希望孩子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蓝图成长,不尊重孩子要求。孩子表现驯服、懦弱、缺乏主见,情绪压抑,或者出现言行不一、撒谎、叛逆、攻击。 指责型:过多干预,过高要求,经常否定孩子,将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自卑、怯弱,缺乏主见。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抑郁、焦虑。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 最近,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利比亚内战不休,英、法、美空袭不断。相比之下,我国国力日增、和平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生活在这样的国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特别是在这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细雨微风的春天,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个孩子都应生活得自由、幸福,但我们发现,并非如此。有的孩子内心空虚、惊恐不安,有的家庭因孩子问题焦头烂额、战火连绵。父母歇斯底里发出呼唤:“孩子怎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我好痛苦啊,生活得真没意思!”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这些家庭教育问题的背后,大多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今天与大家探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问题。 (一)亲子关系。 1、关系。 什么是关系?关系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 人的关系可分为三类。 第一、主我与客我的关系。也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当一个人与自然或社会发生关系时,总要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我原来总结为“点我”与“整我”的关系。比如:拿我们今天听课为例,有的想,我文化水平差,听了也学不会,不听了。有的想,我学的时间比他长多了,也讲不出什么新东西,听了净浪费时间。有的坐这里就想,每位父母都是教育家,各有各的见解,我要听一听,借鉴一下。再者,来了就要认真听,一会儿,我要发言,发表我的观点,真理越辨越明,相互争论能加深理解。 第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做为自然生物与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地球、日、月、星等发生着关系。

第三、人与人的关系。做为社会生物,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家庭关系中,主要是三种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主我与客我的关系。主我与客我的关系决定着夫妻关系,进而决定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外化是表现,根源是夫妻关系和主我与客我的关系。这里我们通过剖析亲子关系的问题,让家长们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做。 在各种关系中,和谐是最高境界,不和谐就会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冲突。这些关系中,有的我们不能改变,有的我们经过努力能够改变,我们的做法就应是:努力做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改变自己;宁静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去适应别人,智慧地分辨两者的不同。 2、亲子关系。 什么是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就是双亲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都根据对方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看法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关系。 按年龄可分为成年父母与未成年孩子的纵向关系;成年父母与成年子女的横向关系;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的纵向关系。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成年父母与未成年孩子的关系。 我们主要是从亲子关系的性质方面进行探讨。按照亲子关系好坏我们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类进行研究。亲子关系可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正常的应是血缘亲情基础上的朋友关系;不正常的应包括溺爱型(骄惯、骄养)、严厉型(隔膜、冷漠)、打骂型(冷酷、奴隶)。 (1)正常的亲子关系。 孩子有问题是亲子关系或“榜样”有问题(90%以上是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或“榜样”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家长的问题,所以说“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也可以说“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

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概念

昨晚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对家里人,无论哥哥,还是爸爸妈妈,他们别提(要求),只要提,甭管多大代价,甭管多难,我都答应。 我初听的时候,觉得朋友对家人真好,我要是说给我妈听,我妈一定会说,这孩子真孝顺,人真好。可是我现在觉得,这不仅好,而且不太好。 朋友人好,对家人好,不用说了,那个“不太好”是:其一,没有界限,有求必应,而不是有求适合才应;其二这也说明,朋友多么渴望和家人连接呀,这个渴望的后面是多么匮乏于和家人的连接呀,这个渴望已经很不平和了。 我想到姜文,姜文拍电影的时候,老父亲特爱去,喜欢和明星合影,姜文说你别老在这儿晃,结果一转脸,老头儿又跟刘嘉玲合影了,呵呵。 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关系,父子间的关系禁得住,儿子能“撵”出口,老子也不介意。好的关系是能够自然地说“不”,而不是只努力的说“是”。 我注意到一些家庭里,父母这样对孩子。一方面,对于学习的事,父母特严苛,就得怎样怎样,对孩子特不人性化;一方面,对于孩子生活方面“吃穿玩用接送上学”之类,满足到没有界限,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自己为难吃力也满足,对自己特不人性化。亲子双方只要有一方不人性化,这个亲子关系就不是一个好的关系。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亲子关系,我觉得无论对于“学习”还是对于“生活”,都需要自然,自然地允许、通融,也自然地拒绝。我觉得好的亲子关系以及任何人际关系,“拒绝”和“答应”都是爱,而且双方心照不宣的信任彼此。我和林老师的关系有这种味道,她拒绝我,我不会痛。她就直接说“不行”,有时候都没有解释,但我不会痛,我相信她心里爱我会为我好,我相信她拒绝我一定有她的理由,要么是她不能,要么就是她觉得不适合答应我,甚至于她能而不愿,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她对我的愿意已经够多了,对我的爱已经够多了。怎么会有这种满足和信任呢,就是在和她的相处中,我一次有一次的感受到她对我的重视,她对我的关照,到了一个点,我就信任她了,我就觉得她值得信任了。她和她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她的孩子们也是只要妈妈说不,孩子们就听,林老师都好奇为何,有一次她问孩子:为什么我说不行你们都不问为什么呢?孩子说,我们知道你一定有你的道理,而你的道理总是对的(我们接受的)。 有一次,父母沙龙上,一位母亲问我:孟老师,怎么来平衡给孩子建立规则和给他们自由呢?我当时凭着感觉说:每一个规则都是为了更好地自由。我当时是凭感觉说的,但现在我确信了这一点,规则和自由不是矛盾的,相反规则是为自由服务的,真正的规则都应该是为了更好而自由。如果能够这样,孩子就会特别的信任规则,愿意遵守规则。而假如,那个规则经不住推敲,实质上并不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自由,而只是父母担心或者父母想要,那个规则必然导致孩子的反抗,或早或晚,或者明面上或者暗地里,都必然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这个规则不值得信任,亲子关系中的信任也慢慢减少了。 ps:朋友看完后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其实,所谓好的亲子关系,简而言之,彼此有信任感,能够自然的说不和说是。在程度上,如果满分是一百分的话,当然分数越高越好,但是只要做到六十分,孩子就可以健康的成长了,如果低于六十分,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到影响。

亲子关系具有怎样的特性

亲子关系具有怎样的特性 亲子关系是直系关系中最亲近的一种关系,这不同意于夫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特点。亲子关系的特点有不可选择性,永久性,亲密性和权力义务的特殊性。柔惜成长中心针对亲子关系的特性给出的解释是: 不可选择性,亲子关系是有血统相继承的社会关系。对任何人来说,妻子、丈夫是可以选择,但具有血缘关系的父母是不可以选择的。父母只要生有儿女,就不能回避与子女的亲子关系。从孕育孩子开始就存在了这种亲子关系,即使后来过继或领养都无法改变这种亲子关系的存在。 永久性,亲子关系一旦产生就是永远,是任何的外来力量都无法改变的事实。亲子关系不像夫妻关系那样可以通过离婚来接触,即使父母双方离婚,在离婚后父母双发都有异物赡养孩子。它的永久性还体现在,即使到了生命的终结亲子关系依旧存在。 亲密性,亲子关系之间有着其他任何都无法代替的天然血缘关系,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极大的满足了为人父母的心情。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是孩子学习和与人交往的最基本情感。不管是在精神还是情感中都体现着亲子关系的亲密性。而亲子间保持亲密性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 权力义务的特殊性,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抚养和孩子对父母的赡养,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是双向的。亲子关系与社会关系不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你可以随意放弃的。权力和义务

这个不仅需要人们道德的约束同时也需要相应法律的约束。 综上所述,亲子关系具有不同于别的关系的特点,是具有特殊性的。想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你想做好亲子维护的话何不在周末的时候带上孩子到柔惜成长中心的基地进行一场亲子游的活动呢,所有的项目都是为亲子设计,让你跟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有所获。

毛概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关于大学生亲子关系的调查研究

交通大学 社会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题目: 关于大学生亲子关系的调查研究 学院直属系 : 外国语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 学号 : 完成时间 : 2012/8/20 目录 关于大学生亲子关系的报告 1.Introduction简介: 3 1.1 Background背景介绍: 3 1.2 Purpose 目的: 3 1.3 Scope and limitation 调查范围和限制: 4 1.4 Method 调查途径: 4 2. Survey Findings 调查结果 5 2.1 Respondent Profile被调查者数据5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 性别差异 5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年龄差异 5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 家乡发展程度差异 6 2.2 Family Background 家庭背景情况 6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 父母受教育水平 6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家庭平均月收入7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家庭孩子数量8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是否为单亲家庭8 2.3 Intimacy level 亲密程度调查 9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打电话的频率9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10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当孩子犯错,父母的态度调查 11 2.4 Generation gap 是否有代沟的调查12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是否有相同的兴趣爱好 12 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 是否认为和父母有代沟13 3. Discussion 调查结果分析13 3.1 Analysis the phenomenon and reasons 现象分析和理由 13 3.2 Influences to children and parents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不同带来的影响 16 3. 3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解决办法和建议 17 4. Conclusion 结论 18 5. Related websites: 20 参考文献20 注:为了将此次实践活动与我们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我们将此次的调查报告写成了中英双语版。以便使调查报告更加完善。

亲子关系的五种类型

亲子关系的五种类型 对于很多已身为人母的女性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恐怕是她们最关心的了。在现代社会,女性对孩子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超男性。对孩子教育成效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 在济南,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相处类型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分类,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后果?本报邀请心理专家帮济南的妈妈们把把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清介绍,母亲与孩子之间相处的模式可大致分为溺爱型(包括大包大揽的直升机型和仆人式的顺从型)、冷漠型、粗暴型、朋友型和专制型几类,很多母亲是一到两种亲子类型的混合体。从济南母亲的咨询案例来看,溺爱型的母亲是最多的,占到70%—80%,其次是专制型的占到30%—40%,简单粗暴型和朋友型均占20%—30%,冷漠型占10%—20%。 1.母亲角色:仆人 子女性格:无法担责、不抗压 典型案例 17岁少年还和妈睡一起 小泽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在别人眼中,他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但在母亲孟女士眼中,他永远都需要她的呵护。虽然小泽已经17岁了,但晚上依然和妈妈睡在一个房间,并且连洗澡、穿衣、脱衣也由妈妈代劳,甚至小泽在厕所小便的时候,妈妈也不允许他关门。 虽然已经17岁的小泽身体早已出现了一些“性”表现,但依然抵不住对妈妈的依赖,并且心理年龄只有两三岁。 类型分析: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宋微涛分析,这类母亲本身没有安全感,就把自己的惊吓转移到孩子身上,并且把情感也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依赖孩子,把孩子缠住,让孩子长不大,不能离开母亲。其实,在潜意识里,这是不想和孩子分离,是自己焦虑情绪的一种反应。表面看是爱孩子,实际上是想把孩子永远圈在自己的身边。 专家意见:宋微涛表示,母亲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要把孩子培养成人,而不是培养成孩子。孩子如果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母亲就等于扼杀生命,搭上的是孩子的未来、快乐、健康、独立…… 这类母亲要弄清楚自己的做法是由于哪种心理问题,如果心理问题严重,可以找专业医生帮自己搞清楚。 这种相处模式下的子女,会变得依赖、不抗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无序、无法承担责任、容易大吵大闹、孤僻。在将来恋爱、结婚后,也会出现很多异常,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100096 )刘华清 liuhuaqing99@https://www.doczj.com/doc/e55197843.html, 家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目前有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为如何进行教育而犯愁,对成长中的孩子束手无策。常常抱怨:孩子大了不好管,不知该怎样管才好;家长特别是和青春期的孩子之间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吵架,亲人快成了仇人;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等等,其实当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时,其原因的根基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和家长的教育及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着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情感沟通和有效互动很容易形成,孩子的问题在有些父母亲看来,可能只是成长的问题,他们乐于等待孩子慢慢长大,而不是思考着如何将孩子培养大。当今美国最著名、也是享誉世界的少儿教育和家庭问题专家、“爱家协会”会长詹姆斯?杜布森提出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论断:“婴儿期和童年期早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和童年期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进入青春期后实际上已很难再得到很好的改善了”。 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 有许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往往以命令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能和孩子平等相处。其实孩子的眼睛是最亮的,像个摄像镜头,早年的影像,一幕幕在心中过目不忘。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曾忍受过被父母“遗弃”的感觉,这个“遗弃”指的就是家长不正确的非理性的教育培养方法,比如父母常说:你再捣蛋妈妈就不要你了~!。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传媒的无所不在,孩子们已经从媒体中、特别是电视中提前“接触”了社会,初步了解了社会。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的想象十分丰富,他们的观念十分现代,他们的语言十分超前。他们不断地在媒体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进行鉴别、对比,寻找平衡点,以此来被动地指挥行为。由于他们的鉴别力和分析能力尚处于初始阶段,除了媒体教育、学校教育要坚持正确、正面的引导外,社会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举足轻重。实际上好的教育根基在于好的家庭关系,没有好家庭的关系,还不如不教育。 孩子成长早期,母爱最重要,0—2岁的孩子,易和母亲形成感情依赖,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深层安全感和亲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孩子相伴,不要因为父母自己要发展,轻易将孩子寄养在别处。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完全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是孩子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受到适当的爱和关注,就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相反有一些婴儿在这一年龄段,如果没有得到所需要的和相应的照顾,会导致他们产生了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缺一不可 现在中国的离婚率,远远高于日本和韩国,父母离异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育中,母亲的作用远远大于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一个人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的动力。 父亲是孩子最初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父母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的个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